绵阳城市发展规划汇报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阳城市发展规划汇报

材料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绵阳市城乡规划局绵阳市城市发展规划的汇报材料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唯一国家科技城,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渝经济区重要城市,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市域面积20249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万人,其中中心城区2010年建成区面积103平方公里,常驻人口为106万人。

一、绵阳的定位和特色

(一)城市定位。

1、城市性质:中国科技城,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宜居城市,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

2、城市职能:国家层面——以科学城、航空城和空气动力城为依托的国防科研和军工基地,军转民示范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西部层面——以科研、教育、金融、商贸、物流、旅游服务为支撑的西部经济高地引领区,集多元文化、山水景观、自然生态为一体的西部休闲宜居城市;四川省层面——四川省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商务商贸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市域层面——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镇化人口的主要吸纳地。

(二)城市特色

1、山水绿城。依绵阳城市被四山环抱有“东旗西鼓,南蛇北龟”之称。城市位于山间的平坝上,涪江从东北向西南,芙蓉溪由东向西,安昌河从西向东穿过城市,形成三水交汇、两江环流的局面。城市与自然山水之间的良好关系,构成绵阳鲜明的城市特色,三江六岸的风貌特色也成为绵阳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2、文化名城。绵阳城始建于公元前201年,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在传承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绵阳先后孕育了早期巴蜀文化、三国文化、汉唐文化、文昌文化、宗教文化、三线工业文化以及当代科技文化等特色历史文化,至今仍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我市现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江油、绵阳、三台、平武),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青莲、郪江、西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8处。

中心城区范围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汉平阳府君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玉女泉道教造像、李杜祠、碧水寺、鱼泉寺、马鞍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历史文化街区2处,历史文化风貌区2处。我市于1992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3、科技新城。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大发展战略,为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中一马当先、率先突破,坚持以科技为源、创新为魂,科学规划、加快发展,形成了“一核三区多园”的发展新格局。“一核”,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三区”,即国家高新区、国家经开区、科教创业园区;“多园”,即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游仙经开区、江油工业园、安县工业园、三台工业园、北川经开区、盐亭经开区、梓潼经开区等省级以上开发区,以及科学新城、航空新城、空气动力新城。

二、绵阳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一)城市的发展目标

1、把绵阳市发展成为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为西部区域性科教中心、物流中心、

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打造西部经济高地的引领区和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建设中国科技城,成为科技创新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冶金机械产业基地、材料化工产业基地、食品产业基地。

2、绵阳中心城区发展成为以军民融合产业为主导,以科学城、航天城、空气动力城和国家级开发区为载体的中国科技城;以科研、教育、金融、商贸、物流、旅游服务为支撑的四川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集多元文化、山水景观、自然生态为一体的西部宜居城市。

(二)城市规划情况

1、空间结构

依托绵阳城区四山环抱、三江汇流的自然山水格局,规划形成山水间隔,指状生长的多组团空间布局结构。根据自然山水及道路等要素划分,将中心城区分为中心区、园艺、高新区、塘汛、游仙、科学城、松垭、青义、小枧、循环经济园、磨家共十一个组团。沿中心区向西北至园艺、向西至安昌河上游、向南至塘汛的发展轴线是城市主要发展轴线;沿中心区向北至高水、东北至游仙的发展轴线是城市次要发展轴线。

2、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规划形成城市中心、组团中心、居住区中心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以老城为城市中心,园艺、永兴和塘汛—小枧为次中心。老城中心主要承担市级商业和商务功能,园艺次中心承担市级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商业商务功能,高新区普明组团承担市级生产服务中心、体育会展中功能,永兴承担商业次中心功能,塘汛—小枧次中心承担商业、商务,文化娱乐次中心功能。

3、综合交通体系

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对外联系道路及交通枢纽的建设;加快绵江、绵安北快速交通建设,促进绵江安北地区一体化发展;优化中心城区交通网络,构建形态匹配、公交优先、内外衔接、功能协调的城市骨架路网;统一布局铁路、航空、长途客站、公共交通,整合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形成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有效疏解老城交通、带动新城发展;适应城市组团式空间结构,加强组团自身交通网络和组团间交通联系。

4、绿地系统

依托绵阳城区优越的山水格局,以涪江、安昌河、芙蓉溪为主干,生态保护区为基底,通过建设城市公园和构建山水绿廊,沟通各组团之间、组团与河流主干及生态保护区之间的联系,形成绵阳市自然生态的“树形”生态绿化网络结构。

结合沿江整治、水系疏浚、用地布局调整,根据国内外城市公园绿地分级标准,考虑绵阳市的实际情况,在中心城区规划形成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和居住区三级公园绿地。中心城区构建以东面富乐山公园、南面南山公园、南湖公园、西面子云亭公园为主的大型公共绿地,形成城市绿楔。规划新增小枧、双包山和元通市级公园,远期形成10个市级公园。

5、远景战略

绵阳、江油、安县、新北川一体化发展,规划绵江安北地区城镇形成“一心三区,两带多点”的空间布局结构,组团建设沿绵江、绵安北两条走廊推进。

“一心”为绵阳城区,也是绵江安北地区的核心。规划期内,绵阳城区主要沿涪江河谷、安昌河谷和园艺岗地方向发展,保持组团式空间布局模式,创造良好的山水城市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