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首知遇诗的文体学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岑群霞(1973-),讲师,浙江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收稿日期:2004-06-20;2004-11-29(修改稿)

2005年第2期总第191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5,l 2Serial l 191

对两首知遇诗的文体学分析

岑群霞

(浙江财经学院外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

摘 要:本文从文体偏离的角度对中外两首题材类似的知遇诗进行了分析,指出偏离不仅表现在人们所普遍认为的语言层面(形式)上,它还突出地表现在内容题材上和读者的心理图式的层面上,从而扩大了偏离概念的范畴和实践性,使语言朴素无华的诗歌也能从偏离角度进行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诗歌分析;偏离;语言偏离;并列;心理图式偏离

Abstract: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a Chinese and an English poem with similar subject matters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deviation,and tries to point out that deviation,the i mportant term in stylistics,can be found not only at language levels,but at the levels of content and schemata,the latter existing in the mind of the reader,thus the use of deviation is enlarged and it is possible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poems wi th common language by means of deviation.

Key words:poetic analysis,deviation,linguistic deviation,parallelism,schemata deviation

中图分类号:H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5)02-0045-04

1./偏离0概念的简略介绍

/偏离0(deviation)是文体学诗歌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些文学流派,如以Jakobson 为代表的俄国形式主义、以Jakobson 、Mukarovsky 等为代表的布拉格学派等甚至认为/文学(这里主要指诗歌)即是偏离0。偏离的提法源于亚里士多德的5诗学6第22章(Levin,1965:225;亚理士多德,2002:65):/最能使风格既明白清晰而又不流于平凡的字,是衍体字和变体字;它们因为和普通字有所不同而显得奇异,所以能使风格不致流于平凡,,0此后,布拉格学派的重要人物Mukarovsky 用/突出0(foregrounding)或/非自动化0(deautomat-i

zation)的心理过程来描述偏离的语言(Mukarovsky,1932,参见Garvin,1964)。而俄国形式主义作家首先把它运用在文学分析中,认为它与诗歌语言息息相关:/我们对诗歌里异乎寻常的语言结构和概念有心理期待,并对它们有很高的容忍度。0(Wales,1989:117)具体对于什么是偏离,人们意见不一。Halliday 把它看成是文本中的某些语言特征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或低于它们在整个语言体系中的出现频率,因此认为它是一个数量上的概念(Halliday,1971,参见Freeman,1981:334-335)。而Leech 和Short 则倾向于认为偏离既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意义上,也就是认为它主要是对语言规则和语言惯例的违反(Leech,1969;Leech and Short,1981),并用两个不同的概念deviation 和deviance 来指代质量和数量上的偏离。笔者认为质量偏离和数量偏离是偏离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应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讨论偏离的现象,首先必须论及偏离赖以存在的基础)))常规(norm),因为这两者互为定义,互相依存(Cixous and Clement,1975:115,参见Cook,1994:129)。在文体学中,文本中的偏离现象常与语言常规相比较而言,但事实上,常规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以在一首诗里,某些语言特征所偏离的常规可以是整个语言体系、标准语言、诗常规,也可以是同时代作家所用的典型语言、摹写同一题材的作家所用的典型语言,或者是文本内部系统连贯的语言特征等等。也就是说,常规和偏离可以相对于整个语言系统而言,也可以相对于文本所展示的读者种种期望值而言(Leech and Short,1981;Wales,1989)。因此我们把语言规则或诗常规看作主要常规,相对于它的偏离是外部偏离,而把某个特定文本中系统连贯的语言特征看作次要常规,相对于这个次要常规发生的偏离是内部偏离。这个偏离分类方法与上文的质量偏离和数量偏离并不矛盾,因为一个语言现象可以同时是质量偏离和外部偏离,或是数量偏离和内部偏离,等等。

相对而言,人们更热衷于对所谓的/外部偏离0进行分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文体分析实践。比较典型的几种分类是:Mukarovsky 认为诗歌语言不同于标准语言,因此在他的名篇5标准语言与诗歌语言6(1932)中,列举了诗歌语言对标准语言的五种偏离:方言偏离、语域偏离、词汇偏离、语法偏离和语义偏离。Leech(1969)则从语言体系的结构出发,对诗歌中的语言偏离现象作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这个分类方法被人们广泛引用:词汇偏离、语法偏离、语音偏离、书写偏离、语义偏离、方言偏离、语域偏离和历史时代的偏离,其中前五

类相对更重要一些。

语言偏离是一种客观的语言现象,它的目的是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效果,就是作者力图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偏离的语言上去,或者说,使该语言现象/前景化0(foregrounding)。其结果是我们在阐释诗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阐释那些前景化程度较高的部分,也就是高度偏离的语言现象。正如Chomsky所说,看到偏离的句子,我们总力图作出合理的解释(参见Leech,1969)。读者既然相信偏离现象能得到合理的阐释,就会尽量地运用想象和种种深层次的联系,填补思维空白,使得表面的反常富有深意。(Leech,1969:61)在具体的诗歌分析过程中,文体学家们更注重相对于主要常规发生的外部偏离。有人引进了内部偏离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但总的来说,不管是外部偏离也好,内部偏离也好,他们所能分析、经常分析的题材常局限于那些语言偏离比较明显的诗歌,而事实上有许多诗歌的语言朴素无华,并无明显的语言偏离现象可供揣摩,并作为分析的依据。因此传统的偏离概念在诗歌分析中有相当的局限性,也是它受到许多诗歌评论家贬斥的原因。但如果我们设想/偏离0概念打破语言结构的桎梏,而延伸到视角(叙述角度)偏离、内容题材偏离、心理图式偏离(schemata deviation)等等概念上去,这个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也就是说,笔者认为,诗歌归根到底是一种偏离,只不过这种偏离不仅表现在语言形式上,还体现在其他层面(如内容/题材、心理层面)上,它突破了文本(text)的限制,把读者(reader)的因素引入到偏离中来。偏离不仅客观地表现在语言形式中,还相对主观地表现在读者的心理期待中,读者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所形成的心理图式来决定某首诗歌是否偏离于某种常规,又如何来阐释这种偏离。

笔者将在下文把传统的偏离概念的诸多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并综合运用传统和扩展了的偏离概念来具体分析中外两首诗,以使偏离概念在诗歌分析中的运用可以有所扩大。

2.对两首诗的分析

戴望舒的5雨巷6和狄更生的/I.m Nobody0题材类似,都是描写诗人渴求志同道合的知音,但前者的情绪飘忽迷茫,后者则明朗自信,对比非常鲜明。笔者试图用文体学的方法找出其偏离的成分并加以具体阐释,从而说明这两首诗是如何体现它们所要表达的情绪,又为什么会给人截然不同的文体印象。

雨巷

I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II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III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IV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V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

我身边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屺的篱墙,走近这雨巷。

VI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VII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引自蓝棣之,2002)我们先从语言层次上对这首诗加以分析:总体上说,这首诗基本上并没有质量偏离的现象,因为无论从语音、语法、书写或词汇等诸方面观察,它都是符合语言规范的。事实上,文本中的语言偏离大都表现在数量上。另外,除了相对于语言体系的偏离,它也突出地表现为文本内部的偏离,下文将集中评述。

a.词汇偏离:诗中表示忧愁、凄惶的词计有:独自、彷徨、悠长、寂寥、愁怨、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飘过、梦、凄婉、迷茫、静默、颓屺、哀曲、消、散和消散,这类词大量共存,并以形容词为主,描述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彷徨和哀怨的心态。该类词在诗中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其在日常语言甚至是诗歌语言的出现频率,是一种典型的数量上的偏离。

b.语法偏离(又可分为句法和词法偏离):从句式上讲,这首诗以短句为主,最短的诗行只有3个字,最长的也不超过10个字,明显偏离于日常语言的短句出现频率,令人联想到敏感的诗人的声声短叹和他飘忽、顿挫的思绪。从词法上讲,比较突出的例子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0:在/地0字前本该是一个形容词,而现在的措辞表示诗人已经把/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0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意象和一个具体的词语。

c.书写偏离:几个原本完整的句子分别被拆成三句,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0、/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0、/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0,这样一来,/独自0、/悠长0、/逢着0、/飘过0这几个词得到了强调,使读者能够把握住作者思绪的脉搏;有的诗句不按自然的节拍断句:/撑着油纸伞,独自0 /消散了,甚至她的0,如此一来又突出了/独自0和/消散0这两个词,非常切合作者当时的心境。

d.语音偏离:这首诗里多是低沉、婉转的音节,如悠长、寂寥、丁香、哀怨、彷徨、默默和惆怅,而日常语言却不尽如此。

e.语义偏离:/丁香0拥有了新的词义,成为诗人的梦中少女的象征。

以上所涉及的偏离现象包括了相对于语言规则甚至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