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6年级秋季】13-《童年》名著导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课外阅读《童年》导读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课外阅读《童年》导读课](https://img.taocdn.com/s3/m/8bf9a35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2.png)
《童年》导读课教学设计内容简介:《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作品,这是高尔基以自身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
《童年》的主人公名为阿廖沙,这本书叙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的故事,阿廖沙三岁时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从此被母亲寄养在外祖父家。
外祖父以前家境还算不错,但阿廖沙去的时候已经家道衰弱,外祖父也因此脾气越来越暴躁和专横,家里还有两个整日为了财产争斗不休的舅舅,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一个善良热爱生活的外祖母,给予阿廖沙温暖。
在这里阿廖沙还结识了善良乐观的小茨冈和正直的老工人格里高利。
后来阿廖沙的母亲改嫁,继父输光财产后,母亲也患上肺结核去世。
阿廖沙不得不流落人间,结束了他的童年生活。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高尔基,以及《童年》的写作背景。
2.了解《童年》的大致内容,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3.理清《童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初步学习善良、正直等品质。
【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步学会看书的目录,能从目录中大致了解书里主要写了什么。
【教学准备】师完成PPT课件制作,生搜集高尔基相关资料并对《童年》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1.播放歌曲《童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歌吗?2.是的,这首歌的名字啊,就是《童年》。
那么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是怎么样的呢?(请学生回答)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一定会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梦回童年,回忆往事,我们总有说不尽的话。
或是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得到一个好玩的玩具,还是和爸爸妈妈外出游玩……那么老师今天啊,也要给同学们带来一份童年,是谁的童年呢?答案就是他(PPT出示高尔基图片)——高尔基。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由学生谈谈自己的高尔基的了解。
2.教师补充说明。
作者简介:高尔基,前苏联作家,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验丰富。
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部编版语文6年级秋季】13-《童年》名著导读
![【部编版语文6年级秋季】13-《童年》名著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b485aca37375a417876f8f44.png)
名著导读:《童年》课堂引入一、填空1.___________(人物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
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有散文诗《海燕》和长篇小说《母亲》。
2.《童年》讲述的是__________(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___________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二、选择1.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 )A.外祖父B.两个舅舅C.外祖母D.茨冈2.两个舅舅互相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A.都想得到父亲的财产B.为了照顾阿廖沙C.格里高里的挑唆D.为了阿廖沙的舅妈3.是( )使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
A.不幸的童年B.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C.他性格就是这样D.父亲教他变成了这样知识梳理1.写作背景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以后、高尔基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冷静下来,认真思考革命失败的原因,俄国社会和俄国革命的性质等问题。
俄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民众从浑浑噩噩中唤醒。
这一任务是俄国革命者、知识分子包括高尔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
高尔基的《童年》及整个自传体三部曲的创作动因就是揭露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鞭挞小市民的罪恶灵魂。
《童年》是19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缩影,他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俄国人民,尤其是“铅样沉重”的残忍可怕的小市民世界的生活环境。
2.主要内容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b02b2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1.png)
阿廖沙的家庭遭遇变故,他被迫离开学校,开始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
接触社会底层人民
在社会底层,阿廖沙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包括流浪汉、小偷、 妓女等。
反思社会现实
通过与社会底层人民的接触,阿廖沙开始反思社会现实,对贫富差距、 阶级矛盾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结局及影响
结局
阿廖沙在经历种种磨难后,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的人。他最终找到了 自己的方向,并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塑造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人物关系及其演变
阿廖沙与外祖母
阿廖沙与外祖父
亲密无间,外祖母是阿廖沙成长过程中的精 神支柱和庇护所。
关系复杂,既有亲情也有矛盾,外祖父的性 格和行为对阿廖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阿廖沙与舅舅们
其他人物关系
关系疏远,舅舅们的行为和性格与阿廖沙格 格不入,彼此之间缺乏真正的亲情。
小说中还有其他众多的人物关系,如邻里关 系、友情关系等,这些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 丰富多彩的小说世界。
阅读心得交流及感悟启示
01
童年生活的珍贵回忆
通过阅读《童年》,可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感受那段时光的美好
与纯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02
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坚持
小说中的人物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最终都凭借自己
的努力和坚持走向了成功,这对读者也是一种启示和鼓舞。
03
家庭与亲情的重要性
小说中描写了家庭中的亲情和温暖,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庭的重
07
《童年》阅读指导与建议
阅读方法与技巧分享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对于重要章节和精彩片段,建议采用精读方式,仔细品味文本;对 于辅助性内容,可以采用泛读方式,快速了解故事情节。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读共19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读共19张PPT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247401dd3383c4bb4cd2f3.png)
新课标小学生必读篇目
童年
高尔基/著
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你知道了什么?
这本书的作 者是高尔基。
我知道这本书 讲的是一个孩子的 童年生活。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高尔基(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 日),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苏联作家,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 流浪俄国各地,经验丰富。是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 始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 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 亲》和剧本《小市民》等。
新课标小学生必读篇目
童年
高尔基/著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呐喊》。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2.填空。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
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 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 显得年轻,明朗。” (1)语段选自名著《童年》,作者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名著导读《童年》ppt课件
![名著导读《童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d65cc05022aaea998f0f87.png)
为使你们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
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在人间》描
绘阿廖沙11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 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 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 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
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鉴定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 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在意大 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 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 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 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 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 他实现了这个诺言。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 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 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 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 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 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 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 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 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拚命唧唧喳喳写 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你的童年???高尔基的童年???
学习目标
• 1.了解故事情节。 • 2.体会人物情感。 • 3.品味童心童趣。 • 4.感悟成长内涵。
《童年》
在 苦 难 中 长 大
你读后有何感受?
阅读感受: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 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 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 力量。
小学名著导读:《童年》
![小学名著导读:《童年》](https://img.taocdn.com/s3/m/83d7d3e7c1c708a1284a44e4.png)
小学名著导读:《童年》《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部。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
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
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
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
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
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
对于他所经历过并在心中留下过伤痛记忆的人和事,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作家在叙述的时候,心情不可能是轻松的,因此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
但另一方面,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小学六年级名著导读——《童年》
![小学六年级名著导读——《童年》](https://img.taocdn.com/s3/m/8befb1d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a.png)
小学六年级名著导读——《童年》《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以塑造一个内心深受贫困和苦难煎熬的童年形象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俄罗斯上层社会的生活景象。
通过对高尔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的深入叙述,该小说不仅反映出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真实生活,还对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和揭示。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童年》的导读。
一、家庭背景与社会环境《童年》的背景设定在19世纪末的俄罗斯,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
他的父亲是个废柴酒鬼,母亲则是一个慈爱而勤劳的妇女。
家庭环境的贫困和动荡为高尔基的童年注入了无尽的痛苦和困苦。
小说中揭示的社会环境也是极不公正和残酷的,贫穷的工人阶级被统治者压迫和剥削,形成了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平等,给高尔基的童年带来了一系列不幸和挫折。
二、童年阶段的人物形象《童年》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小说的主人公阿廖沙。
阿廖沙是个聪明而敏感的男孩,他对生活和周围的人有着独特的感受力。
虽然成长于贫困的环境中,但他一直保持着乐观、坚强的信念,积极面对生活的艰难。
同时,小说中还塑造了一些其他的人物形象,如阿廖沙的父亲、母亲、叔叔等。
每个人物形象都有着各自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童年时期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寓意和思想内涵《童年》不仅是一部关于作者个人经历的回忆录,更是一部呼唤人性光辉和温暖的作品。
小说通过对贫困、苦难、不公正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呼唤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品中反映出的人性的光辉和温暖使人们对生活抱有希望和勇气,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不公正的社会环境给人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通过对阿廖沙的描写,小说中蕴含着勇敢、乐观、坚韧的力量和人性的美好。
总之,《童年》以其真实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犀利批判,展示了作者童年时期所经历的苦难经历,也揭示了社会不公的现状。
通过对童年时期的生活描写,它反映出了人类生活的残酷和无奈,也象征着美好和幸福的追求。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2024鲜版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ceef6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e.png)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和人文关怀
2024/3/27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文学素养
4
课件内容概述
01
《童年》的背景介绍
02
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
03
经典语句欣赏与解读
04
相关思考与讨论
2024/3/27
5
02
《童年》作品概述
2024/3/27
6
作者介绍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 学者。
2024/3/27
25
07
结语与拓展思考
2024/3/27
26
总结回顾本次导读内容
本次导读介绍了《童年》的背景、 作者、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情节和主题 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深
层含义。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 生思考童年经历对人生的影响, 以及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
折。
两个舅舅
他的形象是当时社会黑暗面的缩影,他的自私和贪婪 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性的丑恶。他的存在 加剧了作品的悲剧色彩。
2024/3/27
13
04
《童年》艺术特色赏析
2024/3/27
14
独特叙事风格与视角
01
02
03
第一人称叙事
通过主人公阿廖沙的视角, 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他 的童年经历,增强了故事 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 件
2024/3/27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7
• 引言 • 《童年》作品概述 • 《童年》人物形象分析 • 《童年》艺术特色赏析 • 《童年》社会意义探讨 • 《童年》跨文化对比研究 • 结语与拓展思考
名著导读《童年》课件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童年》课件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fca604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9.png)
叁·童年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童年》是高尔基积一生童年生活之素 材而写成的一部小说,充满童趣。它用儿童纯 真无邪的眼光,通过思考和感悟,抒发童年的 欢乐和初涉人生的艰难苦楚。
《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 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以儿童 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丰富生动, 充满童趣;另一方面,作家又间或以成人的视 角评点生活,使笔下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深刻, 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 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 小茨冈 ,正直的老工人 格里戈里 ,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好事情 ” 都给主 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艺术特色
• 6、《童年》中塑造了 阿廖沙 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 7、《童年》真实的记载了主人公儿时在外祖父家中的所见所闻,对他优秀性格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人是 外祖
贰·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
主要内容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 阿廖沙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让阿廖沙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作者 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人物形象
阿廖沙:是一个天真活泼、心地善良的孩子。有正义感、有同情心,敢于同邪恶力量作斗争, 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 。外祖母所讲的故事、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 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 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艺术特色
《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又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它一方面真实描写 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翔实材料;同时,又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 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进行提炼加工,使之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
部编版(五四学制)(2018)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名著导读《童年》课件(共47张PPT)
![部编版(五四学制)(2018)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名著导读《童年》课件(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547f3fc7375a417876f8f47.png)
道的生活终将苏生。
成长。
作业
必做:
小组合作,继续完成《童年》读书交流任务单(3)。
选做(个人作业,二选一):
1.画一张鱼骨图,整理影响主人公命运的特定事件。 2.挑选对主人公影响最大的暖色调人物和冷色调人物 各一,将他们对主人公产生的影响做比较,写一篇读 书笔记(300字)。
■ 初见 视频 ■ 打我 ■ 打萨沙 ■ 打外祖母
本来还要厉害呢,现在好多了!你知道吧:可以把树条 子折断,趁外祖父去拿另一条的工夫,外祖母或者你母亲就把你拖走
了!哪晓得树条子断不了,它给水泡得软软和和的!可是你总算少挨了几下,你瞧我给打的!小弟弟,我
是个精灵......
(语言、肖像描写)
外祖父
■ 和我谈他的童年 ■ 作者对外祖父家的评价 ■ ……
外祖母
■ 船上我打碎牛奶瓶后外祖母的反应 ■ 讲老家神的故事 ■ 讲父母结婚的往事P203-214 ■ 外祖母对我童年生活的影响 ■ ……
小茨冈(伊万)
■ 小茨冈描述替我挨打 ■ 小茨冈教我如何挨打 ■ ……
P31 小茨冈描述替我挨打
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 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 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
样,有带给“我”冷色调的人(外 祖父、舅舅等),也有带给“我”暖色
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 调的人(外祖母、小茨冈等),但在
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 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 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
“我”的实际成长中,暖色调起 着重要作用,并引导“我”健康
P33-34 格里戈里受欺负
他们想出的花样真是无穷无尽的,而这个师傅总 是默默地忍受着,只是轻轻地呷呷嘴,在拿熨斗、 剪子、钳子或者顶针之前,总是把指头蘸很多唾沫。 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甚至拿刀叉吃饭,也是湿湿指 头,把孩子们都逗笑了。当他嫌疼的时候,他那大 脸盘露出了皱纹的波浪,波浪把眉毛抬高,奇怪地 滑过领头,就在光秃秃的头顶上消失了。
名著导读《童年》课件
![名著导读《童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8eb62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56.png)
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
(lèguān)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 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 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 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 满爱心的人。
阿辽莎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 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kè kǔ nài láo),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 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生活的困苦 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阿辽莎这个形 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 走向新生活之路。
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 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外祖父:他是俄罗斯小市民阶层的典型。暴躁、乖戾、贪婪、自私。
他经常凶狠地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有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 结果生了场大病;他非常贪财,暗地里放高利贷,秘密接受典当,甚 至怂恿徒工到市场上偷窃。卡什林是小说中丑恶势力的化身,在他身上 集中体现了俄国小市民的卑鄙灵魂。
道 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 写 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 作 “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
(xiězuò)
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
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
背 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 景 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 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 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 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 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héhuǒ)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 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 学校课堂。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 谋生。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e1541aa1c7aa00b42acb76.png)
阿廖沙代表了俄罗斯一代新人的成长,小市民中 灵魂高尚的人对阿廖沙的正面引导和帮助使阿廖沙
• “小茨冈”(伊万)为挡住抽向阿廖沙的鞭子而宁愿自 己受伤,节日里跳舞、和孩子们作游戏,给孤独无助的 阿廖沙以抚慰、快乐 ;老工人格里戈里开导阿廖沙要做 坚强正直的人;房客“好事情”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利用 闲聊的时间教给阿廖沙做人的道理,以开启他的心智; 母亲在屈辱悲惨的生活之中不忘教阿廖沙读书;特别是 善良、慈爱、乐观的外祖母(伊凡诺芙娜 ),常常绘声 绘色地唱歌、跳舞、讲故事,为艰苦窒息的生活增添欢 乐的气氛。他们是阿廖沙生命里的阳光,使阿廖沙在黑
然而伴后在他更他也加的要 贪她 婪内自 吝心谋 啬深生,入路品。格也有底有钱下着时(作为残威了存作一的福点善,物独 质良断 利(专 益他行 竟。 和教破 妻阿产 子 廖分沙开认过字),。物关质心上他破产的,成精长神,上也对完不全幸垮掉的。女尽儿管也在这越个来 越市在宽侩伏容气尔)十 加。足 河的 当人 纤身夫上,还经有历一了点贫人困性和的沉闪重光的,生如活他,年是轻一时个候生
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
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 外祖父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 还是内心世界的刻化,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
外祖他父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 是一自母个私和饱残孩受忍 子, 们生野 ,活)蛮的哪粗贫怕暴遇,困上动的一辄染点就不打坊如人主意骂。的人他事,情(贪也经婪要常自歇毒斯打私底外、里祖
20世纪初,他的作品就开始介 绍到我国,对我国的文学和我国革 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
的代表”。
——
列宁
他的创作开始了世界
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名著导读《童年》课件
![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名著导读《童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aa4ea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2.png)
内容梳理 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祖母却非常
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
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
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开春,舅舅们就分了家,外祖父为自己买了一所新房,阿廖沙
全书概述
《童年》是苏联(俄国)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 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 外两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诉述的是 阿廖沙(高尔基的昵称)三岁到十岁期间的童年生 活。小说以“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为起点,以外 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为结尾,生动地再 现了
19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写作背景
十月革命爆发前夕,高尔基流亡意大利,寄居在 卡普里岛。列宁到高尔基在岛上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 一次向他讲述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 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 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 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 个诺言。
内容梳理
阿廖沙3岁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祖父 外祖母家。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洛与小舅雅科夫的
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
初步认识到外祖父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大舅捉弄老裁缝葛 利高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葛利高里手边,不料却被外
祖父无意中戴上,外祖父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 桶里也被外祖父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 连母亲也因害怕外祖父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祖母一人护着阿廖沙。 打过阿廖沙后,外祖父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 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祖父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 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
《童年》名著导读
![《童年》名著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68ca7e2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a.png)
《童年》名著导读第一篇:《童年》名著导读《童年》名著导读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1、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塑造了_______这一鄙视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的形象,生动地再现了__________的生活状况。
2、《童年》是(作者名)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名)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其他两部为《》《》。
3、《童年》中奥夫相尼科夫家的三个孩子玩捉迷藏时,阿廖沙看到老三_________,就与_____________救了上来,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
4、《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是的人,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5、《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请写出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以及他(她)的性格。
(50字左右)6、高尔基这样评价《童年》中的一个人:“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对困苦的生活。
”其中的“她”是指_____,你如何评价这“她”?7、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阿廖沙没有被压垮或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8、现在,有个文学论坛准备向大家征集“我最喜欢的名著”阅读感言,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取一篇,写上几句感言。
(注意: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名著:《童年》《昆虫记》示例:初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觉得故事好玩:再读,看到了秀贞、妞儿、蹲在草地里的人、宋妈,甚至是英子的爸爸都离她而去了;缓缓的骆驼队、宁静的惠安馆、幽深的井、热闹的街巷、草垛子上的驴打滚……它们都在岁月的步影中消失了。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童年》名著导读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童年》名著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e48eae2cd4d8d15abf234e3d.png)
3.《童年》中主人公的好友“小茨冈”做什么工作?又 是如何死去的?请概述。 小茨冈在染访里染布,而且技术很好。主人公的两 个舅舅都准备自己开染坊,担心外祖父与拉拢小茨冈开 第三个染坊;在雅科夫舅母去世周年那天,舅舅们让小 茨冈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到坟地去,被活活压死了。
3.阅读并回答问题。
外公一直把我打得失去了知觉,之后我一连病了几天。在一间只有一 个窗户的小屋里,我背朝上趴在一张又宽又热的床上,屋角有一个神龛, 里面供奉着许多圣像,神龛前点着一盏红色的长明灯。
(1)这段文字出自于名著《童年》,文中的“我”是指阿廖沙,他把 一块白桌布放进染桶里染成了蓝色,结果他被外公痛打了一顿。 请问,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染桌布的?
看看这些图片, 猜猜会发生什么? 你最想知道哪个 图片背后的故事?
想一想,阿廖沙的外 祖父为什么脾气那么 暴躁?他在外祖父家 的生活如何?
他在学校的 生活又是怎 么样的?
你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只要你们翻开《童 年》,这些故事都可深深地吸引你。老师相信除 了故事本身,你们一定还能读出更多!
小朋友,故事读 完了吗?老师来
阿廖沙 (主人公)
父亲 彼什科夫 母亲 瓦尔瓦拉 继父 叶夫根尼.马克西莫夫 外祖父 卡希林 外祖母 阿库琳娜·伊凡诺
夫娜
大பைடு நூலகம்舅 米哈伊尔 二舅舅 雅科夫
舅母 纳塔利垭 表哥 雅可布家的萨沙 表哥 米哈伊尔家的萨沙
伙伴 “小茨冈” 老匠人 格里戈里 保姆 叶夫根尼娅 房客 “好事儿”
阿廖沙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 孩子,他能辨别好坏。他具有坚定的,不 屈不挠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虽然生活在 一个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 里,却反而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强,正直, 勇敢,乐观,自信的人。他有一颗善良的 心,他同情贫苦的人,另外,他还具有很 强的求知欲,热爱书籍,更热爱生活。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名著导读《童年》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名著导读《童年》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b128d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e.png)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 的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后,随母亲投奔外祖 父。外祖父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们,曾把 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除了脾气暴躁的外祖父, 这个家庭里还有两个为争夺财产整日争吵、打 架的舅舅。阿廖沙经常惊惧不安,还好有慈祥 善良的外祖母安慰他、保护他。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 的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后,随母亲投奔外祖 父。外祖父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们,曾把 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除了脾气暴躁的外祖父, 这个家庭里还有两个为争夺财产整日争吵、打 架的舅舅。阿廖沙经常惊惧不安,还好有慈祥 善良的外祖母安慰他、保护他。
始是父亲开开心心地照料着我,后来他突然不见了,照料我的人换成了外 祖母,一个很奇特的人。
“你从哪儿过来啊?”我问她。 她回答:“从上面来,从下城来,不是过来,是坐船来!人怎么能自 己从水上过来呢,真是个小迷糊!” 这真可笑,又是上又是下的,让人糊涂。上面,楼上住的是几个染了
大胡子的波斯人,而地下室住了一个卖羊皮的黄皮肤卡尔梅克老头。下楼 梯可以从扶手上滑下去,要是拌倒的话就滚下去,这我一清二楚。可是这 关水什么事?简直都乱套了。
理清第二章人物关系
生病的日子对我来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在这几天内, 我一定是迅速长大了,而且感受到某种特别的东西。就是从那 时候起,我开始满怀不安地关注别人,而且心上的保护膜好像 被撕了下来,我的心开始对一切委屈和伤痛极度敏锐,无论是 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童年》第二章
பைடு நூலகம் 理清第二章人物关系
名著导读 《童年》高尔基
1
作者生平 作品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年),
苏联作家,诞生于诺夫哥罗德市(今高尔基 市)一个木匠家庭。幼年丧父,在外祖父家 度过童年。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 代表作有 长篇小说《母亲》,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 《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几部作品。
《童年》名著导读 精选ppt课件
![《童年》名著导读 精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0fd923fc4ffe473368aba4.png)
人物一览表
父亲 彼什科夫(手工业者,老实、本分) 母亲 瓦尔瓦拉(善良的下层妇女) 继父 叶夫根尼.马克西莫夫(脾气暴躁,经常毒打妻子) 外祖父 卡希林 (凶狠、残暴、吝啬、贪婪、专横、对于阿 廖沙 是不错的) 外祖母 阿库琳娜•伊凡诺夫娜(勤劳、善良、聪明能干、热爱 生 活、有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主人公 阿廖沙(善良,坚强,勇敢,纯洁,有信心) 大舅舅 米哈伊尔 (自私自利) 小舅舅 雅科夫 (自私自利) 舅母 纳塔利垭(温柔、怯弱) 表哥 雅可布的萨沙(顺受、麻木) 表哥 米哈伊尔的萨沙(沉默、忧郁) 伙伴 茨冈(是个弃儿,为人开朗,与主人公很友好,悲惨死去) 老匠人 格里戈里 (正直本分) 保姆 叶夫根尼娅(快活善良) 房客 “好事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把身子伸过桌子,冲着外祖 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 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
“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样儿了,说:“全都分给他们吧, 你也好落得耳根子清静,分吧!” “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发光。真怪 ,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耳朵。”
6
“爱读书吧,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向面包”。这句高尔基 的名言,在中国广为流传。这句名言的背后是他成名之前 双重的饥饿:物质的和精神的。高尔基成长的时代,俄罗 斯处于社会大转型,成千上万人“被抛出”原来生活轨道 ,流浪在城市边缘,颠沛流离、踯躅于生活最底层。这一 时期,高尔基目睹和经历了太多的残暴、粗鲁、拳头、争 执、斗殴、鞭笞、酒疯,但是,依靠精神生活,身处其间 的高尔基,从这个阶层中脱颖出来,不得不说是创造了一 个人间奇迹。奇迹来自于他阅读的嗜好。对于高尔基来说 ,阅读更大的障碍是时间的缺乏。一个出卖自己劳动力的 人,没有支配自己时间的权力。因为工作时间太长,经常 是14个小时。然而求学欲望非常强烈、意志非常坚韧的高 尔基,却能在14小时的苦力后,仍能够拿起书本。
第四单元名著导读《童年》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名著导读《童年》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2057c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4.png)
这一天,她正跪在那里虔诚地向上帝祷告 外祖父闯了进来,吼道:“上帝来了!老婆子,着火了!”
外祖母喊道“什么?啊!”她“腾”地一下从地板上跳了起来,飞奔而去。
外祖母大声地指挥着:“叶芙格妮娅,把圣像拿下来!娜塔莉娅, 快给孩子们穿衣服!”(声音坚定而洪亮)
外祖父则只是在那里哀号( 啊,啊,啊着火了!着火了! )
继父
母亲
我并非要讲我自己的故事,而是要讲俄国的老百姓如何 在这样可怕得让人窒息的环境中生活
揭露丑行 铲除罪恶 每当我回想起俄罗斯人令人憎恶的野蛮生活时,不禁扪
心自问,这种丑行值得一提吗?深思熟虑后,我坚信必须要 提,因为它们是根深蒂固的丑恶的真实。时至今日,这种丑 恶仍在苟延残喘。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真实追根溯源,才能将 它从狰狞可耻的生活中,从我们的心灵和记忆的最深处连根 铲除。(p235)
忠厚老实的老 工人格里高利
献身于科学的知 识分子“好事儿”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 唤醒沉睡的我 带我从黑暗走向光明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 为我编制五彩的生活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
………………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 唤醒沉睡的我 带我从黑暗走向光明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 为我编制五彩的生活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无穷的智慧。
天才出于勤奋。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 被忽视而令人后悔的是时间。
时间给勤劳者留下串串的果实,而给懒汉只留下一头白发和空空的 双手。
阿廖沙雕像 位于俄罗斯的摩尔曼 斯克,从纪念碑所在的 位置,游客可以欣赏不 冻港的美景,此地迷雾 缭绕,犹如仙境。这是 全俄第二高的大雕塑, 为了纪念二战包围苏联 的士兵而建,气势非常 宏伟,阿廖沙下的火还 是长年不熄灭的火。
【部编版语文6年级秋季】13-《童年》名著导读
![【部编版语文6年级秋季】13-《童年》名著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9b73fdf158fb770bf68a5517.png)
名著导读:《童年》课堂引入一、填空1.___________(人物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
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有散文诗《海燕》和长篇小说《母亲》。
2.《童年》讲述的是__________(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___________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二、选择1.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 )A.外祖父B.两个舅舅C.外祖母D.茨冈2.两个舅舅互相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A.都想得到父亲的财产B.为了照顾阿廖沙C.格里高里的挑唆D.为了阿廖沙的舅妈3.是( )使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
A.不幸的童年B.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C.他性格就是这样D.父亲教他变成了这样知识梳理1.写作背景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以后、高尔基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冷静下来,认真思考革命失败的原因,俄国社会和俄国革命的性质等问题。
俄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民众从浑浑噩噩中唤醒。
这一任务是俄国革命者、知识分子包括高尔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
高尔基的《童年》及整个自传体三部曲的创作动因就是揭露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鞭挞小市民的罪恶灵魂。
《童年》是19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缩影,他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俄国人民,尤其是“铅样沉重”的残忍可怕的小市民世界的生活环境。
2.主要内容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童年》各章梗概及导读
![《童年》各章梗概及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d715123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6.png)
《童年》各章梗概及导读《童年》名著整理第一章父亲去世,不久前我生了一场大病,起先是父亲护理我,之后是从尼日尼来的外祖母照顾我、母亲很难过的跪着,一边为父亲梳头,一边不停的掉眼泪。
邻居和警察催促着,母亲开始生产,很乱,弟弟马克西姆就出生了但很快就夭折了。
接下来是父亲的葬礼,几天后,我们搭上了去尼日尼轮船,外祖母讲故事给我和水手听,我们都很喜欢外祖母。
终于到了尼日尼,外祖父,舅舅们一群人来接我们,外祖父穿一身黑色的长衣服,胡子是赤金色的,有着一个鸟嘴鼻子和一对绿莹莹的小眼睛。
我总觉得外祖父对我有敌意,之后,我们一起回到了外祖父家里,院子里放着染缸,各种颜料。
第二章后来从外祖母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他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外祖父分家。
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及待了。
他们怕母亲向外祖父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
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而结婚被扣下了。
两个舅舅一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
我一翻身把熨斗碰掉了,稀里哗啦地掉进了脏水盆里。
外祖父一个箭步扑过来,把我拎了起来,死盯住我的脸,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似的。
他指了指我的额头,把我扔在了地上。
休息时,外祖父坐在我的对面和我谈话,这让他的孙子们非常羡慕。
雅科夫家的萨沙知道我想染布以后,就让我用柜子里过节时才用的白桌布试试,看能不能把它染成蓝色,这事让外祖父知道了,为此,我挨了凭生第一次打,外祖父的痛打使我昏了过去,在病倒的这几天中,我突然长大了,使我有一种敏感的自尊。
有一天,外祖父突然来到我身边,给我带了零食,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从中我知道外祖父是个孤儿,一个乞丐母亲的儿子,当上了行会的头儿。
在此期间,小茨冈的到来对我印象最深,在他的谈话中我知道,当我被打时,小茨冈用胳膊去挡那树枝。
从格里戈里的话中,我知道吵闹,威胁,窃窃私语是这里的说话方式。
每次挨打,小茨冈都会用胳膊去挡,而后再把他那打肿了的地方伸给我看。
每星期五,小茨冈都要去集市买东西,外祖母告诉我小茨冈有偷东西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童年》课堂引入一、填空1.___________(人物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
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有散文诗《海燕》和长篇小说《母亲》。
2.《童年》讲述的是__________(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___________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二、选择1.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 )A.外祖父B.两个舅舅C.外祖母D.茨冈2.两个舅舅互相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A.都想得到父亲的财产B.为了照顾阿廖沙C.格里高里的挑唆D.为了阿廖沙的舅妈3.是( )使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
A.不幸的童年B.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C.他性格就是这样D.父亲教他变成了这样知识梳理1.写作背景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以后、高尔基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冷静下来,认真思考革命失败的原因,俄国社会和俄国革命的性质等问题。
俄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民众从浑浑噩噩中唤醒。
这一任务是俄国革命者、知识分子包括高尔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
高尔基的《童年》及整个自传体三部曲的创作动因就是揭露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鞭挞小市民的罪恶灵魂。
《童年》是19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缩影,他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俄国人民,尤其是“铅样沉重”的残忍可怕的小市民世界的生活环境。
2.主要内容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
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
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
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
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
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
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
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
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
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
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
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
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
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
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
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
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3.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阿廖沙:可爱、弱小、倔强、执着,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
外祖母所讲的故事、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4.《童年》的主题《童年》反映了俄罗斯国民人性中的弱点,鞭挞小市民的卑鄙灵魂,但作者并未停留在对落后、野蛮、丑恶的揭示与批评上,他也为读者塑造出一系列在艰难困苦中仍坚持理想,不同流合污的新人形象,其中主人公阿廖沙就是这一代新人的典型代表,这无又为《童年》这部冷峻的现实主义作品抹上了乐观主义精神的色彩。
5.艺术特色《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
作品主要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丰富生动,充满童趣;另一方面,作家又间或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笔下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又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
它一方面真实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翔实材料;同时,又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进行提炼加工,使之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
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生产关系和无聊的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
正如作者白己所言:“我不是在讲我白己,而是在讲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
在这儿,普通的俄国人曾生活过,而且现在还在生活着。
”同时,在“充满种种坏事的土壤上胜利地生长着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人民的美好品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它能“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那就是光明的、人道的生活必然复生。
”例题分析一、经典阅读童年的朋友高尔基①我醒来时,轮船又颤动着噗噗地响了。
船舱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一个太阳。
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
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
②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
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③“我不想睡!”④“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⑤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
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
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透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⑥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节选自《童年》第一章)1.第①段中加点“自言自语”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写外祖母的眼睛很有特色,抓住了眼神的什么特点?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这句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表现了外祖母________的特点。
(2)“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句中加点字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外祖母具有哪些使“我”难忘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外祖母在“我”心中是终生的朋友、最知心的人与最了解、最珍贵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升(一)他拿走了她几乎所有的旧东西——旧衣服、各种各样的物品、狐皮大衣,卖了七百卢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