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说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该单元是古文单元。本单元所选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志趣报复。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说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宋词并不陌生,他们在平时学习中已有积累,但由于年龄和生活积累的局限性,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将从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鉴赏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

(2)师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诗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悟,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意,领会诗境,并积累咏月的名句。

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美,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哲理,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

五、说教法学法

由于他们的阅读经验还不丰富,鉴赏能力还不够,因此我还不能彻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我采用启发式,引导式,参与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诵读法,钩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来揣摩语言体会意境,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做到自己学会阅读,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的运用教法学法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程序分为:

(一)导语设计

“月”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往往是寄托思乡怀人之情。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写月诗篇的绝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经典之作。导语力求简洁短小精悍。

(二)题解

利用课件展示相关信息

(三)知人论世

利用课件展示作者资料和写作背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理解“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铺垫。

(四)整体把握

1. 初读知文意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将读不准的字标注拼音。听规范朗读,读标准字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结合课下注解掌握生词。之后让学生朗读,有利于整体把握文意。

2.教师指导学生疏导文意。

(五)赏析文本

1.这首词有几部分组成?

小序、上阙、下阙

2.小序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写作时间和写作缘由。

3.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我欲乘风归去”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的人是谁?为何无眠?

是作者苏轼。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六)再读悟词理

(先鼓励学生积极朗读)

1. 词的上下阙主要写了什么?两者关系何在?

上阙:月下饮酒(写景)下阙:对月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诗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什么样的?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4.教师指导朗读

(七)精读赏名句

分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写下来。

1. 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用月的阴晴圆缺来类比人的悲欢离合,道出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的哲理,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在这一环节。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成为他们合作交流的一个指导者,参与者和倾听者,而不是用教师的分析取而代之,同时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和手机拍摄将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投屏在大屏幕上。让一些还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的学生,看到别人的活动,从而进入学习状态。讨论结束后,教师予以指导。

(八)总结主题

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九)课堂小结

利用树形图理清结构内容,更有条理性的诗词内容。

(十)作业布置

1.美好的诗词意境总能引发人们无穷的创造。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写一首白话诗,或创造一幅书法作品。

2.中国古诗词中,月是常见的意象,那么“月”在不同的古诗词中含有什么不同的情感呢?搜集相关诗句品味。

七、课后反思

1、从学生课堂活动的形式看,本节课学生的群体活动是朗读与讨论。由于我对时间因素的考虑,相对来讲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于是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讨论似乎更多地表现出浮光掠影,而非有效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2、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看,我期待的效果还是局限于学生对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认同,而忽视了学生具备自主完成较高层次的研读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学生的课堂活动基本上是围绕我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和议论,发表见解等等。但由于我没有让学生在课前查寻有关资料,只是在课堂上介绍创作背景,因而导致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所以课堂活动受到了很大地局限,讨论似乎难以展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想:教师是否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从创作背景、诗人创作风格、这首词所表现的情怀等方面去查寻资料。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补充学习的机会,而且不同学生找到不同资料进行交流,能使大家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只要成为学生学习实践的“助手”、促进者、激励者,引导学生活动的方向——学习达到目标的路径。至于路,还是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