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开环讲解
SVPWM的原理讲解
SVPWM的原理讲解SV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一种基于空间矢量的脉宽调制技术,用于控制交流电机的三相逆变器。
它在电机控制中广泛应用,具有高效、低失真和高精度的优点。
本文将从原理、工作原理和优点三个方面对SVPWM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理SVPWM的基本原理是将三相电压分解为alpha轴和beta轴的两个独立分量,然后根据alpha和beta的大小和相位差计算得到一个空间矢量,最后根据空间矢量的方向和大小来确定控制电压波形。
通过合理的调节控制电压的大小和频率,可以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二、工作原理1. 坐标变换:将三相电压转换为alpha轴和beta轴的分量,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alpha和beta:alpha = 2/3*Va - 1/3*Vb - 1/3*Vcbeta = sqrt(3)/3*Vb - sqrt(3)/3*Vc2. 空间矢量计算:根据alpha和beta的大小和相位差计算得到空间矢量。
空间矢量的方向和大小决定了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形状和频率。
3.脉宽调制:根据空间矢量的方向和大小来确定脉冲的宽度和频率。
通常,采用时间比较器和斜坡发生器来实现脉冲宽度调制,使得逆变器输出的脉冲宽度能够跟随空间矢量的变化。
4.逆变器控制:将调制好的脉宽信号通过逆变器输出到交流电机。
逆变器通过控制脉冲宽度和频率来改变输出电压的形状和频率,从而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三、优点1.高效:SVPWM技术能够将三相电压转换为整数变化的脉宽信号,减少了功率器件的开关次数,提高了逆变器的转换效率。
2.低失真:SVPWM技术能够通过精确控制脉冲宽度和频率来改变输出电压的形状和频率,减小了电机输出的谐波失真,提高了电机的运行效果和负载能力。
3.高精度:SVPWM技术能够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通过调整输出电压的波形和频率,可以实现电机的恒转矩和恒转速控制,提高了电机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SVPWM的原理和法则推导和控制算法详细讲解
SVPWM的原理和法则推导和控制算法详细讲解SV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一种三相不对称多电平PWM调制技术。
其原理是将三相电压转换为空间矢量信号,通过调制的方式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以实现对三相电机的控制。
下面将详细介绍SVPWM的原理、法则推导以及控制算法。
一、原理:SVPWM的原理在于将三相电压分解为两相,即垂直于矢量且相互垂直的两个分量,直流坐标分量和交流坐标分量。
其中,直流坐标分量用于产生直流电压,交流坐标分量用于产生交流电压。
通过对直流和交流坐标的调制,可以生成所需的输出电压。
二、法则推导:1.将三相电压写成直流坐标系下的矢量形式:V_dc = V_d - 0.5 * V_a - 0.5 * V_bV_ac = sqrt(3) * (0.5 * V_a - 0.5 * V_b)2. 空间矢量信号通过电源电压和载波进行调制来生成输出电压。
其中,电源电压表示为空间矢量V。
根据配比原则,V_dc和V_ac分别表示空间矢量V沿直流和交流坐标的分量。
V = V_dc + V_ac3.根据法则推导,导出SVPWM的输出电压:V_u = 1/3 * (2 * V_dc + V_ac)V_v = 1/3 * (-V_dc + V_ac)V_w = 1/3 * (-V_dc - V_ac)三、控制算法:1. 设定目标矢量Vs,将其转换为直流坐标系分量V_dc和交流坐标系分量V_ac。
2.计算空间矢量的模长:V_m = sqrt(V_dc^2 + V_ac^2)3.计算空间矢量与各相电压矢量之间的夹角θ:θ = arctan(V_ac / V_dc)4.计算换向周期T和换相周期T1:T=(2*π*N)/ω_eT1=T/6其中,N为极对数,ω_e为电机的角速度。
5.根据目标矢量和夹角θ,确定目标矢量对应的扇区。
6.根据目标矢量和目标矢量对应的扇区,计算SVPWM的换相角度β和占空比:β=(2*π*N*θ)/3D_u = (V_m * cos(β) / V_dc) + 0.5D_v = (V_m * cos(β - (2 * π / 3)) / V_dc) + 0.5D_w=1-D_u-D_v以上步骤即为SVPWM的控制算法。
空间矢量SVPWM讲解
现实考虑
易于计算机实现
形成开关信号, 控制变换器
挖掘SVPWM优势
数字实现方式
扇区确定
Vγ1>0,则A=1,反之A=0;
V γ 2>0,则B=1,反之B=0;
V γ3 >0,则C=1,反之C=0。
N =A+2B+4C
当N=3时,Uref位于第Ⅰ扇区; 当N=1时,Uref位于第Ⅱ扇区; 当N=5时,Uref 位于第Ⅲ扇区; 当N=4时,Uref 位于第Ⅳ扇区; 当N=6时,Uref 位于第Ⅴ扇区; 当N=2时,Uref 位于第Ⅵ扇区。
当N=3时,Uref位于第Ⅰ扇区; 当N=1时,Uref位于第Ⅱ扇区; 当N=5时,Uref 位于第Ⅲ扇区; 当N=4时,Uref 位于第Ⅳ扇区; 当N=6时,Uref 位于第Ⅴ扇区; 当N=2时,Uref 位于第Ⅵ扇区。
Ⅱ
Ⅲ
Ⅰ
Ⅳ
Ⅵ
Ⅴ
开关矢量时间确定
表Ⅰ 矢量作用时间分配
扇区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N
3
1
5
4
传统PWM技术一般通过将三角载波和
调制函数波比较获得相应脉冲波形
cos(t 30 ) 0 t 60
3 cost
60 t 120
uA
a
c os (t c os (t
150 ) 210 )
120 t 180 180 t 240
3 cost
240 t 300
cos(t 30 )
旋转向量
U UA UB UC
3
U 2
m
(sin
t,
sin
t
2 3
, s in
svpwm空间矢量控制原理课件
03
空间矢量调制波形的生成
通过计算得到各相电压的期望值,然后利用SVPWM算法生成相应的
PWM波形。
SVPWM算法实现
SVPWM算法的基本步骤
首先计算出电压矢量的期望值,然后根据该期望 值计算出相应的扇区,再根据扇区计算出相应的 矢量时间,最后生成相应的PWM波形。
矢量时间的计算
根据扇区数和期望的电压矢量幅值,可以计算出 相应的矢量时间。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05
SVPWM控制策略优化
控制策略改进方法
引入滑模控制
通过设计滑模控制器,实 现SVPWM控制系统的快 速响应和鲁棒性。
优化死区时间
通过调整死区时间的设置 ,减小SVPWM控制过程 中的谐波分量,提高控制 精度。
引入重复控制
将重复控制算法应用于 SVPWM控制系统,减小 稳态误差,提高系统跟踪 性能。
SVPWM空间矢量控制原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SVPWM技术概述 • 空间矢量控制原理 • SVPWM实现方式 • SVPWM与PWM对比 • SVPWM控制策略优化 • SVPWM实验与验证
01
SVPWM技术概述
SVPWM定义
SVPWM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的缩写,即空间矢量脉 宽调制技术。
波形生成的实现方式
利用SVPWM算法生成相应的PWM波形,并通 过驱动电路将PWM波形输出到逆变器中,从而 控制各相电压的大小和频率。
波形生成的优点
SVPWM波形生成具有较高的电压输出能力和较 低的谐波畸变率,能够实现精确的电压控制和较 高的功率因数。
svpwm的原理及法则推导和控制算法详解
svpwm的原理及法则推导和控制算法详解SVPWM是一种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常应用于交流电机的无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案中。
SVPWM的原理及法则推导涉及到三相交流电机理论、空间矢量分析以及脉宽调制等内容。
下面将对SVPWM的原理、法则推导和控制算法进行详解。
1.SVPWM原理SVPWM的原理是基于交流电机的三相正弦波电流与空间矢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交流电机的电流空间矢量可以表示为一个复数形式,即电流空间矢量(ia, ib, ic) = ia + jib。
空间矢量在空间中对应一个电机角度θ。
SVPWM的目标是控制交流电机的三相正弦波电流,使其与预期空间矢量一致,从而控制电机输出力矩和转速。
SVPWM首先对预期空间矢量进行空间矢量分解,将其分解为两个基本矢量Va和Vb。
然后根据电机角度θ和两个基本矢量的大小比例,计算出三相正弦波电流的幅值和相位。
2.SVPWM法则推导SVPWM的法则推导是为了实现精确控制电机的输出力矩和转速。
在法则推导中,首先需要建立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然后计算出三相正弦波电流的幅值和相位。
最后根据幅值和相位生成PWM波形,控制交流电机的动作。
具体推导过程如下:-步骤1:计算Va和Vb的大小比例,根据预期空间矢量和电机角度θ,可以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出Va和Vb的幅值。
-步骤2:计算Vc,由于交流电机为三相对称系统,Vc的幅值等于Va和Vb的和,相位等于Va相位加120度。
-步骤3:计算三相正弦波电流的幅值和相位,幅值可以通过输入电压和阻抗模型计算得到。
-步骤4:根据幅值和相位生成PWM波形。
3.SVPWM控制算法SVPWM控制算法实现了对交流电机输出力矩和转速的精确控制。
- 步骤1:通过位置传感器或者传感器less技术获取电机角度θ。
-步骤2:根据预期输出力矩和转速,计算出预期空间矢量。
-步骤3:根据电机角度θ和预期空间矢量,计算出Va和Vb的幅值。
-步骤4:根据Va和Vb的大小比例和Vc的相位,生成PWM波形。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SVPWM)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SVPWM)在交流变频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SVPWM模块的可复用性、可靠性、并缩短其开发周期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具有简洁、经济、高速度、低功耗等优势,又具有全集成化、适用性强、开发周期短等优点,利用FPGA 实现SVPWM可以提高SVPWM的可复用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给出了基于DSP和FPGA的交流变频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搭建了由DSP最小系统、FPGA最小系统、电流检测电路、转速和位置测量电路等组成的硬件平台,完成了印刷电路板的绘制,并对该系统进行了硬件调试。
文中介绍了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原理,并重点研究了基于FPGA 的SVPWM的实现方法。
根据其算法将SVPWM按功能划分为扇区计算模块、基本电压矢量作用时间计算模块、过调制控制模块、SVPWM时间生成模块、调制波生成模块和脉冲生成模块等六个子功能模块。
先对各个子模块进行设计、仿真、验证,再将整个系统组合起来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在设计的硬件平台上测试了PWM波形。
最后以电机为控制对象进行了开环变频试验,电机能够正常运行,且电机定子电流为正弦波,表明基于FPGA的SVPWM模块功能正确,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本文利用FPGA实现SVPWM,开发周期短,可移植性好,能够以IP核的形式嵌入到其它系统中去,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基于FPGA 的SVPWM实现方法研究SVPWM 从交流电机角度出发,控制开关,形成PWM 波,使电机中产生的实际磁链矢量逼近跟踪定子磁链给定的理想圆型磁链。
这样它能明显减小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谐波成分及电动机的谐波损耗、降低脉动转矩。
并且其控制简单,数字化方便,电压利用率高,已经成为现在电流调速中的主流发展方向。
目前实现SVPWM 的算法是使用电机控制专用DSP,例如TI 公司的TMS320F2812 或AD 公司的ADMC 系列,但这些控制器只能产生6 路或12 路得PWM 信号,不能满足多轴控制的需要,如果控制多轴系统需要增加DSP 的数量,是结构复杂,成本提高。
svpwmvvvf开环
基于SVPWM的vvvf开环控制异步电机斜坡加速启动仿真和传统的SPWM (正弦脉冲调制调制)相比,SVPWM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具有如下优点:①对系统中逆变器的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较前者提高了15%左右;②开关损耗较前者小;③电动机转速脉动及电流畸变较前者减小;④便于实现数字化控制。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用Matlab/Simulink构建了基于SVPWM的开环控制异步电机斜坡加速启动仿真模型,并验证理论分析的结论。
1.SVPWM和vvvf转速开环异步电机调速基本原理1.1变压变频(VVVF)调速的基本控制方式原理在进行电机调速时,常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希望保持电机中每极磁通量 m 为额定值不变。
如果磁通太弱,没有充分利用电机的铁心,是一种浪费;如果过分增大磁通,又会使铁心饱和,从而导致过大的励磁电流,严重时会因绕组过热而损坏电机。
在交流异步电机中,磁通 m 由定子和转子磁势合成产生定子每相电动势:(1.1)式中:Eg —气隙磁通在定子每相中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单位为V;f1—定子频率,单位为Hz;Ns—定子每相绕组串联匝数;kNs—基波绕组系数;m—每极气隙磁通量,单位为Wb。
由式(1)可知,只要控制好 Eg 和 f1 ,便可达到控制磁通m 的目的,对此,需要考虑基频(额定频率)以下和基频以上两种情况。
(1)基频以下调速: 恒压频比的控制方式由式(1)可知,要保持 m 不变,当频率 f1 从额定值 f1N 向下调节时,必须同时降低 Eg ,使常值即采用恒值电动势频率比的控制方式。
然而,绕组中的感应电动势是难以直接控制的,当电动势值较高时,可以忽略定子绕组的漏磁阻抗压降,而认为定子相电压Us ≈ Eg,则得,这是恒压频比的控制方式。
但是,在低频时 Us 和 Eg 都较小,定子阻抗压降所占的份量就比较显著,不再能忽略。
这时,需要人为地补偿电压 Uc ,以便近似地补偿定子压降,(2)基频以上调速:恒功率控制方式在基频以上调速时,频率应该从f1N向上升高,但定子电压Us 却不可能超过额定电压UsN ,最多只能保持Us = UsN ,这将迫使磁通与频率成反比地降低,相当于直流电机弱磁升速的情况.如果电机在不同转速时所带的负载都能使电流达到额定值,即都能在允许温升下长期运行,则转矩基本上随磁通变化,按照电力拖动原理,在基频以下,磁通恒定时转矩也恒定,属于“恒转矩调速”性质,而在基频以上,转速升高时转矩降低,基本上属于“恒功率调速”,如图1.5所示。
SVPWM控制算法详解
SVPWM控制算法详解SV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一种基于空间矢量的脉宽调制技术,适用于三相交流电机的控制。
通过调节电机的电压矢量,SVPWM可以实现精确的电机控制。
下面将详细介绍SVPWM控制算法的原理与实现。
SVPWM算法的原理是通过合理的控制电机的电压矢量,使得电机的转矩和速度可以按照设定值精确控制。
SVPWM根据当前电机的运行状态,选择合适的电压矢量进行控制,并且在控制周期内根据设定值不断调整电压矢量的大小和方向。
在空间矢量分解中,SVPWM将三相交流电源的电流分解为两个矢量: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
直流分量表示电流的平均值,而交流分量表示电流的波动部分。
通过对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进行分解,SVPWM可以确定电流矢量的大小和方向。
在电压矢量计算中,SVPWM根据电机的状态和设定值,选择合适的电压矢量。
电压矢量有6种组合方式,分别表示正向和反向的60度和120度的电压矢量。
通过选择合适的电压矢量,SVPWM可以确定电机的电压大小和方向。
在脉宽调制中,SVPWM根据电压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通过调节脉冲宽度比例控制电机的输出电压。
脉冲宽度比例是控制电机输出电压关键的参数,通过合理的调整脉冲宽度比例,SVPWM可以实现精确的电机控制。
以三相交流电机为例,SVPWM控制算法可以实现精确的电机转矩和速度控制。
通过选择合适的电压矢量,SVPWM可以实现电机的正反转和转速调节。
同时,SVPWM算法还可以提高电机的效率和性能。
总结起来,SVPWM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空间矢量的脉宽调制技术,通过控制电机的电压矢量,实现精确的电机控制。
SVPWM算法通过空间矢量分解、电压矢量计算和脉宽调制等步骤,确定电机的电压大小和方向。
通过合理的控制策略和数学运算,SVPWM可以实现精确的电机转矩和速度控制。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原理及实现课程作业PPT课件
个整体来考虑,模型比较简单,也便于微处理器的实时控制。电机
理想的供电电压为三相对称正弦波,设线电压Vdc,相电压表示式如
下
:
根据合成电压矢量公式 由上面的式子可得
第3页/共10页
从(5)式可以看出,合成电压矢量是一个随时间变化、幅值一定 的圆形磁场,而磁场是电压的积分,因此产生的磁场也是一个圆形的 旋转磁场,图3为逆变器简化的拓扑图,定义三个开关函数sa,sb, sc,用1代表1个桥臂的上桥臂导通,用0代表1个桥臂的下桥臂导通。 则对于180°导通型逆变器来说,三相桥臂的开关有8个导通状态,包 括6个非零矢量和2个零矢量。
第2页/共10页
SVPWM控制方法简介
SVPWM的主要思想是:以三相对称正弦波电压供电时三相对称电
动机定子理想磁链圆为参考标准,以三相逆变器不同开关模式作适
当的切换,从而形成PWM波,以所形成的实际磁链矢量来追踪其准
确磁链圆。传统的SPWM方法从电源的角度出发,以生成一个可调
频调压的正弦波电源,而SVPWM方法将逆变系统和异步电机看作一
备了条件,先进的SVPWM技术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 变频器的SVPWM算法与其拓扑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根据变频器
拓扑结构的不同,选取相应的控制算法。 通过课堂学习和在网上查阅资料,本文对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
术原理及实现进行简要概述。
第1页/共10页
SVPWM原理
SVPWM将逆变器和电动机看成一个整体,建立逆变器开关模式和 电机电压空间矢量的内在联系,通过控制逆变器的开关模式,使电 机的定子电压空间矢量沿圆形轨迹运动,从而明显降低转矩脉动, 与传统的SPWM相比,其开关器件的开关次数可以减少1/3,直流电 压的利用率可提高百分之15,能获得较好的谐波抑制效果,且易于 实现数字化控制。常用的三相电压源逆变主电路结构下图所示。
SVPWM原理 超易懂讲解PPT
(13)
(14)
(4)电压空间矢量的线性组合与控制
换相周期 T0 应由旋转磁场所需的频率决定, T0 与 t1+ t2 未必相等,其间隙时间可用零矢量 u7 或 u8 来填补。为了减少功率器件的开关次数,一般 使 u7 和 u8 各占一半时间,因此
(3) 六拍阶梯波电压与正六边形空间旋转磁场
三相逆变器-感应电动机调速系统主电路原理图
(3) 六拍阶梯波电压与正六边形空间旋转磁场
如果,图中的逆变器采用180°导通型,上下管 不同时导通,功率开关器件共有8种工作状态 (见附表) ,其中
˃ 6 种有效开关状态; ˃ 2 种无效状态(因为逆变器这时并没有输出电压):
式中 = 120。
j
j 2
(11)
(4)电压空间矢量的线性组合与控制
这样,根据各个开关状态的线电压表达式可以推出
t1 t2 j π 3 t1 t2 jπ 3 us U d U d e U d e T0 T0 T T 0 0 t1 t2 1 t1 t2 π π 3 U d cos j sin U d j T T 3 3 T T 2 2 0 0 0 0 t1 t2 3t2 U d T 2T j 2T 0 0 0
(3) 六拍阶梯波电压与正六边形空间旋转磁场
六拍逆变器供电时电压空间矢量与 磁链矢量的关系
如前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如果交流电动机仅由常规的六拍阶梯波逆变器供电,磁链轨迹便是六边 形的旋转磁场,这显然不象在正弦波供电时所产生的圆形旋转磁场那样 能使电动机获得匀速运行。 如果想获得更多边形或逼近圆形的旋转磁场,就必须在每一个期间内出 现多个工作状态,以形成更多的相位不同的电压空间矢量。为此,必须 对逆变器的控制模式进行改造。
SVPWM的原理讲解要点
1空间电压矢量调制SVPWM 技术SVPWM是近年发展的一种比较新颖的控制方法,是由三相功率逆变器的六个功率开关元件组成的特定开关模式产生的脉宽调制波,能够使输出电流波形尽可能接近于理想的正弦波形。
空间电压矢量PWM与传统的正弦PWM不同,它是从三相输出电压的整体效果出发,着眼于如何使电机获得理想圆形磁链轨迹。
SVPWM技术与SPWM相比较,绕组电流波形的谐波成分小,使得电机转矩脉动降低,旋转磁场更逼近圆形,而且使直流母线电压的利用率有了很大提高,且更易于实现数字化。
下面将对该算法进行详细分析阐述。
1.1SVPWM基本原理SVPWM 的理论基础是平均值等效原理,即在一个开关周期内通过对基本电压矢量加以组合,使其平均值与给定电压矢量相等。
在某个时刻,电压矢量旋转到某个区域中,可由组成这个区域的两个相邻的非零矢量和零矢量在时间上的不同组合来得到。
两个矢量的作用时间在一个采样周期内分多次施加,从而控制各个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使电压空间矢量接近按圆轨迹旋转,通过逆变器的不同开关状态所产生的实际磁通去逼近理想磁通圆,并由两者的比较结果来决定逆变器的开关状态,从而形成PWM 波形。
逆变电路如图 2-8 示。
设直流母线侧电压为Udc,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相电压为UA、UB、UC,其分别加在空间上互差120°的三相平面静止坐标系上,可以定义三个电压空间矢量 UA(t)、UB(t)、UC(t),它们的方向始终在各相的轴线上,而大小则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做变化,时间相位互差120°。
假设Um 为相电压有效值,f 为电源频率,则有:⎪⎩⎪⎨⎧+=-==)3/2cos()()3/2cos()()cos()(πθπθθm Cm B m A U t U U t U U t U (2-27) 其中,ft πθ2=,则三相电压空间矢量相加的合成空间矢量 U(t)就可以表示为:θππj m j C j B A e U e U e U U Us 233/43/2=++= (2-28)可见 U(t)是一个旋转的空间矢量,它的幅值为相电压峰值的1.5倍,Um 为相电压峰值,且以角频率ω=2πf 按逆时针方向匀速旋转的空间矢量,而空间矢量 U(t)在三相坐标轴(a ,b ,c )上的投影就是对称的三相正弦量。
空间矢量_svpwm_调制_共模电压问题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空间矢量svpwm 调制共模电压问题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空间矢量(SVPWM)调制技术中的共模电压问题进行全面概述和解释。
SVPWM是一种高性能的电力电子调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交流电机驱动、无线充电系统等。
然而,在SVPWM调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共模电压问题,这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噪声增加甚至设备损坏。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来讨论空间矢量SVPWM调制中的共模电压问题。
首先,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其次,在第二部分将对SVPWM调制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实现方法及应用领域。
第三部分将对共模电压问题进行概述,包括该问题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综述。
接着,在第四部分将深入解释共模电压问题,包括其原因分析、特征和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因素的详细解释。
最后,在第五部分给出主要观点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阐述和解释空间矢量SVPWM调制中的共模电压问题。
通过对该问题的概述和解释,读者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共模电压问题对系统性能和设备稳定性的影响,并了解当前已有的解决方法。
同时,本文也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展望,以便进一步改善SVPWM调制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中的表现。
2. 空间矢量svpwm 调制2.1 原理介绍空间矢量PWM (Space Vector PWM, SVPWM) 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中的交流电机驱动系统。
它通过合理的结合和控制三个相位电压,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矢量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对电机转速、转矩等参数的精确调节。
在空间矢量PWM 调制中,将三个相位电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并将其表示为一个空间矢量。
通过改变空间矢量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实现逆变器输出电压的调节。
2.2 实现方法空间矢量PWM 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步:步骤一:将输入的参考信号转换为空间矢量;步骤二:根据当前所处的扇区以及参考信号与各个零序位置的关系,确定最接近参考信号方向的两个基本矢量;步骤三:根据最接近参考信号方向的两个基本矢量以及预设比例因子,计算得到最终需要输出的三相电压;步骤四:通过逆变器将计算得到的三相电压转换为供给电机的交流电。
说明svpwm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推导流程
SVPWM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推导流程一、引言SV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一种常用于交流电机驱动系统中的调制技术。
它通过控制电压矢量的合成方式,实现对电机电压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对电机输出转矩和速度的控制。
本文将介绍SVPWM的基本原理和推导流程,并深入探讨其在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
二、SVPWM的基本原理SVPWM是一种综合了空间矢量理论和PWM调制原理的调制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三相电流控制转换为三相电压控制,通过改变电压矢量的合成方式来控制电机的输出。
具体原理如下:1.将三相电流转换为空间矢量:将三相电流变换成一个空间矢量,表示为一个旋转矢量。
该空间矢量由两个独立的矢量分量组成,一个是等幅值的正序矢量,表示直流分量,另一个是相位延迟120°的负序矢量,表示交流分量。
2.合成电压矢量:通过改变正序和负序矢量的合成方式,得到与期望输出转矩和速度匹配的合成电压矢量。
合成电压矢量的方向和幅值决定了所控制的三相电机的输出状态。
3.PWM调制:根据合成电压矢量,使用PWM技术对电机供电进行调制。
将合成电压矢量转换为适合驱动三相电机的高频脉冲信号,控制电机的输出转矩和速度。
三、SVPWM的推导流程下面将以三相三线制逆变器为例,推导SVPWM的具体流程:1. 定义输入信号假设三相三线制逆变器的输入信号为:正向序列的期望电流 (I_{ref}) 和方向(θ_{ref}),负向序列的相位(θ_{ref}-120°) 和(θ_{ref}-240°)。
2. 转换为空间矢量根据输入信号,将正向序列的电流 (I_{ref}) 和相位(θ_{ref}) 转换为空间矢量表示。
正向序列的空间矢量为:[V_{ref_α} = I_{ref} cos(θ_{ref})] [V_{ref_β} = I_{ref} sin(θ_{ref})]负向序列的空间矢量为:[V_{ref_{-β}} = I_{ref} sin(θ_{ref}-120°)] [V_{ref_{-α}} = I_{ref} cos(θ_{ref}-120°)]3. 合成电压矢量将正向序列的空间矢量(V_{ref_α}) 和(V_{ref_β}) 与负向序列的空间矢量(V_{ref_{-β}}) 和 (V_{ref_{-α}}) 进行合成,得到合成电压矢量(V_{ref_1})、(V_{ref_2}) 和 (V_{ref_0}):[V_{ref_1} = V_{ref_α} + V_{ref_{-β}}] [V_{ref_2} = V_{ref_β} +V_{ref_{-α}}] [V_{ref_0} = - V_{ref_1} - V_{ref_2}]4. 对合成电压矢量进行坐标变换将合成电压矢量的α、β 坐标系转换为直角坐标系,得到合成电压矢量的(V_{ref_x}) 和 (V_{ref_y}):[V_{ref_x} = V_{ref_2}] [V_{ref_y} = V_{ref_1} - V_{ref_0}]5. 计算电压矢量的幅值和角度根据合成电压矢量的 (V_{ref_x}) 和 (V_{ref_y}),计算合成电压矢量的幅值(V_{ref}) 和相位角(θ_{ref}):[V_{ref} = ] [θ_{ref} = ()]6. 计算每个扇区的占空比根据合成电压矢量的相位角(θ_{ref}),判断它在哪个扇区内,并计算该扇区的占空比:•扇区1:(0° θ_{ref} < 60°)占空比:–T1:(d = )–T2:(0)–T0:(1 - d)•扇区2:(60° θ_{ref} < 120°)占空比:–T1:(-d = -)–T2:(d + 1)–T0:(0)•扇区3:(120° θ_{ref} < 180°)占空比:–T1:(d = )–T2:(1)–T0:(d + 1)•扇区4:(180° θ_{ref} < 240°)占空比:–T1:$-d = -$–T2:(0)–T0:(1)•扇区5:(240° θ_{ref} < 300°)占空比:–T1:(d = )–T2:(0)–T0:(1 - d)•扇区6:(300° θ_{ref} < 360°)占空比:–T1:(-d = -)–T2:(d + 1)–T0:(0)7. 实现PWM调制根据每个扇区的占空比,使用PWM技术对电机供电进行调制,生成适合电机驱动的高频脉冲信号。
说明svpwm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推导流程
说明svpwm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推导流程一、SVPWM调制技术概述SVPWM调制技术是一种基于空间向量理论的PWM调制技术,其全称为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即空间向量脉宽调制技术。
该技术可以将三相电压转化为一个空间向量,通过改变空间向量的大小和方向来实现对三相电压的控制。
相比于传统的PWM调制技术,SVPWM调制技术具有更高的输出质量和更低的谐波畸变。
二、SVPWM调制技术原理1. 坐标变换在SVPWM调制技术中,我们需要将三相电压转化为一个空间向量。
首先需要进行坐标变换,将三相电压从abc坐标系转换到dq坐标系。
dq坐标系是一个固定于转子的坐标系,在dq坐标系中,d轴与直流分量有关,q轴与交流分量有关。
2. 空间向量构造在dq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两个独立的控制信号ud和uq来构造一个空间向量u。
其中,u的大小由ud和uq决定,而u的方向由两个控制信号决定。
3. 空间向量拆分将构造好的空间向量拆分成六个标准向量,分别为零向量、a向量、b 向量、c向量、ab向量和ac向量。
其中,零向量代表输出电压为0,a、b、c三个向量代表输出电压为一个相位的正弦波,ab和ac两个向量代表输出电压为一个相邻相位的正弦波。
4. 占空比计算通过计算每个标准向量所占的占空比,即可得到最终的PWM信号。
在SVPWM调制技术中,每个标准向量的占空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a = (ud - ua) / udTb = (ud - ub) / udTc = (ud - uc) / ud其中,Ta、Tb和Tc分别代表a、b和c三个标准向量所占的占空比;ua、ub和uc分别代表a、b和c三个标准向量在dq坐标系中的投影。
5. PWM信号生成根据计算得到的每个标准向量所占的占空比,我们可以生成对应的PWM信号。
在SVPWM调制技术中,PWM信号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a = Ta * TVb = Tb * TVc = Tc * T其中,Va、Vb和Vc分别代表a、b和c三个PWM信号的占空比;T 代表一个PWM周期的时间。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控制法
第三节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控制法1. 3. 1电压空间矢量SVPW技术背景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交流异步电机的工作机理:三相平衡的交流电压在电机定子绕组上产生三相平衡的交流电流;三相平衡的交流电流在定子内腔产生一个幅值恒定的磁链,该磁链在定子内腔旋转,旋转的角速度与电源(电流)的角速度相同;旋转的轨迹形成一个圆形的空间旋转磁场;旋转磁场通过电磁力矩带动转子旋转,在电动机状态下,转子旋转的角速度低于旋转磁场的角速度:转差,转差提交流异步电机产生力矩的根本原因。
前面所讨论的SPW M技术是从电源的角度出发,来合成电机的激励源。
由交流异步电机的工作机理我们想到:可不可以直接从动力源出发,来直接合成一个圆形的旋转磁场呢?如果可以,这样的控制方法显然更直接,效果应更好。
如何直接合成一个圆形的旋转磁场呢?对于交流电机,我们注意到以下的事实:电机定子是固定的,不旋转的;施加在定子上的电压是三相平衡的交流电:幅度相同,相位上彼此偏差1200;自然地,我们想到:定义异步电机的三相定子绕组上的电压为平面上的一静止坐标系的三个轴,电机的相电压在各自的轴向上依正弦规律变化。
见图2-1-10。
e j0图2-1-10 :相电压空间矢量图由图2-1-10知,三个电压轴向量不同线性组合可以合成该平面上的任一个电压矢量u,即:2.2 .4u A, * e j0 A 2 * e 3 A 3 * e 3当三个电压轴向量对应于三相平衡交流电时,即:A U m si n t ,式(2-3-1 )由式(2-3-2 )知,所合成的电压空间矢量具有以下特征:电压矢量模(幅值)恒定;电压矢量绕中性点旋转,旋转的轨迹是一个圆; 电压矢量绕中性点匀速旋转,旋转的角速度为3 ;电压矢量旋转的角速度与交流电源(电流)的角速度相同。
我们来看看电压空间矢量与空间旋转磁链之间的关系。
根据电机学理论,空间电流矢量I ,空间磁通矢量 ',电压空间矢量U 之间的关 系为:ddt- 1(转速)有关;相位上 u 超前丄。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开环讲解
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 )的开环VVVF 调速系统的综合实训一、实验目的1、理解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 )控制的基本原理。
2、熟悉MCKV 电机控制系统的CPU 模块、IPM 模块和机组各部分硬件模块,并确认工作正常。
3、了解SVPWM 变频器运行参数和特性。
二、实验内容:1、熟悉CCS 编程环境,并在CCS 下编译、下载、运行DSP 软件工程。
2、观察并记录定子磁链周期和频率,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3、观测并记录启动时电机定子电流和电机速度波形)(t f i v =与)(t f n =;三、实验预习要求1、阅读并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机VVVF 调速系统工作原理。
2、了解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 )控制的基本原理。
3、阅读本次实验指导书和实验程序,写好实验预习报告。
4、在MATLAB/Simulinlk 环境中搭好仿真模型,结合本程序LEVEL1功能框图,完成电流速度双闭环系统交流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仿真。
四、实验原理当用三相平衡的正弦电压向交流电动机供电时,电动机的定子磁链空间矢量幅值恒定,并以恒速旋转,磁链矢量的运动轨迹形成圆形的空间旋转矢量(磁链圆)。
SVPWM 就是着眼于使形成的磁链轨迹跟踪由理想三相平衡正弦波电压源供电时所形成的基准磁链圆,使逆变电路能向交流电动机提供可变频电源,实现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
现在以实验系统中用的电压源型逆变器为例说明SVPWM 的工作原理。
三相逆变器由直流电源和6个开关元件( MOSFET) 组成。
图1是电压源型逆变器的示意图。
图1 电压源型逆变器示意图对于每个桥臂而言,它的上下开关元件不能同时打开,否则会因短路而烧毁元器件。
其中A 、B 、C 代表3 个桥臂的开关状态,当上桥臂开关元件为开而下桥臂开关元件为关时定义其状态为1 ,当下桥臂开关元件为开而上桥臂开关元件为关时定义其状态为0。
这样A 、B 、C 有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共 8种状态。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 SVPWM )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一、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定义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UPS/EPS、变频器等各类三相PWM逆变电源中。
SVPWM的主要思想是以三相对称正弦波电压供电时三相对称电动机定子理想磁链圆为参考标准,以三相逆变器不同开关模式作适当的切换,从而形成PWM波,以所形成的实际磁链矢量来追踪其准确磁链圆。
传统的SPWM方法从电源的角度出发,以生成一个可调频调压的正弦波电源,而SVPWM方法将逆变系统和异步电机看作一个整体来考虑,模型比较简单,也便于微处理器的实时控制。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特点1、在每个小区间虽有多次开关切换,但每次开关切换只涉及一个器件,所以开关损耗小。
2、利用电压空间矢量直接生成三相PWM波,计算简单。
3、逆变器输出线电压基波最大值为直流侧电压,比一般的SPWM逆变器输出电压高15%,具有母线电压利用率高的特点。
三、SVPWM、SPWM、PWM的区别PWM脉冲宽度调制(PWM),晶闸管工作在开关状态,晶闸管被触发导通时,电源电压加到电动机上;晶闸管关断时,直流电源与电动机断开;这样通过改变晶闸管的导通时间(即调占空比ton)就可以调节电机电压,从而进行调速。
对比SVPWM的产生原理可知,SVPWM本身的产生原理与PWM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形似。
SPWM正弦波脉宽调制,将正弦半波N等分,把每一等分的正弦曲线与横轴所包围的面积用一个与此面积相等的等高矩形脉冲来替代。
三角波载波信号Ut与一组三相对称的正弦参考电压信号Ura、Urb、Urc比较后,产生的SPWM脉冲序列波Uda、Udb、Udc作为逆变器功率开关器件的驱动控制信号。
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基波正是调制时所要求的正弦波,调节正弦波参考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就可以调节SPWM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
SVPWM与SPWM的原理和来源有很大不同,但是他们确实殊途同归的。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原理及实现课程作业
• 动态响应快
SVPWM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特性,能够快速跟踪电网电压的变化, 提高了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稳定性。
05
SVPWM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展 望
SVPWM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向
降低算法复杂度
简化SVPWM算法的计算过程,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时性。
SVPWM是一种用于电力转换的调制技术,通过将给 定的直流电压转换为具有所需频率和电压幅值的交流
电压,以驱动电机或其他电力电子设备。
SVPWM利用空间矢量的概念,将三相电压源逆变器 (VSI)的输出电压表示为两个分量:磁通分量(d轴分
量)和转矩分量(q轴分量)。
SVPWM通过控制这两个分量来控制电机的输入电压 和频率,从而实现电机的精确控制。
器(APF)等设备中。
• 高功率因数:通过精确控 制电压矢量,SVPWM能够 实现高功率因数运行,提 高了电力电子设备的效率。
• 低开关损耗:由于SVPWM 采用较少的开关次数,因 此减小了开关损耗,延长 了电力电子设备的使用寿 命。
• 优化的电能质量:SVPWM 能够减小谐波畸变,提高 电能质量,满足严格的电 力质量要求。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 技术原理及实现课程作业
•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原 理
• SVPWM技术的数学模型 • SVPWM技术的实现方法 • SVPWM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实例分
析 • SVPWM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 术原理
SVPWM的基本概念
SVPWM的优势与局限性
SVPWM的优势在于其高电压输出能力、低谐波畸变、易于数字化实现以 及能够实现电机的精确控制。
空间电压矢量调制SVPWM 技术原理中文讲解(让初学者快速了解SVPWM控制方式)
关组合时逆变器输出的空间电压矢量,特定义开关函数 Sx ( x = a、
b、c) 为:
Sx
1上桥臂导通 0下桥臂导通
(2-30)
(Sa、Sb、Sc)的全部可能组合共有八个,包括 6 个非零矢量 Ul(001)、
U2(010) 、U3(011) 、U4(100)、U5(101) 、U6(110) 、和两个零矢量
????????????????????????66423322132tututtutudcsdcs?????????????????????????????????????段段或572333223332123212347640716264tttttttttuutututuutuuututuututututssdcsdcsdcsdcsdcsdcsdc??????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第15页共23页???????????????223223321?????uuuuuuuu237同理可求得uref在其它扇区中各矢量的作用时间结果如表24所示
0
Udc
-Udc
1 3
U
dc
1 3
U
dc
2 3
U
dc
U2
-Udc Udc
0
1 3
U
dc
2 3
U
dc
1 3
U
dc
U3
-Udc
0
-Udc
2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U
dc
1 3
U
dc
1 3
U
dc
第 3 页 共 23 页
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
00 1
U1
0
-Udc
Udc
1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 )的开环VVVF 调速系统的综合实训一、实验目的1、理解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 )控制的基本原理。
2、熟悉MCKV 电机控制系统的CPU 模块、IPM 模块和机组各部分硬件模块,并确认工作正常。
3、了解SVPWM 变频器运行参数和特性。
二、实验内容:1、熟悉CCS 编程环境,并在CCS 下编译、下载、运行DSP 软件工程。
2、观察并记录定子磁链周期和频率,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3、观测并记录启动时电机定子电流和电机速度波形)(t f i v =与)(t f n =;三、实验预习要求1、阅读并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机VVVF 调速系统工作原理。
2、了解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 )控制的基本原理。
3、阅读本次实验指导书和实验程序,写好实验预习报告。
4、在MATLAB/Simulinlk 环境中搭好仿真模型,结合本程序LEVEL1功能框图,完成电流速度双闭环系统交流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仿真。
四、实验原理当用三相平衡的正弦电压向交流电动机供电时,电动机的定子磁链空间矢量幅值恒定,并以恒速旋转,磁链矢量的运动轨迹形成圆形的空间旋转矢量(磁链圆)。
SVPWM 就是着眼于使形成的磁链轨迹跟踪由理想三相平衡正弦波电压源供电时所形成的基准磁链圆,使逆变电路能向交流电动机提供可变频电源,实现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
现在以实验系统中用的电压源型逆变器为例说明SVPWM 的工作原理。
三相逆变器由直流电源和6个开关元件( MOSFET) 组成。
图1是电压源型逆变器的示意图。
图1 电压源型逆变器示意图对于每个桥臂而言,它的上下开关元件不能同时打开,否则会因短路而烧毁元器件。
其中A 、B 、C 代表3 个桥臂的开关状态,当上桥臂开关元件为开而下桥臂开关元件为关时定义其状态为1 ,当下桥臂开关元件为开而上桥臂开关元件为关时定义其状态为0。
这样A 、B 、C 有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共 8种状态。
逆变器每种开关状态对应不同的电压矢量,根据相位角不同分别命名为U 0(000)、U 1(100)、U 2(110)、U 3(010)、U 4(011)、U 5(001)、U 6(101)、U 7(111)如图2所示。
图2 基本电压空间矢量其中U 0(000)和U 7(111)称为零矢量,位于坐标的原点,其他的称为非零矢量,它们幅值相等,相邻的矢量之间相隔60°。
如果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这六个非零矢量的电压空间矢量进行输出,会形成正六边形的定子磁链,距离要求的圆形磁链还有很大差距,只有选择更多的非零矢量才会使磁链更接近圆形。
SVPWM 的关键在于用8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的不同时间组合来逼近所给定的参考空间电压矢量。
在图3中对于给定的输出电压U ,用它所在扇区的一对相邻基本电压x U 和60 x U 来等效。
此外当逆变器单独输出零矢量时,电动机的定子磁链矢量是不动的。
根据这个特点,可以在载波周期内插入零矢量,调整角频率,从而达到变频目的。
图3 电压空间的线性组合根据正弦定理可以得到:⎪⎪⎩⎪⎪⎨⎧==-+0602001120sin sin 120sin )60sin(U U T T U U T T x PWMx PWM θθ又有U U T T U T T x PWM x PWM =++6021 得到⎪⎪⎪⎪⎩⎪⎪⎪⎪⎨⎧--==-=+21060201sin 3)60sin(3t t T T T U U T T U U T PWM PWM x PWM x θθ 式中PWM T 为载波周期;UU 的幅值可以由f U 曲线确定;x U 和60+x U 的幅值相同且恒为直流母线电压32V ;θ可以由输出正弦电压角频率w 和PWM nT 的乘积确定。
因此,当已知两相邻的基本电压空间矢量x U 和60+x U 后,就可以根据上式确定1T 、2T 、0T 。
五、实验流程图图1-1-1给出了实验程序功能框图:图1-1-1 实验一功能框图以下给出实验一中的控制参数及其调节范围EnableFlag : 0、1 启动控制位SpeedRef : -0.9~0.9 速度给定值六、实验设备1、DSPCPU组合板:Techv-28335+MCKV-INF2+MCKV-INF32、DSP仿真器及usb线3、MCKV DSP电机控制器4、三相交流异步电机机组5、PC机及电源电缆七、实验步骤在做该实验之前,请确保已经按照系统测试步骤和方法进行各步骤的运行,该实验具体调试操作步骤如下:1.将头文件“build.h”中的编译指令BUILDLEVEL设为“LEVEL1”,然后用“Project--Build”命令重新编译连接程序。
在“build.h”文件中第29行:#define BUILDLEVEL LEVEL1-------修改此处。
2.用“File--Load Program”菜单命令加载“ACI_2833X.out”文件到目标板,此时注意观察加载的文件“ACI_2833X.out”是否您刚才编译链接生成的文件,看一下文件的生成时间就知道了,如果所有源文件都没有修改,此时“ACI_2833X.out”的生成时间不会变化;如果想证实源文件编译是否执行,可以在主程序中随便修改一点注释内容,那么编译的时候就肯定会生成新时间的输出文件。
3.点击“Debug--Real time Mode”选择实时模式,此时出现一个对话框,选择“是(Y)”,再点击“Debug--Run”或者点击左侧运行图标运行程序,此时程序在实时运行模式下运行。
4.在“Watch window”窗口中左键点击“Build1”标签并在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连续刷新模式“Continuous Refresh”,此时应能观察到“BackTicker”变量在不断变化,说明主程序已经运行,5.在控制器面板上进行电机选择,选择三相交流异步电机显示“正确”后,在主菜单下按两次向下键并确认后进入状态页面,打开主电源(按钮:电源)。
因为主电路中有3300uf的大电容,所以需要较长的充电时间,为了避免过大的充电电流,主电路中有NTC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所以一定要等控制器的液晶上显示“电源:开启”,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并且每次打开主电源距离上次关闭主电源需要有5分钟以上的间隔时间。
6.在“Watch window”窗口中双击变量“EnableFlag”右侧的“Value“值并修改为1后回车,此时应能观察到变量“IsrTicker”也在不断变化,说明主中断服务程序已经正常运行。
而此时电机应该转动,并稳定在740转/分左右的速度上,说明控制系统PWM输出部分和IPM逆变部分硬件以及机组和连线都是正确的,如果电机不转,请检查INF2电路板上的LED2指示灯是否熄灭,如果熄灭说明产生了功率保护中断,可以更换DSPCPU板测试,也可更换机组测试,如果现象依旧则需要返修。
如果电机运转了,但是控制器上没有速度显示,请检查DSPCPU电路板下面那块INF2电路板上的JP1拨码开关是否拨向左边。
7.分别右键点击图形显示窗口“Channel1&2”、“Channel3&4”,选择连续刷新模式“Continuous Refresh”,观察rg1.Out、Ta、Tb以及Tc 的波形,如图1-1-3和图1-1-4所示。
rg1.Out是给定磁链斜坡函数的输出,它是以360度为PU基值的Q15格式数据表示的,将竖线光标移至第一个图形的零点处,注意观察图形窗口“Channel1&2”左下角的第一个坐标值的第一个值是时间,单位为ms,我们可以看到给定的磁链周期为40ms,这样可以计算出给定磁链的频率为25Hz,这和我们设定的SpeedRef=0.5是对应的,设定为1时,对应频率为50Hz,周期应为20ms。
Ta、Tb、Tc表示的是三组PWM控制信号在每个调制周期中的占空比,也是Q15格式的数据。
将光标移至Channel2的第一个马鞍波的波峰中点,读出时间坐标为14.8ms,将光标移至Channel3的第一个马鞍波的波峰中点,读出时间坐标为28.2ms,那么得出结论:Ta相位超前Tb=(28.2-14.8)/40*360=120度。
如图1-1-5和图1-1-6所示。
设定speedref为不同值,完成表1-1-1。
8.改变SpeedRef的值,观察波形的周期值是否和设定值对应。
同时VdTesting、VqTesting的值也跟着变化,此时可以观测图形显示窗口波形幅值的变化。
变量VdTesting、VqTesting相当于IPARK逆变换的输入值,在程序中做了一个函数,随着SpeedRef的值变化而变化,所以不能修改。
根据speedref的值完成表1-1-2。
9.分别右键点击图形显示窗口“Channel1&2”、“Channel3&4”,取消连续刷新模式“Continuous Refresh”,点击“Debug--Halt”,再点击“Debug--Real time Mode”,最后点击“Debug--Reset CPU”,“Debug—Restart ”,退出实时运行模式,并停止程序运行。
10.如果继续实验,请转实验二。
否则请关闭控制器的功率部分主电源(按下电源键),然后关闭CCS软件退出程序,关闭控制电源。
图1-1-3 rg1.out和Ta波形图1-1-4 Tb和Tc波形图1-1-5 rg1.out和Ta波形图1-1-6 Tb和Tc波形实验报告:1、分析实验结果,并根据表1-1-1的测试结果,解释电机速度设定参考值和电机实际运行速度之间的差异是怎么产生的。
2、阅读实验程序,理解IPARK和SVPWM软件模块的工作原理。
绘制出IPARK和SVPWM模块的详细软件流程图。
3、读懂LEVEL1实验程序,并给出LEVEL1程序流程图。
4、总结实验经验,回答本实验中提出的问题,并整理实验报告。
附录:/*==================================================================== =================File name: IPARK.C (IQ version)Originator: Digital Control Systems GroupTexas InstrumentsDsscription: Inverse Park Transformation====================================================================== ===============History:-------------------------------------------------------------------------------------04-15-2005 Version 3.20-------------------------------------------------------------------------------------*/#include "IQmathLib.h" // Include header for IQmath library// Don't forget to set a proper GLOBAL_Q in "IQmathLib.h" file#include "dmctype.h"#include "ipark.h"void ipark_calc(IPARK *v){_iq Cosine,Sine;// Using look-up IQ sine tableSine = _IQsinPU(v->Angle);Cosine = _IQcosPU(v->Angle);v->Alpha = _IQmpy(v->Ds,Cosine) - _IQmpy(v->Qs,Sine);v->Beta = _IQmpy(v->Qs,Cosine) + _IQmpy(v->Ds,Sine);}/*==================================================================== =================File name: SVGEN_DQ.C (IQ version)Originator: Digital Control Systems GroupTexas InstrumentsDescription: Space-vector PWM generation based on d-q components====================================================================== ===============History:-------------------------------------------------------------------------------------04-15-2005 Version 3.20-------------------------------------------------------------------------------------*/#include "IQmathLib.h" // Include header for IQmath library// Don't forget to set a proper GLOBAL_Q in "IQmathLib.h" file#include "dmctype.h"#include "svgen_dq.h"float f_t1,f_t2;void svgendq_calc(SVGENDQ *v){_iq Va,Vb,Vc,t1,t2;Uint32 Sector = 0; // Sector is treated as Q0 - independently with global Q// Inverse clarke transformationV a = v->Ubeta;Vb = _IQmpy(_IQ(-0.5),v->Ubeta) + _IQmpy(_IQ(0.8660254),v->Ualpha); // 0.8660254 = sqrt(3)/2Vc = _IQmpy(_IQ(-0.5),v->Ubeta) - _IQmpy(_IQ(0.8660254),v->Ualpha); // 0.8660254 = sqrt(3)/2// 60 degree Sector determinationif (Va>_IQ(0))Sector = 1;if (Vb>_IQ(0))Sector = Sector + 2;if (Vc>_IQ(0))Sector = Sector + 4;// X,Y,Z (Va,Vb,Vc) calculationsV a = v->Ubeta; // X = VaVb = _IQmpy(_IQ(0.5),v->Ubeta) + _IQmpy(_IQ(0.8660254),v->Ualpha); // Y = VbVc = _IQmpy(_IQ(0.5),v->Ubeta) - _IQmpy(_IQ(0.8660254),v->Ualpha); // Z = Vcif (Sector==0) // Sector 0: this is special case for (Ualpha,Ubeta) = (0,0){v->Ta = _IQ(0.5);v->Tb = _IQ(0.5);v->Tc = _IQ(0.5);}if (Sector==1) // Sector 1: t1=Z and t2=Y (abc ---> Tb,Ta,Tc){t1 = Vc;t2 = Vb;v->Tb = _IQmpy(_IQ(0.5),(_IQ(1)-t1-t2)); // tbon = (1-t1-t2)/2v->Ta = v->Tb+t1; // taon = tbon+t1v->Tc = v->Ta+t2; // tcon = taon+t2 }else if (Sector==2) // Sector 2: t1=Y and t2=-X (abc ---> Ta,Tc,Tb){t1 = Vb;t2 = -Va;v->Ta = _IQmpy(_IQ(0.5),(_IQ(1)-t1-t2)); // taon = (1-t1-t2)/2v->Tc = v->Ta+t1; // tcon = taon+t1v->Tb = v->Tc+t2; // tbon = tcon+t2 }else if (Sector==3) // Sector 3: t1=-Z and t2=X (abc ---> Ta,Tb,Tc){t1 = -Vc;t2 = Va;v->Ta = _IQmpy(_IQ(0.5),(_IQ(1)-t1-t2)); // taon = (1-t1-t2)/2v->Tb = v->Ta+t1; // tbon = taon+t1v->Tc = v->Tb+t2; // tcon = tbon+t2 }else if (Sector==4) // Sector 4: t1=-X and t2=Z (abc ---> Tc,Tb,Ta){t1 = -Va;t2 = Vc;v->Tc = _IQmpy(_IQ(0.5),(_IQ(1)-t1-t2)); // tcon = (1-t1-t2)/2v->Tb = v->Tc+t1; // tbon = tcon+t1v->Ta = v->Tb+t2; // taon = tbon+t2 }else if (Sector==5) // Sector 5: t1=X and t2=-Y (abc ---> Tb,Tc,Ta){t1 = Va;t2 = -Vb;v->Tb = _IQmpy(_IQ(0.5),(_IQ(1)-t1-t2)); // tbon = (1-t1-t2)/2v->Tc = v->Tb+t1; // tcon = tbon+t1v->Ta = v->Tc+t2; // taon = tcon+t2 }else if (Sector==6) // Sector 6: t1=-Y and t2=-Z (abc ---> Tc,Ta,Tb){t1 = -Vb;t2 = -Vc;v->Tc = _IQmpy(_IQ(0.5),(_IQ(1)-t1-t2)); // tcon = (1-t1-t2)/2v->Ta = v->Tc+t1; // taon = tcon+t1v->Tb = v->Ta+t2; // tbon = taon+t2 }// Convert the unsigned GLOBAL_Q format (ranged (0,1)) -> signed GLOBAL_Q format (ranged(-1,1))// v->Ta = _IQmpy(_IQ(2.0),(v->Ta-_IQ(0.5))); // v->Tb = _IQmpy(_IQ(2.0),(v->Tb-_IQ(0.5))); // v->Tc = _IQmpy(_IQ(2.0),(v->Tc-_IQ(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