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 专题复习提纲(共3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4
知识网络建构
ZHISHIWANGLUOJIANGOU

热点专题突破
REDIANZHUANTITUPO

专题一 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1.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量的求解
先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所体现的物质与物质间、物质与
反应热间的关系直接或间接求算物质的质量或反应热。其注意事项有:
(1)反应热数值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
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反应热数值需同时做相同倍数的改变。
(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指反应按所给形式完全反应时的反应热。
(3)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计算
反应物的总能量H(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H(生成物)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即ΔH=H(生成物)-H(反应物)。
3.根据化学键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计算
反应物断键吸收热量E反应物与生成物成键放出热量E生成物
Δ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
总能量,即ΔH=E反应物-E生成物。
4.根据标准燃烧热、热值或中和热计算
|ΔH|=n(燃料)×燃料的标准燃烧热;
|ΔH|=m(燃料)×燃料的热值;
|ΔH|=n(H
2
O)×中和热。

5.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H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热
化学方程式。
6.根据比热容公式计算
计算中和热时,会利用比热容公式Q=cmΔt计算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例1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液态H2O。
已知室温下2 g 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 kJ。SiH4自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
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5 ℃、101 kPa下,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Q kJ,其
燃烧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吸收可得100 g CaCO3沉淀,则乙醇燃烧的热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纳米级的Cu2O可作为太阳光分解水的催化剂。火法还原CuO可制得
Cu2O。已知:1 g C(s)燃烧全部生成CO时放出热量9.2 kJ;Cu2O(s)与O2(g)反应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写出用足量炭粉还原CuO(s)制备Cu2O(s)的热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2 g 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 kJ,1 mol SiH4自燃放出热量1427.2 kJ,
故热化学方程式为SiH
4(g)+2O2(g)===SiO2(s)+2H2
O(l) ΔH=-1427.2 kJ·mol


1

(2)N2(g)+3H2(g)2NH3(g) ΔH=(946+436×3-391×6) kJ·mol

1

=-92 kJ·mol-1。
(3)根据C原子守恒有C2H5OH~2CO2~2CaCO3。生成100 g CaCO3沉淀,则
乙醇为0.5 mol,据此可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1 mol C燃烧全部生成CO放出的热量为12 g×9.2 kJ·g

1

=110.4 kJ,C与

O2反应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2CO(g) ΔH=-220.8 kJ·mol

1

;由图可知,Cu

2O与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u2O(s)+O2
(g)===4CuO(s)

ΔH=-292 kJ·mol

1

;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然后除以

2,即得热化学方程式:2CuO(s)+C(s)===CO(g)+Cu2O(s) ΔH=+35.6 kJ·mol

1

[答案] (1)SiH4(g)+2O2(g)===SiO2(s)+2H2O(l)
ΔH=-1427.2 kJ·mol

1
(2)N2(g)+3H2(g)2NH3(g) ΔH=-92 kJ·mol-1
(3)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2Q kJ·mol

1
(4)2CuO(s)+C(s)===CO(g)+Cu2O(s)
ΔH=+35.6 kJ·mol

1
专题二 反应热大小的比较方法
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是带“+”“-”号比较,还是不带“+”“-”号比较。是比较ΔH,
还是比较|ΔH|,是比较ΔH还是比较Q。
2.化学计量数不同,反应热不同。如:

H2(g)+12O2(g)===H2O(l) ΔH1=-a kJ/mol,
2H2(g)+O2(g)===2H2O(l) ΔH2=-b kJ/mol,
ΔH
1>ΔH2
,a

3.同一反应中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大小也不同。
(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气态生成物能量较高,
A(g)+B(g)===C(g) ΔH1<0,放热较少
A(g)+B(g)===C(l) ΔH2<0,放热较多
ΔH=H(生成物)-H(反应物),
所以ΔH2<ΔH1。
(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气态反应物能量较高,
S(g)+O2(g)===SO2(g)'ΔH1<0,放热较多
S(s)+O2(g)===SO2(g)'ΔH2<0,放热较少
ΔH=H(生成物)-H(反应物),所以ΔH
1<ΔH2

例2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1>ΔH2的是( )
①C(s)+O2(g)===CO2(g) ΔH1

C(s)+12O2(g)===CO(g) ΔH2
②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

③H2(g)+12O2(g)===H2O(l) ΔH1
2H2(g)+O2(g)===2H2O(l) ΔH2
④CaCO3(s)===CaO(s)+CO2(g) ΔH1
CaO(s)+H2O(l)===Ca(OH)2(s) ΔH2
A.①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①中前者完全燃烧,后者不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故ΔH1<ΔH2;
②中前者反应物S为气态,后者反应物S为固态,故前者在反应中释放的能量更
多,即ΔH1<ΔH2;③中前者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小于后者的,故前者释放的能量较
少,即ΔH1>ΔH2;④中前者是吸热反应,后者是放热反应,故ΔH1>ΔH2。综上所
述,C项正确。
[答案] C
专题三 串连装置中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判断
1.直接判断
非常直观明显的装置,如燃料电池、铅蓄电池等为原电池,则其他装置为电
解池;相对独立的多池装置中,有外接电源的为电解池,无外接电源的可能为原
电池。
2.根据装置中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判断
原电池中一般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电极或一个金属电极一个惰性电极;而电解
池中则一般是两个惰性电极,如两个铂电极或两个碳棒电极。原电池中的电极材
料和电解质溶液之间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池的电极材料一般不能和
电解质溶液自发反应。
总之,不同电极的多池串联装置中,只有一个池是原电池,其余的池为电解
池。
例3 关于如图所示的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池、C池是原电池,B池是电解池
B.A池、B池、C池都是原电池
C.A池、B池是原电池,C池是电解池
D.A池是原电池,B池是电解池,C池是电镀池
[解析] 由图可知,A池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B池中C1为阳极,C2为
阴极;C池中Ag为阳极,Cu为阴极,即在Cu上镀银。故整个装置是用一个原
电池串联一个电解池和一个电镀池。
[答案] D
知识网络建构
ZHISHIWANGLUOJIANGOU

热点专题突破
REDIANZHUANTITUPO
专题一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题解题方法
1.解题指导
(1)看图像:一看轴,即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点,即起点、拐点、交点、
终点;三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四看辅助线,即等温线、等压线、平衡
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转化率变化、物质的量的变化等。
(2)依据图像信息,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可逆反应的特征:吸热还是
放热,气体化学计量数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或纯液体参加或生成等。
(3)先拐先平: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可能是该
反应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大或使用了催化剂。
(4)定一议二: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一个条件的改变,所以图像中有三个变
量时,先固定一个量,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2.分类解析
(1)反应物、生成物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图像
解题方法:
Ⅰ.物质的量减少的为反应物,物质的量增加的为生成物,物质的量不变的可
能为催化剂。
Ⅱ.当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
Ⅲ.相同时间内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
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列出方程式,注意用“”。

例1 T ℃时,气体A与气体B反应生成气体C。反应过程中A、B、C浓度
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反应方程式为A(g)+3B(g)2C(g)
②在(t1+10) 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T ℃时,若由0.4 mol·L-1 A、0.4 mol·L-1 B和0.2 mol·L-1 C反应,达到平
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④在(t1+10) min时,保持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由图可知,气体A、B的浓度在减小、气体C的浓度在增大,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