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护理个案讨论9(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报告
CCU-6床患者,袁XX,女性,74岁,住院号:449437,已婚, 汉族,出生地:湖南省湘潭县;职业:农民。因3小时前无明显诱
因突然出现胸痛,放射至左上肢伴麻木感,呕吐胃内容物一次于
2014年2月19日10:10急诊平车入院。患者诉2月18日下午6点多无 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痛,放射至左上肢,伴左上肢麻木感,呕吐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护理
心内科
学习目标
结合该病例
1.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因、发病机制 2.熟悉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与主要并发症 3.熟悉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
4.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绿色通道”与心肌再灌注治疗 5.掌握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处理与护理
6.掌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7.掌握PCI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病例报告
住院经过: 入院后急查心电图提示“下壁、右室心梗,窦性停搏, 交界性逸搏心律,左室面高电压”,床旁心脏彩超可见“右 室扩大、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急查心肌酶学、肌 钙蛋白、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生化全套、介入四 项等检查;医嘱予以告病危、卧床休息、吸氧,心电、血压 和血氧饱和度监测,记24小时尿量;血化验结果示:肌钙蛋 白T[TNT]:0.097ng/ml,肌红蛋白[MYO]99.00ug/L:肌酸激 酶[CK]:98.00 IU/L;CK同工酶[CK—MB]17.5IU/L;脑钠肽 NT—proBN:2377pg/ml;血气分析示代酸,遵医嘱予以纠酸 治疗,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要求予口服 阿司匹林100㎎、氢氯吡咯雷300㎎,行急诊冠脉血运重建、 心肌再灌注治疗。
二、症状
临床表现
AMI引起的心力衰竭Killip分级法
根据有无心力衰竭表现及其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程度, Killip分级法分为4级 I级: 尚无明显的心力衰竭 II级: 有左心衰竭,肺部罗音<50%肺野 III级:有急性肺水肿,全肺大、小、干、湿罗音 IV级:有心源性休克等不同程度或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临床表现
一、先兆
50%~81.2%的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 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 (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型心绞痛)为最突出。
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加剧、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
诱发因素不明显。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过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 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如及时入院处理,可使部分 患者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疾病基本知识
定 义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
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 缺血所致。通常原因为在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
病因及发病机制
STEMI的基本病因是冠脉粥样硬化(偶为冠脉栓塞、炎症、
先天性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所致),造成一支或多支管
腔狭窄和心肌血供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
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20~30 分钟以上,即可发生AMI。
大量的研究已证明,绝大多数的AMI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
溃破,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塞。少数情况下 粥样斑块内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也可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病因及发病机制
促使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
晨起6时至12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心肌 收缩力、心率、血压增高,冠状动脉张力增高。
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血脂增高,血黏稠度增高。
亚急性期改变 在早期如不进行治疗干预,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
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 慢性期改变 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型倒置,两肢对称,波谷尖
锐。T波倒置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内逐渐恢复。
心电图定位和定范围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I Ⅱ Ⅲ avL avF avR
病例报告
10:51患者入心导管室在局麻下行急诊临时起搏器安置术+选择性 冠脉造影+冠脉内血栓抽吸+冠脉支架植入,从右股静脉置入临时心脏 起搏电极行保护性心脏起搏后,即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右冠近端 100%闭塞,遂行右冠血栓抽吸,并于右冠近端病变处植入3.5×18mm Firebird2药物支架。治疗过程中冠脉开通后,患者出现一过性恶心、 呕吐,心率、血压下降等再灌注反应,经处理后病情稳定,观察15分 钟,心电监护仍示房性起搏心律,余生命体征平稳。予保留右侧股动、 静脉鞘,保留临时起搏电极外接临时起搏器于床旁。13:35安返CCU, 患者胸痛较前缓解,T37.3℃,心率65次/分,房性起搏心律,律齐, 心音低钝,临时起搏器设置起搏频率65次/分、输出电流2.5mA、感知 灵敏度0.5mV,起搏、感知功能正常;BP135/65㎜Hg;右腹股沟处敷料 干洁,右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左足背动脉未触及,协助患者平卧并右 下肢伸直制动,妥善固定临时起搏器于床旁。测髌骨下10㎝处左小腿 腿围30㎝,右小腿腿围31㎝。给予家属及患者保护性约束告知并签字, 予以约束带约束右下肢。遵医嘱予以抗凝、抗血小板、补液、护心、 调脂稳定斑块、抗心室重构和对症支持治疗。
病例报告
2月19日14:50 患者心电监护示交界性逸搏心律,HR50-60次 /分,起搏脉冲信号后无QRS波,起搏和感知功能异常,考虑 临时起搏电极移位;右腹股沟穿刺处少量渗血,局部有一 4×5㎝血肿,协助医生拔除右侧股动脉鞘,弹力绷带加压包 扎;调整临时起搏电极位置后起搏、感知功能正常。 2月22日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与起搏心律交替,窦性心动过缓 2月26日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窦房结功能恢复,窦性心律 60-75次/分,撤除临时起搏器,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2月27日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停病危,改病重; 2月28日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停心电、血压监护; 3月4日 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时,致左心室负 荷明显加重。
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骤 降,冠状动脉灌注量锐减。
AMI可发生在频发心绞痛的患者,也可发生在原来从无症状 者中。AMI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 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前间壁 + + + 局限前壁 + + ± 前侧壁 ± + + + + 高侧壁 + + 广泛前壁 + + + + + ± ± 下壁 + + + 下间壁 + + + + + + 下侧壁 + + + + + + 正后壁 ㈩ ㈩ + + + 注:﹢表示出现异常Q波,ST段弓背型抬高与直立的T波形成单向曲线:±表 示可有无异常Q波: ㈩表示R波增高、T波高耸。
内容物一次,在家自服胃药(具体不详),疼痛持续约1小时逐渐
缓解,期间未再发作;2月19日清晨7点左右做家务时再发胸痛,程 度较前剧烈,呈持续性胀痛,位于胸骨中下段,伴大汗、濒死感,
感气促,全身乏力。起病以来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腹泻黑
便,无黑朦晕厥等,家属遂送至我院急诊科,急诊心电图提示“交 界性逸搏心律,急性下壁心梗”。立即以予告病危、补液、阿司匹
并发症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总发生率可高达50%。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 生障碍,造成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轻者可恢复,重者见于下壁MI, 乳头肌整体断裂,左心功能衰竭,迅速发生急性肺水肿,在数天内死 亡。
2. 心脏破裂
少见,常在一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偶有室间隔破裂。
的导联上出现 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
导联上出现
T波倒置 :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
二、动态性改变
心电图
超急期改变 起病数小时内,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 对称的T波;
急性期改变 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
波连接,形成单向曲线,数小时至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 减低
三、体征
心脏体征 心脏浊音界可正常也可轻度至中度增大。心率增快或 减慢,可有各种心律失常。发生机械并发症可有心脏杂音。 血压 其他 除极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患者都有血压下降。 可有与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相关的其他体征。
一、特征性改变
心电图
STEMI心电图表现特点为:
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
3. 栓塞
见于起病后1~2周,如为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则引起脑、肾、 脾或四肢栓塞。由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所致,则产生肺动脉栓塞。
4. 心室壁瘤
主要见于左心室。较大的室壁瘤体检时可见左侧心界扩大,超声心 电图可见心室局部有反常搏动,心电图示ST段持续抬高。
5.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
于起病后数周至数月后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 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
林100mg口服等处理后送入CCU。
病例报告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最高BP:200/110mmHg,不规 律服用“地巴唑”,血压未监测;无“糖尿病”病史,无外伤、手术 史及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生长、生活于湘潭,生活习惯规律。 婚姻生育史:适龄结婚,生有两子一女,配偶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 家中无相关病史及特殊遗传病史可询。 门诊资料:心电图:交界性逸搏心律,急性下壁心梗,左室面高电压, ST-T改变 入院体查:T:36℃,P40次/分,R26次/分,Bp130 /62mmHg(双侧基 本对称),急性危重病容,神志清楚,精神差,呼吸急促,口唇发绀, 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扩大,心律齐, 心音低,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剑突下压痛明显,双下肢无浮肿。 入院诊断: 1、冠心病 急性下壁、右室心梗 窦性停搏 心律失常-交界性 逸搏 Killip1级 2、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组
实验室检查
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 心肌损伤标记物增高水平与心肌坏 死范围及预后明显相关。 肌红蛋白 起病后2h内升高,12h内达高峰;24~48h 内恢复正常。 肌钙蛋白I(cTnI)或T(cTnT) 起病3~4h后升高, cTnI于11~24h达高峰,7~10天降至正常, cTnT于 24~48h内达高峰,10~14天降至正常。这些心肌结 构蛋白含量的增高是诊断MI的敏感指标。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在起病后4h内增高, 16~24h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 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其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 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功。 起病24 ~ 48小时白细胞可增至(10~20)x109/L,中性 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红细胞沉降率增 快;C反应蛋白(CRP)增高,均可持续1~3周。
临床表现
二、症状
疼 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为胸骨后压榨样疼痛, 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胸闷或有濒死感。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 腹部,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肩背部、左臂、甚至是牙齿。 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血沉增快,体温一 般在38℃左右,很少达到39 ℃ 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部胀痛,重 症者可发生呃逆 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天,以24h内最 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 低血压和休克:多发生于起病后数小时至数日内,表现为烦躁不安、 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 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约见于20%的患者,主要为心 源性,为心肌广泛(≥40%)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 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随后可有颈静脉怒张、水肿、肝大等右心 衰表现。右室MI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表现,伴血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