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类题型阅读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类题型阅读策略
洪丰乔
探究题是新课程试卷的必考题,且分值较高。其特点是针对题目所设计的问题,选择某一角度在文本中找出充分的证据,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来论述观点。那么怎样在答题时才能得到高分呢?
一、审题意识
首先一定要审好题,弄清题干究竟要求我们干什么。然后才可能从规定的角度进行探究。如果没有弄清题目就乱答一气,只会因落笔草草,而离题万里。有时还要根据题目的赋分而配置答案。做到要点清晰、层次明确、文句通顺。一般来说,探究题作答的文字可分为四个部分:铺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引述事实,此事实包括文本的和生活中的;得出结论。
二、文体意识
我们要尽快及时建立起文体意识。别说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体有着明显的区别,就是同为文学类的小说和散文也大有区别。如阅读小说时要注意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和三要素以及情节的安排上有明暗线、悬念、伏笔等特点。而阅读散文时,我们往往可从表达方式的变化、中心句的作用等上面找到“捷径”。如:【真题·福建】《寂寞钱钟书》: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深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
【探究要点】人才的成长与时代紧密相关;辩证地看待现在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格的影响;完成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美人格。
【简析】此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此类文体一般都会富有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了这一点,考生在阅读中,就会带着“作者的意图是什么”的目标去阅读。这样,有利于提高考场阅读效率。
三、文本意识
文本意识的第一层次是教材意识。试卷上的探究题是课堂探究的延伸。第二层次就是整体把握试卷上的文本。第一步必须知晓文本结构和文本特色。第二步既要“探”出题目内容的深浅和范围,又要“究”出文本内容的缘由、实质和思路等。在答题时,尽量在原文中寻词摘句去解答,或是利用原文的词句加以合成。特别要注意一些关键性语句——抒情的、议论的、过渡的、线索性的、统领的、总结的和描写性的等语句。因为这些答案很可能就蕴含在这些语句中。
如:【真题·安徽】《董师傅游湖》1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1)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
【探究要点】1、因为关心帮助别人而快乐,如: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2、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如:家里平安,小翠对窗花不作评价,董师傅也不在意;3、因为生活情趣、善于发现而快乐。如:董师傅看月上树梢,向小翠介绍塔影;4、因为工作得心应手有成就感而快乐,如:董师傅在校园许多地方有杰作。【简析】题目非常明确提出“结合作品”,“举例说明”。所有这些,都由不得考生乱来一气,必须立足文本,懂得文本,依照文本,如实作答。
四、作者意识
我们应当知人论世,结合作者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背景去解读文本。下笔前,要整体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作者怎样把自己的意图呈现给读者,这样的呈现取得了怎样的效果,也即此意图实现地怎样。同时不管是什么文体,何种文章,我们就要好好把握住作者的情感态度。就小说来讲,把握好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倾向,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去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
如:【真题·广东】《黄侃先生二三事》21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探究要点】1、给我们介绍一个很有个性的学者。2、用黄侃的性格和言行,来表现那个时代学者的自由风貌。
3、说明那个时代的新旧学者,在内在的精神方面有不少相同之处。
【简析】这一题,十分明确探究作者的“意图”,这就要求考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清晰的了解。而要想明白作者的意图,当然我们要了解作者,但是有时我们实在不知作者,那么就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深挖作者意图了。当然有时还可利用文章选自的集子或看文章的创作年代等来做到知人论世。
五、自我意识
探究题并不神秘,只是较常规题型理解深刻一些,思考要周全一些。同时它要求依据文本,借助自己的知
识储备和生活感悟,得出自己“求异”与别人的答案,以体现自己的个性的一面。但自己的分析必须与文本紧密结合,有自己理性的思考,于文有据。
【真题〃山东】“访谈”22、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探究要点】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对语言的发展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也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和纯洁度。
【简析】探究题是考查对作品个性化阅读。题目明确要求考生融入文本,融入题目,答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精彩。因此自我意识对作品个性化阅读尤为重要。它要求考生从不同的对象,甚至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对象进行梳理探究。《语文课程标准·高中》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六、术语意识
有的考生答题,云山雾海,不知所云。你说他答得不对吧,还有点像。有点像,当然不在点子上。可以肯定这样答题是得不到高分的,为什么呢?术语的缺乏是主要原因。其实术语的掌握很简单。在平时的阅读中多多体会,做题时多多有意识的运用即可。如散文方面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渲染和烘托等。小说方面有: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等。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复、反问和设问等。语言特色有:雄浑豪放、恬淡自然、清新明快、幽默信辣等。结构特点有铺垫、照应等。
七、意识建立的策略
1、精做。一起宽泛的训练,不如举一反三地精炼。找出方法,找出规律。及时总结做题的经验教训,找出“失分”原因。有针对性地复习、训练,那样就会事半功倍。
2、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如《考试大纲》不是要求我们探究文本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创作背景”、“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吗?而这些,我们完全可以随时储备。如作者的创作背景,除了文本本身会告诉我们外(如文本的出处等),还可能出自我们的教材(如注释等)。
3、重视教材。在教材中探究出文章的章法,我们的教材选文都是优中选优。里面蕴含着无数的章法和知识。我们要诵读、品读、解读课文,从中汲取营养。远离课本,就是远离分数。
4、广泛阅读、深度阅读。以上讲的六种意识,只能算是一种战术吧,要想游刃有余地做探究题,还要从战略入手,即从根本上解决阅读问题。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阅读问题,只有提高语文素养。而要提高语文素养,只有广泛阅读和深度阅读,进而进行个性化阅读。
【作者简介】
洪丰乔,中级教师,执教于安徽省舒城县龙河中学,已在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或文学作品十多篇。
发表于《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