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5:第5课 杜甫诗三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 杜甫诗三首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去.
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B .画图省.
识春风面 省:省却。
C .艰难苦恨.
繁霜鬓 恨:悲愤。
D .孤舟一系.
故园心 系:联系。
解析 B 项,应为“曾经”。
C 项,应为“遗憾”。
D 项,应为“牵挂”。
★★答案★★ A
2.对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 动词,回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动词,还,返回 B.⎩⎨⎧艰难苦.恨繁霜鬓 形容词,凄苦,痛苦明月不谙离恨苦.
形容词,痛苦 C.⎩⎨⎧生长明妃尚.有村 副词,尚且尚.
思为国戍轮台 副词,还 D.⎩⎨⎧独留青冢向.黄昏 动词,接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动词,朝着;向着 解析 A 项,第一个“回”应为动词,回旋;B 项,第一个“苦”应为副词,
极;C 项,第一个“尚”应为副词,还。
★★答案★★ D
3.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运用对偶的一项是( )
A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B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C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D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答案★★ D
4.排出下面四句诗的顺序。
只写序号即可。
①弯弯绿水绕青山②江心来往打鱼船③青山绿水风光好④重重青山抱绿水
答:
★★答案★★④①③②
二、文化传承与理解
5.下列文学常识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B.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C.因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D.本课所选三首诗都是律诗,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解析“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的只有《登高》一首,其他两首没有。
★★答案★★ D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秋兴八首(其一)》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
(3)《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尽昭君一生悲剧。
(4)《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
★★答案★★(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2)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3)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4)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7.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其一)》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长年在外旅居,此时已经渐趋安定,但故园之思仍浓,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解析“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错误,“他日泪”指为往昔而生悲。
★★答案★★ D
8.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能有歌颂之意。
★★答案★★ B
9.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
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漂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
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解析没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答案★★ B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解析C项,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
★★答案★★ C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
解析第二联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呼应诗歌标题“对雪”,暗示诗人独坐室内,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
★★答案★★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营造了一种凄冷的氛围。
B.颔联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C.颈联写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并写出诗人辞去官职的原因。
D.尾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解析C项,“并写出诗人辞去官职的原因”错误,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
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
★★答案★★ C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采用了比喻和衬托手法。
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突出沙鸥的孤独,表达诗人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
12.【考点链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闾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俊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俊,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
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