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显微镜培训内部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显微镜培训内部讲义
显微镜概念:
广泛定义,能够将微观世界的物质形态展现在人眼前的设备就是显微镜。
狭隘定义,光学显微镜
钢铁组织图片(光学显微镜) 蜘蛛照片(电子显微镜)
人眼观察的局限性
尽管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眼睛作为视觉器官同位于后面的大脑相配合,依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成像系统。所有的科学仪器在速度和分辨率上与眼睛都无法相提并论。眼睛的构造类似于摄像机。肌肉调节的水晶体(1a)与角膜(1)的曲面将一幅图像投射在视网膜(2)上。入射光的强度则通过改变虹膜(3)的直径来控制。通过这种方法,眼睛可以把位于大约20cm到无限远距离内的任意物体,经由水晶体,靠肌肉灵活调节焦距,从而形成一幅清晰的图像。图像本身将会投射在视网膜上,经由大约130百万个柱状受体(识别黑白色)以及7百万个圆锥细胞(识别彩色)识别后,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视神经传送至大脑。
下图是的光线经由眼睛形成的视角为30°之后的图示,都是在同样的视角下观看。
●从300m远的地方眺望161m高的乌尔姆大教堂(位于德国南部)。
●从25cm处观看一幅高13cm的相片。
视角小意味着什么?
因为我们想要进一步观察植物茎部的细微的毛细管,我们从茎部切出一片非常薄的切片,将它放置载玻片上并用盖玻片保护。当拿着做好的样品迎着光来观察时,我们依然无法观察到更多的细节。仅仅能观察到与之前一样的的组织。
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容易解释。我们想要观察的细节大概只有1/100甚至1/1000个毫米。然而在20cm 以内,眼睛无法聚焦到20cm内任意位置。结果是我们得不到任何细节。类似情形就像我们要在300m远的地方去观察先前提到的乌尔姆教堂的塔尖。在这么远的距离上,石匠们所创造出许许多多的花纹将无法分辨出来,其原因就在于视角太小了。
补救方法:放大镜
一个几个世纪以来就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法:放大镜。当把放大镜放在眼睛与被观察的物体之间时,所有的物体都被放大了。然而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放大倍数要超过8倍或者10倍是不可能的。任何人想要观察更多的细节就必须使用“复合式”放大镜。
如果一个透镜的放大倍数不足以满足我们的需要,那么可以将若干个透镜一个接一个的排列起来。此时的放大效果将会是乘积式增大,即形成了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展史: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
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
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显微镜的制造、推广和改进。
17世纪中叶,英国的胡克和荷兰的列文胡克,都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665年前后,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的工作台。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
1673~1677年期间,列文胡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其中九台保存至今。胡克和列文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动、植物机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阿贝奠定了显微镜成像的古典理论基础。
在显微镜本身结构发展的同时,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偏光显微术;1893年出现了干涉显微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泽尔尼克创造了相衬显微术,他为此在195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当把待观察物体放在物镜焦点外侧靠近焦点处时,在物镜后所成的实像恰在目镜焦点内侧靠近焦点处,经目镜再次放大成一虚像。观察到的是经两次放大后的倒立虚像
透镜的成像缺陷——像差
像差就是指理想的成像和光学系统的实际成像之间的差异。
无像差的成像,即理想成像的条件必须满足下述三点:
(i)由一个点发出的、通过成像光学系统的所有光线应该归结于同一点。
(ii)与光轴垂直的、同一平面上各点的成像点应该在同一平面上。
(iii)与光轴垂直的、同一平面上的物体平面形状应该与成像平面上的形状有相似关系。
但是,在实际的光学系统中,完全满足理想成像的条件很难做到,往往存在着影响成像性能的“像差”。
1、色差:色差是不同颜色的光线穿过透镜之后汇聚在不同焦距上的现象。色差分为位置色差和放大率色
差两种。位置色差使像在任何位置上观察都带有色斑与晕环,使图像模糊不清。放大率色差使像带有彩色边缘,同样影响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色差的校正:1、采用单色光源,但在日常工作中,单色光源无法获得真实的彩色图像信息,往往很少采用。
2、利用凸、凹透镜组进行色差校正。是常规手段。
2、球差:亦称球面像差。轴上物点发出的光束,经光学系统以后,与光轴夹不同角度的光线交光轴于不同位置,因此,在像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弥散斑,这就是球差
球差会使一个光点成像后不再是一个亮点,而是一个中间亮,边缘逐渐模糊的亮斑。球差的校正依然采用凸凹透镜组来实现。
3、慧差:彗差属轴外点的单色像差。轴外物点以大孔径光束成像时,发出的光束通过透镜后,不
再相交一点,则一光点的像便会得到一逗点壮,型如彗星,故称“彗差”。慧差因为会形成一个模糊的亮斑,因此会破坏图像的真实和清晰度。
慧差的校正与球场的校正方式一样,都是通过凸凹透镜组来实现的。
4、像散:当视场很大时,边缘上的物点离光轴远,光束倾向大,经透镜成像后则引起象散。象散会使图
像形成一个椭圆形的斑点,同样会影响图像的真实与清晰度。
5、场曲:场曲因大视场所引起,使得图像变得弯曲。
6、畸变:畸变是由于光束倾向度大而引起的,使像平面上个处的放大率不同,像的各部分表现出与原物
体不成比例。
显微镜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