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经济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网络“驴友”互助旅游浅析
年级、专业:
学生:
学号:
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18
成绩:
指导教师
网络“驴友”互助旅游浅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迅速的发展及普及,人们的不仅生活有了较大的变化,而且因为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旅游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互助旅游应运而生。

2006年,互助旅游的旅游方式开始在网络上盛行, 受到了以自助旅游者( 驴友) 为代表的网友们的热捧。

网络互助旅游是在团体游、自助游后产生的一种最具革命性的第三代旅行方式,正成为一种时尚、全新的旅游模式。

【关键词】:互助旅游;网络“驴友”;策略
空一行(正文与关键词之间要空一行)
参考文献的标志要放在引用那句话的最后,标点符号之。

还有不能一段的引用,一定要转化为自己的话。

1.网络“驴友”互助旅游的兴起及其对传统旅游业的影响
1.1兴起背景
1.1.1历史背景
网络互助旅游最早是兴起于欧洲二战以前的住宿交换,当时只是交换住宿,没有达到旅游的目的,仅仅是家庭互访的形态。

在国,最早实现的是男孩仲一,2003年他在互联网的一棵许愿树上写下自己旅行想法,开始通过互联网结识各地网友,实施居家互访形式的旅行。

把自己的寻求互助旅游的想法传播在互联网上,而且坦诚公布自己的个人信息,同时也诚心地邀请全国各地的网友来参加互助旅游。

当然,相比较国外而言,国的互助旅游市场非常狭小,由于传统文化不同及安全因素,目前国互助旅游大多都是在同学、亲戚或值得信任的网友之间进行。

1.1.2兴起在条件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劳动率水平提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休闲时间随之增加,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人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选择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比较普遍的行为方式,互助旅游正是适应休闲旅游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1.1.3兴起外在条件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之前, 旅游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宣传册和旅游展示会、交流会等手段和形式进行, 大部分旅游者只有依赖旅行社组团出游。

随着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互联网的网络体系的不断完善,旅游企业和旅游地都通过网络来推销飞机票、旅游景点、酒店等旅游产品,潜在旅游者可以直接在网上
定购旅游需要的各要素的单项产品或服务旅游信息。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去哪儿网、马蜂窝、携程等。

1.2对传统旅游业的影响
1.2.1旅行社职能逐步淡化, 中间商市场逐步减少
旅行社作为中间服务商,其主要有生产职能,销售职能,组织协调职能,分配职能和提供信息的职能。

随着网络互助旅游的发展,旅行社受到的冲击最大,它的职能将逐渐淡化。

旅行社的旅游产品推销模式和手段将被网络营销所替代,传统旅行社的广告宣传和推销受到很大的限制,旅游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旅游线路, 旅行社的代理商务的收入会随着计算机预定系统和电子客票的完善和推广逐渐下降。

[1]事实上, 旅游多元化是必然的趋势, 互助游的兴起, 提醒旅行社从业人员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 多开发符合客人喜好的旅游方式和线路, 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1.2.2饭店部管理模式和营销将面临挑战
随着网络信息的进一步普及, 一方面要求饭店的管理者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开发饭店信息资源, 注重饭店形象, 采用定制营销; 另一方面,不断降低饭店管理成本, 让顾客从饭店管理效益中得到实际的利益。

网络互助旅游出现将引起饭店业市场的变化, 表现为直接定房市场的扩大, 部分低端旅游者市场被家庭住房替代, 饭店出租率不仅受旅行社订单的影响, 而且受到当地居民的影响。

饭店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1.2.3旅游者消费更加成熟和理性
网络互助游迎合了一部分喜欢结伴旅游又为出行烦恼人群的心理, 而且这种方式在旅游旺季, 也可以为出行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旅游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 从而提高整个出行旅游的质量。

对于旅游者来说, 网络互助旅游这种新的旅行方式为那些收入不高却又热衷旅游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向。

在旅游中, 吃、住、娱的消费占大头, 如果能把这几个方面的费用降低下来, 整个旅游开销也就大大减少了。

互助旅游正好实现了这个目标,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旅游者的理性消费需求。

旅游开销的压减, 降低了旅游的门槛, 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络互助旅游的行列中来, 既为旅游者创造了直接的实惠, 也促进了全民旅游的发展, 实现各项经济指标的全面增长。

1.2.4旅游行业格局发生变化
网络互助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饭店和旅游服务的接待压力, 提高了整个目的地城市的接待能力, 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和旅游业刚刚起步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除旅行社外, 饭店、景区和旅游交通业无疑也会受到冲击,会带来诸如: 旅游
目的地饭店入住率下降、景区( 一般是那些老景区和没有吸引力的景点) 游客人数减少、旅游交通运力过剩和自驾游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也面临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和引导其发展的任务。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 互助旅游利用了潜在的、以前未曾发掘的旅游资源, 即私人的房屋、汽车、旅游服务能力等。

普通人凭借自身拥有的资源, 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周游各地的梦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 互助游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旅游目的地在旺季接待设施紧的问题, 因此它拥有极强的生命力, 在未来将会得到更为充分广泛的发展。

2.网络“驴友”互助旅游的基本特征
2.1.旅游安排的便捷性
网络互助游借助互联网( E- mail、MSN、QQ 等方式) , 互助游网友们约定见面, 详细交流, 分享旅游资讯, 安排落实旅游的有关细节。

相对于传统旅游方式, 网络互助游更多融入了“人”和“互联网”的因素, 入乡随俗,既能真切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又不需过多的金钱耗费, 是最个性的旅游路线、最经济的旅行方式、感受最真实的风土人情, 并同步和全国网友分享旅程快乐。

方便是互助旅游者考虑的基本要求。

因为接待的朋友对当地的吃、住、行、游、娱、购等都很熟悉, 使外地去的朋友可以少走弯路, 避免被“宰”,心理上也有安全感, 游玩起来身心放松。

[2]
2.2旅游容的参与性
在旅游过程中, 互助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都贴近当地人的生活, 更能接近当地居民, 感受当地的自然、历史、风土人情及社会习俗, 其参与程度更高。

同时, 互助旅游者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 就某一方面或某一主题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深度了解。

2.3旅游体验的充分性
互助旅游更有深度。

由于有了当地人的陪同, 互助游大大不同于以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 旅游者可以从对方那里获得当地的风景、民俗等信息, 让你可以对当地的景观、风土人情有更深的体验, 告别“游完就忘”的时代![3]选择互助, 就意味着选择了“深度游”, 变走马观花为深入感受因为有了旅游指导, 肯定不会错过当地最好的小吃、最美的景色、最特色的民俗风情, 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放松自己, 使自己得到彻底的放松和休息, 享受你从未有过的生活, 甚至还可以享受与当地邻居的亲切交流, 因此旅游质量和效用相对较高。

2.4旅游成本的经济性
住宿费用和交通成本一样, 是整个旅行开支中最大的开销之一, 几乎占据整个旅行开支的30%~40%。

而通过交换旅行, 房屋住宅就成了可换的资源, 可以省去这笔费用,将预计的住宿费用节约给其他旅游项目, 在经济上非常合算。

换车旅游的效用也是一
样。

[4]而其他类型的互助旅游,通过和网友互助, 可节约住宿、饮食、景点等许多方面的费用。

如果网友限于条件不能提供免费食宿, 而提供价格低廉的家庭旅馆, 同样可节省一部分费用。

2.5对诚信要求的迫切性
网络互助旅游最核心的前提是互相信任。

要得到对方的帮助, 首先就要赢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因此把自己所有真实的生活信息拿来和网友交流是必要的。

这样才能让有意与其互助的网友产生信任。

此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沟通联系, 比如: 、短信联系、QQ 视频等。

网络互助旅游诚信要相互的, 其中任何一方违背诚信的行为都会阻碍互助游的发生或者造成对方利益的受损。

[5]
2.6网络平台的重要性
和其他方式的旅游不同, 互助游更多地借助了网络的力量。

驴友们通过各种论坛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然后通过QQ、MSN 交流各自的旅游经历和想法, 彼此觉得可以互相信任的话, 那么互助旅游就可以进行了。

或者通过互联网中介, 即“交换旅游”或“免费住宿俱乐部”结识“换伴”进行互助旅游[6]。

网络是进行互助游最基本的工具, 结识旅行伙伴的平台。

2.7适应人群的广泛性
不管你是学生、职业工作者、还是老年人均可以参加互助交换旅游。

互助游不像自助游那样为食、住、行、游的打点劳心劳力, 也不必担心像跟团出游那样没有自由、强迫购物。

只要你在接受对方招待后, 在下次也为对方提供对等的服务, 互助旅游就可以进行。

你不需要为高昂的旅游费用拼命攒钱, 只要你能上网, 只要你有进行交换旅游足够的真诚, 那么都可以投身到这种个性、时尚的旅游模式中来。

[7]
3.网络“驴友”互助旅游的安全隐患
3.1网络诚信安全问题
网络诚信问题是制约网络互助游的首要瓶颈。

首先,网络互助游最基本的前提是网友间的互相信任,网络本身存在的诚信缺失,是网络互助游的第一道门槛。

虽然我国的网络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网络诚信系统尚未完善,至今也没有统一的核心技术标准和行业规来有效监督网络信息的诚信问题,现行网络信息发布模式存在很大缺陷。

互助游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法之徒做出一些不规矩的事,给游客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8]。

3.2缺乏法律保障
互助旅游是分居俩地、原来完全不相识的两人或多人,通过在互联网上通信、聊天、
BBS、博客有所了解、熟悉,在朦胧中产生友情,甚或爱情,经协商以交换各自家庭居住空间和必要配套服务为主要容的旅游形式。

往往参与者双方从未谋面,只是在互助旅游网上无所不谈。

协商“互助旅游”,参与者第一方仅花费路费到达第二方的居住所在地进行旅游。

然后当第二方去第一方所在地旅游时,第一方提供给他相同的服务。

在互助旅游的定义中包含着“从未谋面”、“网络协商”、“等价交换”这些基本要素,其实质是以网络为平台的“旅游服务”交易,像这样的交易没有合同效力,必然不存在法律效力,没有法律的保障。

[9 ]
4.网络“驴友”互助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4.1提高互助旅游游客安全意识
从主体方面分析,互助游客要从自身方面提高安全意识。

网络互助游不仅是个性化旅游,还是对旅游者的考验和挑战。

在安全防手段、政府管理效力不完善的情况下,加强自我保护是必要的手段,也是减少安全事故突发的重要途径。

首先,出行前,尽可能掌握网友的真实信息,进行必要的沟通、联系。

事实上,一些正规的互助游都是实名注册的。

前期的沟通非常重要,网友之间可以通过、短信、QQ、MSN等形式进行联系交流,尽量做到知根知底,经过深入了解后,取得双向的诚恳及信任。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后,才可以确定互助对象,有条件的话尽量结伴旅行。

针对前往的家庭进行预先记录,出发之前应当先联络妥当;其次,出行中,把具体路线透明化,网上公开分享行程细节。

通过互助游的公开性提高其安全度,使互助双方产生安全感。

同时还可以用、短信与家人朋友联系。

还应当培养应急能力和决策能力,以便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4.2成立全国性的互助旅游中介公司与
随着网络互助旅游的发展,互助旅游对象选择多样性、网络信息的真实有效性等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搭建一个专业的互助旅游平台。

网络互助旅游涉及到网络和旅游两大要素,因此如果要实现它在商业上的可操作性就离不开专业的旅游和旅游企业的合作。

成立专业旅游中介服务机构,即加强互助游与旅游行业特别是旅行社的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由于旅行社掌握着大量的息资源,相对网上随机选择来说,旅行社操作互助游具有一定的便利性。

[10]首先,旅行社向互助旅游中介公司交纳一些证明材料、会费和保证金,并接受监管。

其次,旅行社成立专门的部门来经营互助旅游业务。

旅行社对有意参加互助游的会员身份资格进行审查、核实等,并通过中介公司创建的互助旅游发布互助信息,寻找互助游的另一方。

5.结束语
网络互助旅游是传统旅游方式先天不足和因特网日益发达的共同衍生物, 是基于自助旅游的新发展, 反映旅游形式多元化的必然趋势。

网络互助旅游的出现是网络时代
的一种旅游模式, 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必将对传统旅游业和旅游消费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随着各类互助旅游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不断涌现, 网络互助旅游的规模将有较大增长, 极有可能成为团队游、自助游以后的一种主要旅游方式, 将在旅游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在法律方面的完善, 网络互助旅游在我国将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期刊要写到页码,后面的补充下,
[1]王云良,邓青.网络互助旅游的兴起及其对传统旅游业的影响[J].科技和产业,2007,7(08):21-25.
[2]王云良,邓青.网络互助旅游的兴起及其对传统旅游业的影响[J].科技和产业,2007,7(08):21-25.
[3]仲一. 网络互助游——全国大串门[M] . : 中国旅游, 2006.
[4]勇泉.网络互助游的旅游安全保障分析[J].第二外国语学院报,2009,(9):63-67.]罗越
富,甘巧灵,梁佼佼.中国互助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旅游管理,2007,(9):13.
[5]网络互助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6]勇泉.网络互助游的旅游安全保障分析[J].第二外国语学院报,2009,(9):63-67.]罗越富,甘巧灵,梁佼佼.中国互助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旅游管理,2007,(9):13.
[7]吉丽娜.互助旅游形式的研究[J]. 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经营管理者. 2011(02).
[8]罗越富,甘巧灵,梁佼佼.中国互助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旅游管理,2007,(9):13.
[9] 吴建华, 毅文. 论网络旅游及其发展趋势[ J] . 祈州师学院学报, 2002, ( 6) .
[10]在线. 网络互助旅游全面兴起[ EB/ OL] . ( 2006 - 03 -17) . . zj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