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古诗文阅读优化卷
(word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
![(word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6656d46964bcf84b9d57b83.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得分评卷人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一、直接型默写1.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木兰诗》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5.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木兰诗》 )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1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1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其五 )》 ]1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1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17.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1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19.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20.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2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二、理解型默写1.《木兰诗》中借黄河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爱莲说》中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其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20-2021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训练卷(二) 古代诗词鉴赏
![2020-2021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训练卷(二) 古代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361ec3a960590c69ec376d6.png)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
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注]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3.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月夜①
杜甫
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②鄜( 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题目。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fbf14c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3.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部编最新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而涕下(悲伤凄恻的样子)A.独怆然..B.会当凌.绝顶(凌驾)C.从今若.许闲乘月(如果)离愁白日斜(无限)D.浩荡..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下面诗句中使用了通假字的一项是()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不尽)B.莫笑农家腊酒浑.(浑浊)C.吟.鞭东指即天涯(呻吟)D.决眦.入归鸟(眼眶)5、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
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景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蕴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尽||,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其五)》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9fb41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7.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同步练习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古诗词目录:一、木兰诗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竹里馆/王维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四、逢入京使/岑参五、晚春/韩愈20.古代诗歌五首六、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七、望岳/杜甫八、登飞来峰/王安石九、游山西村/陆游十、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泊秦淮/杜牧十二、贾生/李商隐十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十四、约客/赵师秀一、《木兰诗》【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2、《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行军神速两句:3、《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4、《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5、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7、《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8、《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二、选择题:1、欣赏诗歌《木兰诗》,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正确的是()A. 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 诗歌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期间,战友均不知其为女子,可见木兰与战友交流不多,而且很善于伪装。
C. 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 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2、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A. 诗中最能体现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 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020年春)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生活哲理20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春)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生活哲理20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1294b77c1cfad6185fa73e.png)
20 古代诗歌五首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后辞官还乡,受诬陷下狱,忧愤而亡。
有《陈伯玉集》传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被后人尊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传世。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遒劲清新。
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
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代表作有《关山月》《书愤》《示儿》等。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有《龚自珍全集》。
登幽州台歌往前看,看不到古代招贤的圣君;往后看,见不到后世求才的明主。
想到那苍茫的天地悠悠无限,我独自一人忍不住满怀悲伤,热泪流下!主旨归纳诗歌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愤和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失意孤独、寂寞苦闷的情怀。
经典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
(精品文档)部编版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A卷
![(精品文档)部编版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A卷](https://img.taocdn.com/s3/m/81fc94b8a45177232e60a2ac.png)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A卷一、基础运用 (共8题;共21分)1. (2分)(2017·眉山) 有关《天净沙?秋思》和《渔家傲?秋思》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A . 这两首古诗词题目都是“秋思”,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
B . 两首诗词写法上,均运用了典故,都写了“思乡之切”与“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
C . 《天净沙?秋思》语言简约,风格悲凄;《渔家傲?秋思》语言凝练,风格更显悲壮。
D . “断肠人”道出游子的思乡之悲,“征夫泪”道出将士的思乡之愁。
2. (2分) (2016八下·安岳期中) 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 . 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B . “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斗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 . 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
3. (2分)下列诗句序号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 . ②①④③B . ④②①③C . ②④①③D . ④③①②4. (2分)对《游山西村》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 .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 . 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 .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专项训练测试卷(三)古诗词鉴赏与文言文阅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专项训练测试卷(三)古诗词鉴赏与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3c9212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6.png)
10.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11.请在文中找出一个能够表现龙卷风特点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朱文公①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②,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③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①一过:一遍。
5.解释加点字。
(1) 詹懋(mào)举为颍州守
(2) 一时琴师莫能及
6.对画线句“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翻译正确的一项( )
A.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肩上担着柴,头上常挂一个囊琴,于是请求看看。
B.曾经见一个老人带着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琴囊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4.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D.“甚于未针时”比较出道人针灸的实际效果
14.结尾“公叹息”的含义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朱文公是________的人。
傅显迂缓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复习验收测试卷(解析版)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复习验收测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9bc266ba0d4a7303763a00.png)
12019-2020学年度部编语文七下古诗文复习验收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古诗默写与赏析 (28分) 1.默写诗句(19分)(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岑参《逢入京使》) (4(李商隐《贾生》) (5(赵师秀《约客》) (6(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7)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也易引起他人共鸣的诗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8)人生总是充满困难,一个困难解决了还会有另外的困难在等着你,这就好像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里的两句诗“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所表达的意思一样。
(9)《登幽州台歌》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体现作者独立于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10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22.赏析古诗(9分)(一)望岳 /杜甫(4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A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同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自近而远”应是“自远而近”)B .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 .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 .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2)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2分)答:“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
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二)泊秦淮/杜牧(5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完整版本新人教版本语文初中七年级的下册的古诗词优选理解性题目及含答案
![完整版本新人教版本语文初中七年级的下册的古诗词优选理解性题目及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f75a4665ce05087732137a.png)
七年级下册( 2 小时, 100 分)答案在后《木兰诗》汉乐府(34 分)1是:、《木兰诗》,中写木兰。
参军的原因,,,。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忙碌、周祥有序的预备情况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
,。
4、成语“虚无缥缈”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像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表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绘木兰告别父亲母亲踏上征途情况、想念亲人的诗句是:,。
,。
,。
,。
1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
,。
,。
12、诗中描绘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
13、突出木兰不图富贵荣华的崇高道德的句子是:,。
14、《木兰诗》中描绘战事屡次而惨烈,经历了长久战斗光阴而木兰最后英豪般凯旋的句子是(共 10 字):,。
15、颂扬木兰谨慎、聪慧、英勇、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谈论句是:,;,。
16、《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
17、《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
《竹里馆》王维( 8 分)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况的两句是,。
3、写人物活动,表现诗人文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倒是不简单惹起他人共识的是,。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奇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其实不为此感觉孤单的心情的是,。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8 分)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婉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迷恋和想念之情的两句是:,。
3、写笛声暗送,仿佛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b16f7af12d2af90242e6c1.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2019·衢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秣(mò)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释义的辨析。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请已之”的意思是:请停止看花。
已,停止。
(2)“就水仙也”的意思是:靠近来欣赏水仙花。
就,靠近。
(3)“是何异于不反金陵”的意思是:这与不返回南京有什么不同呢。
是,代词,这。
(4)“仍在他乡卒岁乎”的意思是:就待在他乡过年算了。
卒,终,完结。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家于水仙之.乡也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睨之.久而不去C.何陋之.有D.水陆草木之.花【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的辨析。
题目中的“家于水仙之乡也”中的“之”是“助词,的”;A项中“之”是“代词”;B项中的“之”是“补足音节,不译”;C项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中的“之”是“助词,的”。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解析】本题考查为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
2020-2021年级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鉴赏中考真题专练 含答案
![2020-2021年级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鉴赏中考真题专练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1bc42d0242a8956aece40e.png)
2020-2021年级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鉴赏中考真题专练1.木兰诗《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繁简安排极具匠心,以战争为背景刻画人物,着墨较多的是木兰的军旅生涯和战斗过程,突出对木兰保家卫国、勇于担当重任的颂扬。
B.诗中写木兰准备出征,运用了四个重复的句式,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的手法,写历经多年征战,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百战死”体现战斗激烈悲壮,“十年归”说明战争旷日持久。
D.结尾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作结,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2)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分)(3)关于这首诗歌的主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分)(4)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评估测试卷 第三单元.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评估测试卷 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56a5f66acfc789eb172dc8e3.png)
第三单元评估测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20分)第一部分(1~4题,21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8分)(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晚春》中描写晚春景色的诗句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3)《卖油翁》一文中“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理。
(4)《竹里馆》诗中以动衬静,表现诗人悠然自得情怀的诗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名人与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费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辨,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①费应改为废②辨应改为辩(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逸事(yì shì)②豪饮(háo yǐn)3.(2019·长沙中考)下列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B.“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C.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龙舟。
D.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
4.(2019·南充中考)下表是某机构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相关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古诗文练习(一)(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古诗文练习(一)(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de573e3186bceb18e8bb01.png)
人教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练习(一)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一)《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1.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陋室铭》刘禹锡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0e8aa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a.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
(1) , 。
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故园东望路漫漫, 。
, 。
(岑参《逢入京使》)二、阅读理解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风景?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①李益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归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江淮。
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
(1)从《春夜洛城闻笛》这个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 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 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 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余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 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尧殛鲧于羽山①,旧说在东海中,今乃 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沱②、涿水、桑乾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 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参考译文】 【乙】
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访,沿着太行山北行,山崖的岩石间,往往夹杂着螺蚌壳及像鸟卵的石 子,像带子一样横亘在石壁上。这里应是昔日的海滨,而现在东距大海已有近千里。所谓大陆, 看来都是由混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古史记载尧在羽山杀死鲧,旧说羽山在东海中,而现在却 在陆地上。凡黄河、漳水、滹沱、涿水、桑乾等河流,全都是混浊的水流。现在关、陕以西之 地,水在低于地面的峡谷中流动,最深处不下百余尺,所携带的泥沙每年向东流,都成为形成 大陆的泥土,大陆由此而造成,其道理就是这样。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
【注释】①尧殛(jí)鲧(gǔn)于羽山:传说鲧因治水不力而被尧帝处死。②滹沱(hū tuó):一条大 的河流,在河北省西部。该河出山西省繁峙县东之泰戏山,穿割太行山,东流入河北平原。 1.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余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B.余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C.余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D.余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断句的辨析。可结合语法来辨析,也可结合句意辨析。若结合语 法辨析,可根据“宾语(河北)”“主语(山崖)”“状语(往往)”“谓语(横亘)”的提示辨析。若根据 句意辨析,语句“余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的句意是: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访,沿着太行山北行,山崖的岩石间,往往夹杂着螺蚌壳及像鸟 卵的石子,像带子一样横亘在石壁上。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余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 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B.棹数小舟 棹:划(船) C.悉是浊流 悉:熟悉 D.此理必然 然:这样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释义的辨析。C 项“悉”的意思是“都、全”。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 【答案】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
4.你会用怎样的一个词语评价李渔?请选择一个词语,结合内容,简述理由。(建议答题字数: 70 字左右)
A.嗜花如命
B.闲情逸致
【答案】示例一:我选“嗜花如命”,李渔冒雪回乡欣赏水仙,没有钱,把家人的首饰拿去典 当后去买花。他为了赏花愿意倾尽所有,甚至减少一年寿命。因此,他是一个嗜花如命的人。
示例二:我选“闲情逸致”,李渔一年四季以赏花为乐,为了赏花愿意倾尽所有,甚至减少寿 命,只有拥有悠闲心情和安逸兴致的人才有这样的生活情趣。因此,他是一个有闲情逸致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观劝学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旬 朔之间③,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 寻绎数终⑥,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故虽有强记之力 无丝竹之乱耳 B.而常废于不勤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而聪明衰耗 结友而别 D.庶几以此补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A 项“之”的意义和用法分别为:结构助词, 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 项“于”的意义和用法都是“介词,在”。 C 项“而”的意义和用法分别为:表转折/表顺承。D 项“以”的意义和用法分别为:介词,用 /连词,相当于“来”。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 【解析】本题考查为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根据句意“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 忘”可知应划分为: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答案】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 4.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建议答题字数:70 字左右) 【答案】秦观现身说法,说明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致后来常因善忘而影响学 业的情况,告诉我们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而不应终日玩耍,以致荒废学业。 【参考译文】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 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 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精骑集》)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巧言善辩。③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④惩艾(yì):惩 戒。⑤曩(nǎng):从前。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⑦勒:编辑。
回南京有什么不同呢。是,代词,这。(4)“仍在他乡卒岁乎”的意思是:就待在他乡过年算了。 卒,终,完结。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家于水仙之乡也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睨之久而不去
C.何陋之有
D.水陆草木之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的辨析。题目中的“家于水仙之乡也”中的“之”是“助词, 的”;A 项中“之”是“代词”;B 项中的“之”是“补足音节,不译”;C 项中的“之”是“宾 语前置的标志”;D 项中的“之”是“助词,的”。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20 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古诗文阅读优化卷
一、(2019·衢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 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 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 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 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 之。
【参考译文】
水仙这种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有四条命,各自存在于一年的一个时节:春天以水仙、 兰花为命,夏天以莲花为命,秋天以秋海棠为命,冬天以蜡梅为命。如果没有这四种花,也就 没有我这条命了。一个季节夺走了我的一种花,就是夺走了我一个季节的生命。
水仙花数南京的最好了,我之所以把家安在南京,并不是为了在南京安家,而是为了在水 仙的故乡安家。记得丙午年的春天,无富余钱财过年,衣服行囊都抵押完了,等到水仙花开的 时候,想要一分钱也没有。没钱购买,家人说:“请停止看水仙花,一年不看水仙花也没什么 可奇怪的。”我说:“难道你们是想要夺去我性命么?我宁可减少一年的寿命,也不想一个季 节没有花的陪伴。况且我从他乡冒着大雪回到南京,(就是为了)靠近来欣赏水仙花。如果看不 到,这与不返回南京有什么不同呢,就待在他乡过年算了?”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 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唉!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等到读《齐史》,看到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 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我有三千精锐骑兵,足够抵挡阁下疲劳困乏的数万士兵)。 ”心中赞同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 录许多条,编辑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或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秦观劝学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太大的错误。然而依仗这样的本事就 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十天一个月之内,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 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我)非常勤奋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 如以前的十分之一二。每看一件事,一定从头到尾翻寻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 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是。
(4)仍在他乡卒 ①步兵。②死。③终,完
③
岁乎
毕,结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释义的辨析。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 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请已之”的意思是:请停止看花。已,停止。(2)“就水仙 也”的意思是:靠近来欣赏水仙花。就,靠近。(3)“是何异于不反金陵”的意思是:这与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