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示意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不同气压带、风带---不同气候。
(学生阅读P39案例)
3、气压带、风带—气候形成—重要因素。
4、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活动 P39
图2.16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5、热带雨林气候 ——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分布: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2、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⑴、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盛行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条件3 :
考虑地球公转
思考:1受热不均 2地转偏向力(自转) 3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公转)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 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大气环流 的意义:
1、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
2、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
北半引球起大低气纬运环动流的偏因立向素体力是。图:假高设低地纬表间均热匀量。不均,地转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太
亚欧大陆
平
夏
洋
副亚洲热(带印高度)气低压 带
西太平洋 副热带
高压
30°N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很大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1月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7月
印度低压
0°
夏威夷高压
低压
高气压
类型 东亚 季风
南亚 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成因
亚洲高压 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
6、温带海洋性气候 ——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分布: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特点:终年温和湿润 ▪成因: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7、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分布: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成因:冬季西风带控制,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
顺着箭头方向找一找:北半球大陆西岸由低纬向 高纬依次出现哪些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与部分气候类型
极地高气压带
全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湿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高压
低压
冬季:大陆上的_冷__高__压_切断了_副__极_地__低__气压带
P36活动
夏季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低压
高压
夏季:大陆上的_热__低__压_切断了_副__热_带__高__气压带
பைடு நூலகம்
2.从纬度位置看,冬季在陆地上形成的高压 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夏季在陆地上形成的低 压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
气压带风带名称 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00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0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0附近
极地高气压带 900附近
信风带
低纬
西风带
中纬
极地东风带
高纬
气流运动 气流性质
上升
湿热
下沉
干热
上升
温湿
下沉
干冷
流向较低纬 干热
流向较高纬 温湿
流向较低纬 干冷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海陆间---热量、水分交换。
到北纬30度上空偏转 成西风,气流无法北 上在此堆积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三 圈 环2.假两个设:因①素地:极球热锋力表地高面转低性偏纬质向之均力间匀。的②受太热阳不直均射(赤)道;
流
高纬环流
10
5
极地高压带
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绘闭合等 压线,气压带不呈带状。由此可推得结论:受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 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4、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天气影响显著。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高
图2.13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5、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影响很大。 印度(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 性质差异
亚洲高压 东北季风
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南印度洋 西南季风
湿润 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
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
阿拉伯 沙漠
撒哈拉 沙漠
维多利 亚沙漠
亚利桑那 沙漠
阿塔卡 玛沙漠
小知识
▪温度越高,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越多。 ▪降温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条件。
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东风干
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相反。
活动
1.如图2.12a和图2.12b所示,冬季和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 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回答下列 两个问题。
P36活动
冬季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结论: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
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 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 动力原因形成的。
高
图2.14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一月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一月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冰岛 低压
大
西
洋
冬
副 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太
亚欧大陆
平
洋
冬
60N 30°N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
七月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七月
亚洲(印度)低压
大
西
洋
亚速尔 高压
60N
(学生阅读P39案例)
3、气压带、风带—气候形成—重要因素。
4、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活动 P39
图2.16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5、热带雨林气候 ——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分布: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2、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⑴、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盛行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条件3 :
考虑地球公转
思考:1受热不均 2地转偏向力(自转) 3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公转)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 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大气环流 的意义:
1、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
2、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
北半引球起大低气纬运环动流的偏因立向素体力是。图:假高设低地纬表间均热匀量。不均,地转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太
亚欧大陆
平
夏
洋
副亚洲热(带印高度)气低压 带
西太平洋 副热带
高压
30°N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很大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1月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7月
印度低压
0°
夏威夷高压
低压
高气压
类型 东亚 季风
南亚 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成因
亚洲高压 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
6、温带海洋性气候 ——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分布: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特点:终年温和湿润 ▪成因: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7、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分布: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成因:冬季西风带控制,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
顺着箭头方向找一找:北半球大陆西岸由低纬向 高纬依次出现哪些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与部分气候类型
极地高气压带
全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湿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高压
低压
冬季:大陆上的_冷__高__压_切断了_副__极_地__低__气压带
P36活动
夏季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低压
高压
夏季:大陆上的_热__低__压_切断了_副__热_带__高__气压带
பைடு நூலகம்
2.从纬度位置看,冬季在陆地上形成的高压 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夏季在陆地上形成的低 压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
气压带风带名称 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00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0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0附近
极地高气压带 900附近
信风带
低纬
西风带
中纬
极地东风带
高纬
气流运动 气流性质
上升
湿热
下沉
干热
上升
温湿
下沉
干冷
流向较低纬 干热
流向较高纬 温湿
流向较低纬 干冷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海陆间---热量、水分交换。
到北纬30度上空偏转 成西风,气流无法北 上在此堆积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三 圈 环2.假两个设:因①素地:极球热锋力表地高面转低性偏纬质向之均力间匀。的②受太热阳不直均射(赤)道;
流
高纬环流
10
5
极地高压带
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绘闭合等 压线,气压带不呈带状。由此可推得结论:受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 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4、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天气影响显著。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高
图2.13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5、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影响很大。 印度(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 性质差异
亚洲高压 东北季风
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南印度洋 西南季风
湿润 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
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
阿拉伯 沙漠
撒哈拉 沙漠
维多利 亚沙漠
亚利桑那 沙漠
阿塔卡 玛沙漠
小知识
▪温度越高,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越多。 ▪降温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条件。
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东风干
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相反。
活动
1.如图2.12a和图2.12b所示,冬季和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 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回答下列 两个问题。
P36活动
冬季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结论: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
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 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 动力原因形成的。
高
图2.14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一月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一月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冰岛 低压
大
西
洋
冬
副 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太
亚欧大陆
平
洋
冬
60N 30°N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
七月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七月
亚洲(印度)低压
大
西
洋
亚速尔 高压
6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