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U-冬眠疗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特别强调的是:冬眠合剂应用的剂量和冬眠持续时间, 应视病情和用药后患者的反应情况具体掌握,以免发 生意外
降温
➢ 在患者进入冬眠状态后,即可开始降温 ➢ 临床通常用头部冰袋、冰帽、全身冰袋、降温床垫等 ➢ 如在降温时出现寒战、颤动、皮肤出现鸡皮样疙瘩、
四肢肌张力增高,说明冬眠药物剂量不足,冬眠深度 不够,应追加1/4-1/2剂量 ➢ 一般体温可下降1~1.3℃/h,3~4h即可降至36℃ ➢ 如体温下降过快,应注意是否因循环衰竭没有改善, 或因脱水没有纠正所致,并应及时进行纠正
➢ 3.改善心肺功能:由于代谢降低,耗氧减少,减轻了心脏和
肺脏的负担,可使心跳和呼吸减慢,从而改善心脏和呼吸功能, 提高心脏和肺脏的血液供应,解除毛细支气管的痉挛性收缩,有 利于通气和气体交换,提高血氧含量,减轻组织缺氧状态
作用机制(续)
➢ 4.促进代谢:由于提高血氧含量,可恢复和促进有氧代谢过程,
➢危重传染病与儿科疾病 ➢外科低温麻醉 ➢严重感染 ➢严重烧伤或烧伤后休克以及内科感染性
休克 ➢颅内感染 ➢颅脑损伤
作用机制
➢ 1.镇静催眠作用:可使患者进入明显的安静睡眠状态,减少
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新陈代谢率,保存高能磷酸化合 物,抑制乳酸蓄积
➢ 2.降温作用:由于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并可调整体温中枢的兴
血钾在纠正之前
➢ 3.心脏病或脉管病已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因为冬眠药 物可使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使血栓脱落,可造成 栓塞,引起严重后果
➢ 4.有房室传导阻滞者,因冬眠药物具有奎尼丁样作用, 尤其在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可加剧心律紊乱
➢ 5.年龄过小,尤其在1岁以下婴儿应避免应用,以免发 生意外
➢ 6.对冬眠疗法之机制、适应证、禁忌证与实施方法尚 未充分掌握时
促进能量的产生,提高能量供应,有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同时 减少酸性物质产生#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 5.改善微循环:冬眠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肾上腺素能、抗胆碱能
和抗过敏反应的作用,可解除或缓解外周微血管的痉挛性收缩, 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的血液灌注量,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有利于血压的回升和休克的纠正
➢ 6.稳定内环境: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自由基产生,促进自
疗法者
治疗—冬眠合剂用法和用量
重要说明:
➢ 1.冬眠药物为酸性物质,刺激性较大,一般用于静脉滴注及肌 内注射,不宜作皮下注射
➢ 2.不能长期应用异丙嗪,以免发生组胺血症
➢ 3.哌替啶对呼吸具有较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冬眠药物一般都 选择不含哌替啶的冬眠合剂
➢ 4.用量:第1次给药剂量为0.2-0.5mg/kg(以氯丙嗪计算,异丙 嗪剂量相同),危重型患者剂量可增加至0.5-0.75mg/kg,由莫 非管内滴入(至少5min以上) ,如病情不甚危急,可采用肌内 注射给药,剂量可加大至0.75-1.0mg/kg
加0.9%盐水至100ml保留灌肠
治疗—冬眠药物的应用方法
➢ 1.单药单剂一次应用 ➢ 2.单药短期应用(48h以内) ➢ 3.单药长期应用(48h以内以上) ➢ 4.合剂短期应用(48h以内),使患者安静或处于半冬眠
状态 ➢ 5.合剂长期应用(24h以内以上)使患者进入冬眠状态
治疗—冬眠药物的应用方法(续)
由基的清除,抑制具有细胞毒作用的一氧化氮、白三烯的生成和 释放等阻断了恶性病理过程,保护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使机 体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而使病情得到缓解。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也 能使抗菌药物及其他治疗措施能够发挥治疗作用
适应证
冬眠疗法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
➢ 1.有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如持续高热或超高 热、兴奋、烦躁、呼吸急促、脉速
使体ຫໍສະໝຸດ Baidu恢复至36℃
❖ 如停止冬眠后体温再次上升,或又出现惊厥,或血压再次 下降,可进行第2次冬眠
疗效判定
下述表现提示有效 1.安静入睡,原有的抽搐停止,反射减弱或消失
2.体温恒定在35~36℃左右,无骤升或骤降现象 3.呼吸均匀平稳,每分钟在20 ~25次
4.面色红润,四肢温暖 5.原发病症状得到控制,病情明显好转 6.心音有力,心率<100次min,收缩压>90mmHg,脉
❖ 目前临床趋向于用自然复温法:将病人置于25~26℃的室 温中,以每4h体温升高1℃的速度复温
❖ 复温过程中仍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以防肌颤,引起颅内压 升高
❖ 停用冬眠药物后,意识逐渐清醒,一般要6 ~8h后神志才能
完全恢复 ❖ 如冬眠程度过深、体温过低,停止冬眠后,体温不能恢复,
应进行辅助复温,可加盖被子或加用温水袋于两侧腋下,
奋性,配合物理降温,可使体温下降,新陈代谢率降低,氧的消 耗减少,缓解缺氧状态;还能降低中枢神经对缺氧的敏感性,提 高对缺氧的耐受性,同时能提高局部脑氧饱和度,降低颅内压, 增加脑灌注压,从而减低大脑细胞的变性坏死,对脑细胞有明显 的保护作用;降低体温可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稳定和保护患者 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治疗—冬眠合剂用法和用量
➢ 1.冬眠合剂Ⅰ号:氯丙嗪50mg,哌替啶100mg,异丙嗪50mg,
此为作用最强的冬眠合剂,以上混合液总量称为一个全量,适 用于伴有高热、烦躁的病人,呼吸衰竭者慎用或忌用
➢ 2.冬眠合剂Ⅱ号:哌替啶100mg,异丙嗪50mg,氢化麦角碱
0.6-0.9mg。此合剂的作用较冬眠合剂Ⅰ号为弱,但对减慢心率 及维持血压较前者为佳。多用于心功能不全、心脏外科、甲亢 危象与甲状腺手术,以及伴有心动过速的其他情况
❖ 5.机体代谢亢进,消耗过量并有严重的神经内 分泌功能紊乱:如甲亢危象、颅脑损伤、烧伤、 创伤性休克等
❖ 6.创伤较大的外科手术:如颅脑、胸腔及腹部 大手术,且患者的耐受性较差时
❖ 7.中枢性高热:中暑与日射病
禁忌证
有以下情况时,应禁止或慎重施行冬眠疗法
➢ 1.有明显的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者 ➢ 2.有明显的脱水,严重贫血,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
➢ 体温降至36 ℃时,即应撒去部分冰袋,使体温维持在 35~36℃之间,若低于34℃,应撤去全部冰袋,加盖 一条毛毯,必要时可加置一个温水袋,待体温回升 至~35℃时,再撤去,以免体温继续上升
复温
❖ 当病情已趋平稳,渡过危险期后,即可停用冬眠药物,撤 去降温设施并开始复温
❖ 复温有自然复温法和电热毯、热辐射及热输液等方法
压>30mmHg,脉搏洪大有力,脉律均匀 7.尿量增加,>30ml/h,肾脏功能良好 8.一般情况明显改善,并发症得到控制
持续时间
➢ 冬眠持续时间应视病情而定,一般应使患者 的病情稳定,血压恢复并稳定正常,呼吸平 稳,并发症得到控制,尿量增加,渡过了危 险阶段后方可终止冬眠
➢ 一般原则是尽量缩短冬眠时间,一般情况下, 可维持2~5d,必要时可延长至7~10d,也 有主张2周
➢ 3.冬眠合剂Ⅲ号:金雀花碱0.2-0.3g,普鲁卡因3-5g,硫酸
镁5-6g,5%或10%葡萄糖液1500ml。用于心脏外科及心脏应激 性增高时
➢ 4.冬眠合剂Ⅳ号:哌替啶100mg,异丙嗪50mg,乙酰丙嗪20mg。
作用同冬眠合剂Ⅰ号相似,但对血压影响较小
➢ 5.常用的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各50mg,适用于一般需要冬眠
治疗准备
➢ 1.病人应安置在安静,空气新鲜的单间内,室温保持在 20~25℃
➢ 2.室内空气定时通风,但应避免空气对流和日光直接照射 ➢ 3.室内应备有吸痰器、导尿包、氧气筒、各种注射和静脉
滴注用具、消毒盘、开口器、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 各种急救药品 ➢ 4.在冬眠实施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注意了解病因 和诊断,以及发病经过,观察发热、嗜睡、惊厥或昏迷情 况;了解用过哪些药物,对病情要有全面的掌握和正确的 估计;准确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皮肤颜 色;检测血清钾、钠、钙、氯、糖、动脉血气分析等
病情观察及护理
➢ 1.一般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电图、 血氧饱和度
➢ 2.呼吸监测:呼吸的快慢与深浅度、规律性与动度 ➢ 循环系统监测 ➢ 颅内压:脑灌注压监测 ➢ 出入量 ➢ 营养的维持 ➢ 防治并发症 ➢ 体位 ➢ 其他
意外及处理
➢ 循环衰竭 ➢ 心搏与呼吸骤停 ➢ 不能复温 ➢ 合并感染 ➢ 低血糖 ➢ 水电解质紊乱 ➢ 溶血反应、出血
➢ 与冬眠合剂联合应用时,一般是先用冬眠合剂,待患 者进入冬眠状态后,为了维持患者的睡眠状态,可选 择1或2种镇静药物与冬眠合剂联合交替应用
➢ 常用的镇静药物有
➢ 1.苯巴比妥:成人每次0.1-0.2肌注,小儿剂量酌减 ➢ 2.地西泮:成人每次10mg静脉注射,小儿剂量酌减 ➢ 3.水合氯醛:成人每次10-30ml口服或鼻饲,或20-30ml
神经系统危重症监护与治疗
之
冬眠疗法
定义
➢ 又称人工冬眠疗法 ➢ 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阻滞
作用的镇静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并配合 物理降温使自主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处于保 护性抑制状态,这与自然界中一些动物之冬眠 状态相似,故称为冬眠疗法 ➢ 如不辅以降温措施,则称为亚冬眠
应用范围
➢ 2.严重的痉挛性疾病:如破伤风、癫痫持续状
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热惊厥 ➢ 3.早期感染性休克:特别是伴有微循环障碍早
期表现者,如中毒性痢疾微血管痉挛期
适应证(续)
❖ 4.各种严重传染病或其他严重感染并发中毒性 脑病、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或因严重中毒 并发呼吸障碍,引起严重缺氧而并发的脑病
采用冬眠疗法的原则:快眠、短眠、浅眠
➢ 尽快使患者进入冬眠状态,只要患者安静入睡即可, 同时维持冬眠状态时间要短,只要患者病情平稳,渡 过了危险期,即可停止冬眠
➢ 冬眠时间越长,引起并发症的机会就越多
➢ 过去主张深眠,但冬眠越深,复眠时间越长,副作用 越多。因此,现在都主张冬眠不要过深,只要患者安 静入睡,呼吸血压平稳即可
➢ 5.起效时间:滴注后约20-30min、肌内注射后30-60min
➢ 6.冬眠状态的标志: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 显减弱,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呼吸深慢,但规律平稳,深 反射减弱或消失
治疗—冬眠合剂用法和用量
其他镇静剂的用法和用量
➢ 镇静药物虽没有参与冬眠合剂的组成,但是在临床上 也经常应用几种镇静药物联合交替应用,也可与冬眠 合剂联合交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