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大胆改革,体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

以下几点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抛砖引玉,仅供切磋。

一、师生换位,学生讲课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单向灌输,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使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势必造成学生智力不能良性发展,使学生成为思想僵化的书呆子。

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使学生真正能够发挥出自主性,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单靠几个问题的设计,几道练习的做答是很难完成的。

而学生讲课的这种方式,能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魄,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这一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具有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

讲课的学生,查阅资料,严密推理,多多准备,真情演绎,心、口、手、脑并用,是理论知识和语言表达的一次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首先,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
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

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创造的机会。

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其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使学生乐学。

当然,教师在学生讲课时是学生,也是评委;在学生讲课前是导师,对学生的问题认知、情感把握、讲课方式、课堂容量要有必要的指导,防止学生在某些问题上跑偏,整体控制课堂教学,既做到生动活泼,又严谨细致,环环相扣,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

学生讲课,本身蕴涵着平等观念和价值预设,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个体不断展示、丰富、发展和超越。

能使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尽显演讲者的魅力。

其中声调的抑扬,情感的起伏,情节的波澜,再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成就感和愉悦感自然生成,对自己是一次如星光般的闪耀,对其他同学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次成功的学生讲课,使自己对下一次讲课有了更强烈的期待,对“听众”而言,激发了他们一比高下的“表演”欲望,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充盈着丰富多彩的内涵。

二、社会热点,课堂渗透
政治课实践性较强,时代性鲜明,但教材中的事例材料往往滞后。

因此,备课时教师要注重扩充教材,选取最新的一些时事政治或学
生们关心的热点、爱听的话题、离他们较近的事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还能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的能力。

当学生发现社会需要与所学知识的直接联系,让他们自然感受到今天在学校的学习就是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准备时,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结合重大国际事实,进行课堂教学。

一般来说,政治理论比较枯躁,不大好懂,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中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极为热心和关注,因此,教师应结合这些重大事件,将枯躁的理论知识寓于生动的社会动态。

如教师可以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申报到开幕,从场馆建设到火炬传递,从志愿服务到交通安保……处处都体现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生动鲜活的事实材料,使空洞的政治理论具体形象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如,教师可结合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讲析有关政治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并分析我国在这次金融风暴面前的优异表现;这样,不但能激发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而且能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作业布置多样化
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不例外。

传统的教学常常忽视这一个环节,认为思想政治课就是把道理讲给学生听就万事大吉了,学生的作业就是背课文。

这种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往往导致成绩优秀的学生吃不
饱,成绩较差的学生跟着跑,成绩落后的学生吃不了的不良后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怎样的作业布置才能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赖笔头不如勤动手”。

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

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富、深刻。

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新的作业形式,如通过对本地企业进行调查,撰写报告;根据教材的内容排练情景剧;用数码相机拍摄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场景;对某一专题做展板、做一次用品制作等等。

这些活动,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设计、行动诸多方面的能力,可谓一石多鸟,收获多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