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科技与文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 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 《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 1)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司马 迁写作提供了社会条件。
▪ 2)就司马迁个人来讲:博览群书, 完成父愿, 寻访史迹,搜集资料,坚 忍不拔,奋笔疾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前2070年——前1600年) (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0年)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 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 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
峨眉金顶
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金铜像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和观音造像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
九华山地藏菩萨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公元19世纪 (大洋洲)
公元16世 纪(美洲)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
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发明: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西安
灞桥、甘肃天水)。
改进: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传播: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
意义: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
▪ 意义:①减少污染,保护环境;② 节约资源…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生活时期:东汉末年
成就及地位: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
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方法,
后世尊称为“医圣”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伤寒杂病论》书影
张仲景 (150--219年) 东汉南阳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四、道教和佛教
2、佛教的兴起
起源: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创立佛教[古印度]
基本教义: 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
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
传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
中国
东汉 明帝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2、佛教的兴起
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
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
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B
D.火药
2.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 《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 尊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郦道元
课堂练习 4、东汉明帝时,派人到西域求佛 法的主要原因是
速传播开来。
印度
西汉
佛
转世投胎,忍
寺院 受苦难虔诚
末年
信佛,来世幸福
中国
东汉 时期
神仙
道观
修身养性,炼制 丹药长生不老,
得道成仙
发明造纸术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 司马迁 《史记》(纪传体) 张角 太平道教
张陵 五斗米道教
佛教传入中原
1.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
同学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放马滩纸
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甘肃天水)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蔡伦在监督造纸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造纸术的传播
公元12世 纪(欧洲)
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
公元12世 纪(非洲)
公元4世纪 (朝鲜)
公元7世纪 (日本)
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 思考: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 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
▪ 书写、绘画、印刷、包装、剪纸、 纸巾……
▪ 思考:你知道再生纸吗?今天人们大力 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 环保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一 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 公斤,节省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26 棵3—4年的树木),节省化工原料 300公斤,节煤1.2吨,节电600度; 并可减少大量的废弃物。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 些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缺点?
陶器 甲骨
青铜器 竹木简
丝帛 石壁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古代书写材料
ຫໍສະໝຸດ Baidu
埃及 纸草
欧洲 羊皮
两河 流域
泥版
甘肃天水出土的 西汉早期的纸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 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 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 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 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 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 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 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 了一个多月,那个累啊, 真是难以形容啊!
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 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 比鸿毛还轻。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的兴起
地位: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兴起: 东汉末年在我国民间兴起。
创始人: 张角创立太平道 尊奉黄帝和老子及神仙方术
二、张仲景和华佗
2、华佗
生活时期: 东汉末年 擅长技术: 外科手术。
制成“麻沸散” 成就及地位:编制“五禽戏”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五禽戏
熊形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三、历史巨著《史记》
作者: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
内容: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地位: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书的典范,文学的杰作。
张凌创立五斗米道。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道教教主——太上老君
老子
神化
太上老君
宋代道教石造像 。这座露天的老子 石像道,教是圣道地教—造四像川中青的城重山要遗物。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白马驮经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相传汉明帝夜间梦见 一个金人,顶上有白 光,在殿廷间飞行。 第二天将此梦告诉朝 臣,问他们是吉是凶。 傅毅说,梦见的是佛。 于是汉明帝派遣郎中 蔡和博士弟子秦景等 出使天竺。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文殊菩萨
思考:佛教为什么能在中国兴起?
统治阶级每日华衣美食,不用为生计犯愁,饱食终 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佛教正好可以填补。
东汉后期,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政治黑暗,吏治 腐败,人民生活艰辛,佛教所宣扬的灵魂不灭,来 世投胎等观点又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统治阶级也 正好利用了这一点。大力扶持佛教,使其在中国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