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

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
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

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以下简称能耗)限额的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节能管理与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电炉法黄磷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考核,以及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能耗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7816 工业黄磷

GB/T 12497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

GB/T 12723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

GB/T 13462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

GB/T 13466 交流电气传动风机(泵类、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通则

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18613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153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761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762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20052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 127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黄磷产品综合能耗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yellow phosphorus 在报告期内黄磷产品生产全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总量。

3.2

黄磷单位产品综合能耗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 of yellow phosphorus

用黄磷单位产品产量表示的综合能耗。

3.3

黄磷单位产品电耗the electric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 of yellow

phosphorus

用黄磷单位产品产量表示消耗的电量。

3.4

黄磷单位产品电炉电耗 the electric consumption of electric furnace per unit product of yellow phosphorus

用黄磷单位产品产量表示的电炉直接加热消耗的电量,不包括电炉工序动力设备和照明等的耗电量。

3.5

黄磷电炉还原用的单位产品标准焦耗 the standard coke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 of yellow phosphorus

电炉还原反应所用炭质还原剂(焦炭、无烟煤等),按其含碳量折算成黄磷单位产品产量含84%固定碳的焦炭消耗量。

4技术要求

4.1现有黄磷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现有黄磷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应符合表1要求。

4.2新建及改扩建黄磷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新建及改扩建黄磷装置能耗准入值应符合表2要求。

4.3黄磷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黄磷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应符合表3要求。

4.4采用烧结或焙烧工艺时,单位能耗值的确定

对粉矿采用烧结或焙烧工艺的,黄磷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值增加0.7 tce/t,单位产品电耗限额值增加600 kW·h/t。

5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5.1能耗数据统计范围

5.1.1 黄磷产品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包括生产系统能耗,辅助生产系统能耗和附属生产系统能耗。其中:

a)生产系统能耗

电炉法生产系统包括原料制备单元、粗磷生产单元(包括含磷炉气的除尘/洗涤、冷凝)、成品精制与包装单元等工艺过程的能耗。

b)辅助生产系统能耗

为生产系统服务的供电、机修、供水、供气、供热、制冷、仪修、照明、库房和厂内原料场地以及安全、环保、节能等装置及设施的能耗。

c)附属生产系统能耗

为生产系统专门配置的办公室、调度室、操作室、控制室、休息室、更衣室、浴室、中控分析、成品检验、维修工段等设施的能耗。

5.1.2黄磷生产界区外企业的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能源消耗量和损失量应按消耗比例法分摊给产品总能耗中。

5.1.3焦炭(或无烟煤)消耗以实际入炉量加损失量计算,调出的焦(煤)粉不计入总能耗中。供辅助、附属生产系统的焦(煤)粉按比例分摊法计入产品总能耗中。

5.1.4黄磷生产界区内回收本界区内产生的余热、余能及化学反应热,不计入能源消耗量中。供界区外装置回收利用的能源,应按其实际回收的能量从本界区能耗中扣除。

5.1.5能耗的统计、核算应包括各个生产环节和系统,既不应重复,也不应漏计。

5.3计算方法

5.3.1综合能耗的计算应符合GB/T2589的规定。各种能源的热值应折合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吨标准煤。在报告期内实测的企业消耗的一次能源量,均按低(位)发热量换算为标准煤量。没有实测条件的,参见附录B 中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5.3.2黄磷产品综合能耗按式(1)计算:

PS E 、PFF E 和PW E 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中A.2。

PZ PS PFF PW E E E E =+- (1)

式中:

PZ E ——报告期内黄磷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 PS E ——报告期内黄磷生产系统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

PFF E ——报告期内黄磷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的能耗摊入量和损失量,单位

为吨标准煤(tce );

PW E ——报告期内向黄磷生产界区外输出的综合能源量,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

5.3.3黄磷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按式(2)计算:

P P 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中A.1。

PZ

PZD P

E E P =

…………………………………………………………...(2) 式中:

PZD E ——黄磷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每吨(tce/t ); P P ——报告期内黄磷产量,单位为吨(t );

5.3.4黄磷单位产品电耗按式(3)计算:

PZ Q 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中A.3。

PZ

PZD P

Q Q P =

…………………………………………………………...(3) 式中:

PZD Q ——黄磷单位产品电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 ·h/t );

PZ Q ——黄磷产品消耗的电量,即报告期内黄磷生产过程中电炉所耗电量和动力及

照明所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

5.3.5黄磷单位产品电炉电耗按式(4)计算:

PL Q 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中A.3。

PL

PLD P

Q Q P =

(4)

式中:

Q——黄磷单位产品电炉电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

PLD

Q——黄磷产品电炉所耗电量,即报告期内黄磷生产过程中电炉所消耗的电量,PL

单位为千瓦时(kW·h)。

6 节能管理与措施

6.1 节能基础管理

6.1.1 企业应按照GB/T 23331的要求,设立专门的能源管理机构,建立能源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职责,明确能源管理方针和定量指标体系。

6.1.2企业应按要求建立能耗统计体系,建立能耗测试数据、能耗计算和考核结果的文件档案,并对文件进行受控管理。

6.1.3企业应根据GB17167 的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并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6.2节能技术管理

6.2.1经济运行

企业生产中使用的通用设备应达到经济运行状态,对电动机的经济运行管理应符合GB/T 12497的规定;对交流电气传动风机(泵类、空气压缩机)系统的经济运行管理应符合GB/T 13466的规定;对电力变压器的经济运行管理应符合GB/T 13462的规定。

对各种输送介质的管网,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并加强维护管理,防止跑、冒、滴、漏的现象发生。

6.2.2节能技术措施

鼓励采用节能技术措施,例如:

a)加强原料管理,稳定操作,使炉况在最佳状态运行,保证电炉完好;

b)黄磷炉气采用先进除尘技术,减少泥磷量,提高产量,降低电耗;

c)大力开展综合利用,提高黄磷尾气的利用率,降低能耗;

d)加强炉渣及其废热的综合利用。

6.2.3耗能设备管理

为提高用能水平,企业应对耗能设备采取以下技术管理措施:

a)企业应提高电机系统通用设备的能效,用高效节能设备更新淘汰低效率设备;

b) 电动机的能效应达到GB 18613节能评价值的水平;

c) 清水离心泵的能效应达到GB 19762节能评价值的水平;

d) 通风机的能效应达到GB 19761节能评价值的水平;

e)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的能效应达到GB19153节能评价值的水平;

f)企业应提高变电和配电设备的能效,配电变压器的能效应达到GB20052节能评价值的水平;

g) 企业应提高照明系统的能效,选用能效值达到相关能效标准节能评价值的照明产

品。

6.3 监督与考核

企业应加强能源计量管理,规范能源计量行为,按规定对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检查。同时,企业应定期进行能源审计和能效对标。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计算公式

A.1 黄磷产量的计算

A.1.1黄磷产量按式(A.1)计算:

P PZ PS PH PWN P P P P P =++-………………………………………(A.1)

式中:

P P ——报告期内黄磷产品产量,单位为吨(t );

PZ P ——符合GB7816标准的产品和泥磷回收的黄磷量,单位为吨(t ); PS P ——泥磷制磷酸折合的黄磷量,单位为吨(t ); PH P ——泥磷制其他化学品折合的黄磷量,单位为吨(t );

PWN P ——外购泥磷回收的产品黄磷量或制磷酸和其他化学品折合的磷量,单位为吨

(t )。

A.1.2泥磷制磷酸折合的黄磷量P PS 按式(A.2)计算:

0.316 3PS S S PW P N P P =??- …………………………………….(A.2)

式中:

S N ——泥磷制得磷酸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S P ——泥磷制得磷酸的产量,单位为吨(t ); PW P ——外加的黄磷量,单位为吨(t )。

A.1.3泥磷制其他化学品折合的黄磷量P PH 按式(A.3)计算:

PH H H PW P N P P =?- ……………………………………………(A.3)

式中:

H N ——其他化学品中的磷质量分数,以%表示; H P ——泥磷制得的其他化学品产量,单位为吨(t )。 PW P ——外加的黄磷量,单位为吨(t )。

A.2 黄磷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

A.2.1黄磷生产系统综合能耗E PS 按式(A.4)计算:

1

()n

PS PT ips i i E E e k ==+?∑ …………………………………………(A.4)

式中:

PT E ——黄磷电炉还原用炭素的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

ips e ——黄磷生产系统消耗的除还原反应用炭素以外某种能源消耗量,单位为吨(t )

或千瓦时(kW·h )或立方米(Nm 3);

i k ——某种能源折算标准煤系数,单位为吨标准煤每千瓦时[(tce/kW·h )]或吨标

准煤每吨(tce/t )或吨标准煤每立方米(tce/Nm 3);

——能源总数。

A.2.2黄磷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的能耗和损失摊入量E PFF 按式(A.5)计算:

E PF

F =

1

()n

ipff

i i e

k =?∑……………………………………………….(A.5)

式中:

ipff e ——黄磷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某种能源能耗和损失摊入量;单

位为吨(t )或千瓦时(kW·h )或立方米(Nm 3)。 A.2.3输出的综合能源量E PW 按式(A.6)计算:

1

()n

PW ipw i i E e k ==?∑ …………………………………………………(A.6)

式中:

ipw e ——向黄磷生产界区外输出的某种能源实物量;单位为吨(t )或千瓦时(kW·h )

或立方米(Nm 3)。 A.3 黄磷产品所耗电量计算

A.3.1黄磷产品电耗Q PZ 按式(A.7)计算:

PZ PL PD Q Q Q =+ …………………………………………………...(A.7)

式中:

PL Q ——黄磷产品电炉所耗电量,即报告期内黄磷生产过程中电炉所消耗的电量,

单位为千瓦时(kW·h );

PD Q ——黄磷产品动力和照明所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

A.3.2黄磷产品电炉所耗电量Q PL 按式(A.8)计算:

1

m

PL L ibs K P i Q Q q Q P ==+-?∑ ……………………………………...(A.8)

式中:

L Q ——实际用于黄磷电炉加热的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

ibs q ——黄磷电炉变压器损耗及其供电线路损耗量、总供电线路损耗分摊量,单位

为千瓦时(kW·h );

m ——各种损耗及损耗分摊数;

K Q ——磷矿质量对每吨黄磷电炉电耗影响量,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 )。

A.3.3磷矿质量对每吨黄磷电炉电耗影响量Q K 按式(A.9)计算:

234.7)85

.33200

()7687750(5.01700031211-?+-+?--+-=

N N N N N Q K ……(A.9)

式中:

1N ——配合炉料中P 2O 5质量分数平均值,以%表示; 2N ——配合炉料中Fe 2O 3质量分数平均值,以%表示; 3N ——配合炉料中CO 2质量分数平均值,以%表示。

A.3.4配合炉料组分P 2O 5、Fe 2O 3、CO 2平均含量按式(A.10)计算:

G

1X

i W N M =

+ ……………………………………………………...(A.10)

式中:

i N ——分别为配合炉料中某组分(i 为1、2、3)P 2O 5、Fe 2O 3、CO 2的平均质量分数,

以%表示;

X W ——分别为报告期期内磷矿中P 2O 5、Fe 2O 3、CO 2加权平均质量分数,以%表示; G M ——报告期内配合炉料中硅石与磷矿的质量之比。

A.3.5黄磷产品动力和照明电耗Q PD 按式(A.11)计算:

Q PD =q isd +i =1

m

?q jffd j =1

n

? ………………………………………...(A.11)

式中:

isd q ——黄磷生产系统动力和照明所耗电量及其损耗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

q jffd ——黄磷分摊的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的动力和照明所耗电量及其电力

损耗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

m ——黄磷生产系统动力和照明用电统计个数;

n ——黄磷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动力和照明用电统计个数。

A.4 黄磷电炉还原用炭质原料综合能耗的计算

A.4.1黄磷电炉还原反应用炭质的标准焦耗E JB 按式(A.12)计算:

1

()

84%

l

it

it i JB e

w E =?=

∑ ………………………………………………….(A.12

式中:

it e ——黄磷电炉还原用炭质原料(焦炭、无烟煤等)的实物量,单位为吨(t ); it w ——某种还原用反应用炭质原料(焦炭、无烟煤等)的固定碳质量分数,以%表

示;

l ——还原用炭素原料总数。

A.4.2黄磷电炉还原用炭质综合能耗E PT 按式(A.13)计算:

9714.0?=JB PT E E ………………………………………………...(A.13)

式中:

0.9714——焦炭折标准煤系数,单位为千克标煤每千克(kgce/kg )。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B.1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见表B.1)

表B.1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B.2各种耗能工质折标准煤参考系数(见表B.2)

能源转换效率讲义(1)复习过程

1、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转换效率问题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直接影响到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准确与否,也是目前出现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分类别来看: 1)火力发电效率及其煤耗问题 火力发电转换效率一般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一组发电设备的投产运行,在没有大的技术改造和发生大的运行事故,导致机组停机和点火的次数、频率加大的情况下,其转换效率是相当稳定的。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火力发电效率为35%左右,中国电力联合会的统计口径为6000千瓦以上机组的发电企业,其发电效率数据略高于35%,而全部工业企业火力发电效率则会低一些。 火力发电转换效率的变化:要重点审核不同时期企业填报能源转换效率,及发生大幅波动的原因。在修订本期数据的同时,要注意统计口径,同时要对去年同期数据进行修订,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火力发电标准煤耗:火力发电标准煤耗是检验火力发电转换效率的重要指标,火力发电效率越高,其发电煤耗就越低。一般情况单机20万千瓦以上机组正常运行,发电标准煤耗一般在340克/千瓦小时左右,而单机几千千瓦到几万千瓦的综合利用小电厂的机组,发电标准煤耗则达到500克/千瓦小时以上,有的高达近1000克/千瓦小时左右。同时,发电机组的运行状况对煤耗影响也很大,要关注停机和点火的次数和频率。 2)供热效率及相关问题 生产热力对工业企业来讲,是个普遍存在的生产活动,按照制度规定,如果企业产出的热力完全自产自用,可不填报加工转换表,也不反映其供热效率。但产出的热力部分或全部外供时,则需要填报

加工转换表,计算加工转换投入、产出和效率,目前企业服役期锅炉热效率有60%到90%不等。 热电联产。热电联产企业的投入量,需要将能源投入分劈,在供热和发电两方面分别填报投入量,热电联产企业能源投入量,无法事先划分,而又确需划分的,可参照下面两种事后划分方法划分。 方法一:产出分劈方法。将热力和电力产出折算为标准量,然后按这个比例再分摊投入量,如果投入的是多种能源,也要按比例分别分摊,例如:原煤需要按比例分摊,如果还有油或者其他的能源,每一个能源品种都要使用相同比例分摊。 方法二:能源转换效率推算。如果方法一计算获得的能源转换效率,与本地区电力和热力转换效率或相同机组填报差异比较大,可以依据本地区供热和发电企业平均的能源转换效率计算,推算出各自的投入比例。 在选择能源分劈方式的时候,还要关注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衔接问题。 3)原煤入洗效率问题 能源统计反映的只是炼焦洗煤,不包括动力洗煤。原煤入洗效率和煤质的好坏关系非常密切。目前,全国原煤入洗效率在75%到95%不等。原煤入洗在核算产出量,计算洗煤加工转换效率时,不能把煤矸石计算在洗煤厂产品的产出量中,如果煤矸石计算产出,洗煤的加工转换就是100%,如果洗煤厂用煤矸石发电,应该在煤矸石对应的“回收利用”,填出它的回收利用量,用其发电的再填投入,之后填报发出电的产出量,电用于本企业消费则再填电的消费量。 4)炼焦效率问题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 一、职责分工南昌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在南昌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南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机管局”)的统一部署下,由各县、区(开发区、新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和市直各单位(部门)(以下统称“市本级公共机构”)组织实施。(一)市机管局负责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包括制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部署统计工作,发放统计报表,开展统计培训、审核、汇总统计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等。(二)市本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市直各单位、部门负责本单位、部门、本系统及所属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制定本单位、部门、本系统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于4月10日前报送市机管局。(三)县、区(新区、开发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工作。包括制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部署统计工作,发放统计报表,开展统计培训,审核、汇总统计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并报送市机管局。各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负责制定本地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于 4月10

日前报送市机管局备案。 二、统计报表的填报主体(一)基础表及台账基础表包括《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由各公共机构填写、上报。县、区(新区、开发区)所属公共机构统计数据,由各机构汇总后逐级上报至本地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再由各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汇总后报市机管局;市本级公共机构统计数据由各机构汇总后,报市机管局。《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台账》是各公共机构分类汇集、整理和积累能源资源消耗原始信息的账册,是填报能源资源统计报表的依据。各公共机构须逐月按时填写。(二)综合表综合表包括《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其中,《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供市本级各公共机构汇总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时使用,由市直各单位、部门填写后报送市机管局;《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供县、区(新区、开发区)汇总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时使用,由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填写,汇总本行政区公共 3 2020年4月19日

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八龙潭小学2017年第一季度 能源资源消耗分析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要点,客观反映我校公共机构能耗情况,及时提供真实的节能数据,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正常化、规范化,特作如下公共机构能源消分析报告。 一、基本信息情况 根据2017年第一季度统计,我校总用能建筑面积为600平方米,用能人数为50人,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学习及日常用电、日常用水等。 二、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2017年第一季度用电消耗880千瓦时;用水消耗350立方米;原煤消耗1160千克;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1.42度/ 平方米,人均用电量为17.6千瓦时/季度,人均用水为7吨/季度。 二、能源资源消耗变动情况 经统计,2017年能源资源消耗呈现下降的态势。其中,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同比下降0.21%,人均用电量同比下降0.15%,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0.39%。 2017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同比总体下降,实现学校用电、用水、用原煤指标有所节约,但下降幅度还应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17年第一季度我校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上级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校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二)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节能工作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深化学校节能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节能制度,强化办公节电、日常节水、办公耗材及其它节能事务管理措施。 (四)完善节能考核评价。不断完善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二○一七年五月十日

能源消耗统计表

加压站能源消耗统计表 2015年 5 月25 日—5 月31 日 备注: 1.能源单价:电0.4989元/kwh,新水3.3404元/m3,循环水2.0799元/m3,氮气0.12元/m3,煤气0.43元/m3,蒸汽43.7419元/t 2.其他为材料备件费用及油费。

加压站能源消耗统计表 2015年 6 月1 日—6 月7 日 备注: 1.能源单价:电0.4989元/kwh,新水3.3404元/m3,循环水2.0799元/m3,氮气0.12元/m3,煤气0.43元/m3,蒸汽43.7419元/t 2.其他为材料备件费用及油费。

加压站能源消耗统计表 2015年 6 月8 日— 6 月14 日 备注: 1.能源单价:电0.4989元/kwh,新水3.3404元/m3,循环水2.0799元/m3,氮气0.12元/m3,煤气0.43元/m3,蒸汽43.7419元/t 2.其他为材料备件费用及油费。

加压站能源消耗统计表 2015年6 月15 日—6 月21 日 备注: 1.能源单价:电0.4989元/kwh,新水3.3404元/m3,循环水2.0799元/m3,氮气0.12元/m3,煤气0.43元/m3,蒸汽43.7419元/t 2.其他为材料备件费用及油费。

加压站能源消耗统计表 2015年 6 月22 日—6 月28 日 备注: 1.能源单价:电0.4989元/kwh,新水3.3404元/m3,循环水2.0799元/m3,氮气0.12元/m3,煤气0.43元/m3,蒸汽43.7419元/t 2.其他为材料备件费用及油费。

某县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年度分析报告

某县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年度分析报告 为全面掌握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状况,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要求,现将我局xxx年度能源消耗情况汇总分析,汇报如下。 一、能源消耗总体情况 xxxx年,我局办公楼总建筑面积xxx平方米;用能人数xx人,其中编制人数xx人;公车总数x辆,为汽油车。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及日常用电、用水,公车耗油等。 xxxx年全年用电消耗xxx千瓦时;用水消耗xxx立方米;汽油消耗xxx升。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xx度/平方米?年,人均用电量为xx千瓦时/年,人均用水为xx升/年,人均单车耗汽油量xx升/年。 二、能源资源消耗变动情况

经统计,xxxx年能源资源消耗呈现“有升有降,总体下降”的态势。其中,人均用电量同比下降xx%,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xx%,人均车耗汽油量同比下降xx%。2012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同比下降xx%,实现局级用电、用水、用油能耗指标节约x%以上。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xxxx年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对大能耗设备的监控,尽量减少使用并加大改造力度。严格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二)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公共机构节能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适时举办节能专题讲座,提高节

能管理能力,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机关节能管理。严格执行我局已有的各项节能制度规定,强化公务车节油、车辆维修、办公节电、日常节水、办公耗材、通讯和邮资、公务接待费用、差旅费用、会议费用、印刷费用及其它节能事务管理措施。 (四)完善节能考核评价。不断完善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科室通报批评和问责。《某县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年度分析报告》

公共机构资源能源消耗统计填报说明

公共机构资源能源消耗统计填报说明

一、指标解释 (一)组织机构代码: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填写。 (二)单位地址:即单位的通讯地址。 (三)单位性质:应填写公共机构分类代码,事业单位应填写3位代码。分类代码如下: 01 国家机关 02 事业单位 其中:021 教育事业 022 科技事业 023 文化事业 024 卫生事业 025 体育事业 026 其他 03 团体组织 事业单位包括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 (四)行业代码: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 4754-2002)填写,详见附录(三)部分。 (五)建筑面积:填写办公区建筑面积,职工住宅除外。 (六)用能人数:填写统计周期的平均用能人数,包括在岗在编(注册)人员和各类编外工作人员。 (七)能源资源种类:包括电、水、煤、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热力以及其他能源。 (八)热力:是指使用市政或区域集中热源,通过供热输配管道,为建筑提供热量的供热形式

二、统计数据采集方法 (一)公共机构基本信息采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会同相关部门全面统计、整理本行政区域、本级公共机构的数量,登录国管局政府(https://www.360docs.net/doc/a918955755.html,)或者公共机构节能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918955755.html,)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系统”,填写本行政区域所有公共机构的单位名称、单位性质、组织机构代码等基本信息,2010年3月31日前完成;各公共机构在填报统计数据时自行填写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等其他信息。 (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采集 1.电耗数据 电耗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一是从电力供应部门获取数据;二是逐户调查各用户和公用电耗,然后累加获得总电耗。 2.水耗数据 水耗数据采集分两部分:一是自来水,从自来水供应部门获取数据;二是自备井水,按照自备井实际水消耗情况获得水耗的数据。然后两部分相加获得总水耗数据。 3.煤耗数据 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煤消耗量,然后累加获得煤耗总量。 4.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能耗数据 采集有两种方式:一是对集中管道供应的由燃气公司提供能耗数据;二是对分户购买的,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能耗,然后累加获得消耗总量。 5.集中供热耗热量数据 已安装热量计量装置的,通过对计量表读数获取数据,未安装的不需填写。 6.公车用油数据 逐车调查单车油消耗量,累加获得油耗总量。 7. 公共机构合署办公区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 已安装能源资源消耗分户计量装置的,由各公共机构分户采集、填报。未安装能源资源消耗分户计量装置或分户不彻底的,应在主管部门或物业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参考用能人数、建筑面积、用能设备等因素,对能源资源消耗量进行合理分摊,分别填报。 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代码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分析报告

第一季度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客观反映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公共机构能耗情况,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节能数据和分析资料,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正常化、规范化,特作如下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分析报告。 一、基本信息情况 根据2012年第一季度统计,我单位总用能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用能人数为161人,公务用车1辆。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及日常的用电、用水、取暖及公务用车耗油等。 二、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2012年第一季度用电消耗3196千瓦时,费用1598元;用水消耗514立方米,费用元;汽油消耗升,费用2340元;热力费元。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12年第一季度我校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从总体上看,与上级政府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单位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对高耗能设备的监控,尽量减少使用并加大改造力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 (二)深化机关节能管理。严格执行我校已有的各项节能制度规定,强化公务用车节油、车辆维修、办公节电、日常节水、办公耗材循环利用等节能事务管理措施。 (三)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全校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良好氛围。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 第二季度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客观反映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公共机构能耗情况,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节能数据和分析资料,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正常化、规范化,特作如下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分析报告。 一、基本信息情况 根据2012年第二季度统计,我单位总用能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用能人数为161人,公务用车1辆。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及日常的用电、用水及公务用车耗油等。 二、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2012年第二季度用电消耗2823千瓦时,费用元;汽油消耗升,费用4070元。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

制造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制造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逐步表现出对能源的高消费和强依赖的特点,能源巨额消耗对可持续发展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作为应对措施,2005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即在五年间单位GDP能耗减排要比“十五”降低20%。2006~2008年单位GDP能耗累计共下降10.1%,五年即将过去,节能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在于现有的节能降耗指标是以行政区域为分解对象按单位GDP能耗为约束目标的,这是典型的区域治理方式,它的局限性在于分解对象没有直接针对能源消耗的行业或企业。为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有必要以行业或企业为约束对象并分解节能指标。有鉴于此,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各行业的能源效率状况、节能潜力以及影响因素,然后再在此基础上采取对策措施,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为了弄清我国行业能源效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众多学者主要以工业为对象展开研究。唐玲、杨正林(2009)利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对能源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开放程度高、竞争性强的行业能源效率较高,而开放程度低、垄断程度高的行业能源效率水平低;工业能源效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呈倒“U”形特征;李世祥、成金华(2008)采用DEA方法,应用不同目标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评价了1990-2006年间中国的能源效率状况,并用“两步法”估计其影响因素。认为工业部门能源效率不高是由能源密集型的工业结构以及生产技术结构所决定的;王少平、杨继生(2006)研究了12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的综列协整关系,得出了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和能源效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且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短期调整效应的结论;庞瑞芝,王卢羡等(2009)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经济转型期间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工业部门增长以能源低效为特征,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和技术效率都偏低,工业增长模式依旧粗放,重化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孙海、王元地等(2009)将能源消耗强度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两个因素,分析了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提高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

附件1: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 基本方法介绍 为进一步加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提高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水平,科学评价和判断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及变化趋势,依据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手册》有关规定,结合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的特点,我们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类型及方法等进行了整理,供各级公共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参考使用。 一、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的概念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以下简称“统计分析”)主要是指依据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用能设施设备运行状况、日常管理及节能改造等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构成、各类能源资源消耗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统计分析是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基本规律、变化特征和节能管理、改造成效进行评价、监督的重要手段。 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的主要类型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主要分定期分析、专题分析、综合分析三种类型。 (一)定期分析

定期分析是指按月度、季度、年度等周期定期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进行的分析评价,主要反映各类能源资源主要指标(总量、人均消耗量、单位建筑面积消耗量,下同)消耗情况、同比变化与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等。 中央国家机关从2008年开始实行月报、季度分析通报,定期对各部门办公区用水、用电、公务车用油及其年度节能指标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对加强各部门节能管理、有效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专题分析 专题分析是指针对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对某一类型能源资源消耗情况专题进行分析评价。这种分析是不定期的,可因时、因事进行选题,要求重点突出,并紧紧围绕主题进行系统深入调查与分析。 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中,要适时地结合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实际情况和阶段性工作需要,开展专题分析,有利于深入剖析能源资源消耗使用和管理情况,并有助于挖掘节能潜力及查找节能管理的薄弱环节。 (三)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指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这种分析要求在定量分析能源资源消耗情况的基础上、深入调查能源资源使用和管理情况,从定量、定性两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用能管理水平。 各级公共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在对2010年度及“十一五”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分析时,应该在认真整理2005年至2010年能源 - 2 -

能源资源消耗管理制度

本办法规定了合理利用能源,能源基础管理,能源计量管理,节能技术管理及奖惩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XXX公司所有能源消耗的控制管理。 3 定义 3.1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的各种资源。 3.23.2 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 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4 职责 4.1机动科 4.1.1建立健全分公司能源管理制度,确保国家能源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全公司得到正确贯彻执行。 4.1.2组织编制节能年度计划并组织贯彻实施。 4.1.3组织制定公司能源消耗定额,并检查执行情况。 4.1.4建立分公司能源消耗台帐和能源统计上报,并对各车间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报表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4.1.5 组织公司有关人员及主要耗能设备操作人员参加节能培训,进行节能信息交流。 4.1.6组织推广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先进经验交流。督促和协助各车间加强节能管理,采用节能“四新”,深挖节能潜力,降低能源消耗。 4.1.7 组织各种能源平衡测试工作,制定节能措施。 4.1.8负责日常节能工作的管理。 4.2各科室及车间 4.2.1贯彻执行国家的能源法律、方针、政策、技术标准和公司及分公司的管理制度。 4.2.2负责本单位节能计划、节能技术进步措施的实施。 4.2.3参与本单位新增用能项目的合理用能评价及增购用能设备的审查。 4.2.4掌握本单位能耗定额执行情况。 4.2.5接受节能管理工作部门和机动科进行的节能监测,对发现的问题组织整改。 4.2.6开展节能宣传,进行节能信息交流,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4.2.7负责日常节能工作管理。 4.3 各职能部门 4.3.1 配合机动科的能源管理工作,在技术开发、技术进步中,将节约能源作为重点考虑内容。 4.3.2 注意办公过程中的能源节约。 5 工作内容和控制方法 5.1能源消耗和使用原则 5.1.1供、用基本原则 5.1.1.1玻璃分公司能源工作,由机动科统一管理,各供、用单位分工负责。 5.1.1.2各车间科室的基建、生产技术改造措施,应在前一年编制计划的同时提出能源消耗计划,

(完整版)公司能源管理制度、计量方法

一、公司能源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推进公司能源管理,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使 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杜绝浪费现象,降低产品成本,增 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措施,减少能源购入、储 存、加工转化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 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能源,是指原料煤、燃料煤、焦炭、煤气、电力、蒸汽、汽油、煤油,以及通过转化产生的耗能工质一次税费、 循环水、脱盐水、除氧水、氧气、氮气、CO2和压缩空气。第四条我公司能源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环境,追求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措施,把产品能源消耗降低最低” 的方针。 第五条我公司的能源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公司主要负责人对全公司能源管理工作负责,职能处室、车间、分厂、二 级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能源工作负责。 第六条我公司的能源管理工作实行分工、分级负责制。公司副总经理在总经理领导下对分管范围内的能源管理工作负责,各职 能处室和管理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的能源管理工作负责。 第七条本制度规定公司能源管理的组织机构,用煤、电、蒸汽、油

及其他本制度所称的能源和耗能工质计量、统计等方面的管 理要求,适用于公司内部各部门。 第二章能源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第八条能源管理涉及到职工生活、企业管理和产品生产的诸多方面,它是一个高度综合的管理工程,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能 源管理系统,包括完善组织结构,落实管理职责,按标准配 备计量器具,制定和执行有关文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该 系统的建立可保证安全稳定供应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及时 发现能耗异常情况,予以纠正,并不断挖掘节能潜力。 第九条能源管理系统实行公司、处室、车间三级能源管理体系,公司设节能管理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分管生产、技 术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领导为小组成员,能源管 理工作的常设机构设在生产管理部。各车间的能源管理机构 设在车间办公室,由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的能源管理工作。第十条节能领导小组负责本公司节能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根据企业总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社 会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制定公司能源管理方针。在其基础上, 制定年度和长远能源管理目标,且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以书面 文件颁发,并严格贯彻执行。 (二)加强节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完善节能管理体系,依法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具有两年节能工

公共机构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办法

公共机构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简称能耗)限额限定值及计算方法。 本方法规定了公共机构办公过程中及公务用车所消耗的综合能耗的折算方法,综合能耗、电能、水及公务用车油耗的统计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公共机构办公过程中能耗量的计算与考核,其中医院、学校按照相应的能耗限额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法的引用而成为本方法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方法,然而,鼓励根据本方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3.1公共机构 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政府财政补贴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等。 3.2公共机构综合能耗 公共机构综合能耗指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将办公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照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3.3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 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所消耗的综合能耗。 3.4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 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每人消耗的综合能耗。 3.5公共机构综合电耗 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消耗的总电量。 3.6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综合电耗 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所消耗的电量。

3.7公共机构人均综合电耗 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每人所消耗的电量。 3.8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油耗 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公务用车消耗的燃油量。 3.9公共机构公务用车百公里油耗 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公务用车每行驶百公里油耗。 3.10报告期 按年度确定报告期。 4公共机构能耗限额额限定值 公共机构建筑面积综合能耗、电耗、油耗限额限定值见下表。 表1公共机构单位综合能耗、电耗、油耗限额限定值 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kg ce/m2·a)单位建筑面积电 耗 (kWh/m2·a) 人均综合能耗 (kg ce/人·a) 人均综合电耗 (kWh/人·a) 百公里油耗 (L/100km) ≤20 ≤58≤430≤2450≤15 5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计量管理和计算方法 5.1统计范围 5.1.1公共机构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 公共机构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是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量。各种能源折标系数以实测低位热值为准,若无条件实测,可采用本方法附录A。 公共机构中独立核算的、能分项计量的食堂、浴室和印刷厂等非办公用的能耗不计入内。 5.1.2公共机构电耗的统计范围 公共机构电耗是统计对象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电力。独立核算的、能分项计量的食堂、浴室和印刷厂非办公用的电耗不计入内。 5.1.3公共机构人员的统计范围 公共机构人员的统计范围是在公共机构办公的人员,包括在编人员、非在编人员、提供全天服务的人员等,临时进场工作的人员不计入内。 5.1.4计量管理 公共机构应建立电耗和能耗数据库及能耗计算、考核的文件档案,进行受控管理,并应符合GB17167-2006的规定。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一、概述(一是各区、各单位所属公共机构开展能源资源消耗统计的公共机构数量及比例;二是各级报送的报表填报情况和数据的质量情况(完整性、准确性和匹配性等);三是各级报送数据的及时性;) 二、公共机构基本信息 (一)公共机构数量。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统计范围内公共机构数量及其同比变化情况。并区分公共机构类型,分别对其数量进行汇总。二是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基准,描述统计范围内各类型公共机构占比情况。其中事业单位要区分教科文卫体及其它类型进行分别描述。 (二)建筑面积 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公共机构的建筑面积及其变化情况。 (三)用能人数 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公共机构的用能人数及其变化情况,并对各类型公共机构用能人数进行整理。 (四)公务车数量

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公共机构的公务车数量及变化情况。 二、能源资源消耗状况 (一)国家机关类 1.能源消耗总量。2011年国家机关类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的总量情况。 2.主要能源消耗情况。2011年国家机关类公共机构的主要能源(电、原煤、公务车用油)消耗总量、人均消耗量、单车油耗量及变化情况。 3.水消耗情况。2011年国家机关类公共机构的水消耗总量、人均水消耗量及其变化情况。 (二)事业单位类 1.能源资源消耗总量情况。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事业单位类能源消耗的总体情况。 2.主要能源消耗情况。2011年事业单位类公共机构的主要能源(电、原煤、公务车用油)消耗总量、人均消耗量、单车油耗量及其变化情况。 3.水消耗情况。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事业单位类公共机构的水消耗总量、人均水消耗量及逐年变化情况。

公共机构能源能耗分析报告

公共机构能源能耗分析报告 根据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10年度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我X通过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节约能源的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形成了良好气氛~使2010年度节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X能耗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0年我X在厉行节约工作的推动下~加大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工作。经统计:2010年我X水、电、油能源总消费为1780049.99元~比2009年1802682元节约1.26%,具体数据详见表一,。其中电消耗1466594.23度~金额为1225339.48元~比2009年支出下降5.27%,水消耗22644.74立方米~金额为55932.51元~比2009年支出下降16.6%,汽油消耗66754升~金额为467278元~比2009年支出上升13%,柴油消耗4772.76升~金额为31500元~比2009年支出下降,12.5%。2010年达到制定厉行节约的目标任务。 表一2009年至2010年能耗对比情况表 年份2009年 2010年控制比例项目用量金额(元) 用量金额(元) 电 1548106 1293443 1466594.23 1225339.48 -5.27% 水 27146 67051 22644.74 55932.51 -16.6% 汽油 58026 406188 66754 467278 13% 柴油 5462.82 36000 4772.76 31500 -12.5% 1 二、分析原因

公司能源管理制度计量方法

一、公司能源管理制度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推进公司能源管理,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使 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杜绝浪费现象,降低产品成本,增 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措施,减少能源购入、储 存、加工转化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 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能源,是指原料煤、燃料煤、焦炭、煤气、电力、蒸汽、汽油、煤油,以及通过转化产生的耗能工质一次税费、 循环水、脱盐水、除氧水、氧气、氮气、CO2和压缩空气。第四条我公司能源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环境,追求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措施,把产品能源消耗降低最低” 的方针。 第五条我公司的能源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公司主要负责人对全公司能源管理工作负责,职能处室、车间、分厂、二 级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能源工作负责。 第六条我公司的能源管理工作实行分工、分级负责制。公司副总经理在总经理领导下对分管范围内的能源管理工作负责,各职 能处室和管理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的能源管理工作负责。 第七条本制度规定公司能源管理的组织机构,用煤、电、蒸汽、油

及其他本制度所称的能源和耗能工质计量、统计等方面的管 理要求,适用于公司内部各部门。 第二章能源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第八条能源管理涉及到职工生活、企业管理和产品生产的诸多方面,它是一个高度综合的管理工程,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能 源管理系统,包括完善组织结构,落实管理职责,按标准配 备计量器具,制定和执行有关文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该 系统的建立可保证安全稳定供应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及时 发现能耗异常情况,予以纠正,并不断挖掘节能潜力。 第九条能源管理系统实行公司、处室、车间三级能源管理体系,公司设节能管理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分管生产、技 术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领导为小组成员,能源管 理工作的常设机构设在生产管理部。各车间的能源管理机构 设在车间办公室,由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的能源管理工作。第十条节能领导小组负责本公司节能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根据企业总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社 会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制定公司能源管理方针。在其基础上, 制定年度和长远能源管理目标,且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以书面 文件颁发,并严格贯彻执行。 (二)加强节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完善节能管理体系,依法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具有两年节能工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2015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 国家统计局审批

2015年7月 本统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与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与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与其她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与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与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与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与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与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中华人民共与国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与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与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计量与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中华人民共与国节约能源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制定年度节能目标与实施方案,加强能源消费计量与监测管理,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报送上年度的能源消费状况报告。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能源消费统计,如实记录能源消费计量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

公共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报送上一年度能源消费状况报告。

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20xx年度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为全面掌握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状况,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要求,现将我局20xx年度能源消耗情况汇总分析,汇报如下。 一、能源消耗总体情况 20xx年,我局办公楼总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用能人数80人,其中编制人数20人;公车总数1辆,为汽油车。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及日常用电、用水,公车耗油等。 20xx年全年用电消耗37265.79千瓦时;用水消耗1195.85立方米;汽油消耗4878.89升。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49.69度/ 平方米年,人均用电量为1863.29千瓦时/年,人均用水为59.79升/年,人均单车耗汽油量243.94升/年。 二、能源资源消耗变动情况经统计,20xx年能源资源消耗呈现“有升有降,总体下降”的态势。其中,人均用电量同比下降 13.58%,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16.7%,人均车耗汽油量同比下降 7.22%。 20xx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同比下降10.32%,实现局级用电、用水、用油能耗指标节约5%以上。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xx年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对大能耗设备的监控,尽量减少使用并加大改造力度。严格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二)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公共机构节能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适时举办节能专题讲座,提高节能管理能力,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机关节能管理。严格执行我局已有的各项节能制度规定,强化公务车节油、车辆维修、办公节电、日常节水、办公耗材、通讯和邮资、公务接待费用、差旅费用、会议费用、印刷费用及其它节能事务管理措施。 (四)完善节能考核评价。不断完善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科室通报批评和问责。 附送: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总结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总结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总结在**月15日至21日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期间,结合工作实际,我局积极开展了以“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月17日全省能源紧缺体验日,我局全局职工以不开电风扇、步行或骑自行车等绿色低碳方式体验能源紧缺,支持节能减排。现将我局开展***年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审计局成立了以主持全面工作的副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分局(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工

电厂效率计算方法

一、热电厂能耗计算公式符号说明 单位供电标煤耗 单位发电标煤耗 单位供热标煤耗 bg=bd/[1-(ed/100)] bd=(Bd/E)*102 Bd=B(1-α) br=(Br/Qr)*103 Br=Bα g/kwh g/kwh T Kg/GJ T 4 R 热电比 R=(Qr/36Eg)*102 5η0 热效率 η0=[(Qr+36Eg)/29.3B]*102(%) 二、能耗热值单位换算 千焦(KJ) 大卡(kcal) 1千瓦时(kwh)= 3600kj 备注 1、吉焦、千卡、千瓦时(GJ、kcal、kwh) 1kcal=4.1868KJ=4.1868×10-3MJ=4.1868×10-6GJ 1kwh=3600KJ=3.6MJ=3.6×10-3GJ 2、标准煤、原煤与低位热值: 1kg原煤完全燃烧产生热量扣去生成水份带走热量,即为原煤低位热值。 Qy=5000kcal/kg=20934KJ/kg 1kg标准煤热值Qy=7000kcal/kg=29.3×103KJ=0.0293GJ/kg 当原煤热值为5000大卡时,1T原煤=0.714吨标煤,则1T标煤=1.4T原煤3、每GJ蒸汽需要多少标煤: br=B/Q=1/Qyη=1/0.0293η=34.12/η 其中:η=ηW×ηg=锅炉效率×管道效率

当ηW=0.89,ηg=0.958时,供热蒸汽标煤耗率br=34.12/0.89×0.958=40kg/GJ 当ηW=0.80,ηg=0.994时,供热蒸汽标煤耗率br=34.12/0.80×0.994=42.9kg/GJ 二、热电厂热电比和总热效率计算 一、热电比(R): 1、根据DB33《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2.2定义:热电比为“统计期内供热量与供电量所表征的热量之比”。 R=供热量/供电量×100% 2、根据热、能单位换算表: 1kwh=3600KJ(千焦) 1万kwh=3600×104KJ=36GJ(吉焦) 3、统一计量单位后的热电比计算公式为: R=(Qr/Eg×36)×100% 式中: Qr——供热量GJ Eg——供电量万kwh 4、示例: 某热电厂当月供电量634万kwh,供热量16万GJ,其热电比为: R=(16×104/634×36)×100%=701% 二、综合热效率(η0) 1、根据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定义,综合热效率为“统计期内供热量与供电量所表征的热量之和与总标准煤耗量的热量之比” η0=(供热量+供电量)/(供热标煤量+供电标煤量) 2、根据热、能单位换算表 1万kwh=36GJ 1kcal=4.1868KJ 1kg标煤热值=7000kcal 1kg标煤热值=7×103×4.1868=29.3×103KJ=0.0293GJ 3、统一计量单位后的综合热效率计算公式为 η0=[(Qr+36Eg)/(B×29.3)]×100% 式中:Qr——供热量GJ Eg——供电量万kwh B——总标煤耗量t 4、示例: 某热电厂当月供电量634万kwh,供热量16万GJ,供热耗标煤6442吨,供电耗标煤2596吨,该厂总热效率为: η0=[(16×104+36×634)/(6442+2596)×29.3]×100%=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