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在国际单位制中,ε的单位为法拉每米(F·m–1)。
3.电介质的击穿
如果外电场足够大,电介质分子就会摆脱分子的束缚成为 自由电子,电介质的绝缘性被破坏而成为导体,这个过程称为 电介质的击穿,这个外电场的场强称为击穿场强。下表所示为 几种电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击穿场强。
1.3 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1.2 电介质的极化
电介质的极化是指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表面产生极化电 荷的现象。其中,极化电荷又称束缚电荷,是指在外电场中, 均匀介质内部各处仍成电中性,但在介质表面出现的不能离开 电介质到其他带电体,也不能在电介质内部自由移动的电荷。
1.电介质极化的机理
由于组成电介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在外电场中极化 的微观机理也有所不同。对于无极分子,在外电场E0的作用 下,正、负电荷的中心被电场力拉开,使得正、负电荷中心 产生相对位移(这种极化称为位移极化),形成电偶极子。
由于受到外电场E0的作用,这些电偶极子的电偶极矩P 的方向将转向与外电场E0的方向一致。这样,在垂直E0方向 的介质两端表面就会出现正负电荷,如下图所示。
无外点场时,无极分子 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 中心分离,形成电偶极子
电介质在垂直于外电场的 两端表面出现极化电荷
对于有极分子,无外电场时,虽然每个分子都有一定的电 偶极矩,但由于分子作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以各电偶极子的电 偶极矩的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对外不呈现出电性,如左图所示 但有外电场E0时,每个分子都受到一个力偶矩的作用。在此力 偶矩的作用下,有极分子的电偶极矩方向将转向与外电场基本 一致的方向,这种极化称为转向极化,其结果是电介质的两端 出现等量异号的电荷,如中图和右图所示。
物理学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电磁学三
1 2 We CU 2
+Q
+
+
+
+
+
χ
§3-7 电场的能量
2、能量密度公式:
3、静电场能量的计算方法:
•等效电容器法 We •功能原理 •通过能量密度积分
1 2 1 1 2 we E DE D 2 2 2
+ + + + - RR- + ++ +3 - + + - + 2 +R r + -d + + q1 + r- - 1- q2+ + - + q1 + q1
0 (1 )
叫做电介质的介电常量
r 1 叫做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量 0 于是 D 0 r E E 上式是描写各向同性线性电介质中同一点的 D 和 E
之间的重要关系式。
例1、半径为R、电荷 q 0 为的金属球,放在介电常数为 的均匀无限大介质中, 求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 E 及电介 质与金属界面上的极化电荷面密度 解: 作高斯面,由介质中高斯定理,得
1
q
r
q
l
p 40 r 3
由于 r l
得到 E A
ql 40 r
3
§3-2 偶极子
以上公式说明,电偶极子在L的延长线上及中垂面上 激发的场强E取决于两个因素: 1…偶极子本身的偶极矩 p ql 2…场点与偶极子和距离 r 偶极矩 p ql 反映电偶极子的基本性质,是一个描 述电偶极子属性的物理量。电偶极矩的方向是由 q 指向 q
第 三 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第 三 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6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电介质极化机制,熟悉极化强度、极化率、介电常数等概念。
2.会求解极化强度和介质中的电场。
3.掌握有介质时的场方程。
4.理解电场能量、能量密度概念,会求电场的能量 。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电介质与偶极子( 1学时) 2.电介质的极化(1学时) 3.极化电荷( 1学时)4.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1学时) 5.有介质的场方程(1学时) 6.电场的能量(1学时) 三、本章思路本章主要研究电介质在静电场中的特性,其基本思路是:电介质与偶极子→电介质的极化→电介质的极化规律 →有介质的静电场方程 →静电场的能量。
四、重点难点重点:有介质的静电场方程 难点:电介质的极化规律。
五、讲授要点§3.1 电介质与偶极子一、教学内容 1.电介质概述 2.电介质与偶极子3.偶极子在外电场中受到的力矩 4.偶极子激发的静电场 二、教学方式、 讲授三、讲课提纲 1.电介质概述电介质是绝缘材料,如橡胶、云母、玻璃、陶瓷等。
特点:分子中正负电荷结合紧密,处于束缚状态,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当导体引入静电场中时,导体对静电场有很大的影响,因静电感应而出现的感应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导体内部将原场处处抵消,其体内00='+=E E E ϖϖϖ,且表现出许多特性,如导体是等势体、表面是等分为面、电荷只能分布在表面等;如果将电介质引入电场中情况又如何呢?实验表明,电介质对电场也有影响,但不及导体的影响大。
它不能将介质内部的原场处处抵消,而只能削弱。
介质内的电场00≠'+=E E E ϖϖϖ。
2.电介质与偶极子 (1)电介质的电结构电介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像金属导体外层电子那样自由,而是被束缚在原子分子上,处于事缚状态。
一般中性分子的正负电荷不止一个,且不集中于一点,但它们对远处一点的影响可以等效为一个点电荷的影响,这个等效点电荷的位置叫做电荷“重心”。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C 与 d S 0 有关
S
C ; d C
插入介质
0S q C u A uB d
C
0 r S
d
C
(2)球形电容器 已知
设+q、-q 场强分布: E 电势差:
RB
RA RB
q
r q
B A
RA
q 4 0 r 2
q q
RB
1 1 u A uB dr ( ) 2 4 0 RA RB R A 4 0 r
f
pe
pe
3;
+ E + 外 + + + +
在外电场中有极分子的固有电 矩要受到一个力矩作用,电矩方 向趋于外电场方向。但由于热运 动的存在,不会完全一致。
有极分子的取向极化!
+ E + 外 + + + +
+
两端面出现极化电荷层
电介质被极化的宏观效果
①外电场越强,极化电荷越多; ②电介质不均匀,则不仅在电介质表面会出现极 化电荷,在电介质内部也会出现极化电荷; ③对均匀电介质,在其内部任一小区域内,正负 电荷数量仍然相等,因而仍然表现出电中性。
二、电极化强度和极化电荷
单位体积内分子电偶极矩的矢量和 P
1、电极化强度(矢量)
pi
V
物理意义:描述了电介质极化强弱,反映了电介质 内分子电偶极矩排列的有序或无序程度。
在各向同性的电介质中,P 0 E
称为电介质的电极化率,它取决于电介质的性质。
2、极化电荷和自由电荷 极化电荷
E E0
++++++ r + ------- C
第三章静电场中的电介质(10-10)
V
S
计算 q’ 与 ’
ˆ 在 S 上取 dS = dS n
附近 p = ql || P
l/ 2
P
ˆ n
l/ 2 dS 作斜柱体:l 为母线,dS 为底 (中心在斜柱体内的偶极子与 dS 相截) 体积: ldS |cos | (斜柱体) 偶极子数: n ldS |cos | (中心在斜柱体内) 电量: dq’ = -nqldS cos (下半柱体,即 V 内) dq’ = -npdS cos PdS cos P dS
ˆ n
01 (2) 0 0 01
01 ’
02
例题 2(p.104/[例2])(2)
01 U Ed d
q0 01S
(3) C q0 S
U d S 无介质(真空): C0 0 d C r C0
一. 极化电荷
极化电荷 —— 介质极化导致局部 V 内电 荷代数和不等于零
自由电荷:q0, ρ0, ϭ0 ( 包括导体感应电荷 ) 极化电荷: q ’, ρ’,ϭ’ ( 由于介质极化产生 )
E 未极化时 V 内 q= 0 极化后 V 内 q 0
二. ’ 与 P 的关系
整体位于 V 内的偶极子对 V 内的 q ’ 无贡献 只有与 V 的边界面 S 相截的偶极子才有贡献
ˆ ˆ ' P n 0 E n 0 E
0
ˆ ( E与n反向) 0 E 0 ' 0 0 E
’ -’ -0
解得 0 0 (1 ) E 0 r E
' 0 E 0 ( r 1) E
(2)
3-5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第三章静电场中电介质
r
R2
R1
(3)由(1)可知
U
E dr
R2
E
2π dr
0
r
r
(R1 r R2 ) ln R2
R1 2π 0 r r 2π 0 r R1
C Q 2π U
单位长度电容
0
C l
rl
ln R2 R1
2π 0
r
ln
r C0
R2 R1
真空圆柱形 电容器电容
r 又叫电容率
D2 2R2
3 – 5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第三章静电场中电介质
1 -P1 D1 0E1
2 -P2 D2 0E2
1
-
2R1
1
1
r
2
2R2
1
1
r
思索:可否由其他途 径求极化强度大小?
P 0E 0r 1E
1 P1 0 r 1E1 2 P2 0 r 1E2
3 – 5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
-+ -
-+E-1+ E2
-+--+-
-+ +-
0
1' 2'
2'
3 – 5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E1
D
0 r1
0 0 r1
E2
D
0
r2
0 0 r2
U
E dl
l
E1d1 E2d2
Q ( d1 d2 )
0S r1 r2
C Q0 0 r1 r2S U r1d2 r2d1
0
E
P) ds
q0
静电场中电介质(共10张PPT)
自由电荷Q0和介质均呈球对称分
O--
-q
= 讨论: (1) 平板电容器(±Q)中充有均匀介质( r ),求 D与 的关系;
(1)电介质内正负电荷处于束缚状态, 在外电场作用下,束缚电荷只作微观的相对位移
H 自由电荷Q0和介质均呈球对+称分
布, 故 也为球对称分布
+
H+
+q
H O 布, 故 也为球对称分布
2、有极分子的取向极化
有极分子在外场中发生偏转而 产生的极化称为取向极化。
F
- + Eo
+
F
- p Eo
第六页,共10页。
三、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小结: (1)电介质极化现象∶在外电场作用下,介质表面 产生极化(束缚)电荷的现象。 (2)不论是有极分子还是无极分子的极化,微观 机理虽然不相同,但在宏观上表现相同。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介质表面产生电荷的2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
(3)电介质内的电场强度。
(2)、无极分子: + + + + +
-----------
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在无外场时重
及
与各种因素均有关
合。不存在固有分子电偶极矩。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介质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
+++++++++++
静电场中电介质
第一页,共10页。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B
+ + + + +
在平板电容器之间插 入一块介质板
E0
-- ---
实验发现:
第三章 电场中的电介质
注意: 是由介质2指向介质1 en
4.电介质外表面极化电荷面密度
ˆ dq P dS P dSn PndS
dq ˆ P n Pn dS
内
dS
P
面外
l
dS
ˆ P n
ˆ n
介质外法线方向
23
讨论:1)介质与真空界面
介质极化强度为 P2 ,真空
n
真空
极化强度为P1 0 ( P1
' P2 n P2n
pi )。 V
+
+
+
介质
n
2)介质金属界面
介质极化强度为 P2 ,金属内
电场为零,故极化强度 P1 0
金属
+
+
+
介质
' P2 n P2n
在极化的介质内任意作一闭合面S。
基本认识:
1)S 把位于S 附近的电介质分子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在 S 内 , 一部分在 S 外;
2)只有电偶极矩穿过S 的分子对
S内外的极化电荷才有贡献;
S
或被S截为两段的偶极子才对极化电荷有贡献。
17
1. 面元dS附近分子对面S内极化电荷的贡献
在dS附近薄层内认为介质均匀极化 以dS为底、长为l(偶极子正负电 荷的距离)作斜圆柱。 只有中心落在薄层内的偶极子才 对面S内电荷有贡献。所以,
E0
-
E 介质
+ + +
E E0 E
26
例1 平行板电容器 ,自由电荷面密度为0 其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r的均匀的各向 同性的线性电介质。 0 0 求:板内的场强。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SD dS Q0
选半径为r,长度为L的高斯圆柱 面
r
R2 R1
SD dS l
D2 π rl l D
2πr
E D
ε0εr 2 π ε0εrr
(R1 r R2 )
P
0 E
( r
1) 0 E
r 1 2 πrr
r
R2 R1
(2) E
2π
0
r
r
E1 2 π 0 r R1 (r R1)
q0 有关.
s内
特例: 真空——特别介质
特例: 真空——特别介质
q' 0 , P 0 , D 0E P 0E
回到:
1
E
s
dS
0
(
q0
S内 )
3. 如何求解介质中电场?
本课程只要 求特殊情况
各向同性电介质 q0 ,q' 分布具有某些对称性
(1)各向同性电介质:
P
0E
为常数
D 0E P 0E 0E 0(1 )E
模型 “电子气”
与电场的 相互作用
静电感应
电偶极子
无极分子电介质: 位移极化 有极分子电介质: 转向极化
宏观 效果
静电平衡
导体内 E 导体表面
0, 0 E表面
内部:分子偶极矩矢量
和不为零
pi 0
i
感应电荷 0E 出现束缚电荷(极化电荷)
4.极化现象的描述
1) 从分子偶极矩角度
单位体积内分子偶极矩矢量和——极化强度.
R2的薄导体圆筒组成,其间充
以相对电容率为r的电介质. 设
直导体和圆筒单位长度上的电
荷分别为+和- . 求(1)电介 质中的电场强度、电位移矢量
第三章静电场中的电介质习题及答案解析
r 分之一。 √
二、选择题
1. 一平行板真空电容器,充电到一定电压后与电源切断,把相对介质常数为 介质充满电容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r 的均匀电
( A ) 介质中的场强为真空中场强的
1
r 倍。
( B) 介质中的场强为自由电荷单独产生的场强的
1
r 倍。
1
( C) 介质中的场强为原来场强的
r 倍。
P;P 的方向平行于球壳直
径,壳内空腔中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是:
P
E
(A )
30
(B) E 0
E
P
(C)
30
B
E 2P
(D)
30
9. 半径为 R 相对介电常数为 r 的均匀电介质球的中心放置一点电荷
q,则球内电势 的
分布规律是:
q
(A )
4 0r
q
(B)
4 0 rr
q (1 1) q
(C)
4 0 r r R 4 0R
6、如果一平行板电容器始终连在电源两端,则充满均匀电介质后的介质中的场强与真空中 场强相等。
√
7、在均匀电介质中,如果没有体分布的自由电荷,就一定没有体分布的极化电荷。 √
1 r 倍。
8、在均匀电介质中,只有 P 为恒矢量时,才没有体分布的极化电荷。
P =恒矢量
×
Px
Py
Pz 0
p
xy z
Px
Py
Pz
W
(C)
q2 (1 8 0r a
r 1) b 1) b
W
(D)
q2 1 r( 1 1) 80 r ab
B
三、填空题
1、如图,有一均匀极化的介质球,半径为
3-5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q0和 ′ S所围区域内 q是 所围区域内
的自由电荷及极化电荷
ε0
3 – 5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第三章静电场中电介质
根据第四节的结果 则有
v r q′ = −∫ P⋅ ds
s
s ε0 r r r ∫ (ε 0 E + P ) ⋅ ds = q0 s
r r 1 r r ∫ E ⋅ ds = ( q0 − ∫ P ⋅ ds )
r r r D = ε0εr E = εE
r E
。
3 – 5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第三章静电场中电介质
r D =
q0 r en 2 4π r
r r r D = ε0εr E = εE
r q0 >0, E离开球心向外 , r r e q0 < 0, E 指向球心 r , s e
n
r E=
q0 r en 2 4πε r
1 1 σ ′ = − σ 0 εr εr 1 2
讨论极化电荷正负
ε r −1 σ 1′ = σ0 εr
1 1
两种介质表面极化电荷面密度
εr −1 ′ σ2 = σ0 εr
2 2
3 – 5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第三章静电场中电介质
常用的圆柱形电容器, 例3 常用的圆柱形电容器,是由半径为 R1 的长 的薄导体圆筒组成, 直圆柱导体和同轴的半径为 R2 的薄导体圆筒组成, 并在直导体与导体圆筒之间充以相对电容率为 ε r 的 电介质.设直导体和圆筒单位长度上的电荷分别为 电介质 设直导体和圆筒单位长度上的电荷分别为 + λ )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 和 − λ . 求(1)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电位移和极 化强度; 电介质内、外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 化强度;(2)电介质内、外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 此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3)此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有介质时的静电场基本方程:
r
rr
引入电位移矢量:D 0 E P
rr
Ò D dS q0
Sr r
3
Ñ l E dl 0
对各向同性线性电介质 D E
电场的能量
§3.7 电场的能量
一. 电场是能量的携带者
➢ 对平行板电容器
We
1 CU 2 2
1
(
S )( Ed )2
2d
1
2
E 2V
E2
静电能由电场携带,存在于电场中.
b uur r
Aab q E d l q(Ua Ub ) qUab (E pb E pa )
a
10
3. 电势叠加原理
(1)点电荷的电势分布:
(2)点电荷系的电势分布:
(3)任意带电体的电势分布:
电势的计算
11
叠加法 定义法
Ui dU
UP E dl P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一.静电场中的导体 1.导体静电平衡条件:
4 r R d 2
q '內
( r 1)q r
q '外
( r 1)q r
r R
空间的电势分布是三个带电球面的电势叠加:
r
r R:
Ur
q
4 0 R
q '內
4 0 R
q '外
40 R d
q ( r 1)q ( r 1)q q ( 1 r 1 ) 4 0 R 4 0 r R 4 0 r ( R d ) 4 0 r R R d
B
A
5.静电屏蔽问题:
E
空腔导体屏蔽外电场
13
接地导体壳有效的屏蔽了内电场
第三章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 E ds ( q0 q)
s
0
s内
s内
q P ds
s内 s
1 1 E dS q0 q q0 P dS 0 0 S S
0 E P dS q0
四、 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应用
令D 0 E P
S
引入辅助物理量:电位移矢量(electric displacement)
D 0E P
介质存在时高斯定理:
D ds q0
s s内
电位移矢量对任意闭合曲面的通量等于该曲面内所有自由 电荷的代数和。 二、电位移矢量D 1、定义:
(S )
_
E0
内
ds
l
P dS q
( S内)
V
S
外
V 内的极化电荷总量 q P ds s P d s 该点的极化电荷体密度 ' s V
'
P ds / V
' s
* 此式为各点极化电荷体密度和该点极化强度的关系。
q' , ' , ' 分别表示极化电荷、体密度、面密度 • q0 , 0 , 0 分别表示自由电荷、体密度、面密度
•
二、极化电荷体密度与极化强度的关系:
1、以位移极化为例 极化分子电矩
p分子
ql
S
E0
ds
单位体积有 n 个分子 极化强度矢量
l
0
P np分子 nql
D E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第三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1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以上所举的例子中,电容器极板间都是真空的情况,而实际常用的电容器多数在两极板间充满某种电介质。
实验证明,充有电介质的电容器电容可增大好多倍,说明电容器的电容还和两极板间所充的电介质有关。
考虑一个由两个平行放置的金属板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分别带有等量异号电荷Q +和Q -,板间为空气,可以近似看作真空。
此时测量的两板间的电压为0U ,如果保持两板间距离和板上电荷不变,而在板间充满电介质,则可发现测得的两板间的电压变小了,用U 表示插入电介质后的两板间电压,实验表明U 与0U 的关系可以写成r U U ε0= 根据电容的定义式U Q C =和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当电容器两板间充满电介质时,其电容增大为真空时的倍,即00C U Q U Q C r r εε=⋅== 因此实验得出两极板间为真空时的电容0C 与两极板间充满某种均匀电介质时的电容C 的比值为0C C r =ε r ε叫做该介质的相对电容率(或相对介电常量),它是表征电介质本身特性的物理量。
在量值上等于电容器两极板间充满电介质时的电容和两极板间为真空时的电容之比。
上式指出,当两极板间充满均匀电介质时,电容器的电容要增至r ε倍。
例如平板电容器极板间充满相对电容率为r ε的均匀电介质后,其电容为dS d S C C r r εεεε===00 式中0εεεr =ε叫做电介质的电容率。
因为r ε为电容之比,是单位为1的量,所以电介质的电容率的单位和真空电容率的单位相同。
按所充电介质的不同,电容器可分为空气电容器、纸介质电容器、云母电容器、陶瓷电容器、涤纶电容器、钛酸钡电容器和电解电容器等。
在电容器两板间插入电介质后,两板间的电压减小,说明由于电介质的插入使板间的电场减弱了。
由于Ed U =,d E U 00=,所以r E E ε0= 即电场强度减小到真空时的r ε1。
电容器中充了电介质后电容值增加及板间电场强度减小的原因将在后面再作讨论。
电磁学-自测题3
第三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 )1.当同一电容器内部充满同一种均匀电介质后,介质电容器的电容为真空电容器的1r ε倍。
( )2.对有极分子组成的介质,它的介电常数将随温度而改变。
( )3.在均匀介质中一定没有体分布的极化电荷。
( )4.均匀介质的极化与均匀极化的介质是等效的。
( )5.导体可以看作是介电常数为无穷大的电介质。
( )6.如果一平行板电容器始终连在电源两端,则充满均匀电介质后的介质中的场强与真空中场强相等。
( )7.在均匀电介质中,如果没有体分布的自由电荷,就一定没有体分布的极化电荷。
( )8.在均匀电介质中,只有P 为恒矢量时,才没有体分布的极化电荷。
( )9.电介质可以带上自由电荷,但导体不能带上极化电荷。
( )10.电位移矢量D 仅决定于自由电荷。
( )11.电位移线仅从正自由电荷发出,终止于负自由电荷。
( )12.在无自由电荷的两种介质交界面上,0E 线连续,'E 线不连续。
(其中,0E 为自由电荷产生的电场,'E 为极化电荷产生的电场) ( )13.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当界面上无面分布的自由电荷时,电位移矢量的法向分量是连续的。
( )14.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电场强度的法向分量是连续的。
( )15.介质存在时的静电能等于在没有介质的情况下,把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从无穷远搬到场中原有位置的过程中外力作的功。
( )16.当均匀电介质充满电场存在的整个空间时,介质中的场强为自由电荷单独产生的场强的r ε分之一。
( )17.一个带电量为Q 、半径为R 的金属球壳里充满了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的均匀电介质,外面是真空,此球壳的电势是0r 4QR πεε。
( )18.若高斯面内的自由电荷总量为零,则面上各点的D 必为零。
( )19.把带电的金属球浸入煤油中,导体上的自由电荷量将减少。
( )20.极化强度P 与电场强度E 成正比,0εχP =E 对任何介质都成立。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第三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LONGYAN UNIVERSITY
此式说明:
E ,力矩T 值为零。 W pE 电偶极子在均匀电场中的电位能为: q 讨论结果: 0 是一个稳定平衡位置
(1)力矩 T 力图使偶极子的电矩 p 转到 与外场 E 一致的方向上; p 唯一 (2)在外场 E 一定时,电偶极矩 地决定偶极子所受的力偶矩 T ; l (3)当 q 时,即 E ,力矩 值 T
第三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二、极化强度矢量P
LONGYAN UNIVERSITY 为了定量描写电介质的极化程度:我们在电介质内 取一物理无限小体积元Δτ(看成一个宏观点),当没 有外场时,Δτ中所有分子的电距的矢量和∑P分子=0, 但在外电场影响下,由于电介质的极化,∑P分子≠0,外 场愈强时,被极化的程度愈大,∑P也愈大,因此我们 引入一个矢量P,它等于单位体积内电距矢量和,即 P=∑P分子/Δτ为极化强度矢量,它是宏观矢量点函数, 它的单位是 C / m2 。 如果电介质中各点的极化 强度矢量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称该极化是均匀的,否则, 极化是不均匀的。
第三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在这之前,我们知道电介质之间的互相摩擦, 实现了电子转移,分开后带电,其次电介质与带电 导体接触带电。但是,若一块电介质电量代数和为 0也可实现宏观带电。 只要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极化,那麽在介 质内部取一物理无限小体积Δτ,其中所包含的带 电粒子的电量代数和就可能不为0,这种由于极化 而出现的宏观电荷叫做极化电荷,把不是由极化引 起的宏观电荷叫做自由电荷。无论是极化电荷还是 自由电荷,都按第一章所讲的规律激发静电场。 我们以 q, , 分别表示极化电荷及其密度, q , , 分别表示自由电荷及其密度。
第三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一、判断题1、当同一电容器内部充满同一种均匀电介质后,介质电容器的电容为真空电容器的r ε1倍。
×2、对有极分子组成的介质,它的介电常数将随温度而改变。
√3、在均匀介质中一定没有体分布的极化电荷。
(内有自由电荷时,有体分布) ×4、均匀介质的极化与均匀极化的介质是等效的。
×5、在无限大电介质中一定有自由电荷存在。
√6、如果一平行板电容器始终连在电源两端,则充满均匀电介质后的介质中的场强与真空中场强相等。
√7、在均匀电介质中,如果没有体分布的自由电荷,就一定没有体分布的极化电荷。
√8、在均匀电介质中,只有P为恒矢量时,才没有体分布的极化电荷。
P =恒矢量 0=∂∂+∂∂+∂∂z P y P x P zy x⎪⎪⎭⎫ ⎝⎛∂∂+∂∂+∂∂-=zP y P x P z y x p ρ×9、电介质可以带上自由电荷,但导体不能带上极化电荷。
√10、电位移矢量D仅决定于自由电荷。
×11、电位移线仅从正自由电荷发出,终止于负自由电荷。
√12、在无自由电荷的两种介质交界面上,P fE E 线连续,线不连续。
(其中,f E 为自由电荷产生的电场,p E 为极化电荷产生的电场)√13、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当界面上无面分布的自由电荷时,电位移矢量的法向分量是连续的。
√14、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电场强度的法向分量是连续的。
× 15、介质存在时的静电能等于在没有介质的情况下,把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从无穷远搬到场中原有位置的过程中外力作的功。
× 16、当均匀电介质充满电场存在的整个空间时,介质中的场强为自由电荷单独产生的场强的r ε分之一。
√二、选择题1. 一平行板真空电容器,充电到一定电压后与电源切断,把相对介质常数为r ε的均匀电介质充满电容器。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介质中的场强为真空中场强的r ε1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1 概述1)媒质中的电场媒质由电粒子和中性粒子构成,电场与媒质中的电粒子产生作用。
大量的微观作用可能会表现出宏观现象。
2)微观量与宏观量微观量:媒质中各微观点的值,具有时间上起伏性。
宏观值:是大量微观现象在物理无限小体积元中对应的平均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静电场的条件下)。
宏观电磁现象是大量的微观电磁作用的综合平均效应。
§2、电偶极子1、电介质电介质即通常所指的绝缘体(其特点为体内无自由电子)。
a) 电介质与电场的相互作用。
实验介质为玻璃。
介质插入电容器极板之前,电压为U ;介质插入电容器极板之后, ① d /U E E U =↓⇒↓此种静电现象表明,介质对电场产生了作用。
②介质两侧表面出现了不能作宏观运动的异号电荷。
此种现象表明电场对介质产生了作用。
此种静电现象称之为极化。
极化:中性介质受电场作用后在宏观上表现出电性。
束缚电荷:介质中不能产生宏观移动的电粒子。
特点:电粒子受分子力的约束,只能为生微观移动,其活动区域为原子的线度数量级。
研究大量微观粒子产生的宏观电现象时,可将分子、原子等效成两个等量异号的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从而可以达到简化问题目的。
处在电场中的正负电重心受力方向相反,会产生重心之间距离的拉伸与压缩、重心的相对偏转等位置变化,在宏观上呈现出电性,使介质产生极化。
重合的正负电荷重心被电场拉开。
不重合的电重心整体产生偏转,相对位置亦为生变化。
2 电偶极子电偶极子是由两个等量异号且相距很近的点电荷构成的电荷体系,(l<<r )。
电介质的电偶极子模型介质中的分子或原子与外电场为生相互作用时,均可采用电偶极子来处理,即把介质中的分子、原子等效为对应的电偶极子,介质等效为一群电偶极子来看待。
电偶极子既受外场作用同时自身也激发电场。
与外电场产生相互作用。
电偶极子的一些基本特性 1)外电场对电偶极子的作用处在均匀电场中的电偶极子所受到的作用力电偶极子所受的力矩E转动合0T 0F ≠=E稳定平衡不0T 0F ==EF E稳定平衡0T 0F ==氢原子电重心图⇒±水分子电重心图⇒-++-2-O HH+()+-++++-++--⨯-=⨯+⨯-=⨯+⨯=F r r F r F r F r F r TE l T ⨯=q令p =q l (电偶极矩定义式) 则 E l T ⨯=q =pEsinθθe系统的转矩最大系统处在平衡状态PE T /======0F 0T 0F 20πθθ电偶极矩是描述电偶极子本身电学特性的物理量,电偶极子产生电场、电势、辐射以及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矩等电学特性均可由电偶极矩体现出来。
2)电偶极子激发的电场 电偶极子延长线上的电场()()20202424/l r q /l r q+=-=-+πεπεE E()()()4422224220220/l r qlr/l r /l r rlqE E E -=-+=-=-+πεπε对于电偶极子有条件 r>>l 则 l 2 为二级小量,可以略去不计。
30304242r pr ql E πεπε==电偶极子在中垂面上产生电场()44220/l r qE E +==-+πε-++=E E E4222/l r /l c o s +=α()23220442//l r qlcos E E +==+πεαpE2略去二级小量有304r p E πε=其中r 为l 的中点到空间考察点的距离。
电场由p 和r 来决定,可见p 可以用来量化表征电偶极子产生电场的特性。
一般情况下,31r /E p E ∝∝ 的比例关系仍然成立,但E 与图中的θ有关。
3)、电偶极子产生的电势⎪⎪⎭⎫ ⎝⎛-=-=r r q U 1140πε其中 22/c o s l r r /c o s l r r θθ+≈-≈-+ 30302204444r r r cos p cos l r cos ql U πεπεθθπεθr p ⋅≈≈⎪⎪⎭⎫⎝⎛-=p 也可以用来量化表示电偶极子产生势的基本特性。
4)、电偶极子的电力线及其等位面。
(见教材)电偶极子产生的电场、电势以及其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矩等特性均可由p 来定量地量化表示,可见p 反映了电偶极子本身的物理特性。
§3电介质的极化1、位移极化与取向极化1)两类电介质 无极分子构成的介质无极分子的特点:无外电场时,分子的正负电重心重合,宏观上不显电性,偶极矩为零。
(例如:甲烷等物质CH 4)有极分子构成的介质有极分子的特点:无外电场时,分子的正负电重心不重合,形成电偶极子,具有确定的电偶极矩,介质中的这种电偶极子的取向杂乱无章,θ2/l r+--r +r 4-C+H +H +H +H ⇒-++-2-OHH+介质在整体上对外不显示宏观上的电性。
(例如:水分子) 2)介质的极化机制 无极分子的位移极化正负电重心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使重合的电重心产生反向位移,形成电偶极上图为氢原子的极化示意图,对于分子亦有类似的机制。
这种极化是由正负电荷的反向位移造成,所以称之为位移极化。
极化特点:电偶极矩方向与外电场方向一致。
介质中众多的分子均产生此种类似的位移极化,介质由众多的方向一致的电偶极子构成,对外呈现出宏观电场。
有极分子的取向极化极分子介质处在电场中时,其中原本杂乱无章的电偶极子将会向电场方向偏转,介质整体对外呈现出电性。
这种极化是由电偶极子的定向偏转造成的,所以称之为取向极化。
有极分子同时也产生们位移极化,相对于取向极化而言,其效应较弱,一般不考虑。
在高频电场的情况下则类外。
此时,由于分子的惯性较大,取向极化跟不上电场的变化(分子几乎无法偏转或偏转幅度很小),对外难以呈现出取向极化的效应,但电子的惯性较小,能跟上电场的变化,故位移极化他然存在,此时介质极化的主要是无电偶极矩-有电偶极矩E外电场观电场介质自身对外不呈现宏E '电场介质自身对外呈现宏观位移极化。
位移极化与取向极化的区别位移极化 电偶极子与电场平行 主要由电子移动形成 取向极化 电偶极子顺向电场(一般不平行) 分子产生偏转 2、极化强度矢量介质的极化强弱是由介质体内的电偶极子的密度、偶极矩的大小以及集体向电场方向的顺向程度(有序度)来综合体现。
可采用下述量化表示来体现。
τ∆=∑=mi i1pP内的电偶极子数为τ∆m为物理无穷小体积元τ∆,(宏观上足够小,相对线度而言;微观上足够大,包含有大量的分子或原子)个电偶极子的电偶极矩中的第为i i τ∆p极化强度矢量的定义式中的偶极数与物理体积元的比值体现了电偶极子的密度;矢量和体现了电偶子的有序度;从总体上全面体现了介质极化强弱的特点。
P 是一个宏观物理量,由外电场和介质自身的特性来共同决定。
其在数学上的意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单位体积的偶极矩矢量和。
单位为:库/米2P 为一点函数,若P =C (常矢量)则称为均匀极化。
3、极化强度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讨论各向同性的电介质,有实验关系:为电介质的极化率χχεαEE P 0==E 为总电场,即外电场和介质极化后自身的电偶极子产生电场的迭加。
线性指P 与E 之间的关系为一次关系。
各向同性指从任意一个方向对介质进行极化,其极化强度和电场强度的矢量依赖关系相同。
§4 极化电荷1、极化电荷极化:介质处在电场中,其内部或表面出现束缚电荷的现象称之为极化。
极化电荷:因极化而产生的束缚电荷。
束缚电荷仅只是运动方式与自由电荷不同,被约束在介质的晶格附近,但其激为电场的机制他仍遵守库仑定律。
极化电荷的符号规则:与自由电荷对应的量上加撇号表示相应的束缚电荷对应的物理量。
例如:度、体密度。
表示极化电荷及其面密分别ρσ''',,q 2、ρ’与极化强度矢量之间的关系在一介质体内任意围定一区域,求其中的q 、计算τ∆内的电荷q ’,只需计算穿过周界面的电偶极子留在面内的电荷的代数和即可。
在界面上取一个小面元dS,并作如图所示的小柱体,考察穿过此小面元产电偶极子留在界面内的电荷。
假定:dS 足够小,其上的p 基本都平行于斜柱边,且认为分布均匀,电偶极子具有同样的长度。
以正电荷穿出为例阐明(负电荷穿出则反之) 过dS 面的电偶极子个数等于留在面内的负电荷数。
N =过dS 的电偶极子数=柱内负电荷数=柱面内的平均电偶极子数=ndV 电偶极子的几何中心在柱内,则可认为此电偶极子在柱内,很明显几何中心数与电偶极子负电荷数相同。
θcos nldS N =留在面内的电荷为S P S p d d n dS cos np dScos qnl qndV q d ⋅-=⋅-=-=-=-='θθ 其中P 为极化强度矢量p单位体积的电偶极子数n n m mi ipppP =∆=∆=∑=ττ1体内的产极化电荷为⎰⎰⋅-='='SP d q d qτρ∆⋅-='⎰S P d对于均匀极化,则P 应为常矢量。
则有=⋅-=⋅-='⎰⎰SSd d Q S P S P(例如匀强电场有 00=⇒=⋅=⋅⎰⎰⎰SS Sd d d S S E S E )所以均匀极化有,0='ρ 反之不一定成立。
注意:均匀介质与均匀极化的区别 3、的关系与P σ'两种不同的介质,由于其极化状态不同,各自的极化电荷分布也存在差异,所以二者的分界面上一般存在极化电荷分布。
作如图所示的闭合面,为物理无穷小扁柱体,远小于足够小,且h S ∆面元的线度。
即扁柱体内在微观上含有足够多的电偶极子宏观上又可以认为是无穷小。
法向规定:n 表示界面的水法向,从2指向1。
此时,扁柱面内的极化电荷为()()SSS d q S∆⋅--=→∆⋅∆<<∆∆⋅+∆⋅-≈⋅-='⎰n P p S P S P S P SP 2122110侧()n P P ⋅-=∆'='12S /q σ点极化强度矢量为界面下邻域靠近点极化强度矢量,为界面上邻域靠近a a 21P P ,二者一般并不相等,所以界面上存在极化电荷分布。
实例讨论:1)1,3为真空,2为介质0011==P P 区区b an P 2=⋅='n P σE000022>'>'<σσn n P b P a 区<区极化电荷产生的电场在介质中将削弱原来的外电场。
2)2是媒质 1为金属n P 221100=⋅='⇒==n P P E σ1)2)两种媒质的分界面 n n P P 12-='σ§5 电位移矢量D 有介质时高斯定理1 电位移矢量D 有介质时高斯定理 简述真空中的高斯定理 介质存在时新现象有极化电荷存在,但此电荷产生电场的规律自由电荷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