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摘要】在我国,信息素养这个概念的提出是近期的事,但并不等于我国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实验也在表明,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并未忽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提出,引导语文教学课走出课堂,注重学生课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正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力证明。

【关键词】信息;素养

人常说:信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教人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信息素养是获得终身教育的基础。因此,美国早在八十年代就开设了多种信息问题解决方案的课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以及掌握完整的信息问题解决方法和技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促进了美国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由此看来,在逐步信息化社会的中国,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近些年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也逐步认识到,并开始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尝试。

探索信息素养教育,首先我们需要弄清什么是信息素养,它包含哪些内容。可以说,完整的信息素养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从信息素养的三个层面来看,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他们的信息意识、

文化素养以及信息技能三个方面都是很薄弱的。

在我国,信息素养这个概念的提出是近期的事,但并不等于我国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实验也在表明,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并未忽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提出,引导语文教学课走出课堂,注重学生课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正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力证明。

怎样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适时适当,信息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源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同时,树立一些能够恰当运用已有信息资料回答问题的模范学生,并对于积极查找信息资料的学生鼓励甚至奖励,这样就会逐步使学生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主动利用信息资源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因课制宜,信息能力的确定

信息能力的确定,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能够确定哪些问题需要查找信息资料解决的能力;二是学生确定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

我们上一节阅读课,通常一篇课文的篇幅不长,但知识点很多,

到底哪些问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得到更圆满的解决呢?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确定信息问题的大好时机,千万不能忽视。我们可以以一篇课文为例,带着学生一起体会确定信息的过程。首先我们可以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左公柳》一课,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课题叫左公柳?左公柳与左崇棠有哪些关系?……这些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确定信息任务的过程。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哪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查找信息资料,从而使学生下一步的活动明朗化。

3”因需所取,指导信息的整理方法

信息的整理指对信息的组织和处理。学生在信息来源中,通过对阅读、观察、聆听、触摸等方式来感受信息,筛选出有关信息。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细致地指导学生对信息资料的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让他们区别出信息的优劣好坏,不被虚假、错误信息迷惑,因需所取,将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分门别类地摘抄下来,形成自己的信息仓库。如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我常发现,对新事物充满浓厚兴趣的学生常常喜欢在文章中夹杂进一些时下流行的生活用语、网络用语。如一学生在作文中,就大量使用了上网聊天时的时髦语言,像“PL的东东(漂亮的东西)”“ 真是7456(气死我了)”。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甚至是病句,用在文章中是很不恰当的。针对这种滥用网络语言的现象,

若不加以正面引导,任其自由泛滥,很可能让学生养成不规范的运用语言文字的不良习惯。为了避免学生寻找信息的盲目性,防止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流中迷失了自己,提高学生捕获信息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因课制宜,为学生确立捕获信息的任务,让学生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去捕获相关信息。

4因人而异,锻炼信息的集成能力

信息集成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来源的信息组织好,并将之展示和表达出来,信息资源的利用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最佳方法。教学中可以浅显地告诉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这个环节比较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导和示范。比如:学《壁虎》这课时,学生对壁虎产生了兴趣,于是去查有关壁虎生理特点的资料。大多数学生迷惑的问题是:壁虎为什么紧紧地贴住墙壁?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学生提出问题,就需要学生用信息资料来解答。原来是壁虎趾下有皮瓣,皮瓣上有数以万计的细毛(大约有100微米长),每一细毛中又有许多的分叉(大约有100~1000个分叉出来的微细毛)的关系。有关资料对这个问题的描述,还用了一些专业词汇,念起来特别拗口,如果课堂上让学生念出一大堆自己都不明白的专业词汇来,其他学生就会更困惑了。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有意识地学会加工和表达自己的信息资料了。

5因势利导,激发信息应用的创造精神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能熟练地搜集、整理、集成信息之后,教师可因势利导,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吸收外界信息为我所用的同时,更学会超越,探得独特感知,向外界输出有所创新的信息,做信息社会的主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由于知识积累,经验历练,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渐得以发展,其对事物表象的质疑、分析、比较,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进一步延伸,为创造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6适时评价,加深信息过程的认识

这个过程有两个层面,一是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信息资料用得好,从而加深学生对处理信息过程的认识。二是教师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说说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细,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因为有具体的事例,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些。更好的方法是带领学生重新回顾一遍这一信息的运用过程,具体分析每一个环节最好的程度。这样,学生的进步会更快。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但是任何事物多有两面性。多种媒体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快捷资讯的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少挑战。特别是小学生自律能力不是很强,在接触电视、网络等媒体时,很容易“沉醉不知归路”,患上“信息污染综合症”严重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此时,教师应加以引导,促成学生的良好习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