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原因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进步迅速,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不息增长。
股权融资作为上市公司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对于企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偏好。
一、宏观角度1. 资本市场的进步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功能逐渐扩大,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随着股东结构改革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公司股权在市场上的流淌性不息提高,增进了股权融资的进步。
2. 法律法规的完善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强了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监管力度,修订了《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了公司股权分配与融资的体系。
这些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了更加稳定和透亮的环境,增加了企业融资的可行性。
3. 资本结构的优化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度,中国上市公司逐渐意识到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性。
通过股权融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规模、研发创新和技术引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微观角度1. 股东利益的平衡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和非国有股的比例日益趋于平衡。
同时,在国有股股权融资方面,政府通过股权来往平台等途径提供了更多便利。
非国有股股权融资则更容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增加了企业融资的可能。
2. 股权融资的多元化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中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公开发行股票外,债转股、配股、增发等方式也在不息涌现。
上市公司依据自身进步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股权融资方式,以获得最大程度的融资效益。
3. 利润分配的可行性中国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机制也在逐渐改变。
过去企业主要通过分红的方式回报投资者,而此刻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利润留存用于将来的进步。
通过股权融资得到的资金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成长的需要,提高股东的长期回报。
综上所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偏好受到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影响。
在宏观层面,资本市场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资本结构的优化推动了股权融资的偏好。
在微观层面,股东利益的平衡、股权融资的多元化和利润分配的可行性也在影响着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

四 、 内 部 人 控 制 现 象 严 重 。 内部 人 控 制是 在 所 有权 与经 营权 分 离的 现代 企 业 中 , 当股 东 和债 权 人 无 法有 效 地 对 经 理 人 的行 为进 行全 面 的监 控 时 ,会 使
由银行贷款等 间接融资和发行债券 、股
票 等 直 接融 资 组 成 。相 对 于 直 接融 资 而 言 ,银 行贷 款 具 有 程 序相 对 简 单 、成 本 相 对 节 约 、 灵活 性 强 等优 点 ,可 以 发挥 财 务 杠 杆 的作 用 ,但 财务 风 险 较 高 ,限 制条 款 较 多 ,筹 集 数 额 有 限 ;相 对 于股 票融 资 而 言 ,债 券 融 资 资金 成 本 较 低 。 易 发 挥 财 务 杠 杆 的 作 用 ,保 证 股 本 对 公 司 的控 制 权 。但 财 务 风 险较 高 ,限 制 条款 较 多 ,筹 集 数额 有 限 ;相 对 于 债 券 融 资 而 言 ,股权 融 资 属 公 司永 久 资 本 , 无需 偿 还 ,不 必 负担 固定 的 利息 费 用 , 大大 降低 公 司 的财 务 风 险 。但 资 金 成本 相对 于 债 权 融 资 来说 较 高 ,并有 可 能 稀 释 原 有股 权 。 面 对 不 同的 融 资 方式 ,企 业 在融 资 时该 如 何选 择 ,是 否存 在 融 资 偏 好 和 “ 序 ” 融 资? 又 是 哪 些原 因促 优 使 上 市公 司存 在 着这 种 股 权 融 资 的偏 好
司的融资结构应充分考虑内部融资的优
点 ,以 内部 融 资 为 主 ,这 有 利于 降 低 融
、
外 部债 券市 场 发 展 缓 慢 。现 阶
东 占绝对控股地位 ,使得 国有资本主体 缺位 ,缺少监督和约束。再加之国有股 不参与市场流通 ,股票升值的同时不能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和融资能力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和融资能力的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和融资能力的实证研究维持良好的融资能力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依然存在着融资偏好的现象。
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和融资能力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融资偏好。
融资偏好是指企业在面临融资选择时,倾向于选择一种或几种融资方式的情况。
传统上,我国上市公司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发行股票融资。
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倾向于通过银行贷款来融资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制度的制约导致的。
其次,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融资能力。
融资能力是指企业从各种渠道获取资金并运用这些资金的能力。
融资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
高融资能力的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融资能力的差异较大。
一些上市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如财务状况不佳、资金需求大等,导致其融资能力相对较弱。
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在实证研究中,我们选取了一部分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收集了相关数据。
我们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融资偏好和融资能力之间的关系。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融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具体而言,我们发现融资偏好与融资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即倾向于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企业在融资能力方面较强。
这主要是由于银行贷款相对于股权融资更为便利和灵活,不需要上市公司承担过大的市场风险和监管压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融资能力与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比等因素密切相关。
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好、资产负债比较低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们发现了融资偏好和融资能力之间的关系,但并不能说明融资偏好直接导致融资能力的差异。
其他因素,如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模式、管理水平等也会对融资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试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及对策

我国大 多数上 市公司 没有明确 的股利分配政 策 , 相关 法规 也没 有对 此作 出要求 , 股利在支 付上具有 较大 的随 意性 , 多公 司 多年分 一次 股 很 利 , 的甚至不分股 利 。在这 种情 况下 , 权融 资的 成本 大大 低于 债 券 有 股 融资利率 , 也低于银 行贷款利 率。此外 , 着我 国新 股发行政 策的 改革 , 随
文 章 编 号 :0 9 88 (00 0 — 0 3 0 10 — 23 2 1 ) 1 0 2 — l
理配置 , 大大降 低了 资本市 场上资金的使用效 率 , 易引起证券市场 的动 容
荡。 2 3 助 涨 了 弄 虚 作 假 现 象 .
上市公司对发行股票的热衷, 使一些公司为了达到 发行股票的目的不择 手段 , 编造 务报表 , 虚拟经营业绩 。融资后盈利水平每况愈下 , 使得投资 者无法获得预期报酬, 严重挫伤投资者积 眭, 损害投资者利益。
21 0 0年 1月
大 众 商 务
Po ulr Busn s p a ie s
No. 2 0 1, 01
( 总第 19期 ) 0
( u lt e , O 19 C mua vl N . 0 ) i y
试析 我 国上 市公 司股 权 融 资偏 好 成 因及对 策
于 臻
(西南财经 大学保 险学 院 , 四川 成都 6 13 1 1 0)
这与西方 资本结构理 论背道而驰 。本文 首先分析 了我国上市公 司股权 融资偏 好 的成 【 摘 要 】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存在着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
最 因 , 后 指 出 了这 种 融 资 方 式 给 公 司 、 资 者 及 社 会 带 来 的 危 害 后 针 对 这 种 现 象 提 出 了 相 应 的 解 决 办 法 。 然 投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成因及对策

三、 拓展 优势 , 推动 国有 资产运 营管 理公 司资本运作 的规范发展
保 证 国有 资 产 经 营 机 构 切 实 履 行 职 责 、 范 运 作 , 现 规 实 国有 资 产运 营 的 整 体 战 略 目标 的 关键 是 要 建 立 一 套 完 善 的
、
上市公司股权 融资偏好成 因
前 , 国债 权 融 资 成 本 为 3 8 40 % . 行 三 年期 贷 款 利 率 我 . %~ . 7 3 银 为5 %以上 . 五年 期 贷 款 利 率 为 60 %。 而 我 国股 权 融 资 的成 .3 本为 4 %左右 。 比债 权 融 资 成本 低 。这 种 低 成 本 主要 表 现 在 远
管理 监 督 体 制 。 首先 , 要解 决 好 出资 者进 人 企 业 的 问题 。 资 国 委作 为 国有 资 产 出 资人 的 代 表 . 当 享 有 资 产 收 益 、 大 决 应 重 策 、 择 管 理 者 等 权 利 . 择 好 资 产 经 营机 构 的董 事 长 . 与 选 选 并
产 管理 的战 略 目标设 立 绩 效 考 核 和 工 作 激励 的 机 制 . 核 到 考 位 、 惩 到位 、 实 到 位 . 使 国 有 资产 经 营机 构 在 追 求 自身 奖 落 促 效 益 的 同时 , 高 国 有资 产 的 管 理 水平 。 四 , 妥善 处 理 好 提 第 要 资 产 经 营机 构 与 子公 司 间 的 关 系 , 方 面 . 根 据 不 同 的 产 一 要 业 和 行 业特 点来 把 握 集 权 与 分 权 的程 度 : 一 方 面 , 根 据 另 要 产业 和 行 业 的 不 同发 展 阶段 适 时 调 整 集 权 和 分权 的高 低 , 并 按 照不 同的决 策 风 险 和政 策 要 求 调 整集 权 和 分 权 的大 小 。 第 五 .要 善 于 寻求 德 才 兼 备 的 优 秀 人 才 组 建 国 有 资 产 运 营 机 构 吸 引 那 些 既具 有 法 律 知 识 。 熟 悉 企 业 管 理 、 本 运 作 , 又 资 既 了解 国家 宏 观经 济 运 行 。 具有 国际 化 经 营 眼 光 的 优 秀 人 又 才 参与 国有 资产 监督 管 理 , 国有 资产 的监 督 管 理 注 入新 的 给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负面效应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负面效应及对策)
一、成因:
1. 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我国资本市场对上市企业提供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许多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
2. 企业发展需要:很多上市公司需要大量资金才能支撑其业务的持续发展,股权融资则能够更快速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3. 股权文化:我国股权文化尚未完全成熟,很多上市公司认为股权融资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融资方式。
二、负面效应:
1. 股权稀释:公司通过股权融资方式募集资金,会导致股权在公司结构中的比例降低,股东的实际控制权被稀释,可能导致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
2. 监管约束:股权融资也面临着市场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需要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和监管框架的要求来进行股权融资,这些规定和要求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和负担也不容忽视。
3. 市场风险:股权融资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企业需要在股权融资中积极规避风险,同时也要承受市场原本的风险。
三、对策:
1. 多样化融资方式:上市公司应该会根据各自的情况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包括债权融资、定增融资等等。
2. 合理运用市场规则:企业应该根据市场规则,合理使用股权融资方式,重视市场监管,避免违规行为。
3. 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建设,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透明度,提高投资者信心,维护股东权益。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

【1】 冯之浚等 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 发展的若干思考[N] 光明日报 2009- 04- 21
【2】 付允等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 中 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8 (3) 14- 18
【3】 焦方义 以低碳经济模式推进中国新型 工业化进程[J] 学习与探索 2010(2):134- 136
理论与实践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
邹军
摘 要: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是实现其快速扩张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明显偏向于股权融资,这与传统的融 资顺序偏好理论相悖。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有:一是股权融资成本低、风险小;二是我国上市公司资本 结构和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 “国有股”一股独大,产权主体缺位,实际上由代理人控制公司;三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 发展不平衡,股票市场占相当大的比重,债券市场规模较小。
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促进了 我国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提升了我国 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带来了外国 先进管理经验,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管 理人才等。
一、加工贸易的内涵 加工贸易是我国在参与国际经济分 工及国际贸易实务中约定俗成的一个概 念,是指经国家授权机关批准的具有进
出口权经营权的企业 (包括外商投资企 业),利用国外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 配套件和包装物料经加工成品或半成品 后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包括进料加 工、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
(一)来料加工 来料加工属于受托性质的加工贸易 业务,是指进口料件由外商提供,即不需 付汇进口,也不需用加工费偿还,制成品
!!!!!!!!!!!!!!!!!!!!!!!!!!!!!!!!!!!!!!!!!!!!
本实际上却低于债券融资成本[2]。主要原 因有: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探析摘要: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的极端融资行为,这种现象和西方传统的融资次序理论,即与著名的”啄食顺序理论”所提出的从内源到外源的融资顺序相悖。
股权融资偏好是我国上市公司在其融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股权融资低成本是最直接的原因,而制度和政策则是深层的原因。
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纠正其不合理的股权融资偏好,必须基于原因采取包括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证券市场退出机制等有效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股权结构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现象改革之初,由于在传统体制下,财政、银行和国有企业”三位一体”的关系,企业融资基本上依赖于财政拨款和银行的指令性、政策性贷款,融资成本很低甚至低于负债率,形成了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比较单一的融资结构和信誉软约束。
随着近二十年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股权融资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便利的直接融资渠道。
当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融资时,我们发现一些上市公司大多保持了较低的资产负债率,有些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接近于零,仍然渴望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几乎没有已上市的公司放弃其利用股权再融资的机会,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二、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分析(一)股权融资成本偏低是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动因在目前的股票市场上,股票融资的成本主要包括股票分红、股票发行的交易成本、红利的税收成本、发行股票的负动力成本。
上市公司通过股票融资的成本是较低的。
同时,与债务融资必须按期还本付息的”硬约束”相比,配股融资具有”软约束”的特点。
所以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普遍能感受到债务成本的存在,但是却感受不到股权资本成本的压力,很容易产生”免费”资本的幻觉,从而普遍把股权融资视为一种无需还本付息的廉价融资方式。
(二)制度和政策因素是股权融资偏好的间接原因1、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不合理上市公司的管理目标应该是实现股东利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但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及投资者衡量企业经营业绩,依然习惯以企业的税后利润指标作为主要依据。
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

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摘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一切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推动和维持,资金就是企业的血液。
为了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作,融资成为其经营决策的重要内容,在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及当前中国政治经济环境下,融资模式的选择不仅是企业内部决策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国家维持金融市场稳定考虑的问题之一。
相比于其他企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模式更加灵活。
上市公司融资模式选择的合理性不仅决定了融资的有效性,更具有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股权融资1.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现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按照资金来源划分,一是公司自身累积,即内源融资。
二是向外部主体筹集资金,即外源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等。
内源融资是公司自身的资金投入。
其特点是: 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抗风险性。
内源融资由折旧融资和留存收益构成。
公司通过计提折旧获得的现金以及留存收益来增加自身的资本。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利用一定方式向公司外部筹集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转化为对自己投资的过程。
特点是资金来源广,外源融资的资金来源是社会大众;使用方便,外源资金受条件约束小;使用效率高,外源资金是资金在市场的流通形式。
我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很低,市场业绩普遍不好,资金使用率低,导致内源融资力薄弱,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资金需要。
相对与内部融资,外源融资占了市场绝大部分比重。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与发达国家的“内源优先,债权融资次之,股权融资最后”的融资顺序相悖。
2.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债务融资的财务效应包括税收抵减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
税收抵减效应是指由于负债的利息税前支付,起到税收抵减作用从而增加每股税后利润。
财务杠杆作用是指由于固定利息费用的存在使得股东权益利润率的变动幅度大于公司总资本利润率的变动程度。
对于企业而言,股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具备抵税作用,且股票发行费用一般也高于其他证券,而债务性资金的利息费用在税前列支,具有抵税的作用。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特点及原因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特点及原因
融资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
融资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偏好股权资本。
从长期资金来源构成看,企业长期负债比率极低,有些企业甚至无长期负债。
特别是在连续数次降息,在债务成本不断下降的背景下,长期债务比例不升反降,并一直维持在低水平上,这不能不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选择股权融资方式的偏好。
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提出,企业融资次序应遵循内源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顺序。
然而,从我国近几年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看,则是尽量避免借债,在企业上市时,多剥离负债,在再融资时,多推荐配股。
原因:1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债券市场和其他融资渠道都不发达。
证券市场结构失衡,债券市场发展滞后。
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比例都显得过于偏小。
债券市场的欠发达对当前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造成了消极影响。
2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股权过度集中。
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超过50%,发起人股权比例高,形成“一股独大”现象。
3 股权融资的优势:在股市热络时,可以有大的获利回收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用股权或股票期权来激励员工,共劳共利比借债压力少,无需逐期还债,现金流量管理也较宽松由于股权融资成本低,企
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将企业做大做强,不断进行股权再融资,竞相用别人的钱增加自己企业的现金流量,以满足企业扩张的需要,于是产生了股权融资偏好。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二 、我 国上市 公 司 股权 融 资 偏好 成 因
极 看法 , 导致 企业 融资 不被 看好 , 管理 者们 才会更 多 的倾 向风 我 国上 市公 司在 融资 过程 中明显偏 好股 权融 资 , 这 与 国 险大家共 同承担股 权融 资的方 式 , 但 在我 国资本市 场 目前 还无 际融资结 构发展趋 势不相适 宜。可 以概括 为 以下原 因 : 法 通 过企 业 融 资方 式做 出企 业价 值 的判 别 。另外 , 还 要 考虑 1 . 我 国上市公 司融资偏好 的外因 。 的 问题 是 : 一 是 资本市 场对 上市 公司 的考 核制 度不够 合 理 , 使 ( 1 ) 资本 市场 不 完善 。 由于相 关 法律 的 不健 全和 信息 体 制
一
、
我 国上 市 公 司 融资 的 现状
融资 结构 是 指企 业通 过 不 同渠道 筹 集资 金 的搭配 比例 关 系, 它不 仅体 现 了企业 资产 的产 权归 属和 债务 保证程 度 , 还 反 映 了公 司融资 风 险程度 。我 国上 市 公司融 资过 程 中偏好股 权 融资 , 融资结 构不合理 , 严重 阻碍 了资本 市场的发展 。
司的市 场资 源配置和 自身 发展 产生重 大影响 , 因此加 强我 国上市 公 司融 资结构优化 及其 重要 。本文通过 我 国上 市 公 司融 资现 状 、 成 因和 影 响 进 行 分析 并 试提 出一 些优 化 建 议 。 关键 词 : 股权 融资 ; 上 市公 司; 融 资 偏 好
风险。固
参 考 文 献 【 1 】 赖 小民. 缓 解 当前 中小 企业 融 资难 的政 策思 考【 J 】 . 中 国金 融, 2 0 0 9 ( 2 ) 【 2 t金 影,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J 】 _ 财会研 究, 2 0 o  ̄ 0) [ 5 】 周 天勇. 发展 经 济 学教 程 [ M 】 . 北京 : 中 国财 政 经 济 出版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面临着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
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股权融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旨在探讨为什么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股权融资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股权融资具有相对灵活的特点,能够满足上市公司多元化的资金需求。
相比于贷款等传统融资方式,股权融资不需要提供固定的还款期限和还款金额,这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资金灵活性。
此外,股权融资可以通过发行新股或增发股份的方式增加公司股东的资金投入,帮助公司实现扩大规模、扩张市场、投资项目等发展战略。
因此,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股权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
其次,股权融资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知名度和声誉。
通过发行股权,公司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关注,从而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声誉。
这对于公司的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以及未来的融资活动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股权融资通过公开的方式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也会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信誉,有利于吸引更多优质的资本参与。
此外,股权融资可以为上市公司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通过公开市场融资,上市公司能够吸引到更多具有实力和背景的投资者。
这些投资者可能会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提供战略合作、业务拓展、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帮助。
同时,上市公司还有机会获得大型机构投资者或私募基金的关注和投资,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本支持。
然而,尽管股权融资具有多种优势,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融资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股权融资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
股市波动性较高,公司股价的持续下跌可能引起投资者的担忧和不信任,导致股权融资的失败。
其次,股权融资需要上市公司向外界公开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策略,可能导致商业机密泄露和竞争对手的模仿,对公司造成潜在威胁。
最后,股权融资还存在着股权稀释的问题,即发行新股或增发股份将导致原有股东的股份被稀释,降低其对公司的控制权。
在考虑这些挑战的同时,上市公司仍然倾向于选择股权融资。
浅析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浅析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浅析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摘要】我国上市公司有过度股权融资偏好,把发行新股、增发和配股等作为筹集资金的最佳途径,这不仅与融资优序理论的基本观点相背离,而且存在很大程度的经济风险。
据此,本文将主要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原因,其经济后果如何,然后从治理层面上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融资优序理论;股权融资偏好资金是经济增长与企业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企业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筹集资金的分布状况表现为融资结构。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金按来源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外源融资主要包括发行股票、债券、银行借款融资等。
然而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进行考察时,我们发现: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尽可能的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另一方面没有哪家上市公司放弃利用股权进行再融资的机会,甚至是有些资产负债率接近于零的企业仍然渴望利用股权进行再融资,这就和经典的融资优序理论相背离。
Myers和Majluf(1984)提出的融资优序理论认为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部融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顺序。
但是我国的上市公司却表现出了与之理论相背离的现象,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向于股权融资,把发行新股和配股等作为筹资的最佳途径。
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会与成熟理论相背离,而产生这种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又是什么。
一、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分析黄少安等(2001)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进行实证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他们认为股权融资的成本偏低是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动因,深层次的原因是证?市场监管制度和监管政策的不合理以及企业考核制度的不完善。
陈晓、单鑫(1999)在对债务融资是否会增加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的研究分析中也得出了权益融资成本远低于债务融资成本是权益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
苗雨、刘丽娟(2006)从制度的层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企业内外部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证?市场发展缓慢、证?市场发行政策存在严重缺陷等问题,得出了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是有制度性因素引起的。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上市公司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融资活动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关键环节。
然而,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活动时,有着不同的偏好。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表现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融资偏好主要表现在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选择上。
首先,债务融资是上市公司中常见的一种融资方式。
相对于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具有利息税前扣除的优势,能够降低融资成本。
此外,债务融资还有利于维护股东权益和控制权,因为债权人对公司的权利和回报都有明确的规定,公司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债务融资来保持对公司的控制,减少股权的稀释。
其次,股权融资也是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资方式。
相比于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具有资金来源广泛、无偿还义务和灵活性的优势。
此外,股权融资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有助于公司扩大规模、发展壮大。
三、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因素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环境、行业特性和公司个体因素等。
首先,经济环境是影响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经济繁荣的时期,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股权融资,因为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较高,公司融资的成本较低。
但在经济下行期,公司面临着更高的风险,债务融资的吸引力会增加,公司更偏向于选择债权融资来减轻财务压力。
其次,行业特性对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也有一定影响。
不同行业的公司面临着不同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竞争,因此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也有所差异。
例如,传统行业更倾向于选择债务融资,而高科技行业更倾向于选择股权融资。
另外,公司个体因素也会对融资偏好产生影响。
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负债情况和管理层偏好等都可能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
规模较大的公司通常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的机会,而盈利能力较差的公司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股权融资来弥补财务缺口。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产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短期融资需求增加:随着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很多上市公司对短期融资的需求逐渐增加。
这种需求主要通过银行贷款、信托等非公开市场融资方式来实现。
2. 债券融资规模扩大:我国上市公司债券市场逐渐成熟,债券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债券融资具有较低的成本和灵活的期限优势。
3. 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缩小: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融资规模逐步缩小,很多上市公司转向其他融资渠道。
其中,有些公司通过金融租赁、股权融资等方式来获取融资。
4. 有色金属企业融资环境恶化: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和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有色金属企业融资环境恶化。
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难度均有所提高。
总的来说,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政策制定者认真研究和解决。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有什么偏好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有什么偏好我国上市公司在现有环境和理念的影响下偏爱股权融资,但是按照科学分析股权融资成本却是最⾼的。
为什么众多上市公司宁愿不遵循成本效益原则⽽采⽤这种⽅式筹资呢?答案主要是由我国的特殊时空及特殊环境造成的。
⼀、引⾔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证券市场正式成⽴,此后证券市场也成为我国各类企业的最主要筹资平台之⼀。
中国上市公司在所有筹资⽅式中对股权融资更是爱不释⼿。
⼆、各种主要筹资⽅式⽐较与分析(⼀)普通股筹资优缺点优点: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普通股是否分红、分红多少都直接取决于公司的业绩,同时公司管理层也有决定分红多少的权利:有利于增强公司的信誉,企业筹集⼤量权益资本就会使企业的信誉增强风险降低,各种财务指标向有利⽅向转化;筹资风险⼩,由于普通股没有定期⽀付股利的规定,即使公司出现短暂的现⾦流不⾜也不致使公司⼀泻千⾥;由于普通股的预期收益较⾼,并可以⼀定程度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普通股容易吸收资⾦。
缺点:资⾦成本⾼。
资⾦成本率=固定股利或利息\[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在国际上股票的股利较利息⽽⾔⼀般都较⾼,同时筹资费率也远远⾼于其他筹资⽅式,这就造成资⾦成本率⾃然很⾼。
⽽如果不是固定股利率则还在上述公式后再加上⼀个年固定股利增长率,这就进⼀步加⼤了股权筹资的资⾦成本:容易分散公司控制权:新股东分享公司未发⾏新股前累计的盈余,盈余会降低普通股每股净收益,从⽽可能引起股价下跌。
(⼆)企业债券筹资优缺点优点:资⾦成本低。
据公式,资⾦成本率=固定股利或利息/[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在债券筹资中⼀⽅⾯债券利息较低另⼀⽅⾯筹资费率也较低,所以资⾦成本低于股权筹资:且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且不分散公司的控制权:有利于调整资本结构,当发⾏各种可转换债券时,筹集的资本可由债权资本转化为股权资本,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本结构。
缺点:财务风险较⾼。
由于债券筹资存在固定利息且到期须如数偿还,负责公司将⾯临巨⼤的信誉风险;限制条件较多,公司发⾏债券必须符合证监会的各种限制条件才可以上市交易:筹资数量有限,在制定债券筹资伊始就必须制定筹资总额,且不能随意变更。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引言在市场经济中,融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上市公司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其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对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深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二、融资偏好的定义及背景融资偏好是指上市公司在面临融资决策时表现出的倾向性和优先选择。
融资偏好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时期和市场环境下可能存在差异。
融资偏好的研究背景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
首先,理论经济学认为,资本市场的存在能够提供对企业融资的多样化渠道,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是企业主体理性行为的体现。
其次,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的融资偏好,这也是对企业特征和市场环境的适应。
此外,融资偏好的研究对于市场监管和政策出台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三、优先选择与融资偏好优先选择是指在多个可选项目中对某个项目给予更高的优先权。
在融资决策中,公司往往会优先选择以资本市场为主要渠道的融资方式,因为资本市场可以提供更大规模、更低成本的资金,同时还能改善公司治理和社会影响力。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优先选择资本市场融资的偏好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公司规模与融资选择:大型上市公司往往具备更高的评级和较好的财务状况,能够更轻松地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
2. 行业属性: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市场和监管环境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其融资偏好。
如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更多地倾向于通过发行债券等间接融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
3. 所在地区与融资选择:不同地区的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监管政策和投资者结构差异较大,也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
如沿海地区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股权融资,而内陆地区的上市公司则更倾向于债权融资。
4. 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选择: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进而提高融资成功的概率。
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及对策

值越大; 第二 , 流通 股 股本 比例 越 高 , 非 股东 财 富增 值越 大。 这 样 , 流通股 股本 比例高 的上 市公 司倾 向于 进行 增发 , 且倾 向 非 而 于增 发价 格定 得尽 可能高 。增 发新 股将 会导 致 非流通 股 股东 财
或 新股东 的权益 ,获 得额外 收益 的途 径之 一是 通过 溢价 发行 股 和风 险 不相 匹配 , 引发 了我 国 绝大 多 数达 到配 股 标准 的 上市 才 票获 取直 接收益 。 在增 发股 票 的情 况下 , 增发 股票 后新流 通股 股 公 司 竞相 配股 圈 钱。 按 照经 济学 的一 般 常识 。 风 险和 和 高收 高 东 的股票财 富是 否增 加不能 确定 , 有一 点是 肯定 的 , 通股 东 益 是 相 匹 配 的 ,但 是我 国上 市 公 司 的收 益 和风 险 是 不相 匹配 但 流 的财 富减 少 , 而非 流通股 东财 富增 加 。进一 步分 析 , 于 非流 通 对
融 资次序 。我 国上市 公 司融 资 方式 的选 择相 对 特殊 , 与优 序 融 公 司各 方 面状 况 的信 息 , 才能 对市 场 有最 全面 的了 解。 这一 优 资理 论 完全 背道 而 驰 , 出现所 谓 的股 权 融资 偏好 。这种 融 资 实 势体 现 在 经理 层 制订 经营 单位 和 职能 部 门战 略 时 , 即便 是对 于 践 与西 方的 主流 理论 是相 悖 的 。 以说 是对 西方 融 资理 论 的挑 关 系公 司存 亡 发展 的 公司 层 战略 , 可 经理 人 员对 初始 战 略 的制 订 战 。而且 更 为迫切 的是 , 国上市 公 司 的股 权融 资偏 好 不 仅 影 也 有着 比非 经理 董事 们更 加重 要 的发言 权。在 经理 人 占多 数的 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原因摘要:我国资本市场自建立以来得到了极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企业自主融资和融资渠道多元化。
然而纵观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实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体现出了股权融资偏好的特殊现象,不利于中国证券市场基本功能发挥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以及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字:上市公司;融资;股权融资偏好融资偏好的理论研究由来已久,有关的理论学说主要有: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优序融资理论、基于信号理论的融资偏好理论、基于代理理论的融资偏好理论、基于所有权的和控制权的融资偏好理论、基于市场竞争结构的偏好理论、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理论等。
特别是美国学者Myers和Majluf在1984年所提出了“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融资通常都遵循所谓的“啄食顺序”,即先内源融资、再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优先考虑债权融资,不足时再考虑股权融资。
国外许多实证研究也基本上验证了这一理论,这些研究结果为企业投融资决策、公司财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①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开始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进行研究。
肖泽忠&邹宏(2008)发现,国内和国外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存在巨大差别,和西方经典资本结构理论的预期相悖,具体表现为国外的上市公司多偏好债权融资,而国内的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股权融资偏好一方面表现为上市公司通过各种股权融资方式进行“圈钱”,另一方面表现为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被过分强化,优化经济资源配置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国内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规范治理,将增大金融风险,不利于中国证券市场基本功能发挥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偏好(一)融资方式的分类及特征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其在一定的融资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主要是选择适宜的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渠道,外源融资是指公司通过公司以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其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内源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不断将内部融通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其中外源融资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
直接融资指拥有闲置资金的单位与资金短缺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议,或者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所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使用,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
间接融资指拥有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主体发行的有价证券向其提供资金,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①(二)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特征及股权融资偏好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资本市场己经成为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场所。
从现实经验来看,我国上市公司重股权融资,轻债券权融资,重外源融资,轻内源融资,表现出很强的股权融资偏好(见下表):近十年股权融资增长年份境内外筹资合计(亿元) 境内筹资合计(亿元)首发筹资再筹资A股(亿元)H股(亿美元)A股(亿元) H股(亿美元)增发配股可转债2003年1383.74 846.28 472.42 61.19 116.12 76.53 181.21 3.72 2004年1525.78 877.79 378.28 52.37 159.73 104.77 204.79 25.89 2005年2022.82 339.03 57.63 176.11 278.78 2.62 0 30.37 2006年5493.68 2379.09 1341.68 374.63 989.22 4.32 43.87 18.87 2007年8858.71 7898.05 4809.85 96.01 2754.04 227.68 106.48 30.96 2008年3852.22 3534.95 1034.38 38.03 2271.8 151.57 77.2 7.53 2009年6857.69 5711.16 1831.38 142.46 3019.93 105.97 46.61 10.03 2010年12638.67 10275.2 4882.63 177.5 8045.77 1438.25 717.3 176.28 2011年7506.22 6780.472825.07 67.82 132.05 421.96 413.20 47.802012年6852.86 5850.311034.32 82.50 104.74 121.00 157.05 77.14 资料来源:证券市场月报从上表可以看出,增股配股近十年来增长幅度之大,上市公司表现了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从股权债权融资比较的角度看, 2009年638.40亿和2010年总共603亿的上市公司债总额在庞大股权筹资额面前是那么的不值一提,自2009年12月份开始,证监会月报中才增加了债券市场筹资数据(发行人仅为交易所上市公司)。
包括同2008年8435.40亿的全国企业债发行额相比,上市公司的债权发行确实太少。
虽然2010和2011年的企业债有所提高,分别为1262.20亿元和2471.97亿元,但与股权相比所占份额还是较少。
下图则表明了1998-2009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各种融资来源的资金在长期资金中的占比。
由图可知,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内部筹资所占比例相当少,有时候甚至为负值,外近十年上市公司的融资构成部筹资比重占绝对优势,其中股权融资在外部筹资额中占比较大。
其他年份都是股权融资占比最大,但2003年情况不同,债务融资成为占比最多的方式。
这是由于2003年证券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监管,并且再融资受到投资者的普遍厌恶,因此股权再融资在长期资金来源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长期负债在长期资金来源中的比重达到历年中的最大值。
2004-2009年中,股权融资比例依旧保持高位,所不同的是债务融资比例上升,留存收益比例下降。
由上述分析可见,从上市公司长期资金的来源构成看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偏好股权融资。
我国低资产负债率以及对股权筹资的偏好与现在大多数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上市公司背道而驰,与现代融资结构理论所得出的债务融资优先的结论也存在着背离。
①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成因分析(一)融资成本与融资偏好分析融资成本对企业制定融资策略具有重要影响。
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下,相对于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的成本通常较低,原因在于:首先,债权融资所发生的利息、筹资费用允许在税前扣除,具有节税效应;而股权融资发生的股息、红利支出却存在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双重纳税”问题;其次,债权融资运用得当可以产生“杠杆效应”,未稀释股权却能增加股东的收益;而股权融资中,新增股东要分享企业的盈利,从而可能摊薄每股收益。
正因为债权融资成本一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债权融资才成为许多发达国家企业融资的优先选择。
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股权融资成本却低于债权融资成本,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名目繁多的税收优惠待遇弱化了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使得负债的节税能力大打折扣或不明显,对企业经营者的吸引力下降,从而对企业的融资结构造成影响。
二是我国股市一级市场的市盈率与二级市场的股价长期高估,市场“炒作之风”日盛,投机过度,致使股息率很低。
股息率是市盈率的倒数,按照我国股市二级市场上市20倍,深市40倍左右的平均的市盈率计算,股息率只有3.5%左右,远低于借款利率(目前银行三至五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4%)。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出于种种原因从来就没有对股东进行过分红,实际的股权融资成本可能更低。
正因为融资成本较低,又没有到期偿还的压力,股权融资自然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融资决策的首选。
②(二)股权结构与融资方式选择在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公司资本结构是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
因为,配股或增发势必造成原有股权的稀释,股价下跌,有损股东利益,故会遭致股东的反对;而负债融资会增加公司财务风险、加大公司破产的概率,直接威胁着公司经营管理者的声誉和利益,故会遭致经营者的抵制,所以说在融资方式选择上,经营者偏好对其利益影响较小的股权融资。
但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公司经营者的行为要受到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激励和约束,从而能够保证经营者以股东利益最大化而非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公司财务目标。
另外,成熟资本市场上的股票价格是公司价值的①马捷玲.上市公司筹资偏好分析[J]. 北方经济财政金融,2010,(8)②张英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成因分析[J].财会研究,2005,(4)真正体现,股价下跌不仅直接影响公司进一步在股票市场的融资,而且有可能使公司陷入被收购的危机,危及公司经营者的声誉和在职利益。
显然,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成熟的市场机制,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股权融资对经营者来说绝非是“免费的午餐”。
我国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上市公司大都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造而成,国家是上市公司最大的股东,但国有股缺乏人格化的产权主体,至今无法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导致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极其严重、普遍,企业融资行为更多地体现为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非股东的利益要求。
加之我国证券市场管理混乱、投机盛行,股价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价值,公司收购机制由于国有股的主导地位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因而市场对公司经营者的约束极其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自然会选择更有利于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而漠视股东利益,少用债权融资。
①(三)融资环境对融资方式的影响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大都创建了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市场结构涵盖了股票、债券、基金、长期信贷等市场领域,市场功能包括:投融资功能——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资源配置功能——实现风险定价和产权转换和重组;创造和传输信息功能——低成本、高效率、快速提供价格信息,成为经济的“晴雨表”;宏观调控功能——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风险等等。
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在西方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促进作用。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因此特别强调市场的融资功能。
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来解决国企发展缺乏资金的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
这就导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仍以股票市场为主,而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发展极其缓慢,市场结构极不平衡。
加之我国目前股权筹资的低成本和高收益,于是,众多地方政府纷纷将帮助企业包装上市作为协助企业摆脱困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捷径”,发行股票、上市“圈钱”成了包治百病的良药,各地竞相效仿、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