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资料分析及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认识艾滋病,培养学生关心爱护艾滋病病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传染病的病原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讨论:

1.所列表中有哪些是传染病?哪些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2.这些传染病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传染病呢?

学生活动:

1.分析现象,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兴趣。

2.思考讨论(学生回答不一定很完整)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一:病原体的概念

教师活动:

1.引导:提问:分析传染病的最大特点是传染性,是什么在人和人或动物和人之间传播呢?

2.归纳:病原体的概念。

学生活动: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可能是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生物。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2.学生互帮互助自学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3.小组快乐比试,热情参与,画图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二)探究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教师活动:

设疑:传染病为什么能流行?它有哪些基本环节呢?

1.展示:课本资料1

提出问题:

(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什么?

(2)病原体首先存在于什么人身上?

(3)流行性感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健康人身上的?

(4)什么人最容易得流行性感冒?

2.教师归纳学生回答,提出:流行性感冒流行的实质呢?

可以将这个过程分为几个环节呢?

分析:

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学生活动:

学生总结回答:

传播途径:流行性感冒病毒;病人或病毒携带者身上;飞沫。

易感人群:老人和小孩;身体抵抗力弱的人。

传染源:病人或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健康人。

学生阅读书本资料2,进一步理解三个环节。

(三)探究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讨论:

传染病流传的三个环节可以缺少吗?

假如我们班有三名同学患了流感,为了

防止流感扩散,现在该怎么办呢?

以上各种方法,各从传染病的哪个环节上考虑的?

归纳传染病的预防的方法。

讲:以下是几种比较常见的传染病,请同学们分析这几种病的特点,谈谈怎样预防?

讲:传染病的预防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采取综合的措施,但又要根据具体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环节。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不能缺少。

各种各样的预防措施。如:戴口罩、打扫卫生、隔离病人、喝增强免疫的中药……

学生讨论以上的措施分别属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学生回答:

1.主要通过给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卡介苗。保护易感人群。其他的,如隔离病人,保护环境卫生,也是其中的方法。

主要以搞好个人的卫生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措施。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包括健康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获得这些知识,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通过本节课的处理,效果较好。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分析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再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如传染病的预防,学生先回忆预防“非典”的方法,再从这些方法中归纳出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再运用这些措施讨论预防几种具体的传染病的方法。

【板书设计】

细菌

一、病原体病毒

寄生虫

1.传染源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1.控制传染源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六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4、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难点: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传染病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预防传染病确保身体健康,本节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看课本用圈点批画记思练进行自学并,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1、传染病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__________之间或__________相互传播的疾病。它具有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__________传播;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血液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吸血的______ ____动物传播;体表传染病主要是通过______ ____传播的。 4、预防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SARS属于哪一类传染病?应如何预防? 2、假设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HIV,你应如何与他相处?为什么? 3、天花是一种在全世界已经被消灭的传染病,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实验室保存有天花病毒。请问,天花作为一种传染病是否还有可能在人间“死灰复燃”为什么?为了预防意外情况的出现,有关部门和机构要作好哪些准备工作? (四)当堂训练 1、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2.、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决定停止进口一切外国血液制剂,这种预防措施是()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保护传染源 3、“处死患病动物”这项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D.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4、不随地吐痰,并保持住房及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可预防()传染病 A.呼吸道B.消化道C.血液D.体表

初中生物人教八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健康地生活《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是初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的内容,是新课标确定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加上本学期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学生会例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注健康,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健康。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病原体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教学难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新冠肺炎的相关资料,并完成教材72页想一想议一议表格的内容,思考表格后的问题。 2、导入 通过给学生介绍当天全世界新冠肺炎的相关数据,从而导出新课。 3、新课

(1)传染源的概念 利用本次流行的新冠肺炎在中国和国外的传播,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是传染病?是什么原因引 起的?引导学生回答。 再用教材72页想一想议一议表格的内容,表格后的问题,再次让学生熟悉传染病的概念。看 教材73页核杆菌、艾滋病病毒、蛔虫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病原体的概念。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学生分小组讨论书上73页资料分析提出的问题,通过比较流感和甲肝得出传染病流行必须经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让学生根据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对本次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进行分析,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是什么?易感人群是什么?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创设问题情景:同学们,本次在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我们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效果怎 么样? 让学生根据问题得出预防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在让学生观察书上75页的6幅图片,分别判断 他们分别对应的是哪一个环节,来巩固学生对预防传染病三个环节的理解。 通过国内外对预防新冠肺炎的不同态度及结果,进一步说明:在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 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合理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五、小结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让学生知道重点所在。 六、作业布置 练习册相应部分的作业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传染病 环节:传染源:新冠肺炎感染者;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 易感人群:所有人 病原体:新冠肺炎病毒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新冠肺炎感染者:控制传染源; 戴口罩,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封村、封城:保护易感人群;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传染病及其预防(人教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取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阐述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卫生知识。回顾2003年的非典,和正在面临的地震后的防疫工作,以及禽流感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时时困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卫生知识,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 A、知识(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B、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合作学习等能力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对待传染病患者,关注社会重大卫生事件,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学案设计 1.根据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同上),各学习小组(4-6人)自订本节课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提出探究问题。 2.参照课本第68页表格,调查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什么病。 3.收集有关艾滋病的材料。 4.查找和收集有关资料,各学习小组自编达标测试题(上课时进行组间测评) 四、学法指导 1.调查法 2.资料分析法 3.讨论法 4.归纳总结 五、教学模式 为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切实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逐渐形成了这套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本模式主要包括:制定目标——提出问题——探究学习——自评反馈。此模式符合科学探究过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六、教学程序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通过四大版块展示了初中生物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落实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传染病的概念、特点、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措施. (2)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资料,探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通过对一些传染病的讨论,初步形成关注热点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各地卫生组织纷纷赶赴灾区,开展救灾工作。抗灾防疫队员在搜救和治疗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预防传染病暴发的工作。那么,为什么要预防传染病暴发?应该怎样来预防传染病呢?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传染病及其预防》。 二、新课学习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写下表:

(一)传染病 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几种常见的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水痘、手癣、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我们来分析一则资料,了解传染病的特点. 54岁的河北籍男子孟××,起初他不知道自己患了“非典”,去天津治疗.在治疗期间,先后有97人被他感染上了“非典”,人称“毒王 ". 这说明传染病有什么特点?(传染性) 卫生部全国非典型性肺炎统计公告 下面,我们来了解几个传染病暴发的事例。 ①1348年,欧洲出现了鼠疫,短短5年间,欧洲人口减少了近1/2。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传染病的概念,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2.了解病原体的概念、病原体的类型。 3.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知道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 4.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5.了解甲流感及其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教学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调查当地常见传染病,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人类传染病及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战胜目前肆虐的甲流感的信念。 教学重点: 1.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教学难点: 1.病原体的概念和种类。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3.甲流感的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 学生自述、教师讲解、调查实践相结合。 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新课】 师:人类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战胜疾病、完善自身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为了生存,人们既要同宏观的大自然拼争,又要同微观的各类细菌、病毒作战,其历史可谓波澜壮阔,尤其是在甲流感肆虐的今天,我们更要进行这场拼抢激烈的阵地战。如何付出极小的代价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和同学们探讨的问题。 (出示课题:传染病及其预防) 请大家想一想你周围的人曾经患过什么疾病,这些疾病都有哪些症状,是否传染呢?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回答 教师:大家说的都很好,我从大家说的疾病中列举了几种请大家判断一下?癌症、白血病、艾滋病、肺结核、禽流感、手足口病、非典、甲流感…… 学生:判断…… 教师:大家很聪明,那为什么说艾滋病、肺结核、禽流感、手足口病、非典、甲流感等疾病是传染病呢?能给我一个理由吗? 学生:说出理由。 教师:好,这位同学说的非常的好,因为这些疾病传染性很强,对人们的威胁很大。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些疾病是怎么出现的呢? 学生: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带来的 教师:说的非常好,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就是我们医学上所称的“病原体” “病原体”也是生物。只不过这类生物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威胁。另外要告诉大家的一点是,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两大特点,那我们列出的这些疾病又是如何传播的呢?请大家想一想。 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学生:空气飞沫。 教师:很好,(打出空气传播图片)我们就把像这样传播的一类传染病叫做呼吸道传染病。请大家想想,呼吸道传染病除了肺结核还有哪些呢? 学生:流感、甲流感、禽流感等。 教师:非常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重点探讨一下甲流感这种流行性极强的疾病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物茂中学“七步教学模式”课堂交流展示 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导学案 课题: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年级:八年级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通过学习知道传染病的分类: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3.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4.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活态度。 学习重点和难点: 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步: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完了第七单元第三章,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第七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课本66页,齐读单元小节。学习上一单元,让我们获取了很多新知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去了解什么是健康,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二步: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知道什么是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知道传染病的分类,能列举一些常见的传染病; 3、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4、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学习,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 度。 第三步:问题设置 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1、什么叫健康? 2、完成P68页的表格,讨论回答什么是传染病?根据传染病发病原因它们分为几种类 型? 3、近视眼和结膜炎两种眼睛疾病有什么不同? 4、什么叫病原体? 5、传染病传染应具备的三个环节是什么? 6、什么是传染源?什么是传播途径?什么叫易感人群? 7、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请同学们同桌或小组讨论以上问题,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探究释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了解病原体的概念、病原体的类型。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知道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3.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教学资料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联系当前甲流的预防情况,加深学生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预防措施的理解。 2.通过对人类传染病及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1.病原体的概念和种类。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幻灯片 2.学生准备:(1) 预习本节课知识,查阅传染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生老病死”是世界上所有生物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人类同样也避免不了疾病困扰,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就需要对人类疾病有充分的了解。下面是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疾病,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一下,这些疾病是否会传染,发病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反映情况导入课题) 板书: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传染病的概念 教师:刚才提到的疾病中,一些是由于患者自身的组织或器官发生变化引起的,不会传染给他人。比如—— 学生:近视眼、贫血…… 教师:而有些疾病是由于细菌或病毒等其他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例如—— 学生: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结膜炎、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传染病及其预防【市一等奖】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节内容,为使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清楚并了解传染病和病原体的概念,并能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2)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注健康,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健康。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病原体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教学难点 病原体概念与传染源概念的区分和判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为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内容以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为主,借助于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运用启发、观察和谈话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组讨论、阅读教材等活动自主性地学习,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新知。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教辅材料。 2、学生准备: 预习新课,课前和家人共同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六、课时分配: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优点: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课前调查,课上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掌握传染病的知识。 3、注重讲与练结合,把握教学节奏,让学生学得轻松。 4、注重概念辨析,突破难点,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5、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完成了我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其中我又举了多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实现了从生活走进课堂,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提出的有些问题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不足,便急于总结定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 2、很难做到“既关心所有学生,又关注个别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 3、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做得不够,学生参与度不够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敢于创新,更好地研究学生、钻研《课标》和新教材,精 心设计每一节课,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生物课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最新整理八年级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教材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节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免疫与计划免疫打下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对于传染病,我们目的是希望学生运用传染病的知识来指导选择卫生,健康的生活,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并关心和帮助他人增进健康。 教学目标: 1.理解传染病和病原体的概念。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 4.了解传染病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选择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调查当地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调查当地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调查实践相结合。 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我们进入第八单元的学习,健康地生活。健康的概念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有病菌、病毒,我们会将康德生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和同学们探讨的问题。 (出示课题:传染病及其预防) 请大家想一想你周围的人曾经患过什么疾病,这些疾病都有哪些症状,是否传染呢?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回答 教师:大家说的都很好,我从大家说的疾病中列举了几种请大家判断一下?癌症、白血病、艾滋病、肺结核、禽流感、手足口病、非典、流感…… 学生:回答……

教师:很好,那为什么说病毒性结膜炎、肺结核、禽流感、手足口病、非典、流感等疾病是传染病呢? 学生:解释。 教师:好,同学分析的非常的好,因为这些疾病传染性很强,对人们的威胁很大。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些疾病是怎么出现的呢? 学生: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带来的 教师: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就是我们医学上所称的“病原体” “病原体”也是生物。只不过这类生物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威胁。另外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两大特点,那我们列出的这些疾病又是如何传播的呢?请大家想一想。 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学生:空气飞沫。 教师:很好,(打出空气传播图片)我们就把像这样传播的一类传染病叫做呼吸道传染病。请大家想想,呼吸道传染病除了肺结核还有哪些呢? 学生:流感、、禽流感等。 教师:一般来说,流感的传播主要有三个环节大家知道是那三个环节么?

传染病及其预防(生物教案)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掌握预防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最后的一个单元。到底健康是什么呢? 生: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师: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将较全面地理解如何健康地生活,并关心和帮助他人。学习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 师:每个人几乎都得过传染病。传染病对于我们健康的威胁很大。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的提高,传染病曾一度被人类遏制住肆虐的脚步。但是,这些年来,不仅肺结核、疟疾和鼠疫等过去几乎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而且还出现了艾滋病、埃博拉病毒和克雅氏病等一些新的传染病。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还远未结束,丝毫懈怠不得。请同学们阅读书P74~75: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 【新课讲授】 师:请同学们看书P68表格中所列的疾病名称,其中哪些是传染病呢? 生: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结膜炎、蛔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都属传染病。 师:回答的非常正确。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师: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含专家点评)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含专家点评)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学情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点评:直接让学生认识到本节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传染病及预防,增强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培养关爱传染病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等情感。

点评:各项教学目标都得到体现,层次分明。 三、教学重点: 说明传抱病的病因、传播路子和预防措施。 点评: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 病原体概念与传染源概念的区分和判断。 点评:这两个概念是学生最易错的,需要突破这个难点。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历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我采用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课上分组会商、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主动性与主动性,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点评:结合生活实际,联系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认识到,知识就在身边。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相互交流的方法也是他们的基本研究技能。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