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鱼土著鱼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野生鱼土著鱼类
我国境内除了四大家鱼以及经济养殖鱼以外,还有很多野生鱼,只是由于人为原因很多江河鱼类资源接近枯竭,随着国家修复生态系统的重大举措的实施,长江流域将要实现长期的禁渔期,而且在长江上游已经建立了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保护的鱼类有胭脂鱼、金线鲃、裂腹鱼、川陕哲罗鲑等。

接上篇文章继续介绍一些不常见少见的土著鱼及原生鱼。

如马口鱼、军鱼、大目华鳊、攀鲈、翘嘴鱼、红梢、青梢、黑鱼、黄尾鲴、大目华鳊等。

1、弓背鱼
体型特殊,体长鳞小,状似机翼的横截面。

背鳍小且呈羽毛状,臀鳍狭长,沿腹缘之大部延伸并与尾鳍连成一体,波状运动沿臀鳍的全长进行,鱼体即可向前或向后游动。

平时弱不禁风的样子其实是阴险的捕食者,看见了猎物之后就靠底色和体型优势混入到背景中,然后迅猛的吞下猎物,再徐徐离开。

广泛分布于东南亚,是产地常见食用鱼,国内见于澜沧江。

2、泉水鱼
因为嘴巴外观的特殊性,在贵州被称为“猪嘴鱼”。

在贵州中西部小到泉眼,大到江河,跨越长江-珠江流域的区域都可以见到身影。

幼年的泉水鱼很难看出具有较大个体的嘴巴形态,在胡须的长度、进食的动作上也和较大个体有明显差别。

3、岩原鲤
鲤科原鲤属的鱼类,俗名水子、黑鲤鱼、岩鲤、墨鲤,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在长江上游渔业中,经济价值较高。

产量不高,但它具有体腔小,肉原质嫩,味鲜美等优点,为人们所喜爱的上等经济鱼类。

随着长江上游支流筑坝闸的增加,阻隔了岩原鲤迁徙至产卵场的通路;再者高强度捕捞,尤其是大规模的电捕,对其资源的破坏极为严重;加之沿江工厂污水排放造成水质恶化等致危因素影响,而本种鱼类生长速度较为缓慢,群体得不到及时补充,故野生群体正趋于逐年减少。

4、裂峡鲃
俗称巴红,鲤科,裂峡鲃属的一种鱼类。

生活于东南亚热带雨林带地区的平原河湖内。

喜缓流水域。

为杂食性鱼类。

在我国仅分布于澜沧江下游的云南西双版纳的勐腊及勐仑,南腊河的裂峡鲃种群还是很稳定。

国外分布于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半岛、加里曼丹、苏门答腊及爪哇岛。

和军鱼、结鱼外形很像。

大鳞裂峡鲃是分布于东南亚的大型鲤科鱼类,性情凶猛,吞食能力极强,在产地是优势鱼种,我国澜沧江下游的种类与常见于花鸟市场的泰国品种有明显区别,眼睛与头部比例及成鱼体色不一样。

作为观赏鱼养在鱼缸中属于坏蛋一类,不宜与偏小鱼只混养。

5、鲃鲤
分布于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国内分布在西双版纳的澜沧江干流及其支流小黑江等。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泰国。

属于珍稀濒危鱼类。

目前由于人工捕捞和生态环境遭到大规模的破坏,种群已经稀少,很多原产地已经不见踪迹。

体侧扁,背部显著隆起,背鳍起点处为最高;胸腹部圆,较狭窄.头小;吻短且钝.口亚下位,略呈马蹄形,口裂稍倾斜,后端达鼻孔后缘之下方.唇后沟中断.无须,眼大。

像鲫鱼,又像鳊鱼,红色的眼睛一点像赤眼鳟。

6、白鳜
学名中国少鳞鳜,俗称白头鳜,喜生活于流水环境。

鳜亚科,少鳞鳜属,中国少鳞鳜。

分布于浙江、广西及海南岛等地主要河流中。

头略尖,口较大,下颌稍向前突出。

鼻孔离眼前缘远。

上下颌犬齿不发达。

在同类鱼中鳞片稍大。

眼后缘的鳃盖上有三条黑色狭条纹,后鳃盖骨上角有一黑斑。

有“中国虎鱼”之称,有较高观赏性。

7、白缘鰟鮍
8、斑点叉尾鮰
又称沟鲶、钳鱼,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

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

9、斑鳜
西江斑鳜,分布珠江,长江以东,北至辽河和鸭绿江水域。

主要生长在桂江、西江的湖泊水域中。

底栖,喜清水,特别喜欢藏于石块、树根或繁茂的草丛之中。

10、保山新光唇鱼
鲤形目鲤科的一属鱼类。

新光唇鱼属有以下种类:保山四须魮、软鳍四须魮、布莱斯新光唇鱼、窄身新光唇鱼、杜氏新光唇鱼、亨氏新光唇鱼、异口四须魮、墨脱四须魮、长翅新光唇鱼、黑纹新光唇鱼、少鳞新光唇鱼、似丘新光唇鱼、大棘新光唇鱼、斯氏新光唇鱼、史氏新光唇鱼、苏门答腊新光唇鱼、蒂氏新光唇鱼、特氏新光唇鱼、饰带新光唇鱼等。

11、扁吻鱼(新疆大头鱼)
扁吻鱼俗称新疆大头鱼,是中国的特产鱼类,也是世界裂腹鱼中的珍贵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着古鱼类活化石之称。

仅一属一种,在世界上仅存于塔里木水系。

12、赤眼鳟
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地方称红眼鱼。

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故名红眼鱼。

13、刺鳍鳑鲏
鲤科鳑鲏属的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分布于元江下游、广西、海南等。

刺鳍鰟鮍与高体鰟鮍非常相似以至于很容易误认,最容易的判断方法是高体鰟鮍腹鳍第一鳍条是白色的,而刺鳍鰟鮍的不是白色的。

14、红鮊青梢
青梢红鲌是鲤形目鲤科鲌亚科红鲌属的一种鱼,广泛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是一种较小型的经济鱼类,最大可长至1斤左右。

15、大斑薄鳅
鲤形目,鳅科,薄鳅属。

分布于四川、曹娥江、瓯江、沅江、闽江、九龙江、韩江及珠江。

身体稍延长,侧扁。

眼中等大,位于头的前半部。

颏下无一对纽状突起。

16、大吻鱥
主要分布于黄河、辽河、图们江、黑龙江。

鲤形目,鲤科,大吻鱥属。

中小型鱼类,体长稍侧扁,尾柄细长。

背部正中有1狭长的黑色纵纹,体侧常有疏散的黑色小点或自鳃孔上角至尾鳍基有1黑色纵带,尾部较为显著。

喜欢生活在山区小溪河里。

杂食性,以昆虫幼虫等为食。

17、白云金丝鱼
鲤科,唐鱼属,分布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

唐鱼为我国特有种,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8、滇池金线鲃
俗称金线鱼,是仅产于滇池流域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是滇池特有鱼类,同鱇鱼良鱼、大头鲤、大理弓鱼合称为云南四大名鱼。

19、短须鱊
分布于长江、澜沧江水系。

喜缓水,是偏肉食性的鱊。

体侧扁,轮廓呈长卵形。

口亚下位,呈马蹄形。

口角具须1对。

侧线完全。

20、钝吻棒花鱼
俗称鸟嘴鱼,鲤形目,鲤科,棒花鱼属的一种鱼类。

分布于长江上游。

体粗短。

吻短钝,鼻孔前方凹陷。

上唇具乳突,下唇两侧叶有小乳突。

上下颌具角质边缘。

须1对。

胸鳍不分枝鳍条变粗,有珠星。

21、福建纹胸鮡
俗称石黄姑、骨钉、黄牛角、羊角鱼。

体略粗短,背缘隆起,腹缘略圆凸,头后体侧扁。

头略大,纵扁,背面被厚皮肤。

吻扁钝。

眼小,背侧位,位于头的后半部。

22、高体鳑鮍
俗称火片子、鳑鮍、鳑鮍儿,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鲤科鳑鮍属的一种鱼类。

体扁薄,呈卵圆形。

口角无须。

下咽齿l行,齿面平滑。

侧线不完全,
23、弓斑东方魨
弓斑东方鲀既是食用鱼,也是一种鲀科观赏鱼,又称眼镜娃娃。

俗称鸡泡、抱锅、河豚、眼镜娃娃。

分布于东南沿海及其江河下游。

血及内脏剧毒,须慎食。

血、肉和内脏均可入药。

24、黄尾鲴
俗称黄尾、黄片、黄鱼、黄姑子。

黄尾鲴是淡水生长的中小型鱼类,鳃盖后缘有一条浅黄色的斑块,尾鳍桔黄色。

25、海丰沙塘鳢
鲈形目鰕鯱鱼亚目沙塘鳢科沙塘鳢属的一种鱼类。

俗称四不象、肉趴锥、呆鱼、瘌蛤蟆鱼、塘鳢、沙乌鳢、土才鱼、呆子鱼丶土憨巴、瞎嘎子、土狗公,木奶奶、虎头鲨、虎头呆、土婆鱼。

是一种淡水小型食肉鱼。

26、黑斑脊塘鳢
塘鳢科嵴塘鳢属的一种鱼类。

的个体延长,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侧扁。

背缘微微隆起,腹部较为平直,尾柄较长且高。

鱼体具大型栉鳞,胸部与腹部披有圆鳞,各鳞片的基部大多有1枚小型副鳞。

27、黑龙江鳑鲏
俗称葫芦籽,分布于欧洲及我国黑龙江水系。

体侧扁,轮廓略呈椭圆形。

口小,端位。

下颌略比上颌短,无须。

背鳍及臀鳍均无硬刺,背鳍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

侧线不完全。

28、新光唇鱼
俗称溪石斑鱼,罗丝鱼。

体细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圆而呈浅弧形。

头中等大,侧扁,前端略尖。

29、红鳍方口鲃
鲤科、方口鲃属鱼类。

体高,侧扁,近长菱形;腹部宽圆。

头小,吻钝。

吻须与口角须各1对,均发达。

眼稍大,侧位,眼后头长大于吻长。

鳃盖金黄色。

各鳍红色,背鳍及尾鳍外缘有黑色窄边。

30、厚唇裸重唇鱼
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重唇鱼属。

俗称重唇花鱼,麻鱼,石花鱼。

分布于长江流域的岷江、嘉陵江、汉水等水系及黑龙江流域各水系中。

31、华鳈
分布极广,除西北高原的部分地区外,几乎遍布中国各主要水系,在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均有分布。

为江河、湖泊中常见鱼类。

32、嘉陵颌须鮈
鲤科颌须鮈属的一种鱼类。

在中国,分布于嘉陵江上游及汉水上游等。

33、尖头金线鲃
背鳍末根硬刺后缘具锯齿,头尖形,须2对,发达粗壮,上颌须伸达眼后缘,口角须达前鳃盖后缘,体表无鳞,侧线完全,体上侧具不规则黑色斑点。

营半穴居生活。

34、卷口鱼(嘉鱼)
俗称嘉鱼、老鼠鱼、鼠头鱼。

属于定居性鱼类,生活于河床宽阔、流速大、江中多深潭、水质清澈的石底深水河段以及通泉水的石洞中。

35、宽头盘鮈
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

由于具有吸盘而且形成明显的马蹄形皱褶,而单独成为一属。

盘鮈属鱼类属小型鱼类,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的南盘江水系和元江水系、珠江水系。

36、拉萨裂腹鱼
是鲤科裂腹鱼属的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的一种特有鱼类。

当地称其为尖嘴,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

37、鲈鲤
鲈鲤为鲤形目鲤科鲈鲤属的鱼类,有金沙鲈鲤、花鲈鲤、后背鲈鲤三种。

金沙鲈鲤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其支流,花鲈鲤分布于抚仙湖,后背鲈鲤分布于澜沧江水系。

38、银鲶
39、墨头鱼
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墨头鱼属的一种鱼类。

俗称墨鱼、东坡鱼、乌棒、鮇鱼。

40、南方白甲鱼
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的一种鱼类。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珠江、元江水系。

俗称南方突吻鱼、香榄鱼、红尾榄、平头榄、滩头鲮、齐口鲮、石鲮。

体修长,侧扁,头短而宽,吻圆锥形,口下位,横裂。

41、拟鲿
鲇形目,鲿科,拟鲿属的一属鱼类。

俗称牛尾巴鱼。

42、齐氏鱊
43、杞麓鲤
体延长、侧扁、头后背部隆起不显著,一般在背鳍起点处为最高点。

头较长,口端位,上颌较下颌略突出,呈马蹄形,口裂较倾斜,唇较厚,通常有须二对,吻须约为口角径的一半长,有的鱼吻须消失。

鲜活背部青灰,腹部微黄,尾鳍边缘带黑色。

44、蛇鮈
俗称船钉子,白杨鱼,打船钉,棺材钉,沙锥。

栖息于江河、湖泊中的中下层小型鱼类,喜生活于缓水沙底处体延长,略呈圆筒形,背部稍隆起,腹部略平坦,尾柄稍侧扁。

45、叶须鱼
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鱼类,为中国云南高原特有种。

该种历史上分布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小中甸河、那亚河、碧塔海、属都湖和纳帕海,是青藏高原隆升地质背景下,裂腹鱼类三级演化过程中的特化等级物种。

46、丝尾半鲿
为热带淡水鱼类,分布于亚洲湄公河、湄南河、马来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淡水流域,本鱼体褐色、有时带有绿色光泽,胸鳍棘内缘呈锯齿状,头部扁平,头顶有皱纹,具触须4对。

主要栖息在沙泥底质的溪流、水塘、泛滥的森林,会进行洄游,以水生昆虫、甲壳类及鱼类等为食,可做为食用鱼及观赏鱼。

47、香鱼
分布于中国内陆、港台地区及日本、西北太平洋。

体狭长而侧扁,头小而吻尖,口大眼小。

背缘苍黑,两侧及腹部为白色。

尾分叉,无硬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

48、野鲮
鲤科野鲮属的非洲与亚洲河鱼的统称。

口位于头的腹面,唇厚,适于吸附;口须小,2到4条。

底食性,以藻类和小动物为食。

印度的南亚野鲮是很好的食用鱼和游钓鱼
49、长体异华鲮
广西分布于漓江和红水河,广西以外分布于北江。

体修长,前部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尾柄细长。

头部小,略平扁,头顶平坦,眼间隔宽。

吻圆钝,向前突出,有小珠星。

吻皮肥厚。

50、长臀鮠
为珠江水系特产种。

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贵州、云南等。

长臀鮠为善游的底层鱼类,吻突出,钝圆。

口近端位,弧形,上颌略突出。

其肉味鲜美,含脂肪量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