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现行及在研标准体系表2020

合集下载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及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目录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及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目录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及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目录前言电子政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

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

为了加强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总体组”(简称总体组)。

总体组适时编写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并组织有关单位起草制定了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以指导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促进其健康发展。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则概括描述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及标准化的机制。

第二部分:工程管理概括描述电子政务工程管理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三部分:网络建设概括描述网络建设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四部分:信息共享概括描述信息共享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五部分:支撑技术概括描述支撑技术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六部分:信息安全概括描述保障信息安全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六项电子政务标准分别是:①基于XML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公文体;②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③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④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⑤电子政务数据元第一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⑥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希望各单位结合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进行试用和验证。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部分总则目录第1章概述1.1 标准化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1.2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1.2.1 指导思想1.2.2 工作原则1.3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总体目标与工作任务1.3.1 总体目标1.3.2 工作任务第2章电子政务标准体系2.1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2.2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2.2.1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2.2.2 总体标准结构与明细表2.2.3 应用标准结构与明细表2.2.4 应用支撑标准结构及明细表2.2.5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结构及明细表2.2.6 信息安全标准结构及明细表2.2.7 管理标准结构及明细表第3章电子政务标准化管理机制3.1 组织机构3.2 项目管理3.2.1 项目申报3.2.2 项目评审3.2.3项目实施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附录3:国家标准管理办法附录4:行业标准管理办法附录5:地方标准管理办法附录6: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附录7: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附录8:国内外与信息化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光盘:电子政务国家标准全文库V1.0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部分信息工程管理目录第一章引言1.l 目的l.2 范围1.2.1工程建设的相关方1.2.2 相关方的责权第二章工程管理的基本流程2.l 基本工作流程2.2 基本工作流程说明2.2.1 立项阶段2.2.2 确定监理公司及签订监理合同2.2.3 招标投标阶段2.2.4工程设计阶段2.2.5 工程实施阶段2.2.6 工程测试验收阶段2.2.7 运行及维护阶段第三章立项及可行性研究阶段3.1 立项申请报告3.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2.l 项目背景介绍3.2.2 现状分析3.2.3 项目的建设目标3.2.4 项目实现的功能3.2.5 项目建设投资、运营维护费用估算及资金筹措3.2.6 项目的效益分析3.2.7 项目风险评估3.2.8 结论性意见第四章招标投标阶段4.l招标投标阶段的工作流程4.2招标阶段的工作划分4.2.1 招标子阶段4.2.2 投标子阶段4.2.3 开标、评标和中标子阶段4.2.4 商务谈判和合同签订子阶段4.3 招标的方式和原则4.3.1 招标的方式4.3.2 招标的原则第五章工程设计阶段5. 1 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5.2 工程设计相关的标准第六章工程实施阶段6.1 机构设置及其作用6.1.l 工程管理机构的设置6.1.2工程管理机构的作用6.2 实施阶段的管理工作6.3 工程实施的相关标准第七章工程测试验收阶段7.1 工程测试验收阶段的工作划分7.2 工程测试验收的原则7.3 工程初验的管理工作7.4 系统试运行的管理工作7.5 工程终验的管理工作第八章运行及维护8.l 人员保障8.2 建立完善的系统日常维护管理制度8.3 系统运行监测和故障预警8.4 系统故障的处理办法8.5 运营服务费预算附录:相关的参考标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三部分网络基础设施目录前言第一概述第一节编写背景第一节指南内容第二章网络基础设施在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中定位第三章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关键问题和网络基础设施体系结构第一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与标准第二节网络基础设施体系结构第三节网络基础设施系统组成第四节网络基础设施协议基础第四章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明细表第一节总体标准标准明细表4.1.1 ISO/OSI 标准明细表4.l.1.1 ISO/OSI模型明细表4.1.1.2 ISO/OSI应用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3 ISO/OSI 表示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4 ISO/OSI会晤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5 ISO/OSI传送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6 ISO/OSI网络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7 ISO/OSI 链路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8 ISO/OSI物理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 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标准明细表4.1.2.1 IP组网总体技术协议标准明细表4.1.2.2 IP网络应用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3 IP网络传送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4 IP网络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5 IP网链路层与物理层(IP over X(以太网、SDH、DWDM))标准明细表4.1.2.6 IP网络传输性能标准明细表第二节总体标准使用说明4.2.1 ISO/OSI 标准使用说明4.2.2 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标准使用说明4.2.2.1 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的技术说明4.2.2.2 IP网络应用层协议标准使用说明4.2.2.3 IP网络传送层协议标准使用说明4.2.2.4 IP网络层协议标准使用说明4.2.2.5 IP 链路层与物理层(IP over X(以太网、SDH、DWDM))标准使用说明4.2.2.6 IP网络传输性能标准使用说明第五章虚拟专用网(VPN)组网与设备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VPN组网与设备标准明细5.1.1 基于IP技术的VPN(IP-VPN)标准明细表5.1.2 基于A TM技术的VPN(ATM-VPN)标准明细表5.1.3 基于帧中继的VPN(FR-VPN)标准明细表5.1.4 基于MPLS技术的VPN(MPLS-VPN)标准明细表第二节VPN组网与设备标准使用说明5.2.1 基于IP技术的VPN(IP-VPN)标准使用说明5.2.1.1 IP VPN标准技术说明5.2.1.2 IP VPN 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5.2.1.3 IP-VPN关键技术5.2.2 基于A TM技术的VPN(ATM-VPN)标准使用说明5.2.2.1 A TM-VPN协议标准技术说明5.2.2.2 A TM-VPN协议标准使用场合5.2.3 基于帧中继的VPN(FR-VPN)标准使用说明5.2.3.1 FR-VPN标准技术说明5.2.3.2 FR-VPN协议标准使用场合5.2.4 基于MPLS技术的VPN(MPLS-VPN)标准使用说明5.2.4.1 MPLS VPN协议标准技术说明5.4.2.2 MPLS-VPN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5.2.4.3 MPLS-VPN关键技术5.2.5 VPN技术综合比较第六章IP组网与设备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IP组网与设备标准明细表6.1.1 网络协议标准明细表6.1.2 IP Over SDH/ATM/以太网/DWDM标准明细表6.1.3 IP设备标准明细表6.1.4 MPLS标准明细表6.1.4.1 MPLS组网协议标准明细表6.1.4.2 支持MPLS的设备业务与应用协议标准明细表第二节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标准使用说明6.2.1 IP总体标准使用说明6.2.2 IP网络标准使用说明6.2.2.1 IP网络协议标准技术说明6.2.2.2 IP网络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2.2.3 IP网络标准使用关键技术第三节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标准使用说明6.3.1 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标准技术说明6.3.2 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使用条件和场合6.3.3 IP OVER Ethernet6.3.4 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关键技术第四节IP网络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五节IP设备标准使用说明6.5.1 IP设备协议标准技术说明6.5.2 IP设备关键技术6.5.2.1 总体关键技术6.5.2.2 高端路由器关键技术6.5.2.3 低端路由器关键技术第六节IP设备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6.1 IP设备测试系统6.6.2 IP设备测试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6.3 测试关键技术第七节MPLS组网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7.l MPLS网络协议标准技术说明6.7.2 MPLS网络协议使用条件和场合6.7.3 MPLS网络关键技术第八节MPLS设备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8.1 MPLS设备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8.2 BGP/MPLS VPN(MPLS L3 VPN)标准条件和场合6.8.3 MARTINI方式MPLS L2 VPN标准条件和场合6.8.4 KOMPELLA方式MPLS L2 VPN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8.5 VPLS方式MPLS L2 VPN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8.6 CCC方式MPLS VPN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第九节MPLS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9.1 MPLS测试标准6.9.2 MPLS测试关键技术第七章A TM帧中继标准及其使用就明第一节A TM帧中继标准明细表7.1.1 A TM组网协议标准明细表7.1.2 A TM设备协议标准明细表7.1.3 A TM测试协议标准明细表7.1.4 帧中继设备协议标准明细表7.1.5 帧中继测试协议标准明细表第二节A TM、帧中继标准使用说明7.2.1 A TM设备协议标准使用说明7.2.2 A TM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7.2.3 帧中继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八章网络接入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网络接入标准明细表8.1.1 以太网技术标准明细表8.1.2 无线局域网标准明细表8.l.3 xDSL标准明细表8.l.4 接入服务器标准明细表第二节以太网技术标准使用说明8.2.1 以太网协议标准技术说明8.2.2 以太网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2.3 以太网关键技术8.2.4 以太网测试标准使用说明第三节无线局域网标准使用说明8.3.1 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技术说明8.3.2 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3.3 无线局域网关键技术8.3.3.1 IEEE802.11关键技术8.3.3.2 IEEE802.11b关键技术8.3.3.3 IEEE802.11a关键技术8.3.3.4 IEEE802.11g关键技术8.3.3.5 IEEE802.1x关键技术8.3.4 无线局域网测试标准使用说明第四节XDSL标准使用说明8.4.1 XDSL协议标准技术说明8.4.2 xDSL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4.3 xDSL关键技术第五节窄带接入服务器标准使用说明8.5.1 窄带接入服务器协议标准8.5.2 窄带接入服务器使用和设备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5.3 窄带接入服务器关键技术8.5.4 接入服务器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六节宽带接入服务器标准使用说明8.6.1 宽带接入服务器协议标准8.6.2 宽带接入服务器使用和设备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6.2.1 接入服务器在政务网中的应用场合—安全保密8.6.2.2 接入服务器在政务网中的应用场合—多种接入手段8.6.2.3 接入服务器在政务网中的应用场合—支持语音、视频业务8.6.3 宽带接入服务器关键技术8.6.4 宽带接入服务器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九章综合布线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综合布线标准明细表第二节综合布线标准使用说明9.2.1 标准技术说明9.2.1.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9.2.1.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9.2.1.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9.2.2 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9.2.2.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9.2.2.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9.2.2.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9.2.3 关键技术第十章网络安全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网络安全标准明细表10.1.1 网络安全总体技术框架标准明细表10.1.2 网络安全协议标准明细表10.1.3 网络设备安全技术要求标准明细表10.1.4 物理与环境安全标准明细表第二节网络安全标准使用说明10.2.1 IP网络安全总体要求使用说明10.2.2 网络接入安全标准使用说明10.2.3 网络代理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使用说明10.2.4 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10.2.5 防火墙标准使用说明第十一章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内容说明第二节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1 网络管理与维护总体标准11.2.2 IP网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3 VPN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4 MPLS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5 A TM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6 SDH传送网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7 WDM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第三节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1 IP管理网(SNMP)总体协议系列标准使用说明11.3.2 网络管理测试总体标准使用说明11.3.3 IP网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3.1 《IP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11.3.3.2 《接口组管理信息库》11.3.3.3 《路由器相关管理信息库》系列标准11.3.3.4 服务器管理信息库》系列标准11.3.3.5 《多媒体管理信息库》11.3.4 VPN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5 MPLS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5.l《MPLS管理接口》相关标准11.3.6 A TM网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7 SDH传送网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7.1《SDH传送网网络管理技术规范》11.3.7.2《SDH传送网网络管理测试规范》11.3.8 WDM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8.1 《WDM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11.3.8.2 《WDM网络管理测试规范》第十二章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示例示例一:安全、可靠、可管理的电子政务网络2.1.1 项目总体设计2.1.2 项目具体实施2.1.3 安全、管理和运营2.1.3.1 业务应用示例二:路由器组网和VPN示例三:城域电子政务网解决方案1.1 总体规划设计1.2 核心层设计1.3 业务汇聚层设计1.4 接入层设计示例四:基于MPLS VPN的多业务解决方案1 MPLS VPN解决方案2 三网融合的解决方案2.1 数据、语音、视频2.2 三网融合业务特性——QoS策略2.3 三网融合业务特性——IP组播技术示例五:基于VPN的电子政务网络网络需求解决方案一技术体制与网络架构二IP地址规划三VPN实现四路由设计示例六:构建安全保密IP VPN系统11.6.1 系统方案11.6.2 技术特点11.6.3 采用的标准示例七:ATM网络与业务示例八:利用信息交换技术,构建安全的信息交换网络示例九:公众服务呼叫中心1. 网络结构2. 主要技术3. 适应标准示例十:VoIP网络组建实例:总体图、技术特点、采用标准、关键技术示例十一:流媒体业务网络管理系统l. 流媒体业务网络管理结构图2. 流媒体业务网络管理系统技术特点3. 流媒体业务网络管理功能示例十二:综合布线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四部分信息共享(待制定)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五部分应用支撑技术目录1引言1.l 目的1.2适用范围2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技术体系概述2.1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2.2应用支撑层2.3电子政务技术体系参考模型2.3.1基础架构平台2.3.2支撑服务2.3.3领域框架2.4 电子政务支撑技术标准体系3应用支撑关键技术3.1基础架构平台3.1.1传统中间件架构3.1.2基于组件的架构3.1.3 面向服务的架构3.2 支撑服务3.2.1 信息表示3.2. 2消息服务3.2.3事务服务3.2.4流程控制3.2.5数据访问3.2.6 目录服务3.2.7安全服务3.2.8管理服务3.3 领域框架4 应用支撑技术重要标准简介4.1 XML标准4.1.1 XML核心和基础标准4.1.2 XML 标准4.1.3 XML 应用标准4.2 数据访问类标准4.3 消息服务标准4.3.1 SOAP4.3.2 XML-RPC协议4.3.3 ebXML MS4.4 分布式事务处理标准4.5 流程处理标准4.6 目录服务标准4.6.1 X.500目录服务4.6.2 LDAP4.6.3 DSML4.7 Web服务标准4.7.1 WSDL4.7.2 UDDI4.7.3 Web服务安全标准4.8 组件标准4.8.1 J2EE/EJB4.8. 2 COM十4.8.3 CORBA/CMM附录1:参考文件附录2:缩略语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六部分信息安全目录1 引言l.1 目的1.2原则1.3适用范围2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目标2.l 概述2.2 政务业务安全需求2.2.1 政务业务概述2.2.2 政务业务安全需求2.3 电子政务系统构成2.4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威胁2.4.l 概述2.4.2 安全威胁的种类2.4.3 威胁/攻击者2.5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目标3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及其标准化3.2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的基本原则3.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护范围3.4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的一般步骤3.5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的标准化3.5.1 安全法规3.5.2 安全策略3.5.3 安全管理3.5.4 安全风险分析3.5.5 安全测试与评估3.5.6 安全技术与产品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体系4.2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4.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体系4.4 电子政务相关信息安全标准明细表4.4.1 信息安全管理标准4.4.2 信息安全技术标准4.4.3 信息安全运行标准5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化推进5.1概述5.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5.2.1 标准成果5.2.2 标准成果的取得5.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的实施和监督附件政务机关基本运行体制与电子政务A、政务机关架构B、政务机关职责权限C、政务机关运行机制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征求意见稿)目录基于XML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一部分:总则目次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 电子公文electronic official document3.2 基于XML的电子公文electronic official document based on XML 3.3 公文体document body3.4 显现display3.5 命名空间namespace3.6 文档类型定义DTD3.7 模式Schema3.8 元素element3.9 属性attribute4符号和缩略语4.1 DTD4.2 UML4.3 W3C4.4 XML5 电子公文基本要素6电子公文特性6.1 真实性6.2 可靠性6.3完整性6.4可用性7 电子公文分类7.1 党的机关公文7.2 行政机关公文7.3 其它机关公文8 电子公文处理过程8.l 过程模型8.2 创建8.3 显现8.4 办理8.5 交换8.6 归档8.7 销毁9标准各部分内容和相互关系9.1 各部分综述9.2 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9.3 各部分依赖关系模型10 电子公文XML描述规则10.1 字符集10.2 命名方法10.3 映射规则10.4 命名空间第二部分:公文体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符号和缩略语5 组成要素6 结构模型6.1 公文体6.1.1 眉首6.1.2 主体6.1.3 版记7 描述7.1 电子公文7.2 公文体7.2.1 眉首7.2.2 主体7.2.3 版记7.2.4 扩展要素7.3 电子公文的DTD定义7.4 电子公文的Schema定义7.5 公文体的DTD定义7.6 公文体的Schema定义7.7 公文体的XML实例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子公文的DTD定义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子公文的Schema定义附录C(规范性附录)公文体的DTD定义附录D(规范性附录)公文体的Schema定义附录E(资料性附录)公文体的XML示例附录F(资料性附录)层次结构图中所用的图符说明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目次前言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电子政务框架4.1 电子政务概念4.2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4.2.1 网络基础设施层4.2.2 应用支撑层4.2.3 应用层4.2.4 信息安全4.2.5 管理5 XML技术介绍5.1 XML概念和核心技术5.1.1 XML基本概念5.1.2 XML相关概念与技术5.1.3 XML的一般应用过程5.2 XML相关的标准和规范5.2.1 服务相关语言和协议5.2.2 元数据标准5.2.3 工作流相关的语言5.2.4 事务处理和协作相关5.2.5 XML安全相关5.2.6 XML处理与表现5.2.7 XML开发相关5.2.8 其它相关领域的XML标准6 XML在电子政务应用体系架构中的应用指南6.1 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综述6.2 应用支撑层6.2.1 数据访问6.2.2 信息交换6.2.3 流程控制6.2.4 事务处理6.2.5 目录服务6.3 应用层6.3.1 公文处理6.3.2 业务处理6.3.3 信息发布6.3.4 信息采集6.3.5 服务调用6.4 信息安全6.4.1 典型应用场景6.4.2 应用需求分析6.5 管理6.5.1 典型应用场景6.5.2 应用需求分析6.5.3 技术方案参考文献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目次前言引言1 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建模符号5业务流程设计的过程——业务建模过程5.l业务建模与流程设计的关系5.2业务流程设计过程的层次框架5.3业务流程设计的目的、原则与主要阶段5.3.1业务流程设计的目的5.3.2 业务流程设计的原则5.3.3业务流程持续改进的主要阶段5.4参加业务建模的人员5.5业务建模的主要环节5.5.1 确定建模范围和业务种类框架5.5.2通过调查收集业务素材进行分析5.5.3利用基本建模过程建立业务模型5.5.4根据主要建模指标对模型进行评审5.5.5完善和完成整个业务模型,形成建模文档5.6基本建模过程5.6.l 以职能分工分析为出发点的建模过程5.6.2以业务流程分析为出发点的建模过程5.6.3相关建模图形和说明5.6.4建模的主要指标5.6.5建模的主要文档6 业务流程设计的结果——业务图形6.1业务模型的构成6.2 基本建模图形之间的集成关系6.3分工组成树6.3.1机构中的部门组成6.3.2部门中的岗位组成6.3.3岗位中的职责组成6.3.4岗位职责中的活动步骤组成6.3.5 分工组成树的拆分6.3.6活动单元的编码规则6.3.7分工组成的分解原则6.3.8分工组成的描述范围6.3.9活动单元类型划分的相对性6.4 业务协作流程图6.4.1 业务种类与业务协作流程的分类6.4.2 业务协作流程图的内容6.5 职责执行流程图6.6 业务信息关系图6.6.1 业务信息的描述方法6.6.2 业务信息之间的关系6.7 业务信息与组织单元作用关系的建模图形6.7.1 数据接口图6.7.2 数据流图6.7.3 业务信息操作权限图6.7.4 业务信息共享图6.8 信息化的需求定义附录A(资料性附录)业务建模技术的作用A.1 业务建模技术有助于业务管理规范化A.2 业务建模技术从源头上为有效益的信息化提供技术手段A.3 业务建模技术为业务建模、需求建模和软件建模平滑过渡提供技术支持A.4 业务建模技术用于提取数据元,设计电子文档,进行数据标准化附录B(资料性附录)业务调研表格示例B.1业务调研表格的来源与用途B.2 业务分工调查表格示例B.2.1 岗位分工调查表示例B.2.2岗位信息调查表示例B.2.3 岗位职责调查表示例B.3业务协作流程调查表示例B.4业务信息调查表示例附录C(资料性附录)业务调研报告大纲要素C.1单位组织的基本要素C.1.1 机构要素C.1.2业务要素C.1.3安全要素C.2业务流程要素C.2.1业务目标C.2.2业务起始点C.2.3业务办理过程C.2.4业务的终止点(归档)附录D(资料性附录)业务建模案例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规范框架4.l规范技术参考模型4.2规范技术参考模型的具体内容4.2.1监理支撑要素4.2.2监理阶段4.2.3 监理对象4.2.4监理内容4.2.5信息安全5监理支撑要素5.1监理合同、监理规划与监理实施细则5.1.1监理合同5.1.2 监理规划5.1.2.1 监理规划编制的要求5.1.2.2 监理规划编制的程序5.1.2.3 监理规划编制的依据5.1.2.4 监理规划的内容5.1.3 监理实施细则5.1.3.1 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要求5.1.3.2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程序5.1.3.3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依据5.1.3.4监理实施细则的内容5.2监理机构5.2.1监理机构的设置5.2.2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5.3监理设施5.3.1监理单位为监理机构配备的设备5.3.2业主单位为监理机构提供的设施5.4监理人员5.4.1监理人员的构成5.4.2 监理人员的职责5.4.2.1总监理工程师职责5.4.2.2总监理工程师代表的职责5.4.2.3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职责5.4.2.4监理员的职责5.5 质量管理6监理阶段及其目标6.1监理阶段6.2工程招标阶段的主要监理目标6.3工程设计阶段的主要监理目标6.4工程实施阶段的主要监理目标6.5工程验收阶段的主要监理目标7监理实施7.1 工程招标阶段7.1.1工程招标阶段的质量控制7.1.2工程招标阶段的进度控制7.1.3 工程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7.1.4工程招标阶段的合同管理7.1.5工程招标阶段的信息管理7.1.6工程招标阶段的协调7.2工程设计阶段7.2.1 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7.2.2工程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7.2.3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7.2.4工程设计阶段的合同管理7.2.5工程设计阶段的信息管理7.2.6工程设计阶段的协调7.2.7工程设计阶段的监理流程7.3工程实施阶段7.3.1工程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7.3.2工程实施阶段的进度控制7.3.3工程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7.3.4工程实施阶段的合同管理7.3.5工程实施阶段的信息管理7.3.6工程实施阶段的协调7.3.7工程实施阶段的监理流程7.4工程验收阶段7.4.1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7.4.2工程验收阶段的进度控制7.4.3工程验收阶段的投资控制7.4.4工程验收阶段的合同管理7.4.5工程验收阶段的信息管理7.4.6工程验收阶段的协调7.4.7工程验收阶段的监理流程附录A(规范性附录)监理流程图附录B(资料性附录)承建单位用表附录C(资料性附录)监理单位用表附录D(资料性附录)通用表格参考文献图A.l工程设计阶段监理流程图图A.2 工程实施阶段监理流程图图A.3 工程验收阶段监理流程图表B.1 方案/计划报审表表B.2 分包单位资格审查申请表表B.3 开工申请表B.4 复工申请表B.5 付款申请表表B.6 工程阶段性测试验收(初验、终验)报审表表B.7 工程阶段施工申请表表C.l 监理日志表C.2 监理通知单表C.3 复工令表C.4 工程款支付证书表C.5 工程备忘录表C.6 会议纪要表C.7 开工令。

国家档案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档案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档案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档案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05.20•【文号】档发[2008]3号•【施行日期】2008.05.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档案管理正文国家档案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档发〔200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局、发展改革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直属机构),各中央管理企业,各人民团体,总参办公厅保密档案局、解放军档案馆、武警部队司令部办公室:为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服务,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级档案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国家档案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八年五月二十日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充分发挥档案在项目建设、运行、管理、监督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档案管理的法规与标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其他信息化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可参照执行。

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第三条电子政务项目档案是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电子政务项目竣工验收、运行维护、升级改造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指南

“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指南

“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指南一、总则(一)指导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等重要工作部署,以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措施落地为目标,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解决影响企业办事创业的“难点”“痛点”“堵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通过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推动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运用标准化原理、方法和技术,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约束自由裁量权,以标准化提升政府服务的集成化、高效化、便捷化、精准化、智慧化、普惠化水平,为建设全区及全国行政审批“一张网”、实现“一网通办”奠定坚实基础。

(二)编制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3号)2.《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3.《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 号)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6.《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国办电政函〔2017〕50号)7.《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发改高技〔2017〕1272号)8.《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中央编办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落实《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高技〔2017〕1529号)9.《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版)》1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厅字〔2018〕22号)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45号)1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7〕40号)1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梳理进驻自治区本级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相关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的通知》(内政办发〔2017〕101号)14.《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及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1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自治区本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窗口设置和进驻人员选派等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发〔2018〕6号)(三)原则和目标1.建设原则(1)科学合理。

中国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

中国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
反映电子政务应用深度
专业类比例
同上
基础类比例
同上
政务数据开发
利用评价
政务数据库数目
反映政务数据开发利用程度
数据共享程度
同上
政务数据挖掘比例
同上
保障体系评价
政策法规
发展政策
用很完善、较完善、一般完善、不完善、很不完善五个选项,用5分制打分方法评分。
法律法规
同上
标准规范
系统标准
同上
项目标准
同上
技术规范
同上
政务公开比例
具有政务公开功能的政府网站占政府网站总息质量
同上
网络性能
同上
网站访问量
反映政府网站人气
说明:空白部分表示没有相应的指标
产业促进评价
政府软件采购
政府平台软件采购数目
反映对软件产业的促进程度
政府平台软件采购金额
同上
政府应用软件采购数目
同上
政府应用软件采购
同上
政府硬件采购
政府主机采购数目
反映对硬件产业的促进程度
政府主机采购金额
同上
政府外设采购数目
同上
政府外设采购金额
同上
电子政务咨询
电子政务咨询机构数
反映对IT服务产业的促进程度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完善程度
同上
信息安全核心技术掌握情况
用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五个选项来评价,可采用5分制进行评分。
用户基础评价
家庭上网比例
能够上网的家庭占家庭总数的比例
企业上网比例
能够上网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
公众上网比例
能够上网的公众占公众总数的比例
公务员上网比例
能够上网的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比例

电子政务外网视频传输应用接入规范DB36∕T 1347-2020

电子政务外网视频传输应用接入规范DB36∕T 1347-2020

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会议系统接入规范 (3)5 视频监控系统对接规范 (6)附录A(资料性附录) 终端接入申请表 (9)附录B(资料性附录) 终端扩容申请表 (10)附录C(资料性附录) 终端注销申请表 (11)附录D(资料性附录) MCU对接申请表 (12)引 言为更好的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多采用电视电话和网络视频会议部署相关工作的要求,解决当前全省各地各部门在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平台建设上投入大、系统多、兼容难、共享难等问题,规范各部门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系统技术建设路线,顺应技术发展趋势,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会议经费,优化机关监管。

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标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视频接入原则,基于实现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视频传输平台的目标,特制定本文件。

电子政务外网视频传输应用接入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子政务外网视频会议系统接入原则、接入申请、接入模式、IP地址分配、使用管理、故障报修、运行维护;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电子政务外网与省级汇聚平台互联互通的总体架构、平台对接规范、视频传输网络规范、图像采集设备规范、安全防护要求规范等。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电子政务外网的视频图像传输接入,指导省、市政务外网视频建设运维单位进行视频管理平台对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5114-2017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T 25724-2017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 50198-2011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B/T 28181-2016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 50348-201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T 22239-2019 国家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第八章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第八章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7)项目风险评估
auctor fermentum. Integer pulvinar augue a
arcu aliquet convallis. Mauris acc
监理与验收管理
1.软件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 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
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经建设主管部门批 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及其他建 设工程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监督管理。 2.监理内容 (1)工程项目的目标控制(管理),就是控制经过科学的 规划所确定的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及工程造价 三大目标。 (2)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和工程信息管理 (3)监理方为实现工程目标,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 盾,需在甲方的支持下,通过监理工程师同有关各方进行 组织协调工作,使问题逐一得到处理。
电子政务数据元标准
电子政务数据元设计和管理规范
电子政务数据元公共目录











































电子政务数据元标准的应用场合和主要作用
支持信息系统的集成
b
在信息系统建设中,
a
规范和统一数据采集
与应用标准。
提供数据的规范描述,保
c
证数据的一致性,为数据
唯一性
合理性
可扩充性

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

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

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1概述标准体系是由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通常由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明细表构成,由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类别的标准组成。

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给出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的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明确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的现状、现有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指明未来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化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标准制修订计划提供依据。

(2)理顺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现有的、正在制定的和应予制定的所有相关标准之间的相互支撑与相互配合的关系,减少彼此的交叉重叠,有利于明确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重点。

(3)有利于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各业务、各系统的标准规范建设,加快标准的制修订速度和效率,提高标准化工作的系统性,为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便于全面系统地了解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全部标准的情况,为从事市场监管信息化的建设者选用所需遵循的标准、掌握标准的现状和发展趋向提供翔实的信息。

2标准体系总体结构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总体通用标准、基础设施标准、数据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业务应用标准、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7个分体系。

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其中:总体通用标准是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建设所需的总体性、通用性的标准和规范;基础设施标准用于规范机房、信息化设备、网络设施、计算机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系统等基础软硬件系统;数据标准主要针对市场监管各项业务在信息化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进行规范,以形成统一的数据内容及格式,促进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应用支撑标准用于规范市场监管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以及数据访问、查询、交换等接口技术;业务应用标准用于规范具体业务开展过程涉及的业务流程、表证单书及业务系统等;安全标准用于规定保障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要求;管理标准为市场监管信息化工程建设提供管理的手段和措施。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的通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的通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06.11•【文号】国标委综合[2009]40号•【施行日期】2009.06.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09]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行业协会、集团公司,质检总局、认监委,标准委各部(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出版社、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标准化协会、质检总局有关直属单位,各直属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国家标准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但现行标准体系仍不够完善,标准缺失、老化、滞后、交叉重复甚至矛盾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布局也不尽合理,还不能全面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因此,通过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分析现有标准的适用性和协调性,研究标准化技术组织布局的系统性和合理性,构建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标准体系、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国际标准化工作推进体系以及标准化保障体系,有利于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发展方向,提高我国标准化总体水平,有利于支撑钢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此,经国家标准委研究决定,组织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分析我国标准化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构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表,进一步明确标准化工作重点领域,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尤其是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以及物流业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关标准的研制。

电子政务标准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PPT课件

电子政务标准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PPT课件

3/27/2020
8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工作流图
3/27/2020
9
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 围绕各类政务应用主题,满足部门间
在线实时信息的横向交换和业务协同 等需求,为各级政务部门的资源共享、 政务协同等提供信息交换服务。
3/27/2020
10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组成
• 部门业务系统 • 桥接系统 • 前置系统 • 交换管理系统
政务交换网络
3/27/2020
11
3/27/2020
12
电子政务标准之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
3/27/2020
1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
电子政务总体性、 框架性、基础性 的标准和规范。
总体标准
主要有数据元、 代码、电子公文 格式和流程控制 等方面的标准
信息交换平台、电 子公文交换、电子 记录管理、日志管 理和数据库等
3/27/2020应Βιβλιοθήκη 应网 络信管

用 支
基 础
息 安


撑 标
设 施
全 标



标 准
准准
基础通信平台 工程建设、网 络互联互通等
主要有安全级别管 理、身份鉴别、访 问控制管理、加密 算法、数字签名和 公钥基础设施等
主要有电子政务工 程验收和信息化工 程监理等工程建设 管理方面的标准
2
1体系规划
2标准研 制
3试用验 证
4培训与 宣贯
系系 统统
总体组
意见反馈 立项需求
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平台
工作组
用户 工作组
工作组 用户
用户 工作组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doc 22页)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doc 22页)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doc 22页)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电子政务标准一、电子政务总体标准二、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三、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四、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五、信息安全标准六、电子政务管理标准2002-10-30电子政务总体标准(共45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1.1 总体框架1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急需1.1 总体框架2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急需1.1 总体框架3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总体技术要求急需1.1 总体框架4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总体技术要求需要1.1 总体框架5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总体技术要求需要1.1 总体框架6电子政务互操作性框架需要1.2 术语标准1GB/T14915:1994电子数据交换术语(EDI)1.2 术语标准2GB/T12200.1:1990汉语信息处理词汇第01部分:基本术语1.2 术语标准3GB/T12200.2:1994汉语信息处理词汇第02部分:汉语和汉字1.2 术语标准4GB/T5271.1: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ISO/IEC2382-1:19931.2 术语标准5GB/T5271.2:1988数据处理词汇第2部分:算术和逻辑运算ISO 2382-2:19761.2 术语标准6GB/T5271.3:1987数据处理词汇第3部分:设备技术ISO 2382-3:19761.2 术语标准7GB/T5271.4: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4部分:数据的组织ISO/IEC2382-4:19991.2 术语标准8GB/T5271.5:1987数据处理词汇第5部分:数据的表示法ISO 2382-5:19741.2 术语标准9GB/T5271.6: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6部分:数据的准备和处理ISO 2382-6:19871.2 术语标准10GB/T5271.7: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7部分:计算机程序设计ISO 2382-7:19771.2 术语标准11GB/T5271.8: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ISO 2382-8:19981.2 术语标准12GB/T5271.9: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9部分:数据通信ISO 2382-9:19951.2 术语标准13GB/T5271.10: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10部分:操作技术和设施ISO 2382-10:19791.2 术语标准14GB/T5271.11: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1部分:处理器ISO 2382-11:19871.2 术语标准15GB/T5271.12: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2部分:外围设备ISO 2382-12:19881.2 术语标准16GB/T5271.13:1988数据处理词汇第13部分:计算机图形ISO 2382-13:19841.2 术语标准17GB/T5271.14:1985数据处理词汇第14部分:可靠性、维修和可用性ISO 2382-14:19741.2 术语标准18GB/T5271.15: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15部分:程序设计语言ISO 2382-15:19851.2 术语标准19GB/T5271.16: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16部分:信息论ISO 2382-16:19781.2 术语标准20GB/T5271.18:1993数据处理词汇第18部分:分布式数据处理ISO 2382-18:19861.2 术语标准21GB/T5271.19: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19部分:模拟计算ISO 2382-19:19801.2 术语标准22GB/T5271.20:1994数据处理词汇第20部分:系统开发ISO/IEC2382-20:19901.2 术语标准23GB/T12118:1989数据处理词汇第21部分:过程计算机系统和技术过程间的接口ISO 2382-21:19851.2 术语标24GB/T 数据处理词汇第22部分:计算器ISO 2382-22:1986准5271.22:19931.2 术语标准25GB/T5271.23: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23部分:文本处理ISO/IEC2382-23:19941.2 术语标准26GB/T5271.24: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24部分:计算机集成制造ISO/IEC2382-24:19951.2 术语标准27GB/T5271.25: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25部分:局域网ISO/IEC2382-25:19921.2 术语标准28GB/T5271.27: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27部分:办公自动化ISO 2382-27:19941.2 术语标准29GB/T5271.28: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28部分: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专家系统ISO 2382-28:19951.2 术语标准30GJB 2256-94军用计算机安全术语1.2 术语标准31电子政务术语急需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GB/T1988-1998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eqv ISO646:1991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2GB 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3GB13000.1-1993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eqv ISO/IEC10646:1993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4GB 18030-2000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5GB/T13715-1992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6GB 18031-2000信息技术数字键盘汉字输入通用要求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7GB/T11460-2001信息处理设备中汉字点阵字模数据的检测方法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8GB/T17961-2000印刷体汉字识别系统要求与测试方法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共132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2.1.1 数据元1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1部分:数据元规范和标准化框架ISO/IEC11179-1:19992.1.1 数据元2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2部分:数据元分类ISO/IEC11179-2:20002.1.1 数据元3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3部分:数据元的基本属性ISO/IEC11179-3:19942.1.1 数据元4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4部分:数据定义格式的规则和指南ISO/IEC11179-4:19952.1.1 数据元5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5部分:数据元命名和标识规则ISO/IEC11179-5:19952.1.1 数据元6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6部分:数据元的注册ISO/IEC11179-6:19972.1.1 数据元7GB/T 15191-1997贸易数据元目录标准数据元等同ISO 73722.1.1 数据元8GB/T 15635-1995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等效UN/EDIFACT(S93A)2.1.1 数据元9GB/T15635.1-1999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第1部分: 批式电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等效UN/EDIFACT(D97B)2.1.1 数据元10GB/T15635.2-XXXX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第2部分: 交互式电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1999年计划UN/EDIFACT(D97B)2.1.1 数据元11电子公文数据元目录急需2.1.2 代码标准1GB/T 7026-1986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的编写规定2.1.2 代码标准2GB/T7027-XXXX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基本原则和方法2.1.2 代码标准3GB/T 17710-1999数据处理校验码系统ISO 7064-19832.1.2 代码标准4GB/T 14946-2000全国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5GB 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2.1.2 代码标准6GB/T 2261-1980人的性别代码7GB/T 14658-1984文化程度代码码标准2.1.2 代8GB/T 4767-1984健康状况代码码标准2.1.2 代9GB/T 4766-1984婚姻状况代码码标准2.1.2 代10GB/T 6565-1999职业分类与代码码标准2.1.2 代11GB/T 8561-1988专业技术职务代码码标准2.1.2 代12GB/T 4762-1984政治面貌代码码标准2.1.2 代13GB/T 4763-1984党派代码码标准2.1.2 代14GB/T 12403-1990干部职务名称代码码标准2.1.2 代15GB/T 12407-1990干部职务级别代码码标准2.1.2 代16GB/T 6865-1986语种熟练程度代码码标准2.1.2 代17GB/T 6864-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代码码标准2.1.2 代18GB/T 12408-1990社会兼职代码码标准2.1.2 代19GB/T 8563-1988奖励代码码标准2.1.2 代20GB/T 8560-1988荣誉称号和荣誉奖章代码码标准2.1.2 代21GB/T 8562-1988纪律处分代码码标准2.1.2 代22GB/T 4761-1984家庭关系代码码标准2.1.2 代23GB/T 10301-1988出国目的代码码标准2.1.2 代24GB/T 16502-1996劳动合同制用人形式分类与代码码标准2.1.2 代25GB/T 12405-1990单位增员减员种类代码码标准2.1.2 代26GB/T 12462-1990世界海洋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27GB/T15628.1-1995中国动物分类代码脊椎动物2.1.2 代码标准28GB/T 14467-1993中国植物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29GB/T 15161-1994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木病害2.1.2 代码标准30GB/T14721.1-1993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森林类型2.1.2 代码标准31GB/T 15778-1995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自然保护区2.1.2 代码标准32GB/T 16705-1996环境污染类别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33GB/T 17296-1998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土纲亚纲土类和亚类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34GB/T 15775-1995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木害虫2.1.2 代码标准35GB/T 11714-1997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2.1.2 代码标准36GB/T4657-XXXX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37GB/T 13497-1992全国清算中心代码2.1.2 代码标准38GB/T 13496-1992银行行别和保险公司标识代码2.1.2 代码标准39GB/T 12404-1997单位隶属关系代码2.1.2 代码标准40GB/TXXXXX-XXXX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2.1.2 代码标准41GB/TXXXXX-XXXX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不可运输产品2.1.2 代码标准42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43GB/T 14885-1994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44GB 6944-19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2.1.2 代码标准45GB/T 7635-1987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46GB/T2260-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1.2 代码标准47GB/T 10114-1988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2.1.2 代码标准48GB/T 2659-1994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49GB/T 15514-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口岸及有关地点代码2.1.2 代码标准50GB/T 7407-1997中国及世界主要海运贸易港口代码2.1.2 代码标准51GB/T 10302-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车站站名代码2.1.2 代码标准52GB/T 920-1989公路路面等级与面层类型代码2.1.2 代码标准53GB 917.1-1989公路线路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2.1.2 代码标准54GB/T 917.2-1989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名称和编码规则编号2.1.2 代码标准55GB 11708-1989公路桥梁命名和编码规则编号2.1.2 代码标准56GB/T 14395-1993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理编码结构规则2.1.2 代码标准57GB/T 15281-1994中国油、气田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58GB/T 16792-1997中国含油气盆地及次级构造单元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59GB/T 17297-1998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气候带和气候大区2.1.2 代码标准60GB/T 17734-1999水路信息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61GB/T 17735-1999公路信息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62GB/T 7408-19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法eqv ISO 8601:19882.1.2 代码标准63GB/T 9648-1988国际单位制代码neq ISO 2955-83 2.1.2 代码标准64GB/T 12406-1996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idt ISO 4217:1990 2.1.2 代65GB/T 17295-1998国际贸易用计量单位代码idt UN/ECE Rec.20码标准2.1.2 代码标准66GB/T 4880-1991语种名称代码eqv ISO 639-88 2.1.2 代码标准67GB/T 4881-1985中国语种代码2.1.2 代码标准68GB/T 3304-1982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2.1.2 代码标准69GB/T 7056-1987文献保密等级代码2.1.2 代码标准70GB/T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2.1.2 代码标准71GB/T 13959-1992文件格式分类与代码编制方法2.1.2 代码标准72GB/T 15418-1994档案分类标引规则2.1.2 代码标准73GB/T 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74GB/T 15416-1994中国科学技术报告编号2.1.2 代码标准75GB/T 16835-1997高等学校本科、专科专业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76GB/T 5795-1986中国标准书号2.1.2 代码标准77GB 10022-1988图书编码方法的标识2.1.2 代码标准78GB/T 12402-1990经济类型代码2.1.2 代码标准79GB/T 4754-19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80GB/T 18298-2001税务信息分类与代码集2.1.2 代码标准81GB/T 14396-1993疾病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82GB/T 15657-1995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83GB/T 16711-1996银行业银行电信报文银行识别代码idt ISO 9362:1994 2.1.2 代码标准84GB/T 15421-1994国际贸易方式代码2.1.2 代码标准85GB/T 15422-1994国际贸易单证代码2.1.2 代码标准86GB/T 16963-1997国际贸易合同代码规范2.1.2 代码标准87GB/T 16962-1997国际贸易付款方式代码2.1.2 代码标准88GB/T 6512-1998运输方式代码2.1.2 代码标准89GB/T 17152-1997运费代码(FCC)-运费和其他费用的统一描述eqv UN/ECENo.23-19902.1.2 代码标准90GB/T 15420-1994国际航运货物装卸费用和船舶租赁方式条款代码2.1.2 代码标准91GB/T 15424-1994电子数据交换用支付方式代码2.1.2 代码标准92GB/T 15423-1994国际贸易交货条款代码2.1.2 代码标准93GB/T 16472-1996货物类型、包装类型和包装材料类型代码2.1.2 代码标准94GB/T 15119-1994集装箱常用残损代码eqv ISO 9897-1-90 2.1.2 代码标准95GB/T 14945-1994货物运输常用残损代码2.1.2 代码标准96GB/T 16833-1997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代码表等同UN/EDIFACT(D94B)2.1.2 代码标准97电子政务主题词表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GB/T 9704-2000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2GB/T 826-1989发文稿纸格式修订2.2 文件与单证格式3GB/T 9705-1988文书档案案卷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4GB/T 17298-1998单证标准编制规则2.2 文件与单证格5GB/T 14392-1993贸易单证样式等效ISO 6422:UN/ECE R.12.2 文件与单证格式6GB/T 17305-1998一般商品和机电产品进口管理证明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7GB/T15310.1-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商业发票2.2 文件与单证格式8GB/T15310.2-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装箱单2.2 文件与单证格式9GB/T15310.3-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装运声明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0GB/T15310.4-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明书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1GB/T15311.1-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许可证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2GB/T15311.2-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3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许可证申请表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4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申请表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5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出口许可证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6GB/TXXXXX-XXXX出口管制商品和技术出口许可证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7GB/TXXXXX-XXXX货物进出口标准合同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8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急需2.3 业务1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指南参考IDEF、UML等急需2.3 业务流程2电子公文交换处理规范急需2.3 业务流程3电子公文存档管理规范需要2.3 业务流程4电子公文处理流程规范需要2.3 业务流程5电子政务业务生成的通用技术要求需要2.3 业务流程6XML业务表示规范需要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共11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3.1 信息交换1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专网)信息交换平台技术要求急需3.2 置标语言1GB/T XXXXX信息技术可扩展置标语言(XML)3.2 置标语言2GB/T14814-1993信息处理文本和办公系统标准通用置标语言(SGML)idt ISO 8879:19863.2 置标语言3HTML3.2 置标语言4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参考W3C XML系列标准急需3.3 数据库1数据库接口规范急需3.4 服务标准1HTTP 1.13.4 服务标准2Web服务技术要求参考UDDI、SOAP、WSDL等需要3.4 服务标准3呼叫中心服务技术要求需要3.4 服务标准4语音服务技术要求需要3.4 服务标准5MIME需要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共24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4.1 建设规范1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建设规范急需4.1 建设规范2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建设规范需要4.1 建设规范3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建设规范需要4.2 网络管理规范1YD/T852-1996电信管理网(TMN)总体设计原则4.2 网络管理规范2YD/T871-1996电信管理网(TMN)-通用网络信息模型4.2 网络管理规范3YD/T879-1996Q3接口的告警监测4.2 网络管理规范4YD/T880-1996Q3接口的性能管理4.2 网络管理规范5YD/T912-1997Q3和X接口的底层协议框架4.2 网络管理规范6YD/T933-1997TMN管理业务和电信管理域4.2 网络管理规范7YD/T934-1997电信管理网(TMN)物理体系结构4.2 网络管理规范8YD/T935-1997电信管理网(TMN)逻辑分层体系结构4.2 网络管理规范9YD/T946-1998TMN接口规范方法论4.2 网络管理规范10YD/T947-1998Q3和X接口高层协议框架4.2 网络管理规范11YD/T959-1998电信管理网(TMN)管理功能4.2 网络管理规范12YD/T960-1998电信管理网(TMN)功能体系结构4.2 网络管理规范13YDN075-1998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网络管理规范4.2 网络管理规范14YDN100-1998ATM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网元管理层部分4.2 网络管理规范15YD/T1101-2001用户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V5管理与通用部分4.2 网络管理规范16YD/T1145-2001网络管理接口测试方法4.2 网络管理规范17YD/T1146-2001用户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通用传输部分4.2 网络管理规范18YD/T1147-2001宽带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ADSL部分4.2 网络管理规范19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专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急需4.2 网络管理规范20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内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需要4.2 网络管理规范21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外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需要信息安全标准(共125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1GB/T9387.2-1995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ISO 7498-2:1989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2TCP/IP安全体系结构RFC 1825 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3通用数据安全体系CDSA 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4通用数据安全体系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5认证体系建立标准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6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结构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7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通用标准5.1.2 信息安全框架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1部分:概述ISO 10181-1: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2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2部分:鉴别框架ISO 10181-2: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3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3部分:访问控制框架ISO 10181-3: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4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4部分:抗抵赖框架ISO 10181-4:19975.1.2 信息安全框架5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5部分:机密性框架ISO 10181-5: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6部分:完整性框架ISO 10181-6: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7部分:安全跟踪和告警框架ISO 10181-7: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8Internet协议安全架构(基于VPN)RFC18255.1.3 信息安全模型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高层安全模型ISO/IEC 10745:19955.1.3 信息安全模型2GB/T18237.1-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1部分:概述、模型和记法ISO/IEC 11586-1:19965.1.3 信息安全3GB/T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ISO/IEC 11586-2:1996模型18237.2-2000全第2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服务定义5.1.3 信息安全模型4GB/T18237.3-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3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协议规范ISO/IEC 11586-3:19965.1.3 信息安全模型5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4部分:保护传送语法规范ISO/IEC 11586-4:19965.1.3 信息安全模型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5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ISO/IEC 11586-5:19975.1.3 信息安全模型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保护传送语法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ISO/IEC 11586-6:19975.1.3 信息安全模型8GB/T18231-2000信息技术低层安全ISO/IEC 135945.1.3 信息安全模型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模型5.1.4.1 加密技术1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算法5.1.4.1 加密技术2信息技术安全技术N位块密码算法的操作方式idt ISD/IEC10116:19975.1.4.1 加密技术3军用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密要求5.1.4.1 加密技术4SSL、PGP、IPV6著名的加密协议5.1.4.2 签名技术5GB 15851-199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ISO/IEC 9796:19915.1.4.2 签名技术6GB/T17902.1-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附录的数字签名第1部分: 概述ISO/IEC14888-1:19985.1.4.2 签名技术7GB/T18238.1-200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散列函数第1部分:概述ISO/IEC 10118-1:19945.1.4.3 完整性机制9GB 15852-199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用块密码算法作密码校验函数的数据完整性机制ISO/IEC 9797:19945.1.4.3 完整性机制1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电文鉴别代码(MACs)用块密码的机制ISO/IEC9797:19995.1.4.4 鉴别机制11GB/T15843.1-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1部分: 概述ISO/IEC 9798-1:19915.1.4.4 鉴别机制12GB/T15843.2-1997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2部分: 采用对称加密算法的机制ISO/IEC 9798-2:19945.1.4.4 鉴别机制13GB/T15843.3-199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3部分: 用非对称签名技术的机制ISO/IEC 9798-3:19975.1.4.4 鉴别机制14GB/T15843.4-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4部分: 采用密码校验函数的机制ISO/IEC 9798-4:19955.1.4.4 鉴别机制15GB/T16264.7-200x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目录第8部分:鉴别框架ISO/IEC9594-8:1997|ITU-TX.5095.1.4.5 抗抵赖机制16GB/T17903.1-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1部分: 概述ISO/IEC13888-1:19985.1.4.5 抗抵赖机制17GB/T17903.2-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2部分: 使用对称技术的机制ISO/IEC13888-2:19985.1.4.5 抗抵赖机制18GB/T17903.3-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3部分: 使用非对称技术的机制ISO/IEC13888-3:1998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19电子政务CA中心标准体系指南急需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0PKI体系结构标准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1PKI证书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2PKI证书服务业务流程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3PKI目录结构规划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4PMI体系结构标准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5属性证书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26PMI证书服务业务流程规范规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7PMI目录结构规划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8KMI体系结构标准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9KMI服务业务流程规范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GB/T9361-19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GB17625.2-1999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EC 61000-3-3:1994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3GB/T17625.3-2000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EC 61000-3-5:1994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4GB/T17626.11-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SO/IEC 9126:1991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5GB 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IEC 950:1991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6GB 9254-19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 22:1997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7GB/T17618-19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 24:1997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8GB/T17625.1-1998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6A)IEC 61000-3-2:1995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9GB/T2887-2000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0GB 50174-19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1GA 173-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5.2.1 物理环境12GGBB1-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和保障值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3GGBB2-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4BMB1-94电话机电磁泄漏发射限值及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5BMB2-1998使用现场的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和安全判据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6BMB3-1999处理涉密信息的电磁屏蔽室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7BMB4-2000电磁干扰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8BMB5-2000涉密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要求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9BMB6-2001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0BMB7-2001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总则)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1BMB7.1-2001电话机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2GGB1-1999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3GGBB2-1999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5.2.2 信息安全产品24GB/T17900-1999网络代理服务器的安全技术要求5.2.2 信息安全产品25GB/T18018-1999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5.2.2 信息安全产品26GB/T18019-1999信息技术包过滤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5.2.2 信息安全产品27GB/T18020-1999信息技术应用级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5.2.2 信息安全产品28GA243-2000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GB/T17963-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ISO/IEC 11577:19955.3 系统与网络标准2GB/T17143.7-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安全报警报告功能ISO/IEC 10164-7:19925.3 系统与网络标准3GB/T17143.8-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安全审计跟踪功能ISO/IEC 10164-8:19935.3 系统与网络标准4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安全技术要求5.3 系统与网络标准5GJB 2646-1996军用计算机安全评估准则(操作系统安全)5.3 系统与网络标准6电子政务XML安全技术指南5.3 系统与网络标准7电子政务网络(专网与内网)安全技术规范5.3 系统与网络标准8XML数据安全指南5.3 系统与网络标准9XML加密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0XML访问控制技术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1XML数字签名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2电子政务网络传输加密技术要求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3电子政务安全防范指南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4计算机安全技术指南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5电子政务鉴别框架5.4 应用与工程标准1电子政务安全认证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2电子政务业务加密、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的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3电子政务业务加密、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的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4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5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评估标准5.4 应用与工程标准6信息安全系统工程能力评估标准5.4 应用与工程标准7网络身份认证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评估标准5.4 应用与工程8网络身份认证卡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标准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9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10网络身份认证应用安全保护等级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11生物特征身份认证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5.5 管理标准1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5.5 管理标准2信息安全管理标准ISO/IEC 196775.5 管理标准3GB/T18336.1-200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1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ISO/IEC15408-1:19995.5 管理标准4GB/T18336.2-200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2部分: 安全功能要求ISO/IEC15408-2:19995.5 管理标准5GB/T18336.3-200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3部分: 安全保证要求ISO/IEC15408-3:19995.5 管理标准6电子政务安全级别管理规范5.5 管理标准7BM21-2000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5.5 管理标准8BM22-2001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5.5 管理标准9BM23-2001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指南5.5 管理标准10公钥基础设施中的密钥管理指南5.5 管理标准11公钥基础设施指南5.5 管理标准12认证中心建立实施操作指南5.5 管理标准13认证中心操作策略5.5 管理标准14认证中心认证实施规范5.5 管理标准15认证中心认证策略5.5 管理标准16认证中心最小互操作规范5.5 管理标准17认证中心管理指南5.5 管理标准18信任域管理指南5.5 管理标准19计算机信息系统五层面安全保护等级标准系列:·系统层面安全保护标准·网络层面主要构件安全保护标准·应用层面安全保护标准。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电子政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也是政府部门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落实和推广的基础和前提,是整个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电子政务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工作,进一步落实《“十三五”信息化标准工作指南》等文件部署,制定《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的决策部署,推动电子政务标准化发展,优化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完善电子政务标准,突破关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增强电子政务标准化服务能力,为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电子政务发展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按照“急用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研制一批支撑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业务协同、政务服务一体化、安全保障所需的基础性、关键性、共性标准,标准的有效性、—3—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并带动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

2020年,调研现有电子政务标准使用情况,完成对现有电子政务标准的复审,搭建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到2021年,依据行业实际需要,制修订政务信息资源、电子文件、政务服务平台等电子政务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应用标准,基本满足电子政务标准化需求,补充完善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到2022年,全面覆盖电子政务基础共性标准、关键应用标准、安全保障标准,建立较为先进的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有效指导电子政务建设,建设电子政务标准应用服务平台,提升标准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

二、标准体系(一)标准体系结构图。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由总体标准、基础设施标准、数据标准、业务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安全标准7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4——5—图1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二)标准分类说明。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7章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7章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

金江军等.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2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建设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由一下六大部分组成: (1)总体标准:包括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电子政务术语,电子政务中文信 息处理和其他电子政务综合标准。 (2)应用业务标准:包括各种电子政务应用标准,主要有数据元、代码、 电子公文格式和流程控制等。 (3)应用支撑标准:包括信息交换平台、电子公文交换、电子记录管理、 日志管理和数据库等标准。 (4)信息安全标准:包括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加密 算法、数字签名和公钥基础设施等标准。 (5)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包含电子政务建设规范和电子政务网络管理规范。 包括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主要有基础通信平台工程 建设、网络互联互通等标准。 (6)管理标准:包含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电子政务验收与监理、电子政务 系统测试和评估,以及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评价体系。
• 《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 •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包括总体框架、技术要求、核心元数据、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技术管理要求5个部分) •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包括总体框架、分布式应用系统间信息 交换技术要求、异构数据库接口规范、技术管理要求4个部分)。 •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
金江军等.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5

金江军等.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4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思考题
1.我国已经出台了哪些电子政务标准?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还存在 哪些问题? 2.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 3.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宝安分局政务标准化工作有哪些经验可以借 鉴?

电子政务标准化

电子政务标准化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3部分:核心元数据》; (2)形成25项国家标准草案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3)逐步构建和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平台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5部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6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开通了电子政务标准化网站()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 搭建了电子政务标准验证环境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2部分:分布式应用间信息交换技术要求》;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3部分:异构数据库接口规范》; (4)开发标准配套的辅助应用工具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GB/T 19487-2004《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2部分:通用布缆系统工程监理规范》; GB/T 19486-2004《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3部分:电子设备机房系统工程监理规范》; 《电子政务数据元素》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4部分: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监理规范》;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5部分:软件工程监理规范》; (5)开展一系列电子政务国家标准的宣贯培训活动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6部分:信息化工程安全监理规范》; 《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使用管理规范》。
网 络 设 备 标 准
网 络 安 全 标 准
鉴 别 、 授 权 与 计 费
信息安全标准
基础标准 体 安 保 密 系 全 密 码 与 术 标 技 模 语 准 术 型
技术与机制标准 标 识 与 鉴 别 授 权 与 访 问
管理标准
评估标准
管 理 技 术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ISO 2382-18:1986
1.2 术语标准
21
GB/T 5271.19:1986
数据处理 词汇 第19部分:模拟计算
ISO 2382-19:1980
1.2 术语标准
22
GB/T 5271.20:1994
数据处理 词汇 第20部分:系统开发
ISO/IEC 2382-20:1990
1.2 术语标准
2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急需
1.1 总体框架
3
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总体技术要求
急需
1.1 总体框架
4
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总体技术要求
需要
1.1 总体框架
5
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总体技术要求
需要
1.1 总体框架
6
电子政务互操作性框架
需要
1.2 术语标准
1
GB/T 14915:1994
电子数据交换术语(EDI)
1.2 术语标准
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
18
GB/T 5271.15:1986
数据处理 词汇 第15部分:程序设计语言
ISO 2382-15:1985
1.2 术语标准
19
GB/T 5271.16:1986
数据处理 词汇 第16部分:信息论
ISO 2382-16:1978
1.2 术语标准
20
GB/T 5271.18:1993
数据处理 词汇 第18部分:分布式数据处理
13
GB/T 5271.10:1986
数据处理 词汇 第10部分:操作技术和设施
ISO 2382-10:1979
1.2 术语标准
14
GB/T 5271.11:2000

《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试行)》

《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试行)》

第一章总体技术框架模型北京市电子政务的总体技术框架模型如图1.1所示,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应用层、门户层、访问渠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与管理体系。

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企业、公众、政府和公务员。

图1.1: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图1、网络基础设施层在模型中处于最底层,是支撑北京市电子政务和“数字北京”的重要基础设施,包括市级、区县级有线专网和无线专网,以及公众网。

2、信息资源层构建于网络基础设施层之上,并为上层的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共享信息资源、目录资源及各部门业务信息资源。

3、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在整个模型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处于应用层和信息资源层之间。

4、应用层是在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基础上构建的各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职能部门的行业应用系统、跨领域综合性应用系统以及面向领导决策的综合性决策支持系统等。

5、门户层是整个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最终用户的统一入口,是各类用户获取所需服务的主要入口和交互界面,由首都之窗和政务专网门户组成。

6、访问渠道是指用户访问电子政务门户的方式与途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话、互联网、信息亭、电视等渠道进行访问,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多渠道访问。

7、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包括专用于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和综合现有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两大部分,它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设计、建设和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的保障体系,在模型的各层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

8、管理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得以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行的保障体系,包括模型巾各层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

9、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保障体系。

信息安全贯穿于电子政务的各个层面。

第二章网络基础设施一、网络结构北京市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有线政务专网、无线政务专网和公众网等。

l、有线政务专网有线政务专网分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部分。

其中,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是物理隔离:有线政务专网和公众网络之间是逻辑隔离。

电子政务现行及在研标准体系表2020

电子政务现行及在研标准体系表2020
互联网+政务
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
64
业务系统
电子文件管理系 统建设指南
GB/T 31914-2015
电子文件
65
业务系统
党政机关电子公 文应用接口规范
GB/T 33478-2016
电子文件
66
业务系统
党政机关电子公 文系统建设规范
GB/T 33482-2016
电子文件
67
服务
服务基础
总体技术电子证 照架构
信息资源目 录
政务信息资源目 录部分:核第体系
3心数据
GB/T
21063.3-2007
政务数据开 放共享
33
信息资源目 录
政务信息资源目 录体系第4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分 类
GB/T
21063.4-2007
政务数据开 放共享
34
信息资源目 录
政务信息资源目 录第体系6部分: 技术管理要求
GB/T
21063.6-2007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GB/T 33476.3-201件技术电子证照GE要求电子文件存储- 类流式20109996-T
格式规范第3部 )分:头方也指南文3/T 36905-2018与交换格式文书-339文档
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
44
数据格式
电子文件存储与 交换格式流式文 档应用编程接 口
20101511-T-469
GB/T
34981.2-2017
政务数据开 放共享
27
分类与编 码
机构编制统计及 实名制管理系统 数据3规范第部 分:数据字典
GB/T
34981.3-2017
政务数据开 放共享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体系

数据元素目录
代码集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配套标准 政务应用系统基础环境 电子政务建设机制配套标准 电子政务标准发展相关策略研究
深化标准应用,强化标准服务
实施监督 试点示范
动态维护
培训宣贯 信息服务
提 纲
一、一期工程 二、主要成果 三、下步工作
四、相关建议
梳理现有标准 各行业、各地方应首先对各自电子政务 系统建设中所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及地方标准进行梳理,分析现有标准的应 用情况,尤其要理顺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与国家标准之间的关系。
电子政务总体 性、框架性、 基础性的标准 和规范。
总体标准
基础通信平台 工程建设、网 络互联互通等
安全级别管理、身 份鉴别、访问控制 管理、加密算法、 数字签名和公钥基 础设施等
数据元、代码、 电子公文格式和 流程控制等标准
信息交换平台、电 子公文交换、电子 记录管理、日志管 理和数据库等




应 用 支 撑 标 准
标准的贯彻与实施机制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作用只有通过标准的贯彻实 施才能达到。因此,各地方应全力作好标准化基 础建设及宣贯工作。特别是共性标准、基础性标 准,各地方应认真执行和贯彻国家电子政务的相 关标准,并积极作好标准的应用试点工作。各地 方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中应严格贯彻国家电 子政务标准体系,优先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对于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各行业、 各地方可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统一制定的国家标准 项目建议。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第1部分 总体框架 第2部分 分布式系统间信息交换技术要求 第3部分 异构数据库接口规范 第4部分 技术管理要求 信息化工程监理 第2部分 电子设备机房系统工程监理 第3部分 通用布缆系统工程监理 第4部分 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监理 第5部分 软件工程监理 第6部分 信息化工程安全监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 33780.2-2017
15
政务软件设施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技术部分:操4第规范作系统
20132199-T-339
16
政务软件设施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部分:应规范第4用服务
20141558-T-339
17
政务软件设施
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
20190834-T-469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29
分类与编码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部分:服第规范1务分类与编码.
20132196-T-339
序号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名称
计划号/标准号
重点工作
3031
信息资源目录信息资源目录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GB/T 21063.1-2007总1部分:体系第体框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2部分:技GB/T 21063.2-2007体系第术要求
GB/T 33190-2016
电子文件
39
数据格式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1部分:公文结构
GB/T 33476.1-2016
电子文件
40
数据格式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2部分:显现.
GB/T33476.2-2016
电子文件
序号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名称
计划号/标准号
重点工作
414243
数据格式数据格式数据格式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3部GB/T 33476.3-2016分:实施指南文件技术电子证照GB/T 36905-2018要求电子文件存储与交换格式文书类流式20109996-T-339文档
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
44
数据格式
电子文件存储与交换格式流式文档应用编程接口
20101511-T-469
电子文件
5152
开放共享开放共享
大数据信息技术GB/T 38664.1-2020政务数据开放共享部分:总则第1大数据信息技术政务数据开放共享GB/T 38664.2-2020第2部分:基本要求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
23
分类与编码
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GB/T 19486-2004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24
分类与编码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标识规范
GB/T 33477-2016
电子文件
25
分类与编码
机构编制统计及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1规范第部分:总则
GB/T 34981.1-2017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4
指南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1部分:总则
GB/T 30850.1-2014
5
指南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2部分:工程管理
GB/T 30850.2-2014
6
指南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3部分:网络建设
GB/T 30850.3-2014
7
指南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4部分:信息共享
GB/T 30850.4-2017
GB/T 21063.6-2007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35
信息资源目录
电子证照目录信息规范
GB/T 36902-2018
电子文件
36
数据格式
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
GB/T 20916-2007
电子文件
37
数据格式
公钥信息安全技术基础设施数字证书格式
GB/T 20518-2018
电子文件
38
数据格式
电子文件存储与交版式文档换格式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32
信息资源目录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部分:核第体系3心数据
GB/T 21063.3-2007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33
信息资源目录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GB/T 21063.4-2007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34
信息资源目录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第体系6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GB/T21062.2-2007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49
开放共享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3部分:数据接口规范
GB/T 21062.3-2007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50
开放共享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GB/T 21062.4-2007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序号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名称
计划号/标准号
重点工作
26
分类与编码
机构编制统计及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部分:代第2规范码集
GB/T 34981.2-2017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27
分类与编码
机构编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计及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3规范第部分:数据字典
GB/T 34981.3-2017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28
分类与编码
电子证照标识规范
GB/T 36904-2016
电子文件
45
数据格式
电子文件存储与交换格式流式文档扩充要求
20132357-T-469
电子文件
46
数据格式
电子文件存储与交流式文档换格式功能点分级和测试要求
20132358-T-469
电子文件
47
开放共享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1部分:总体系第体框架
GB/T 21062.1-2007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48
开放共享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
8
指南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5部分:支撑技术
GB/T 30850.5-2014
9
参考模型
电子文件管理能力体系第1部分:通用要求
20153798-T-244
电子文件
10
基础设施
政务硬件设施
电子文件管理装备规范
GB/T 33189-2016
电子文件
序号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名称
计划号/标准号
重点工作
11
政务软件设施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GB/T 21064-2007
1213
政务软件设施政务软件设施
证书信息安全技术认证系统密码及其GB/T 25056-2018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技术GB/T 33780.1-2017部分:系第1规范统架构
电子文件
14
政务软件设施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技术部分:功第2规范能和性能
18
政务网络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
GB/T 21061-2007
19
数据
元数据
电子政务数据元第部分:1设计和管理规范.
GB/T 19488.1-2004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序号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名称
计划号/标准号
重点工作
202122
元数据元数据元数据
第电子政务数据元GB/T 19488.2-2008公共数据目部分:2录党政机关电子公文GB/T 33480-2016元数据规范元数据规电子证照GB/T 36903-2018范
电子政务现行及在研标准体系表
序号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名称
计划号/标准号
重点工作
1
总体
术语
电子政务术语
GB/T 25647-2010
2
术语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总体部分:术1第规范
语和定义
GB/T 34078.1-2017
3
术语
文件管信息与文献基础与术语理体系:
GB/T 34110-2017
电子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