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科化学重要知识点全部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子结构的形成(选择题考试居多)
(1)古典原子论→原子论→葡萄干面包模型
(2)道尔顿(英国物理、化学家)现代原子论
(3)汤姆孙(英国物理、化学家)主要贡献:发现电子;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原子是有结构的。

二、X射线---元素放射性的发现(选择题考试居多)
(1)伦琴(德国物理学家)X射线(电磁波);
(2)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对比实验法)
进一步发现原子是有结构的; (3)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
三、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化学原子结构模型是基础,需要理解,有助于理解化学反应过程)
(1)卢瑟福
(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3.1原子结构
原子直径零点几纳米,原子核的半径是原子的万分之一,体积占几千
原子
原子核
质子(带正
电)中子(不带
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亿分之一。

3.2原子在外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3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注:相对质量没有单位,数值上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另外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记清并理解这几个数关系,计算题会有用。

质量数相同,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3.4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

元素的概念: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

特点: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c、各同位素原子百分率一般不变。

用途:(选择题)
2H、3H 氢弹
235
U 核燃料
92
12C 相对质量计算标准
14C 考古断代
四、物质的量
1、单位:摩尔(mol)
2、1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式量
3、摩尔质量M(g/mol)
五、电子运动
核外电子排布
按离核的远近,能量高低划分不同区域
K L M N O P Q
1 2 3 4 5 6 7 能量:低→高
离核距离:近→远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每层最多2n2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数最多8个;
此外层18个;倒数第二层32个;
3)最外层8个电子为稳定结构(同稀有气体)
当K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同He)
元素的性质和最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
最外层2或8个电子(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2)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小于4个(易失电子)
3)非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大于4个(易得电子)
六、离子
阳离子:K+;Ca2+;Na+;Mg2+;NH4+
阴离子:O2-;F-;OH-;SO42-;PO43-;HCO3-
电子式:表示原子或离子最外层电子
电子式
离子电子式
原子团
原子结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CO

2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溶液均为混合物(盐酸、碘酒);结晶水合物均为纯净物(明矾、胆矾);
2、单质和化合物:均是纯净物中的进一步分类,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白磷、红磷;氧气、臭氧;石墨、金刚石);
3、氧化物
按组成元素分:金属化合物、非金属化合物
注:
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与石蕊变红,与酚酞无色)
5、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与石蕊变蓝,与酚酞变红)
可溶性碱:Ca(OH)2、Ba(OH)2、NaOH、KOH、NH3·H2O
6、盐:除了酸、碱就是盐
食盐业(小题)
海水的成份和海水浓缩制盐密度的控制
方法:浓缩法;
盐池:涨潮时引入海水,太阳直晒,海水蒸发,食盐浓缩制卤;
海水的密度控制:1.21-1.26 g/ml
目的:大量析出NaCl,又要使杂质析出少。

1、中国现代化工之母—氯碱工业(Cl
2、NaOH)
(1)点解饱和食盐水
阳极:石墨
电极
阴极:铁
化学用品饱和NaCl溶液、酚酞、KI淀粉试纸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气泡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阴极2H++2e=H2↑
有气泡,检验有轻微爆鸣声
(2)氯
2Fe+3Cl22FeCl3
2Na+Cl2NaCl Cu+Cl2CuCl2 Cl2+H22HCl
2P+3Cl22PCl3 2P+5Cl22PCl5
失效原理:
Ca(ClO)2+2CO2+H2O=Ca(HCO3)2+2HClO
2HClO 2HCl+O2↑
1、强氧化性:漂白,消毒杀菌;
2、见光分解2HClO 2HCl+O2↑
3、一元弱酸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注:浓盐酸稀释后就不参加反应;
需要加热。

气体—气体摩尔体积(单位:L/MOL)
标注状况下1mol(0℃,101×105Pa或101.3KPa或1atm)任何气体
体积均为22.4L
1、决定物质所占体积大小的因素:物质所含微粒多少;微粒自身大小;微粒间平均距离。

2、决定液体、固体的因素:微粒数的多少;微粒自身大小。

3、决定气体因素:微粒的多少;分子间平均距离;温度升高,分子间距离增大,压强上升,分子间距降低。

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盐酸、烧碱
氯化氢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极易溶于水。

盐酸:氯化氢溶液,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高沸点制低沸点酸
NaCl+H2SO4(弄) NaHSO4+HCl↑
NaCl+NaSO4Na2SO4+HCl↑
总:2NaCl+H2SO4(浓) Na2SO4+2HCl↑
卤素单质
物理性质
卤素:氟(F2)、氯(Cl2)、溴(Br2)、碘(I2)
化学性质
2Fe+3Cl2 2F2Cl3
2Fe+2Br2FeBr3
2FeBr2+2HI=2FeBr2+I2+2HBr
Fe+I2FeI2
Zn+I2ZnI2(放热,生成紫色蒸汽)
H2(g)+F2(g)=2HF(g)+542.2KJ(冷暗处爆炸)
H2(g)+Cl2(g)=2HCl(g)+92.3KJ(点燃或光照
混合气体爆炸)
H2(g)+Br(g) 2HBr(g)+36.4KJ(缓慢反
应)
H2(g)+I2(g) 2HI(g)-26.5KJ(持续加热,
反应缓慢,HI易分解)
难易程度:易→难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
溴、碘的应用(选择题居多)
I 2的用途:碘酒;预防甲状腺肿大。

卤离子的检验
1、
银盐法:滴加酸化的AgNO 3溶液或AgNO 3溶液和稀HNO 3 若
防止CO 32-,SO 32-,PO 43-离子的干扰 2Ag ++CO 32-=Ag 2CO 3 ↓(淡黄色) Ag 2CO 3+2H +=2Ag ++CO 2 ↑+H 2O
3Ag+PO43-+3H+=3Ag++H3PO4
2、置换萃取法
未知液溶液有机层:橙红色(Br-);紫红色(I-) 3、卤化银
AgF可溶;AgCl、AgBr、AgI不溶于水、酸。

2AgBr 2Ag+Br2
制感光材料,胶片,感光纸,变色眼镜(CuO作催化剂)
2AgI 2Ag+I2
人工降雨(不同于干冰)
4、卤化氢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极易溶于水,生成的酸都具有挥发性。

(2)化学性质:
稳定性:HF>HCl>HBr>HI;
还原性:HI>HBr>HCl>HF;
水溶液酸性:HF<HCl<HBr<HI
HF为弱酸:4HF+SiO2=SiF4+2H2O(腐蚀玻璃)
(3)制备:
CaF2+H2SO4(浓) CaSO4+2HF↑
(萤石不溶于水)铅皿或塑料器皿
2NaCl+H2SO4(浓) Na2SO4+2HCl↑
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
不能用H2SO4(强氧化性),用浓H3PO4
NaBr+H3PO4(浓) NaH2PO4+HBr↑
不能用H2SO4(强氧化性),用浓H3PO4
KI+H3PO4(浓) KH3PO4+HI↑
电子式
1、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H2O2); (C2H6)
3、离子晶体:
(1)离子晶体的化学式只表示阴阳离子个数之比;NaCl:Na+:Cl-=1:1 (2)不存在小分子;
(3)有较高的溶沸点,较大的密度和硬度;
(4)晶体不导电,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导电。

4、离子键强弱与物质性质有关系:
影响因素:
(1)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
(2)离子所带电荷越高,离子键越强。

离子键越强,构成物质的溶沸点、硬度越高。

例如:熔点:NaF>NaCl>NaBr>NaI
5、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注:成键微粒为原子;相互作用为共用电子对。

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之间,包括: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气态氢化物、酸、大多数有机物。

类型:非极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O2、H2、N2、Cl2、F2、Br2、I2等双原子分子)、极性共价键(共价电子有偏向,HCl、NH3、CH4)
6、共价分子:分子中原子之间都是共价键。

注:最小单元是分子;化学式就是分子式。

共价单质:O2、H2、N2、Cl2、F2、Br2、O3等
共价化合物:HCl、H2O、H2S、H2O2等
7、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化学键弱的多。

影响因素: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和构成相似的原子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大)。

分子晶体:分子间通过范德华力相结合的晶体(熔点较低,硬度较大例如: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气态氢化物、酸、稀有气体)
分子晶体特点:化学式就是分子式;固态和熔融状态是都不导电;溶沸点较低,硬度较小。

8、原子键: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的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特点:不存在单个小分子;硬度大溶沸点高;熔点:金刚石>SiC>Si)注:重点掌握Si、SiO2、SiC、金刚石、B
(1)金刚石:每个C以4根共价键与其它4个碳原子连接而成;(2)石墨:平面六边形层状结构;层内共价键;层间范德华力;硬度小,溶沸点高,能导电。

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一、能量守恒和转化
1、能量守恒定律:E反应前=E反应后;
2、化学反应中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
3、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记点经典例子可结合生物知识);
4、物质状态变化中伴随能量的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
二、溶解的过程和溶解热现象
1、NH4Cl(溶解吸热,降温);NaOH(溶解放热,升温);NaCl(不变)注:溶解过程可能是化学过程也有可能是物理过程。

2、溶解热现象
三、溶解和结晶
1、溶解和结晶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溶解和结晶同时存在;
2、溶解平衡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表现为饱和,实质是动态平衡;
四、风化和潮解
风化:Na2CO3·10H2O Na2CO3+10H2O;
潮解:CaCl2、MgCl2、NaOH。

五、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1、放热反应(+Q):Q>0
2H2+O2 CO2+Q
燃烧、中和、金属和酸反应
2、吸热反应(-Q):Q<0
C+H2O CO+H2-Q
持续加热反应
3、化学能:生成物能量=反应物总能量+ΔQ;
六、热反应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放出和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系数只表示mol。

1、特点和书写:
(1)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2)化学式前的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为分数或小数;
(3)注明一定量的物质在反应中的热效应,并注明单位;
(4)不注明反应条件。

2、意义:不仅表明了反应物还表明了一定量的物质在反应中的热量。

S
一、物理性质
硫淡黄色或黄色固体,俗称硫磺,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CS2)。

二、化学性质
(1)还原性
S+O2SO2
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

(2)氧化性
Fe+S FeS(黑色)
2Cu+S Cu2S(黑色)
Hg+S=HgS(黑色)
H2+S=H2S
(3)既表现氧化性有表现还原性
3S+6KOH2K2S+K2SO3+3H2O
(4)硫化氢和氢硫酸
1)H2S物理性质: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
2)H2S化学性质:还原性(Cl2+H2S=2HCl+S↓);可燃性(完全燃烧2H2S+3O22SO2+2H2O、不完全燃烧2H2S+O22S↓+2H2O);3)氢硫酸: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4)实验室制法:FeS+H2SO4=FeSO4+H2S↑(采用启普发生器,固液不加热型);
5)SO2漂白作用: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颜色恢复。

注:SO2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后分解。

6)SO2实验室制法: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干燥:浓H2SO4;采用启普发生器,固液不加热型
7)酸雨
1、当降水的PH<5.6时,就称为酸雨;
2、成因:酸雨主要含H2SO4、HNO
3、以H2SO4为主;燃烧含硫的煤及石油,生成SO2及NO2;
3.危害:土壤酸化、建筑物受损;
4、防治:使用脱硫燃料,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及氮氧化物的排放。

三、PH值
(1)水的电离与水的离子积
H2O H++OH-
25℃时,纯水中C(H+)=C(OH-)=1×10-7mol/l
25℃时,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K W=C(H+)·C(OH-)=1×10-14mol/l(T ↑、K W↑)
(2)PH的含义: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数值的负对数(PH=-lg C(H+)).
四、硫酸
1、物理性质:纯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浓硫酸吸收SO3,形成发烟硫酸。

2、稀硫酸:H2SO4→2H++SO42-具有酸的通性。

3、浓硫酸:吸水性(物理反应);脱水性(化学反应,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原子2:1夺取出来);强氧化性。

4、工业制法: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H2SO4
五、硫酸盐
2(CaSO4·2H2O)2CaSO4·H2O+3H2O
2CaSO4·H2O+3H2O→2(CaSO4·2H2O)
熟石膏→生石膏(医用石膏绷带)
CuSO4·5H2O CuSO4+5H2O
CuSO4+5H2O→CuSO4·5H2O
氨和铵盐
一、氮气和氮的固定
氮(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由于氮气分子中的共价键很牢固(键能很大),所以按期很不活泼。

氮的固定:把大气中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N2+O2 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二、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当液氨气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气可作制冷剂。

(2)化学性质
NH3+H2O NH3·H2O
电离:NH3·H2O NH4++OH-
受热分解:NH3·H2O NH3↑+H2O
Ca(OH)2+(NH4)2SO4CaSO4+2 NH3↑+2H2O
NaOH+NH4Cl NaCl+ NH3↑+H2O
NH4Cl NH3↑+HCl↑
NH4HCO3NH3↑+CO2↑+H2O
三、化学肥料
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式
V=△c
△t
单位:mol/(L·min)或mol(L·s)
反应物反应速率等于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之比。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性质
外因反应物浓度
浓度↑,V↑
浓度↓,V↓气体压强
压强↑,V↑
压强↓,V↓反应温度
温度↑,V↑
温度↓,V↓催化剂加快速率
注:其他因素:光、超声波、电磁波、反应物颗粒大小等化学平衡
一、化学平衡的性质:
(1)只适用于可逆反应;
(2)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V正=V逆,反应混合物中各成分含量不变;
(3)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与逆反应仍在进行,所以是动态平衡。

二、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1)直接标志
1)V正=V逆;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分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或浓度不变;
3)反应混合物中气体的体积分数不变。

(2)简介标志
1)反应方程式前后气体的体积总量(或物质的量)不变时,气体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保持一定。

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一定(综合考虑);2)根据气体密度综合考虑。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强酸、强碱、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弱酸、弱碱)。

电离为吸热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符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一、盐类的水解
(1)盐溶液酸碱性规律
(2)盐类水解: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电离出的H+或OH-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NH4++H2O NH3·H2O+H+
(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盐本身的性质。

盐的组成中有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才
会发生水解(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生成盐的弱酸越弱或弱碱越弱,越易水解。

2)温度:盐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3)浓度:盐的浓度越小,一般水解程度越大。

加水稀释盐的溶液,可以促进水解。

4)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后,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因此控制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故在盐溶液中加入酸或碱都能影响盐的水解
原电池和电解池
一、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电极反应与名称
(2)电子流向与电流方向
外电路:
电子从负极(Zn)→正极(Cu)
内电路:
离子定向移动Zn2+,H+→正极;SO42-→负极
(3)正负极的确定方法
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为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如石墨)发生还原反应。

(4)组成条件
1)两极: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
2)电解质溶液;
3)导线连接或闭合回路。

二、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1)电极:
正极:连接电源正极的电极;
负极:连接电源负极的电极。

(2)电极反应:
阳极:氧化反应;
阴极:还原反应。

(3)电子流动方向
阳极:失去电子;
阴极:流入电子。

CuCl2 Cu+Cl2↑
注:不活泼金属为阴极;活泼金属为阳极。

2NaCl+2H2O2NaOH+H2↑+Cl2↑注:NaOH、H2为阴极:Cl2为阳极,用KI淀粉试纸检验。

三、精制食盐水
电解食盐水使用隔膜电解槽或离子膜电解槽;
隔膜:水分子,离子可通过;气体分子不可通过;
(1)精制作用:
1)避免杂质混入产品(烧碱);
2)防止Mg(OH)2等沉淀生成,堵塞隔膜孔隙从而影响电解的进行。

(2)隔膜的作用:
1)防止阴极H2和阳极Cl2混合爆炸;
2)防止阳极Cl2混入阴极与NaOH反应,造成产品不纯。

金属(金属键:金属离子之间依靠自由电子而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
影响金属键强弱的因素:
一、物理通性:导电、导热、延展性、光泽。

二、金属之最
三、合金:熔点降低,硬度增大。

四、分类:
按颜色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
按密度分:轻金属(密度<4.5g/cm3)、总金属(密度>4.5g/cm3);按含量分:常见金属;稀有金属。

注:重金属盐一般有毒。

五、化学性质
3Fe+2O2 Fe3O4

一、铁的原子结构
Fe过度元素;Fe2+浅绿色;Fe3+棕黄色。

二、铁的物理性质
黑色金属、银白色、重金属(密度7.8g/cm3)
铁能够被铁磁吸引,并能被磁化。

三、单质的化学性质
3Fe+2O2 Fe3O4
2Fe+3Cl22FeCl3
Fe+S FeS
氧化性Cl2>O2>S
3Fe+4H2O Fe3O4+4H2
常温下:钝化
原因: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加热时:
浓H2SO4:2Fe+6H2SO4(浓) Fe2(SO4)3+3SO2↑+6H2O
浓HNO3:Fe+4HNO3=Fe(NO3)3+NO↑+2H2O(Fe少量)
3Fe+8HNO3=3Fe(NO3)2+2NO↑+4H2O(Fe过量)
四、钢铁(Fe、C合金)
五、人体缺铁、补充Fe2+
六、铁的化合物
(1)铁及其化合物的颜色
(2)铁的氧化物
1)FeO:黑色固体,难溶于水;
在空气中加热时被氧化:6FeO+O22F3O4
溶于酸:
FeO+2HCl=FeCl2+H2O
FeO+H2SO4=FeSO4+H2O
FeO+2H+=Fe2++H2O
溶于稀HNO3:
3FeO+10H++NO3-=3Fe3++NO↑+5H2O
2)Fe2O3:铁红,红棕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稳定。

常做红色油漆。

溶于酸中: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3)Fe3O4:磁性氧化铁,黑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稳定。

溶于酸:
Fe3O4+8H+=Fe2++2Fe3++4H2O
(3)铁的氢氧化物
1)Fe(OH)2: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溶于酸中:
Fe(OH)2+H2SO4=FeSO4+2H2O
Fe(OH)2+2H+=Fe2++2H2O
在水中:
4Fe(OH)2+O2+2H2O=4Fe(OH)3
现象: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2)Fe(OH)3:红褐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

溶于酸:
Fe(OH)3+3HCl=FeCl3+3H2O
Fe(OH)3+3H+=Fe3++3H2O
加热:
2Fe(OH)3Fe2O3+3H2O
(4)亚铁盐与铁盐
Fe2+盐Fe3+盐
1)Fe3++3SCN-Fe(SCN)3(血红色溶液,络合反应)
2)Fe2+→Fe3+
2FeCl2+Cl2=2FeCl3
2Fe2++Cl2=2Fe3++2Cl-同理2Fe2++Br2=2Fe3++2Br-3)Fe3+→Fe2+
2Fe3++Fe=3Fe2+
2Fe3++S2-=2Fe2++S↓
2Fe3++2I-=2Fe2++I2(颜色加深)
印刷电路:
2FeCl3+Cu=CuCl2+2FeCl2
2Fe3++Cu=Cu2++2Fe2+
铝及铝合金
一、地壳中7.73%,化合态。

二、银白色金属,导电导热性好,延展性好。

三、化学性质(Al、Al3+)较活泼的金属,较强还原性。

2Al+3Cl22AlCl3
2Al+3S Al2S3
由于Al2S3在水中发生双水解,所以只能用干法制的。

4Al+3O22Al2O3+Q
常温下,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铝在O2中点燃,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

(2)与盐溶液反应
2Al+3Hg(NO3)2=2Al(NO3)3+3Hg
毛刷实验:
原理:2Al+3Hg(NO3)2=2Al(NO3)3+3Hg
4Al+3O2=2Al2O3(长白毛)
(3)与酸反应
1)与弱氧化性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与强氧化性酸反应:
浓H2SO4、浓HNO3常温:钝化
浓H2SO4、浓HNO3加热:反应(无H2)
(4)与H2O反应
2Al+6H2O2Al(OH)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6)与金属氧化物
2Al+Fe2O32Fe+Al2O3+Q
铝热反映:常用于冶炼难容金属:如:N、Cr、Mn、V
2Al+Cr2O32Cr+Al2O3
4Al+3MnO23Mn+2Al2O3
10Al+3V2O56V+5Al2O3
(7)氢氧化铝
1)氢氧化铝Al(OH)3
①与强酸:
Al(OH)3+3HCl=AlCl3+3H2O
Al(OH)3+3H+=Al3++3H2O
②与强碱:
Al(OH)3+NaOH=NaAlO2+2H2O
Al(OH)3+OH-=AlO2-+2H2O
2)生成Al(OH)3的反应
①铝盐溶液中加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4+(制Al(OH)3) ②铝盐溶液中加NaOH
Al3++3OH-=Al(OH)3↓
③NaAlO2中通入CO2
2AlO2-+CO2+3H2O=2Al(OH)3↓+CO32-(CO2少量)
AlO2-+CO2+2H2O=Al(OH)3↓+HCO32-(CO2少量)
④NaAlO2中加HCl
AlO2-+H++H2O=Al(OH)3↓
⑤铝盐溶液跟NaAlO2混合
Al3++3 AlO2-+6H2O=4Al(OH)3↓
H2O+H++AlO2-(酸式电离)Al(OH)3Al3++3OH-(碱式电离) 3)Al(OH)3受热分解
2Al(OH)3Al2O3+3H2O
注:Al(OH)3用途:胃药
(8)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
白色粉末,难溶于水,离子晶体;
熔点高:做耐火材料;
硬度高:纯净的自然界Al2O3(刚玉);
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碳化硅;
红宝石:Cr2O3的刚玉;蓝宝石:FeTi的刚玉。

2)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 AlO2-+H2O
3)用途:耐火材料,仪表、轴承
(9)电解Al2O3(冰晶石)-助溶剂
Al2O34Al+3O2↑
(10)明矾:KAl(SO4)2·12H2O
KAl(SO4)2=K++Al3++2SO42-
明矾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起到净水作用。

一、周期
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小到大从左到右排成横行(7个周期)。

二、元素周期表有17个纵行,16个族:
7个主族(A);7个副族(B);1个零族;1个第Ⅷ族。

注:非金属性越强,酸性越强;金属性越强,碱性越强。

三、原子序数
元素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四、元素原子结构与原子半径的关系
(1)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如:F(r)<Cl(r)<Br(r)<I(r)
(2)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稀有气体最大)Cl (r)<S (r)<P (r)<Si (r)<Mg (r)<Na(r)<Ar(r)
高频知识点:
1、混合物的分离
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
(2)步骤:
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
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
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
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Na2CO3在BaCl2之后;盐酸放最后。

(3) 蒸馏装置注意事项:
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 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
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
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3、离子的检验:
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a2++SO42-=BaSO4↓
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4、5个新的化学符号及关系
5、分散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6、胶体: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7、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8、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相关性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固态电解质(如:NaCl 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如:Al2(SO4)3=2Al3++3SO42-
9、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成离子形式,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③删:删除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价态不变和存在形式不变的离子)。

④查: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等式两边是否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10、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有:
三大强酸(H2SO4、HCl、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OH)2、Ca(OH)2(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盐
1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看几看)
①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能不能发生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对不对)。

②看是否可拆。

③看是否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④看“=”“”“↑”“↓”是否应用恰当。

12、离子共存问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沉淀:AgCl、BaSO4、BaSO3、BaCO3、CaCO3、Mg(OH)2、Cu(OH)2等。

生成气体:CO32-、HC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H2O:①H+和OH-生成H2O。

②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OH-共存。

如:HCO3-+H+=H2O+CO2↑,HCO3-+OH-=H2O+CO32-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Cu2+、Fe3+、Fe2+、MnO4-(常见这四种有色离子)。

②注意挖掘某些隐含离子:酸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H+,碱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OH-。

③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1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或有电子的转移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失电子)→升(化合价升高)→氧(被氧化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得电子)→降(化合价降低)→还(被还原或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注】一定要熟记以上内容,以便能正确判断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物中找;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在生成物中找。

1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15、如果使元素化合价升高,即要使它被氧化,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如果使元素化合价降低,即要使它被还原,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
16、钠Na的特质
(1)单质钠的物理性质:钠质软、银白色、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钠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

(3)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4)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
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Na2C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