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上海中医药大学

合集下载

黄连增液汤治疗更年期失眠症25例

黄连增液汤治疗更年期失眠症25例

黄连增液汤治疗更年期失眠症25例傅燕儿;陈丽云;陈锦黎【摘要】目的观察黄连增液汤加减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由于更年期导致失眠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黄连增液汤加减疗法进行治疗.结果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分别为13、5、4、3例.黄连增液汤以半夏泻心汤、增液汤为立方基础.取“心胃同治”之意,通畅壅堵之中焦,泻南补北,以“和”法协调衰退的脏腑机能,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使心肾之间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结论黄连增液汤加减疗法对女性更年期失眠具有疗效,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9(017)010【总页数】3页(P76-78)【关键词】黄连增液汤;更年期;失眠;临床经验;脏躁【作者】傅燕儿;陈丽云;陈锦黎【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上海201203;浙江省嵊泗县中医院中医科,浙江舟山202450;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妇科,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失眠指经常性睡眠减少的疾病,表现为入睡难、易醒、晨起醒后疲劳,在《内经》《难经》等中医古籍中被称为“不得眠”“不睡”及“不寐”等。

围绝经期,即所谓的更年期,多出现在女性“七七”左右,西医的生理学基础是绝经期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紊乱而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生殖系统退化的一种特殊生理时期,在该阶段多数女性会感到焦躁不安并伴有不同程度失眠症状[1-2]。

同时失眠症状亦会加重该阶段女性疲劳感,引发悲观、抑郁、焦躁等多种负面情绪,不利于其健康状态及家庭和谐。

因此提高睡眠质量是改善更年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关键。

西医治疗更年期失眠常使用安眠药或激素替代疗法,但此类方法极易产生依赖性及副作用。

陈锦黎(1958—),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原龙华医院妇科主任、中医妇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浦东新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中医名著99本

中医名著99本

中医学的教科书能让你成为一个医生,但很难让你成为一个高明医生。

因为教科书的内容只是概括了中医学的起码知识,在临床最安全的范围内去运用辩证论治,包罗的也只是非常有限的信息量。

千变万化的临证状态,数千种中药作用目标的不确定性,数万首成方配伍组方的千差万别,如何准确的体会、把握、得心应手的运用?只有你在多读书、勤积累的不懈努力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举一反三,升华你的医术,在临床运用自如,成为一代名医。

下面推荐99种中医名著,供同道中人参考,每种书根据其成就与价值以星号表示其必读的程度(☆~☆☆☆☆☆)1。

☆☆☆☆☆黄帝内经2.☆☆☆☆类经明·张介宾3.☆☆内经知要明·李中梓4.☆☆☆☆☆濒湖脉学明·李时珍5。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清·吴谦6。

☆☆☆三指禅清·周学霆7.☆☆四诊抉微清·林之翰8。

☆☆望诊遵经清·汪宏9.☆☆辨舌指南曹炳章10。

☆☆☆☆☆珍珠囊药性赋4卷金·李杲11.☆☆☆☆本草备要清·汪昂12.☆☆☆☆药征三卷日·吉益东洞附二卷13.☆☆本草纲目明·李时珍14.☆☆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15.☆☆☆☆☆医方汤头歌诀清·汪昂16。

☆☆☆☆☆删补名医方论8V 清·吴谦17。

☆☆☆医方考6卷明·吴崑18.☆☆☆医方论清·费伯雄19.☆☆局方发挥元·朱震亨20。

☆验方新编清·鲍相璈21.☆☆☆☆☆伤寒论汉·张仲景22。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吴谦23。

☆☆☆医宗金鉴·伤寒论注吴谦24.☆☆☆伤寒来苏集八卷清·柯韵伯25。

☆☆☆☆伤寒类证活人书宋·朱肱26.☆☆☆☆☆金匮要略方论汉·张仲景27。

☆☆☆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吴谦28.☆☆☆☆金匱要略心典清·尤在泾29。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完整版)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完整版)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完整版)(一)辨证要点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本虚标实之证,标实表现为火热亢盛,本虚为肝肾阴亏为主,辨证主要是分清标本虚实。

标实为火热亢盛,但有实火与虚火之分。

实火为外感热毒与心肝积热合邪,热毒入营所致,多见于急性发作期或亚急性期发作阶段。

虚火为肝肾阴虚,阴虚火热所致,多见于缓解期。

本虚多涉及五脏,尤以肝肾心脾为常见。

辨证时需注意病位。

病以阴虚为本,但久病则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也需详辨。

(二)治疗要点益气养阴,调补肝肾是本病治疗的基本方法,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辅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慢性期多兼血瘀,佐以活血化瘀。

(三)辨证分型治疗1.热毒炽盛证:主症:起病急骤,壮热,面部红赤斑疹,关节肌肉疼痛,甚则烦躁口渴,神昏谵妄,或手足抽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护阴。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本方综合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化裁而成。

方中石膏、知母清阳明经之大热,犀角清热凉血解毒,地黄养阴清热凉血止血,芍药和营泄热,牡丹皮泻血中伏热,凉血散瘀,玄参凉血解毒,黄连、黄芩、栀子、连翘清热泻火解毒,竹叶清心除烦,桔梗载药上行,合而为清热凉血解毒之大剂。

加减:若热盛动风而见手足抽搐者,可加羚羊角、玳瑁、钩藤等以清热熄风;若热毒内陷,神昏谵妄,可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2.肝肾阴虚证:主症:病程迁延,低热不退,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面部红斑,五心烦热,腰酸,关节酸痛,头发脱落,月经不调,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滋补肝肾。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方中熟地滋肾,山茱萸养肝,山药健脾,泽泻宣泄肾浊,牡丹皮清泻肝火,茯苓淡渗脾湿,开合相济,三阴并治。

更用知母,滋阴清热,黄柏清热坚阴。

加减:若兼见遗精、盗汗者,可加金樱子、龙骨、牡蛎。

月经不调者,加当归、牛膝、益母草。

胁痛者加鳖甲、川楝子。

3.肝郁血瘀证:主症:面颊部暗红斑,或皮肤瘀斑,胁肋疼痛,腹胀,月经不调,舌质淡暗,脉弦。

论《温疫论》《温热论》《温病条辨》对温病认识异同

论《温疫论》《温热论》《温病条辨》对温病认识异同

第2 3卷第1期 2021年1月a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LIAONING UNIVERSITY O F T C MVol. 23 No. IJan., 2021l)()! :10.13194/j.issn. 1673-842x.2021.01.018论《温疫论》《温热论》《温病条辨》对温病认识异同王明晶,肖臻,姜之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摘要:当下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隶属于温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又以吴又可的《温疫论》、叶天士的《温热论》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独具代表性将三本著作试以比较可以发现,《温疫论》是中国疫病学发展史上的奠基之作,其创新性的提出戾气致病学说,认为邪从口鼻而入,伏于膜原,具有表里九传的特点,并提出疫病治疗以祛邪为第一要义,重视攻下逐邪和桊护阴液《温热论》和《温病条辨》深受其影响又不断发展,认为温热之邪自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并形成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拖治纲领,标志着中医辨治温疫病证的逐渐成熟关键词:温病;温疫论;温热论;温病条辨;异同点中图分类号:K2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丨673-842\(2021) 01-0075-05A B r ie f A n a ly s is o f th e S im ila ritie s a n d D iffe re n c e s in th e U n d e r s ta n d in go f F e b r ile D ise a s e s in T re a tise on P estilen ce ^T re a tise o n E p id e m ic F eb rileD iseases a n d D iffe re n tia tio n o fE p id e m icF eb rile D iseasesWANG Mingjing,XIAO Zhen,JIA N G Zhiyan(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l niversily of I radilionalChinese M edicine,Shanghai 200032, (^hina )A b s tr a c t: Corona vims disease 2019 ( (]〇VlD—19 ),who is raging at present,belongs to the categoiy of44epif^emi('^,disease of tnulilional(Chinese medicine,belongs to febrile disease,and has strong infeclivity and epidemic.Ihe Ming and Oing dynasties were the heyflay of thf*development of fel)rile diseases,in which WU Youke's Treatise on P estilence,Y E Pimishi's on Epidemic Ff^hrilr and1Julong's Differentiation o f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s were unique representatives.By comparing the three works,it can he found that Treatise on Pestilence is the foundation work in the history of epidemic disease in China.It creatively puls foi*\vard the theory of causing disease by hostility,which holds that evil enters from the mouth and nose and lies in the membrane,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reading from inside !〇outside.It also puts forward that the treatment of epidemic disease should lake dispelling evil as the firs!iniporliint point, iiltarhing importance to atlacking evil and conserving Yin fluid.Treatise on Epidemic Fehrile l^iseas^s ancl Differentiation o f Epidemic Fehrile D/se;ises are deeply iniliieiiced hy them and continue to develop, thinking that the evil of warm heat enters through the mouth and nose,first invarles tlie lung,and forms the j)rograni of syndrome diflerentintion and Ireiitment of W ei,Q i, \ing,blood and Sanjiao,whifh marks the gradual maturity of rCM in the diagnosis aiifl treatment of fel)rile disease.K e y w o r d s:feb rile d ise ase;r r/eti//sf"on Pf^st i If^u r^ ; Tr^nl ise on K pidem ir Ff^hrile l^isense^s; Differentiation o f E pidemic Febrile Di^ea^e s;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v n)-i9 )简称新冠肺炎,因其强烈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性,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引起r世界各_的高度重视我国_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m中将其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隶属于温病,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感染性疾病。

《温病条辨》祛湿方药应用与配伍规律探微

《温病条辨》祛湿方药应用与配伍规律探微

上焦
12
13. 19
中焦
55
60. 44
下焦
24
26. 37
注: 方次比例 = 祛湿方的方次 ÷ 总方次 × 100% 。
2. 2 药物分析 《温病条辨》共计使用药物 227 味 药,共 1 830 药次( 单味药物每出现 1 次计为 1 药 次) 。具有祛湿功效的方剂中共使用 147 味药,571 药次。药物在三焦中的分布情况见表 2。其中常用 药物 20 味,共计 311 药次,占 57. 96% ,见表 3。对 方剂中药物出现频次在 5 次以上的药物进行聚类分 析,结果发现: 关联性较强的药物组合有黄连、黄芩 与白芍药,金银花与连翘,大腹皮、茵陈蒿、藿香与神 曲,黄柏、石膏与苍术,滑石、通草、薏苡仁与杏仁,生 表 2 祛湿药物在三焦中的分布比例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26 卷 第 3 期 2012 年 5 月
·19·
《温病条辨》祛湿方药应用与配伍规律探微
李健杨学
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 ( 上海 200433)
【摘 要】 通过对《温病条辨》药物整理研究,探讨吴鞠通治疗湿温类温病的用药配伍规律,发现吴氏治疗 湿温病,重视就近祛邪的同时治疗以中焦脾胃为主,注重祛邪的同时又注重顾护人体的真阴真阳。通过对 方药的分析,为临床湿病的辨治提供一定参考,但对于方药的具体应用指征尚需进一步从症状与药物的对 应关系进行挖掘分析。 【关键词】 温病条辨; 祛湿方剂; 配伍规律 【中图分类号】 R289.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61X( 2012) 03-0019-03
8
杏仁
15
16. 48
9
猪苓
15
16. 48
10
人参

增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增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增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郭梦笑;王睿瑞;于宁;刘保成;张磊
【期刊名称】《亚太传统医药》
【年(卷),期】2024(20)2
【摘要】增液汤出自《温病条辨》,由玄参、麦冬、生地黄组成,有养阴清热、增水行舟之功,主治温热病津亏肠燥之便秘及消渴、燥证、牙痛等证属阴津不足者。

临床研究发现,增液汤加减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有良好的降糖降脂效果,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反应,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和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且不良反应小。

现代研究表明,增液汤亦可通过改善“脂肪-胰岛轴”,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慢性炎症等机制发挥降糖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此外还可能与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糖代谢等途径有关。

对增液汤的药理研究和增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研究进行系统归纳,并分析增液汤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增液汤的临床应用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219-224)
【作者】郭梦笑;王睿瑞;于宁;刘保成;张磊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4
【相关文献】
1.白虎人参汤合增液汤化裁治疗2型糖尿病79例
2.白虎汤合增液汤联合吡格列酮片治疗热盛阴虚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3.白虎汤合增液汤辅助治疗热盛阴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4.白虎汤联合增液汤以及吡格列酮片治疗热盛阴虚型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5.白虎人参汤合增液汤化裁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古文》教学大纲

《医古文》教学大纲

《医古文》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80学时课程名称:医古文学分:5分开课(二级)学院:中医学院课程性质:必修课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讲授先秦至清代文理丰富、医理明易、并能反映古代中医药文献语言概貌的与医学相关的古文23篇,包括著名医家的传记、医著序文、医论、医话、医案等,并紧密结合篇目,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实践,其中包括断句或标点等阅读素材。

其任务为通过讲授和实践,学生应掌握常用词语一千个左右,并熟谙其主要义项,具备丰富的词汇、句式、句读、今译等感性知识及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需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国医学史课程之后开设。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阅读文选的学习,增强感性认识,积累语言材料。

熟读并理解规定文章,认识借字、古字与异体字,掌握常用词语及其主要义项,包括实词和成语典故、常用虚词的作用及其相应的意义,尤其应注意古今意义不同的实词、同形词以及偏义复词和一词多义的现象。

掌握常见固定结构的今译方法、实词的临时性语法功能和古汉语语序的惯例,理解各篇文章所提供的古代文化知识与所反映的古代文化信息。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重点、难点: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五、建议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前言第一篇扁鹊传第二篇华佗传第三篇钱仲阳传第四篇丹溪翁传第五篇《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第六篇《伤寒论》序第七篇《外台秘要》序第八篇《黄帝内经素问注》序第九篇《本草纲目》原序第十篇《类经》序第十一篇《串雅》序第十二篇《温病条辨》叙讲课时数练习内容阅读1~4阅读5~8阅读9~12阅读13~15阅读16~20阅读21~23练习时数111备注第十三篇宝命全形论第十四篇养生论第十五篇大医精诚第十六篇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第十七篇赠贾思诚序第十八篇医俗亭记第十九篇病家两要说第二十篇失人情论第二十一篇与薛寿鱼书第二十二篇医案六则第二十三篇医话四则合计243746六、课程考核《医古文》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方法。

承气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承气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承气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郭永洁;胡静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08(040)003
【摘要】吴鞠通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是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温病条辨》是其所著的一部论述温热病辨证论治的里程碑式专著。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伤寒论》中三承气汤进行发挥,创立了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护胃承气汤、承气合小陷胸汤、加减桃仁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等,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总页数】1页(P8-8)
【作者】郭永洁;胡静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谈“肺肠相关”对承气汤及其类方临床应用的指导 [J], 徐晓琳;李鹏英;王雪茜;
程发峰
2.承气汤类方治疗急性胰腺炎概况 [J], 严以惠
3.承气汤类方在急危重症的临床运用 [J], 樊耀华;陈思;温俊茂
4.《温病条辨》承气汤类方研究 [J], 郑浩迪;王新佩
5.承气汤及其类方功效探析 [J], 徐晓琳;程发峰;王雪茜;李鹏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病条辨》叙(原文+译文)

《温病条辨》叙(原文+译文)

《〈温病条辨〉叙》译文 从前淳于意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人们担忧的事情,是 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病种多而治病的方法少的情况,没有比温病更突出的了。

为什么呢六气之中,君火和相火造成的疾病不用说了,风 邪、湿邪和燥邪造成的疾病没有不兼有温热证候的,只有 寒邪造成的疾病跟温热病相反,但是被寒邪所伤的病人一 定患有温热的证候,那么,天下的疾病有哪一类比温病更 多呢!医方书是从张仲景开始有的。

张仲景的书是专门论 述被寒邪所伤的疾病的, 这寒邪只是六气中的一种气罢了。

其中有同时谈论风邪的内容,也有同时谈论温邪的内容, 但是其中所谈的风邪,是寒邪中的风邪;所谈的温邪,是 寒邪中的温邪:因为该书本来就是论述被寒邪所伤的疾病 的。

其余五气,一概没有涉及它们,因此后世没有对它们 的传述。

即使这样,医方书的开创者张仲景被称为圣人, 阐述张仲景书的人也被称为贤明之人。

学医的人们如果真 的能够研究该书的文字,弄通其中的意义,灵活地加减变 通其中的方剂(理法),推广并且实行它们,那么用来治疗 六气造成的疾病是可以的,用来治疗 内伤造成的疾病也是 可以的。

无奈世上缺少才智超群的杰出人物和把医学的缺 漏当作令人感到耻辱的精神,一般的医生又不能够举一反 三,只是致力于像照着相马图经去寻求骏马的愚人那样套 用该书,拘泥而不知变通。

自从王叔和以后,医家们大体上都是用治疗伤寒的方 法来通治六气造成的疾病的, 这就犹如用葛布抵挡风寒 方法实属不当;又好比指鹿为马,混淆了伤寒和温病的不 同。

等到一经使用就行不通时,也才知道了他们自己医术 的浅陋。

于是就仍然沿用旧有的方剂,只是稍微改变一下 药物的组成,结果冲和汤、解肌汤等方剂就纷纷地被记载 了下来。

到了陶华的《伤寒六书》这部书问世以后,就竟 然用臆造的治疗伤寒的方法来治疗天下的六气造成的疾 病。

不仅是张仲景的书中没有讲出的内涵没能被阐发明白, 连张仲景已经写定的书也全都遭到了窜改。

裘沛然 养生 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

裘沛然  养生 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

裘沛然养生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养心“一花四叶汤”:一花,即指身体健康长寿之花;四叶,即一为豁达,二为潇洒,三为宽容,四为厚道。

裘沛然,1913年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1934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裘沛然先生今年96岁高龄,依然耳聪目明、文思敏捷、步履轻健,无龙钟之态。

许多朋友对裘沛然的健康甚为好奇,揣度其必有养生秘诀。

先生总是笑而答道:“其实,我虽从事医学70多年,对摄生之道不甚讲求,更谈不上什么独到心得……”那么,裘沛然先生的养生奥秘究竟在哪里呢?养生莫贪生裘沛然在长期临床中,观察到有不少危重病人或身患绝症者,凡能坦然自若、乐观开朗地面对病情,积极配合医生诊疗的,大多心宽体泰,抗病力增强,元气逐渐恢复,病情逆转渐入佳境,甚至完全康复。

而越是忧愁恐惧怕死的患者,则精神崩溃、气血耗散,病情常加速恶化,偏多预后不良。

中医学认为,病人的精神状态是本,医生的治疗措施是标,医生的治疗措施是通过病人的“神机”(抗病能力)才能发挥治疗效应,如果病人精神已经崩溃,再好的治疗措施也无济于事。

对待生死的态度,也即是对待人生的态度。

裘沛然常说,人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健康长寿,重要的是珍惜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从容、淡定、坦然地面对生活、品味人生、乐天知命,以审美的眼光,打量这色彩缤纷的世界,诗意地活在真实的生命感受之中,那么健康长寿就悄然而临。

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度,是衡量一切事物轻重、长短、多少的统称,度,包括理度、法度、制度、气度等,做人的一切,都得有个度,养生也不例外。

裘沛然说,孙思邈提倡饮食应达到“饥中饱、饱中饥”为最合适,就是饮食之度;汉代华佗主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就是劳逸之度;《内经》载:起居有常,不竭不妄,就是房事之度;《论语》曰:“惟酒无量不及乱”,就是饮酒之度;另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悲欢之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理财之度;“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精神文明之度;“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做人之度。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doi:10.3969/j.issn.1005-0264.2020.02.018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赵超群陈建杰A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上海,201203)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载量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B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⑴o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2.9亿人是HBV携带者,我国HBsAg阳性率约6.1%⑵。

CHB如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

对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可选用干扰素(IFN)及核昔(酸)类似物(NAs)进行治疗⑴。

因抗病毒适应证的限制,低病毒载量(HBV DNA阳性,定量<105IU/ ml)的CHB患者现代医学并无针对性治疗药物⑶,而此类患者存在显著的肝组织损害⑷,仍有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5'6]o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能够多靶点、多途径抑制HBV[7],在治疗低病毒载量CHB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陈建杰教授从事肝病基础与临床研究40余载,对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等)的治疗经验颇丰,尤其对低病毒载量CHB的治疗有独到见解,并没有拘泥于古人“疫毒”之说而久用清热解毒之药,而是从“中州”出发,肝病治脾,从后天之本治疗该病,疗效颇佳。

余有幸跟师侍诊,受益良多,现将陈师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1病因病机CHB归属中医“肝毒”“胁痛”“黄疸”等范畴,中医认为CHB由湿热疫毒浸淫,人体正气不足,无力抵抗外邪,体内平衡被打破所致,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陈教授总结长期的临床经验,认为“湿邪”始终贯穿CHB疾病的不同阶段凶,早期湿邪阻滞气机,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致肝郁脾虚证;湿郁化热,湿热邪毒内蕴,熏蒸肝胆,致湿热内蕴证;湿热疫毒日久灼伤阴液,耗伤阴津,致肝肾阴虚证;阴损日久,累及至阳,阴阳两虚,致脾肾阳虚证;湿邪久羁,一则气滞血瘀,二则久病入络,发为瘀血阻络证。

趣味方歌 八

趣味方歌 八

趣味方歌八方剂趣味方歌总结(转)鉴于很多同学比较关注方剂的背诵,也有很多同学都热情地发表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大家分享。

但是比较零散,不方便查找。

所以我想系统地总结一下,希望对大家学习有帮助。

传统的歌诀,课本上已经有了,所以,这里收集的只是趣味歌诀。

请大家注意的是,这些歌诀比较简单,所以要对照着课本上的方剂组成,方义及方解各个方面来记忆。

要不然,即使背了方歌,也不知道其组成和功效。

这些方歌的蓝本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的“趣味方剂记忆手册”。

解表剂麻黄汤干妈贵姓?――甘麻桂杏桂枝汤桂芝要炒姜枣。

――桂枝药草姜枣九味羌活汤强风百草细,秦川有苍生――羌风白草细,芩川*苍生加味香苏散陈兄生娇子,老象慢惊风。

――陈芎生艽紫,老香蔓荆风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

――陈梗芥前*百草园。

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荷花根,翘桔杏,桑国。

银翘散荷梗连根叶似伞,豆花接穗杆如牛。

――荷梗连根叶**,豆花芥穗甘*牛。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升麻葛根汤申麻哥炒芍药――升麻葛草芍药柴葛解肌汤姜大哥拾柴草,秦姐抢白芍――姜大葛石柴草,芩桔羌白芍。

败毒散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活芎参茯草梗,二胡枳壳羌*。

再造散再造桂枝汤,欺负穷人抢新房。

――再造桂枝汤,芪附芎人羌辛防。

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薇荷枣草豉葱。

泻下剂大承气汤皇后只是笑――黄厚枳实硝大黄牡丹汤黄涛担冬瓜忙――黄桃丹冬瓜芒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附温脾汤为姜大人父子干杯――*姜大人附子甘*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大豆酱――三物备急大豆姜麻子仁丸二人要小承气――二仁药小承气济川煎止泻当用生牛肉――枳泻当*升牛肉黄龙汤大承气+当草人增液承气汤皇帝卖元宵――黄地麦元硝十枣汤达吉愿找谁?――大戟芫枣遂?舟车丸将军清晨牵牛,急随元花相情郎。

――将军青陈牵牛,戟遂芫花香轻榔。

和解剂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芩柴草大夏人。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危急重症经验与应用-方邦江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危急重症经验与应用-方邦江

治验举隅 ---脑炎
推广应用:近年来借
鉴朱老治疗该病学术 思想,将验方“夺痰 定惊散”在“心肺复 苏”中的脑复苏、呼 吸衰竭所致“肺性脑 病”、以及“中暑“ 、脑梗死”、“脑出 血”昏迷的危重患者 取得显著疗效
心肺复苏后综合征
传统中药----安宫牛黄丸疗效循证研究
【成 份】:牛黄(天然) 、麝香(人工)、水牛角浓 缩粉、黄连、黄芩、栀子、朱砂、珍珠、冰片、雄黄、 郁金组成。
乙型脑炎属于中医“暑温”、“暑痉”范畴,其为病来势凶险,传
变迅速,若治不及时或治不如法,易昏痉致变。临床所见,乙脑极 期,由于邪毒炽盛,痰浊阻滞,于是清窍被蒙,高热神昏,喉间痰 如拽锯,惊厥频作,往往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道的窒息,内闭外脱 而突变
脑炎极期,从“热、痰、风”的临床表现来看,以“痰”为矛盾的
图为包机从烟台送到我院成功救 治的蔡淳治先生,中央电视台等 多家媒体滚动宣传。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朱良春教授治疗外感温热病
经验和特色
学术思想
“温热病是多种热性病的总称,许多急性传染性病均概括 在内,也包括了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证“,如乙脑(暑温),正副 伤寒(湿温)。
推祟刘河间对热病治疗创新
治验举隅----肺炎
大黄是重要的泻下药、清热药和止血药。它功效迅速,常用于危急
重症。张仲景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有 32首处方中使用了 大黄,其中的大小承气汤、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桃核承气汤等 ,至今依然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着。有趣的是,历史上一些名医, 因为擅长应用大黄,他的真名实姓倒被遗忘了,只知道他擅用大黄 ,如金代的穆大黄。近人焦东海先生,专门从事大黄的临床研究, 著《大黄研究》一书,被人们称呼为“焦大黄”。

医古文大纲

医古文大纲

医古文等级考试复习大纲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著语言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中医药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习、掌握和运用医古文知识,对于提高中医药专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促进中医药学术的继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本大纲旨在指导参加“考试”的中医药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复习备考,也可用于专业人员平时学习提高的参考。

二、本大纲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古文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以参加“考试”专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为重要参考,以突出重点、简明实用为基本原则。

三、学习内容和要求:1、精读医古文专业文章40篇,扩充阅读20篇。

(目录附后)2、掌握2000~4000个左右的医古文常用词汇(单音词、复音词、多音词、成语典故等)的意义和用法。

3、熟悉古代汉语的一般性理论知识(汉语语法知识、文字学知识、词汇学知识、关于古代汉语特殊语法现象的知识、句读知识、语译知识、修辞知识等),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理解专业文章中的各种语言现象。

4、掌握学习和研究医古文的方法,能够便借助工具书直接阅读中医药古籍。

5、能够解释专业古文中常用词语、文句段篇的意义,能够为专业古文断句、标点,能够基本通顺地语译专业古文。

四、学习方法1、参加“考试”的专业人员可根据本大纲对学习内容和要求的规定进行系统复习和学习。

2、以专业古文为主,以理论知识为辅,通过专业古文的学习来掌握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对专业古文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水平。

3、采用精读、勤练、多思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五、达到水平1、能辨识文选中的繁体字,并写出相应的简化字;2、能辨识文选中的古体字、异体字、通借字,并写出相应的今体字、正体字和本字;3、能掌握文选中生僻字的读音和意义;4、能掌握文选中典范古汉语词汇、短语、固定结构的意义;5、能掌握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并在解词、断句、语译时能够正确表述之;6、能理解古汉语常见修辞方法;7、能理解古汉语理论知识的基本概念,并熟悉其应用方法;8、能对大纲所列文选的白文进行断句和标点;9、能基本通顺地语译大纲所列专业古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提要
全文 朗诵
《温病条辨》叙
随文 注释
整篇 翻译
重点
汪廷珍
提示
参考 文献
自测
练习
课件制作: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王兴伊
【汪廷珍】(1757-1827)清协办大学士。 字玉粲,号瑟庵。淮安人。两岁丧父, 作 由母亲程氏抚养成人。孤苦力学,于乾 者 隆五十一年(1786)中举,4年后中一甲第 二名进士。授予编修,任侍读,又任祭 酒。嘉庆年间历任安徽学政、江西学政、 太仆寺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翰林院 掌院学士、左都御史、上书房总师傅。 对道光皇帝尽心启迪,于嘉庆二十
返回主页
《温病条辨》作者 吴塘(1758-1836), 字鞠通,清代著名 温病学家。其书完 稿于1798年,出版 于1813年。采前人 温病论述,并个人 临诊经验,以三焦 立论,集多个温病 名方,诸如:桑菊 饮、安宫牛黄丸等。
返回主页
于:介词, 比……更
课文
昔淳于公有言:人之所病, 病病多;医之所病,病方少。夫 病多而方少,未有甚於温病者矣。 何也?六气之中,君相二火无论已, 风溼与燥无不兼温,惟寒水与温 相反,然伤寒者必病热。天下之 病孰有多於温病者乎?方书始於仲 景。仲景之书专论伤寒,此六气 中之一气耳。其中有兼言风者, 亦有兼言温者,然所谓风者,寒 中之风,所谓温者,寒中
返回主页
返回
阙如 《论语•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
盖阙如也。”
返回主页
返回
按图索骥
按照图样寻找良马,比喻拘泥 不知变通。
返回主页
返回
字:亡无。
重 点 词:已、亡如、知十、阙如、按图索骥。 内 句:人之所病,病病多;医所病,病方少。 容 今译:人们担心的是担心疾病多,医生担心的是担心治疗
返回主页
子云:杨雄。
听然:张口笑。 梓:刊印。 本段小结
譬如拯溺救焚,岂待整冠束髮? 况乎心理无異,大道不孤,是书 一出,子云其人必当旦暮遇之, 且将有阐明其意,裨补其疎,使 夭札之民咸登仁寿者。此天下後 世之幸,亦吴子之幸也。若夫 《折杨》、《皇荂》,听然而笑, 《阳春》、《白雪》,和仅数人, 自古如斯。知我罪我,一任当世, 岂不善乎?吴子以为然,遂相与评 骘而授之梓。
返回主页
三年(1818)升礼部尚书,道光五年(1825) 升协办大学士。精于教育,任祭酒时,选 《成均课士录》,教学生“立言以义法, 力戒摹拟剽窃之习”。做学政时,制定 《学约》“辨途、端本、敬业、裁伪、自 立”五则以训示学生。与学生讲话,谆谆 如父兄之于子弟,士风为之一变。为人风 裁严峻,立朝无所亲附。出入内廷,百官 见之莫不肃然。其著作后人辑为《实事求 是斋集》。立朝30年,以文章品谊闻于天 下,被誉为“正人”。卒谥文端。
庶几:几乎。 经,庶几幽室一鐙,中流一柱。
镫:同“灯”。 惜其人朴而少文,其论简而未畅, 其方时亦杂而不精。承其後者又
疎:同“疏”。 不能阐明其意,裨补其疎。而下
士闻道若张景岳之徒,方且怪而
訾:诋毁。
訾之。於是其学不明,其说不行。
刘河间的不足 而世之俗医遇温热之病,无不首 发表:发汗解表。 先发表,杂以消导,继则峻投攻
返回主页
之温。以其书本论伤寒也。其馀
五气,概未之及,是以後世无传
焉。虽然,作者谓圣,述者谓明。
学者诚能究其文,通其义,化而
裁之,推而行之,以治六气可也,
亡如:无奈。 以治内伤可也。亡如世鲜知十之
举一反三:谓善于 才士,以阙如为耻,不本段小结
葢自叔和而下,大约皆以伤寒
其余五气,概未之序及。
今译:其它五气一概没有谈论到。
返回主页
返回
《礼记•乐记》“作者之谓圣,述 者之谓明。”
作者谓圣,述者谓明。
创作的人
阐述的人
今译:创作的人称为圣人,阐述的人称为贤明的人。
返回主页
返回
知十
《论语•公冶长》“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 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 知二。”
我朝治洽学明,名贤辈出,咸 知泝原《灵》、《素》,问道长沙。 自吴人叶天士氏《温病论》、《温 病续论》出,然後当名辨物。好学 之士,咸知向方;而贪常习故之流, 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
返回主页
十全:满意的疗 效。
秉:持。
抗志:坚持高尚 的志向。 贸贸:对温病昏 愦不清。 摅:抒发。
笥:书箱。
其粗工则又略知疏节,未达精旨, 施之於用,罕得十全。吾友鞠通 吴子,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 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 古人,虚心而师百氏。病斯世之 贸贸也,述先贤之格言,摅生平 之心得,穷源竟委,作为是书。 然犹未敢自信,且惧世之未信之 也,藏诸笥者久之。予谓学者之 心,固无自信时也。然以天下至 多之病,而竟无应病之方,幸而 得之,亟宜出而公之。
指鹿为马:喻混 之法疗六气之疴,御风以絺,指 淆伤寒与温病。 鹿为马,迨试而辄困,亦知其术
之疎也。因而沿习故方,略变药
返回主页
陶氏之书:陶华的 味,沖和、解肌诸汤纷然著录。 《伤寒六书》。 至陶氏之书出,遂居然以杜撰之
伤寒,治天下之六气。不独仲景
之书所未言者不能发明,竝仲景
已定之书尽遭窜易。世俗乐其浅
返回主页
何人所云?
人之所病,病病多
担心
借说温病
医之所病,病方少
返回主页
返回
风 为阳邪兼温

寒 与温相反,但可化热


六 暑 相火
可 化
气 湿 郁久可化热
热 成
燥 兼有温邪
温 病
火 君火
返回主页
返回
方书之祖
仲景之书
专论伤寒 未及温病
方少
返回主页
返回
前置的宾语,如 “下此以往,未之 闻也”《伤寒论》
下,或妄用温补,轻者以重,重
温病认识演变史 者以死。倖免则自谓己
返回主页
一辙:喻趋向一 致。 胜:穷尽。
本段小结 洽:和谐。 长沙:指张仲景 当名辨物:按照 温病名求温病实
向方:趋向正道
功,致死则不言己过,即病者亦但 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父 以授子,师以传弟,举世同风,牢 不可破。肺腑无语,冤鬼夜嗥,二 千馀年,略同一辙,可胜慨哉!
宗:遵从。
近,相与宗之,而生民之祸亟矣。
又有吴又可者,著《温疫论》,
时疫:流行性疫病 其方本治一时之时疫,而世误以
治常候之温热。最後若方中行、
喻嘉言诸子,虽列温病於伤寒之
外,而治法则终未离乎伤寒之中。
金源:金朝别称。 惟金源刘河间守真氏
返回主页
者,独知热病,超出诸家,所著
墨守:拘泥。 六书,分三焦论治,而不墨守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