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近代民族变迁的基本脉络》
姓名马献采
学号120101119
院系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专业测控专业
班级12测控(1)班
课程《中国历史变迁:疆域、民族与文化》
授课教师李崇新
提交日期2014年6月14日
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
近代民俗变迁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近代民俗变迁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以下从礼仪、消费、服饰、饮食、居住、出行、节日、婚丧等八个方面进行概括,大致可以窥见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
礼仪习俗的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社交礼俗和祭典礼俗,包括称谓、见面礼等仍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人们见面要行作揖、拱手、跑拜、请安等礼。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势,但在封建时代成为敬重、臣服的一种礼节,以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跪拜主要对尊长,最隆重的是行三跪九叩大礼,平辈之间一般用作揖、拱手方式即可。与此相适应还有一套“大人”、“老爷”、“太太”、“老太太”等称谓。然而,开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先是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先生”、“女士”、“小姐”、“同志”取代了先前的称谓。不久,又明令废
除社交中实行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礼节,改行鞠躬礼为主。
同年8月17日,民国政府公布了《礼制》,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新
式礼节的合法地位。行鞠躬礼,使用“先生”、“君”的称呼,反映
出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总之,脱帽、靶躬、握手、鼓掌
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文明礼”,反映出社
会礼俗的进步趋向。此外,在城市中交际舞的流行、生日聚会以及同
事宴请等,都反映出近代交际习俗的新变化。
消费习俗的变化: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及中国新式商业的
产生和迅速发展,对传统消费习俗产生巨大冲击,并直接导致了消费
习俗的变迁。在鸦片战争后的道光年间,享用洋货在上层社会已渐成
时尚不过开始仅限于通商口岸等少数地区和官僚富裕之家,到19世纪
末,随着通商口岸增加到70余个,于是洋货消费遍及各阶层,即使在
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不少洋货,包括各种哔叽、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一应俱全,而且其售价“并非贵得惊人”。3.服饰习俗的变化:中国服饰习俗源远流长,各时代都有绚丽多彩的服饰。至清代中国服饰则多以长袍马褂为主,女子则穿旗袍。服饰具有体现等级森严、褒衣博带特点,这些弊端与近代人的平等要求以及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很不协调。为此,部分中国人开始接受西式服饰。此外,洋式衬衣、绒衣、针织衫、西裤、纱袜、胶鞋、皮鞋等都渐渐普及推广,总之,中国服饰中的西方因素不断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中山装则是近代中西服饰合璧的最典型标志。在广义的服饰民俗中,穿着和“打扮”是有机的统一体。例如纹身、化妆、发饰物、缠足等。鸦片战争前后,西方人到中国,首先看到的就是蓄着长辫
子的男人和裹着小脚的女人,“许多年来,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
他们的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毁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19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人这种装束形象有了显著改观。首先,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维新派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还发出上谕禁止缠足。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1912年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辫发虽系清代男人的形象标志,但却是满族习俗同化汉族的结果,在外国人面前,却又成为中国人的民族标志了,而这种民族标志,在近代又成为与开化世界趋向短发的世界大潮相背驰的“落后”、“不开化”的标志而体现的。
居住习俗的变化:中西居住习俗差异较大,这里既有都市化程度问题,也有不同的风俗问
题。皇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杰出代表,不
过它与民居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别。北京的四合
院、西北高原的窑洞、南方的天井院落、西南少
数民族的吊脚楼和土楼、北方草原的毡包等,都
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形态。通常中国传统民居
以平房为主,这主要与中国有广阔的土地以及建
筑材料、建筑技术落后有关。在近代,由于受西
式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及都市化程度的提高,在一
些通商口岸,中国人也开始建筑西式或半西式住
宅。在上海除了兴建了大量西式建筑外,还出现
了西洋建筑风格影响下的中国民居——里弄房屋。受上海影响,汉口、南京、福州、天津、青岛等地也相继在租界、码头、商业中心附近建成了里弄住房。此外,与西式建筑的引进,钢铁、水泥、机制砖瓦、建筑五金、自来水、电灯等也大量应用。使近代中国居民尤其城市居民的居住习俗发生重大变化。6.婚丧习俗的变化:婚礼是标志与庆贺结婚的民俗形式。近代汉族主要的婚姻形态仍然是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受男女平等观念以及西方婚俗的影响,19世纪五六十年代,少数与外国人交往密切的士大夫中有用西礼结婚的现象。光绪年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婚姻论财不问门第的现象,西式婚礼渐有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明结婚形式在大城市及沿海通商口岸开始流行。文明结婚,除婚礼地点不在教堂,不用牧师主婚外,许多仪式大致从西礼中移植过来,虽然杂有中国传统婚礼的某些内容,但精神和形式上基本上是西方化的。总之,近代在通商口岸及沿海城镇“文明结婚”的流行,毕竟反映出中国婚俗的变化,代表着晚清婚俗变化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