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89例

实 用医学杂 志 20 年第 2 卷第 5 08 4 期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功能 失 调 性 子 宫 出血 8 9例
周燕媛 周 国英 周伟 娟
摘 要 目的 : 观察 中西 医结合 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 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小剂量激 素配合 中药( 党参 、 白术、 茯苓 、 草、 甘 当归、 益母草等) 加减治疗功能失调性 子宫出血 患者 8 例 。 9 结果 : 治愈 7 例 , 0 显效 9 , 例 有效 6 , 例 无效 4 例, 总有效率 9 %。结论 :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 宫出血安全有效, 避免 了大剂量激素治疗引起的副反应。
一
Hale Waihona Puke 血块 多者加三七粉 5g 冲服 ;便溏脘闷者减 当归 、 熟 地, 加炒山药 3 、 0 砂仁 3 ; g 阴道不规则出血 , g 淋漓不 断者加黑芥穗 1 、 2g棕炭 1 g量 多如注者加地榆炭 5 : 3 、 0g仙鹤 草 6 、 0g 白芨 粉 6g冲服 . 阿胶珠 1 。阴虚 5g 者 加 女贞 2 、 0g 旱莲 草 3 ; 0g 阳虚 者 加 巴戟 1 、 骨 2g补 脂 1 , 剂 / , 煎 , 早 、 、 3次 温 服 , 止 后 5g 1 d 水 分 中 晚 血 改 为早 、 2次 温服 。 晚
2 结 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 . 控制出血后 . 连续 3 个月 月经周期、 经期 、 经量正常 , 能恢复正常排卵 , 黄体期不 少 于 1 . 经 前期 患 者血 止 后 绝经 , 2d绝 血红 蛋 白 >10 0 gL, / 自觉症 状 消失 。 效 : 显 控制 出血后 , 月经 周期 、 量 经 基本正 常 . 但经期仍较长 ( ~1 )或血止后绝经 , 7 0 , d 自 觉症 状基 本 消失 , 红蛋 白 >10gL 血 0 。有 效 : 减少 , / 量 血红蛋白 >8 L 0 。无效 : 以上各项均无改善。 2 临床疗效 本组治愈 7 例 .显效 9 ,有效 6 . 2 0 例 例. 无效 4 . 例 总有效率 9 %。 6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作者简介:马婧婧,女,(1981.10-),甘肃白银人,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级妇科硕士王倩,女,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级妇科硕士;秦芳,女,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级妇科硕士【关键词】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综述。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发病率约占妇科门诊患者的10%~15%【1】。
本病临床可分为排卵功血和无排卵功血,以无排卵功血为多见,约50%发生在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功血是指排除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围绝经期妇女因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是妇科常见病,属中医崩漏之范畴。
其治疗以调整月经周期、控制月经量,逐渐引入绝经期为原则,无须恢复排卵功能。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笔者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有关报道综述如下,不当之处,敬请学者斧正。
1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本病属“崩漏”范畴,其病机错综复杂。
现代中医学对其病因的认识,目前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即热、虚、瘀,三者或单独或复合成因,或互为因果,最终导致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经血从胞中非时妄行。
在脏责之于肾虚,又与脾虚或肝郁有关,在气血主要与气虚、血瘀、血热有关。
陈欣【2】认为崩漏病机不外瘀血阻滞,新血不得归经;或因气虚不能摄血;或因衄热妄行,不论何因,其结果是使血溢于血管之外,失去生理功能,成为瘀血,因此瘀血是引起子宫出血的本质,正如《千金方》所说“瘀血占据血室,而血不归经”。
马中夫等【3】认为功血的病机是冲任损任,肾失封藏不固,肝失藏血疏泄,脾失统血及血热血瘀等。
陈长江【4】认为围绝经期天癸渐竭,肾阴不足,虚火动血,迫血妄行乃围绝经期功血之机理。
韦爱民【5】认为: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衰退,肾气将衰未衰,阴阳多有偏胜。
中年妇女房室劳倦,胎产所伤皆可致阴阳失调,冲任损伤而至出血不止。
贡承度【6】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阴阳失调、寒热错杂的病机,由于禀赋各异,见证不一,临床上有些病人并不表现为单纯虚热或虚寒之证,而是呈现一派寒热错杂,虚实并存之证。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西药治疗
给予患者口服炔诺酮片治疗,每 日3次,每次5mg,连续服用3天 。如果患者出血量较大,可适当 增加炔诺酮片的剂量。
针灸治疗
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选取相应的 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每周2-3次, 连续治疗3个月。
03
观察指标与评估标准
观察指标
01
02
03
临床疗效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 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 效,包括治愈率、显效率 、有效率等。
有效
患者阴道出血有所减少,月经周期 有所改善,症状有所缓解,实验室 检查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
患者阴道出血未减少或加重,月经 周期不规律,症状未缓解或加重, 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改善或异常。
04
临床疗效
总体疗效
治愈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愈率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结论
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缓解。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 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 医杂志, 2021;52(1):30-33.
腹痛减轻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 性子宫出血能够减轻患者 的腹痛症状,提高生活质 量。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胃肠道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 宫出血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过敏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 宫出血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相结合方法临床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
方法126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
对照组单独运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妇科养荣胶囊。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月经情况以及血红蛋白的变化。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月经情况和血红蛋白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同妇科养荣胶囊联合使用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中西医结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妇科养荣胶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达妇科门诊量的10%以上[1]。
DUB是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的子宫出血,临床可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出血持续时间增长,出血过多。
DUB能引发患者贫血、感染、不孕和精神压力等[2]。
现对2011年2~8月到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26例DUB 患者予以炔雌醇环丙孕酮和妇科养荣胶囊联合运用进行治疗,获得不错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6例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DUB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63例,其中18岁以下4例,18~30岁70例,31~55岁52例,平均年龄(32.3±6.3)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0.3±3.7)个月。
治疗开始前3个月没有使用激素治疗。
除外阴道器质性疾病,节育环以及妊娠等原因引发的子宫出血;126例患者治疗前肝肾功能均正常,全部患者均没有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全身疾病。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自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J20040104)治疗,1片/次,2次/d,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妇科养荣胶囊(西安阿房宫药业有限公司,Z20050381),每次1.5 g,3次/d。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西医诊断与治疗西医治疗⑴无排卵型功血。
止血:①雌激素治疗:主要适用于无排卵型青春期功血,应用雌激素提高患者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使子宫内膜再生修复,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应用的剂量按出血量多少决定,一般用已稀雌酚1~2mg,每日2~3次,有效者于2~3日内血止。
血止或明显减少后逐渐减量,每3天减量1次,每次减药量不超过原用量的1/3,直至维持量每日1~2mg,维持下次月经周期前2~3天即停药。
②孕激素治疗:适用于患者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孕激素使增生期或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停药后3~5天子宫内膜脱落,出现撤药性出血。
由于此种内膜脱落较彻底,故又称“药物性刮宫”。
常用的人工合成孕激素有炔诺酮、甲地孕酮和安宫黄体酮等。
其剂量按流血量多少而定。
若血量多者,需用大劑量方可止血。
如用炔诺酮(妇康片)5~7.5mg,甲地孕酮(妇宁片)8mg或安宫黄体酮8~10mg,每4~6小时服1次,用药3~4次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或停止,则改为8小时1次,再逐渐减量,每3日减量1次,每次减药量不超过原用剂量的1/3,直至维持量,即炔诺酮每日为2.5~5mg,甲地孕酮4mg,或安宫黄体酮4~6mg,维持到血止后15~20天,停药后3~7天出现撤药性出血。
调整月经周期:人工周期,为摸拟月经周期中卵巢的内分泌变化,将雌孕激素序贯应用,使子宫内膜发生相应变化,引起周期性脱落,适用于青春期功血或育龄期宫血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低者。
已烯雌酚1mg。
每晚1次口服,于出血第5天起连续口服20天,于服药第11天每日加用黄体酮注射10mg肌注,两药同时用完。
停药3~7天出血。
于出血第5日重复用药。
一般连续使用3个周期,用药2~3个周期后患者常能自发排卵。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ppt精品医学课件

经期
ET1mRNA↑
PIH-rpt↓ MMPmRNA↑ANGⅡ↑
ANG-R↑
血小板 激活因子
经前螺旋 小A收缩
ET↑ 经后基底
小A收缩 扩血管↓
降解细胞
PGE2
外基质 细胞增殖
血管新生收缩
月经出血,止血 止血 调节作用 内膜修复再生
内膜降解 脱落
止血 内膜破坏 内膜再生
正常月经周期止血机制
月经期
E2,P顺序性共同作用 子宫内膜,微血管同步化改变
• 血管发育的异常、内膜修复影响 ❖ 子宫内膜VEGF水平 • 血管内皮细胞tpA合成 • 血管通透性 —血管纤溶系统激活 • 子宫内皮细胞释放NO —血管扩张 • 子宫内膜腺上皮ET表达明显 --螺旋动脉收缩
无排卵功血出血机制
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子宫局部血管活性物质包括:ET、NO、AT、PGF2α
磷脂酶A2↑
花生四烯酸↑
蛋白水解酶↑
15羟前列腺素脱氢酶活性↓ 胶原酶↑
PGF2α↑
子宫内膜螺旋小A收缩
血流淤滞 子宫内膜功能层 血管壁 缺血,缺氧 受损,扩张
出血,内膜脱落
子宫内膜 间质细胞 AMPS↓
正常月经周期出血、止血机制研究进展
卵巢黄体萎缩
P↓
P↓E2↓
TGFβ↓
ET↑ ETR↑ NEP↓
促排卵
❖ 雌激素:小剂量、周期疗法 ❖ 克罗米芬: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 ❖ hCG针:有一定雌激素水平,卵泡成熟
E、P正反馈缺乏者
无排卵功血治疗-调整周期
一般用生理剂量2-3周期 ❖ 雌孕激素序贯法:青春期或雌激素水平
偏低者 ❖ 雌孕激素合并疗法:体内雌激素水平偏
高,病程长者 ❖ 孕雄激素合并用法:中年或更年期子宫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对比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对比分析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uterinebleeding,功血)是指非全身或生殖系统局部的各种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可表现为出血量过多、出血持续时间过长和(或)间隔时间过短。
经检查内外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存在,而是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
中医称之“崩漏”,为妇科常见病。
功血轻者会影响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重者则导致失血性贫血,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
单纯西医治疗为性激素疗法,疗效欠佳。
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功血患者32例,取得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及住院的青春期功血患者64例。
64例患者均未婚,否认有性生活史,经妇科检查(肛腹诊)、子宫附件B超排除器质性病变,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排除其它系统组织器官病变,符合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
其中32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治疗组),32例患者采用妈富隆治疗(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年龄12~20岁,平均年龄(15.2±4.5)岁。
阴道流血时间10~50d。
对照组患者的年龄13~21岁,平均年龄(16.5±4.2)岁。
阴道流血时间8~45d。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治疗前出血的时间及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用妈富隆治疗:首先用妈富隆递减法止血,然后调整月经周期即开始时每6h口服1片妈富隆,血止后渐减量,每3d减1/3量,维持量为1片/d,至血止后21d停药。
一般停药后3~5个月月经来潮,于月经第1d再次口服妈富隆,1片/d,连服21d为一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为一个疗程。
在治疗期间积极纠正贫血及对症处理,不用其他止血药物。
治疗组患者同时用中药逍遥散加减,柴胡、黄芩、淡黄蒲各9g,当归、茯苓、茜草各12g,生白芍、地榆炭各24g,生白术、生牡蛎、百合各30g,生甘草、薄荷各9g。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也被称之为功血,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出现失调而导致的子宫出现异常出血。
按照卵巢是否排卵可以分为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子宫出现不规则出血等,处于青春期、育龄期和绝经期的女性容易患有该疾病。
平时精神压力大,经常熬夜,服用紧急避孕药类的激素药物,这些潜在的因素都可能会造成体内的激素水平波动异常,引起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对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表现出的症状有月经周期不规律、持续时间长、周期性出血。
而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频发或者经期长达10天以上,出血量多。
因此,如果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期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妇科检查,并做尿检、超声检查等。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可以治疗痊愈的,治疗侧重点要按照患者的年龄段来决定。
青春期的少女主要以调整月经周期为目的;生育期的妇女主要以止血、促排卵为目的;而绝经期妇女主要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出现癌变为主。
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对于极少数药物治疗无效果的、患者自身不愿意使用药物治疗的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子宫内膜切除术等等。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药物治疗有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西药包括孕激素、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等。
中医治疗往往按照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对症治疗。
通常情况下,临床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办法,即采用西医药物进行快速止血,再用中医疗法慢慢调理,不仅能体现很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帮助患者从根本上减少病痛。
在中医治疗里,功血属于“崩漏”范畴,是由于冲任损伤导致的。
可以选用:太子参、熟地、艾叶、当归、茜草、旱莲草、阿胶、仙鹤草、益母草一方,用水煎服,根据患者的状态增减药量。
此外配合西药治疗,使用复方乙酸孕酮2毫升、苯甲酸雌二醇2毫升对未婚患者进行肌肉注射,6小时后可发挥止血效果。
中西医结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需排除器质性病变和血液病后,才能确诊。临床上最 常见的诊断方法是子宫内膜活检,通过病理检查确定子宫内膜是否有异常变化。
西医治疗方法
止血治疗
对无排卵性功血患者,首选止血治疗。止 血方法包括刮宫、孕激素内膜脱落法、合
成激素内膜萎缩法及止血剂。
促排卵治疗
调整月经周期后,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应进行促排卵治疗。常用药物有氯米芬、 绒促性素、尿促性素等。
脾肾亏虚
脾主统血,肾主藏精, 脾肾不足则导致气血生
化乏源,冲任失养。
肝郁气滞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 气滞血瘀,冲任失调。
血热妄行
素体阳盛或外感热邪, 热伤冲任,迫血妄行。
瘀血内阻
经期产后,余血未净, 瘀血内停,冲任受阻。
辨证分型
脾肾阳虚型
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量多色 淡,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舌淡苔白,脉沉细。
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 、经量不定或增多,甚至大量出血。
发病原因
危害
主要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有关, 也可能与子宫内膜因素、医源性因素等有 关。
长期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能导致贫血、 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和身 心健康。
02 中医学对功能失调性子宫 出血的认识
病因病机
肝郁气滞型
表现为月经周期不定,量或多或 少,色暗有血块,伴乳房胀痛, 胸闷不舒,舌暗苔薄白,脉弦。
血热妄行型
表现为月经提前量多,色深红或 紫黑,质稠粘,伴心烦口渴,尿 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瘀血内阻型
表现为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 暗有块,伴小腹疼痛拒按,舌 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
治疗原则
脾肾阳虚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子宫功能市调性的子宫出血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效果及临床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1年1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孕激素、雌激素合并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表现。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37人,治愈率为86.1%。
对照组患者治愈29人,治愈率为67.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较之西医常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孕激素,雌激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病理机制为患者升职内分泌轴心的功能性紊乱导致患者子宫异常出血[1],临床上常分为排卵性和不排卵性功血,患者的典型表现为月经持续时间过长或当月月经量增多,且患者月经间隔少于21天,临床上对于功血的病因表示不一,但都认为排卵性功血和无排卵性功血的病因不同,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功血患者,西医常规治疗上所述采取的方法就不一样。
传统中医认为,功血的主要治疗原则为止血配合养血,从患者症状的改善上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
本文就功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做研究,旨在分析中医治疗的效果及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科2011年1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排卵性功血患者46人,无排卵性功血患者40人,观察组患者已婚27人,未婚16人,年龄为16-43岁,平均年龄为28.7±2.4岁,对照组患者已婚25人,未婚18人,年龄为15-44岁,平均年龄为29.1±0.9岁。
两组患者年龄,婚姻情况及病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雌激素和(或)孕激素或雌孕激素合剂进行治疗,其中排卵性功血治疗方法为:补佳乐3mg tid,给予青春期患者治疗,当患者止血后减少剂量为1mg/d,21天后停药,后改用安宫黄体酮10mg/d,治疗3周期,已婚以及绝经期患者采取妈富隆片10mg Qd,连续21d,治疗3个周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体会

未见异常, 诊断为更年期功血。其病机 : 卵巢开始萎 缩, 促性腺激素的含量增高, 但不能形成排卵前的高 峰, 因此 , 虽有卵泡发育 , 但无排卵所引起 。 中医为肾 阴虚弱 , 封藏不固, 冲任失调。 治疗益 肾固冲, 益气止 血。 方用: 党参 2 g黄芪 3g 白芍 1g鹿含草 1g 0, 0, 5, 8, 补骨脂 、 阿胶 ( 另包 )杜仲 、 、 肉桂 、 益母草 、 当归各 1g甘草 6。病人服药 5 0, g 剂后 , 觉症状明显好转, 自 但仍有少量阴道流血 , 原方加收敛止血之品乌贼骨、 山楂 各 1g再 服 3剂 , 2, 阴道 流 血 干 净 , 续 口服 中 继
1g继 服 5剂病 愈 。 2, 例 2 某 女 ,6岁 , , 1 患者 月 经 不 规 律 2年 , 次 每
补 肾调肝或健脾历代医家对崩漏的病因、病机以及 辨证论治的研究各有侧重 , 崩漏发病原因 , 虽然以肾 虚为多见 , 由于损血耗气 , 但 无论病起何脏“ 四脏相
移必归脾肾”所 以, , 崩漏最终都引起脾虚、 肾虚 , 根 据古人经验及本人临床实践,治疗崩漏用中西医结 合, 西医对症补血 , 中医益气补 肾之药党参 、 黄芪、 白 芍 治 草 旨阿胶、 、 五味亍 注 。阴虚内热者 , 清 加
例 3某女 ,O岁 , 阴道 流血淋 漓 不净 1 月 , , 5 以“ + 伴 心悸 ” 为主诉就诊 。 自述近半 年来 , 月经量 多 , 期 经 延长 , 色淡 红 、 不挟血 块 , 畏寒 肢 冷 , 酸 腿 软 , 伴 腰 望 面色 晦暗 , 舌质淡 薄 白 , 脉沉细 。 B超 检查子 宫 、 附件
5 2
新疆 中医药
20 0 9年 第 2 卷7
第 2期( 总第 10期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体会

1
及反跳痛,子宫及附件恢复正常,血象正常。好转:主症及兼症显 著改善,盆腔包块缩小。无效:主症及兼症无改善,各种化验及辅
助检4例,治愈24例(70.59%),好转10例(29.41%),无 无效病例。
3
讨论
中极、气海、三阴交、足三里两侧共6个穴位,笔者长期临床 运用体会到本组穴对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 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等均有疗效。中极益肾气、助气化、调经血; 气海五脏之源,又是膏之源,益气补。肾、调理气机;三阴交健脾利 湿、补益气血、活络通窍。上述诸穴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调整阴 阳平衡,促进湿热、瘀血、痰浊的排出。TDP腹部照射可以疏通经 络,促进炎症的吸收。中药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丹皮、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茯苓、白术健脾 利湿;延胡索、五灵脂化瘀止痛。此三种治疗方法综合应用,可以 缩短病程,避免西药的毒副作用,而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
1.3
与对照组比较,・P<O.ol
3
讨论 功血属中医学“崩漏”范畴,其病势急者经血暴下称“崩”,病
疗效标准治愈:主症及兼症全部消失,腹诊检查无压痛
势缓、淋漓不断者称“漏”,为冲任损伤,不能固摄所致。脾虚不能 摄血、肝虚不能藏血、肾虚封藏不固,而冲任失守,皆可致出血失 控b1。本病口服氯米芬可通过与内源性雌激素受体竞争性结合 而促使垂体释放FSH和LH,达到促进卵泡发育之目的;121服安 宫黄体酮以补充黄体分泌孕酮的不足。温经Ⅱ号方中丹皮、麦 冬、阿胶凉血止血;JII芎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常配伍当归、香 附等同用;龟板固经止血;肉桂、吴茱萸温脾益肾;淫羊藿补肝 肾;艾叶、高良姜温经止血;党参健脾益气以摄血;巴戟天、熟地 黄、石菖蒲健脾补肾;山药补肾阳而益精气,阳升阴长之意;白芍 药敛肝阴;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滋’肾益 阴、固冲止血之效。本观察表明,温经Ⅱ号方配合氯米芬、安宫黄 体酮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月经周期出血、止血机制研究进展
卵巢黄体萎缩 P↓ ET↑ ETR↑ P↓E2↓
TGFβ↓
经期 NEP↓ MMPmRNA↑ANGⅡ↑ 血小板 PIH-rpt↓ ET1mRNA↑ ANG-R↑ 激活因子 ET↑ 经后基底 小A收缩 扩血管↓ 止血
降解细胞 外基质 细胞增殖 PGE2
经前螺旋 小A收缩
无排卵功血出血机制
雌孕激素受体异常
有排卵功血: 子宫内膜ER 、PR浓度在分泌晚期升高 ER升高致流血量增加 无排卵型功血: 内膜具高水平的ER 致月经流量增加
无排卵功血出血机制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增加
子宫内膜的凋亡受E2、P水平的调控 P水平的下降可诱导凋亡发生 子宫内膜功能层腺上皮细胞凋亡发生率: 增生早、中期 增生晚期、分泌早、中期 分泌晚期凋亡 经期凋亡发生 功血患者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率较高 P水平 E2水平 诱导凋亡发生 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青春期无排卵功血特点
FSH 呈低水平,缺少正反馈,无LH峰值
各级卵泡生长,无排卵,卵泡自行闭锁 E2水平高低不一,但E2 相对是足够的 P水平低下 子宫内膜增生或增生过长 ,内膜脱落 不完全 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无明显规律性、 自限性出血多可伴贫血
更年期功血发病机理
H—P—O 轴渐趋衰退,卵泡期短→ LPD →无排卵 → 绝经 H-P 轴—β -EP ↓↓→GnRH ↑↑→FSH ↑↑→LH↑↑。 H-P 轴— 对 E2 正负反馈敏感性↓↓。 Inhibin —对 FSH 负反馈↓↓→ FSH ↑
子宫内膜微环境异常功血的机制: 子宫内膜脱落 子宫血管舒缩 子宫内膜重建
无排卵功血出血机制
子宫内膜血管形成障碍
血管发育异常
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活性特异性增强 中、晚期分泌期螺旋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生指数明显降低 性激素受体 • 螺旋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减弱 甚至停滞可导致形态学 异常VSMC产生 螺旋动脉卷曲、扭曲
经血
血止
无排卵功血出血机制
卵泡发育,优势卵泡→闭锁
过多,过久 E2↑;缺少 P,相对 E2↓
内膜过度增殖,增厚
PGE2↑,PGI2↑
内膜溶酶体
内膜间质,血管,腺体发育
PGF2α ↓
FDP↑ 纤溶性↑
发育过缓,不稳定
释放水解酶
子宫、血管收缩↓
内膜不规则脱落,出血
出血多少不一,出血时间长
无排卵功血出血机制
无排卵功血出血机制
子宫局部生长因子及受体异常
增生中、晚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局部 硷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明显 VSMC增殖子 宫内膜细胞的增生 • 血管发育的异常、内膜修复影响 子宫内膜VEGF水平 • 血管内皮细胞tpA合成 • 血管通透性 —血管纤溶系统激活 • 子宫内皮细胞释放NO —血管扩张 • 子宫内膜腺上皮ET表达明显 --螺旋动脉收缩
无排卵功血出血机制
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子宫局部血管活性物质包括:ET、NO、AT、PGF2α 月经包括螺旋动脉动脉收缩、子宫内膜功能层脱落 基底层血管收缩(促发止血)扩张系列复杂的过程 • 子宫内膜NO水平 血管的扩张 血小板凝集抑制 月经过多 子宫平滑肌细胞舒张 • ET的减少 基底层血管收缩 子宫内膜再生修复障碍 • 子宫内膜ATⅡ受体水平表达均明显 螺旋动脉发育较差, 血管收缩力 出血时间长、月经过多和不规则出血 • PGF2α 螺旋动脉动脉收缩
功血与激素关系的出血类型
雌激素量在阈值以下
孕激素突破性出血: • 保持内膜稳定性的P/E2比例为10:1 P/E2比例异常引起的突破性出血
病因病机
青春期功血
青春期出现与成熟:精神、型体、生理→成熟阶段,特点: H:对-EP 敏感性GnRH 合成、释放 P:分泌Gn 模式改变—LH 、脉冲式分泌及昼夜波动 与FSH分泌同步 O:与肾上腺皮质激素、降黑色素调节作用有关 H—-EP抑制作用—GnRH FSH LH排卵
功 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简称功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B) 临床分类:按有无排卵分类
无排卵功血: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 有排卵功血: 黄体功能不健 排卵期出血 月经过多
正常月经周期出血机制(传统观点)
经前黄体萎缩 p↓ 溶酶体膜破坏 E2 ↓
磷脂酶A2↑ 花生四烯酸↑ 15羟前列腺素脱氢酶活性↓ PGF2α↑ 子宫内膜螺旋小A收缩 血流淤滞 子宫内膜功能层 缺血,缺氧 血管壁 受损,扩张 出血,内膜脱落 蛋白水解酶↑ 胶原酶↑ 子宫内膜 间质细胞 AMPS↓
青春期功血发病机理 : H—P—O 轴调节不完善
E2
正反馈缺陷
GnRH—FSH LH 卵泡发育 、成熟 锁 、无排卵
外界应激反应影响:激烈运动、 情绪、环境、饮食等改变
应激反应—H—CRF— -EP 、ACTH ↑
+
GnRH↓↓ —Gn ↓↓—影响卵泡发育、成熟
卵泡对 Gn 敏感性↓↓
正负反馈作用敏感性↓ ↓
E2↓
H—β -EP↓↓
GnRH↑↑—FSH↑ ↑ —LH ↑ ↑
O—inhibin↓ 卵巢间质
FSH↑ 卵泡对 Gn 敏感性↓ ↓
功血与激素关系的出血类型
雌激素撤退性出血: 无优势卵泡发育、优势卵泡闭锁
卵泡期全部或部分切除性腺 或切除性腺者单投入外源性雌激素停 后刺激内膜生长一定厚度
功血与激素的关系出血类型
雌激素突破性出血:
相当量或小量雌激素、长期刺激 无孕酮作用, 影响内膜生长 间质、血管 、 腺体发育不同步 溶酶体不稳定,释放水解酶 雌激素波动>50%引起的出血 雌激素绝对或相对不足
血管新生收缩
内膜降解 止血 脱落 内膜破坏
月经出血,止血
调节作用
内膜修复再生
内膜再生
正常月经周期止血机制
月经期
E2,P顺序性共同作用 子宫内膜,微血管同步化改变
功能层 PGF2 、TXB2 PGE PGI2 微血管扩张,破裂
经血
月经2~3天内膜脱落净
月经24hr→5~6d 功能层内膜修复创面 血小板粘附,聚集,凝血 血管收缩,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