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业镇发展现状与转型对策_周轶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本文为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课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编号:CCSEZR1111)研究成果。

广东专业镇发展现状与转型对策
周轶昆
*
摘 要:广东专业镇近十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随着环境、能源、生态、土地、劳动力等因素约束日益趋紧,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专业镇发展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

广东专业镇必须依托特色产业竞争优势,提高专业镇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产业服务水平,推动集群经济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专业镇 科技创新 创新服务平台 转型升级中图分类号:F269.27
广东专业镇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镇域空间上出现的一种集群经济。

这种新型经济形态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相对集中,专业化配套协作程度较高。

专业镇利用空间上的集中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在国内外竞争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为提升专业镇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专业镇可持续发展,广东于2000年启动了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

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广东专业镇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电视机、空调、陶瓷、铝材、服装、玩具、灯饰、家具、皮具、珠宝等产品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专业镇的许多产品产量达到全国总产量的30-50%,玩具、鞋类产量占世界的20-30%[1]。

专业镇的迅速崛起提升了广东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极大地推动了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

一、广东专业镇的发展现状
(一)专业镇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2011年广东专业镇经济规模达到1.5万亿元,专业镇占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1年的3.7%提高到28.3%。

家电产品、服装纺织、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专业镇特色经济企业达6万余家,聚集形成了5个产值超千亿元、76个超百亿元的专业镇产业集群,直接带动就业超过500万人。

经认定的省级专业镇由21个发
展到326个,覆盖了20%以上的建制镇。

2011年全省“双提升”专业镇和创新型专业镇累计20个,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多亿元,约占全省专业镇产值的三分之一[2]。

广东工业类专业镇的工、农业总产值比例由“十五”期末的62:1扩大至“十一五”期末的35:1,专业镇第三产业占比突破了30%。

专业镇所涉及的30多个产业既有机械、五金、纺织服装、家电、家具、建材、陶瓷等传统产业,也包括电子信息、创意设计、电子商务、新能源、LED等新兴产业。

目前,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纺织服装和金属加工是广东专业镇的主要产业,这四大行业专业镇经济总量约占全省专业镇经济总量的60%。

(二)专业镇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从空间分布看,广东专业镇由最初的集中分布于珠三角地区,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

随着珠三角专业镇传统产业向更高层次转型升级,珠三角专业镇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出现下降态势,粤北山区以及东西两翼的专业镇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则不断提高。

地区差距总体呈现缩小趋势,促进了广东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目前,珠江口东岸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西岸则是电气机械产业的密集区。

专业镇相对集中的是佛山、中山、汕头、江门、潮州、揭阳、云浮等地市,这些地区的专业镇经济比重都超过了50%。

其中,佛山是广东专业镇经济发展最充分的地区,其所辖镇(区)几乎全部专业
镇化,市专业镇经济贡献率占当地经济总量的82%以上。

以佛山的容桂为例,在其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年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拥有近2万家工商企业,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近97家,超十亿元企业16家、超百亿元企业2家,形成了智能家电、信息电子、医药保健、精细化工、机械模具等支柱产业。

(三)专业镇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广东专业镇在发展初期,大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既无研发机构、科技人员,也无创新活动、创新成果。

近年来,随着广东不断加大对专业镇科技投入,已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广东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目前,广东专业镇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30%以上,民营科技型企业数约占广东省科技型企业的一半。

专业镇高新技术产业在特色产业中的比重也逐步提高,占比达到13%[3]。

2009年专业镇年科技投入总额达110亿元,拥有科技服务机构1229个,拥有研发人员6.6万人,约占全省研发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累计专利授权数153857万项。

2010年专业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54576件和44895件,均占广东省的比重35%以上[4]。

(四)专业镇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为突破行业技术瓶颈,广东建立了中山照明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中山市小榄镇设计技术服务中心、南海盐步区中国内衣创新科技中心等公共技术创新平台200个。

目前,广东65%以上的专业镇建立了公共技术创新平台,80%以上的专业镇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活动[4]。

专业镇拥有名牌产品超过1500个,著名驰名商标数超过1000个,成为广东自有品牌的丰产区。

中山古镇的灯饰、佛山陈村的花卉、南海大沥的铝材、阳江东城的五金、花都狮岭的皮具、东莞大朗的毛织、澄海凤翔的玩具、增城新塘的牛仔服、江门蓬江的摩托车等均已形成区域品牌,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广东专业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镇产业结构亟需调整。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创新阶段,将逐渐淡化GDP指标,把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近十年来,虽然广东专业镇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但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导,部分产业的生产环节能耗高、污染大,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

在广东现有的326个省级专业镇中,农业专业镇116个,工业专业镇194个,第三产业专业镇16个[5]。

工、农业专业镇数量居多,而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专业镇仅占4.9%。

随着环境、能源、生态、土地、劳动力等因素约束日益趋紧,以要素驱动为特征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专业镇的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二)专业镇的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资料表明,珠三角专业镇目前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比例不到40%,多数企业缺乏产业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设计能力薄弱,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产品附加值低。

专业镇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不很紧密,纵向产业链短,产业配套协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些以代工生产为主的外贸加工型企业,不仅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抗风险能力弱,而且同质化竞争激烈。

在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攀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冲击下,这些企业的生存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专业镇中小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依然紧缺。

专业人才的规模和质量是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的有力保证。

随着广东专业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加快,专业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已不能适应专业镇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电子信息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人才短缺已成为专业镇转型升级的瓶颈。

广东专业镇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规模以下企业约占三分之二,生产方式和组织管理机制相对落后。

这些企业对人才虽然有较大的需求,但应聘者寥寥,想引进人才或留住人才都不容易。

2011年虽然有大约65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就业,但八成左右的毕业生就业都集中在珠三角大中城市。

其中,超过58%的研究生和近一
半的本科、大专生选择在广州和深圳两地就业。

(四)专业镇的技术创新体系需要完善。

广东虽然已初步建立起产学研结合的基层技术创新体系,但专业镇的产学研合作总体上处于磨合期,研发、孵化和产业化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其有效合作途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由政府组建的专业镇公共技术创新平台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多属于孤军深入,缺乏有力支撑。

政府主导规划专业镇的特点日益突出,产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发展则相对滞后,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功能单一,服务能力有限。

三、加快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的对策
推进专业镇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既是广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专业镇转型升级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到“十二五”期末,广东专业镇发展模式要实现向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转变,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万亿元,创新型专业镇80个,工农业总产值千亿元以上专业镇10个以上,百亿元专业镇150个,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示范区[6]。

要实现上述目标,至少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分类推进专业镇产业结构调整。

各专业镇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转变,提高专业镇的发展质量。

首先,广东专业镇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拓展现代产业发展空间。

其次,高度重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就地转型或异地转移。

再次,加强本地企业的产业配套能力,充分发挥专业镇的产业聚集优势,加快引进国内外高科技项目和先进技术设备,吸引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在专业镇集聚。

最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专业镇产业向工业设计、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方向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

广东专业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严重是制约专业镇发展的软肋。

专业镇要依托特色产业竞争优势,激发企业的内生增长动力,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首先,要加大对专业镇企业财政、金融、税收支持力度,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打造知名品牌龙头企业。

其次,加强专业镇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以大型龙头企业为核心,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引导延伸特色产业链,构建共赢的产业生态网络,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此外,面对当前外需日益趋紧、国际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严峻形势,以外贸出口为主的专业镇企业应加大内销力度,扩大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增强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

(三)积极引导人才资源向专业镇集聚。

要解决专业镇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人才瓶颈问题,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首先,要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和介绍专业镇目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引导专业人才按需向专业镇合理流动。

其次,健全专业镇企业的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加大专业镇科技成果奖励力度,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在科研启动资金、住房、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上给予优惠。

再次,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政府和企业对专业镇员工培训的力度,改善企业员工培训条件。

加快企业科技特派员派选中心、广东专业技术人才派遣中心的建设,满足企业对科技人才多层次的需求。

(四)推进专业镇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过去十年,广东依托已建立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为一些专业镇制定了产业技术路线图,攻克了大批特色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在技术领域对陶瓷、纺织、服装、
五金、家电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后的平台建设工作不仅要在指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上继续发挥作用,还应加强完善专业镇产业服务体系,提高对专业镇的现代服务水平。

例如,加强专业镇现代商贸物流平台和信息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营销指导和市场分析,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与高校合作创办现代服务研究院,建立现代服务产品交易中心,交易服务产品;围绕特色产业引进国内外优质科技服务机构,培育科技服务业专业团队,完善科技评估、金融服务、检验检测、质量认证以及信息咨询等多元化服务功能,为生产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彧,谢建超,宋国忠等.广东专业镇的成功路径[EB/ OL].(2007-12-07)./roll/2007-12-07/00041841501.html.
[2] 左朝胜.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速[EB/OL].(2011-03-09). .
[3] 杨勇.利用产业生态方法推进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科技管理研究[J], 2011(17):112-115.
[4] 沈寅.突破创新机制阻碍——来自广东专业镇产学研合作调查报告[EB/OL].(2011-09-08). / t/2011-09-08/content_29562826.htm.
[5] 中国科技网.广东"三大驱动"共促专业镇转型升级[EB/OL].(2012-03-02)./stdaily/ content/2012-03-02/content_436043.htm.
[6] 科技日报.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践[EB/OL]. (2012-03-12)./2012-03-12/139194384. html.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60)
(责任编辑:石大立)
民营资本七种生存状态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培向记者分析了目前民营资本的几种状态。

一、不对称博弈。

据某地产基金对内蒙、陕西、山西、温州等地民资的调研,备受宏观调控“关照”的房地产依然在民资配置中占比近80%。

二、闯关东、走西口。

更多的民资还是选择了知难而退,转战三四线城市,或吸纳商业用地,或投资建设工业园,此举因与当地招商引资政策一拍即合,备受欢迎。

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据报道,超过一半的富人已经移民或有明确的移民愿望。

四、田忌赛马、无中生有。

一些民资主动调整战略,进入新兴产业、绿色低碳等未来型产业。

五、树上开花、合纵连横。

但与民资之间的抱团取暖相比,民资与国资(或外资)相比更有博弈宏观调控的底气与实力,只是一旦决裂,受伤的总是民资。

六、资本变性、剑走偏锋。

监于实业投资或利润太薄形成鸡肋,或因各种原因被挂上“民资不得入内”的标牌,民资纷纷从产业资本变性金融资本。

七、就地趴下。

一种是自我催眠,面对问题与危机,宁愿做埋头于沙堆的鸵鸟;还有一种是好汉不吃眼前亏,静待政策消息消停或形势明朗再说。

(位摘自2012年2月25日《广州日报》)文 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