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断层

合集下载

断层确定3字法

断层确定3字法

断层确定3字法(最新版)目录1.引言:介绍断层的定义和重要性2.断层确定的方法:描述“3 字法”及其应用3.3 字法的具体操作步骤4.3 字法的优点与局限性5.结论:总结“3 字法”在断层确定中的作用正文在地质学研究中,断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断层是地壳或岩石体中存在的一种破裂带,当地壳或岩石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断层两侧的岩石会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导致地表出现地震、山崩等自然现象。

因此,准确地确定断层的位置和形态对地质勘探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在确定断层的方法中,有一种被称为“3 字法”的实用技巧。

所谓“3 字法”,是指在野外实地考察时,通过观察地表的“断”、“层”、“错”三种现象,来判断断层的存在和位置。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寻找断:在野外观察时,首先要找到地表的断开现象。

断开现象可以是地表的裂缝、断崖等,这些现象表明地壳或岩石体在此处发生了断裂。

2.判断层:在找到断开后,需要进一步观察断开两侧的岩石层是否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

错位现象可以是岩石层的错开、倾斜等,这些现象表明断开两侧的岩石发生了相对位移。

3.确定错:在判断层之后,最后需要确定错位现象的具体程度和方向。

通过对错位现象的详细观察和测量,可以准确地确定断层的位置和形态。

“3 字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断层确定方法,在地质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在岩石体破碎、地表覆盖层较厚的地区,3 字法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此外,3 字法只能初步判断断层的存在和位置,对于具体的断层形态和错位程度,还需要结合其他地质勘探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3 字法”作为一种断层确定的方法,在地质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质图上分析断层的方法

地质图上分析断层的方法

在地质图上分析断层的方法:(1)断层面产状的判读1)断层线是断层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因此它和倾斜岩层露头线一样,可用“V”形法则来判断其断层面的产状;2)一般在地质图上断层线都会用箭头符号标示其倾向,断层线(红长线表示断层走向,箭头表示断层倾向,数字表示断层倾角)。

(2)断层两盘相对位移及断层性质的确定1)走向断层或纵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或褶皱轴向大体一致),它可造成岩层的重复或缺失现象。

在断层线上任意指定一点,则出现较老岩层一侧为上升盘,出现较新岩层一侧为下降盘。

但有一个例外,即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而断层倾角小于岩层斜角时,在出现较老岩层一侧为下降盘,较新岩层一侧为上升盘。

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情况确定后,再根据断层面的倾向即可确定是正断层或逆断层。

2)横向断层或斜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或褶皱轴向垂直或斜交),它可造成岩层或褶皱的中断或错开现象。

①当横向或斜向断层切割倾斜岩层时,地质图上都表现为岩层界线的错移,而且岩层界线向该岩层倾斜方向移动的一盘为相对上升盘(即出现较老岩层)。

②当横向或斜向断层切过褶皱时,则会使褶皱核部(或轴部)在断层两侧发生宽窄的变化,背斜核部变宽或向斜核部变窄的一盘为上升盘,反之为下降盘。

同理,断层相对位移情况确定后,再根据断层面的倾向,即可确定该横向或斜向断层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

③若横向或斜向的断层切割褶皱时,断层两盘核部只有位置的错移而无宽窄的变化,则为平移断层。

(3)断层时代的确定1)根据角度不整合关系来判定,断层总是发生在被其错断的最新岩层时代之后,在覆盖它的最老岩层时代之前。

2)根据断层的相互切割关系或断层与岩体的相互关系来判定。

被切割者时代较老,切割者时代较新。

断层的种类:根据断层线上原来相邻接的两点在断层运动中的相对运动状况可以将断层分类。

如果它们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

走向滑动断层又进一步分为右滑和左滑断层。

断层的确定与分析

断层的确定与分析

断层的确定与分析断层是地壳中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带,是地球表面地壳结构变形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地质学中,断层的确定与分析是研究断层类型、断层规模、断层发育阶段等问题的关键步骤。

断层的确定主要通过地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

首先,地质调查是确定断层的基础工作,通过野外观察、地表剖面及岩石地层的勘查,可以初步找出断层带存在的迹象。

其次,地球物理测量包括地震测量、重力测量、电磁法测量等多种方法,能够提供地下断层的一些特征参数。

最后,地质钻探可以获取地下岩层的实际情况,对断层的存在与发育进行验证。

断层的分析主要包括断层类型、断层规模、断层发育阶段等方面。

断层类型是根据断层的运动方式、构造特征等进行分类的。

常见的有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等。

断层规模是指断层长度、滑动位移、滑动面积等参数的综合表征。

通过断层规模的分析,可以了解断层活动的程度及可能引起的地震风险等。

断层发育阶段是指断层形成、存续及消失的演化过程。

通过研究断层的发育阶段,可以了解地壳运动的历史与趋势。

断层的确定与分析对于地质灾害的预防与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断层的确定可以提供地震活动的背景信息,为地震灾害的预测与预警提供依据。

其次,断层的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提供参考意见,避免在断层带上集中人口和重要建筑物,降低地震风险。

最后,断层的确定与分析也为地质勘探、工程建设等提供重要信息,为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在断层的确定与分析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断层的判别需要综合多种地质信息和地球物理数据,避免片面性结论的产生。

其次,断层的分析需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构造演化等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一条断层。

最后,断层的研究需要长期的观测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获得比较准确的结论。

总之,断层的确定与分析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工作,对于地震灾害的预防与减灾、城市规划与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方法,结合地质调查和地理勘探数据,可以对断层类型、规模和发育阶段等进行较准确的判定和分析,为相关工作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如何识别断层

如何识别断层

如何识别及描述断层断层:断层与节理同属断裂构造,而断层往往是节理的进一步发育所致。

或者说,当节理发生位移,两壁有所错动时,即称为断层。

断层是野外常见的一种重要地质现象。

野外地质填图时遇到断层,应如何研究呢?首先要确定断层的几何要素,其内容包括下列各点:1、断层面.所谓断层面,就是两部分岩块沿着滑动方向所产生的破裂面。

断层面的空间位置也像地层的层面一样,是由其走向和倾向而确定的。

但断层面并非一个平整的面,往往是一个曲面,特别是向地下沿伸的那一部分,产状可以有较大的变化.此外,断层面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是有好几个平行地排列着,构成所谓断层带,又由于断层带上两壁岩层的位移错动,使岩石发生破碎,因此又称为断层破碎带.其宽度达几米、甚至几十米.一般情况下,断层的规模愈大,断层带的宽度也愈大.2、断盘。

断层面两侧相对移动的岩块称为断盘.由于断层面两壁发生相对移动,所以断盘就有上升盘和下降盘之分.在野外识别时,按其位于断层面之上者称上盘 ;位于断层面之下者称下盘。

当断层面垂直时,就无上盘或下盘之分。

3、断层线。

断层面与地面相交之线,称断层线。

4、位移。

这是断层面两侧岩块相对移动的泛称。

在野外观察断层时,位移的方向是必须当场解决的问题之一。

特别遇到开矿时,一旦遇到矿脉(或矿层)中断,往往是断层位移所致,需要立即追查。

追查的办法是运用两侧岩层的层序关系来判断或抚摸断层面上的擦痕等来确定.在野外地质填图时,如何注意断层?怎样研究断层?观察什么内容?此类问题必须熟练掌握,现分述如下:先讨论断层的标志及两盘相对位移问题。

(1)构造(线)不连续.各种地质体,诸如地层、矿层、矿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等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分布方向.一旦断层发生,它们就会突然中断、错开,即造成构造(线)的不连续现象,这是判断断层现象的直接标志。

(2)地层的重复或缺失。

这是很重要的断层证据。

虽然褶皱构造也有地层的重复现象,但它是对称性的重复;而断层的地层重复却是单向性的.至于地层的缺失,凡沉积间断或不整合构造也可造成,但这两类地层缺失都是区域性的,而断层造成的地层缺失则是局部性的。

煤矿巷道掘进中断层识别方法

煤矿巷道掘进中断层识别方法

地球化学法
总结词
间接、辅助
详细描述
地球化学法是通过分析地下岩石、土壤、水等中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以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这种方法可 以提供辅助信息,帮助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性质,但结果较为间接。
03
直接观察法在煤矿巷道掘进中 断层识别中的应用
断层面识别
断层面特征
断层面通常是不平整的,有明显的断 裂痕迹,颜色和光泽也可能与周围岩 石不同。
钻探技术
通过钻探设备在煤矿巷道 中钻取岩心,获取岩石样 本。
取芯方式
根据断层规模和形态,选 择合适的取芯方式,如单 芯取样、多芯取样等。
取芯设备
使用专业的取芯设备,确 保岩心完整、无破损,并 便于后续处理与分析。
岩心处理与分析
岩心清洗
对采集的岩心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泥浆、 碎屑等杂质。
岩心切片
将烘干后的岩心进行切片,以便于观察其内 部结构和特征。
岩心获取法
总结词
准确、可靠
详细描述
岩心获取法是通过钻探获取岩石样本,对样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测试,以确定断 层的存在和性质。这种方法准确可靠,但成本较高,适用于重要区域或复杂地质 条件的断层识别。
地球物理法
总结词
非接触、快速
详细描述
地球物理法是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探测的方法。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包括 地震波法、电阻率法、磁法等。这种方法可以在不直接接触岩石的情况下快速确定断层的存在和位置 。
微量元素分析法
微量元素含量变化
通过分析巷道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判断断层是否存 在。
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分析巷道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判断断层是否存在。
微量元素迁移规律
研究微量元素在巷道中的迁移规律,判断断层是否存 在。,判断断层是否 存在。

浅谈断层特征及识别方法

浅谈断层特征及识别方法

浅谈断层特征及识别方法摘要断层广泛的发育于不同的构造环境中,类型很多,形成机制各异,大小差别极大,因此,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其中首要的环节就是识别、判断断层的存在并且给断层分类。

其中断层相对运动方向的判别又是重中之重。

关键字:断层位移相对运动断层面识别方法1.引言在进行断层识别的过程中,方法是多样的,在确定地质整体情况的基础上确定采用何种方法是当前比较集中的一种手段,采用综合方法识别断层非常重要,本文主重点介绍断层相对运动方向的判别方法。

2.断层的相关概念岩层受地应力作用后发生破裂,在力的继续作用下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它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1断层面和断盘断层面是岩块沿之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

断盘指断层面两侧的岩块,位于断层面之上的称为上盘,断层面之下的称为下盘,如断层面直立,则按岩块相对于断层走向的方位来描述。

断层两侧错开的距离统称位移,按参考物的不同,有真位移和视位移之分,真位移是指断层两侧相当点错开的距离,即断层面上错断前的一点,错断后分成的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总滑距;视位移是断层两侧相当层错开的距离,即错动前的某一岩层,错断后分成两对应层之间的距离,统称断距。

2.2断层的分类通常按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分为:①正断层,是断层上盘相对下盘沿断层面向下滑动的断层。

②上盘相对上升的称为逆断层。

根据断层倾角大小进而分为高角度逆断层和低角度逆断层,他们之间以45°角为分界。

③两盘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运动的是平移断层,又称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

另外还有如下的两种常见分类方式:按照断层走向与所切岩层的走向方位的关系,断层可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依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之间的几何关系,断层可分为: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

怎样判识断层

怎样判识断层

怎样判识断层我们是煤田地质工作者,经常在野外与岩石地层打交道,其实这些岩石地层是存在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惯称为地壳。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作旋转运动,宇宙星际之间相互引力也存在,因此地壳也在不停的运动,当地壳内在温度压力速度时间等条件改变后岩石圈的岩石岩层也会发生改变,产生弹性、塑性蠕变等现象,在长期的地应力作用下,当超过岩石岩层的弹性力度时,岩石岩层就会产生突然的形变发生位移,导致断层的形成。

一、断层的一般特性断层是一个断裂面,相对的两盘(上盘、下盘)曾沿该面相互地移动过。

断层走向是断层面上水平线的方向就是断层走向。

断层倾向是垂直断层走向线的方向即断层倾向。

断层倾角是水平面与断层面的交角,但必须在垂直走向的直立面上量得。

上盘——指断层面上边的岩块;下盘——指断层面下边的岩块。

很明显如果断层面直立,是无法分清上、下盘的。

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作断层迹线亦称断层线或断层露头线。

有的断裂面相当宽,数十米至数百米,或它由数条或多条断层交织在一起,形成角砾岩、糜棱岩的杂乱的一个带,可统称断裂带。

断层有大有小,大者可延绵数十、数百公里,甚者上千公里,小的仅数米、数十米长。

二、识别断层的标志如果断层出露在悬崖上或因人为的剥露,是能容易观察断层的。

但工作区地表浮土的掩埋,农作物、植被的覆盖及人类活动(修筑大坝水库、市镇建筑物)的结果,往往使断层证据不连续不完善,但只要发生过断裂位移,仍可通过一些标志去判识断层的。

1、构造迹线、地层界线不连续或突然错位;2、出现地层重复或缺失;3、发现断层面或断层带的一些特征,如断层角砾岩、糜棱岩、破碎带构造透镜体、断层泥、擦痕、阶步、节理等;4、沉积岩相及地层产状突然改变;5、地形地貌的改变:如出现水系突然转折、错脊、三角面、断层崖、断层壁、断层沟、断层泉等。

6、硅化作用、矿化作用:深大断裂带是地壳碎弱的地方,地球地幔层的岩浆在高温高压下,极易沿断裂带喷发和溢出使围岩变质硅化和矿化。

三、断层的分类1、按断层的错动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a.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b.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c.旋转断层:顺断层走向由正变逆或由逆变正;d.平移断层:平面上两盘平移、有一定距离,而垂直方向的移动很小;e.张开断层:平面上两盘分开,不连在一起;f.波动断层:两盘时上时下、时左时右,或时张时合反复变化。

简述断层的野外判别标志

简述断层的野外判别标志

简述断层的野外判别标志断层是地壳中两块岩石块之间的断裂面。

它们是地质学中重要的地球表面形态,也是地震活动的主要来源。

在野外地质调查中,判断断层的存在和类型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断层野外判别标志。

1. 偏移断层造成的最直观的标志是岩石层的偏移。

当断层发生运动时,会导致岩层的错位和位移。

在地质调查中,可以通过观察岩层之间的位移来判断断层的存在和活动性。

岩层的偏移可以是垂直的、平行的或斜的,具体取决于断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2. 断层岩石的破碎和变形断层带中的岩石通常会受到断裂面的剪切和挤压作用,导致岩石的破碎和变形。

在野外观察中,可以看到断层带中的岩石出现断裂、碎裂、挤压等变形现象。

这些变形可以是岩层中的裂隙、褶皱、破碎带等。

3. 断层带的断裂面断层的断裂面是指两块岩石块发生断裂的界面。

在野外观察中,可以通过观察岩石断裂面的形态和特征来判断断层的存在和类型。

断裂面可以是水平的、倾斜的、弯曲的或波浪状的。

断裂面上可能还会存在断层走向和倾角的变化。

4. 断层带的破裂和磨损断层带通常会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导致破裂和磨损。

在野外观察中,可以通过观察断层带中的破裂和磨损情况来判断断层的存在和活动性。

破裂和磨损可以是断层带中的裂隙、破碎带、磨损带等。

5. 断层带的地貌特征断层带在地表上通常会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特征。

例如,断层可能会形成陷落盆地、断层岭、断层溪谷等。

在野外观察中,可以通过观察地表地貌的变化来判断断层的存在和活动性。

地貌特征可以是地表的起伏、陡峭的岩壁、河流的改道等。

6. 地震活动断层是地震活动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野外观察中,可以通过观察地震活动的分布和频率来判断断层的存在和活动性。

地震活动可以通过地震仪、地震记录和地震烈度等进行监测和测量。

断层的野外判别标志是地质调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观察岩层偏移、断层岩石的破碎和变形、断裂面形态和特征、破裂和磨损情况、地貌特征以及地震活动等,可以判断断层的存在和活动性。

怎样识别断层

怎样识别断层

怎样识别断层在野外有时在剖面上可以一眼看到断层,有时断层却比较隐蔽,特别是地面覆盖物较多时,更不易发现。

有时虽然在一个点或一个剖面发现有断层存在,但要确定整个断层的面貌也不是容易的事。

研究断层首先要判断是否有断层存在;第二要判断断层的性质、成因;第三要判断断层的时代。

(一)断层存在的标志1、断层面和断层带上的标志断层面(带)上常遗留以下痕迹:(1)断层擦痕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常在断层面上留下平行细密而均匀的擦痕,有时形成相间平行排列的擦脊和擦槽。

这些擦痕有时呈一头粗深一头浅细的“丁”字形,由粗向细的方向代表对盘运动的方向。

用手抚摸擦痕,有不同方向的滑涩的手感,光滑方向代表对盘移动方向。

(2)断层滑面(镜面)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可引起断层面上的温度升高,使一些铁、锰、钙、硅等成分的物质粉末重熔,敷在断层面上形成一层光滑的薄膜,叫断层滑(镜)面。

在扭性、压扭性断层面上更容易出现断层滑面。

(3)阶步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在断层面上所形成的小陡坎(台阶)称阶步。

阶步常垂直擦痕方向延伸,但延伸一般不远,阶步间彼此平行排列。

阶步陡坎方向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4)断层构造岩断层作用常在断层带形成各种构造岩。

最常见的构造岩有断层角砾岩,其中的角砾棱角显著,大小不一,一般无定向排列,角砾的成分与断层两盘的成分相同。

断层角砾常被钙、硅、铁、粘土等物质胶结。

典型的断层角砾岩常见于正断层(或张性断层)。

如果断层两盘剧烈错动,破碎岩石常被辗磨成细小碎屑和粉末,呈鳞片状或小透镜体状(肉眼不易分辨),定向排列显著。

若松软未胶结,称断层泥;若胶结起来,致密坚硬,称糜棱岩。

在逆断层、平推断层中常见此种构造岩。

(5)构造透镜体在压性、压扭性断层带中,因常形成两组共扼节理,把岩石切成菱形方块,然后又沿节理面滑动。

棱角部分或大部分消失,呈透镜体状,叫构造透镜体。

在透镜体周围往往环绕着片状矿物,形成片理。

2、岩层上的标志(1)岩层的不连续断层常把原来连续的地层、矿脉、岩脉、变质带以及各种构造线错开,使它们发生不连续或中断现象,特别是横断层、倾向断层和平推横断层,这种现象非常明显。

野外断层与褶皱的识别

野外断层与褶皱的识别

一、褶曲的野识别:1. 顺或逆着倾向方向,地层重复出现,倾角变化有规律。

背斜:新—老—新向斜:老—新—老2. 地形侄置(并非绝对)我们可以想象,地质构造形成初期,通常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但野外恰恰相反,常见的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称为地形倒置。

原因:褶皱开成后在长期的风化剥蚀等外动力作用下,背斜轴部由于张裂隙发育、易剥蚀,并逐渐低凹成谷;而向斜轴部岩石受挤压力,相对不易风化剥蚀,而成山。

因此野外绝不能只根据地形确定地质构造,要仔细观察。

二、断层的野外识别:多数断层因其断面附近岩石破碎,易风化,剥蚀,所以露头不好,往往被沉积物盖,观察要仔细,常从以下证据来识别。

1.构造岩:角砾岩——断裂破碎的岩石,大小不等,棱角分明,碎块再胶结成岩,角砾与两侧岩性一致。

糜棱岩——逆掩断层常见,挤压断裂带中,碎块很碎小再胶结成岩。

断层泥——断层两面三盘挤压磨擦(碾磨)的极细的泥状物。

2. 密集的节理:断层面是较大的破裂面,形成同时伴生有许多小破裂面即节理。

节理方向常与断层方向大致平行。

3. 擦痕和镜面:擦痕——断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

镜面——断面上局部平滑光亮的面。

阶步——擦痕及镜面未端常出现“坎”。

以上均为两侧岩层(块)相对滑动在断面上留下的痕迹,可据此推测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4.牵引褶皱(拖曳)褶皱)断层两侧岩层相对位移时,受磨擦阻力影响出现弯曲。

牵引褶皱可指示对盘位移方向。

5.沿岩层或矿层走向突然中断6.地层重复或缺失断层能够破坏地层序,造成地面上某些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什么情况重复,什么情况缺失,与断层性质有关。

与断面及岩层产状有关。

7.地形证据负地形(低凹地带):由于断层附近易风化、剥蚀(岩石破碎),长期的外力作用造成,俗话说“逢沟必断”。

断层崖:大而陡的断面出露呈陡崖状。

有流水可成瀑布。

断层三角面:一平列平行的山脊,被走向与其垂直的正断层切割,上升盘露出,山脊呈三角形横切面。

8.泉出露点:断层切割含水层,地下水沿裂隙,涌出。

断层大小分级标准

断层大小分级标准

断层大小的分级标准通常根据断层带的位移距离和规模来划分。

一般分为以下几类:微观断层:通常指断层带中的小尺度断裂,可能在岩石中产生微小的位移,通常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小断层:位移相对较小的断层,通常涉及到几米到几十米的位移。

中型断层:具有较大位移,可能涉及数十米到数百米的位移。

这种类型的断层可能对地表造成明显的影响,如断崖、地形抬升或下沉。

大型断层:具有更大的位移,可能涉及数百米到几千米的范围。

这种类型的断层通常会对地质构造和地形产生显著的影响。

此外,根据断层的形成时间,也可以分为老断层和新断层。

老断层通常形成较早,在地壳形成或变质时期就已经存在,而新断层则是在较晚时期形成的。

需要注意的是,断层的分级标准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的研究领域或专家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断层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1、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分类: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断层。

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

平推断层:两盘水平移动的断层。

2、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关系分类: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的断层。

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的断层。

斜交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

3、根据断层位移和方向变化分类:直线断层:位移和方向均沿一条直线的断层。

曲线断层:位移和方向发生变化的断层。

4、根据断层面的产状和两盘相对运动分类:水平断层:断层面产状近于水平的断层。

倾斜断层:断层面产状不平行于地面的断层。

5、根据断层与板块边界关系分类:板内断层:位于板块内部的断层。

板间断裂:位于板块边界的断层。

6、根据断层的活动方式分类:张性断裂:主要发生在拉张应力作用下,是地壳的撕裂与扩张的结果。

常形成于区域伸展和重力滑动作用的产物。

压性断裂:主要发生在压缩应力作用下,是地壳的挤压与抬升的结果。

常形成于地垒、地堑等构造形态。

扭性断裂:是由剪切应力作用下的平行滑移而形成的,常形成于走滑断层的构造形态。

怎样识别断层

怎样识别断层

怎样识别断层
断层的种类通常根据两断层面相对移动的关系而分为断层、逆断层和走向滑动断层三种。

第一种断层根据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关系来划分。

断层面若是倾斜的,按相对位置关系,通常把位于断层面之上的断盘称为上盘,之下的断盘称为下盘。

断层形成后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它主要受到张力和重力作用形成的。

断层产状较陡,通常在45°以,以60°左右较为常见,其在地形上表现多形成河谷、冲沟和湖泊等。

第二种是逆断层,其为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一般认为逆断层是受到水平的挤应力作用而形成,多与皱褶相伴生。

第三种是走向滑动断层,它是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又称横移断层,亦称为扭转断层。

平移断层作用的应力是来自两旁的剪切力作用,其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而无上下垂直移动。

由于断层面是以水平方向移动的,所以在野外的观察上经常没有明显的断崖,只会在地面上看到一条断层线。

现实生活中断层很少是纯正断层、逆断层或者走滑断层,通常它们同时具有水平和垂向运动分量,我们称之为斜滑断层,也称之为斜向断裂。

有些断裂面没有能从基岩穿透上覆土壤,因为近地表的土壤吸收了差异滑移。

这时只能通过挖探槽或切开隐伏断崖才能探测出断层。

高三地理判断断层知识点

高三地理判断断层知识点

高三地理判断断层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理结构、成分、构造和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而断层则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高三地理考试中,判断断层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断层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和地质灾害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断层的定义。

断层是指地壳中出现的一种结构面,相邻岩石在断层面上发生错位和滑动。

断层是地壳在构造运动过程中会出现的变形形态之一。

根据断层面与地平面的夹角,断层可以分为倾斜断层和平行断层。

倾斜断层是指断层面与地平面的交角小于45度,平行断层则为交角大于45度。

断层的发育一般与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其次,断层的类型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根据构造形态的不同,断层可以分为冲断断层、走滑断层和逆冲断层。

冲断断层是指岩层和构造单元以垂直或倾斜的方式相互错移的断层,通常形成垂直或倾斜的岩体。

走滑断层则是指岩层以水平滑动为主的断层,对地形没有明显影响。

逆冲断层是指岩层沿着断层面向上运动,形成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并存的断层。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断层的形成原因。

断层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构造运动、地壳波动和地震活动等。

构造运动是最重要的断层形成原因之一,构造运动可以引起地壳的抬升和下降,从而导致断层的形成。

地壳波动是指地球内部的产状构造变动,比如地质运动和岩浆的上升等,也可以引起断层的形成。

地震活动则是指地球内部的应力积累超过岩石的抵抗能力而发生的破裂,地震活动通常伴随着断层的产生。

最后,我们来谈谈断层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断层是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质灾害是指发生在地质环境中的一切有害事件,比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断层的存在会增加地震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当地震发生时,断层上的岩石相互错动,可能导致地表隆起、下降,或者形成新的地形,进而引发地滑、滑坡等地质灾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断层地区的防灾减灾意识。

综上所述,断层是地质学重要的概念之一,对于高三地理考试来说,判断断层的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

断层的判定经验

断层的判定经验

断层的判定经验在可能条件下,首先应该测量断层面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其次,要确定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

如是,断层的性质(正、逆等)便可判断了。

确定两盘相对位移方向的方法主要如下:1.根据断层面上的擦痕、阶步和断层两侧的拖拉褶皱判断(前已述及)。

2.根据断层两盘岩层的新老对比判断:对于走向断层或纵断层来说,在断层线上同一点,其较老岩层一侧为上升盘,较新岩层一侧为下降盘。

但当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而断层面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则较老岩层一侧为下降盘,较新岩层一侧为上升盘。

对于倾向断层或等斜褶曲中的横断层来说,不论是在平面或剖面上,都不易判断升降盘,必须借助其他小构造等来判断。

3.根据褶曲核部或两翼的宽窄变化判继:(1)如果是发育在背斜或向斜中的走向断层或纵断层,其一翼岩层经常出现重复或缺失。

(2)如果是发生在背斜或向斜中的倾向断层或横断层,则在断层线两侧常表现为核部宽窄不同,即在背斜中,核部或两侧相当翼变宽的一盘为上升盘,变窄的一盘为下降盘在向斜中正好相反,核部或两侧相当翼变窄的一盘为上升盘,变宽的一盘为下降盘。

(3)如果是切过背斜或向斜的平推断层,则核部及两盘相当翼只有水平错开,而无宽窄的变化,即两侧岩层或褶曲轴各向一个方向错开。

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叫正断层。

断层面的倾角一般较陡,多在45°以上。

正断层后相当层间出现拉开的一段水平断距,正断层是在张力或重力作用下形成的。

正断层的规模有大有小,断距从小于1m到数百米;断层线从数米到数百千米以上,一般比较平直。

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叫逆断层。

逆断层后相当层间出现一段掩覆现象,即上盘掩盖下盘的现象,逆断层主要是在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形成的。

逆断层又可根据断层面的倾角分为:(1)冲断层指高角度的(倾角大于45°)的逆断层,层线比较平直。

(2)覆构造如果规模巨大、断层面倾角平缓(一般小于30°)并呈波状起伏、上盘沿断层面远距离推移(数千米至数万米),这样的逆掩断层称为推覆构造,又称逆冲推覆构造或辗掩构造。

井下断层的识别方法

井下断层的识别方法

井下断层的识别方法【原创实用版3篇】《井下断层的识别方法》篇1井下断层的识别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1. 地震波法: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物理现象,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反射和折射等信息,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断层。

2. 测井法: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密度、声波传播速度、自然伽马辐射强度等物理参数,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断层。

3. 岩芯采样法:通过钻取地下岩芯样品,观察和分析样品中断层的形态、位置、方向、宽度等信息,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断层。

4. 地面地形法:通过观察地下地形的变化,如地面裂缝、错位、地面沉降等,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断层。

5. 地震地质法:通过结合地震地质资料和地震波形分析,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断层。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通常需要综合运用才能取得较为准确的结果。

《井下断层的识别方法》篇2井下断层是指在地下矿井或隧道中发生的断层。

识别井下断层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地震波法: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和反射情况,通过分析地震波的形态和特征,可以判断断层的位置和类型。

2. 钻孔法:在矿井或隧道中钻孔,通过测量钻孔中岩石的变形和应力情况,可以判断断层的位置和类型。

3. 地形法:通过观察地下矿井或隧道的地形变化,如地面的倾斜、起伏、裂缝等,可以判断断层的位置和类型。

4. 矿山地质法:通过对矿山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的研究,结合矿井或隧道的实际工程情况,可以判断断层的位置和类型。

5. 仪器测量法:利用现代仪器技术,如激光扫描仪、测量机器人等,对矿井或隧道进行高精度测量,通过分析测量数据,可以判断断层的位置和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识别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井下断层的识别方法》篇3井下断层的识别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 地震波法: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和反射情况,通过分析地震波的特征来判断断层的存在和位置。

2. 测井法:利用测井工具测量地下岩石的物理参数,如密度、声波速度、自然伽马辐射强度等,来推断断层的位置和性质。

低序级断层识别方法分析

低序级断层识别方法分析

低序级断层识别方法分析摘要:前人多是对主要断层进行精细刻画及研究,大断层的勘探程度相对较高,但各区仍发育有众多低序级断层,且低序级断层的识别和勘探研究程度较低,因此,对低序级断层的识别方法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常规地震资料中,沿目的层及其附近强反射同相轴做层位自动追踪比较易于实现,而且能够得到较好的追踪结果,效果比较理想,对小断层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序级断层;识别方法0引言目前,识别低序级断层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地震剖面直接识别法在地震剖面上大断层很容易辨认,主要表现为:反射同相轴或波组错位现象显著出现;断层处的反射同相轴具有波形转变、能量减弱等特点;剖面上高序级断层附近会出现断裂带;断层延伸一般较远,对区块或区带起着控制作用等一些很明显的特征。

低序级断层在断距和延伸长度上规模都比较小,在剖面上同相轴变化很微弱,特别是一些断距小于 10m 的低序级断层。

因此在地震剖面上,其特征可以总结为:(1)地震同相轴微小错位;(2)地震同相轴相位扭曲;(3)反射振幅突然变弱或变强;(4)上下相邻层位的错动;(5)同相轴相位突变和转换。

2)水平切片法根据水平切片上的同相轴强弱来判断反射波强弱程度,根据同相轴的宽窄程度来判断地层的倾斜程度,根据同相轴错开的大小来判断断距大小。

小规模断层在这类切片上特征反映十分明显,甚至得到一定程度的夸大,这些特征可以总结为(1)同相轴错断现象比较显著;(2)同相轴发生位置的错开,但间断现象不显著;(3)振幅迅速变化,表现为地震同相轴的宽窄突然改变;(4)地震同相轴突然弯曲;(5)同相轴延伸方向改变。

3)相干切片法断层导致层位不再连续,利用相干体可以有效地突出这种异常特征。

通过改变相干步长,在相干切片上可以明显的识别大、小断层。

在相干切片上小断层处主要表现为:(1)当遇到断层时,地层会发生不连续,同时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振幅大小忽然变化,利用相干体能够有效地突出这种异常特征;(2)在相干切片上,深颜色为异常区,亮颜色代表正常区,在这类切片上,断层的走向和互相之间的位置关系一目了然。

煤矿地层中断层概念、类型及识别方法

煤矿地层中断层概念、类型及识别方法

地质勘探中的断层概念、类型及识别方法
断裂两侧的岩石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者称断层。

断层的类型
1、按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冲断层、逆掩断层、辗掩断层、叠瓦式断层)和平移断层。

2、按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和斜交断层。

3、按断层走向与褶曲轴向的关系分为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

断层的识别方法
1、地形上的特征:表现为陡坡悬崖或河流纵坡突变或山峰中断,有时沿断层方向出现溪谷,沿断层往往有多个泉水出露。

2、岩层排列上的特征:岩脉的移动,地层的重复或缺失,岩层的突然中断。

沿岩层走向观察如岩层突然中断等,都可能有断层。

3、断层面及破碎带上的特征:
擦痕:断层面上因两盘摩擦而产生断层擦痕,从擦痕方向可推知断层运动方向,但有些断层面因长期风化和侵蚀,擦痕可能不清楚。

破碎带:由于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结果,常使断层面附近岩石破坏成碎石和粉末,组成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角砾岩的石质和断层附近的相同。

在正断层中,角砾岩岩块多棱角,堆积较无次序,混杂物质却很普遍。

在逆掩断层中角砾岩岩块多磨圆磨光,不出现其它混杂物质。

断层的拖曳现象: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常使断层面两侧的岩石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形成小的弯曲。

断层的野外识别方法

断层的野外识别方法

断层的野外识别方法
在野外,可根据下述几方面的标志去识别断层:
(1)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

岩层、含矿层、岩体、褶皱轴等地质体或地质界线等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突然中断、错开的现象,说明可能有断层存在。

但要注意与不整合界面、岩体侵入接触界面等造成的不连续现象加以区别。

(2)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在一区域内,按正常的地层层序,如果出现有某些地层的不对称重复,某些地层的突然缺失或加厚、变薄等现象,这都可能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3)擦痕、磨擦镜面、阶步及断层岩。

断层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称为擦痕,局部平滑而光亮的表面称为磨擦镜面。

断层面上往往还有与擦痕方向垂直的小陡坎,其陡坡与缓坡呈连续过渡,称为阶步。

它往往是断层间歇性活动或因断层运动受到某种阻力而形成的。

擦痕、磨擦镜面及阶步均是断层滑动的直接证据。

此外,擦痕的方向指示断层的相对运动方向,其中手摸擦痕面时感到光滑的方向即为对盘运动的方向;阶步的陡坡倾斜方向也指示断层对盘的运动方向。

断层带中因断层而形成的动力变质岩类称断层岩或构造岩。

如断层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等。

断层岩不仅是断层存在的岩石标志,而且断层岩的特征还能反映断层的性质、运动方向及形成的物理环境等。

(4)地貌及水文标志。

较大规模的断层,在山前往往形成平直的陡崖,称断层崖。

断层崖如被沟谷切割,便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陡崖,称断层三角面。

此外山脊、谷地的互相错开,洪积扇的错断与偏转,水系
突然直角拐弯,泉水沿一定方向呈线状分布,湖泊、沼泽呈条带状断续分布等,都可能是存在断层的间接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识别断层
在野外有时在剖面上可以一眼看到断层,有时断层却比较隐蔽,特别是地面覆盖物较多时,更不易发现。

有时虽然在一个点或一个剖面发现有断层存在,但要确定整个断层的面貌也不是容易的事。

研究断层首先要判断是否有断层存在;第二要判断断层的性质、成因;第三要判断断层的时代。

(一)断层存在的标志
1、断层面和断层带上的标志断层面(带)上常遗留以下痕迹:
(1)断层擦痕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常在断层面上留下平行细密而均匀的擦痕,有时形成相间平行排列的擦脊和擦槽。

这些擦痕有时呈一头粗深一头浅细的“丁”字形,由粗向细的方向代表对盘运动的方向。

用手抚摸擦痕,有不同方向的滑涩的手感,光滑方向代表对盘移动方向。

(2)断层滑面(镜面)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可引起断层面上的温度升高,使一些铁、锰、钙、硅等成分的物质粉末重熔,敷在断层面上形成一层光滑的薄膜,叫断层滑(镜)面。

在扭性、压扭性断层面上更容易出现断层滑面。

(3)阶步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在断层面上所形成的小陡坎(台阶)称阶步。

阶步常垂直擦痕方向延伸,但延伸一般不远,阶步间彼此平行排列。

阶步陡坎方向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4)断层构造岩断层作用常在断层带形成各种构造岩。

最常见的构造岩有断层角砾岩,其中的角砾棱角显著,大小不一,一般无定向排列,角砾的成分与断层两盘的成分相同。

断层角砾常被钙、硅、铁、粘土等物质胶结。

典型的断层角砾岩常见于正断层(或张性断层)。

如果断层两盘剧烈错动,破碎岩石常被辗磨成细小碎屑和粉末,呈鳞片状或小透镜体状(肉眼不易分辨),定向排列显著。

若松软未胶结,称断层泥;若胶结起来,致密坚硬,称糜棱岩。

在逆断层、平推断层中常见此种构造岩。

(5)构造透镜体在压性、压扭性断层带中,因常形成两组共扼节理,把岩石切成菱形方块,然后又沿节理面滑动。

棱角部分或大部分消失,呈透镜体状,叫构造透镜体。

在透镜体周围往往环绕着片状矿物,形成片理。

2、岩层上的标志
(1)岩层的不连续断层常把原来连续的地层、矿脉、岩脉、变质带以及各种构造线错开,使它们发生不连续或中断现象,特别是横断层、倾向断层和平推横断层,这种现象非常明显。

应该指出,岩层和构造的错开中断,也可因岩层尖灭和岩层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等所形成,二者最主要区别是,断层所形成的岩层中断是上盘岩层界线与断层线斜交,而不整合所形成
的岩层中断,是不整合面上的岩层界线与不整合线平行。

(2)岩层的重复或缺失,加厚或变薄走向断层或纵断层(无论是正断层或逆断层)
必然会产生岩层重复或缺失的现象,如图7 —98所示。

1 他代框¥:牍由住酗历
岩层重复或缺失决定于断层性质、断层产状和被切断岩层的产状三者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列。

褶曲和不整合也可造成岩层的重复或缺失,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如表2。

表1走向断层造成岩层重复和缺失
不整合缺失的岩层往往是区域性的;在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不整合面常形成侵蚀面。

(3)岩层产状的变化枢纽(旋转)断层形成时,断层线两侧的岩层产状发生很大变
化。

3、断层两侧的伴生构造标志
在断层面的一侧或两侧,常形成一些伴生的褶皱、节理等构造,作为断层存在的证据,
并可用以判断断层的力学性质和两盘的移动方向。

(I )拖拉褶皱又名牵引褶皱。

柔性较大的岩层断开时,断层面一侧或两侧常发生一
些拖拉而成的小褶皱,这种小褶皱的特点是:①多为倾斜或倒转褶皱;②离开褶皱面一定距离,这种小褶皱即渐消失;
(2)伴生节理在断层面的一侧或两侧,常因上下盘错动产生若干组有规律的节理。

4、断层的间接(地貌、水文、植被等)标志
(I )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
断层面(一般是上升盘)露出地表形成悬崖,叫断层崖。

有时沿着断层线,由于两侧岩石性质不同,在差异侵蚀作用下亦可形成陡坡或悬崖,叫断层线崖。

多数断层崖形成后,受到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V形谷,谷与谷间形成一系列三角形面,称断层三角面。

这种面有时也可呈梯形面。

山西太谷、内蒙大青山麓、关中华山北麓等都有
明显的断层崖或三角面。

但必须注意,三角面、悬崖等并不完全与断层有关。

(2)山脉错开或中断
山脉的山脊或山峰一般顺着岩层的走向延伸,
如果突然错开(右图)、中断或呈大角度拐弯,或截然与平原相接触,
则可考虑有断层的可能性。

(3)断层谷、断陷湖、断层泉
顺断层线或地堑常形成断层谷,或形成一系列断陷湖盆。

有时沿断层线出现一系列泉水。

如内蒙古凉城县岱海,就是一个断陷湖。

如果水系突然呈直角转折,也可能与断层(或节理)有关。

(4)火山分布
第四纪火山锥常沿着断层线或断层的交叉点分布,因此有规律分布的火山锥或侵入体,
可能与断层有关。

(5)植被变化
断层线两侧因岩性不同、土壤性质不同,可以有规律地生长着各异的植被;有时断层带
为地下水富水带,生长着茂盛的或喜湿的植被。

(二)怎样确定断层的性质
在可能条件下,首先应该测量断层面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其次,要确定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

如是,断层的性质(正、逆等)便可判断了。

确定两盘相对位移方向的方法主要如下:
1、根据断层面上的擦痕、阶步和断层两侧的拖拉褶皱判断(前已述及)。

2、根据断层两盘岩层的新老对比判断:
对于走向断层或纵断层来说,在断层线上同一点,其较老岩层一侧为上升盘,较新岩层
一侧为下降盘(参阅图7—98 A,B,D,E )。

但当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而断层面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则较老岩层一侧为下降盘,较新岩层一侧为上升盘(参阅图7 —98 C,F )。

对于倾向断层或等斜褶曲中的横断层来说,不论是在平面或剖面上,都不易判断升降盘,
必须借助其他小构造等来判断。

3、根据褶曲核部或两翼的宽窄变化判断:
(1)如果是发育在背斜或向斜中的走向断层或纵断层,其一翼岩层经常出现重复或缺失。

(2)如果是发生在背斜或向斜中的倾向断层或横断层,则在断层线两侧常表现为核部宽
窄不同,即在背斜中,核部或两侧相当翼变宽的一盘为上升盘,变窄的一盘为下降盘(图7—102左边图);在向斜中正好相反,核部或两侧相当翼变窄的一盘为上升盘,变宽的一盘
为下降盘(图7 —102右边图)。

HUS破麟和起的複郦
(3)如果是切过背斜或向斜的平推断层,则核部及两盘相当翼只有水平错开,而无宽窄的变化(图7 —104),即两侧岩层或褶曲轴各向一个方向错开。

(三)怎样确定断层的时代
1、利用断层和岩体、岩脉等的关系
若断层切断岩体,则断层形成于岩体侵入之后;若断层被岩体、岩脉所填充,则断层形成于岩体侵入之前。

如果测出岩体的同位素年龄,则可较确切地推断断层的时代。

2、利用断层互相错断的关系
如图7—105,有三条断层,f i被f2错断,f2 被f 3错断,故f l最老,f 2其次,f 3最新。

由此可得出
结论:在许多相交的断层中,被切断的断层时代较老,切断其他断层者较新。

IH MCE黄川肪心的炯商关乘
圳走斷出伯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