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1aeba3c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8.png)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是一段跨越几个世纪的发展史,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发展的进步。
既是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来源之一。
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罗马文化时期,那时旅游主要以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为主。
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随着文化活动和经济贸易的发展,旅游的规模逐渐增大,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知识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发生了“大旅游时代”,大量的欧洲贵族和富商前往世界各地游览,开启了世界旅游业的源头。
20世纪初期,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旅游业出现了衰退,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重新崛起。
如今,旅游业已成为当前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不仅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民间活动的持续增加为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元素。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也非常曲折。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面临着经济萧条、文化封闭等种种困难,旅游业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旅游业经过了30多年的艰苦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旅游业开始步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旅游扶持政策,旅游业快速发展,使得旅游文化更融入了社会发展之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与旅游相结合,旅游业更是步入了新的高度。
目前,随着国际旅游群体的扩大,中国内跨区域旅游业、居民出游、主题旅游等发展趋势明显,旅游制度的完善以及旅游产品的丰富,中外游客的人数不断增加,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文化交流、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的重要力量。
总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其带动了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提升的需求与实现,是一项富有开创性和协作性的活动,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相信未来旅游业带给我们的惊喜、快乐和感动会越来越多,也会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与乐趣。
第二章:《旅游学原理》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46页文档资料
![第二章:《旅游学原理》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46页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0aef549f46527d3240ce07a.png)
•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 展,认识人类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认识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 基本的规律。
• 重点:中国古代旅行活动的类型;工业革命对近 代旅游的影响;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业的贡 献;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帝王巡游
公务旅行:郑和下西洋
宗教旅行:唐僧西天取经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 西欧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与交通发展相 对中国早期封建社会而言较落后,所 以旅行活动数量较少。
• 西欧宗教朝圣活动 、温泉旅行
国家
古埃及 古罗马
古希腊 波斯帝国 阿拉伯帝国
著名旅游景点
金字塔 卢克索神庙
大竞技 场
•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 会化大众旅游。
• 喷气式推进技术在民航中的运用——标志现 代旅游的产生。
1254—1324
·
姓名
哥伦布 达·伽玛 麦哲伦
大航海时代
国家
时间
成就
意大利
1492年第一次出 航,共四次
发现新大陆
葡萄牙
1498年
绕过好望角,到 达印度
英国
1519—1522
绕地一周,证明 地圆说
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 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 接的关系;
• 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 • 农业经济的影响:农业劳动的季节性特点
古代驿站与车马:
驿站:亦称“置邮”,是 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 往官员途中歇宿、换车马 的处所。
2、我国古代旅行活动的类型
• 文人漫游 湖与元气运, 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 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 乌宿芦花里。 少妇棹轻舟, 歌声人流水。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复习资料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ae2002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c.png)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复习资料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复习资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生活的一种必要方式。
旅游业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让人们享受生活,提高身心健康。
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多年,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吧。
1. 古代的旅游文化旅游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人们的旅游主要是为了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
在古代中国,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成为了著名的贸易和旅游路线。
而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则出现了大量的文化和艺术旅游景点。
2. 文艺复兴时期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旅游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开始向欧洲各地旅游,探索各种音乐,文学,美术和建筑艺术的精髓。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成为了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罗马这些城市,吸引了无数旅客。
3.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交通运输设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旅游业也得以跨越到国际层面。
随着海洋运输和铁路的发展,旅游变得更加容易和经济实惠。
人们可以沿着蒸汽船航线游览欧洲的海岸线,也可以在火车上游览大陆的内陆城市。
4. 二战后时期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由于战争的影响,人们渴望放松心情和享受生活。
世界各国纷纷重建旅游业,推出了各种优惠政策和旅游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行者。
5. 21世纪的旅游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全世界的旅游信息,利用智能手机和电子地图导航等工具更加轻松地游览全球各地。
各国政府也纷纷开放门户,鼓励旅游业的发展。
全球旅游业在最近几年又取得了巨大的增长,成为了世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综上所述,旅游发展经历了多年的演变。
从古代的文化交流,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探索,再到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交流,旅游业在21世纪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未来,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需求的增加,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势头必将持续。
《旅游学》课后习题答案
![《旅游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bcbf6927d3240c8447efd3.png)
《旅游学》课后答案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简答:1、 Q: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A: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自愿外出旅行的愿望或动机。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2、 Q: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A: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正是由于这一发展,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也因此而产生。
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实际上远非消闲和度假的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和产品交换或经商的需要而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 Q: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A:①旅游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②商务旅行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宗教旅行;③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4、 Q: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A:①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导致工人实际购买力的提高;②培育了一个巨大的商务旅行市场;③极大地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量;④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使较大范围、较远距离的旅行成为可能。
5、 Q:为什么人们将Thomas Cook尊称为旅游业的先驱?A:a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1841年参加禁酒游行集会)b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1845年从莱斯特到利物浦)c第一次包价出国游(1845年到巴黎参观博览会)d最早的旅行支票e第一次环球旅游(1872年)Thomas Cook创办旅行社的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6、 Q: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A:(1)原因:①从需求方面看:a 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b 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c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d 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e 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f 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24175a6ccf84b9d528ea7a32.png)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教学内容: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一、旅游活动是否自古有之有人说,旅游作为一种人类的活动,自古便已有之。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我国古代的经典辞书或其他国家的古代文献中均无“旅游”字样。
目前,人们已经形成的一个共识是: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二、位移与迁徙——为了人类的生存在原始社会的早期阶段,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着求生存这一核心目的进行的。
这些活动集中表现为借助天然或打制的石块等简陋的自然工具进行。
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能力的低下,其劳动所获数量稀少,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处在饥饿、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人们不得不依赖集体的力量去谋求生存,过着一种原始共产主义式的生活。
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前,人类尚无自觉外出旅行的需要,迁徙活动完全是生存所迫。
当时的这类活动都是因某种自然因素(例如气候的变化或天灾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因素(例如战争杀戮)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换言之,其性质都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的求生活动。
即使是在今天,出于这类需要而远走他乡的活动也只能属于逃荒、避难或移民活动。
[提问1]这种不断的为生存而奔波的迁徙能不能算旅游活动?为什么?答:不算,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一、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进步,生产力得到发展,剩余食物的出现到了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金属工具开始出现。
随着金属工具的普及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导致了劳动剩余物的出现和增多。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手工业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手工纺织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使用简单的织机,冶金、建筑、运输和工具制造等手工行业和技术也都开始发展。
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手工业日渐形成专门性的行业,并最终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圣才出品】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776cc480975f46526d3e18d.png)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1复习笔记一、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外出旅行的意愿。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这两大特点,决定了这些迁移活动的开展并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三次社会大分工,为人们开展旅行活动创造了条件。
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出现分工。
在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之间萌发了为生活所需而彼此易货的现象,但并不普及。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分离。
劳动剩余物增多,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
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必要交换其劳动产品。
生产产品的主要目的发展为交换。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阶级。
(2)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商人阶级为了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方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便因此而产生。
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的旅行活动并非是出于消遣或度假目的,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交换产品或贸易经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人类真正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是由于产品交换和贸易经商的需要促发出现的一种经济活动,而以奴隶主为主的消遣度假活动,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的外出旅行虽然存在,但因数量极少并不具有社会意义。
古罗马帝国的旅行发展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在古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农业、矿业、手工业、运输业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并出于军事和政治目的兴建了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在客观上为民间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同时,在各条大道的沿途,旅店和客栈也在最初官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进一步推动了旅行人数的增加。
旅游学1--旅游发展历史沿革
![旅游学1--旅游发展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2eef1014be23482fb4da4c83.png)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16ac0bf102020740bf1e9b7b.png)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教学目标:学会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旅游的类型;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的贡献;科学技术发展对旅游旅游活动的影响以及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难点: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时数:6学时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一)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1、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生存条件恶劣。
2、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原始饲养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出现,并最终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的出现,这是这一时期生产结构中具有革命性的变革。
当时人们活动基本上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人类不存在有意识地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二)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和特点原因:由于自然的因素或特定人为的因素。
特点:具有求生性和被迫性的特点。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进步,生产力得到发展,导致了劳动剩余物的出现和增多。
2、纺织技术、冶金、建筑、运输等行业出现并发展,导致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分离。
3、产品交换、生产技术交换,导致商业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因此也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结论:“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人类最初的自愿外出旅行实际上远非休闲和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和产品交换或经商的需要而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如: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琥珀之路、食盐之路等)。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一)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就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而言,古罗马帝国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
1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1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dfadc6df28ea81c758f57836.png)
(一)旅行社
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 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形成。 1924年春,组织第一批国内旅游团。杭州、海宁 观潮 1925年春,组织20余人参加的赴日本的“观樱” 旅行团 1927年春,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旅行杂志》 1927年6月,“旅行部”从银行独立,改称“中 国旅行社”,下设7部1处。——中国人自己设立 最早、规模最大的第一家旅行社
一次完成绕地球一周的航海大旅行。
三、我国的古代旅行
• 帝王巡游(秦始皇、隋炀帝)
• 官宦旅游(张骞) • 国际贸易旅游(郑和) • 宗教旅游(玄奘) • 文化旅游(李白、司马迁、徐霞客等)
• 庶民节令旅游(春节庙会、元宵节灯会、清明 节踏青、端午节竞舟、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 高等形式)
四、古代旅行的特点
求知求学旅行
阿拉伯帝国时期,求知求学旅行盛行。穆罕默德曾教导信徒:“学问
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苏莱曼曾到印度、中国等地经商,著有《苏莱曼游记》,是最早记载
中国和印度沿海情况的文献;
马苏第曾游历埃及、巴勒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和中国等地; 巴图特在外游行长达38年之久,约在1345—1346年间到中国,著有 《亚洲非洲旅行记》,记载了中国的城市、商埠、物产和风情。 意大利马可· 波罗曾在中国任职(元朝)长达17年(1275—1292), 1292年离开中国,经苏门答腊、印度,于1295年回到威尼斯。著有 《马可· 波罗游记》。书中以中国为重点,记述了中亚、西亚、东南亚 等地区许多国家的情况。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促销
利用外资在庐山、北戴河、莫干山、
鸡公山等地建设避暑区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杭州举办相 当规模的国货博览会和西湖博览会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ad79859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8.png)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旅游读报时间人类的旅游活动,经历了位移——迁徙——旅行——旅游的不同的阶段。
从远古时代为生存所迫,不得不移动的行为到现代以娱乐休闲为目的出门愉快旅行。
现代大众旅游的蓬勃兴起,催生出一项生气勃勃的产业——旅游业。
旅游,含有旅行和游览的两层意思。
它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从经济和产业的角度,称之为旅游业,在我国迟至1923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设“旅行部”才有我国第一家经营旅游业务的企业。
所以普遍认为我国的旅游业作为一项经济事业是本世纪20年代才产生的。
从旅游者的角度讲,旅游又有广义狭义之分。
狭义的旅游,指以休闲游乐为主要目的的旅行,大凡游览观光、度假、娱乐等旅行活动均属此类。
广义的旅游,指一切离开常住地的社会活动,如会议出差、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宗教活动、科学考察等。
因此,广义的旅游可以理解为迁徙和位移。
从这个意义上讲,早期人类旅游源远流长。
从历史的眼光看,人类的旅游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一是限定在有闲阶层中的古代旅游,其特征是以游乐为主,规模较小。
二是开始普及到中产阶层的近代旅游,它源自于人本主义意识和科学技术进步,并直接促成了现代旅游业的出现。
三是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现代旅游。
今天的“旅游”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后才出现。
过去长时间采用的是“旅行”的意义。
现代意义旅游的形成,与人类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进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其产生的动力和必然性。
据此,我们把旅游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一、古代旅游(19世纪40年代以前)1、交通工具落后,制约了人类远行的脚步19世纪40年代以前,旅行交通沿袭了数千年的传统的方式。
步行、人力、兽力为主。
速度慢。
八百里加急是皇帝紧急情况下专用的最快速度了。
折算成里程速度为33.3华里/小时(16.66公里/小时)。
载量低。
四轮马车、大木船是载人最多的交通工具了。
成本高。
基于前两个因素,传统交通运行成本比现代交通高了许多。
超出了普通大众的承受能力。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907cb92af242336c1eb95eab.png)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1复习笔记一、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外出旅行的意愿。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这两大特点,决定了这些迁移活动的开展并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三次社会大分工,为人们开展旅行活动创造了条件。
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出现分工。
在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之间萌发了为生活所需而彼此易货的现象,但并不普及。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分离。
劳动剩余物增多,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
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必要交换其劳动产品。
生产产品的主要目的发展为交换。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阶级。
(2)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商人阶级为了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方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便因此而产生。
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的旅行活动并非是出于消遣或度假目的,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交换产品或贸易经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人类真正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是由于产品交换和贸易经商的需要促发出现的一种经济活动,而以奴隶主为主的消遣度假活动,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的外出旅行虽然存在,但因数量极少并不具有社会意义。
古罗马帝国的旅行发展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在古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农业、矿业、手工业、运输业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并出于军事和政治目的兴建了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在客观上为民间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同时,在各条大道的沿途,旅店和客栈也在最初官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进一步推动了旅行人数的增加。
第一篇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篇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d5dc69d64431b90d6d85c78b.png)
一、现代旅游的概念
在旅游研究中,现代旅游通常是指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 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 活动。 Mass tourism
旅游学概论
联合国指定1967年为国际旅游年。 “旅游是人类活动中基本的合乎需要的一项
活动,应受到所有人和所有政府的赞誉和鼓 励。” 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发表《马尼拉宣言》旅 游是人类的社会基本需要之一 世界旅游日为9月27日 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旅游学概论
詹姆士·瓦特是英国近代著 名的科学家、改良蒸汽机 的发明者,他生于1736年 1月19日。瓦特总结了前 人的经验,经过反复改革 和试验,花了十年的精力, 终于发明了新型蒸汽机。 新型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
旅游学概论
二、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和意义
对近代旅游活动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铁 路运输的出现,铁路运输的优点:
6、战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各国教育事业的发 展,激发了人们旅游的热情 • 受教育程度越高,求知欲望越强 • 信息即使发展增加了人们了解世界的渠道
• 异地、异质文化魅力的增加 7、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活动更安全、
舒适
三、现代旅游业的基本特征
1、规模发展的持续性 表现为:
– 全世界旅游人数保持快速增长 – 旅游已变成人们经常性的活动
旅游学概论
4、旅游活动时间上的季节性
– 从接待国和地区看:依靠自然旅游资源吸引游 客的,当地的气候条件对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形 成了重大影响
– 从客源形成国看: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带薪假期 集中在7、8、9月,因此,每年大多数旅游 者也集中在此时间
–1936年,法国率先实行
旅游学概论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教学讲座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教学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186f6e10bd64783e08122b03.png)
早期英国的火车
年克 莱蒙 特号 蒸汽 船
铁路运输方式的优点:
旅行费用 运行速度 运载能力 旅行距离
公共马车
火车
交纳高额路税 每英里一便士
英里小时
英里小时
几个人辆
数百人列
受速度限制,距 铁路网不断增大 离很小
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和旅游业的诞生
背景:
产业革命基本完成,旅游活动所需要的主观和 客观条件都已基本具备;
奴隶社会:外出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产品交换和贸易, 少量以消遣为目的的旅行,但仅限于奴隶主阶级的 享乐旅行。其中欧洲罗马帝国的旅行特别兴盛。
封建社会:欧洲,前期经济落后,社会动荡,旅行 活动发展缓慢,但后期温泉疗养、海滨度假等活动 兴盛起来。我国得益于长期封建社会的相对安定和 经济昌盛,诗人漫游、公务旅行、宗教旅行、帝王 巡游、科学考察旅行和商务旅行等旅行方式都有所 发展。
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枯燥、复杂的单一性 大机器工业劳动。“职业倦怠”。
以上两点使人们产生了外出旅游的内在需求。
阶级关系发生变化。造就了一大批富有的工业资 产阶级和收入较为稳定的工人阶级。
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火车和轮船 中的应用。
以上两点提供了人们外出旅游的客观条件。
个人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住宿设施; 编写了《利物浦之行手册》,是世界上第
一本旅游指南手册; 库克担任全程陪同,还聘用了地方导游。
托马斯库克的其他活动:
年组团游巴黎,世界上首例包价出国游; 年正式创办“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 年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旅游; 在旅游活动中使用了代金卷,是世界上最
早的旅行支票
小结:托马斯·本模式;
改变了当时人们的旅游观念,极大地推动了 当时旅游活动的发展;
旅游学概论考试重点
![旅游学概论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293d3967ec102de2bd8984.png)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古代、近代、现代旅游的区分点:a古代旅行(原始社会末期~1841);b近代旅游(1841~二战之后);c现代旅游(二战之后至今)2、早期的迁徙为什么不属于旅游活动:迁徙不具有移动目的的休闲性、移动时间的暂时性,移动空间的异地性3、中国古代旅游的形式:a帝王巡游(秦始皇、隋炀帝);b官宦旅游(张骞);c国际贸易旅游(郑和);d宗教旅游(玄奘);e文化旅游(李白、司马迁、徐霞客等);f庶民节令旅游(春节庙会、元宵节灯会、清明节踏青、端午节竞舟、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等形式)西方古代旅游形式:a商务旅行;b宗教旅行;c求知求学旅行(苏莱曼、马苏第、巴图特、马可·波罗;教育和社会考察旅行);d消遣旅行(温泉旅行、自然观光旅游);e探险旅行(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4、古代旅游的特点:a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b贸易经商、宗教旅行仍然始终占居主导地位;c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d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5、西方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和条件:a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和新价值);b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中应用);c城市化和大规模人员;d国际贸易大发展;e社会财富增加、收入水平提高;f近代旅游业崛起6、近代旅游业的开端: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组织570多人,包租专列从莱斯特到洛赫伯勒参加禁酒大会。
这次团体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和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7、近代旅游的特点:a旅游规模扩大;b旅游者层次更加广泛,旅游者的身份发生较大的变化;c旅游业诞生;d旅游活动的形式多样化8、我国近代旅游的特点:a旅游业产生,旅游有所发展;b旅游方式多样化,内容更丰富;c出境旅游者明显增多;d入境旅游者逐步增加;旅游规模有限9、中国三大旅游社成立时间:a新中国第一批华侨服务社的创立:厦门华侨服务社1949.12b福建省华侨服务社成立:1954.12c华侨旅行服务总社成立:1957.4d中国国际旅行社(国旅)的成立:1954.410中国现代旅游四个阶段:初创阶段:1949~1957;开拓阶段:1958~1965坎坷阶段:1966~1977;发展阶段:1978~1991~至今11、1991---至今中国旅行特征:a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b强化行业标准管理;c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d三大旅游市场全面发展;e旅游教育不断进步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1、观光和旅游最早出现的时间(填空)a观光:2000年前的《易经》和《左传》b旅游:南北朝--沈约《悲哉行》2、国外对旅游的定义(判断)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d94bf7d0a0116c175f0e48eb.png)
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 封建社会
• 中国:
• 社会经济发展喝交通条件改善,为扩大旅行活动提供经济基础和便利条件。 • 商旅是最为常见且数量最多的旅行活动。
• 欧洲
• 比中国发展落后。 • 罗马帝国崩溃后,经济和社会动荡,开展旅行的条件消失:
• 各地间的贸易量缩小,商旅人数减少; • 道路无人管理而破损; • 沿途盗匪横生,旅行安全无保障。
•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技术进步,社会大分工。 • 社会分工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活动的地域范围扩大,处于现实注意交
换产品或贸易经商需要外出。
• 迅速发展
• 奴隶制社会时期,巩固政治的需要促进了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民 间旅行提供物质条件。
• 欧美:古罗马帝国 • 中国:与欧洲相似。 • 旅行主要动因是外出交换产品喝贸易经商,商旅活动常见。 • 享乐旅行仅限于天子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还有极少出于宗教目的的旅行。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目录
19世纪以前的旅游活动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现代旅游的兴起
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 旅游活动,自古只有:
• 中国文献上最早对“旅游”一词的使用是南北朝沈约(公元441 -513年) 收录在其《沈隐侯集》中的《悲哉行》一诗。
• “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 英文“tourism”一词最早出现在1811年《体育杂志》(Sporting Mag)。
• 人口主体是农奴,无外出旅行的自由。 • 自然经济属性突出,交换活动少。 • 西方学者把十字军东征作为旅行活动代表,但是征战军事行动不属于当今意义的旅行。 • 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才是典型,温泉旅行、教育和社会考察为目的的旅行得到发展。教
旅游学概论各章节重点
![旅游学概论各章节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281e8cbceb19e8b9f6ba0d.png)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1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古罗马帝国: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四、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一)中国旅行活动的形式:(1)商业旅行(2)帝王巡游:周穆王(3)政治旅行:孔子(4)外交旅行:春秋战国时期、张骞、郑和(5)士人漫游:陶渊明、李白(6)科学考察旅行: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郦道元(7)宗教旅行(8)佳节庆游五、19世纪以前旅行活动发展的特点古代旅行活动的特点可以用“局限性”来概括,表现在:1.环境依赖性2.商业旅行主导3.规模小4.非民众性(阶层局限性)5.自我服务6.行多游少§1·2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产业革命:1.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使人们工作和生活地点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
2.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3.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二、旅游业的开端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一列火车,载570人,每人缴纳一先令,往返24英里,由莱斯特到洛赫伯勒去参加禁酒大会。
此次活动开有组织的大规模集体外出之先河,是里程碑式的事件,被认为是近代旅游的开端1845年8月4日,托马斯·库克组织350人由莱斯特去利物浦进行了一次消遣旅游。
特点:(1)本次活动是一次纯商业目的的旅游活动;(2)本次活动用时长(历时一周);(3)托马斯·库克对沿途进行了先期考察;(4)出版了第一本旅游指南(5)最早的地方导游。
3.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50万人由莱斯特去巴黎参观第二届世界博览会。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出国包价旅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教案主讲老师:李瑞2005年11月8日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第一节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发展人类的旅行及具有现代性质的旅游活动从什么时间开始,是不是自有人类之日起就自然存在,是一个存有争议的问题,我国学者和西方学者的观点不尽一致。
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移活动及其性质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落后,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是在其常驻地的惯常范围内活动,既是有整个部落或部族的迁移,主要是受到了自然灾害或战争杀戮等因素的影响,多属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旅游和旅行并不是自有人类之日起便自然存在。
二、人类最早旅行活动——商人们开创的旅行之路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进步,导致了两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畜牧业和农业分工第二次: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社会分工导致了交换的产生,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商人们扩大交易距离,最初的有目的旅行不是休闲和度假,而是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进一步分工,社会经济比原始社会更进一步发展。
为了巩固统治,在奴隶制国家内建设了道路系统和驿站系统,为旅行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西方以古罗马帝国为代表:旅行的基础条件:在其强盛时期,疆域广大,道路网络系统完善,官设和私人旅店在官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旅行人的种类:政府公务人员、商人、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宗教信徒。
旅行的目的:外出差旅或传递公文、负货贩运、到宗教圣地朝拜、游览度假。
中国奴隶社会旅行活动的发展:与西方奴隶社会的发展大体相同,也是以商人商贸旅行为主,如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中有对齐国国都临淄这样的描述:“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联袂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其他还有活跃在各诸侯国之间“讲纵横之术的政客”的旅行、贵族的享乐旅行等。
总之,人们自愿和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迅速发展于奴隶社会时期,外出旅行的主要人员构成是进行商业贸易的商人们,旅行的目的是经济利益。
同时伴随有少量的享乐度假活动,主要人员是奴隶主贵族和富商们。
四、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比西方国家明显先进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余年,并且社会形态主要以封建统一王朝存在,封建经济发展很快,社会安定,广大农民的人身有了一定的自由,为旅行活动的产生提供了制度条件。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交通条件的发展:水路交通从汉代推出漕运政策之后,历代都把漕运纳入重要国策,如隋代隋文帝和隋炀帝开通了淮河与长江的水路,隋炀帝时期又华北与江南运河网络,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对运河的改造和利用,从客观上为水路旅行提供了条件。
举例北宋东京穿城而过的四条河道中,“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尤其是经过北宋政府的长期治理之后,汴河“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石,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
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输京师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内外仰给焉。
故于诸水,莫此为重”。
京城之内汴河之上,也是“江淮扁舟,四时上下,昼夜不绝”。
尤其是汴河上的虹桥、上下土桥等采用“飞桥”的形式凌空高架,方便了大型漕运船只的往来,使得许多货物可以直接运达京城的中心区域。
汴河堪称是北宋王朝最为重要的交通大动脉。
从清明上河图上可以看的更清楚。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部分陆路交通的发展:我国封建社会陆路交通第一次形成系统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教材P7有详细的叙述,在秦朝基础上,道路交通范围不断扩大,为出行带来了便利。
我国封建社会旅行的人员构成和目的:商人:商务旅行。
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僧道:宗教旅游如玄奘、鉴真和尚科学家:科考旅行如徐霞客帝王:巡游。
帝王巡游一般历时长,人员众多,耗费巨大。
如秦始皇在位11年,先后出游5次,分别是“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
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礼…禅梁父。
于是乃并渤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
…。
作琅邪台,立石刻…。
始皇还,过彭城,…。
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
浮江,至湘山祠…。
上自南郡由武关归。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
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
登之罘,刻石。
旋,遂之琅邪,道上党入。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
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
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
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
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
过丹阳,至钱唐。
临浙江,水波恶。
…。
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还过吴,从江乘渡。
并海上,北至琅邪。
自琅邪北至荣成山,…至之罘,…,遂并海西。
至平原津而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行,遂从井径抵九原,从直道至咸阳,发丧。
九月,葬始皇郦山。
”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早期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衰亡,战乱和社会秩序的动荡使欧洲旅行进入了一个衰落期。
到了13、14世纪,西欧社会经济才逐渐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旅行活动才开始复苏和发展。
主要特点是温泉旅行的热潮和以教育、社会考察为目的的旅行活动的发展。
总结:1、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是从人类早期的旅游活动发展而来的,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其提供的背景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商务旅行活动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3、以消遣为目的的旅行活动类型逐渐增多,但主要是上层社会的特权,旅行始终不具有普遍意义。
4、我国旅行的发展与西方有一定的差异,从这些差异可看出社会发展历程的不同。
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近代旅游时间上指19世纪开始近代旅游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消遣为目的而外出观光或度假者在人数规模上超过了传统的商务旅行。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近代旅游的产生与资产阶级产业革命的推动是分不开的1、推动了产业工人旅游的需求:(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性质)2、提供了旅游的基本条件(使工人资产阶级有了财力去旅行,如带薪假期)3、改善了交通条件蒸汽轮船和火车的使用(1)、降低了旅行费用(2)、缩短了旅行时间(3)、运载能力提高(4)、增大了旅行距离前面我们说道徐霞客的科考旅游,徒步交通不便,进行了几十年,穷毕生之精力。
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托马斯·库克1841年组织团体火车旅游被认为是近代旅游业开端的标志第三节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一、现代旅游的概念是一个时期概念,通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
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1、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5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增长与旅游业发展状况2、战后经济迅速发展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就产生了外出旅游的遍在需求,而这一指标战后西方国家很快就达到甚至超过了,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旅游的需求3、交通工具的进步降低了交通费用,节约了旅途时间,民航运输的发展使洲际旅行成为可能,家用轿车的普及更方便了家庭自助旅游的需求。
4、生产自动化提高了劳动效率,带薪假期得以增加5、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作压力加大,城市生活的高节奏6、教育事业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求新、求奇、求知欲的提高三、现代旅游发展的阶段性第一阶段贵族化的旅游: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早期还是贵族化的旅游,旅游只是少数人的行为。
第二阶段大众化旅游阶段: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以及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西方社会经历了20年的黄金发展时期,大众旅游开始产生。
第三阶段细分化市场阶段:主要体现为旅游需求的个性化,细分化旅游市场开始出现。
思考题:1、试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2、以现代旅游业特征为参照,谈谈为什么把托马斯•库克尊为旅游业的先驱?3、试析二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有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补充:第四节我国现代旅游业特点从上节现代旅游发展的三个阶段看,我国旅游大体上处在第二个阶段,即大众化旅游开始兴起,在这一阶段有如下一些特点:一、跨入旅游大国行列以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在世界上的位次看:1978年为第48位;1980年为第34位;1990年为第25位;1994年为第10位;1998年为第7位;2001年,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双双达到第5位,国内旅游人数占世界的1/8强,出境旅游人数已名列前茅。
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二、离旅游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旅游大国与旅游强国的区别三、总体上我国旅游发展处于成长期旅游周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复苏期)从旅游方式分析:第一阶段,团队式旅游;第二阶段是小包价旅游(半团队半散客的方式);第三是散客为主的阶段。
国际上旅游发达国家散客与团队的比例是7:3。
我国目前的比例是3:7。
团队旅游是半军事化、半拉练式的旅游方式。
旅游产业功能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经济功能阶段,主要是发展国际旅游,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功能目的是旅游创汇(云南有位乡长总结旅游业的发展时就说,发展旅游是修大路,见大官,宰大鼻子,赚大钱);第二阶段是以经济功能为主,多功能并存阶段;国际、国内旅游为主,既有创汇的目的,也有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第三阶段是注重生活质量阶段。
旅游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民众的生活质量,这是旅游业发展到成熟的标志。
例如法国有个旅游支票署,专门为失业人员服务,失业人员想外出旅游,只要报上自己的旅游计划,得到批准就可以获得旅游资助。
旅游资源开发三阶段:普遍开发阶段遍地开发就是遍地开花,结果形成了旅游规模,但导致重复建设、重复产品、重复市场;重点开发阶段我国目前多数地区已进入这一阶段。
创新开发阶段竞争性开发,创造市场。
我们最惨痛的代价就是主题公园的开发,主题公园是人造景点项目,投资大,市场效应短,就象进口大片一样,一轮就过去了,赚到钱就赚了,赚不到就赔了,再放一轮是不可能。
主题公园的建设蓬蓬勃勃,已迅速成为外资和社会投资的热点领域。
初步统计,全国投资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主题公园已达300多个,其中以深圳华侨城的4个项目为代表,体现了民族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其中也产生了一批项目效益低,建设质量低、管理水平低的不适应市场发展的失败项目。
我们河南省伏牛山开发,正在兴建的栾川冬季滑雪场懂事长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最担心的就是郑州或洛阳等地也建滑雪场。
如果真建了就是产生客源分流,最后是几败俱伤。
旅游学的定义: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活动、旅游业及其服务和经营活动以及双方的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文化、环境、生态等)影响的科学。
作业:1、试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2、试析二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