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抗感染免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酶(水解酶)也能破坏邻 近的正常组织,造成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三)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为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不用抗原刺 激,不受MHC限制,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和肿瘤细胞
(四)体液因素
❖补体 ❖溶菌酶 ❖防御素
二、特异性免疫效应机制
(一)体液免疫——抗体的作用
1.抑制病原体黏附 2.调理吞噬作用 3.中和细菌外毒素 4.溶菌作用 5.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二)获得性非特异性免疫
(二)获得性非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Interferon,IFN)
定义——是由病毒或其它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易感细胞产生 的一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分泌性蛋白。
产生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体细胞 诱生剂:病毒、内毒素、人工合成的dsRNA等 种类:
产生细胞
诱生剂
I型
▪吞噬作用的后果
➢ 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内被杀灭、消化、
排除残渣的过程。(5-10分钟死亡,30-60分钟破坏)
➢ 不完全吞噬:只被吞噬,却不被杀死。
对机体不利
病原体得以保护、不受抗体、药物的作用 病原体在吞噬细胞内增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 随吞噬细胞游走造成更广泛的扩散
➢ 组织损伤
吞噬作用
➢不完全吞噬: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产生之前易形成 ➢完全吞噬:细胞因子产生后发挥调理吞噬作用
细胞免疫 局部黏膜免疫:细菌未进细胞前由SIgA阻止其黏附,
使其不能侵入细胞内。
抗病毒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一)先天性非特异性免疫:
❖遗传因素:种属差异、个体差异 ❖宿主年龄和生理状态 ❖屏障作用 ❖吞噬作用
→ 阻断转录和翻译→抑制病毒蛋白合成—复制终止
AVP只作用病毒,对人体细胞蛋白合成无影响,当干扰素 浓度≥10单位/ml,5分钟就使细胞处于抗病毒状态,(比抗体 出现早)即能中止病毒复制,不能限制病毒扩散。
因此,干扰素对病毒只有抑制而无杀灭作用,对已整合的 病毒无作用。另外,有些病毒对干扰素产生“耐药性”。
•干扰素其它活性:免疫调节,抗肿瘤
二、特异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
病毒中和抗体 血液抑制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
(二)细胞免疫
细胞毒T细胞—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细胞因子作用
三、抗病毒免疫抑制时间
• 抗病毒血症的全身性病毒感染 • 单一血清型病毒感染 • 易发生抗原变异的病毒感染
抗真菌感染
▪ 非特异性免疫
主要靠非特异免疫和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 吞噬作用
• 抗体和补体的作用 (阻止入侵、杀灭清除细菌)
• 细胞免疫(Th2)
阻止细菌定植(黏附) 调理吞噬 激活补体 中和外毒素
二、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胞内菌—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专性胞内菌、兼性 胞内菌)
特点:胞内寄生、毒性低、呈慢性过程、免疫病理 损伤,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
•抗病毒活性:通过抗病毒蛋白(antiviral protein,
AVP)发挥效应
干扰素
靶细胞膜受体 ——————有种属特异性 信号传入
AVP基因活化 转录
AVPmRNA
AVP————————无种属特异性,无病毒特异性
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病毒复制终止
•抗病毒活性
具体: AVP
2`-5`A合成酶—降解病毒mRNA 蛋白激酶(PKR)—抑制病毒多肽链合成
• 皮肤黏膜屏障 • 吞噬细胞
▪ 特异性免疫
• 细胞免疫 • 体液免疫
(一)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屏障 机械阻挡、纤毛运动等 分泌杀菌物质 菌群拮抗作用
血脑屏障 软脑膜+脉络膜+脑毛细血管+星状胶质细胞
胎盘屏障 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胎儿绒毛膜
(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大吞噬细胞:血液中单核细胞和 组织中巨噬细胞
小吞噬细胞:血液中中性粒细胞 吞噬杀伤过程: 趋化→接触→吞入→杀灭与消化→残渣排除
(二)细胞免疫
• 细胞毒T细胞(CTL)直接杀伤靶细胞 • 效应T细胞(Th1)产生细胞因子发挥作用
(三)粘膜免疫(mucosal immune system, MIS)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过程
抗原 Ag
B细胞
I-感应阶段
发
挥
体
活化 增殖 分化
浆 细 胞
抗 体Fra Baidu bibliotek
液 免 疫 效
应
II-反应阶段
III-效应阶段
α—人白细胞
病毒及人工诱
β—人成纤维细胞
生剂
Ⅱ型
γ —T细胞
性质
➢ 对热较稳定,56℃30`灭活,低温保存
➢ 可被蛋白酶破坏
➢ 有抗原性
抗原
•干扰素诱生
细胞 病毒
细胞内抑制蛋白
抑制蛋白活性因子
干扰素基因
抑制状态
抑制解除、基因活化
产生
作用
产生干扰素mRNA
干扰素
本身细胞 (仍完好)
邻近细胞
建立细胞抗病毒状态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
抗原 Ag
T细胞
I-感应阶段
活化 增殖 分化
发
挥
致敏 Th1细胞 细
淋巴
胞
细胞
免
疫
Tc细胞 效
应
II-反应阶段
III-效应阶段
思考:
1、抗感染免疫的概念?
2、非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哪些 途径来实现? 3、特异性免疫如何发挥免疫效应?
抗菌免疫
一、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胞外菌—指寄生在宿主细胞外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 的细胞。
第八章 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us immunity) 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产物, 维持生理稳定的功能。
抗感染免疫
皮肤与粘膜
屏障结构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免疫)
吞噬细胞 体液因素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补体 溶菌酶
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防御素
一、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三)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为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不用抗原刺 激,不受MHC限制,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和肿瘤细胞
(四)体液因素
❖补体 ❖溶菌酶 ❖防御素
二、特异性免疫效应机制
(一)体液免疫——抗体的作用
1.抑制病原体黏附 2.调理吞噬作用 3.中和细菌外毒素 4.溶菌作用 5.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二)获得性非特异性免疫
(二)获得性非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Interferon,IFN)
定义——是由病毒或其它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易感细胞产生 的一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分泌性蛋白。
产生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体细胞 诱生剂:病毒、内毒素、人工合成的dsRNA等 种类:
产生细胞
诱生剂
I型
▪吞噬作用的后果
➢ 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内被杀灭、消化、
排除残渣的过程。(5-10分钟死亡,30-60分钟破坏)
➢ 不完全吞噬:只被吞噬,却不被杀死。
对机体不利
病原体得以保护、不受抗体、药物的作用 病原体在吞噬细胞内增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 随吞噬细胞游走造成更广泛的扩散
➢ 组织损伤
吞噬作用
➢不完全吞噬: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产生之前易形成 ➢完全吞噬:细胞因子产生后发挥调理吞噬作用
细胞免疫 局部黏膜免疫:细菌未进细胞前由SIgA阻止其黏附,
使其不能侵入细胞内。
抗病毒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一)先天性非特异性免疫:
❖遗传因素:种属差异、个体差异 ❖宿主年龄和生理状态 ❖屏障作用 ❖吞噬作用
→ 阻断转录和翻译→抑制病毒蛋白合成—复制终止
AVP只作用病毒,对人体细胞蛋白合成无影响,当干扰素 浓度≥10单位/ml,5分钟就使细胞处于抗病毒状态,(比抗体 出现早)即能中止病毒复制,不能限制病毒扩散。
因此,干扰素对病毒只有抑制而无杀灭作用,对已整合的 病毒无作用。另外,有些病毒对干扰素产生“耐药性”。
•干扰素其它活性:免疫调节,抗肿瘤
二、特异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
病毒中和抗体 血液抑制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
(二)细胞免疫
细胞毒T细胞—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细胞因子作用
三、抗病毒免疫抑制时间
• 抗病毒血症的全身性病毒感染 • 单一血清型病毒感染 • 易发生抗原变异的病毒感染
抗真菌感染
▪ 非特异性免疫
主要靠非特异免疫和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 吞噬作用
• 抗体和补体的作用 (阻止入侵、杀灭清除细菌)
• 细胞免疫(Th2)
阻止细菌定植(黏附) 调理吞噬 激活补体 中和外毒素
二、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胞内菌—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专性胞内菌、兼性 胞内菌)
特点:胞内寄生、毒性低、呈慢性过程、免疫病理 损伤,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
•抗病毒活性:通过抗病毒蛋白(antiviral protein,
AVP)发挥效应
干扰素
靶细胞膜受体 ——————有种属特异性 信号传入
AVP基因活化 转录
AVPmRNA
AVP————————无种属特异性,无病毒特异性
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病毒复制终止
•抗病毒活性
具体: AVP
2`-5`A合成酶—降解病毒mRNA 蛋白激酶(PKR)—抑制病毒多肽链合成
• 皮肤黏膜屏障 • 吞噬细胞
▪ 特异性免疫
• 细胞免疫 • 体液免疫
(一)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屏障 机械阻挡、纤毛运动等 分泌杀菌物质 菌群拮抗作用
血脑屏障 软脑膜+脉络膜+脑毛细血管+星状胶质细胞
胎盘屏障 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胎儿绒毛膜
(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大吞噬细胞:血液中单核细胞和 组织中巨噬细胞
小吞噬细胞:血液中中性粒细胞 吞噬杀伤过程: 趋化→接触→吞入→杀灭与消化→残渣排除
(二)细胞免疫
• 细胞毒T细胞(CTL)直接杀伤靶细胞 • 效应T细胞(Th1)产生细胞因子发挥作用
(三)粘膜免疫(mucosal immune system, MIS)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过程
抗原 Ag
B细胞
I-感应阶段
发
挥
体
活化 增殖 分化
浆 细 胞
抗 体Fra Baidu bibliotek
液 免 疫 效
应
II-反应阶段
III-效应阶段
α—人白细胞
病毒及人工诱
β—人成纤维细胞
生剂
Ⅱ型
γ —T细胞
性质
➢ 对热较稳定,56℃30`灭活,低温保存
➢ 可被蛋白酶破坏
➢ 有抗原性
抗原
•干扰素诱生
细胞 病毒
细胞内抑制蛋白
抑制蛋白活性因子
干扰素基因
抑制状态
抑制解除、基因活化
产生
作用
产生干扰素mRNA
干扰素
本身细胞 (仍完好)
邻近细胞
建立细胞抗病毒状态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
抗原 Ag
T细胞
I-感应阶段
活化 增殖 分化
发
挥
致敏 Th1细胞 细
淋巴
胞
细胞
免
疫
Tc细胞 效
应
II-反应阶段
III-效应阶段
思考:
1、抗感染免疫的概念?
2、非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哪些 途径来实现? 3、特异性免疫如何发挥免疫效应?
抗菌免疫
一、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胞外菌—指寄生在宿主细胞外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 的细胞。
第八章 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us immunity) 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产物, 维持生理稳定的功能。
抗感染免疫
皮肤与粘膜
屏障结构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免疫)
吞噬细胞 体液因素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补体 溶菌酶
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防御素
一、非特异性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