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竞争环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我国保险业发展总体情况
1.1 我国保险产业市场发育
1980年,我国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
至1986年,我国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
这一时期,保险公司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政府的意志,其经营是一种政府行为,所以也无从谈保险市场问题。
1986年,新疆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成立,结束了中国保险业独家垄断经营的历史。
此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1988年)和太平洋保险公司(1991年)相继成立,保险竞争开始形成。
从市场主体结构来看,虽然从90年代以来,市场主体不断增多,但仍属于寡头垄断结构。
在众保险寡头中,国有保险公司是保险市场供给的第一集团,控制着60%以上的保险市场。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是供给的第二集团,控制着30%左右的保险市场。
其他保险公司则是市场供给的第三集团,市场供给量低于10%.
1.2保险产业发展演变过程
20多年来。
保险产业的保费收入快速增长,保险密度不断增长,保险深度不断提高。
保险密度是指人均保费收入。
这是衡量一个国家保险业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均保费收入越高。
说明一国保险业相对越发达。
保险深度是指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这是衡量一国保险业发达程度的又一个重要指标。
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越大,说明一国保险业相对越发达。
如表1所示:
保费收入实现第一个500亿元用了15年,第二个500亿元用了3年,而2001年保费1年实现增长500亿元,2002年比2001年增长了近1000亿元。
保费平均增长率30%左右;保险密度从1980年0.47元/人提高到 2002年的237.6元/人,如果用图形表示,呈现出平滑的上升曲线;保险深度从1 980年0.1%上升到2002年3%.按照波特产业演变过程理论。
我国保险产业的发展处于增长期。
2 产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2.1保险业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育成正相关关系
经济体制的转型是我国保险业恢复和发展的直接契机。
保险需求源于人们对于不确定性风险预期损失补偿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国有财产,政府是承担风险的主体,企业并不需要承担风险。
个人也几乎没有财产和人身风险来让保险公司经营。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同时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风险,人们意识到许多风险难以避免且个人没有能力完全承担,于是,企业和个人不能不考虑风险的分散及转移问题。
在这种体制背景下,保险业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起来。
2.2保险业的发展与国民收入的正相关关系
从所得的资料看,扣除物价因素,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在 10%左右,而保费增长速度平均在 30%左右。
保险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而且从理论上讲,国民收入尤其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速增长,能够推动保险需求的增加,其原因有:第一,从个体来讲,人们对财产和自身安全进行投保。
只有人们的财富积累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为已经积累的财富支付保险费,而这部分保费的支出,来源于新增收入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安全和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从而对寿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第二,从企业生产来看,根据加速原理,国民收入的增加促进投资的增长,人们为扩大再生产中追加的投资部分支付的保险费,也同样出资于新增收入部分。
2.3保险业发展与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它越小,意味着居民个人生活内容越丰富,面临的风险压力越大,个人保险需求就越大。
同时,保险费的支付能力也越强,保险费支出可能性就越大。
近5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呈不断下降趋势,将导致对保险需求的直接或潜在扩大。
2.4行业政策
2.5政府在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中作为竞争者的作用将下降
这也表明,私人保险、商业保险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这对保险业的发展是一个有利条件。
2.6在社会观念,文化、意识形态方面,我国保险业面临着挑战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小农经济社会。
与西方的工业化社会相比,小农经济社会重实物而轻货币,重个人情感而轻法律契约,重近期而轻长远。
这些历史积淀无疑与保单典型特征,如货币性。
契约性与长久性相;中突。
其次,从中国的文化来看,中国文化推崇“富贵在天,生死由命”,信奉“养儿防老”,重视家庭共济,这些文化基因无疑与保险所具有的防范风险、转移风险、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担损失的社会机制特性相矛盾。
再次,从体制因素来看,自解放以后,中国搞了近30年的计划经济。
从保障的角度来说,这样一种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以否定和忽视自我保障,而以政府保障为其基本特征的。
保障程度虽然不高,但范围广泛,政府对国有部门的职工实行几乎“从摇篮到墓地”的全方位保障。
改革开放以后,即使理论和实践都在逐渐发生变化,但传统体制对人们长期以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仍然是十分巨大的,这一影响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保险公司发展商业保险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