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解剖分析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知识:肝脏功能及解剖学结构分析

人体解剖学知识:肝脏功能及解剖学结构分析

人体解剖学知识:肝脏功能及解剖学结构分析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脏器,位于右上腹部,是人体的化学实验室和代谢中心。

肝脏的主要功能包括分泌胆汁、负责血糖的调节、合成蛋白质、代谢脂肪、解毒和存储维生素、矿物质等。

在人体内,肝脏是最重要和最繁忙的器官之一,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肝脏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

一、肝脏解剖学结构肝脏的重量约为1.2-1.5kg,位于腹膜腔内,分为左、右、中三个叶,右叶最大,左叶次之,中叶最小,其中右叶占肝脏总重量的60%左右。

肝脏外表呈三角形,稍微隆起,下表面为平坦的底面,上表面呈不规则凸面,各裂隙浅深不一,隔以许多次级的小叶,每个小叶由同心排列的肝细胞构成,每个肝细胞的周围都有毛细血管,形成了肝窦。

肝脏的血管很丰富,动脉和门静脉的分支进入肝窦,牵涉到的静脉形成肝静脉,最后汇入下腔静脉。

这些血管在肝窦中形成毛细血管,通过毛细血管内的净化作用,毒素、废物和过多的细胞代谢产物被分解和排出。

肝脏将大部分药物和生物化学物质处理掉,并将其转化为身体能够利用的形态或排泄出体外。

二、肝脏的功能1.分泌胆汁肝脏是人体内唯一的胆汁合成脏器,每天可分泌约500毫升的胆汁,经过胆囊逐渐储存,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囊收缩将胆汁送入小肠,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脂肪、油脂和脂溶性维生素。

2.负责血糖的调节人体内的血糖是由肝脏进行调节和维持的。

当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值时,肝脏会释放糖原储备,将其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入血液中,以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如果血糖水平过高,肝脏会转化这些多余的葡萄糖为糖原储备,维持血糖平衡。

3.合成蛋白质肝脏负责合成人体内的许多蛋白质,如凝血因子、白蛋白和胆红素等。

这些蛋白质对于人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4.代谢脂肪肝脏的代谢作用包括脂肪代谢。

当人体内的脂肪摄入过多时,肝脏会将其转化为脂肪酸和甘油,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其他组织和器官中,以供能源使用。

5.解毒和存储维生素、矿物质等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之一,能够处理和中和许多有害的毒素和废物。

肝内管道及肝脏分段断层解剖

肝内管道及肝脏分段断层解剖

肝胆管系统
肝胆管系统由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组成,主要负 责胆汁的分泌、运输和排泄。
肝内胆管起源于肝小叶内的胆小管,逐渐汇合成 较大的胆管,最终汇入左右肝管。
肝外胆管包括胆囊、胆囊管和肝总管等部分,与 十二指肠相连,形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通路。
02
肝脏分段
基于Glisson系统的分段
01
02
03
肝左叶
断层解剖在影像诊断中的 应用
通过影像学手段如CT、MRI等,可以对肝 脏进行断层解剖,从而更精确地定位病变位
置,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肝内管道在肝脏手术中的意义
指导手术切除范围
在肝脏手术中,肝内管道的分布决定 了手术切除的范围和方式。了解肝内 管道的位置和走行,有助于制定合理 的手术方案,减少手术并发症。
肝脏的轴状断层是沿着肝脏的横轴进行的,能够展示肝脏的上、下叶和左、右段的结构。
详细描述
在轴状断层上,肝脏被分为上下两叶,上叶又分为左上前叶和右上前叶,下叶则分为左 下前叶和右下前叶。此外,轴状断层上还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肝脏的血管、胆管和淋巴管
等管道系统的分布情况。
04
肝内管道与肝脏分段断层的 关系
肝内管道与肝脏分段的关系
降低手术风险
熟悉肝内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在 手术过程中避免损伤重要的管道结构 ,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05
肝内管道及肝脏分段断层在 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在肝内管道及肝脏分段断层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能够实时显示肝脏及肝内管道的 结构和血流情况。
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分段和断层结构,对于肝脏肿瘤、胆管结石、肝脓肿等 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一种特殊的肝动脉变异类型及临床意义解析

一种特殊的肝动脉变异类型及临床意义解析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8年6—12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 医院行64排增强CT检查的连续病例共70例。入
选标准为肝脏正常或基本正常(无肝硬化、肿瘤直 径<2 cm、数目<3个);CT上肝动脉2级分支即肝 段分支必须清楚。70例患者中男47例.女23例,
DOI: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6.07.016
・582・
主堡董塑丛型.苤查!!!!生!旦笙!!鲞箜!塑鱼尘!!生!!!竖!!!!z!Q!!:∑尘:!!:堕!:!
.论著.
一种特殊的肝动脉变异类型及临床意义
王少发
陈孝平
陈知水
肖厚恺
汤浩
胡道予
【摘要】
目的探讨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的特点,避免手术误伤。方法选择行
64排增强cT检查的70例患者,观察其肝动脉变异情况,进一步研究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 的病例中变异肝右动脉与十二指肠、胆总管、门静脉的关系。结果正常型肝动脉病例为40例 (57.1%),非经典分型的有8例(11.4%),其中6例(8.6%)为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5例 为替代肝右动脉,1例为副肝右动脉)。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这一变异类型的解剖特点主要 为:随着肝右动脉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发出点由近及远,其行程由接近正常逐渐向接近于肝右动脉发 自肠系膜上动脉的行程转变。结论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肝动脉变异类型并不少 见。该变异类型与胆道血供密切相关:术前准确评估这一变异可避免意外血管损伤及胆道并发 症的发生。 【关键词】肝动脉;血管畸形;胆道血供
75.7 9.7 10.6 2.3
55 18 18 4
40 9 6 4
57.1 12.9 8.6 5.7
管和f]静脉

肝动脉的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

肝动脉的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

肝动脉的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
丁家明;李惠君
【期刊名称】《四川解剖学杂志》
【年(卷),期】1996(004)002
【摘要】肝动脉的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丁家明川北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李惠君川北医学院图书馆南充637007肝脏的血供来源一直受到解剖学家和外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早在50年代,Michels[1]等就对腹腔干的分支类型,肝脏的血供来源及其临床意义进行过研究。

随着外科学的...
【总页数】4页(P103-106)
【作者】丁家明;李惠君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川北医学院图书馆,南充637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2.121
【相关文献】
1.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树X线解剖学类型及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J], 史跃;高从敬;董生良;张南征;栾智勇;叶福林
2.左半肝动脉影像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J], 许本柯;郑国勤;曹媛媛;李琼;舒先涛;周文明
3.肝动脉变异的解剖学及DSA对比研究 [J], 李宁;尚群;董军;王金平
4.肝动脉解剖学的计算机3D影像研究及其在活体肝移植中的意义 [J], 孟翔飞;潘
颖威;段伟东
5.肝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J], 陈小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动脉解剖变异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汇总

肝动脉解剖变异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汇总

肝动脉解剖变异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肝动脉解剖变异复杂。

近年,肝脏外科、肝脏介入治疗以及肝移植的快速发展,使术前术后对肝动脉的正确评估尤显重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一直被认为是评价肝动脉的金标准,但由于DSA为有创检查且费用较高,因而限制了其应用。

多层螺旋CT具有快速高效、安全准确、无创伤等优点,为肝动脉的正确评价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本研究通过分析2005~2006年间242例肝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资料,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及临床意义,评价CTA显示肝动脉的准确性。

选取齐鲁医院2005年5月至2006 年3月间完成腹部CTA的患者242例(腹部手术后有可能改变血管解剖及碘剂造影禁忌证者已除外), 男151例,女91例。

12~82岁,平均49.5岁。

其中,原发性肝癌27例,肝囊肿56例,肝血管瘤32 例,肝转移瘤24例,肝硬化16例,胆囊炎12例,正常75例。

有10例作了DSA检查,14例有手术结果对照。

所有患者均禁食6 h 以上,检查前0.5 h口服阴性造影剂(温水)约800~ 1000ml,检查均在SIEMENS公司生产的16层CT机上进行。

管电压120 KV,有效毫安140 mA,探测器组合为16×0.75 mm,旋转速度0.5 s/圈,进床速度 24mm/圈,重建层厚0.75 mm,间隔0.70 mm。

扫描范围从右侧膈顶到肾下极水平。

造影剂采用优维显 (300mgI/ml)100ml,由前臂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入。

动脉期延迟时间25 s,注射速率3.0ml/s。

将扫描所得图像进行薄层再重建,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二维、三维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部分应用表面遮盖法(SSD)。

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对肝动脉CTA重建图像进行观察,记录肝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走行情况,根据Michels分型[1]标准(见表 1)进行解剖变异分型,并分析肝动脉的显示情况。

肝动脉解剖分析及临床意义

肝动脉解剖分析及临床意义

肝动脉解剖分析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总结肝动脉分型及其发生率,提高对肝动脉起源和走行的认识。

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我校临床医学院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表现和甲醛固定成尸,按起源分布进行分类统计肝动脉的类型及其发生率。

结果:共521例DSA病例,按Michels分型,Ⅰ型375例、Ⅱ型42例、Ⅲ型54例、Ⅳ型4例、Ⅴ型9例、Ⅵ型12例、Ⅶ型3例、Ⅸ型22例。

共20例甲醛固定成尸,Michels分型中Ⅰ型14例、Ⅱ型1例、Ⅲ型3例、Ⅴ型1例、Ⅵ型1例。

肝总动脉直径(5.1±0.21)mm;肝固有动脉直径(3.8±0.13)mm;肝左动脉直径(2.7±0.3)mm;肝右动脉直径(2.9±0.5mm)。

结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临床医师了解肝动脉解剖变异对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高诊断准确性等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肝动脉;解剖;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术随着介入技术、免疫学的进步,肝移植和肝癌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的开展愈加广泛,使肝动脉变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比较我校临床医学院的数字减影及甲醛固定的成尸中肝动脉起源和走行分布情况,按起源分布进行分类统计变异类型及变异发生率,指导临床进行诊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校临床医学院2002年~2007年5月所作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521例,男278例,女243例;年龄21~78岁,平均42岁。

我校甲醛固定的成尸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7~72岁,平均51岁。

1.2 方法回顾分析521例行DSA检查患者肝动脉的DSA表现。

观察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右动脉的起源和走行分布情况,分别整理分型并统计各型发生率。

甲醛固定的成尸,解剖追踪肝动脉起源及主要分支走行,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 mm)测量肝动脉及主要分支起端外径,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2.1 DSA结果见表1。

肝动脉的解剖变异

肝动脉的解剖变异

肝动脉的解剖变异丁云龙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2011级辽宁大连116000摘要:1756年首先由Haller描述并报告迷走肝动脉,1928年Adachi首先进行了较大样本尸体的肝动脉变异发生率的研究,1958年开始在放射专业文献上有副肝动脉选择性血管造影的报告,随后50余年国内外学者对肝动脉变异及分型进行了各种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肝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随着肝癌血管内介入治疗、肝胆外科、上腹部手术等技术持续不断地发展,使肝动脉解剖变异的分型备受重视。

本文统计肝动脉解剖变异率,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分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关键词:肝动脉、解剖变异、手术在肝动脉解剖及变异的解剖学研究方面,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要追朔到1966年美国的Michels的研究,他们通过200例尸体解剖,将变异肝动脉分为拜代肝动脉和副肝动脉两大类共十种类型。

Michels肝动脉的解剖分型:Ⅰ肝固有动脉分出肝右、肝中及肝左动脉55%Ⅱ替代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10%Ⅲ替代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1%Ⅳ替代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十替代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Ⅴ副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8%Ⅵ副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7%Ⅶ副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十副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Ⅷ替代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十副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2%Ⅸ肝总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 2.5%Ⅹ肝总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0.5% 目前解剖课本所描述的肝动脉解剖是腹腔干发出胃左动脉、脾动脉和肝总动脉,肝总动脉之后分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肝固有动脉,后者继续分出肝左动脉、肝右动脉和/或肝中动脉。

相当于MichelsⅠ型,仅占55%。

还有45%的肝动脉并非上述分布,根据变异肝动脉在肝内的分布,将其分为两种,既是替代肝动脉和副肝动脉,前者是指分布于肝区的肝动脉作为肝左、右动脉之一而存在;后者指的是除了分布于肝区的肝动脉外还有一支或多支肝动脉作为肝左、右动脉的附加支而存在。

肝门解剖知识点总结

肝门解剖知识点总结

肝门解剖知识点总结一、肝门的位置人体腹腔中,肝门位于肝脏的右侧中线处,与腹壁相对称。

在解剖学上,肝门与腰大肌肌腱的交点处被定义为临床肝门位置。

二、肝门的结构1. 肝门的血管结构(1)肝动脉:肝门区域的肝动脉是指来自胆囊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的肝动脉分支,通过肝门进入肝脏,将含氧血液输送至肝脏,与门静脉并行进入肝脏内,是肝脏供血的主要来源。

(2)门静脉:门静脉是腹腔内静脉系统中的主要静脉,将来自肠道、脾脏和胃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输送至肝脏,通过肝门进入肝脏内部,是肝脏的主要血流入口。

(3)门走行支:肝门区域的门走行支由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分支构成,提供了丰富的血管网给肝脏。

2. 肝门的胆管结构肝门的胆管指的是肝外胆管和肝内胆管,它们通过肝门进入肝脏内部,并在肝脏内部汇合形成肝总管,最终输送胆汁至胆囊。

肝门区域的胆管是肝脏分泌胆汁的主要途径,也是临床上引起胆道疾病的重要部位。

3. 肝门的淋巴管和神经结构肝门区域也是肝脏淋巴管和神经的重要入口位置,肝门周围分布着丰富的淋巴组织和神经纤维,它们对于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与血液供应有着重要作用。

三、肝门的功能1. 血液循环功能:肝门是肝脏的主要血液出入口,通过肝门输送血液至肝脏,使肝脏得以进行氧合、代谢和排泄等功能。

2. 胆汁分泌功能:肝门是肝脏胆汁的主要出口,胆汁通过肝门进入胆管系统,并最终由肝总管输送至胆囊和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与营养吸收。

3. 淋巴引流功能:肝门区域的淋巴管系统通过肝门将肝脏内部产生的淋巴引流至体循环系统,有助于机体的免疫和代谢功能。

四、肝门的临床意义1. 外科手术:在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肝脏手术等胆道外科手术中,肝门是重要的解剖标志点,外科医生需要对肝门的结构和位置有清晰的了解,以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2. 影像诊断:肝门区域的血管、胆管以及淋巴组织对于影像学检查如CT、MRI、超声等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胆道和肝脏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人体解剖肝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肝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肝脏的解剖位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2. 掌握肝脏的解剖方法和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二、实验原理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位于腹腔右上侧,呈红褐色,具有代谢、解毒、储存、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

肝脏通过门静脉、肝静脉和胆管与人体其他器官相连。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尸体、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针、解剖镊、解剖镜、生理盐水、酒精、棉球等;2. 实验仪器:解剖台、解剖灯、解剖图谱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肝脏的位置:在尸体上找到肝脏,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和颜色;2. 解剖肝脏:用解剖剪沿肝脏的右侧缘剪开,将肝脏从腹腔中取出,观察其外形、质地和颜色;3. 观察肝脏的血管:用解剖剪和镊子分离出肝脏的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观察它们的形态、走向和分支情况;4. 观察肝脏的胆管:用解剖剪和镊子分离出肝脏的胆总管,观察其形态、走向和分支情况;5. 观察肝脏的韧带:用解剖剪和镊子分离出肝脏的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肝脾韧带,观察它们的形态、走向和附着部位;6. 观察肝脏的表面结构:用解剖剪和镊子分离出肝脏的表面结构,观察其形态、质地和颜色;7. 观察肝脏的内部结构:用解剖剪和镊子分离出肝脏的肝叶、肝段、肝裂和肝门,观察它们的形态、质地和颜色;8. 观察肝脏的肝小叶:用解剖镜观察肝脏的肝小叶,观察其形态、结构、中央静脉和肝细胞;9. 观察肝脏的胆汁分泌:用生理盐水冲洗肝脏,观察胆汁的分泌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脏位于腹腔右上侧,呈红褐色,质地较软,表面有肝包膜;2. 肝脏的血管: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分别进入肝脏的肝门,肝动脉负责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门静脉负责运输来自胃肠道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肝静脉负责将血液运回心脏;3. 肝脏的胆管:胆总管负责将肝脏分泌的胆汁运送到十二指肠;4. 肝脏的韧带: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肝脾韧带分别连接肝脏与胃、十二指肠和脾脏;5. 肝脏的表面结构:肝包膜、肝纤维囊和肝实质;6. 肝脏的内部结构:肝叶、肝段、肝裂和肝门;7. 肝脏的肝小叶:中央静脉、肝细胞和肝细胞索;8. 肝脏的胆汁分泌:胆汁呈黄绿色,流动性较好。

肝动脉解剖变异及肝癌肝外侧支供血在化疗栓塞治疗中的重要意义(附100例分析)

肝动脉解剖变异及肝癌肝外侧支供血在化疗栓塞治疗中的重要意义(附100例分析)
范 围 广 , 定更 为 稳 固 ; 向固 定使 人工 晶体 光学 部 不 易下沉 ; 固 纵
所 以 本 组 病 例 人工 晶 体 均 无 明 显 偏 位 。 缝 线 固 定术仅 仅 是 一种 特殊 情 况下 的 人_ 晶体 固 定方 法 , _ j 不 宜 大 力 提 倡 , 应 严 格 控 制 适 应 症 外 ,最 重 要 的 是 要 有 绝 对 除
状 沟 , 后 将 长 针 插 入 针 头 内 , 针 被 引 导 通 过 2点 处 睫 状 沟 。 然 长 做 上 方 角膜缘 切 口 , 房注 入 粘弹 剂 , 后 用镊 子 将 线勾 出剪 前 然 断 ;每 一 端 穿 过 人 工 晶 体 袢 膝 部 后 ,分 别 与 人 _ 晶体 前 、后 袢 T
的 技 术 保 证 。如 无 成 熟 的 人 工 晶 体 植 入操 作 经 验 , 得 心 应 手 无 的手 术器 械 , 高 质量 的 手术显 微镜 , 不主 张 贸然 尝试 _。 无 则 2此 ] 外 ,术 中 所 用 耗 品 应 严 格 选 择 .尼 龙 线 由 于 长 期 在 组 织 内 存 留 会发 生 生物 降解 , 对 不 可 用于 褂线 ; 丙烯 缝 线有 较好 的组 绝 聚
2 手 术 方 法
在 本组 病 例之 前 , 们 曾行数 例 人工 晶体 缝 线 固定 术 , 我 做
9点 、 3点 的 横 向 固 定 。 于 人 工 晶 体 光 学 部 的 重 力 关 系 , 之 由 加
未 行 前 部 玻 璃 体 切 除 , 早 期 病 例 中 有 3例 发 生 人 工 晶 体 的 倾 致
障 囊 外 摘 除 或 超 声 乳 化 的 病 例 中 ,发 现 后 囊 破 孔 , 工 晶 体 一 人 袢 固 定 不 确 切 时 , 为 补 充 固 定 方 式 使 用 , 接 将 人 工 晶 体 上 作 直

肝的解剖及分段课件

肝的解剖及分段课件
肝的解剖及分段课件
目录
• 肝的基本解剖结构 • 肝的分段及功能 • 肝的血管与胆道系统 • 肝的淋巴与神经系统 • 肝的解剖变异与临床意义 • 肝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
01
肝的基本解剖结构
位置与形态
位置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形态
肝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左、右四 缘。
各段肝的功能特点
左内叶
位于肝左叶的内侧部,主要负责胆汁的生成和 排泄。
左外叶上段
位于肝左叶的外侧上部,具有代谢和解毒功能。
左外叶下段
位于肝左叶的外侧下部,参与糖原的合成和储存。
各段肝的功能特点
右前叶上段
右后叶上段
位于肝右叶的前上部,具有合成血浆 蛋白的功能。
位于肝右叶的后上部,负责药物的代 谢和排泄。
淋巴系统作用
引流肝脏产生的淋巴液,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维护 肝脏内环境的稳定。
神经系统作用
调节肝内血管和胆管的舒缩功能,参与肝脏的代谢、分泌 和排泄等功能调节,维持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淋巴与神经相互作用
淋巴系统通过传递免疫信息和炎症因子,影响神经系统的 功能;神经系统则通过调节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等过程,影响淋巴系统的免疫功能。
肝动脉与门静脉的关系
肝动脉和门静脉在肝内形成广泛的吻合支,共同为肝脏提供充足的 血液供应。
肝静脉系统
肝静脉
01
肝静脉是肝脏的主要回流静脉,负责将经过肝脏代谢后的血液
回流至下腔静脉。
肝静脉的分支与走行
02
肝静脉在肝内分为左、中、右三支主要分支,分别收集对应肝
段的血液,最终汇合成肝总静脉注入下腔静脉。
密度与回声

肝动脉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肝动脉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脉 ,对 于 临 床 医 生加 深 对 变异 肝 动 脉 的认 识 有 重 要 意 变 异 ;肝 移植 ;介 入 治 疗 ; 胃胰 术 【 图分 类 号】 R32 中 2 ;R 4 【 45 文章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 0—6 0 20 )50 1—3 文 0 22 0 (0 7 0 —0 50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2 0 . 07 . 0 6 6—4
以观 察 到 ,因 此 ,骨 髓 活 检 病 理 对 血 液 病 诊 断 及 预 后 判 断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然 而 骨 髓 活 检 也 有 一 定 的 局 限 性 ,由 于 制 片 过 程 中 酒 精脱 水 导 致 组 织 和 细 胞 收 缩 ,胞 浆 能 见 性 较 少 ,故 细 胞 的 形 态 表 现 不 如 骨 髓 穿 刺 涂 片 。 对 于 病 态 造 血 ,细 胞 形 态 观察 较 骨 髓 穿刺 涂 片 困难 , 同 时各 系造 血 细 胞 比例 的计 数 精
Th na o i a i to fhe tc Ar e y a t lnia iniia c e a t m c v r a inso pa i t r nd is ci c lsg fc n e
Xi n aYa g, W a g S n ig, Qi o, e 1Na f n e ia nv r i n em n n Ta ta. n a g M d c l U iest Gu n z o 1 2 2, Chn y, a gh u5 0 8 ia
确 性 也 不 如 骨 髓 涂 片 。因 此 ,在 骨髓 疾 病 的诊 断 中应 做 到 临
床 、 骨髓 活检 病理 及 骨 穿涂 片细 胞 学 的三 结 合 ,才 能 全 面 准

左半肝动脉影像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左半肝动脉影像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律 。并 测 量 有 关 数 据 ;在 1 肝 脏 铸 型标 本 和 1 采 用 数 字减 影 血 管 造 影 术 ( S 5例 5例 D A) 的肝 脏 中进 一步 观
察 左 半 肝 动 脉 血 管 的分 布 和 吻 合 情 况 。 结 果 : 左 半 肝 血 供 丰 富 , 来 源 复 杂 。 主 要 血 供 来 自肝 固有 动脉 的
2 结

21 肝的分叶及左半肝的分段 按照 cu a d . o i u 的分叶,分段方法 ,经门静脉系统 和肝静脉灌注的铸型 n
标本 清楚地 显示 ,一 个完 整 的肝 由正 中裂 ( 内有肝 中静脉 通过 ) 分成 左右 两半 。左 半肝 由左 叶间裂 分成 左 内叶和左 外 叶 ,左外 叶又被 左段 间 裂分成 左外 叶 上 、下 两段 。 2 2 左 半肝 的 血供 来 源 3 例 肝 脏 大体 标 本 、 5 . O 1 例新 鲜 成 人 尸 体 肝 脏 铸 型标 本及 1 例 活 体 肝 血管 造 5
[ 稿 日 期] 2 0 收 0 7~o ・1 3一 7
[ 作者简介]许本删 ( 9 2 ) 16 一 ,舞 ,湖北江陵 入 , 教授,从 事解剖学教学工作。 副
维普资讯
・30 ・ 4
许本柯等 :左半肝动脉影像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第 4卷 第 4期
左 半 肝 动 脉 影 像 解 剖 学 观 察 及 临 床 意 义
许本 柯 ( 长江大学医学院, 湖北 荆州 440) 30 0
郑 国勤 ,曹 媛 媛 ,李 琼 ( 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北 荆州 440) 湖 30 0
舒先 涛 ,周 文 明 ( 长江大学医学院, 湖北 荆州 440) 30 0

肝血管解剖

肝血管解剖

四、肝门和肝蒂
(一)第一肝门:肝下面的横沟称为肝门
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合称肝蒂。
肝蒂的主要结构:
前:肝左、右管
中:肝固有动脉左、右支 后:肝门静脉左、右支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右前:肝总管、胆总管 左前:肝固有动脉 后:肝门静脉
肝门分级
第一级肝门: 左右半肝肝门 第二级肝门:
叶肝门
第三级肝门:
段肝门
3.肝V及其属支和门V及其分支在肝内呈双手十指交叉状
肝门V
(一)组成:胰颈后方由
肠系膜上V和脾V组成,有时有肠系 膜下V参与。
(二)毗邻:
(1)肝门处: 前:肝左、右管 中:肝固有动脉左、右支 后:肝门静脉左、右支 (2)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右前:肝总管、胆总管 左前:肝固有动脉
后:网膜孔 下腔静脉
肝门静脉血回流受阻,逆行经直肠静脉丛等回心,静 脉丛曲张,静脉丛破裂,可出现便血。
1右前叶A,2右后叶A,3右前叶上段A,4右前叶下段A,5右后叶上段A, 6右后叶下段A,7尾状叶右部A,8尾状叶左部A,9左内叶A,10左外叶A, 11左内叶上部A,12左内叶下部A,13左内叶上段A,14左内叶下段A
(三)肝管
1.左、右半肝各肝段、肝叶胆管依次合成肝管左、右支-肝总管。
2.尾状叶胆汁呈混合性引流,致使肝门区胆管癌常侵及尾状叶。
肝分4叶:左叶、右叶、方叶、尾状叶
肝冠状韧带
左叶 右叶
肝镰状韧带
肝圆韧带
尾状叶
腔静脉沟
静脉韧带裂
左叶
肝圆韧带裂
右叶
胆囊窝
第一肝门
方叶
三、肝的被膜
肝的表面,有两层被膜 内层为纤维膜 外层为腹膜
肝除膈面后的裸区,脏面的胆囊窝、腔静 脉沟及肝门等处之外,均被有腹膜。肝的腹膜 与附近器官之间,形成韧带,以固定肝的位置。

精彩手绘图丨轻松学解剖:肝动脉之舞

精彩手绘图丨轻松学解剖:肝动脉之舞

精彩手绘图丨轻松学解剖:肝动脉之舞腹部手术中血管的完美处理,不仅在于对正常血管解剖的掌握,更在于对变异血管的准确辨认和有效保护。

“肝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为何变异率那么高?上腹部血管系统的错综复杂,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的旋转和融合,血管变异也因于此。

胚胎发育初期的腹腔内是这样的:腹主动脉发出的三条主要分支:•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分别支配着肠原基的三个部分:•前肠(胃、近端十二指肠、肝胆胰)•中肠(远端十二指肠至近端横结肠)•后肠(远端横结肠至直肠)不难看出,肝胆胰十二指肠区域(图中蓝色部分)是器官最多,血管分支最密集的部位,以十二指肠乳头为界,正好又处于前肠和中肠交界处,因此,其血管分布在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常有交错,即为血管变异的基础。

相比而言,处于中肠和后肠交界处的血管,由于支配的器官单一(横结肠),仅有肠系膜血管弓的少许差别,临床意义较小。

腹腔动脉干从前至后有三个分支:胃左动脉(LGA)、脾动脉(SA)、肝总动脉(CHA)。

因此,主要支配前肠中肠交界区域的第三分支,肝总动脉及其分支,首当其冲成为血管变异率的 No.1。

“肝动脉变异 Michels 分型肝动脉的变异在肝胆胰手术中很常见,相关文献报道其变异率约45%。

将近一半的肝动脉不走寻常路!你害怕了没?术中不慎损伤变异肝动脉,会影响肝脏和胆道的血流灌注,可导致术后肝功能不全甚至衰竭、肝脓肿、胆瘘等并发症率的增加。

因此,充分认识肝动脉变异并减少术中误损伤,是每一个肝胆胰外科医师的必修课。

Michels 分型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肝动脉变异分型。

Michels 将变异肝动脉分为替代肝动脉和副肝动脉两大类共十种类型。

具体如下:Ⅰ 型:正常型,即肝总动脉(CHA)起源于腹腔动脉干(CA),发出肝固有动脉(PHA)及胃十二指肠动脉(GDA),前者继续分出胃右动脉(RGA)及肝左右动脉(L/RHA)。

Ⅱ、Ⅲ、Ⅳ 型:替代肝动脉,即替代了正常同名肝动脉供血的变异肝动脉。

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解剖变异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及意义

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解剖变异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及意义

rdooy J .A nO cl 20 ,1 ( : 4 8 1 ai g [ ] n no, 0 8 9 5) 87— 5 . l
[ ] 蓝江 , 自三. 2 曾 肝癌患者肝动脉解剖 变异 分型的 D A分析及 S
临床意义 [ .南宁 :广西医科大学 , 0 0 D] 2 1.

64 . 7

6 2・ 7
广 东医学
21 0 2年 3月 第 3 3卷第 5期 Gu n d n dcl o r a Ma.2 1 ,V 1 3 N .5 a g o gMe i un l aJ r 0 2 o. 3, o
中晚期 肝 癌 患 者 肝 动脉 解 剖 变异 的数 字 减 影 血 管造 影 观 察 及 意义
癌 33例 , 1 胆管 细胞癌 3 6例 , 移性 肝癌 2例 。纳 入 转
标准 : 1 临床病理证实 的肝癌 患者。( ) 有病 例均 () 2所 行诊 断性血 管造影 摄片 , 多次造 影 的仅选 择首次检 查 D A资料 。( ) S 3 自愿参加 观察 。排除标准 : 1 造影 前 () 曾行肝叶切除术 者 ; 2 造影 前 已行肝 动 脉介 入治 疗 () 者; 符合排除标准 中任何 1条者 即不纳入 本观 察。肝
穿刺股动脉 , 在证实插 管成功后 , 采用高压 注射器 经导 管注人非离子型 造影剂 , D A, 行 S 分别 于动 脉早期 、 动 脉晚期和实质期摄取血管造影 片。根据血管粗 细以及 血流速度 , 别选 择不 同的造 影剂 注 射速 度 和用 量。 分
△通信作者 A: 动脉期早期 , 病灶位于肝右叶 , 直接参与肿瘤供血的变异 动脉起 源于肠系膜上动脉 ; 处实质期, B: 可见肝右叶病灶 内大量碘剂聚集 图 1 肝右叶肝癌

解剖肝脏实验报告

解剖肝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肝脏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2. 掌握肝脏的解剖结构,包括肝叶、肝段、肝静脉、肝动脉和肝管等;3. 学习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二、实验原理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分泌胆汁、免疫和凝血等多种功能。

肝脏的解剖结构与其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因此,了解肝脏的解剖结构对于研究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成人肝脏标本、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解剖针、解剖镜等;2. 实验仪器:解剖台、解剖盘、解剖图谱、解剖模型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整体观察:观察肝脏标本的外形、大小、颜色和质地,了解肝脏的位置和毗邻关系;2. 肝叶和肝段的解剖:用解剖刀沿肝脏的膈面和脏面切开,暴露肝脏的内部结构。

观察肝脏的四个叶(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和八个段(左外段、左内段、左外下段、左内下段、右前段、右后段、右前下段、右后下段);3. 肝静脉的解剖:观察肝脏静脉的走行和分布,包括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4. 肝动脉的解剖:观察肝脏动脉的走行和分布,包括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5. 肝管的解剖:观察肝脏胆管的走行和分布,包括左、右肝管和肝总管;6. 肝门结构的解剖:观察肝门周围的结构,包括肝门静脉、肝动脉、肝管和淋巴管;7. 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观察:结合解剖图谱和模型,了解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脏的位置和毗邻关系:肝脏位于右上腹部,右侧与右肾相邻,左侧与胃相邻,上方与膈肌相邻,下方与十二指肠和右肾相邻;2. 肝叶和肝段的解剖:肝脏分为四个叶和八个段,每个叶和段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形态;3. 肝静脉的解剖:肝脏静脉分为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门静脉收集肝脏的血液,肝静脉将血液输送至心脏;4. 肝动脉的解剖:肝脏动脉分为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固有动脉供应肝脏的血液;5. 肝管的解剖:肝脏胆管分为左、右肝管和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6. 肝门结构的解剖:肝门周围有肝门静脉、肝动脉、肝管和淋巴管,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肝脏的出入通道;7. 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观察:肝脏具有代谢、解毒、分泌胆汁、免疫和凝血等多种功能,肝脏病变会导致多种疾病。

肝动脉变异的解剖学及DSA对比研究

肝动脉变异的解剖学及DSA对比研究

肝动 脉尸 体解 剖组 : 择 1% 福 尔马林 固 选 0
定的标本 3 0例 , 中男 1 其 9例 , 1 例 。 肝 动 脉 数 字 减 影 血 女 1
管造影组 : 择 20 选 0 0~2 1 0 0年 门 诊 和 住 院 肝 介 入 诊 疗 患 者
2 0例 ( 料 库 超 过 10 0 资 0 0例 ) 其 中 男 11例 , 2 , 7 女 9例 , 龄 年
2 6—8 2岁 。
12 方 法 .
肝 动 脉 尸 体 解 剖 组 : 开 腹 前 壁 , 解 剖 出腹 腔 打 先
21 肝动脉尸体解剖 组解 剖变 异结果 .
3 0例 解 剖 标 本 中 ,
动 脉 及 其 分 支 , 而 找 出肝 固 有 动 脉 及 其 分 支 。对 变 异 的 肝 进 动 脉 也 分 别 解 剖 出 起 始 动 脉 , 解 剖 至 入 肝 部 位 。 充 分 暴 露 在
研究 , 报告如下 。 现 1 资料 与 方 法
后采 用 S N S O Y D C—F77相机对 标本 进行 摄影 。肝动 脉数 1 字减影血 管造影组 : 术前 常规准备 , 须作碘 过敏试 验 , 必 必要 时给予适量镇静剂 , 食 、 水 、 禁 禁 备皮 , 碘伏 局部 消 毒和 利多 卡因局部麻醉 。术者 均采用 Sdne 血管 穿刺 技术 , 患者 ei r g 取
作 者 单 位 :50 6 山 东 省 淄 博 市 中 心 医 院 ( 宁 , 群 , 军 ) 253 李 尚 董 潍 坊 医学 院 ( 金 平 ) 王
通 讯 作 者 : 宁 李
典型分 布的肝动脉 占 1 7例 , 5 . % , 肝 左 右 动 脉 均 发 自 占 67 即
肝 固有 动脉 。变异 的肝 动脉 1 3例 , 4 . % , 中 男 占 1 占 33 其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动脉解剖分析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总结肝动脉分型及其发生率,提高对肝动脉起源和走行的认识。

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我校临床医学院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表现和甲醛固定成尸,按起源分布进行分类统计肝动脉的类型及其发生率。

结果:共521例DSA病例,按Michels分型,Ⅰ型375例、Ⅱ型42例、Ⅲ型54例、Ⅳ型4例、Ⅴ型9例、Ⅵ型12例、Ⅶ型3例、Ⅸ型22例。

共20例甲醛固定成尸,Michels分型中Ⅰ型14例、Ⅱ型1例、Ⅲ型3例、Ⅴ型1例、Ⅵ型1例。

肝总动脉直径(5.1±0.21)mm;肝固有动脉直径(3.8±0.13)mm;肝左动脉直径(2.7±0.3)mm;肝右动脉直径(2.9±0.5mm)。

结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临床医师了解肝动脉解剖变异对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高诊断准确性等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肝动脉;解剖;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术
随着介入技术、免疫学的进步,肝移植和肝癌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的开展愈加广泛,使肝动脉变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比较我校临床医学院的数字减影及甲醛固定的成尸中肝动脉起源和走行分布情况,按起源分布进行分类统计变异类型及变异发生率,指导临床进行诊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校临床医学院2002年~2007年5月所作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521例,男278例,女243例;年龄21~78岁,
平均42岁。

我校甲醛固定的成尸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7~72岁,平均51岁。

1.2 方法
回顾分析521例行DSA检查患者肝动脉的DSA表现。

观察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右动脉的起源和走行分布情况,分别整理分型并统计各型发生率。

甲醛固定的成尸,解剖追踪肝动脉起源及主要分支走行,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 mm)测量肝动脉及主要分支起端外径,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DSA结果
见表1。

表1 肝动脉分型及发生率Michels分类n百分比(略)
2.2 成尸肝动脉的解剖及分型
2.2.1 肝动脉起源及行程
Michles Ⅰ型占70%,由肝总动脉分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肝固有动脉,其走行和分支同教科书。

Michles Ⅱ型和Ⅴ型各占5%,由胃左动脉发出替代性或副肝左动脉,一般起源于胃小弯侧,在胃贲门和食管右侧附近由胃左动脉发出,经肝门到肝。

Michles Ⅲ型和Ⅵ型分别占15%和5%,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替代性或副肝右动脉,经脉头、十二指肠降部和上部后方、胆总管右侧、右肝管前方到达肝门。

见表2。

表2 成尸肝动脉的解剖分型Michels分类n百分比(略)
2.2.2 肝动脉主要分支外径
见表3。

表3 成尸肝动脉主要分支外径(mm)动脉名称n(略)
3 讨论
3.1 1966年美国的Michels[1]通过对200例尸体解剖,将变异肝动脉分为替代肝动脉和副肝动脉两大类共十种类型。

具体为:Ⅰ型,肝固有动脉分出肝左动脉、肝中动脉与肝右动脉;Ⅱ型,替代肝左动脉起自胃左动脉;Ⅲ型,替代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Ⅳ型,替代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替代肝左动脉起自胃左动脉;Ⅴ型,副肝左动脉起自胃左动脉;Ⅵ型,副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Ⅶ型,副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十副肝左动脉起自胃左动脉;Ⅷ型,替代肝右动脉十副肝左动脉或副肝右动脉+替代肝左动脉;Ⅸ型肝总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Ⅹ型,肝总动脉起自胃左动脉。

本研究中肝动脉分型基本和Michels的相同,但是肝左动脉也可来源于肝总动脉;肝右动脉也可来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腹腔干动脉。

DSA结果和成尸解剖结果都表明肝动脉各型的发生率中Ⅰ型是最高的,Ⅱ型、Ⅲ型、Ⅴ型、Ⅵ型相对较多,其余各型的发生率相对较少,这与Michels 的结果相同;但是各型的发生率不相同,这可能与各研究中的总病例数相差较大有关。

在肝动脉的起始位点上,以腹腔干、胃左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为多,这与夏等[2]的报道一致。

另外,吕朋华[3]、卢川[4]等报道肝动脉还可来自胃右动脉、脾动脉、右肾动脉、右膈动脉、腹主动脉。

3.2 DSA肝动脉成像清晰、准确,能显示肝动脉解剖的细节,可动态观察活体血管的自然形态;病例来源远远超过传统解剖学的限制,在肝动脉解剖研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由于肝动脉走行分布变异较多,不适当的血管造影可能导致漏诊、误诊,因此在进行肝
动脉检查时应全面展现肝脏的动脉血供情况,以避免遗漏变异的肝动脉。

如果造影未发现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或发现有肝动脉分支的缺如、细小、肝实质内部分无血供区等,应再作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等造影。

以全面掌握肝脏动脉的血供情况,减少变异肝动脉的漏诊。

【参考文献】
[1]Michels Nicholas A.Newer anatomy of the liver and its variant blood supply and collateral circul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1966,(112):337347.
[2]夏,汪森明,覃涛,等.肝动脉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J].福建医药杂志,2007,29(5):1517.
[3]吕朋华,王杰,施海彬,等.肝动脉正常解剖及变异的DSA 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14(4):374377.
[4]卢川,刘作勤.肝动脉解剖变异影像学研究[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6,3(2):84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