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审判白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审判白皮书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固定通话网、移动通信网、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为工具,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实施欺诈活动,骗取社会公众财产的犯罪。近年来,利用通讯工具、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持续高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等上下游关联犯罪不断蔓延。此类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严重干扰电信网络秩序,严重破坏社会诚信,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危害性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为了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遏制愈发蔓延的犯罪形势,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形成法院与相关部门的有序联动,现将我院及所辖法院至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审判情况通报如下:
一、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基本情况
至年,我院共审判一、二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件,涉及被告人人,被害人达余人,涉案金额总计万余元。其中:年件,涉案金额近万元;年件,涉案金额近万元;年件,涉案金额万余元;年件,涉案金额万余元;年件,涉案金额万余元。上述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平均每件涉案金额近万余元。(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变化见图)
图一:年我院审结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数量及涉案金额变化图上述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方式有: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行骗共计件、发布虚假买卖信息行骗共计件、发布虚假培训、考试信息行骗共计件、冒充各种身份行骗共计件、通过虚假办理电信套餐行骗共计件、通过窃取个人信息行骗共计件、其他诈骗形式共计件。(见图)图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式分类
二、近五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手段新型多样,科技水平普遍较高
随着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犯罪分子的行骗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通过虚构事实、巧立名目、假冒公职人员或社会名流骗取财物等情况以外,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也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意图打法律的擦边球,利用电信网络系统发布虚假的网络购物链接、代客户理财、中奖信息、假冒他人身份等方式骗取财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往往披着高科技的外衣、利用科技的便利或者漏洞、凭借技术的优势等,编造各种“剧本”,实施诈骗行为。该类案件的被告人往往都具备一定的电脑网络知识,比如使用改号软件修改电话号码,冒充正规公司的电话和网站,或事先在被害人的手机、电脑等设备中植入病毒,套取被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或银行卡信息,兜售信息或直接制造伪卡等,骗取被害人钱款。如在高某窃取信用卡信息案中,高某于年月至月间,通过他人改装了五台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移动机,使上述移动机增加了记录、存储以及发送在该机刷卡消费的相关银行卡信息和密码至其指定手机的功能。嗣后,其即将上述改装好的移动机提供给本市一些商户用于正常刷卡交易,窃取他人大量信用卡信息,并使用条信息用于制造伪卡,售与他人条信息并套取被害人近万元钱款,其余条信息留待使用。
(二)采用非接触式作案方式,犯罪行为更易隐藏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案手法比较隐蔽,形成该类犯罪独有的“非接触式”特征。该类案件中,犯罪分子一般通过虚假个人信息,在各种即时通讯软件、生活服务网络平台等,发布虚假信息,通过虚假信
息包装自己,骗取被害人信任,诱骗被害人财物。被害人与犯罪分子常常互不相识,也无需见面,即可实现约定的交易,落入犯罪分子预先准备好的圈套。如陆某某诈骗案,江某某等九人诈骗案,都是在互联网上发布出售雅思考试卷及答案的虚假消息,或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在聊天中对被害人谎称可提供二级建造师考试、同等学历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卷及答案,诱骗余名被害人向犯罪分子支付各种名目的费用,从而骗取被害人财物共计万余元。
(三)犯罪空间呈分散趋势,结伙跨国界作案形式突出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愈发呈现出跨国界作案、团伙作案、互不相识、危害范围广等特点,给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社会危害性很大。诈骗团伙将拨打诈骗电话、转账取款等环节转移至国外,呈现犯罪行为和结果“两头在外”特征。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分子往往具有高智商特点和一定的反侦查能力,司法机关在介入案件之后,通常会遇到犯罪分子为逃避追查,使用虚假身份信息注册手机号码或银行账户、使用虚拟的地址或直接在境外遥控国内的犯罪活动,与上游或下游犯罪分子的联络也是通过线上联系,或仅通过电话与国内的被害人接触,在国内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作案线索。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行为地往往高度分散。案发后,犯罪分子还常常采取隐匿财物、更换通讯工具、居住地址、逃往境外等方式,逃避侦查。如萧某某诈骗案,萧某某于年月至年月期间,纠集龚某某、曹某某等人在越南胡志明市设置电信诈骗机房,先后雇用了黄某甲、黄某乙等余名人员,并以、线分组。在购买京东、淘宝等
电商客户资料后,线人员冒充京东、淘宝等电商客服与前述客户电话联系,谎称电商错将客户设为客户,而客户每月要在电商处有人民币元的消费,否则电商将同额扣除,客户要撤销设定需通过支付卡所属银行。随后,线人员冒充银行客服人员与客户电话联系,谎称撤销设定需要到银行机上根据他们的指令操作。客户在机上操作时,被要求将账户内钱款存入指定的账户。继而,在境外的团伙人员杨某某、吴某某通过网上银行将骗得钱款转账至其他账户,并在境外的机上取现后交团伙人员吕某某。本案犯罪行为地跨越中国与境外多地,团伙成员的背景成分复杂,侦破难度较大。
(四)赃款追缴难度较大,受害群众范围广泛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赃款追缴难度较大,犯罪分子得手后,往往迅速将骗得钱款化整为零,分散转入其他银行卡,并通知分散各地的取款人员提现,待被害人发觉被骗向公安机关报警时,赃款早已转移。犯罪分子多选择夜间、节假日等银行休息的节点实施诈骗,拖延了公安机关对其账户的冻结时间,给赃款追缴增加了难度。如上述萧某某诈骗案中犯罪分子通过网上银行转账后,立即安排在境外的团伙成员,在本地的机器上取现,大陆司法机关难以追回赃款。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较传统诈骗犯罪的另一重要不同之处在于,此类犯罪面对的被害人群体是整个电信网络使用者,被害人人数相比传统诈骗犯罪呈几何倍数放大。如程某等六人诈骗案,犯罪分子冒充丽芙家居等公司的工作人员,拨打被害人电话,谎称购买无线上网卡送元或元面值的手机充值卡,后以快递寄送的方式将无价值的上网卡和手机充值卡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