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明代宦官专权

合集下载

论明代宦官专权对手工业经济的破坏

论明代宦官专权对手工业经济的破坏

论明代宦官专权对手工业经济的破坏内容摘要:明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达到巅峰状态,皇权高度集中。

依附于皇权的宦官集团也发展壮大,至明后期,宦官的权利被无限扩大,他们的手也伸向社会的各个领域。

宦官控制手工业是其中一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手工业工匠、军匠的控制与监督制造方面,对明代手工业经济造成了重大破坏。

宦官专权对手工业经济破坏为我们研究明代宦官专权的危害提供了一个视角。

关键词:明代经济宦官专权手工业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所造成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清著名的史学家赵翼曾言:“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

”①作为封建社会后期的明代,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加强,皇权的高度集中,寄生于皇权的宦官势力也随之膨胀壮大。

作为皇帝的奴才——宦官是君王身边最亲近的官员,他们借助皇帝的威仪拼命抢夺权力,形成了严密的权利体系和机构。

况且明代中后期许多皇帝荒诞不羁,冷落朝政,使得身边的宦官窃取权柄,总揽大权,出现了宦官专政的局面。

在明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所有领域中都可以看到宦官势力干涉的痕迹,到了万历、天启年间,更是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明代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给宦官对权柄的追求和控制创造了方便之门,而宦官又利用获得的权力,对明朝经济进行了疯狂的榨压,造成了明王朝经济基础的崩溃,进而导致明王朝的毁灭。

学术界对宦官专权对明代经济的破坏的研究主要有:杜婉言从织造、矿监、税务、采办、织造等方面出发就明代宦官干政对江南、浙江、广东三省的经济的控制和压榨进行研究论述,深入的揭露了明代宦官干政对经济的破坏和摧残。

②李敏镐论述了明代宦官对商税征收业务的干预及产生的问题,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对明代国家财政和明皇室收入的影响③。

李庆新阐述了永乐之后宦官提督市舶司继而引发的市舶行政机构及朝贡贸易制度的改变。

④陈建勤就明代宦官庄田的设立情况进行研究,揭示了宦官庄田的来源,经营运作模式已经由此带来的对明代屯田制、赋役制度以及明代军事、边防的破坏情况。

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对明代宦官专权对手工业经济的破坏作以考述。

明朝的宦官权力

明朝的宦官权力

明朝的宦官权力明朝宦官对权力的掌控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从明初到明末,宦官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明朝宦官权力的来源、范围以及对朝廷和社会的影响。

一、宦官的来源与选拔明朝初期,宦官的选拔主要依靠“内廷选”,即由内宫官员进行选拔。

这些官员以人才选拔为理由,将自己的亲信入宫任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选拔方式逐渐被滥用,导致宦官权力进一步膨胀。

明成祖朱棣时期,改革措施被引入宦官的选拔中,试图减少腐败现象。

成祖规定,必须按照严格选拔标准任命宦官。

选拔主要考察他们的品德、才能和忠诚度。

这种改革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宦官权力的扩张仍然无法避免。

二、宦官的权力范围明朝的宦官权力涉及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多个领域。

政治方面,宦官在朝政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常常以喉舌和密探的身份,向皇帝传递政务信息,插手决策。

他们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可凭借其特殊身份倾听皇帝的意见,影响政策方向。

在军事方面,宦官多被任命为护卫官,担负着皇帝的安全和禁卫工作。

他们负责掌管皇帝的私人军队,具备相当的军事力量。

在战争时期,他们也会参与军事指挥和作战决策。

至于经济方面,宦官掌握着与朝廷相关的财政和商业职位。

他们有权参与商业活动,参与垄断和贸易。

由于其特殊地位,宦官可以借此获取大量财富,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在朝廷内部的影响力。

三、宦官权力的影响宦官权力的扩张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宦官的权力威胁到了皇帝的尊严和权威。

由于与皇帝关系密切,宦官常常在朝政中唆使皇帝作出错误的决策,扭曲了皇帝的判断力。

其次,宦官的腐败和贪污现象严重。

他们通过贪污、贿赂等手段大肆获取财富,进一步加剧了明朝财政的困境。

宦官的腐败行为也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

此外,宦官借助其掌握的军事力量,甚至能对朝廷施加威胁。

明朝历史上一些权臣,如魏忠贤,利用其威望和军队,剥夺了皇帝的权力,使宦官成为实际的统治者。

然而,宦官权力的膨胀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明朝朝廷的制约。

(完整word版)关于明朝宦官专权的几点思考

(完整word版)关于明朝宦官专权的几点思考

关于明朝宦官专权的几点思考--孙钦圣明朝的宦官专权问题是众所周知的。

即使一个没有什么历史知识的人,通过一些电视剧、电影也可以了解到一些。

不过历史并非电影那么简单。

从永乐年间开始,直到明亡为止,明代宦官在政治舞台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们干政的范围不仅及于政治、军事,还达于各经济领域,乱政的情况比汉、唐两朝更为严重。

其中英宗时的王振、武宗时的刘瑾及熹宗时的魏忠贤等“三宦”弄权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专横现象。

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首先,朱元璋所推行的政治措施就是有问题的。

朱元璋鉴于汉、唐宦官专权的历史教训,是非常注意预防这种历史在明代的重演,所以,他规定宦官只能洒扫侍奉,不准识字,不能用作耳目心腹,严禁他们预政典兵,与诸司文移往来;甚至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的禁令铸为铁牌,悬之宫门。

可见,朱元璋对防止宦官干政,态度是颇为坚决的。

但是,朱元璋杀戮功臣、猜忌臣僚的作法,为后来广用宦官提供了条件,且使明代宦官掌握了得以专横跋扈的工具。

其次,朱元璋时期皇权虽然是高度集中的,但是这也为皇帝带来了超负荷的工作。

永乐年间朱棣设立了内阁,这时皇权就已开始外分,但雄才大略的朱棣还是能够掌握主动权。

到了朱瞻基,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文官集团十分之强大,连皇帝也奈何他们不得。

皇帝并非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文官们的监督大大限制了皇帝的自由。

工作的压力、文官的限制这致使皇帝极度的想有人可以帮他,使他可以从压力中解脱出来。

这时太监就成了皇帝的最佳选择。

文官们害怕宦官干政,把太监们是为猛虎,但是太监在皇帝心目中是可信的。

试想皇帝从小到大都是太监照顾,甚至有些小太监就是皇帝从小到大的玩伴。

所以,皇帝在皇帝在权衡之下自然不会站在处处限制自己的大臣一边。

宦官们因此走上了明朝政治的舞台。

综观整个明代,无论太监如何猖獗,都无法危及皇帝本人的地位。

要知道,中国历史上宦官权力最大、气焰最为嚣张的朝代并不是明朝,而是唐朝。

大明宦官专权的原因

大明宦官专权的原因

大明宦官专权的原因明朝作为一个宦官专权达到巅峰的朝代,一个有着“太监帝国”之称的王朝。

下面店铺整理了大明宦官专权的原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为何明朝成为宦官帝国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

历朝历代,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

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2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9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

明代的宦官虽然不如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的宦官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能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

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二百多年间,宦官们熙熙攘攘,你去我来,活跃在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甚至出现“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这样颇为奇特的历史现象。

奸佞之生不偶然,半由人事半由天。

让我们从魏忠贤的前辈们谈起。

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儿外,没有更多的权力可言。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雄才大略,戎马一生,为朱家子孙们争来了天下。

卧榻旁岂容他人酣睡,这显然不仅是赵匡胤一个人的隐忧,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功臣大将们都已兔死狗烹,权力禁脔又岂容宦官染指?他亲眼目睹过元末宦官的危害,下决心从根本上铲除宦官干政的一切可能性。

洪武十年(1377年),有一名老太监,完全是出于一番好意,指出公文中有明显的错讹。

朱元璋明知太监说得对,仍然立刻下旨将他逐出皇宫,遣送回原籍,原因是这名太监“干政”了。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特意铸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

铁牌上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这时候,宦官的权力跌入了历史的低谷,不仅不允许干预朝政,更不能与官吏串通一气,甚至连置产业的权力也没有。

到了明成祖朱棣手中,这道铁的纪律起了一个微妙的变化,他不但不再警惕宦官,而且开始把宦官视为心腹,当作控制外廷大臣的一股重要力量。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被悄悄地改为内臣不得擅自做主。

论述明朝的宦官专制制度

论述明朝的宦官专制制度

论述明朝的宦官专制制度明朝的宦官专制制度是指在明朝时期,宦官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增强,最终形成了一种以宦官为主导的政治体制。

这种体制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宦官的起源和地位宦官是指被宦官部门招募、培训、管理的男性,他们在明朝时期主要担任宫廷内的服务工作。

在明朝初期,宦官的地位并不高,只是皇帝的仆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在明朝中后期,宦官逐渐成为了皇帝的亲信和得力助手,他们掌握了皇帝的耳目,可以干预政治决策,甚至可以干预皇帝的私人生活。

因此,宦官成为了明朝政治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二、宦官专制的形成和发展宦官专制的形成和发展与明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密切相关。

明朝初期采用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内部出现了各种派系和势力,皇帝的权力逐渐受到了制约。

在这种情况下,宦官逐渐成为了皇帝的得力助手,他们可以为皇帝排除异己,掌握皇帝的耳目,成为了皇帝的私人助手。

在明朝中后期,宦官的权力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干预政治决策,甚至可以通过掌握皇帝的耳目,影响皇帝的私人生活。

三、宦官专制的影响宦官专制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宦官专制导致了明朝政治的腐败和衰落。

宦官掌握了皇帝的耳目,可以干预政治决策,导致政治上的腐败和混乱。

其次,宦官专制对明朝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宦官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他们通过贪污受贿等手段获取巨额财富,导致了明朝经济的萎缩和衰退。

最后,宦官专制对明朝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宦官掌握了文化资源,可以干预文化产业的发展,导致了文化上的贫乏和萎缩。

总之,明朝的宦官专制制度是一种以宦官为主导的政治体制,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在明朝时期,是否会有皇帝把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宦官呢?而所谓的宦官专权,也就是刚刚小编所说的解释,除了明朝时期发生过了一些官之祸,而这些也是主要是因为了这些控制到很严格的打理,而其他朝代中是否也出现过这种的现象的呢,一起来看看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到底如何吧。

宦官专权的起源最早起源于古埃及。

阉割源于祭祀言,是一种最古老的民俗。

唐代设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少监。

《辽史·百官志》载,辽代南面官诸“监”职名中,有“太监”之称,但在具体称呼上,仅称监,如太府监。

元代的太府和各监,多有“太监”一官(如仪文监、典牧监、典室监、太府监等均设太监)。

明代诸监不设此官,但在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专设掌印太监等,在宫廷内专门侍奉皇帝及其家族。

明中叶以后,太监的权力扩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

清代相沿,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设总管太监等为首领,隶属于内务府。

宦官,俗称太监或“老公”。

文书上的称谓很多,例如有阉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监等等。

这些男子生殖器官被阉割后失去性功能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这批人是历代王朝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奴仆。

中宗时,宦官总数增至3000名,被授七品以上者多达千人,玄宗时,宦官多而滥,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

授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衔者大有人在。

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膨胀,有的甚至封王爵,位列三公。

部分宦官还染指军权。

肃宗时,设观军容使,专以宦官中的掌权者充任,作为监视出征将帅的最高军职。

据记载,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才全部用阉人。

这是由于在皇宫内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后、妃以及宫女等,女眷较多,如果允许男侍出入,难免会发生秽乱宫帷的事。

所以绝不允许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宫内当差。

明代宦官之祸在中国历史上,如果皇帝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自己的家奴--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就会形成宦官专权。

明代宦官专权形成及原因

明代宦官专权形成及原因

经济发展受阻
宦官专权阻碍了明朝正常的经济 发展,商业活动受到压制,科技 创新停滞不前。
社会贫困化
由于社会矛盾激化和财政危机, 大量民众陷入贫困,生活水平急 剧下降。
04
宦官专权的终结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改革
强化内阁权力
明朝中后期,内阁逐渐成为实际上的行政中 枢,宦官的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宦官集团的削弱
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强化民主监督
借鉴明代宦官专权的教训,当今社会应强化民主监督,发挥媒体、民间组织等多方面的监督作用,确保权力在阳光下 运行。
推进法治建设
明代宦官专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治色彩浓厚,缺乏法治观念。当今社会应推进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 政府行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提高公民素质
借鉴明代宦官专权的教训,当今社会应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和参与意识,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 公共精神,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官僚制度的腐败与无能
官僚体系的腐败
明朝官僚制度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官员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导致国家治理能力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宦官 成为皇帝控制朝政的重要手段。
官僚的无能
明朝官僚体系中,许多官员缺乏才干和责任心,无法有效履行职责。这使得宦官在政治上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他们填补了官僚体系的空缺,掌握了更多的权力。
明代宦官专权形成及原因
目录
• 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 • 宦官专权的原因 • 宦官专权的影响 • 宦官专权的终结 • 结论
01
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
宦官在明数量达到高 峰。
2
明朝初期,宦官数量较少,主要负责宫廷内部事 务。
3
随着时间的推移,宦官逐渐涉足政治领域,成为 明朝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明代宦官专权的表现是什么

明代宦官专权的表现是什么

明代宦官专权的表现是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如果皇帝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自己的家奴--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就会形成宦官专权。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明代宦官专权的表现,欢迎阅读!明代宦官专权的表现①利用司礼监干预朝政。

在宦官 24 衙门中,司礼监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权力极大,“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

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明史》卷72《职官一》),势焰在内阁之上;②操纵政府官员的任免,甚至左右内阁大臣的去留;③提督京营和监军统兵;④担任镇守和守备等职务;⑤操纵厂卫,实行特务统治,残害官民。

明代宦官之祸原因明朝中期以后,政治日趋腐败,导致宦官专权局面产生。

宦官专权结果,不仅加重了明朝封建政治统治的黑暗,从而也加速成了明王朝政权的覆灭,本文仅就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的表现特点以及宦官专权的原因和历史影响作初步的分析阐述。

一、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的特点及其表现在中国封建专建社会统治史上,有关把持朝政,为害天下的记录屡屡不绝,如秦朝末年的赵高指鹿为马,就连皇帝也莫敢置辩,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相继专权,政治昏暗腐败以致酿成几十年军阀混战,给社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唐朝自中叶以后,皇帝宠信宦官,他们或独揽大权于内,或监军督战于外,甚至连皇帝的废立也取决宦官。

然而,宦官为祸最烈的要数明代了。

“阉官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几,然增有若有明之烈也,……”⑴。

明朝宦官不仅数量多,机构庞大,其危害之深均超过以往朝代,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宦官专权的最高峰。

任何事物都有其演进过程,明朝宦官专权也是如此。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尽收天下之权归一人”⑵,君主统治空前加强。

鉴于历史上宦官乱政祸民,他曾感概说“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腐败,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⑶。

为此他对宦官干政予以严厉禁止。

制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宦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⑷,由于朱元璋严加防范,致使宦官无机可乘,但是极端的君主政治体制,为宦官专提供温床,所以,朱元璋死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明代宦官专权的制度原因

明代宦官专权的制度原因

明代宦官专权的制度原因一、入仕渠道的限制明代官员的选拔入仕主要通过科举制度进行,但是宦官们不具备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这意味着他们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官职,只能通过入宫服侍皇帝和皇后来获得晋升的机会。

由于这种特殊的选拔机制,宫廷内的宦官成为了唯一可供官员们晋升和贿赂的对象,因此他们渐渐获得了相当大的特权和影响力。

二、皇帝个人便利的考虑在明代,宦官一直被视为皇帝的亲信,负责一些皇帝个人的需要和日常事务。

在处理政务时,皇帝往往依赖宦官的帮助和建议,因为宦官们身边的人没有其他的私人利益和政治野心,能够保持相对的纯洁和忠诚度。

因此,一些皇帝在重要决策上会更加倾向于依赖宦官们的意见,进而加大了宦官专权的可能性。

三、皇后和后宫的政治势力在明代,皇后以及后宫妃嫔们对于朝政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在这种情况下,宫中的宦官能够成为皇后和妃嫔们的代理人,帮助她们维护权益和推动她们的政治意图。

同时,因为他们是宫中时间最久、了解皇帝个人状况最多的人,宫中的宦官也能够在皇后和后宫妃嫔们之间起到协调的角色,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政治地位和势力。

四、社会背景制度因素宦官的出身和社会背景决定了他们在明代社会地位的特殊性。

大多数宦官都是来自社会下层和贫寒家庭的人,他们进入宦官系统之后就直接成为了皇帝的专属仆人,当然也意味着他们在社会地位上的巨大提升。

宦官们通过宫中的升迁,常常能够获得与之相匹配的俸禄和封号。

这种由血缘觉醒上升的社会背景使得他们的野心更加强烈,导致宦官们更积极地争取和扩大自己的权力。

综上所述,明代宦官专权的制度原因主要是因为宦官们的选拔途径限制、皇帝的个人需求、皇后和后宫的势力以及宦官的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这些因素导致宦官们日渐获得特权和影响力,从而在明代宫廷政治中形成了一定的专权局面。

明朝的宦官专权原因是什么

明朝的宦官专权原因是什么

明朝的宦官专权原因是什么咱今儿个就来唠唠明朝宦官专权这档子事儿。

您想啊,好好的一个朝代,怎么就宦官专权了呢?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

咱得先从明朝的政治制度说起。

明朝那可是皇权高度集中的朝代。

皇帝老儿一个人要管的事儿太多啦。

就好比一个人要同时看管好一大群调皮捣蛋的孩子,忙得晕头转向。

皇帝也不是超人呐,他也需要帮手。

这时候宦官就登场了。

宦官整天在皇帝身边晃悠,就像皇帝的影子似的。

皇帝觉得这些宦官从小就被阉割,无依无靠的,只能依靠自己,所以就对他们比较信任。

“嘿,这些宦官啊,从小就在朕身边,朕不信他们还能信谁呢?”皇帝心里可能就这么想。

再看看明朝的那些大臣们。

明朝的文官集团那可是相当厉害的。

他们一个个饱读诗书,满脑子的孔孟之道。

他们觉得自己肩负着天下的兴亡,老是对皇帝的决策指手画脚。

“陛下,此举不妥啊。

”“圣上,当以仁政为本。

”这可把皇帝给烦透了。

皇帝就觉得自己像是被一群老学究给困住了,一点自由都没有。

这时候宦官就不一样啦,宦官唯皇帝马首是瞻,皇帝想干啥,宦官就帮着干啥。

“哼,那些大臣们老是跟朕作对,还是宦官贴心呐。

”皇帝心里肯定有这样的想法。

比如说正德皇帝想出去玩玩,那些大臣们就拦着不让去,觉得皇帝应该守在宫里处理政务。

可宦官呢,他们就会想办法帮皇帝偷偷溜出去。

这样一来,皇帝就越来越倚重宦官,宦官的权力也就慢慢大起来了。

还有啊,明朝的宦官掌握了一些特殊的权力机构。

像司礼监,这可是个不得了的地方。

司礼监的宦官有批红的权力。

啥叫批红呢?简单来说,就是大臣们写好的奏章,皇帝老儿要是不想看或者看不过来,就由宦官来代替皇帝在上面批示。

这就相当于宦官掌握了一部分决策的权力啊。

这权力可就大了去了。

您想啊,要是宦官心术不正,那不就乱套了嘛。

“哎呀,这宦官怎么能有这么大权力呢?这不是要翻天了吗?”很多人可能都会这么惊讶。

咱们再说说明朝的教育和社会风气。

那时候的人啊,对宦官这个群体的防范意识不够强。

宦官在宫廷里,和外界接触也比较多。

明代宦官专权乱政的原因

明代宦官专权乱政的原因

明代宦官专权乱政的原因明代自成祖开始,宦官便在政治舞台扮演重要角色,而明之宦祸,始于英宗之王振,盛于武的刘瑾,极于熹宗之魏忠贤。

然而宦官之得势,因素甚多,并非一、两点所能概括。

现就各因素陈述如下:一、君主宠信为宦官专权奠定基础。

明太祖鑑于汉朝宦官之弊,曾效法唐太宗禁制宦官,下令禁宦官预政领兵;不久又定宦官不许识字的禁令;其后更制铁牌置宫门中,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此外,又禁宦官与各司往来,不得兼外臣之职衔,不得着外臣冠服,并规定其官不得过四品,可见太祖是要宦官成为君主的忠诚僕人,不许他们掌握政事。

明代宦官政治势力的抬头,实始于成祖,成祖为酬答宦官在靖难起兵时通报京师虚实及开城门迎降的功劳,改太祖遗训,重用宦官,以宦官出使外国,或统兵镇边,或出任监军,或提督市舶,或採办等,因此宦官的权势大盛。

更重要的是,成祖设立东厂,又恢復太祖末年废除的锦衣卫,以宦官统领,负责监视臣民,甚至有权自刑讯的权力,宦官气燄更盛。

(然而,成祖时期,君主仍有足够能力驾驭宦官,宦官并未独掌大权)。

至宣宗时,在宫中设内书堂,教宦官读书,又准司礼监太监遵照内阁票拟字样用硃笔批决奏章,称为“批红”,宦官开始参与政事,进一步助长了宦官势力的发展。

可见,由于君主的宠信,使明代宦官逐步掌握到厂卫的控制和可参与政事,促使明代宦官能乱政。

二、废弃宰相为宦官弄权提供机会。

明太祖于洪武13年罢废丞相,将一切政权分由六部处理,而六部直隶皇帝,所有文武长官皆无裁断之权,事事均须请旨,从而使君权相权合而为一,但因事务繁多,君主难以独理,于是设有学士辅助。

成祖以后,大学士渐受亲近,正式出现“内阁制”,然而,决策权仍由君主掌握。

明中叶后,改为以内阁起草“条旨”,以票拟形式表达意见,经君主同意后,由宦官代为批决。

可是,随着君主逐渐荒怠,与内阁日益疏远,宦官变为君主与内阁的中间人。

其后,内阁的票拟更由司礼监的掌玺和秉笔太监直接批决,而皇帝谕旨也先由司礼监定出题目,再交大学士拟稿。

明朝为什么太监专权

明朝为什么太监专权

明朝为什么太监专权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中不乏手握生死大权的人。

下面店铺整理了明朝为什么太监专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从明朝太监看明朝宦官的权势有多大郑和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历来为人称道,其实郑和也是一名太监。

郑和,是道衍和尚菩萨戒的弟子,也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塬名马叁保,生于1371年,死于1433年。

10岁时,马叁保被掳进皇宫成了太监,后来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在靖难之变中,为朱棣立下战功。

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叁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叁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1405年—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1431年钦封郑和为叁宝太监。

刘瑾刘瑾是明朝第一大宦官,生于1451年,死于1510年,陕西兴平人,本姓谈,明武宗时的太监,从正德元年到五年,操纵朝政,当时有“立的皇帝”之称。

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刘。

孝宗时,犯死罪,得免。

后侍奉太子朱厚燳,即后来的明武宗,正德五年被凌迟处死。

魏忠贤魏忠贤也是明朝著名的宦官之一。

魏忠贤,原名李进忠,生于1568年,死于1627年,明末宦官。

明熹宗即位后,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

魏忠贤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

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

汪直汪直是明代权宦之一。

广西大藤峡瑶族人,入宫后曾伺奉明宪宗万贵妃,历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

因监军辽东有功,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

后因久镇辽东,与宪宗逐渐疏远,失去宠信,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

王振王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字美旭,本是一个教书先生,后自阉进宫,英宗为太子时,侍于东宫。

太皇太后死,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

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逐杀正直官员。

瓦剌大举入侵。

王振鼓动帝亲征,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将樊忠锤杀。

浅析明朝的宦官制度

浅析明朝的宦官制度

浅析明朝的宦官制度随着我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宦官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明朝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统治者在国家实行宦官制度,由于统治者对宦官制度的高度重视,明代宦官制度一度发展到顶峰。

所以说宦官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下的产物,而且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宦官干政时期最长的朝代,对明朝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宦官制度的特殊性和宦官工作内容的独特性,反观历史,对当今时代具有很大的启示。

一、宦官制度的由来和发展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宦官其实早已存在,早在殷朝,就有不同民族的羌族人当太监的记载,至于宦官制度,最早记载的书籍是《周礼》,被称为“巷伯、司宫、寺人等”。

除了走正常程序成为太监的人,一些未成年男子和有族姓的士人内侍也被称为太监。

当时,太监只负责开闭皇宫的大门,打扫庭院,做杂役等一些杂活。

春秋战国时期,宦官凭借君主权利的发展,开始以一种特殊的政治力量出现在历史舞台,秦汉时期,宦官组织已成为完全独立的政治机构。

在君主权力至上的政治形势下,太监伺机接近皇帝,照顾其衣食起居,想尽办法取信于皇帝,以达到自己获得些许权力的目的。

后期由于宦官权力的不断膨胀,一些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与宦官进行勾结,或者一些有识之士,不愿同流合污的清官展开与宦官之间的斗争。

清王朝受到明朝的教训,采取多方措施防止宦官干政,那些政治人物将受到惩罚。

尽管西太后垂帘听政,宠爱太监,但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上没有太监掌权的现象。

随着义和团起义、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朝的灭亡,宦官制度走向垮台,不复存在。

二、明代宦官制度所产生的影响(一)积极影响太监制度之所以长久存在于古代社会,并被明代统治者重用,说明太监制度的存在虽然会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但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虽然太监集团与朝廷官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但双方有时也会合作,明朝宦官群体中有一些才子佳人,它们的存在可以帮助统治集团更好地执行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各项政策。

同时,由于宦官群体可以直接与统治者接触,因此,他们比朝廷官员更熟悉皇帝的意图,根据皇权发展的形势和需要,制定和实施的措施也更具有针对性,统治者非常信任宦官集团,但对国家的大臣们一直是忌惮和怀疑的。

浅析明朝宦官制度的发展及成因

浅析明朝宦官制度的发展及成因

目录摘要 (2)皇权的困境 (2)明朝宦官制度发展 (3)✧朱元璋时期的宦官制度 (3)空前的封建专制独裁者 (3)对宦权的限制 (4)洪武时期内官结构 (5)✧永乐时期的宦官制度 (6)背景 (6)东厂----开启宦官特务活动方便之门 (6)✧明朝中后期的宦官制度 (7)西厂----短命的特务机构 (7)✧总结 (8)明朝宦官的历史影响 (8)✧强化封建专制,激化社会矛盾 (8)✧宦官干预经济领域,动摇社会根基 (8)✧宦官监军,腐蚀军队 (8)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 (9)摘要封建专制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皇帝要加强集权统治会重用另一部分他认为对自己没有威胁的力量。

然而,在封建专制制度下,这些力量绝对不能真正的解决皇帝的威胁,往往成为君权最大的威胁。

这就有了我们在历史中经常看到的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后宫干政。

这些力量有时比文武百官结合而成的官僚集团更加可怕。

宦官专权的罪魁祸首就是皇权,是封建主义制度。

只要皇帝制度存在,宦官专权就有条件再度兴起。

不改变制度,就无法铲除宦官专权。

关键词:宦官专权皇权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皇权的困境封建专制制度下的中国古代政权,专制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之上,皇帝之下有百官辅助执政。

百官的权利都要依附在皇权之下,但是,在官僚体制之下,为人臣的臣子总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利用职权,维护着自己的利益。

这些对封建君主的专制权力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权力顶端的皇帝一方面认为自己的权利不可侵犯,容不下自己的臣子在自己的眼皮下乱用权势。

一方面受到天下苍生受之于肩的责任感驱使,阻止乱臣危害天下。

就会想要加强君权,加强中央集权。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皇帝自然会重用另一部分他认为对自己没有威胁的力量。

然而,在封建专制制度下,这些力量绝对不能真正的解决皇帝的威胁,往往成为君权最大的威胁。

这就有了我们在历史中经常看到的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后宫干政。

这些力量有时比文武百官结合而成的官僚集团更加可怕。

结合以上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两个因素决定这宦官专权的形成。

浅议明代宦官专权

浅议明代宦官专权

浅议明代宦官专权中国的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一直到清朝从未间断,其中“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而尤以明代宦官之祸为突出。

明清之际的史家多有评说明王朝是亡于宦官的。

这种说法虽然太过绝对,但宦官专权干政促使明王朝各种矛盾激化,加速了明王朝走向灭亡却是毋庸置疑的。

纵观历史,不同的制度在不同的朝代和时期都有其特有的时代特征,宦官制度也不例外。

作为历史上宦官专权的第三次高潮,明代宦官制度也有其自身的特色:1.宦官人数众多,机构庞杂。

由于明代宦官人数众多,多时达十余万,所以管理宦官的机构十分庞大。

仅从二十四衙门(“二十四衙门”是十二监、四司、八局的总称)看,足以使人眼花缭乱。

司礼监是二十四衙门中的首席,也是整个宦官体系中权势地位最高者。

司礼监有批答大小臣工的一切奏章,传宣谕旨,还兼顾其他宦官重要官职等的职权。

除了二十四衙门之外,宦官还掌管了内府十库和一些房、作、厂,更设立了东厂、西厂、内行厂等,自成体系,俨然中央政府,把手伸向四面八方,像蚂蚁一样爬满从中央到地方重要权力机构的大小山头。

2.宦官权力受制于皇权,宦官命运依赖君主从宦官权力的来源上看,明朝的宦官,其权力自始至终是皇帝给予的,尽管有时候皇帝给予宦官权力是无意识的。

所以明朝宦官的权力受到皇权的制约,无论宦官权力有多大,都不能与皇权相冲突,宦官的活动范围也必须在皇权所允许范围之内,皇帝对宦官的势力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收放自如。

因此,明代宦官之祸虽烈,但没有到像汉末及中晚唐那样,能把皇帝的废立、生死操纵于手的程度。

而且,明朝宦官如同寄生虫,他们的“寄主”皇帝一死,或者突然变脸发威,宦官本人权势顿时消散,汪直如此,刘瑾如此,冯保如此,魏忠贤也如此。

他们的弄权一时,狐假虎威,是有皇帝作招牌,但当失去招牌或皇帝变脸时,太监只能挨剐、灭命了。

3.宦官与外臣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根据《大明律》的规定:“凡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近侍人员互相交结,泄漏事情,夤缘作弊,而扶同奏启者,皆斩,妻子流三千里安置。

试论明朝宦官专权的作用与影响

试论明朝宦官专权的作用与影响

浅论明朝宦官专权的作用与影响学院:文史学院班级:10级人文教育(1)班姓名:冯丽学号:20103030106浅论明朝宦官专权的作用与影响摘要:在探讨古代政治史时,宦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由于宦官接近中枢政治的天然优势,无论是宦官势力发达的东汉、唐、明几代,还是势力不甚发达的其余诸朝,宦官的身影总是在政治舞台上时隐时现。

明朝宦官之所以不同于先前各个朝代的是,他们的用事最久,握有的朝权极为深广。

本文主要从政治、军事、经济方面论述了宦官专权曾对明朝产生的重大作用于影响。

关键字:明朝宦官专权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为宦官专权乱政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奄寺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已,然未有命之为烈也。

汉、唐、送有干于朝政之奄宦,无奉行奄宦之朝政;今有奉行奄宦之朝政;今有奉行奄宦之朝政,明朝是也。

”(《明夷待访录·奄宦上》)宦官专权,曾对明朝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作用与影响。

(一)宦官专权对明朝社会的破坏作用明朝的宦官专权,延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深。

在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内,均可明显看到宦官专权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作用及影响。

明朝宦官在政治上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架空内阁,排除异己,严重消弱了明朝的统治力量。

明朝的宦官专权,侵夺了内阁之权,“相权转归之寺人。

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

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明史·职官志序》)。

宦官的擅政专权,一方面压制了外廷政府的作用,使得那些力图有所作为的朝臣收到多方掣肘;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大批尸位素餐的庸官俗吏的出现,使得外廷政府处于软弱无能的状态。

明朝的许多阁臣和尚书毫无才干学识,在位期间“无所规正”,故被时人称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明史·刘吉传》);有的在皇帝召见时提不出任何政见,唯知“叩头呼万岁”,时人谓之“万岁阁老”(《明史·万安传》);有的“琐琐无能,在阁中饮酒谐谑而已”(《明史·焦芳传》)。

精品文档 (159)试论明代宦官权力的扩张及其原因

精品文档 (159)试论明代宦官权力的扩张及其原因

明代的宦官权力在经过一段冷寂之后,居然死灰复燃,悄无声息地扩张成弥漫之势,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重要领域,成为历代宦官权力中最为炙手的一朝,这确实是一个颇为奇特的历史现象。

这一现象是怎样发生与发展的?它根植的土壤究竟在哪里?本文试作探讨。

据史书记载,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儿外,无任何权力可言。

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征战一生,马上得天下,殊属不易,权力禁脔,旁人当然不得染指。

朱元璋先是诛杀功臣,后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杀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朝政不论大小,事必躬亲,目的就是要将大权独揽于自己手中。

朱元璋对功臣故吏尚且如此,那些非亲非故的宦官就更不用说了。

况且,朱元璋深谙历史上阉宦之祸带来的灾难,便决定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一切可能。

《明史·职官志》:洪武十七年铸铁牌。

文日:“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置宫门中。

又敕诸司,毋得与内官监文移往来。

又,《明史·王徽传》:自古宦官贤良者少,奸邪者多。

……愿法高皇帝旧制,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

家人义子,悉编原籍为民,严禁官吏与之交接。

由是可知,明朝初年,宦官的权力跌入了历史的低谷,不仅不得干预朝政,与官吏交通,甚至连置产业的权力也没有。

据《明史·宦官传》:“有内侍以久事内廷,泛言及朝政,即日斥还乡,终身不齿。

”可见,朱元璋对宦官的防范措施不可谓不严。

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他自己费尽心机、不遗余力推行的极端君主专制制度,为日后宦官干政预埋了祸乱的种子。

朱元璋当政不久,就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成为空前的封建专制的独裁者,并将此规定制度化,让子孙后代依样画葫芦:“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①本来,即便是有丞相协助处理政务,朱元璋也已累得疲乏不堪,仅每天的奏疏,就令他头晕目眩,难以将息。

如今,废除中书省,罢丞相,揽大权于一身,日理万机,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这种情形难以持久,其结果必然仰赖宦官。

明代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

明代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

明代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宦官专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纵观中国历史,宦官之祸,以汉(东汉)、唐、明朝为最。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明代宦官专权的原因,欢迎阅读!明代宦官专权的原因从实质上说,明代宦官干政的“法定手续”在宪宗时代已经完成,从明初太祖立下祖训不准宦官干政至宪宗汪直专权,不过一百年耳,何以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究其原委:(一)政治上的需要“按太祖之制,内官不得识字、预政,??而成祖违之,卒贻子孙之患”。

明成祖朱棣任用宦官,委以权力,是因为当年在靖难之役中,尚为燕王的他就是靠勾结受建文帝压迫的太监,向逼近京师的江北燕军提供情报。

此后又在围攻南京时,“燕王旧邸宦官王彦(狗儿)等也历战阵,颇著勋绩”⑥。

成祖掌权后,担心会有失意的宦官像出卖建文帝一样出卖自己,故而拉拢宦官。

再是,成祖是夺侄之位,在取得王位后,他所代表的新官僚与建文帝的旧官僚集团有着尖锐的矛盾。

成祖虽采取高压政策,大肆屠杀建文集团的官僚旧臣,可高压屠杀只可凑效一时,不能长期实行,且民间又盛传建文帝尚存人世,因此成祖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不得不启用亲信宦官担任要职并进行特务活动。

由此可看出,明成祖授宦官以权柄完全是一笔政治交易。

(二)君主的怠懒随着国力的强盛,国家的安定,与创始基业的开国帝王们不同,其继承者们也越来越趋于荒怠、腐化。

这是古代每个朝代都反复上演的一部回旋曲。

明朝亦是如此。

太祖深知天下得之不易,作皇帝之后,勤于政事,日理万机。

但是其后即位的帝王们坐享其成,当然体会不到其先祖创业的艰辛,遂享乐深宫,不问政事,权柄也往往委以亲信宦官,于是宦官的权力得到了不断地扩张。

宣宗设立“内书堂”,提高宦官文化水平,本意是把他们培养成秉旨意的帮手而已,即所谓秉笔太监。

宣宗虽让太监批阅文书,但自己亦每日亲笔批阅奏本,并对太监的批文进行审查,秉笔太监未敢售其私。

但后来的帝王们就没了这份闲情逸致,有的干脆撒手不管。

武宗自幼就受孝宗宠爱,喜欢玩耍,嬉戏,甚至胡闹,以至于“这个孩子一直放纵到14岁,就此,培养出了一位天字第一号的大顽主”。

浅谈明代宦官政治对文化的影响

浅谈明代宦官政治对文化的影响

浅谈明代宦官政治对文化的影响摘要: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为严重的朝代之一,宦官作为一股独特的势力, 他们除了承担传统的内廷杂务之外, 还广泛地参与政治杜会等多方面的活动, 进而对明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不可避免的也要受到宦官政治的影响,宦官专权产生了既然不同的两种士风——谄媚依附之风和刚正不阿之气节,也对文学创作风格和方式产生一定影响。

虽有一些宦官为当时文化作出积极贡献,但纵观明朝始末,消极影响仍是主要的。

关键词:明代,宦官,士风,文学中国的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一直到清朝从未间断。

宦官是封建社会帝王宫廷中的奴仆,他们和皇帝保持着一种亲密的关系,使皇帝信任他们,借此提高自己的身份,从而在封建腐朽统治的这种环境下,宦官常常会演变成一种不可抵挡的实力,变成“手握王爵,口含天宪”①的擅权者。

明代宦官中虽不乏谨慎任职、守分自爱之人, 如弘治时怀恩、覃吉, 万历时陈矩, 天启时王安等, 但极为少见。

在明代这个中国历史上宦官势力最为强大的朝代里,多数宦官借助皇威,干预朝政,并对当时社会文化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

有关明代宦官的研究一直颇受学术界关注,以往对明代宦官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影响,而有关宦官对文化的影响却很少。

近年来相关论文阐述宦官的文化水平和诗作②,但是没有系统全面的进行论证宦官政治对于明代文化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宦官对士风、文学等方面阐述宦官对文化的影响。

一、明代宦官专权的发展概况宦官政治几乎伴随着专制皇权的始末,宦官干政的情况,可谓不绝于书。

著名的如秦二世时指鹿为马的赵高, 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乱, 唐玄宗时高力士擅①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 2509页。

②顾蓉,葛金芳:《雾横帷墙———古代宦官群体的文化考察》,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年。

方志远:《明代的“知识宦官”》,《文史知识》1990 年第7 期。

论明代宦官专权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论明代宦官专权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论明代宦官专权形成的原因及特点摘要:宦官本为内臣,明朝初年就有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训。

但仅仅几十年,就违背祖训,宦官获出征、监军之权,开始干政,宦官专权逐渐形成。

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本是明朝推行绝对君主制的必然产物。

明代宦官专权危害很深,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行厂卫制度。

关键词:明代;宦官专权;原因;特点宦官,史书上称为侍人、阉宦、阉人、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监等,是古代在宫廷中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员。

明代宦官人数众多,多时竟达十万以上。

明初,太祖对于宦官管理严格,并立下不许宦官干政的祖训。

但在太祖“死后三十多年,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宦官时代,其祸害若与汉、唐相比,则有过之而不及。

”①史学家赵翼也曾云:“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然亦有不同,唐、明阉侍先害国而及於民。

”②观明一代,宦官权力在经过一段冷寂之后,居然死灰复燃,悄无声息地扩张成弥漫之势,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重要领域,成为历代宦官权力中最为炙手的一朝,这确实是一个颇为奇特的历史现象。

前人对宦官制度的研究也颇多,对此评价多是批评。

如丁语和、董跃说:“遍观我国古代诸朝,明代可谓宦官势力最强之时,而相应带来的政治腐败,法制衰微,也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

”③王伟认为:“宦官制度是原始宗法关系及其观念与发达的专制集权政治制度结合的产物。

宦官专权就成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社会一种独特的社会政治现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上的一大毒瘤。

”④本文就明朝宦官专权的形成及特点加以探究。

一、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据史书记载,明代的宦官,最初只有做奴才的份,无任何权力可言。

出身贫农的朱元璋,征战一生,马上得天下,实属不易。

得到大权之后,更是紧抓不放,对于随之征战的功臣尚信之不过,又何况宫廷中的宦官呢?太祖初时对宦官防范极严,洪武十年(1377年),有内侍久侍内廷,言论政事,即被太祖斥遣还乡,且终生不用。

太祖解释道:“其小忠小信足以固结君心,及其久也,假威窃权,势遂不可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明代宦官专权中国的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一直到清朝从未间断,其中“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而尤以明代宦官之祸为突出。

明清之际的史家多有评说明王朝是亡于宦官的。

这种说法虽然太过绝对,但宦官专权干政促使明王朝各种矛盾激化,加速了明王朝走向灭亡却是毋庸置疑的。

纵观历史,不同的制度在不同的朝代和时期都有其特有的时代特征,宦官制度也不例外。

作为历史上宦官专权的第三次高潮,明代宦官制度也有其自身的特色:1.宦官人数众多,机构庞杂。

由于明代宦官人数众多,多时达十余万,所以管理宦官的机构十分庞大。

仅从二十四衙门(“二十四衙门”是十二监、四司、八局的总称)看,足以使人眼花缭乱。

司礼监是二十四衙门中的首席,也是整个宦官体系中权势地位最高者。

司礼监有批答大小臣工的一切奏章,传宣谕旨,还兼顾其他宦官重要官职等的职权。

除了二十四衙门之外,宦官还掌管了内府十库和一些房、作、厂,更设立了东厂、西厂、内行厂等,自成体系,俨然中央政府,把手伸向四面八方,像蚂蚁一样爬满从中央到地方重要权力机构的大小山头。

2.宦官权力受制于皇权,宦官命运依赖君主从宦官权力的来源上看,明朝的宦官,其权力自始至终是皇帝给予的,尽管有时候皇帝给予宦官权力是无意识的。

所以明朝宦官的权力受到皇权的制约,无论宦官权力有多大,都不能与皇权相冲突,宦官的活动范围也必须在皇权所允许范围之内,皇帝对宦官的势力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收放自如。

因此,明代宦官之祸虽烈,但没有到像汉末及中晚唐那样,能把皇帝的废立、生死操纵于手的程度。

而且,明朝宦官如同寄生虫,他们的“寄主”皇帝一死,或者突然变脸发威,宦官本人权势顿时消散,汪直如此,刘瑾如此,冯保如此,魏忠贤也如此。

他们的弄权一时,狐假虎威,是有皇帝作招牌,但当失去招牌或皇帝变脸时,太监只能挨剐、灭命了。

3.宦官与外臣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根据《大明律》的规定:“凡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近侍人员互相交结,泄漏事情,夤缘作弊,而扶同奏启者,皆斩,妻子流三千里安置。

”这条规定直接针对朝臣与宦官相互勾结而危害皇权。

但是随着皇帝将一部分权力交给宦官,宦官要想开展正常的工作,就不得不与外朝大臣发生联系,因此《大明律》的这条规定根本无法得到贯彻执行,因而也无法产生减轻宦官为祸的作用。

由于明朝宦官的权力得不到法律的支持,而且极大的威胁到外朝大臣的权力,甚至直接掌握了原本由外朝大臣掌握的权力,因此外朝大臣与掌权宦官必然会滋生矛盾,他们之间的斗争是很激烈的。

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斗争关系,同时还存在合作,使得宦官与外朝大臣的关系错综复杂起来。

一方面,外朝大臣或通过奏折规劝皇帝要抑制宦官权势,或直接参与与宦官势力的斗争,例如东林党人。

另一方面,外朝大臣想要有效开展工作,必须与宦官合作,取得其对自己的支持,例如万历首辅张居正从实行新政一直到整个政权生涯,都与冯保保持着合作的关系。

4.一些贤良宦官积极有为。

历史上,确实有一部分宦官掌权后贪污腐败,陷害忠良,甚至挟天子以命诸侯,对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但是并非所有的宦官都像魏忠贤一样,对社会造成的是负面影响。

其中也有一部分贤良的宦官,他们在政治上积极有为,克己修身,积极的参与朝政,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例如宦官张永辅助王守仁诛刘瑾和镇压宁王叛乱,在此过程中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的政治作为受到人们的赞扬,并得到君王的奖赏。

在明王朝的历史上,不仅外臣与邪恶宦官之间存在矛盾,宦官内部也存在着矛盾。

因此一些贤良宦官加入了外臣集团,他们与外臣积极配合,共同与邪恶宦官作斗争。

而且积极配合外朝大臣,在政治上也十分有为。

宦官专权干政是明朝政治的主要特征之一,至明中后期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干政的范围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司法、军事等各个领域,很大程度上掌控着国家命脉。

当然这也必然对后来明王朝的发展以及灭亡产生了严重而重大的影响。

1.政治上的表现:明代宦官参与朝政,主要通过司礼监进行。

司礼监和内阁是辅助明代专制皇权运行的两个机构。

一般情况下,由司礼监和内阁共同发挥决策功能,被认为是中枢机构运转的正常状态。

而明朝时,奏章的批答,先有内阁以小票草拟,成为“票拟”。

再由司礼监中的宦官代替皇帝朱笔批出,成为“朱批”。

所谓“朱批”,相当于现在的盖印。

朱批权是皇帝的权利,也是明王朝办事的最后一道程序,批朱之后,意味着最后拍板,而这个至高无上的权利,本该由皇帝完成,后来却落入了内宫的手中。

由此,宦官可以对中枢机要之权进行干预和操纵。

明代宦官还对察举用人之权进行干预。

按朝廷规制,许多官职都由宦官举荐选任,即便是内阁重臣的任用也往往须司礼监掌印首肯。

正因如此,朝廷重臣多有趋炎附势者,对权阉馅媚讨好,自称“门下”、“晚生”。

魏忠贤柄政时,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有所谓“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号,真是权势熏天。

2.经济上的表现:宦官一方面作为皇帝的家奴,管理皇室产业;另一方面作为皇帝的特派员,对国家财政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税务机关进行监察,甚至直接管理。

如管理皇庄、上林苑、牧马草场、制造、库藏、税收等,经常充任矿监、税使、采办、织造、提督市舶,监督仓场等。

明代的织造指丝织,主要供应宫廷和官府使用。

洪武初,设苏州织造,属地方官管辖,永乐年间开始派宦官戎陀胜监督。

他们为了满足皇室的享受或中饱私囊,往往于常额之外,宗教缎匹的坐派,成为江南一害。

库藏主要指内库和太仓银库。

内库中以内承运库最著名,设掌印太监一名,近侍、太监十余名,掌工、监司数十名。

凡金银、纱罗、玉带、象牙、玛瑙、宝石、珍珠之类,皆贮此库。

太仓银库是国库,属户部管理,但宦官往往以圣旨的名义支取太仓银。

天启时,魏忠贤用宦官涂文辅总督太仓银库和工部节慎库,实际上把持了国家库藏大权。

由此种种,宦官操控了朝廷财政,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起到重大影响。

3.司法上的表现:明代宦官参预司法,主要凭借其特别司法组织东厂、西厂、内行厂等。

而受东厂控制的锦衣卫可说是东厂的扩大和延伸,宦官参预司法离不开锦衣卫。

明代宦官干预司法表现在很多方面。

明代的司法侦查机关有厂卫和兵马司。

兵马司主要负责京城治安巡逻及一般案件的侦查,而政治案件及重大刑事案件都由厂卫负责侦缉。

东厂设立之初,主要任务就是司法侦查。

英宗以后,东厂的权力不断扩大,侦缉范围也更加广泛。

东厂逮捕的重犯,一般关押在厂内监狱,轻犯及干连者关押在厂外的代用监狱里。

被羁押的犯人往往不待司法判决即被宦官杀戮。

在审判方面,明代法律规定:需要复审的案件由三法司负责进行。

同时,沿用历代的录囚之制,由皇帝自己或派官吏向囚犯讯察决狱等情况。

中叶之后,复鞠和录囚必须有太监参加。

而且明代的皇帝为进一步控制司法,还在普通审判之外规定了特别审判制度,其中大审、热审由宦官代表皇帝主持。

东厂单独管辖的案件,完全由提督太监定案和量刑。

审判一般案件,东厂的一审即为终审。

至于东厂管辖的重大案件以及太监参预三法司会审的案件的最终裁决权名义上虽然属于皇帝,实际上是操于太监之手。

总之,重案已由厂卫管辖,而三法司审理的案件中比较重大的又由宦官主持复审,而且宦官还控制着特别审判,至高无上的皇权就这样通过宦官的活动体现在司法上。

4.军事上的表现:在军事方面,明代宦官既可以提督京营,又可以出任监军、镇守、守备之类的军职,甚至还有自己的“内操”,在国家军事上掌握着相当的权利。

宦官是皇帝的家奴,监军宦官以天子特派员的身份监督军队,凡事可“直达天听”,这实际上是将总兵以下各级军官,甚至督、抚、按、道等文职监军的一举一动都置于皇帝的直接监控之下。

明代宦官监军的表现:其一是提督京营。

永乐时,京师三大营初立,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各设提督内臣而以司礼监与兵部同理京营军务,则始于土木之变后命司礼太监兴安、李永昌同石亨、于谦整理军务。

由此,控制了京师的军队。

其二是各省各边设镇守太监。

镇守,本是武官职衔,系总镇一方的军事长官。

洪熙元年,太监王安出镇甘肃,始以“镇守太监”入衔。

以后各省各边均设镇守太监。

镇守太监很有权,可以监视武臣控制地方军队,后来甚至发展到干预地方政事的地步。

其三是宦官有自己的“内操”。

所谓“内操”,就是把一些宦官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作为皇帝的贴身卫队。

始于正德年间。

然而显而易见,这支武装力量除了起到强化宦官权力的作用,并没有其他益处。

明代宦官这一特殊群体在封建专制主义独裁统治的政治舞台上掌握政治、经济、司法、军事等权力,所造成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明朝的衰亡也与其有密切联系,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政治:擅权专政,排斥异己,党争激烈,造成一种争论不休而又动荡不定的政治局面。

不少权阉还利用手中的权势卖官禽爵,公然索贿。

由此官以财进,政以贿成,朝廷正常的官吏晋升秩序被破坏。

这些都使明朝政治更加黑暗。

2.对经济:插手财政,扰乱正常的经济政策。

作为矿、盐税使,他们横征暴敛,大肆搜刮;作为织造,他们巧立名目,中饱私囊。

正常的经济生活完全被他们打破。

使得到处“鼎沸同煎,无一片安乐之地。

贫富尽倾,农桑脚困”,“三家之村,鸡犬悉尽,五都之市,丝粟皆空”。

3.对司法:变乱成法,任情生杀,致使刑狱更加冤滥;宦官任意惩罚官吏,有时导致官吏付诸武力;使得封建法制受到严重破坏。

毫无节制地扩大司法镇压职能,严刑峻法威胁着百姓生存并使国家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加剧了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

4.对军事:宦官监军,加快了军队的腐败,加之设守备、镇守之处又多是边塞要地,导致边防大为削弱,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

这样一来,明末发生农民战争后,由于各处军队皆有宦官掣肘,导致将领无法有效统帅军队,使农民军得以较为顺利的发展,加快了明王朝的覆亡。

总之,明代作为中国历史上宦官之祸最严重的朝代之一,其受到宦官专权的影响甚为明显。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司法、军事等方面,而且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明朝的宦官专权,让我们看到了明朝封建统治的另一面。

明清易鼎未久,即有“明不亡流贼,亡于宦官”之说;更有人将明朝称为“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认为明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宦官专权。

然而对明代宦官的评价,似乎常处于一个矛盾的境地,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在朝代的前期,政治较清明时,宦官多贤,至末世,则贤者尤难得。

明代的宦官“专权”不过20几年时间,如果将明代政治概指为“宦官政治”或“特务政治”,把明朝的灭亡归罪于宦官专权,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因此,明代宦官制度,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