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的社会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和民俗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民俗文化是语言的重要内涵,语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民俗语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民俗语言研究,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增加学习者对汉民族民俗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克服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障碍,避免对某些语言的误解或语用失误,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对外汉语应该重视民俗语言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不断推出新的学术成果,使教学成为连通跨文化交际的宽阔津梁,使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充满活力。
民俗是某个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它制约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论是语言技能教学还是文化教学,都离不开民俗,因为它直接规范着语言的输出,制约着交际的顺利进行。鉴于民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由于第二语言教学兴趣论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还注意到大部分留学生对中国民俗感兴趣,因此本论文的主线是利用学生对民俗的兴趣将民俗与语言技能紧密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本论文分为两个层面四部分来论述对外汉语民俗兴趣教学,第一层面为民俗,第二层面为学习兴趣理论。第一部分论述了民俗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密切关系:首先,某些民俗事象直接表现为汉语;其次,它作为交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得体交际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另外,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民俗知识,其次,它作为交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得体交际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第二部分归纳了语言学习兴趣论。第二语言教学兴趣理论认为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合理利用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兴趣转化到把语言知识运用于交际的目的之中,另外对外汉语教材是否具有趣味性也是对外汉语兴趣教学研究的问题之一。第三部分通过调查报告得出可以利用学生对民俗的兴趣实施语言教学的结论,并通过一套典型的汉语教材分析了民俗融入情况。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了利用学生对民俗的深厚兴趣融合语言技能和民俗文化的具体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民俗内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民俗对比,将课内与课外宽广的社会民俗环境结合都是民俗融入的原则。而且,利用兴趣将民俗与语音、汉字、词汇教学结合起来,形成语言技能的学习和民俗文化的学习同步进行的教学方式,并使学生由掌握语言技能逐渐转向熟知民俗背景,二者紧密衔接,达到在交际中减弱偏误、跨越障碍的目的。本论文采用了理论分析、调查采访、演绎与归纳等方法,力图对对外汉语民俗兴趣教学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同时,本文对动态层面的语义民俗和语用民俗也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对外汉语民俗教学理论的深入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语言背后隐含着不同的民俗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民俗语言往往容易成为交际障碍,影响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这种交际障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入民俗文化因素,以利于语言教学,是值得对外汉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语言与民俗文化的关系至为密切 ,语言中积淀着大量的民俗文化信息。对外汉语教学是跨文化的语言教学活动 ,民俗文化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 ,在对留学生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传播民俗文化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各地有关部门和相关
人士的关注和支持。这是全球化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继中国固有的民俗文化艺术瑰宝——昆曲、古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民间美术的珍宝——剪纸、民间传说的精品——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一大批民俗文化艺术的样式重新得到了国人的青睐。一些有识人士、专家学者会同地方政府部门,纷纷发出呼吁,要保护现代社会中尚存的各类民俗文化艺术。我也是其中一名积极的倡导者。
民俗语言又叫"民间语言",是指广大民众口头传承的,具有浓厚民俗文化特色的俗语和套话。民俗语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既是一种民俗事象,同时又是其他民俗事象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民俗语言往往容易成为交际障碍,影响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解说是帮助留学生跨越交际障碍,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民俗解说要充分考虑留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不同学习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民俗解说还要从当代生活中的民俗现象出发,兼顾历史变迁和地域差异。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饱满的热情、开放的胸怀,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中语言与民俗的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