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域体积配箍率计算的简便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设计交流

Building Structure

We learn we go

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域体积配箍率计算的简便方法

刘昌军,蒋玉泉/山东省城建设计院,济南 250001

0 前言

在实际工程结构中,剪力墙边缘构件形式多种多样[1],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域的体积配箍率计算复杂,如逐个复核将非常繁琐,且大大降低设计效率。因此,文[2]给出了不同的墙厚、箍筋直径、肢长的一字形、T 形、L 形等标准边缘构件阴影区域的体积配箍率;文[3]中将T 形、L 形边缘构件拆分成一字形构件,并给出各种墙厚和箍筋直径的体积配箍率,供设计查阅。但在实际工程中会遇到很多边缘构件不是规范给出的标准形式,上述方法的应用仍不方便。文中对在同一边缘构件中,当各肢段的墙厚,混凝土等级,箍筋级别、直径、纵向排数、竖向间距均相同时,提出计算肢距、最大计算肢距的概念,将问题转化为只要计算肢距满足最大计算肢距等构造要求,边缘构件阴影区域体积配箍率必然满足规范要求,这样可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 1 计算方法

尽管约束边缘构件种类较多,但是仔细分析后均可以将其阴影区域(亦为配箍特征值λv 区域)的核心区(最外围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区域)拆分成若干个一字形构件,将其首尾连接起来形成新的一字形构件(图1)。图1(a )中的边缘构件按照图1(b )所示拆分成3个肢段,并将其首尾连接,重新组装成图1(c )所示的一字形构件,其中l 01,

l 02,l 03表示各肢段核心区长度:l 01=l 1-a s ,l 02=l 2+2a s ,l 03=l 3-a s ;a s 为纵筋保护层厚度,a s =15mm+d ,d 为箍筋直径;l 0为核心区总长:l 0=l 01+l 02+l 03。如果经重组后的一字形构件箍筋横向总肢数为n (图1(c )中箍筋横向总肢数为7),则定义:

0/x l n = (1)

式中:x 为计算肢距,见图1(d ),表示沿一字形构件长度方向每肢横向箍筋所占的平均长度。

因此,图1(d )中阴影部分(即图1(e )构件)的配箍率与图1(d )构件的配箍率相同,即图1(e )构件的配箍率与图1(a )构件的配箍率相同,故在计算图1(a )构件的配箍率时只需要计算图1(e )构件的配箍率,将问题简化。

对于同一边缘构件,当各肢段的墙厚,混凝土等级,箍筋级别、直径、纵向排数、竖向间距均相同时,上述过程具有一般性,将核心区经拆分、重组,并按式(1)得出计算肢距x ,便可得到如图2所示的标准构件,只需要计算标准构件的配箍率就可以得到原边缘构件的配箍率。

图1 计算简图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需满足下式要求:

v v,min v c yv /f f ρρλ≥= (2) 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按下式计算:

v sv c /A L A s ρ= (3)

式中:A sv 为箍筋面积;L 为箍筋总长(扣除重叠部分);s 为箍筋竖向间距;A c 为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面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

7.8.3条),对图2中的标准构件,体积配箍率按下式计算:

v w0sv1w0()/b mx A b sx ρ=+ (4)

式中:b w0=b w -2a s =b w -30-2d ;A sv1为单肢箍面积;m 表示箍筋纵向排数,对图2(a ),(b ),(c )中m 取值分别为2,3,4。将式(4)代入式(2),得:

w0sv1v,min w0sv1/()x b A b s mA ρ≤- (5) 令:

w0sv1v,min w0sv1/()X b A b s mA ρ=- (6)

X 表示图2中各标准构件配箍率满足最小配箍率要求时构件的最大长度,称为最大计算肢距,此值在墙厚,混凝土等级,箍筋级别、直径、纵向排数、竖向间距已知的情况下是个定值。在边缘构件设计时,先根据这些条件计算出最大计算肢距X ,各边缘构件只需逐个按前述方法将核心区拆分、组合,并按式(1)得出计算肢距x ,当x≤X 时,其体积配箍率就能满足规范要求。

图2中标准构件的最大计算肢距X 只与墙厚,混凝土等级,箍筋级别、直径、纵向排数、竖向间距有关,为避免重复计算,将图2中各标准构件的最大计算肢距按式(6)计算后制成表格,以方便设计查阅。由于规范规定箍筋的无

15

Building Structure

We learn we go

支长度不大于300mm ,故最大计算肢距按不大于300mm 制表,见表1~6。

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大计算肢距(C30,s =100)/mm 表1

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大计算肢距(C40,s =100)/mm 表2

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大计算肢距(C50,s =100)/mm 表3

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大计算肢距(C30,s =150)/mm 表4

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大计算肢距(C40,s =150)/mm 表5

文中仅对同一边缘构件中各肢段的墙厚,混凝土等级,箍筋级别、直径、纵向排数、竖向间距均相同时进行了讨论,

缘构件可简化为图2(a )所示的标准构件,根据已知条件查表1得到最大计算肢距X =136mm ,边缘构件的计算肢距x 计算如下:a s =15+10=25mm ,l 01=500-25=475mm ,l 02=500 +2×25=550mm ,l 03=500-25=475mm ,x =(475+550+475)/7= 214mm ,因x =214mm>X =136mm ,故配箍率不满足规范要求。

如果墙厚均改为b w =200mm ,其他条件不变,查表1可知,最大计算肢距X =249mm ,计算肢距x =214mm≤X =249mm ,故配箍率满足规范要求。

实际工程中在计算l 0i (i =1,2,3...)时,由于箍筋直径通常为8~12mm ,故纵筋保护层厚度可简单地取a s =15+10=25mm ,此时计算肢距x 的误差很小,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3 结语

对于同一边缘构件,当各肢段的墙厚,混凝土等级,箍筋级别、直径、纵向排数、竖向间距均相同时,经拆分,重组核心区后均可按标准构件(图2)计算配箍率,并只需将计算肢距x 与最大计算肢距X 进行比较,便可以知道原边缘构件配箍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可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李盛勇,张元坤.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一种科学配筋形式[J]. 建

筑结构,2003,33(8):9-12.

[2] 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 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 李国胜.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及算例[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刘昌军,硕士,工程师,Email :liucj0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