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 6现代文阅读分类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 6现代文阅读分类解析
6. 现代文阅读(分类)
6.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包含题目总数:3)
6.1.1. 借助语感,确定词义
语感就是对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
6.1.2. 通过语境理解词语
语境是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时所形成的特定环境。一个词语的含义往往要取决于上下文,所以应该从语言链中结合语境来理解。
6.1.3. 紧扣背景、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词语
阅读时,如果对个别语句在理解上遇到困难,不妨把它同文章的主旨、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倾向联系起来。
6.1.4. 理解概念间的关系
有些词语之间孤立看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就会有联系,这也需要我们注意,如果句子中有复指关系就可以互相解释。在表示判断的“是”字句中,主语和宾语可以互相解释。
6.1.5. 理解指代词之间的含义
文章中的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能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动植物及天上地下的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了解代词的用法。如:“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等等。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代词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
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6.1.6. 注重感情色彩及附加意义
语言的感情色彩,是作者的抒情成分的体现,恰当地把握作者的感情色彩有利于准确地理解内容。如景物描写:“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这是描写托尔斯泰墓地环境的一段文字,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突出坟墓的朴素。虽然描写的是自然景物,实际上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6.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包含题目总数:5)
6.2.1. 何谓重要句子
重要句子就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们或在思路的体现上,或在内容的表现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对它们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对整个文章的理解。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
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
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全文的“文眼”,是有着丰富内涵的语句。
6.2.2. 如何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6.2.2.1. 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就是从分析句子结构入手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结构复杂的长句。长句包括长单句和多重复句。遇到这类长句,我们首先要分清它是单句还是复句。
如果是单句,就要运用紧缩法,删去句子的枝叶成分(定、状、补),抽出句子的主干成分(主、谓、宾),把句子压缩变短,其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是复句,就要通过分析句子的层次关系来把握它的基本意思。例: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战争,组成了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个重大的部分。例句是一个长定语型的单句。把这个句子压缩变短,其主干是“战争组成部分”。“战争”前面的定语是由四个短语组成的,它指出了美国侵华政策的实质。
6.2.2.2. 修辞分析法
修辞分析法就是根据修辞特点去分析和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有些句子由于运用了比喻、双关、借代、反语等修辞手法,因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运用有关修辞知识,有助于准确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例: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例句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其中“伟绩”、“武功”都是罪行的意思,并非赞许反动派的“功绩”。全句旨在讽刺揭露段祺瑞政府的“三·一八”大屠杀凶残至极,其野蛮残暴使历史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和“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都相形逊色。
6.2.2.3. 由表及里法
有些句意比较含蓄,从字面上很难看出,它的深层含意往往隐含在字面之下,这就需要运用由表及里的方法,透过字面意思去挖掘它所蕴含的深层含意。例: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坟上花环的描写是有其深刻含意的,旨在说明革命者的鲜血不会白流,暗示将有更多的人起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革命事业将后继有人。这一描写在悲凉的氛围中为作品增添了乐观主义色彩,也表现了鲁迅先生坚韧不拔,革命到底的“韧”的战斗精神。
6.2.2.4. 语境分析法
所谓语境分析法,就是根据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语言环境,即依据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如首括句、过渡
句、结尾句、主旨句、呼应句等)综合分析、理解句意。例: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是《琐忆》一文开头的句子,是对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概括,也是作者用以结构文章的总纲,因为全文就是围绕这两句诗,从对待人民和对待敌人两个角度来表现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的。文章先写鲁迅先生平易近人、爱护青年的事,表现其“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再写他蔑视敌人、抨击时弊的言论,表现其“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斗精神。所以,这两句话有总领全文的作用,不能把它当成一般的陈述句来理解。
6.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包含题目总数:7)
6.3.1. 按照一定的要求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
在实际阅读活动中,选择材料总是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寻觅择取的。需要规定了范围,在确定的范围里进行取舍。
6.3.2. 把握筛选的标准
以文章的内容、主题、考题的设问为尺度,把握筛选的标准,获取信息的过程是:筛选——检索——辨认——再筛选——加工——储存。要筛选重要信息,就必须明确何为重要信息。对考生来说,重要的信息就是指题目设问中涉及到的知识。如果试题中是关于新概念、新知识的内容,那么凡是与新概念、新知识有关的信息都是重要信息。如果是对新概念、新知识解释的语句,而试题中又涉及这些内容,那么,这些解释性的语句就更重要了。
6.3.3. 辨别转换筛选出的信息
依据阅读要求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辨别或作恰当的转换。辨别是针对客观题而言,辨别是要能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辨别;作恰当的转换是针对主观题而言,转换时要摘取要点,理出顺序,恰当表达。
6.4.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包含题目总数:2)
6.4.1. 文章结构层次的定义
文章的结构层次,就是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的表现形式则是指文章的布局谋篇,运用表达方式和语言的技巧等。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同样,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才可能真正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6.4.2. 记叙文
6.4.2.1. 记叙文的定义
记叙文是通过记述人物、事件来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记叙文分简单记叙文与复杂记叙文两种。前者只记一人一事,篇幅比较短小;后者所记的人物或事件不限于一个或一件,写作方法也比较复杂。记叙文是包含面很广的文体,童话、故事、散文、游记、通讯、报导、人物传记、回忆录,甚至短篇、长篇小说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6.4.2.2. 记叙文的结构形式
纵式结构:即按时间顺序或事件的发生发展来组织材料,把握时间的变化,也就基本把握了事件的始末及人物的性格。如《挥手之间》、《药》等。
横式结构:即以空间或场面为顺序展开记叙的。一是按观察点的变换来组织材料的;一是按场面的转换进行安排的。逻辑结构:即是按材料的性质或作者认识的过程和感情的变化来组织材料的。
纵横交错式:即是将上述第一二种交错运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6.4.2.3.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
记叙文中表述情况的句子就叫叙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事物加以描绘的句子是描写。
6.4.2.4.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表现手法是:白描、象征、渲染、衬托、伏笔、讽刺等。
6.4.2.5. 记叙文的叙述形式
记叙文的叙述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6.4.3. 议论文
6.4.3.1. 关于议论文
议论文引论部分(又叫提出问题部分):即是引出中心论点的部分;
本论(又叫分析问题部分):即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部分;
结论部分(又叫解决问题部分):即是针对现实,提出解决办法的部分。
6.4.3.2. 议论文的结构
总分式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式。
并列式结构:主要是指议论文的本论部分,各分论点,各层次,各段落之间的关系。对照式结构:即正反对照,肯否对照。
层进式结构:层层深入,逐层递进。
破立式结构:先破后立,先立后破或者边破边立,破中有立。
6.4.3.3. 论证方式
论证方式是就议论文总体而言:即一篇议论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要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是以正面论述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