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考古学发展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国考古学发展史
金石学
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是在尚未进行科学发掘的情况下,以零星出土的古代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萌芽于春秋至隋唐五代,形成发展于北宋,兴盛于清代。北宋曾巩最早在“金石录”中提出“金石”一词。历代金石学研究中,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古代铭刻资料,但未能发展成完整的学科体系。近代考古学由西方传入中国后,金石学便逐渐演化为考古学的组成部分。中国金石学的发展历程
金石学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中国金石学的发展经历四个时期,即:萌芽期、发展期、兴盛期和近代考古学期。
(1)萌芽期
金石学的萌芽期是从春秋到隋唐五代。春酒战国时期就有学者为了阐明古代文献或者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二注重实物资料的研究。但这一时期研究者甚少,无专著问世,没有形成一门学科;
(2)发展期
北宋统治者奖励经学,提倡恢复礼制,对古物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出现热潮;墨拓术及印刷术的发展,为金石文字流传提供了条件,金石学逐渐产生。宋仁宗时的刘敞,刻《先秦古器图碑》,对研究金石有开创之功。吕大临撰《考古图》,在编古器物书的体例方面多有建树,该书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古器物图录。
(3)兴盛期
清代受乾嘉学派影响,金石学进入鼎盛。乾隆年间曾据清宫所藏古物,御纂《西清古鉴》等书,推动了金石研究的复兴。其后又出现了许多金石学著作。这一时期研究范围扩大,对铜镜、兵符、砖瓦、封泥等开始有专门研究,鉴别和考释水平也显著提高。
清末民初,金石学研究范围又包括新发现的甲骨和简牍,并扩及明器和各种杂器。罗振玉和王国维是此时的集大成的学者。马衡著《中国金石学概要》,对金石学作了较全面的总结。
(4)近代考古学期
金石学保存下许多有价值的铭刻资料,考证出不少古器物的名称和用途。但未深入分析古器物的器形和花纹,未进行断代的研究,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后,仍有学者进行金石的整理和研究,但独立的金石学已不再存在,金石学变成考古学的组成部分。
*汲冢书(竹书纪年)
西晋时盗墓贼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时期墓葬,残存十余车竹简,在西晋地方政府的安排下,全部送到当时的首都洛阳,经整理编写,其中一部分成为被后人所称的《汲冢书》,又称《竹书纪年》,以编年体叙述了夏商周春秋和战国时期魏国的历史。
*石鼓文
战国时期秦国刻石,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唐初发现于陕西,共10块鼓形的石头,每块上刻有一首四言诗,内容为歌咏秦国国君游猎情况,所刻字体为大篆即石鼓文,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刻石文字。石鼓文书法浑厚自然,匀称秀美,是周代古籀之风格,但又可看出由大篆向秦小篆转变的趋势,因此它在文字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西安碑林
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北宋时,为保存唐“开成石经”和“石台孝经”等碑石而创建,经金、元、明、清、
北宋——欧阳修《集古录》
是现存最早的金石著作,北宋欧阳修修撰,收录了自周至五代金石拓本一千卷,今存跋尾十卷。其于历史、文学、书法等皆有评论考订,创获良多,对金石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北宋——吕大临《考古图》
北宋吕大临所著,现存最早且有系统的古器图录,著录当时皇室和私人所藏商周秦汉青铜器及玉器。先按质地分类,再行著录。凡收录者,每件都描绘图形、款识、记录尺寸容量和重量,且在编排上已注意到器物的共存关系。凡出处和收藏处可以考者,均予以证明,并能根据器物造型文字和出土地点考证年代。其分类法和著录体例具有开创性贡献。
《宣和博古图》
中国宋代金石学著作,宋徽宗敕撰,共30卷,著录了宋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至唐青铜器。按时代编排,每类器物都有总说,每器均摹绘器形、款识,记录尺寸、容量、重量。有对于铭文的说明和考证,但内容疏漏较多。《宣和博古图》是第一部考证北宋御藏古器的金石目录,对后来金石学的发展起到较大作用。
北宋——赵明诚、李清照《金石录》
是宋代金石学研究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先由宋代学者赵明诚撰写大部分,其余部分由其妻著名词人李清照完成。《金石录》一书,著录赵明诚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金石录》在体例上模仿欧阳修的《集古录》。《金石录》考订精赅,评论独具卓识,发扬了以金石证史的治学传统,在金石研究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对史学、考据学、文献整理和金石书法的研究,至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元代——朱德润撰《古玉图》,现存最早的专录玉器的著作;
元代金石学著作,朱德润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著录玉器的专书。记录其在燕京诸王公家及秘府所见古玉而成,记明尺寸、形状、玉色,有的注岀藏家。内容虽较简略,但有其历史价值。
明代——格古要论
此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体系相对完备、门类丰富的古物鉴藏著作,成书于明代,著者曹昭。全书对书画、青铜器、瓷器、漆器及各类珍奇异宝等十三个门类的古物加以品评优劣和鉴别真伪。《格古要论》在传承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全新的著述体例,构筑起通论性古物鉴定专著的基本框架,为后世古物鉴定著作的写作体例提供一种参考。
西清四鉴
是清代一系列的金石学著作,清乾隆敕攥。是著录清代宫廷所藏古代青铜器的大型谱录,包括《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宁寿鉴古》。四书体例相同,完全摹仿《宣和博古录》。每卷先列器目,按器绘图,及尺寸、容量、重量。因图系说,附铭文并加考释。但所绘图像失真,释文考证错误不少,还收录有伪器。由于四所收铜器数量很大,且一向深藏清宫之中,因而作为一部研究青铜器的资料书,还是有价值的。乾嘉学派
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逐渐发展成熟的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式的学术流派。该派学术研究采用了汉代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学派重视客观资料,不以主观想象轻下判断,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其中有吴、皖二派之分:吴派推崇汉代经学研究,皖派遵循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