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若干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若干思考[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最近10年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已经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但是我们还应清楚地看到,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以及教育资源地区阶层分配不平衡的矛盾等问题越发显现出来。本文通过研究高等教育配置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教育资源是经济学概念在教育领域的科学运用,它指的是教育活动中一切可以动用起来的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积极因素,实际上就是从社会总资源中所配置的用于发展教育产业的那一部分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的总和。而其中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实际上就等于对在高等教育范畴所集结出的区域范围内对该区域的资源结构进行调整,并使之不断优化,从而为整个区域的高等教育产业提供最佳的发展保障。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对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产生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根据国家数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连续6年以年均27.22%的增长率迅速发展,由此可知普通高等教育的扩招是超常的,而同时的另一方面国家对普通高等教育的投入却
没有保持同步增长。从1993-2003年的10年间,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财政拨款只有5年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其他5年都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与此同时,普通高等教育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跨越式下降,2000年增长率是0.66%,2001到2004的这四年都是是负增长,分别为-7.83%、-8.47%、-5.87%、-2.7%。
从统计情况来看,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财政拨款也没有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提到的确保三个增长。而且,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呈递减趋势,1994年为16.07%,1995年为16.05%,1997年为15.67%,1998年为15.36%,1999年为14.49%,2000年为13.80%,2001年为14.31%,2002年为14.76%,2003年为14.68%,2004年为14.90%。虽然从2001年到2004年间有稍许的增长,但与高校的扩招相比仍然是微不足道。另外,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很低:1993年为2.51%,1994年为2.51%,1995年为2.41%,1996年为2.44%,1997年为2.49%,1998年为2.55%,1999年为2.79%,2000年为2.87%,2001年为3.19%,2002年为3.32%,2003年为3.28%,2004年为2.79%,远远低于1998年世界平均5.5%的比例。可见,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未能随着大规模的扩招而同步增加。
(二)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同时,更为严重的是,在公共财政投入上分配不均的现象也十分突出。其主要表现就是少数重点
高校专项拨款数额巨大,国家重点学校政策存在严重公平隐忧。从“十五”开始,国家开始对少数985工程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以北大、清华、复旦、交大为代表的一些名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获取了18亿元巨额资金,而对其他绝大部分学校的投入却在锐减。我国有限的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使大学之间难以均衡。从统计数据来看,2001年中央部门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23500.23元,地方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12743.42元,中央部门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是地方高校的1.84倍;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数92%、学生人数85%的地方高校获得的教育经费仅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收入的57%。很多地方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极少,而地方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分
别仅为中央部属高等学校的49%和43%。地方高等学校经费的地区差异更大。部分地区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太低,难以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与正常的教学秩序。全国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省部级以上的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基本上被“211工程”学校包揽。
(三)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竞争环境不突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已得到不断提升,但从高校自身的市场发展来说还是有很多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基本上仍处于由政府包办、单一拨款向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融资模式改革的初级阶段。由于财政能力的制约,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过低,高等教育的财政经费占总
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也相应偏低,导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政府财政力量薄弱。在面对外部援助不均的情况下,我国高校并没有形成市场化机制,增加高校的一些产业运作,对市场资源的占有缺乏竞争力。
二、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一)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制定、完善和严格执行教育财政法规,尽快建立比较成熟的公共高等教育财政制度
国家应修订现行法规中有关教育财政的条款,尽早制定《教育投入法》,完善我国的教育财政法规体系,使教育经费的筹集、负担、分配和使用都有法可依,责任明确,从而推进教育财政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加快建立先进、成熟的公共高等教育财政制度,明确“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公共教育财政职责。加强立法建设,一方面,要尽快建立中央政府对全国部分薄弱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一些因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欠缺的省份和学校,国家应该提供相应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制度。省级财政亦同时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制度。另一方面,应加快建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类别、按比例合理负担高教经费的投入机制。
(二)从政府角度来看,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影
响到高校的发展前景。政府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也要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对全国各地的高校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对研究型高校投入大笔科研经费毋庸置疑,但也不可以忽视对普通高校的投入。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对各高校的投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稳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例如配置更多更好的优质图书,修建更多的校舍,配备更多的优秀教师。对现有的普通高校加大建设力度,提高办学质量,缩小其与重点大学的差距。政府也应在落后地区多建几所高校,使中西部地区的学生享受与东部地区同样优质的资源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都
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三)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高校要加强自身竞争力,吸收社会资源
在面对教育资源欠缺,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高校要通过市场对资源的调节作用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加快社会融资步伐,充分整合各个层面的社会资源,比如建立社会资金办学机制,允许民间资本与政府共同办高校;出台资助教育的融资政策和教育债券发放政策;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
(四)从资源使用的角度来看,实行听证和监督机制,以确保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对于资源而言,都具有着稀缺性的特点,教育资源也并不会例外。在最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