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客观存在是既指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包括意识的存在。对象化的 意识,即意识作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对于主体而言是客体,因 而也是客观存在的。
•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 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 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物质的概念
定义:在哲学上,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能 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
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自然界的规律不依赖人的 意识;从宏观到微观,无机物到有机物,实物粒子到场。
小结
• 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 作用
(2)双重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 获得成功。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 失败。
2、意识对于人体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 萎靡的精神 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使人 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质 与意 识的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 辩证 关系 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 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要求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 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 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方法论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哲学两大 基本派别
唯心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哲学两大 基本派别
从属关系
从属关系
辩证法
对 立 关 系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物质 辩 证 唯 物 论 的 线 索 图
运动 规律
意识 Baidu Nhomakorabea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及方法论)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 的起源看)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 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 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的产物) 。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 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人脑的生成,促进语言的产生,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因此,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 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 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 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没有高度发达的 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 识的产生。 (大脑≠人脑)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从意识的内容看)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
•
• •
规律及其客观性
•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 就是事物运动发展 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必然联系,稳定 联系。 • 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 意识活动受规律的支配。
一、意识的本质
•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 识的起源看) •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生理基础 看) •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从意识的内容 看)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 象的变化和过程。这是概括,具体的体育运动、 思维、物理化学生物运动都是哲学运动的表现形 式,不能等同。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 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 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形式。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班
级: 文学1203班 三组 杨迎迎 张羽 王琳 赵璐璐 程瑶 张帅
小组成员:吕连祺 王思菲 王雨晴 孙琰琰
哲学的基本问题
普通人 谁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哲学家 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
意识与物质何者为世界本原
认识和改造世界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划分唯物唯心 意识与物质有没有同一性 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什么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 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 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尊重客观规律。
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 所作为的思想。
分析问题
• 某大城市郊区的农民,祖祖辈辈以种菜为 生,有着丰富的种菜经验,前几年种菜收 入相当可观,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 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了响应上级 号召,让农民改种粮食,结果农民收入大 幅下降,城市居民的蔬菜供应也受到了影 响。 • 若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可知:
二、意识的作用
(一)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 1.意识的能动性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义: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 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含义(正确理解 ) 指导 人的行为 把 观念中 变成 现实的东西 意识 人的实践 的东西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 ②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 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
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
(1)意识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 ①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 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 ②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 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 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 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意识的内容则是客观 的。)
• (1)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 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该地区上级部门要求增加粮食产量的文件 精神不符合本地实际,命令农民改种菜为 粮食,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 物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 展期阻碍作用。由于领导的错误命令,给 农民造成了重大损失。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活动规律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自然界是不依赖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人类社会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
• 客观实在的内涵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范畴。 其外延是指除意识外万事万物的总和,既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现 象。意识以外的所有事物、现象都是客观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