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专题精讲: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气候专题精讲: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3d710c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e.png)
气候专题精讲: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核心导读: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 附近汇合。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
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西南暖湿气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
青藏高原北部气流对我国影响较明显,如春季我国西北气旋活动多。
四川盆地一带冬季由于受青藏高原阻挡作用影响较大,风速较小,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地形的影响,易出现云雾天气;夏季由于处于青藏高原“背风坡”,若西南暖湿气流偏南流,东南季风西进势力减弱,就易出现干旱。
青藏高原对中国及亚洲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中国及亚洲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bb57de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9.png)
青藏高原对中国及亚洲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西风带北撤,并在北部形成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每隔一定时间表现为寒潮的侵袭。
寒潮南下过程中,遇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便折向东,直驱华北以至华南,使我国东部气温低于世界其它同纬度地区。
由于青藏高原的大幅度抬升,喜马拉雅山脉便成了阻止印度洋气流北上的主要障碍,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地区,尤其是藏北高原的气候变得干燥少雨。
这种变化影响到整个西北地区。
但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大地形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改变了它及其周围地区大气环流的形势,从而支配着亚洲季风的许多特色。
高原冷热源作用的季节变化形成独特的高原季风现象,对东亚季风起着维持和加强作用并造成西风气流的分支,对我国西北干旱气候的形成和维持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些都对亚洲东部,特别是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西南季风气流将不存在,青藏地区的大陆性气候将越加明显,气候会变得更加单调,这一地区将处于亚热带、温带的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地带中。
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特殊的高原季风气候,诱发了南侧季风,同时促进了东亚季风的形成。
这两个季风气候使我国整个亚热带拥有非常潮湿的气候,使青藏高原边缘的水汽沿着这个信道不断输送到高原,造成四川盆地边缘非常潮湿的地区,包括雅鲁藏布大峡谷,它的水汽输送量相当于夏天长江以南向长江以北输送的总量。
怒江、雅鲁藏布江是两个主要的水汽输送信道。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我国在北纬23度半、海拔4500米的高度应当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现在青藏高原的白天很暖和。
在这个2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它把巨大的热源形成大气,大量的热气上升又形成热高压,这种特殊的高原季风气候诱发了西印度洋季风。
两个季风气候使我国的四川盆地潮湿多雨,使雅鲁藏布江、怒江和金沙江能输送大量的水资源。
按照地理学的地带性规律,我国长江中下游应该是干旱荒漠地区。
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形成,海洋和大陆的气压梯度更大,夏天吸引大量的水汽登陆,使这里形成了温暖湿润的气候,也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高中地理】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高中地理】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7f4fe7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b.png)
【高中地理】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平均高度在4公里以上,是全球最高最大且具有复杂地形的巨大台地,其主体呈椭圆形。
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有三个方面:第一,青藏高原又高又胖。
气流经过时方向要发生很大的变化。
空气爬过相当困难,要想绕过也很费事。
第二,青藏高原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与平原大不相同。
它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是独一无二的。
青藏高原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加热大气,只有几次冷却大气。
第三,青藏高原上面并不平坦,常见高山耸立,沟壑密布。
这些复杂的小地形会产生一些小范围的环流圈,这些环流圈不仅影响当地的气候,还对大范围的气流形成干扰。
中国科学家认为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热力条件将影响季风强度和西太平洋热力条件,是造成中国旱涝灾害的重要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洋、大陆、冰雪、高原等等,都来影响我们的气候,都来干涉我们的长期天气过程,把个好端端的长期天气过程弄成一个大花脸。
这个大花脸就像猴子一样,几年一大变,一年几小变,旱涝频繁发生。
除了太阳辐射的外部来源外,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形成一个系统,称为气候系统。
如果你加上岩石圈,它就是一个地球系统。
正是地球系统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着长期的天气变化,导致各地干旱、洪水、寒冷和温暖。
生物圈对气候有很大影响。
青山绿水和茫茫戈壁,气候显然有天壤之别。
人也是生物,也可以归入生物圈。
但是,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加剧,科学家已将人类从生物圈中分离出来,称为人类圈。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界正常的水分循环被严重干扰,旱涝灾害加剧,就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一个例子。
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而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已引起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可能全球地面的平均温度的升高就是它造成的,这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又一个例子。
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的调节作用
![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的调节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83c58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d.png)
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的调节作用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心地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大的高原。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海拔的特点,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从降水分布、温度调节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在降水分布上。
青藏高原在亚洲大陆的西南部,是亚洲季风区的关键地域之一。
由于青藏高原强大的抬升作用,使空气形成垂直上升运动,降低了大气的稳定性,从而形成了明显的降水带。
高原上隆起的山脉也进一步加强了降水量的分布。
例如,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是亚洲最大的降水集中区之一。
青藏高原上的南岭和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屏障作用,使得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只能经过高原南岭的缺口进入内陆,导致了降水的集中。
这种集中的降水使得高原周围地区的农业发展成为可能,对亚洲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的调节还体现在温度调节方面。
由于高原地处高纬度地区,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弱,因而天气寒冷,不同季节的气温差异较大。
同时,青藏高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的特点,给亚洲其他地区带来温度调节的作用。
在冬季,高原上形成的冷空气团通过周围山脉的屏障效应,使得北方地区受到影响较小,减缓了北方地区的气温下降速度。
而在夏季,高原上较低的温度使得周边地区受到高温的影响减小,起到了遮阳的作用。
这种温度调节使得高原周边地区的气候更加宜人,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的调节还涉及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许多不可逆转的环境变化,然而青藏高原上的寒冷气候却相对稳定。
高原冰川的融化速度相对较慢,使得青藏高原成为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相对较小的地区之一。
这一稳定的气候有助于保持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和水资源的稳定供应。
同时,青藏高原上丰富的草地和湿地也对气候变化有着一定的缓冲作用,通过调节碳循环和湿度等参数,减缓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影响。
综上所述,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最大的高原,对亚洲气候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及原因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4c06a11a216147916112804.png)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及原因一、对气温的影响1.机械阻挡作用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D40°N间,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35个经度,有相当大的面积,海拔在5000m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超过7000?D8000m,占据对流层中低部,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巨大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
从西伯利亚西部侵入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噶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而直下东部平原,这就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西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
表6?10中A、C、E三站位于印度半岛北部,其冬季各月平均气温皆分别比同纬度、同高度的B、D、F三站为高,其中尤以C、D两站的差异最大。
这是由于D站沅陵正位于高原以东的平原上,寒潮畅通无阻,而C站德里又位于高原以南的正中地位,屏障效应十分显著的缘故。
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障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
从冬季北半球700hPa与500hPa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高原北部冬季各月都是西北侧暖于东北侧,高原南半部,则东南侧暖于西南侧,这显然是受到上述分支冷暖平流的影响所致。
因西风在高原西侧发生分支,于是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夏季青藏高原对南来暖湿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不过暖湿气流一般具有不稳定层结,比冷空气易于爬越山地。
从夏季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由巴基斯坦北部和东北部阿萨姆两个地区总是有两个伸向西藏方向的暖舌,其中有一部分暖湿气流越过高原南部的山口或河谷凹地,流入高原南部,这是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东向西伸展的暖区的重要原因。
青藏高原阻滞作用对气温的影响,不仅出现在对流层低层,并且波及到对流层中层。
根据我国衢县与同纬度德里各高度上月平均气温的比较,可以看出在500hPa及其以下各层的气温皆是衢县低于德里,尤其是冬半年的差异更大。
收藏丨高考地理: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收藏丨高考地理: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dafe92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3.png)
收藏⼁⾼考地理:青藏⾼原对我国⽓候的影响~⼀、青藏⾼原对西风⽓流的阻挡作⽤青藏⾼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流(分⽀点在60°E),北⽀⽓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流则在流过青藏⾼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湿度较⼤的西南⽓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流最后在青藏⾼原东部110°E附近汇合。
冬季,我国近地⾯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流会因在近地⾯受到青藏⾼原的阻挡势⼒减弱,使我国北⽅⼴⼤地区⽓候寒冷⼲燥;⽽其南⽀⽓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相遇,形成昆明准静⽌锋,使四川、贵州、汉⽔流域乃⾄⼭东、辽宁⼀带出现⼤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流会因在近地⾯受到青藏⾼原的阻挡势⼒减弱,使喜马拉雅⼭南缘⼀些地区风⼒最⼩,天⽓最稳定;其北⽀⽓流则刚好相反。
随着西南季风势⼒的增强,西南暖湿⽓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量降⽔。
青藏⾼原北部⽓流对我国影响较明显,如春季我国西北⽓旋活动多。
四川盆地⼀带冬季由于受青藏⾼原阻挡作⽤影响较⼤,风速较⼩,空⽓湿度较⼤,加上地形的影响,易出现云雾天⽓;夏季由于处于青藏⾼原“背风坡”,若西南暖湿⽓流偏南流,东南季风西进势⼒减弱,就易出现⼲旱。
⼆、青藏⾼原对冷暖⽓流的屏蔽作⽤冬季,由于来⾃较⾼纬度地区的空⽓很难越过青藏⾼原,青藏⾼原以南的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就较⼩,⽓温下降幅度就不⼤;夏季,由于来⾃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极少能越过青藏⾼原进⼊我国西北地区,⽢肃、新疆⼀带⽓候就会⼲旱。
三、青藏⾼原对我国冬、夏季风的促进作⽤青藏⾼原的隆起,使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个相对独⽴的⽓候单元,使我国的海陆热⼒性质差异表现得极为明显。
由于地势⾼,夏季,青藏⾼原上空⼤⽓受热快,⽓流上升,⽓压降低,这加速了陆上低压的形成,使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势⼒增强甚⾄影响到青藏⾼原的东部和南部。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f3341a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5.png)
分支:冬半年,对冬季风发生分支;对西风发生分支
动力作用——分支作用
2.2.2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分支作用;屏障作用
分支作用:夏半年,对西南季风发生分支
动力作用-屏障(阻碍)作用
西南暖湿气流受阻,高原边缘降水丰富
夏季西北地区形成少云雨的干热天气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
按照地理学的地带规律,我国长江中下游是干旱荒漠区,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形成,海洋和陆地的气压梯度更大,夏天吸收大量的水气登陆,使这里形成全球典型的季风区气候。否则长江中下游就会如同开罗所在的北非一样是不毛之地。
谢谢!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对近地面气流起屏障作用
夏季高原内部干旱化
此外,印度半岛北部较少受冷空气的影响,有利于热低压的维持因此冬季印度比同纬度温度高气压低,年较差小。
热力作用
青藏高原面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有强大的热力差异,这对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热力作用。 1夏季:高原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空气受热上升,拉动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前来补充,带来丰沛的季风降雨。 2冬季:高原就像一个巨大的冰块,空气冷却下沉,并由高原涌向印度洋这就加剧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势力,从而使得冬季风强大。 冬季由于高原地区海拔3-4Km高度形成一个冷高压,使高原空气向外流动,成反气旋环流,这必然加强临近地区的下沉气流,加强地面高压,从而加强有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冬季风环流,夏季形成热低压,邻近地区空气流入高原,叠加在高原东侧地区的季风之上,增强了邻近地区低压的强度,加强了季风环流。
青藏高原的空间特征: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面积大,东西3000km,南北1500km,占中国陆地1/4,南北占西风带宽度1/3
青藏高原对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4c602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8.png)
青藏高原对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誉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对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深远,本文主要从热力作用、动力作用、屏障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热力作用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最大的高原,具有极高的海拔高度和广阔的面积。
由于其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因此青藏高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热源。
在夏季,青藏高原表面的温度较高,加热了周围的空气,使得高原上空的空气产生上升运动。
这种上升运动使得水汽在高空凝结成云,进而形成降水。
因此,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对于我国夏季风的产生和降水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动力作用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高原的存在使得大气的流动受到阻碍,产生绕流现象。
在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使得冷空气在高原东侧堆积,形成高压区。
而高原南侧则成为低压区,促使了冬季风的产生。
夏季时,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使得高原上空产生低压区,吸引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入我国,为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因此,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对于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三、屏障作用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西风的阻挡。
西风带是全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冬季时西风带南移,夏季时北移。
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得西风带在南北方向上产生了分支,形成了南北两支西风。
南支西风绕过青藏高原南侧向东流动,北支西风则在高原北侧向东流动。
这种分支现象使得西风带的能量在高原南北两侧重新分配,对于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和演变产生影响。
此外,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还表现在对冷空气南下的阻挡上。
冬季时,北方冷空气南下受到高原的阻挡,使得冷空气在高原东侧堆积,形成高压区。
这种现象对于我国冬季风的产生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四、气候效应青藏高原的存在不仅对我国季风气候的产生和演变产生影响,还对周边地区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气候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干旱效应: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得西风带产生了分支现象,南北两支西风在高原南北两侧向东流动。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1ced61b55270722192ef7dd.png)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131210005 天文雷晗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分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
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中国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都曾有过地壳升降。
在2.8亿年前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地区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称为特提斯。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在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升,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
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
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加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上升了约2000米,这对我国地理格局和气候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从地理格局上说。
青藏高原的隆升造成了它自身的高海拔,从而在整体上造成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分布,促进了我国三层阶梯地理格局的形成。
奇高海拔低气温所造成的多冰川特性为亚洲诸河流提供了丰富水源,于国内而言,它塑造了整个中国的山水系统,是长江与黄河的源头所在,高海拔影响了河流的流向,辅助塑造了河流沿岸地形地貌,也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客观上部分造成了黄土高原的形成。
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efbd83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3.png)
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
它的隆起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大气环流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大气环流发生了变化。
高原上空的气压较低,周围地区的气压较高,形成了一个气压梯度。
这个气压梯度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使得季风气候更加明显。
同时,高原上的冷空气也会向周围地区流动,影响了气温和降水。
2.影响降水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降水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原上的气流会受到地形的影响,形成了一些气流的上升和下沉。
这些气流的上升会形成云层,从而促进了降水的形成。
同时,高原上的冷空气也会影响到周围地区的降水。
3.影响气温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气温也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气温较低,周围地区的气温较高,形成了一个温度梯度。
这个温度梯度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周围地区的气温。
二、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意义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促进了农业生产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高原上的气候条件适宜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适宜一些特殊的农作物的种植。
这些都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影响了水资源的分配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水资源分配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降水会形成一些河流和湖泊,这些水资源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高原上的冰川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3.影响了生态环境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生态环境独特,有很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同时,高原上的冰川也是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对于中国和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0e8486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f.png)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指的是青藏高原地区隆起的地质现象,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好几千万年。
青藏高原因此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区,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和第三极。
青藏高原隆升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生物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增加,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逐渐增加。
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稀植物区域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些动物物种包括藏羚羊、藏野驴、雪豹和熊猫等,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原的隆升导致了大气的不断上升,产生雨水并将其输送到内陆地区。
这种现象被称为高原效应,它在全球温室效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青藏高原还对亚洲的季风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亚洲东部的季风雨带中心,降雨量在高原地区比平原地区高出两倍以上。
青藏高原的降雨量对整个亚洲的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文循环青藏高原也对水文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原的隆升导致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在推动青藏高原的同时,也推动了亚洲的水生态系统。
这种现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水文循环以及水资源的流动,有助于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以及保护地下水资源。
此外,青藏高原还是三大河流之一的长江和黄河的水源地,对中国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地震和地质灾害青藏高原隆升还可能引起地震和地质灾害。
高原区域往往处于板块边界的交界处,因此地震和常规地质活动的风险比较高。
青藏高原的隆升也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往往给当地的居民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密的防范工作。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高原区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质系统,有着广泛的影响,从生物多样性到气候变化,再到水资源和地质灾害。
对于保护这一地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并加强管理政策,以确保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和持久稳定。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4ec72306bd97f192379e914.png)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附近汇合。
如图1所示。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
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西南暖湿气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
青藏高原北部气流对我国影响较明显,如春季我国西北气旋活动多。
四川盆地一带冬季由于受青藏高原阻挡作用影响较大,风速较小,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地形的影响,易出现云雾天气;夏季由于处于青藏高原“背风坡”,若西南暖湿气流偏南流,东南季风西进势力减弱,就易出现干旱。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二、青藏高原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冬季,由于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南的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就较小,气温下降幅度就不大;夏季,由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极少能越过青藏高原进入我国西北地区,甘肃、新疆一带气候就会干旱。
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358cae9aef8941ea76e056b.png)
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1.青藏高原的巨大隆起——空间特征(3000m临界高度):1)面积大:东西3000 km,南北1 500 km,占中国陆地面积1/4,南北占西风带宽度1/3 2)高度大:平均4500 m,占对流层高度1/33)中低纬度:25°N~40°N,处在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的过渡区青藏高原3000m的海拔高度对气流产生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改变了东亚大气环流格局,尤其对中国产生影响。
2.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 1)对季风的分支作用冬季:青藏高原北部对冬季风分支的分点在95E附近,冷空气堆积并分化为两支:一支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另一支则沿着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向河西走廊,顺地势南下,形成冬季风通道,加剧了冬季风向东南的势力。
夏季:夏季,西南季风抵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碰到青藏高原,即分为东、西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转为东风向西吹去;另一支则沿着山脉的走向流向我国西南地区,加剧藏东南水汽通道作用,使高原边缘降水增多,并进而因雨影作用使高原内部干旱加剧。
2)对西风的分支作用青藏高原西部,冬半年西风(西风带南移所致)气流受到高原阻挡,距地面3~4 km高度以下的气流被分为南、北两支。
由于冬季西风带的位置主要在青藏高原的西端偏南,加之地形的影响,所以南支比北支气流强大得多,故称“南支急流”。
南支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高原南侧成槽,加剧西南干暖气流势力。
北支在高原西北面,为西南气流,绕过新疆北部转为西北气流,进一步加强冬季风的势力;高原北侧成脊,盛行下沉气流,进一步强化西北地区的干旱化。
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气流相对静止区正好处在四川盆地上空,使其成为我国著名的微风区,四川多云雾也与此有关。
受青藏高的阻挡,西风气流的分叉、绕行,东流与汇合,形成了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
分支气流形成于10月,次年4-5月退出,它与东亚季风的进退有一定的关系。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33f877af01dc281e43af017.png)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附近汇合。
如图1所示。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
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西南暖湿气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
青藏高原北部气流对我国影响较明显,如春季我国西北气旋活动多。
四川盆地一带冬季由于受青藏高原阻挡作用影响较大,风速较小,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地形的影响,易出现云雾天气;夏季由于处于青藏高原背风坡,若西南暖湿气流偏南流,东南季风西进势力减弱,就易出现干旱。
地理资料丨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地理资料丨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8f4d7e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5.png)
地理资料丨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
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
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3000 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跨15个纬度。
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
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1、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公里)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而形成南北两支气流。
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背,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
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
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
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
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冷空气由于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和挤压,向我国东部地区倾泻到更南的纬度。
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地处高原西风带的背风位置,风速较小,天气、气候别具一格。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还表现在它对于近地面气流的屏障作用。
东西方向上,它阻滞了随西风气流东移的天气系统,南北方向上它直接阻挡着我国西部对流层冷暖空气的南北交流。
冬季高原阻挡冬季风南下,使南侧的印度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温度高,气压低,气温年较差小。
同时西风带气压系统受高原阻挡在其西侧停留、减弱、消亡,而东侧的四川盆地一带则又相对平静,气流扰动较少,风力较弱。
高原北侧又不易受南来暖湿气流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意义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意义及其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8f095f54693daef5ef73d65.png)
青藏高原隆升的意义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及其意义: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一带原是一片大海,后来大陆板块碰撞抬升才形成了今天的样子,而且还将继续增高。
青藏高原的隆起与新生代以来全球环境的重大变化具有明显联系。
这些变化体现在亚洲季风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亚洲内陆干旱化,比如,由此导致中国南方广大湿润地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出现,黄河中游地区出现大面积黄土堆积而形成黄土高原,奠定了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现代环境的宏观格局。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该区降基本上都在西北气流控制下,盛行风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属于副热带大陆气候,即干热类荒漠或沙漠气候;没有高原,也就没有了印度低压和蒙古高压,就不会形成现在的冬夏季风。
当高原开始隆起,青藏地区干热气候就开始发生较明显的变化,降水增多,气温降低;当高度达到1000-2000m时,雨量增到最大,当高度达2000-3000m,高原季风形成,但较弱,气温继续降低;当高度达到3000-4000m时,夏季青藏热低压、冬季青藏冷高压更明显,高原季风也接近现在的情况,东亚季风也更明显,高原气温更低,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湖泊逐渐干涸,于是青藏高原的隆升,经历了一个较暖湿到凉干的过程。
值得详细说明的是,夏半年,西南季风控制着高原东南部、南部,形成暖湿气候,高原内部则形成雨影区,十分干旱,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交替控制着青藏高原。
水分入不敷出:高原北部、西北部刮到海洋的空气却又能带走部分水汽,使得高原内陆水分更加缺乏。
从北部蒸发上高原的水分,无法从高原北沿流回北部,反而顺着高原的南坡流入印度洋或向东流入太平洋。
塔里木盆地的低热与其南边紧邻的青藏高原的高寒恰成鲜明对照。
盆地中蒸发出来的水汽随着热胀冷缩的空气而单向地漂移到高原。
由于空气热胀冷缩以及盆地高温与高原低温,使得盆地相对于高原总是高压,造成常年的东北风将盆地的水汽吹往高原。
水汽遇到高原低温冰川而凝聚。
低海拔盆地中的水就这样被蒸发作用送到高原。
这些从盆地吹往高原的水汽凝聚在高原广阔的地域,而不是限于高原北坡,这使得凝聚在高原上的水难以循环回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高原的空间特征: (1)面积大,东西3000km,南北1500km,占中国陆地 1/4,南北占西风带宽度1/3 (2)高度大:平均海拔4500m,占对流层高度1/3 (3)中低纬度:25°N-40°N,处于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的 过渡区域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 1 动力作用 ❖ 2 热力作用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 按照地理学的地带规 律,我国长江中下游 是干旱荒漠区,但是 由于青藏高原的形成 ,海洋和陆地的气压 梯度更大,夏天吸收 大量的水气登陆,使 这里形成全球典型的 季风区气候。否则长 江中下游就会如同开 罗所在的北非一样是
不毛之地。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动力作用——分支作用
分支:冬半年,对冬季风 发生分支;对西风发生分 支
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西风在这里分支绕 行,汇合东流,形成了北半球最强大的西 风带。
动力作用——分支作用
❖ 2.2.2 青藏高原的动力分作支用作:用分:支夏作半用年;屏,障对作西用 南季风发生分支
动力作用-屏障(阻碍)作用
对近地面气流起屏障作用
夏季西北地区形成少云 雨的干热天气
夏季高原内部 干旱化
此外,印度半岛北 部较少受冷空气的 影响,有利于热低 压的维持因此冬季 印度比同纬度温度 高气压低,年较差 小。
西南暖湿气流受阻, 高原边缘降水丰富
热力作用
青藏高原面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有强大的热力差异, 这对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热力作用。 1夏季:高原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空气受热上升,拉动印 度洋的暖湿气流前来补充,带来丰沛的季风降雨。 2冬季:高原就像一个巨大的冰块,空气冷却下沉,并由高 原涌向印度洋这就加剧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势力,从而使得冬 季风强大。 冬季由于高原地区海拔3-4Km高度形成一个冷高压,使高 原空气向外流动,成反气旋环流,这必然加强临近地区的下 沉气流,加强地面高压,从而加强有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冬季 风环流,夏季形成热低压,邻近地区空气流入高原,叠加在 高原东侧地区的季风之上,增强了邻近地区低压的强度,加 强了季风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