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摸鱼儿》(课堂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第 三 期 ( 1181—1203
)闲居带湖、瓢泉
时 期 —— 稼 轩 , 屡 遭
谗忌的苦闷。
创作的丰收期,抒 发豪情壮志外更添壮 志难酬的抑郁和苦闷 ,也颇多闲情逸志之 作。
7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8
君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点出愁情,再回春景。 暮春之景更衬愁苦之情! 暗喻南宋王朝昏庸腐朽。
19
下阕小结
—— 借 古 比 今 。 借 古 代 陈 皇 后 长 门失宠之典比词人遭谗见疑不被重用 的遭遇,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忧愤 和对专权误国的奸侫小人的憎恨之情。
艺术特色
11
12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 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 何况落红无数。
“惜春”
1.抗金的大好形势已经不复存在; 2.南宋国势衰微。
春且住,见说到, 天涯芳草无归路。
“留春”
拟人手法,呼唤春天留下不走。 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警告。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 画檐蛛网,尽日惹风絮。
“怨春”
春不能留,残春之景不能安 慰作者,倍增哀怨之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0
写作背景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 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 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 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 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 年,改官六次。
上阕小结
——抒发作者面对暮春之景(春 归)的无限感伤与哀怨之情。
• 讨论:上片运用比兴手法寄托了更
深刻的思想内涵。你认为“春”、 “春归”是在比喻什么?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 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用典。借陈皇后失宠自 况遭谗被排挤。
17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以杨、赵喻奸佞,表达 愤慨和警告。
全词总结
肝肠似火
《摸鱼儿》 ——辛弃疾
1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 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风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 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极富意境。
• (二)比兴手法的运用。 • (三)历史典故的运用。 • (四)缠绵曲折,沉郁顿挫。
全词总结
著名的比兴体词,以婉约风格赋予寄托 。继承了屈原美人香草文学的创作艺术 ,通篇比喻象征手法,借儿女情以写君 臣事,借古事讽今人 。
眼看春光已逝,国事日非,词人借对 春老花残和后妃失宠的感叹,暗示南宋 朝廷的艰危处境,抒发自己愤怒忧虑的 哀怨感情;词作看似委婉,实则激烈, 绵里藏针。
——作者直捣黄龙的梦想
8
第 四 期 ( 1203—1207 ) 晚年再起,参与北伐 时期。 虽无意仕途,但自思 报国日短,68岁的老 英雄仍毅然出山,并 隔江北望,吟出千古 名篇。
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里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如虎。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 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 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 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 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 英雄泪!
——年近而立之年,英雄失意
2
作者简介
原字坦夫,后 改字幼安, 中年后别号 稼轩居士, 宋济南历城( 今山东济南) 人。
3
第 一 期 ( 1140 - 1162 ) 沦 陷 及 起义期
• 生擒张安国的 少年英雄
4
第二期(1162—1181)
南渡初期南归后无用武之 地的落寞。
献《美芹十论》《九议》 ,提抗金方略,但辗转 各地,文韬武略与伟大 抱负总难施展。无奈作 词以抒怀,反映重整河 山的壮志,抒发对投降 政策的义愤,表达对祖 国前途的忧虑,初步形 成豪雄悲壮的词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