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中日古建筑特点与区别对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建筑史
中日建筑特点与区别
中日建筑在 一些方面存 在相似性, 但在众wk.baidu.com方 面仍有较大 区别。 其区别存在 的根本原因 便是地理位 置和自然资 源以及文明 发展程度。
不同
文明的差异造成了中日建筑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的
公元前6000-5000年 河姆渡文化
公元前300-250年 弥生时代
弥生时代,中国正处于汉朝 而就算“竪穴式住居”这种落后几千年的建筑,也是由朝 鲜半岛居民迁徙所带来后改造的。 日本地区的居民根据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 候类型,夏天潮湿多雨冬天多暴雪的天气状况,将屋顶改 造得非常陡峭,这种形态深深影响了后来的日本建筑
中国建筑从二里头 文化开始,就有了相当 大规模的夯土基台,可 以说夯土建筑是我们防 雨防水并象征建筑物主 人威严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为了防止建筑的夯土 基台被雨水冲刷而崩塌, 中国的建筑物往往有相 当大的“出跳”,也就 是我们常见的房檐翘出 去的那一部分。
而构建这个出跳的大功臣,就是中国发明的 “斗栱”。
这个时期的建筑, 后来被称作“和様建 築”(わようけんち く)
宋代不断繁荣起来后,中日的交流又重 新升温,不过不同于原来以官方为主的交流, 这个时候出现了大量交流佛法的中日云游僧 人,所以南方的很多建筑模式也就又一次传 到了日本
后来日本进入了第一个 幕府时代——镰仓幕府。我 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建筑,基 本都是镰仓时代之后建造或 者翻修的,正如伊势神宫一 样,我们看到的很多建筑, 早就不是原来的了。
是随着对于 唐文化的系统学 习,佛教传播的 深入,人对于神 的空间的侵入越 来越厉害。在588 年的飞鸟寺中, 空间本身有着强 烈的存在感,建 筑物呈中心对称
但是到了8世纪的东大寺,大殿 已经被挤到了回廊所围绕的庭院的 一边
到了11世纪,这 种大陆文化的影响到 达高潮,这一影响包 括佛教的影响深化。 这一时期出现了凤凰 堂平等院。
但近些年经已故 建筑史学家杨鸿勋先 生研究,引用日本考 古材料对照中国文献 得出日本神社源于中 国的结论,“彻底反 转了日本上古史”, “引起日本学术界的 极大的震撼”,以致 “使一些人哑口无 言”,颠覆了日本神 社“本土说”。
大多日本古建筑显得特别新, 有一个原因便是日本人自古就有一 种“无常”的观念,他们不希望任 何东西永久保存,而是通过另外一 种方式让它持续下去,所以伊势神 宫从建造那天开始就有了个传统— —式年遷宮,也就是说每20年,就 要在旁边的空地新盖一个神社,等 到老神社腐烂后,继续重新盖一个, 这个神社就以这种方式保存下来
凤凰堂体现的大陆影响主 要分为两方面: 一,凤凰堂体现的是佛教的分 支,来自大陆的净土宗对于天 堂的想象,描绘的是抽象和想 象的佛教概念。 二,凤凰堂的空间有着强烈的 方向性和平面性,参观者被要 求从一个固定的方向观看(正 立面)。 此时的日本建筑强调的已 经从四天王寺这种通过序列, 秩序,对称强调三维空间变成 了强调视角,构图的二维空间。
日本想向中国学习建 筑技艺,还没完全搞 明白汉人建筑的规格 的时候,就搞出了一 堆很不严格的参数, 但是日本人又非常注 意一些边缘性的东西, 所以这里面应用了东 汉时期就发展起来的 “云栱”
而整个法隆寺其实也是将中国的大量技 术简化之后出现的,就比如房顶的椽,一条 一条都是平行排列,就算到了转角也一样, 可以说日本后来很多建筑都是这样。
此时日 本的大部分 的佛教建筑 以及宫殿建 筑还不会太 脱离中国建 筑的样式
此时日本的大部分的佛教建筑以及宫殿 建筑还不会太脱离中国建筑的样式
安史之乱后唐朝彻底走了下坡路,日本也停止停止派遣遣唐 使。日本迁都平安京(京都),开始了“平安时代”,日本的固 有文化开始复苏,以一系列“和歌”“和画”为代表的“国风文 化”时代开始,曾经的干栏式的支架又出现在日本建筑中。如东 大寺正仓院,只有屋顶的外观与唐代建筑有几分相似。
“大佛样”,其 实和禅宗样也是同出 异门的两个变种,最 典型的就是被平家一 把火烧了之后重建的 “东大寺”,也就是 我们现在见到的东大 寺的基本架构了。
一层一层的斗栱与福建浙江一带的宋代建 筑有一定相似形态,但是如此多的斗拱还是日 本人的独创,在这个时代,斗栱不但回到了日 本建筑上,还被疯狂应用。在飞鸟时代,法隆 寺的立柱就有了非常独特的卷杀,而大佛样的 柱子不仅仅上面有卷杀,下面也有卷杀,柱子 基本是一个梭型的存在。
平安后期直到 镰仓兴起的“禅宗 样”,按照日本的 说法叫唐样,实际 上和唐并没有关系, 只不过日本人爱把 所有与中国有关的 都叫做“唐”
图中是镰仓时代 的功山寺,此时还出 现了飞檐。这个建筑 除了脑袋依然如同和 样一样巨大,也同样 是柿葺的材料,尤其 是房顶的歇山顶,还 有卷进去的边用来防 雨,这在中国是没有 的
禅宗样的斗栱恢复了大量 的“三跳”,而门窗也引用了宋 代的格子窗,还有一个很神奇的 应用,就是“卷杀”。卷杀在日 语叫做“粽”(ちまき),含义 就是那种把柱子的上下两端削出 来倒角和曲线的做法,唐代的建 筑一般都是比较直的柱子,等到 宋代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一本 建筑宝典《营造法式》里面说道 会在柱子上面⅓的部分去卷杀处 理,但是到了日本,这个粽被搞 的更加变本加厉。
京都东寺的檜皮葺
同样属于平安时代的建 筑,还有京都的法界寺 法界寺,和寝 殿造有很多异曲同 工的地方,而且斗 栱还有立柱进一步 的减小,少了很多 唐代建筑的雄浑, 而且此时的椽也就 是垂木已经不是主 要支撑房顶的结构, 而完全沦为装饰物。
在寝殿造的内部装修里, 也有了和同时期的宋代不一样 的地方。 襖(ふすま)出现了,襖 本来来源于类似屏风一样,在 室内作隔断的东西,唐代的时 候中国也是这样,不过后来在 日本逐渐发展成了方便开启的 推拉门。由于推拉门无论是在 日本还是中国都有过出现,所 以现在对于它到底是出自哪里 还是有争议的,但是同时期的 中国已经有了在室内设置隔断 的“小木作”,由此,中日之 间的差异逐步扩大。
而中国建 筑房顶的一条 条椽到了拐角 却是扇形排列 的
法隆寺的五重塔也 是日本佛塔造型的鼻祖, 这个建筑上一层的构造 叠在下一层的房檐上, 并且为了稳定,有一条 从上到下的柱子一直插 到地上,也就是说这个 建筑除了第一层是根本 不能进人
日本方塔,塔心柱接地,不可登临,无平坐
而在中国, 木塔不仅仅层 层可以上人, 而且每一层都 是有着佛像空 间可以膜拜的。
这与我国浙江 余姚的河姆渡遗址 的“干栏式房屋” 颇为相似,这种建 筑模式非常的适合 潮湿多雨的地方建 造。
不过在中国这种 “干栏式房屋”的建筑 模式很快就被中原的高 高的夯土台取代,但这 种结构在日本仍广泛运 用。 之后日本进入“古 坟时代”,经过考古调 查,古坟时代并没有留 下什么建筑,但是在房 顶的建造里,一种茅葺 的升级版出现了,那就 是柿葺。
按斗拱出跳数量设置横 拱,每一跳的华栱或昂头上, 放置横栱的一种斗栱的结构 方法叫做“计心造”
横拱的设置少于斗拱出踩, 如斗拱各向内外两侧挑出三拽 架称为七踩 ,应列有七列横拱, 但在制作时却省去一列或数列 横拱,这种做法称为“偷心造”
中国建筑的斗拱样式为 “计心造”。
而像法隆寺等日本建筑 的斗拱样式为“偷心造”
对于外面的墙壁,本来在唐代主要是不能动的直棂窗和 实心的木板门,同时期的唐招提寺的金堂,还是很还原唐代 建筑。而到北宋那个时代,已经演变成了“格子窗”。
不过日本由于受到屋子里面的“襖”的 影响,再加上前面说过日本的气候经常需要 通风,所以等到北宋的格子窗传到日本之后, 日本也就有了外面的“明障子”和里面的 “襖障子”了,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日 本的推拉门。
时间转到隋唐时期,当时 日本圣德太子摄政,派遣小野 妹子等谴隋使前往中国学佛法, 促进佛教的流通。而传播佛法 的同时,谴隋使也带回了众多 僧侣与佛教建筑。 就像佛教建筑从印度经过 西域传到中国时,中国的很多 佛教建筑也与传入地有所不同 一样,被誉为日本最早的木造 建筑群之一的法隆寺也是对于 中国南北朝时期寺庙建筑的不 完全模仿。
尤其是后来几乎全盘 汉化的“大化改新”后, 与中国建筑相似的日本建 筑越来越多了。 但是日本人学到的东 西是简化的,而且会加上 很多自己的突发奇想。不 过由于那个时候日本还是 不停的派遣唐使和遣隋使, 大部分的佛教建筑以及宫 殿建筑还不会太脱离中国 建筑的样式。尤其是被很 多人认为是唐代典范的唐 招提寺金堂。
茅草屋顶,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民居甚至神社的 重要特征,日本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民居甚至仪式用 建筑都是这个风格,甚至持续到明治维新。茅葺也 就是茅草块可以说是日本四大屋顶材料之一
日本人的屋顶叫“屋根”如图 所示的屋顶样式对日本建筑影 响很深。
按照考古来说, 虽然平民多是半地 穴,但是那个时代 另一个常见的房屋 架构,也一直影响 着日本建筑 “掘立柱建 物” ,也是日本绳 文到弥生甚至一直 延续下去的一种建 筑模式
已经灭亡的唐朝随着乱世的继续,对于日本 的影响式微。而相对的,日本也进入了幕府时期。 从此时开始,日本建筑空间的复杂性开始内化, 同时仍然受到来自大陆的影响,但是从这个时候 开始,日本建筑基本走上了自己发展的道路,开 始出现与中国建筑明显的不同。
这一时期发展的的例 子之一便是二条城。
随着国风文化的不断发 展,一种叫做“寝殿造”的建 筑也出现了(图 平等院凤凰 堂) 它总体的基本形制是: 正屋居中,前有池沼,两侧有 配屋,其间连以开敞的游廊。 更复杂一些的,在配屋外侧又 向前伸出中廊,到池沼边沿以 亭阁结束。
这种房顶,是用一个个柔软的木片来拼 接而形成房顶的工艺,防水性和美观性都要 高于原来的茅草,这个同样也是日本四种屋 顶技术之一,后来也是被大量的应用到了较 高规格的建筑立面。
此时,干栏式造型和茅葺杮葺结合起来的 日本特有的神社建筑就发展起来了。为了结构 稳定,上面出现了两个翘出来的“千木”和一 条一条的鱼骨头一样的“鲣木”,
日本学习唐朝文化的 重要节点便是大化改新 (645),确定引进大陆 的体制,并且推广佛教。 但在此之前,中原的建 筑形式已经开始影响日 本了。这一影响的重要 结果便是仪式性回廊的 形成。回廊的概念原本 来源于用于确立神的空 间和人的空间的藩篱, 比如伊势神宫
藩篱是严格的界限,越往里面只有越重要的神官才可以进去,而最里 面的内殿,只有天皇本人才能够进去。 本来要是区分空间,藩篱就足够了啊,但是,人对于神的空间的侵入产生 了回廊。回廊为人的各种仪式提供了场所,这个时候人可能还不能进到回 廊所环绕出的院子里,但是回廊本身给想要进入神的领域的凡人提供了庇 护所。其中一个比较早的例子,就是建于早于大化改新的593年的大阪四 天王寺。
在中央正屋(寝 殿)的两侧有东西配 屋,并以游廊把它们 联系起来。前有池沼。 更复杂一些的,在配 屋外侧又向前伸出廊 庑,到池沼边沿以亭 阁结束。
藤原家的伽罗御所,不仅 下面仍然是架起来的,而且这 个建筑不仅仅按照日本的炎热 的气候条件,出现了特有的回 廊,并且出跳也在加大以增加 更多的阴凉,飞鸟时代一直以 来学习中国的“瓦葺”屋顶也 停止使用,木片叠出来的柿葺 再次成为主流,甚至发展出了 檜皮葺(ひわだぶき),也就 是拿这种高贵的树皮进行房顶 搭建,同样现在的京都御所也 是用的这种材料,同样房顶也 变得越来越陡越来越大,总之 日本土著的建筑风格开始和飞 鸟奈良的唐风建筑融合。
木塔,塔 心柱不接地, 可登临,有平 坐。
日本化粧垂木 的产生来源, 源于“屋上架 屋,顶上架顶” 的原始重楼思 想。
尤其是在唐代 之后,因为木塔容 易失火,对于宗教 的永久保存性质很 不利,所以后来已 经出现了大量的石 制砖制佛塔了,著 名的大雁塔小雁塔 就是那个时候的。
因为是飞鸟时代开始 的,日本这个时期的 建筑,都叫做“飞鸟 样式”所谓的“唐风 建筑”,也是这个时 期最为相似。飞鸟样 式的建筑的初衷,是 日本想要彻底吸收汉 文化以及汉传佛教文 化的产物。
中日建筑特点与区别
中日建筑在 一些方面存 在相似性, 但在众wk.baidu.com方 面仍有较大 区别。 其区别存在 的根本原因 便是地理位 置和自然资 源以及文明 发展程度。
不同
文明的差异造成了中日建筑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的
公元前6000-5000年 河姆渡文化
公元前300-250年 弥生时代
弥生时代,中国正处于汉朝 而就算“竪穴式住居”这种落后几千年的建筑,也是由朝 鲜半岛居民迁徙所带来后改造的。 日本地区的居民根据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 候类型,夏天潮湿多雨冬天多暴雪的天气状况,将屋顶改 造得非常陡峭,这种形态深深影响了后来的日本建筑
中国建筑从二里头 文化开始,就有了相当 大规模的夯土基台,可 以说夯土建筑是我们防 雨防水并象征建筑物主 人威严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为了防止建筑的夯土 基台被雨水冲刷而崩塌, 中国的建筑物往往有相 当大的“出跳”,也就 是我们常见的房檐翘出 去的那一部分。
而构建这个出跳的大功臣,就是中国发明的 “斗栱”。
这个时期的建筑, 后来被称作“和様建 築”(わようけんち く)
宋代不断繁荣起来后,中日的交流又重 新升温,不过不同于原来以官方为主的交流, 这个时候出现了大量交流佛法的中日云游僧 人,所以南方的很多建筑模式也就又一次传 到了日本
后来日本进入了第一个 幕府时代——镰仓幕府。我 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建筑,基 本都是镰仓时代之后建造或 者翻修的,正如伊势神宫一 样,我们看到的很多建筑, 早就不是原来的了。
是随着对于 唐文化的系统学 习,佛教传播的 深入,人对于神 的空间的侵入越 来越厉害。在588 年的飞鸟寺中, 空间本身有着强 烈的存在感,建 筑物呈中心对称
但是到了8世纪的东大寺,大殿 已经被挤到了回廊所围绕的庭院的 一边
到了11世纪,这 种大陆文化的影响到 达高潮,这一影响包 括佛教的影响深化。 这一时期出现了凤凰 堂平等院。
但近些年经已故 建筑史学家杨鸿勋先 生研究,引用日本考 古材料对照中国文献 得出日本神社源于中 国的结论,“彻底反 转了日本上古史”, “引起日本学术界的 极大的震撼”,以致 “使一些人哑口无 言”,颠覆了日本神 社“本土说”。
大多日本古建筑显得特别新, 有一个原因便是日本人自古就有一 种“无常”的观念,他们不希望任 何东西永久保存,而是通过另外一 种方式让它持续下去,所以伊势神 宫从建造那天开始就有了个传统— —式年遷宮,也就是说每20年,就 要在旁边的空地新盖一个神社,等 到老神社腐烂后,继续重新盖一个, 这个神社就以这种方式保存下来
凤凰堂体现的大陆影响主 要分为两方面: 一,凤凰堂体现的是佛教的分 支,来自大陆的净土宗对于天 堂的想象,描绘的是抽象和想 象的佛教概念。 二,凤凰堂的空间有着强烈的 方向性和平面性,参观者被要 求从一个固定的方向观看(正 立面)。 此时的日本建筑强调的已 经从四天王寺这种通过序列, 秩序,对称强调三维空间变成 了强调视角,构图的二维空间。
日本想向中国学习建 筑技艺,还没完全搞 明白汉人建筑的规格 的时候,就搞出了一 堆很不严格的参数, 但是日本人又非常注 意一些边缘性的东西, 所以这里面应用了东 汉时期就发展起来的 “云栱”
而整个法隆寺其实也是将中国的大量技 术简化之后出现的,就比如房顶的椽,一条 一条都是平行排列,就算到了转角也一样, 可以说日本后来很多建筑都是这样。
此时日 本的大部分 的佛教建筑 以及宫殿建 筑还不会太 脱离中国建 筑的样式
此时日本的大部分的佛教建筑以及宫殿 建筑还不会太脱离中国建筑的样式
安史之乱后唐朝彻底走了下坡路,日本也停止停止派遣遣唐 使。日本迁都平安京(京都),开始了“平安时代”,日本的固 有文化开始复苏,以一系列“和歌”“和画”为代表的“国风文 化”时代开始,曾经的干栏式的支架又出现在日本建筑中。如东 大寺正仓院,只有屋顶的外观与唐代建筑有几分相似。
“大佛样”,其 实和禅宗样也是同出 异门的两个变种,最 典型的就是被平家一 把火烧了之后重建的 “东大寺”,也就是 我们现在见到的东大 寺的基本架构了。
一层一层的斗栱与福建浙江一带的宋代建 筑有一定相似形态,但是如此多的斗拱还是日 本人的独创,在这个时代,斗栱不但回到了日 本建筑上,还被疯狂应用。在飞鸟时代,法隆 寺的立柱就有了非常独特的卷杀,而大佛样的 柱子不仅仅上面有卷杀,下面也有卷杀,柱子 基本是一个梭型的存在。
平安后期直到 镰仓兴起的“禅宗 样”,按照日本的 说法叫唐样,实际 上和唐并没有关系, 只不过日本人爱把 所有与中国有关的 都叫做“唐”
图中是镰仓时代 的功山寺,此时还出 现了飞檐。这个建筑 除了脑袋依然如同和 样一样巨大,也同样 是柿葺的材料,尤其 是房顶的歇山顶,还 有卷进去的边用来防 雨,这在中国是没有 的
禅宗样的斗栱恢复了大量 的“三跳”,而门窗也引用了宋 代的格子窗,还有一个很神奇的 应用,就是“卷杀”。卷杀在日 语叫做“粽”(ちまき),含义 就是那种把柱子的上下两端削出 来倒角和曲线的做法,唐代的建 筑一般都是比较直的柱子,等到 宋代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一本 建筑宝典《营造法式》里面说道 会在柱子上面⅓的部分去卷杀处 理,但是到了日本,这个粽被搞 的更加变本加厉。
京都东寺的檜皮葺
同样属于平安时代的建 筑,还有京都的法界寺 法界寺,和寝 殿造有很多异曲同 工的地方,而且斗 栱还有立柱进一步 的减小,少了很多 唐代建筑的雄浑, 而且此时的椽也就 是垂木已经不是主 要支撑房顶的结构, 而完全沦为装饰物。
在寝殿造的内部装修里, 也有了和同时期的宋代不一样 的地方。 襖(ふすま)出现了,襖 本来来源于类似屏风一样,在 室内作隔断的东西,唐代的时 候中国也是这样,不过后来在 日本逐渐发展成了方便开启的 推拉门。由于推拉门无论是在 日本还是中国都有过出现,所 以现在对于它到底是出自哪里 还是有争议的,但是同时期的 中国已经有了在室内设置隔断 的“小木作”,由此,中日之 间的差异逐步扩大。
而中国建 筑房顶的一条 条椽到了拐角 却是扇形排列 的
法隆寺的五重塔也 是日本佛塔造型的鼻祖, 这个建筑上一层的构造 叠在下一层的房檐上, 并且为了稳定,有一条 从上到下的柱子一直插 到地上,也就是说这个 建筑除了第一层是根本 不能进人
日本方塔,塔心柱接地,不可登临,无平坐
而在中国, 木塔不仅仅层 层可以上人, 而且每一层都 是有着佛像空 间可以膜拜的。
这与我国浙江 余姚的河姆渡遗址 的“干栏式房屋” 颇为相似,这种建 筑模式非常的适合 潮湿多雨的地方建 造。
不过在中国这种 “干栏式房屋”的建筑 模式很快就被中原的高 高的夯土台取代,但这 种结构在日本仍广泛运 用。 之后日本进入“古 坟时代”,经过考古调 查,古坟时代并没有留 下什么建筑,但是在房 顶的建造里,一种茅葺 的升级版出现了,那就 是柿葺。
按斗拱出跳数量设置横 拱,每一跳的华栱或昂头上, 放置横栱的一种斗栱的结构 方法叫做“计心造”
横拱的设置少于斗拱出踩, 如斗拱各向内外两侧挑出三拽 架称为七踩 ,应列有七列横拱, 但在制作时却省去一列或数列 横拱,这种做法称为“偷心造”
中国建筑的斗拱样式为 “计心造”。
而像法隆寺等日本建筑 的斗拱样式为“偷心造”
对于外面的墙壁,本来在唐代主要是不能动的直棂窗和 实心的木板门,同时期的唐招提寺的金堂,还是很还原唐代 建筑。而到北宋那个时代,已经演变成了“格子窗”。
不过日本由于受到屋子里面的“襖”的 影响,再加上前面说过日本的气候经常需要 通风,所以等到北宋的格子窗传到日本之后, 日本也就有了外面的“明障子”和里面的 “襖障子”了,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日 本的推拉门。
时间转到隋唐时期,当时 日本圣德太子摄政,派遣小野 妹子等谴隋使前往中国学佛法, 促进佛教的流通。而传播佛法 的同时,谴隋使也带回了众多 僧侣与佛教建筑。 就像佛教建筑从印度经过 西域传到中国时,中国的很多 佛教建筑也与传入地有所不同 一样,被誉为日本最早的木造 建筑群之一的法隆寺也是对于 中国南北朝时期寺庙建筑的不 完全模仿。
尤其是后来几乎全盘 汉化的“大化改新”后, 与中国建筑相似的日本建 筑越来越多了。 但是日本人学到的东 西是简化的,而且会加上 很多自己的突发奇想。不 过由于那个时候日本还是 不停的派遣唐使和遣隋使, 大部分的佛教建筑以及宫 殿建筑还不会太脱离中国 建筑的样式。尤其是被很 多人认为是唐代典范的唐 招提寺金堂。
茅草屋顶,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民居甚至神社的 重要特征,日本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民居甚至仪式用 建筑都是这个风格,甚至持续到明治维新。茅葺也 就是茅草块可以说是日本四大屋顶材料之一
日本人的屋顶叫“屋根”如图 所示的屋顶样式对日本建筑影 响很深。
按照考古来说, 虽然平民多是半地 穴,但是那个时代 另一个常见的房屋 架构,也一直影响 着日本建筑 “掘立柱建 物” ,也是日本绳 文到弥生甚至一直 延续下去的一种建 筑模式
已经灭亡的唐朝随着乱世的继续,对于日本 的影响式微。而相对的,日本也进入了幕府时期。 从此时开始,日本建筑空间的复杂性开始内化, 同时仍然受到来自大陆的影响,但是从这个时候 开始,日本建筑基本走上了自己发展的道路,开 始出现与中国建筑明显的不同。
这一时期发展的的例 子之一便是二条城。
随着国风文化的不断发 展,一种叫做“寝殿造”的建 筑也出现了(图 平等院凤凰 堂) 它总体的基本形制是: 正屋居中,前有池沼,两侧有 配屋,其间连以开敞的游廊。 更复杂一些的,在配屋外侧又 向前伸出中廊,到池沼边沿以 亭阁结束。
这种房顶,是用一个个柔软的木片来拼 接而形成房顶的工艺,防水性和美观性都要 高于原来的茅草,这个同样也是日本四种屋 顶技术之一,后来也是被大量的应用到了较 高规格的建筑立面。
此时,干栏式造型和茅葺杮葺结合起来的 日本特有的神社建筑就发展起来了。为了结构 稳定,上面出现了两个翘出来的“千木”和一 条一条的鱼骨头一样的“鲣木”,
日本学习唐朝文化的 重要节点便是大化改新 (645),确定引进大陆 的体制,并且推广佛教。 但在此之前,中原的建 筑形式已经开始影响日 本了。这一影响的重要 结果便是仪式性回廊的 形成。回廊的概念原本 来源于用于确立神的空 间和人的空间的藩篱, 比如伊势神宫
藩篱是严格的界限,越往里面只有越重要的神官才可以进去,而最里 面的内殿,只有天皇本人才能够进去。 本来要是区分空间,藩篱就足够了啊,但是,人对于神的空间的侵入产生 了回廊。回廊为人的各种仪式提供了场所,这个时候人可能还不能进到回 廊所环绕出的院子里,但是回廊本身给想要进入神的领域的凡人提供了庇 护所。其中一个比较早的例子,就是建于早于大化改新的593年的大阪四 天王寺。
在中央正屋(寝 殿)的两侧有东西配 屋,并以游廊把它们 联系起来。前有池沼。 更复杂一些的,在配 屋外侧又向前伸出廊 庑,到池沼边沿以亭 阁结束。
藤原家的伽罗御所,不仅 下面仍然是架起来的,而且这 个建筑不仅仅按照日本的炎热 的气候条件,出现了特有的回 廊,并且出跳也在加大以增加 更多的阴凉,飞鸟时代一直以 来学习中国的“瓦葺”屋顶也 停止使用,木片叠出来的柿葺 再次成为主流,甚至发展出了 檜皮葺(ひわだぶき),也就 是拿这种高贵的树皮进行房顶 搭建,同样现在的京都御所也 是用的这种材料,同样房顶也 变得越来越陡越来越大,总之 日本土著的建筑风格开始和飞 鸟奈良的唐风建筑融合。
木塔,塔 心柱不接地, 可登临,有平 坐。
日本化粧垂木 的产生来源, 源于“屋上架 屋,顶上架顶” 的原始重楼思 想。
尤其是在唐代 之后,因为木塔容 易失火,对于宗教 的永久保存性质很 不利,所以后来已 经出现了大量的石 制砖制佛塔了,著 名的大雁塔小雁塔 就是那个时候的。
因为是飞鸟时代开始 的,日本这个时期的 建筑,都叫做“飞鸟 样式”所谓的“唐风 建筑”,也是这个时 期最为相似。飞鸟样 式的建筑的初衷,是 日本想要彻底吸收汉 文化以及汉传佛教文 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