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会医学考试重点总结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叶帅
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现象的总的看法、基本观点和实践原则,亦称医学观。
1、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2、亚健康状态:指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3、亚临床疾病:无症状疾病,无临床症状体征,但有临床检测证据。
4、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5、卫生服务利用:是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
6、卫生服务需要: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由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以及个人未认识到的需要。
7、卫生人力规划:是指对未来人力需要量、供应量以及拥有量进行预测。
8、卫生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为提供卫生服务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10、定性研究:指以人群为对象的研究,阐述事物的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
11、文化:广义的文化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
12、风俗:是特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13、风俗习惯: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特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14、健康投资:指人们为了获得良好的健康而消费的食品、闲暇时间和卫生服务等资源。
15、人口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体现
16、人口流动: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和阶层职业上的变动。
17、社会制度: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8、社会支持: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
19、健康危险因素: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20、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疾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21、心理压力:指人们生活中各种刺激事件和内在要求在心理上所构成的困惑或威胁,表现为心神紧张或不适。
22、促进健康的行为:个体或群体表现出来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23、危害健康的行为:偏离个人、他人和社会的健康期望,不利于健康的行为。
24、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指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影响到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
25、社会病: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介于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之间。
26、非故意伤害:指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人体损伤。分为:交通伤害,溺水,中毒,跌倒等。
27、社会政策: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进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规定、行动准则、计划和措施的总称。
28、卫生政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为保障公众健康和实现特定卫生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行动依据,主要包括卫生发展的目标、法律、法规、战略、方针、策略、计划和措施等。
29、全球卫生策略:针对全球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由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总体卫生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基本实现途径。
问答题
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疾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2)健康需求的提高(3)医学进一步社会化(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2、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
1)环境因素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3)生物遗传因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1)、从治疗扩大到预防服务(2)、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 3)、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4)、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4、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
(2)人群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
(3)生物、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
(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
(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5、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
1).疾病频率指标:(1)两周患病率(2)慢性病患病率(3)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
2)疾病严重程度指标:(1)两周卧床率(2)两周活动受限率(3)两周休工(学)率
6、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
1)门诊服务利用指标:(1)两周就诊率(2)两周患者就诊率(3)两周患者未就诊率
2)住院服务利用指标:(1)住院率(2)人均住院天数(3)未住院率
3)预防保健服务利用指标: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妇幼保健
7、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
①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②社会经济因素③文化教育④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⑤医疗保健制度⑥气候地理条件⑦行为心理⑧婚姻与家庭
8、卫生费用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