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4队列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瞻性收集资料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 确定研究因素 二 确定研究结局
三 选择研究对象
四 确定队列大小 五 资料收集与随访 六 资料整理与分析 七 质量控制(常见偏倚)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确定研究因素
在大量病例对照研究基础上 +文献资料 +个人经
验一般是选择一种或一组相关因素与多种疾病的
关系
主要的暴露因素以外的可影响结局的因素也应
事先考虑,特别是混杂因素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outcome),是观察人群中出现的预期 的结果事件。
发病或死亡
某些血清指标
分子标志的变化 定性或定量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选择研究对象
具有代表性的人群
未患所研究疾病 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暴露组
非暴露组 合计
暴露组发病率=a/(a+b) 对照组发病率=c/(c+d) 如果二者差异显著,并且无明显偏倚,则暴露因 素与疾病之间有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率的计算
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 CI) CI=D/N D:某固定人群在一定时间内某病新发病例数 N:观察时期开始时的总人数 应用:人群比较固定,且能稳定地维持在一个较长的观察期.
失访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
二硫化碳(CS2)
神经系统毒物,抑制酶的活性,影响脂蛋白代谢,造成
心血管疾病
长期接触低浓度二硫化碳可引起慢性中毒,引起精神病、
多发性神经炎、动脉粥样硬样等
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的二硫化碳蒸气可急性中毒
20世纪60年代芬兰职业卫生研究所Hernberg 和 Tolonen 教授所做的 5 年前瞻性队列研究确定了
选择研究对象
非暴露组 选择原则:对照人群除暴露因素的影响外 , 其他各种
因素的影响或人群的特征 ( 如年龄 , 性别 , 职业 , 民族等 ) 都应尽可能与暴露组相似.
内对照 外对照 总人口对照 多重对照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确定队列大小
有关参数
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 暴露人群的发病水平P1(D=P1-P0),D值越大,N越小 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 RR)
考虑到失访,实际上每组需扩大10%,即2541人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基线资料
暴露的资料 个体的其他信息
随访
随访对象、内容和方法 随访间隔、随访者 观察终点、终止时间
资料收集
查阅纪录 调查询问 健康或疾病检查 环境监测等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病例 a c a+c 非病例 b d b+d 合计 a+b c+d a+b+c+d
p1 RR p0
α值 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确定队列大小
q0 = 1 p0
p (p1 p0 )/2
q1 = 1 p1
q = 1 p
p1 RR p0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确定队列大小
已知 p0=0.007,RR=2.5,α=0.05,β=0.1,计算样本量 (要求两组样本量相等) 根据上述条件 Zα=1.96, Zβ=1.282 ,q0=0.993 p1=p0×RR=0.0175,q1=0.9825 代入公式得 N=2310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联系强度的计算
2 特异危险度 AR( attributable ratio)
AR I e I 0 a c n1 n0
AR RR I 0 I 0 I 0 RR 1
意义:疾病危险完全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暴露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 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越大
第4章(4)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流行病学教学组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基本原理
队列(cohort)
队列原意是指古罗马军团中的一个分队,流行病
学家加以借用,表示有共同经历或共同状态的一 群人,例如一组出生队列有相同的出生年代,一 组吸烟队列有共同的吸烟经历。
基本原理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
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出生地区相同,工种的体力消 耗相当,在同一城市的造纸厂随机选择的343名男性工 人
四 资料收集
查阅档案记录
用药情况、既往车间CS2的浓度等
询问
姓名、性别、年龄、工种及工作年限、吸烟、业余时 间的体力活动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糖、血脂、血清胆固醇水平、血压、心电图、心脏 大小、体重及车间CS2浓度的动态变化
缺点:
1.不适应于研究人群中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2.观察时间长而难以避免失访,易产生失访偏倚。 3.设计要求高,实施复杂,工作量大,费用高,不能很快出成果。 4. 一次只能研究一个或一组暴露因素。
表2 CS2与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的RR与AR比较
临床类型 心肌梗塞 RR 3.57 AR 5.25
致死性心肌梗塞
非致死性心肌梗塞 心绞痛 心电图冠心样改变
4.69
2.74 1.89 1.4
3.21
2.04 11.6 6.1
七 结论
长期低剂量(20~30ppm)CS2暴露与冠心病的发病 和死亡存在因果关系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联系强度的计算
4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
(人群病因分值)
It I0 PAR % 100 % It
P e RR 1 PAR % 100 % P e RR 1 1
Pe:总人群的暴露比例
意义: 总体人群中因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占总体人群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选择研究对象
暴露组
特殊暴露人群: 一般是指超额暴露于可疑病因或生 活习惯或职业可能与所研究疾病有关的人,即高危人群. 如:吸烟人群,井下工人,冶炼工人等. 一般人群:指一个地区的全部人口或其样本.
便于随访的人群:如组织人群(机关单位,企事团体等)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RR与AR的区别
(1/10万人年)
疾病 肺癌 心血管疾病
吸烟者 48.33 294.67
非吸烟者 4.49 169.54
RR 10.8 1.7
AR 43.84 125.13
意义:
RR
AR
吸烟对肺癌的病因学意义较大 戒烟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较大, 即公共卫生意义较大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联系强度的计算
二硫化碳长期低剂量暴露与冠心病的因果关系
一 确定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
长期低剂量的CS2暴露
定义
有CS2暴露,在不至引起急性中毒的间工 作至少5年以上
二 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指标
心肌梗死 血压变化 心电图的改变 心绞痛发作
三 确定研究现场和人群
暴露组
1942~1967年间某粘纤厂25至64岁,至少有5年CS2暴 露史的所有工人(343名,全为男性) 对照组
RR= AR= PAR%=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标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SMR)
研究人群中观察发病( 死亡)数 SMR 标准人口(全人口)预 期发病(死亡)数
适用条件:
有些人群特殊暴露人数较少,不便计算出发病率
无法获得发病率或死亡率资料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2 ( ad bc ) N 2 x (a b)(c d )(a c)(b d )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联系强度的计算
1 相对危险度RR( risk ratio)
Ie a n1 RR I0 c n0
Ie:暴露组率 Io:非暴露组率 意义:
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CS2所致的冠心病,以致死性心肌梗死表现突出,其 他类型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措施 芬兰当局已于1972年把CS2的车间最高容许浓 度从20ppm降至10ppm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1.适用于常见病。 2.时间顺序是由因及果的,可以下因果结论。 3.可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可以测量两组间的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 4.可以观察一个因素与多个结局的关系。 5.暴露因素的作用可以分级,便于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发病数 暴露组 (343 人) 致死性 非致死性 合计 对照组 (343 人) 致死性 非致死性 合计 14 11 25 3 4 7 5 年累积发病率(%) 4.08 3.21 7.29 0.87 1.17 2.04 RR 4.69 2.74 3.57 RR95%CI 1.34 ~ 16.47 0.86 ~ 8.69 1.52 ~ 8.37
五 质量控制
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和规定 事先校准各种仪器和设备 重复测量和分析某些指标
六 资料分析
CS2暴露组发生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度为3.57,两组 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总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有 显著性(表1) CS2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的发生中作用程度不同
(表2)
表1 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心机梗死发生率及相对危险度
小样本:以个人为单位计算(精确法)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率的显著性检验
队列研究资料归纳整理表 病例 暴露组 非暴露组 合计 a c a+c=m1 非病例 b d b+d=m0 合计 a+b=n1 c+d=n0 a+b+c+d=t 发病率 a/n1 c/n0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率的显著性检验
ÓÁ ¶ ÐÑ Ð¾ ¿× ÊÁ ϵ ÄÕ ûÀ í é ×ð ± ©Â ± ¶é × Ç ·© ±¶ Âé × Ï¼ º Æ ¢ ·¡ ²Ë Èý Ê a c a+c ´ ΢ ·¡ ²Ë Èý Ê b d b+d ϼ º Æ a+b c+d a+b+c+d=N
中该病总发病率或死亡率的百分比
实例:
在1963年Mcbride报告反应停与肢体缺陷关系的队列研究中 结果如下: 1 服反应停者胎儿肢体缺陷发病率为42%(Ie) 2 未服反应停者胎儿肢体缺陷发病率为0.24%(Iu) 3 人群中胎儿肢体缺陷发病率为0.28%(It) 试计算各危险度测量的数值?RR、AR、PAR%
可以观察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用 检验病因假设 评价预防效果
途
研究疾病自然史
研究药物不良反应
研究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双向性队列研究
研究类型
时间顺序 过去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现在
历史性队列
将来
双向性队列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
前瞻性队列
RR值越大,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越大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联系强度的计算
1 相对危险度RR( risk ratio)
RR与关联强度
RR 0.9~1.0 0.7~0.8 0.4~0.6 0.1~0.3 <0.1 1.0~1.1 1.2~1.4 1.5~2.9 3.0~9.9 10~ 关联强度 无 弱 中 强 很强
3 人群归因危险度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AR)
PAR= It-I0
It:总人群率 Io:非暴露组率
意义:总体人群中因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全人群与非暴露组比较,由于暴露因素所增加的疾病发生率的大小 P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越大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率的计算
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ID)也叫人时发病率 ID=D/PT PT:(person time) 人年:一个人观察一年算为一人年
应用:人口不固定,变动较大的人群.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人年的计算
人年:一个人观察一年算为一人年
大样本:年初人数+年末人数/2(近似法)
标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SMR)
意义:
研究人群发生(死于)某病的危险性是标准人群的多少倍 SMR=1 实际死亡数等于标准人群预期死亡数 SMR>1 实际死亡数大于标准人群预期死亡数 SMR<1 实际死亡数少于标准人群预期死亡数
队列研究常见偏倚
选择偏倚
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或是暴露程度不同的
若干组
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多组之间所研究结局
(outcome,发病或死亡等)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断研 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
时间顺序
暴露组 随访
不暴露组 随访
比较结局
研究特点
观察法
wenku.baidu.com设立对照,是分析流行病学
由因及果,时间顺序合理,可解决因果关系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 确定研究因素 二 确定研究结局
三 选择研究对象
四 确定队列大小 五 资料收集与随访 六 资料整理与分析 七 质量控制(常见偏倚)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确定研究因素
在大量病例对照研究基础上 +文献资料 +个人经
验一般是选择一种或一组相关因素与多种疾病的
关系
主要的暴露因素以外的可影响结局的因素也应
事先考虑,特别是混杂因素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outcome),是观察人群中出现的预期 的结果事件。
发病或死亡
某些血清指标
分子标志的变化 定性或定量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选择研究对象
具有代表性的人群
未患所研究疾病 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暴露组
非暴露组 合计
暴露组发病率=a/(a+b) 对照组发病率=c/(c+d) 如果二者差异显著,并且无明显偏倚,则暴露因 素与疾病之间有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率的计算
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 CI) CI=D/N D:某固定人群在一定时间内某病新发病例数 N:观察时期开始时的总人数 应用:人群比较固定,且能稳定地维持在一个较长的观察期.
失访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
二硫化碳(CS2)
神经系统毒物,抑制酶的活性,影响脂蛋白代谢,造成
心血管疾病
长期接触低浓度二硫化碳可引起慢性中毒,引起精神病、
多发性神经炎、动脉粥样硬样等
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的二硫化碳蒸气可急性中毒
20世纪60年代芬兰职业卫生研究所Hernberg 和 Tolonen 教授所做的 5 年前瞻性队列研究确定了
选择研究对象
非暴露组 选择原则:对照人群除暴露因素的影响外 , 其他各种
因素的影响或人群的特征 ( 如年龄 , 性别 , 职业 , 民族等 ) 都应尽可能与暴露组相似.
内对照 外对照 总人口对照 多重对照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确定队列大小
有关参数
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 暴露人群的发病水平P1(D=P1-P0),D值越大,N越小 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 RR)
考虑到失访,实际上每组需扩大10%,即2541人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基线资料
暴露的资料 个体的其他信息
随访
随访对象、内容和方法 随访间隔、随访者 观察终点、终止时间
资料收集
查阅纪录 调查询问 健康或疾病检查 环境监测等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病例 a c a+c 非病例 b d b+d 合计 a+b c+d a+b+c+d
p1 RR p0
α值 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确定队列大小
q0 = 1 p0
p (p1 p0 )/2
q1 = 1 p1
q = 1 p
p1 RR p0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确定队列大小
已知 p0=0.007,RR=2.5,α=0.05,β=0.1,计算样本量 (要求两组样本量相等) 根据上述条件 Zα=1.96, Zβ=1.282 ,q0=0.993 p1=p0×RR=0.0175,q1=0.9825 代入公式得 N=2310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联系强度的计算
2 特异危险度 AR( attributable ratio)
AR I e I 0 a c n1 n0
AR RR I 0 I 0 I 0 RR 1
意义:疾病危险完全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暴露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 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越大
第4章(4)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流行病学教学组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基本原理
队列(cohort)
队列原意是指古罗马军团中的一个分队,流行病
学家加以借用,表示有共同经历或共同状态的一 群人,例如一组出生队列有相同的出生年代,一 组吸烟队列有共同的吸烟经历。
基本原理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
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出生地区相同,工种的体力消 耗相当,在同一城市的造纸厂随机选择的343名男性工 人
四 资料收集
查阅档案记录
用药情况、既往车间CS2的浓度等
询问
姓名、性别、年龄、工种及工作年限、吸烟、业余时 间的体力活动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糖、血脂、血清胆固醇水平、血压、心电图、心脏 大小、体重及车间CS2浓度的动态变化
缺点:
1.不适应于研究人群中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2.观察时间长而难以避免失访,易产生失访偏倚。 3.设计要求高,实施复杂,工作量大,费用高,不能很快出成果。 4. 一次只能研究一个或一组暴露因素。
表2 CS2与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的RR与AR比较
临床类型 心肌梗塞 RR 3.57 AR 5.25
致死性心肌梗塞
非致死性心肌梗塞 心绞痛 心电图冠心样改变
4.69
2.74 1.89 1.4
3.21
2.04 11.6 6.1
七 结论
长期低剂量(20~30ppm)CS2暴露与冠心病的发病 和死亡存在因果关系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联系强度的计算
4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
(人群病因分值)
It I0 PAR % 100 % It
P e RR 1 PAR % 100 % P e RR 1 1
Pe:总人群的暴露比例
意义: 总体人群中因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占总体人群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选择研究对象
暴露组
特殊暴露人群: 一般是指超额暴露于可疑病因或生 活习惯或职业可能与所研究疾病有关的人,即高危人群. 如:吸烟人群,井下工人,冶炼工人等. 一般人群:指一个地区的全部人口或其样本.
便于随访的人群:如组织人群(机关单位,企事团体等)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RR与AR的区别
(1/10万人年)
疾病 肺癌 心血管疾病
吸烟者 48.33 294.67
非吸烟者 4.49 169.54
RR 10.8 1.7
AR 43.84 125.13
意义:
RR
AR
吸烟对肺癌的病因学意义较大 戒烟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较大, 即公共卫生意义较大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联系强度的计算
二硫化碳长期低剂量暴露与冠心病的因果关系
一 确定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
长期低剂量的CS2暴露
定义
有CS2暴露,在不至引起急性中毒的间工 作至少5年以上
二 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指标
心肌梗死 血压变化 心电图的改变 心绞痛发作
三 确定研究现场和人群
暴露组
1942~1967年间某粘纤厂25至64岁,至少有5年CS2暴 露史的所有工人(343名,全为男性) 对照组
RR= AR= PAR%=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标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SMR)
研究人群中观察发病( 死亡)数 SMR 标准人口(全人口)预 期发病(死亡)数
适用条件:
有些人群特殊暴露人数较少,不便计算出发病率
无法获得发病率或死亡率资料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2 ( ad bc ) N 2 x (a b)(c d )(a c)(b d )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联系强度的计算
1 相对危险度RR( risk ratio)
Ie a n1 RR I0 c n0
Ie:暴露组率 Io:非暴露组率 意义:
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CS2所致的冠心病,以致死性心肌梗死表现突出,其 他类型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措施 芬兰当局已于1972年把CS2的车间最高容许浓 度从20ppm降至10ppm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1.适用于常见病。 2.时间顺序是由因及果的,可以下因果结论。 3.可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可以测量两组间的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 4.可以观察一个因素与多个结局的关系。 5.暴露因素的作用可以分级,便于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发病数 暴露组 (343 人) 致死性 非致死性 合计 对照组 (343 人) 致死性 非致死性 合计 14 11 25 3 4 7 5 年累积发病率(%) 4.08 3.21 7.29 0.87 1.17 2.04 RR 4.69 2.74 3.57 RR95%CI 1.34 ~ 16.47 0.86 ~ 8.69 1.52 ~ 8.37
五 质量控制
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和规定 事先校准各种仪器和设备 重复测量和分析某些指标
六 资料分析
CS2暴露组发生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度为3.57,两组 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总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有 显著性(表1) CS2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的发生中作用程度不同
(表2)
表1 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心机梗死发生率及相对危险度
小样本:以个人为单位计算(精确法)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率的显著性检验
队列研究资料归纳整理表 病例 暴露组 非暴露组 合计 a c a+c=m1 非病例 b d b+d=m0 合计 a+b=n1 c+d=n0 a+b+c+d=t 发病率 a/n1 c/n0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率的显著性检验
ÓÁ ¶ ÐÑ Ð¾ ¿× ÊÁ ϵ ÄÕ ûÀ í é ×ð ± ©Â ± ¶é × Ç ·© ±¶ Âé × Ï¼ º Æ ¢ ·¡ ²Ë Èý Ê a c a+c ´ ΢ ·¡ ²Ë Èý Ê b d b+d ϼ º Æ a+b c+d a+b+c+d=N
中该病总发病率或死亡率的百分比
实例:
在1963年Mcbride报告反应停与肢体缺陷关系的队列研究中 结果如下: 1 服反应停者胎儿肢体缺陷发病率为42%(Ie) 2 未服反应停者胎儿肢体缺陷发病率为0.24%(Iu) 3 人群中胎儿肢体缺陷发病率为0.28%(It) 试计算各危险度测量的数值?RR、AR、PAR%
可以观察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用 检验病因假设 评价预防效果
途
研究疾病自然史
研究药物不良反应
研究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双向性队列研究
研究类型
时间顺序 过去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现在
历史性队列
将来
双向性队列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
前瞻性队列
RR值越大,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越大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联系强度的计算
1 相对危险度RR( risk ratio)
RR与关联强度
RR 0.9~1.0 0.7~0.8 0.4~0.6 0.1~0.3 <0.1 1.0~1.1 1.2~1.4 1.5~2.9 3.0~9.9 10~ 关联强度 无 弱 中 强 很强
3 人群归因危险度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AR)
PAR= It-I0
It:总人群率 Io:非暴露组率
意义:总体人群中因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全人群与非暴露组比较,由于暴露因素所增加的疾病发生率的大小 P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越大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率的计算
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ID)也叫人时发病率 ID=D/PT PT:(person time) 人年:一个人观察一年算为一人年
应用:人口不固定,变动较大的人群.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人年的计算
人年:一个人观察一年算为一人年
大样本:年初人数+年末人数/2(近似法)
标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SMR)
意义:
研究人群发生(死于)某病的危险性是标准人群的多少倍 SMR=1 实际死亡数等于标准人群预期死亡数 SMR>1 实际死亡数大于标准人群预期死亡数 SMR<1 实际死亡数少于标准人群预期死亡数
队列研究常见偏倚
选择偏倚
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或是暴露程度不同的
若干组
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多组之间所研究结局
(outcome,发病或死亡等)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断研 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
时间顺序
暴露组 随访
不暴露组 随访
比较结局
研究特点
观察法
wenku.baidu.com设立对照,是分析流行病学
由因及果,时间顺序合理,可解决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