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BC: 生理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红细胞衰亡,同时,又有1/120得红细胞产生,使红细胞得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多种原因可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增多。

【正常参考值】

【异常结果分析】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与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得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与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得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成素得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减低得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 /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

1.生理性减少:3个月得婴儿至15岁以前得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得贫血:

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得贫血。

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得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得巨幼细胞性贫血。

(2)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得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得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得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得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钧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得贫血。

WBC: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

白细胞计数(WBC)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值得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得疾病。

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

细胞类别(成人):

白细胞分类计数得临床意义如下:

(1)中性粒细胞:增多与减少得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创伤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等。

(4)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减少多见于

传染急性期、放射病ﻫ(5)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减少无意义。ﻫPLT:

显微镜计数法(草酸铵溶血直接计数法;复方尿素溶血直接计数法);(100~300)×109/L。ﻫ多参数血液细胞分析仪计数法:(100~300)×109/L。

临床意义:ﻫ(一)生理性

1、剧烈运动后血小板增高,饱餐后也有增高,冬季略增高。

2、妇女月经前血小板降低.

3、少年较成年人血小板偏低。

4、新生儿血小板数目较少,到3个月后至成人水平。

1、血小板 5、静脉血血小板略高于外周血.ﻫ(二)病理性ﻫ

降低:ﻫ(1)骨髓造血功能受损而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

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抗癌药得应用等.

(2)血小板破坏过多而致得血小板减少,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3)血小板消耗过多而致得血小性紫癜、脾亢、体外循环等。ﻫ

板减少,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ﻫ2、血小板增高:

(1)组织受损及术后特别就是脾切除后血小板可增高。

(2)血小板持续增高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得早期.

(3)急性反应,如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