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舟过安仁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舟过安仁教案
【篇一:古诗舟过安仁教案】
下册教学分析
【篇二:古诗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及反思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图画及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图画中两个小孩的聪慧、顽皮,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把古诗编成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牧童》,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顾。

(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过度:童年捕蝉的经历是那样的有趣,也勾起了老师对另一首描写儿童生活诗的回忆。

(教师背诵:《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是伟大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有关儿童生活的诗作。

是的,他就是这样一个童心不泯的诗人,他的诗以写田园生活为主,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陆游、范成大)。

今天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做了一首诗,是什么情景呢?我们一起看图画。

二、学习古诗
1、看图,说图意。

打开书,看到这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自由汇报,教师梳理学生一两个关键问题,留在理解诗意时解决)
2、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出示《舟过安仁》,要求自由练习朗读——抽生读(2个)——男、
女读——齐读(重点指导“篙”、“棹”的读音及“遮”的写法)
3、学习古诗: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

2、
借助插图。

3、发挥想象)
(1)自学,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a、理解诗题、词语、诗句。

“舟”、“安仁”指什么、(谁的舟?)“一叶”、“篙”、“棹”、“怪生”
什么意思?学生据诗句说——两个小孩坐在一艘船中,收起了撑船
的竹竿和船浆,却坐在船的中央撑起了一把伞。

哦!怪不得没下雨
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
进啊!(学生说不全不强求)
b、演古诗,再现情境。

过度:当时杨万里乘舟路过安仁时,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穿过时
空的隧道,来到一千多年前的那叶小船上,你们同桌俩就是诗里的
两个孩童,老师就是当年的杨万里,现在我们来演一演当时的情境。

要求:有对话、动作。

(1)同桌扮演这首诗的那两个男孩,教师巡视。

(2)选择表演到位的一对同桌到全班表演。

老师:我是诗人杨万里。

(指上台表演的同学)你们就是那两个可
爱的顽童,(老师用语言渲染情境,学生用动作配合表演):一人
撑竹篙,一人划船,忽然他们把竹篙和船桨都收起来了,接着撑起
一把伞。

老师:(做出百思不解之状,自言自语)我左思右想,总也想不明白。

哎,两位小朋友,你们怎么大晴天撑着一把雨伞啊!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作出恍然大悟状),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奇思
妙想,别出心裁啊!好两个顽皮、可爱的孩子!(学生评价表演的
孩童:可爱、聪明)
过度:如此有趣的一幕,诗人杨万里知道了原因后,为小孩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让我们带着对
小孩的喜爱和聪慧的赞赏又一次走进诗里,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过度:诗有诗的境界,诗有诗的情感,如果我们带上节奏读,那么
会更有诗的味道。

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自己读,一边给诗画上节奏再读。

(生自由练习读,画出节奏。

指名读,抽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节奏)
4、背诵: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我们
也把这几个孩子形象记在心里吧!(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三、改编故事
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看到的是儿童生活的一个小小的镜头,如果我们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就会成为一幅流动的画,
画里会有声音,也会有色彩,请同学们把这幅画画下来,不过不是
用画笔,而是用优美、生动的语言。

将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看
谁的故事写得更生动。

要求:1、写上小孩的动作、语言,能恰当地用上表现人物神态的词
语就更好了。

如:笑嘻嘻、着急、目不转睛等。

2、字数100字左右,限时5分钟。

小小渔船江边靠,我和同伴上了船,
杨万里是一位善长写田园诗的南宋诗人,今天老师还带了他的另外
一首诗给你们,供大家欣赏朗读。

(学生小声朗读——齐读)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磐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钲()磐()
【脱晓冰】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铮】古代一种像锣的乐器。

【玻璃】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现在的玻璃。

大意:清晨,儿童将金盆里冻的冰凿下来,用带彩的丝线穿起当钲(古代乐器名)。

敲得响声穿过树林,忽一声响把它敲碎了。

下课!
【篇三:古诗舟过安仁教案】
5 古诗三首之《舟过安仁》教学设计文本简析: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
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这里有作者
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
船桨。

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
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想象画面,
感受小童的形象; 4、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当时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小童的形象,体会诗人对小童的喜爱与赞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童趣:
同学们,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童年是一
首首妙不可言的诗。

身处于童年的你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一只蝴蝶,一个玩具??虽然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却包含
着我们的快乐。

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没有有趣的事发生呢?
谁来说说看?
同学们,我们的童年时光就像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
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

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
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课件出示课题:舟过安仁】齐读课题。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题目,看看你知道了什么?二、初读感知,
读顺读熟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是诗人杨万里在路过安仁的时候看见的一件事。

那么他究竟看见了什么呢?下面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
读准字音。

谁来给大家朗读这首诗?
同学们,在读这首诗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课件出示:篙、棹】这
两个生字的读音。

我们一起来正确的、流利的读读它。

同学们,刚刚我们读了这首诗,那它有没有自己的节奏呢?自己试
试看,标出它的节奏,再读读。

同桌互相读读看,听听他是怎么读的?同学们,有没有同学想给大
家展示一下呢?
同学们,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仔细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课件出示: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朗读,许多小手都举起来了,你们都想读,是吗?那我们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好吗?以大组为单位,看哪个大组
读的最好?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同学们,知道这首诗都讲了些什么吗?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
的意思吗?先别着急举手,我们先回想一下,以前是怎么理解诗句的,借助了哪些工具?四人小组交流讨论一下借助那些工具来理解,然后再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同学们,哪个小组来汇报汇报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同学们,还有哪个小组来汇报汇报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课件出示:在河上有一叶渔船,渔船上有两个小童。

他们收起撑
船的竹篙和划船的木浆,奇怪的是没有下雨他们却撑着伞,原来他
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四、感悟童心,走近诗人 1、感悟童心
同学们,好一幅美妙的江上行舟图啊!【课件出示:一叶渔舟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着这句话,看着书本里的插图,你的眼
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仿佛看见了两个小孩
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


同学们,两个小孩为什么在河上泛舟,有篙不撑,有桨不划?你们
猜猜两个小孩心里在想些什么?
同学们,这两个小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件出示:天真稚气、聪明伶俐】同学们,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看来“童心无处不显,童乐无处不在”呀!让我们读读这句诗,感受孩子的天真无邪、淘气聪明吧!【课件出示:一叶渔舟俩
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同学们,谁能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分享? 2、走近诗人的内心
同学们,这是杨万里在行船途中,偶然看见两个小孩坐在船上,却
没有划船,竹篙收起
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 诗人认真观察、思考,结果恍然大悟,原来是——【课件出示: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
是使风。


同学们,诗人心里很奇怪啊,想要探个究竟,此时此刻,他心中在
想些什么呢?小声读读诗句想想。

同学们,两个孩子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
想象一下。

【课件出示: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
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同学们,杨万里顿
时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句诗,读出心中
的恍然大悟吗?
同学们,听了小童的回答,杨万里心里肯定很惊讶。

我们一起来读
读这两句诗,读出诗人心中的惊讶,孩童的稚气、聪明。

同学们,疑惑解开了,此时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
同学们,他对小童是非常喜爱和赞赏的。

诗人自己仿佛也回到了充
满乐趣的童年,当了一回船上的小孩!【课件出示:喜爱赞赏、童
心不泯】
同学们,眼前此景不觉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眼前的孩童不
禁让人啧啧称赞!让我们再次齐读两句诗, 读出诗人此刻心中种种感
受吧!
同学们,在行舟过江时,这样的一幕令诗人哑然失笑,为小孩子的
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
的一幕。

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再次齐读整首诗,回味这充满童
趣的一幕。

【课件出示: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同学们,此时诗人的心情
是怎样的?
同学们,当他看到如此可爱,天真浪漫的两个小孩,他们的天真、
聪明深深感染了作者,似乎让他也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这时候,诗人同样拥有着一颗不泯的童心!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杨万里其他儿童诗吗?我们来分享分享吧!【课件出示: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六、快乐作业:【课件出示:
1、有感情的背诵《舟过安仁》。

2、写一写《舟过安仁》的小故事或自己的童年趣事。

3、收集一些写儿童生活的其他古诗。

】附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收停怪生使风童真稚气聪明伶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