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管理系统要求规范新
四川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试行)
![四川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e96509b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6.png)
四川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试行)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
为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___组织省内肾脏病专家编写了《四川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试行)》。
该规范旨在加强我省血液透析技术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第二章规定了血液透析室的布局及基本要求,包括透析准备间、干、湿库房、水处理间、透析间工作人员区和病人休息区、人员通道和病人休息区、工作人员办公室、医用污物间和污物通道。
这些要求有助于确保血液透析室的卫生和安全。
第三章规定了血液透析室的人员配置及职责,包括医师、护士和技师。
这些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四章规定了血液透析室设备基本要求,包括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
这些设备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以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五章规定了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基本要求,包括透析用水、透析液和水处理系统的维护与消毒。
这些要求有助于确保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纯度和安全性。
第六章规定了肾衰竭血液透析适应证及禁忌证,包括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适应证、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适应证和血液透析相对禁忌证。
这些规定有助于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适宜性和安全性。
第七章规定了血液透析治疗程序及监测,包括新病人血液透析前准备、透析方案、血液透析治疗程序及质控要求。
这些规定有助于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八章规定了血液透析抗凝及抗凝监测指标,包括血液透析抗凝监测指标和血液透析抗凝方法。
这些规定有助于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九章规定了血液透析中并发症及处理,包括透析器反应、失衡综合征、心血管并发症、发热和其他常见并发症。
这些规定有助于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章规定了透析病人健康状况评价及推荐标准,包括监测指标及频率和血液透析室质量考核标准。
这些规定有助于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十一章规定了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包括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血源性感染病人管理制度、进入透析室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透析器复用和医院感染病例聚集。
血透管理规范
![血透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feef3e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73.png)
血液净化室申报条件及要求一、血液净化室中心建立及资格认定(一)、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必须是经过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并通过该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校验;(二)、新建的血液净化室中心应向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经该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专家委员会审核合格后,由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准入;(三)、血液净化室中心结构布局血液净化室中心应该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必须具备的功能区包括: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污染区:透析治疗室、候诊室、污物处理室等;有条件应设置专用手术室、更衣室、接诊室、独立卫生间等;1候诊室患者候诊室大小可根据透析室中心的实际患者数量决定,以不拥挤、舒适为度;患者更换拖鞋后方能进入接诊区和透析治疗室;2更衣室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透析治疗室和治疗室;3接诊区患者称体重等,由医务人员分配透析单元、测血压和脉搏,确定患者本次透析的治疗方案及开具药品处方、化验单等;4透析治疗室1、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附件1,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保持空气清新,必要时应当使用通风设施;地面应使用防酸材料并设置地漏;2、应配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配备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或椅称为一个透析单元;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废透析液排水接口;3、应当具备双路电力供应;如果没有双路电力供应,则停电时血液透析机应具备相应的安全装置,使体外循环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4、配备操作用的治疗车内含血液透析操作必备物品、抢救车内含必备抢救物品及药品及基本抢救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简易呼吸器;5透析准备室治疗室1、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对Ⅲ类环境的要求;2、用于配制透析中需要使用的药品如肝素盐水、鱼精蛋白等;3、用于储存备用的消毒物品缝合包、静脉切开包、置管及透析相关物品等等;6专用手术室是否设置专用手术室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决定;1、手术室管理同医院常规手术室;2、达到医院常规手术室要求,可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和移植血管搭桥造瘘术;3、达不到医院常规手术室要求,仅能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拔管、换药和拆线等操作;7水处理间1、水处理间面积应为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的倍以上;地面承重应符合设备要求;地面应进行防水处理并设置地漏;2、水处理间应维持合适的室温,并有良好的隔音和通风条件;水处理设备应避免日光直射,放置处应有水槽;3、水处理机的自来水供给量应满足要求,入口处安装压力表,压力应符合设备要求;8库房透析器、管路、穿刺针等耗材应该在库房存放,库房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9污物处理室污物处理室用来暂时存放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品,需分开存放,按相关部门要求分别处理;10医务人员办公及生活用房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如办公室,用餐室,卫生间,值班室等;山东省血透管理办法一、血液透析室基本要求血液透析室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血液透析室原则上应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置;2.血液透析室应具备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复用间、治疗准备室、接诊区、医务人员办公室等基本功能区;3.血液透析室应具有质量合格的透析机、水处理装置、双路供电系统、通风设备及抢救设备等设备;有条件的还应配备必要的网络接口及个人视听设备等设施;4.血液透析从业医师、护士、技师应接受过不少于3个月的省级以上血液透析专业培训,卫生员需经过医院有关部门的岗前培训;5.血液透析室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相关技术操作规范、设备运行记录与检修制度、垃圾处理制度及紧急意外情况处理预案等制度、规范;二、血液透析室的分区及要求血液透析室的透析治疗区、治疗准备室、水处理间、复用间、接诊区及医务人员办公室等基本功能区应符合下列标准:㈠透析治疗区⒈透析治疗区建筑应采用整体厅式设计,避免分隔式,以保证视野开阔;⒉透析治疗区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l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并且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具备空气消毒与净化装置;透析治疗区地面应经过防酸,碱及其它腐蚀物处理并设置有效地漏,并具备有效的消防设施及紧急安全疏散通道;⒊一台透析机与一张透析床或椅称为一个透析单元,每个透析单元面积不小于,床或椅间距不小于;有条件应设置1~2张体重监测床,以便于卧床病人使用;⒋透析治疗区应具备双路供电系统;不具备此条件的,在购置透析机时,应选用具有停电安全装置的透析机,以保证将体外循环的血液回输至病人体内;⒌每一个透析单元应配备独立壁式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废液排放接口、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可移动负压吸引装置;有条件还应配备独立的视听装置、网络接口及呼叫系统等;⒍护士站应设在能够观察整个透析治疗区情况的地方,由于建筑原因不能达到上述要求时,应适当增设观察站;㈡治疗准备室治疗准备室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中规定的对Ⅲ类环境的要求,并具备以下条件:⒈药品柜:放置生理盐水及其它备用药品等;⒉冰箱:放置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素及肝素盐水、鱼精蛋白、凝血酶等需低温保存的药品以及制作冰块等;⒊消毒物品柜:放置缝合包、静脉切开包、无菌纱布等;⒋穿刺器材柜:存放注射器、透析器、管路、穿刺针等物品;此外,治疗准备室还应备有治疗车内含血透操作必备物品、抢救车内含必备抢救物品及药品及抢救设备如心电监护、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等必备设施;㈢水处理间⒈水处理间面积至少应为水处理机占地面积的倍以上,具有良好的隔音和通风条件,并避免阳光直晒;⒉水处理间地面承重应符合要求,并具有有效的地漏;地面及墙面均应经过防潮、防酸碱处理;⒊水处理间的自来水系统压力适宜,流量不低于水处理系统产水量的倍;透析机供水管路和排水系统应选用无毒材料制备,保证管路通畅不逆流,并避免有死水区存在;⒋水处理间应急具备供水条件如储水罐、供水泵等;⒌有条件可以配合水处理间安装或单独设立透析液中心供液系统;㈣更衣区工作人员与病人更衣区要分开,并分别具有各自的通往透析治疗区的通道;工作人员在更衣区更换工作服后方可进入透析治疗区;病人更衣区的大小可根据病人的数量而定,以不拥挤、舒适为度;病人更衣区内设置椅子或沙发和更衣柜,病人更换拖鞋后方可进入透析治疗区,拖鞋专人专用并在每次使用后以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㈤接诊区接诊区应备有接诊桌、体重称、血压计、体温计等;病人更换病号服和拖鞋后在接诊区称量体重、测体温、血压及脉搏,医务人员可在此确定透析方案以及开具处方、化验单等;㈥医务人员办公室应设置医务人员办公室,大小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办公室内应安装可处理透析医嘱、记录透析数据及费用结算等事项的电脑设备;有条件可安装透析管理软件;㈦污染区污染区用于暂时存放生活和医疗垃圾;应注意分开存放、单独处理;㈧复用间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有关透析器复用规定设置合理的复用间;透析器须专人专用并分隔存放;复用用水必须为合格的反渗水,无论是人工、半人工或全自动复用机均应严格分区,废水排放必须符合污水处理规范,复用间要有通风装置;三、血液透析室的人员配备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包括医师、护士、技师及卫生员等;㈠医师⒈血液透析室主任应由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负责安排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业务学习、技术考核,定期查房,解决临床疑难总是监督及评估病人的透析质量,依据血液透析规范化要求制定并实施透析中心的管理规程等;⒉透析室应实施主治医师负责制,负责管理透析室的日常工作包括病人透析方案的制定、调整,急、慢性并发症的处理等,应定期查房,评估病人的透析质量,记录并保管好病历资料等;⒊血液透析室医生配额,l~20台机器设一名医生,每增加20台机器增设一名医生;㈡护士⒈血液透析室应根据透析机和病人数量合理配备护士人数,每人每班次管理的透析机应少于5台;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护士长或组长和护士;护士的配备应根据透析机和病人的数量及透析环境等合理安排,以保证血液透析的进行和病人的治疗安全;⒉血液透析室应设护士长一名,要求有丰富的血液透析机操作及透析病人护理经验,护士长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技术培训及操作规程的组织实施与监督,医疗用品的管理,协助做好透析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⒊血液透析室护士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熟练掌握血液透析机操作并且有娴熟的血管穿刺技术,定期巡视病人及机器运作情况,做好透析记录;并注意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㈢技师⒈有l0台以上透析机的血液透析室应配备专职技师一名,不足l0台透析机者若无专职技师,可由其他人员兼职;技师需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具有技术员资格或助理工程师资格,具备一定的机械、电子学知识及医疗知识,熟悉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并负责日常维护与保养,定期检测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确保符合质量要求;⒉技师职责:每日巡视透析机及水处理机的工作情况;监督机器的消毒及除钙;定期检查并校正电导度、血泵速、透析液温度、流量、超滤量、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等,定期更换在线血滤机的滤器滤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保证透析机正常运转;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登记;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保证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转,水质符合质量要求;保持与透析机及水处理机供应商的业务联系,便于及时解决问题,并在透析室中心主任或负责医师统一安排下,完成整机或零部件的更新换代或升级工作;㈣卫生员卫生员上岗前需经医院岗前培训;四、血液透析室相关设备要求血液透析室使用的设备主要有:血液透析机、水处理机、中心供液系统以及消耗品如透析器、血滤器、吸附器、血浆分离器、透析管路、血管穿刺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等;上述设备应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Ⅲ类医疗器械管理规定执行血液净化设备和血液净化器具,编号6845-04;五、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质量标准及相应管理要求㈠透析用水透析用水应符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制定的我国血液透析用水的水质标准见表1,每年至少测定1次,每天检查反渗水电导度允许范围 <50us,每月进行细菌培养1次;以上检查化验结果应注意登记并保留原始记录;新安装的水处理系统或怀疑水处理系统有问题时应提高检测频度;如果确定水处理设备存在问题而不能及时纠正,应停止使用;每月应对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进行细菌培养;诱析用水应在水进入血液透析机的位置采样,透析液应在进入透析器前采样,其细菌数分别不能超出200 cfu/ml及2000 cfu/ml; 透析废水应排人医疗污水系统;废弃的一次性物品应进行登记、毁形及统一焚烧处理,具体方法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㈡透析液透析液必须由浓缩液加反渗水配制;透析液和透析粉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公布的Ⅲ类医疗器械要求透析液和透析粉,编号6845-07;透析液的溶质浓度测定和细菌培养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并登记并保留原始记录;六、血液透析室的消毒隔离㈠血液透析室应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透析治疗间、治疗室和水处理室等,应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颁布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对Ⅲ类环境的要求见表3;清洁区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消毒方法参见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清洁区的地面、台面和物体表面应当每日下班后湿式打扫一遍;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培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污染区也需要每日湿式打扫;为防止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源性交叉感染,特别是防止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确保透析安全,医务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换工作鞋,医生和护士对病人进行有创性诊断和治疗操作时,还应当戴一次性手套;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必须更换手套;对明确有传染性的乙型和丙型肝炎病人应当隔离透析或转专科医院透析治疗,艾滋病病人必须转专科医院透析;对血透患者常规透析前应检测肝炎病毒,透析期间应定期每六个月对透析患者复查肝炎病毒、检测肝功能ALT/AST,加强对肝炎病毒阳性透析患者的管理;对HBV、HCV阳性者的血透应与一般血液透析室分开或有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对HBV阴性的血透患者和工作人员应接种HBV疫苗;加强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做好院内感染登记工作,确保登记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㈡透析设备应按设备要求定期对水处理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消毒冲洗方法参考设备使用说明书;透析机每次使用后应根据说明书进行消毒;上述设备消毒后水路中消毒液的残留量应在安全范围内表4;七、血液透析病人及病历管理制度血液透析室必须建立血液透析病人登记及病历管理制度;要制定严格的接诊制度,血液透析前测量体温、问诊并作好记录;新血液透析患者要严格询问接触史,必要时对患者做相应的检查;对于发烧的血液透析患者,一定要首先排除传染性疾病,进行密切观察,必要时隔离透析;血液透析室必须对每一台透析机进行编号,患者使用的透析机要相对固定,并作好记录;血液透析室应根据设备要求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常规或操作规范;对于与血液透析相关的有创性操作,例如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内瘘穿刺术、体外循环技术普通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等,血液透析室应当向病人及家属讲明操作或治疗的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透析记录可采用规范性表格,对每次透析的体重、干体重、血压、超滤量、血流量、血尿素氮等透析参数及病情进行记录;血液透析病历应用兰黑或碳素墨水填写,一般不得涂改,特殊情况需要改动时,用双横线划掉需改动处,正确的内容写在其下方,并在旁边签字或盖章;表1血液透析用水的水质要求AAMI标准,1996年污染物允许的最大化学污染物的浓度mg/L钙 2L镁 4L钠 70L氟氯自由态-氯胺硝酸盐硫铜、钡、锌每种铝砷、铅、银每种镉铬硒表2标准碳酸盐透析液处方溶质浓度钠 mmol/L 135-145钾mmol/L钙mmol/L镁mmol/L 氯mmol/L 98-124 碳酸氢根mmol/L 30-40葡萄糖 mmol/L 0-11醋酸根mmol/L 2-10表3GB15982-1995对Ⅲ类环境的要求项目合格标准物品表面消毒效果 <10cfu/cm2 空气消毒要求 <500cfu/m3 医务人员手 <10cfu/cm2 表4水路中消毒剂的最大允许残留浓度消毒剂合格标准甲醛 <10mg/L过氧乙酸 1ppm游离氯 L。
集中供透析液系统操作规范
![集中供透析液系统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536a75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8.png)
集中供透析液系统操作规范一、中心供液配制室同集中供浓缩透析液系统。
二、设备安装、培训及验收(一)设备要求集中供透析液系统与配套透析装置组成的中心供液自动透析系统,应使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设备。
(二)安装同集中供浓缩透析液系统。
(三)培训同集中供浓缩透析液系统。
(四)验收1.设备所涉及应满足的相关标准,应由厂商提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相关检测报告。
完整中心供液自动透析系统,厂商应提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证等。
2.CDDS配制的透析液须达到超纯透析液的标准(ISO11663-2014):细菌数量<0.1CFU/ml,内毒素<0.03EU/ml。
3.CDDS运行后,必须检测透析液的各成分浓度、pH、渗透压等,确认与处方要求一致。
4.安装初期,需要每隔1周检测1次透析液中的细菌、内毒素、电解质。
连续检测3次,对每次数据进行记录保存。
连续测定的三次数值趋势稳定且合格,可认为系统进入正常稳定状态。
5.设备试用一定时间后,血液透析室(中心)能够证实系统操作的便利性、参数设置的合理性、系统性能的稳定性,通过报警测试和功能测试,系统性能和功能与规格说明书相符方可验收。
三、透析液配制(一)制剂要求同集中供浓缩透析液系统。
(二)人员要求同集中供浓缩透析液系统。
(三)配制要求1.必须建立签字登记制度,登记配制时间、配制种类、批号、干粉量、电导率或密度、pH、配制人、核对人等信息。
2.配制人员须佩戴口罩、手套、帽子、袖套,着工作服。
3.使用CDDS,每次配制透析液必须严格按照各设备生产厂商的说明及配制流程进行。
4.配制前须检查透析粉的有效日期、合格证,检查包装上配制比例与血液透析机设定的透析液处方比例是否一致,透析粉包装是否完好,有无泄漏,目视是否有杂质等,确认无异常后方可进行配制,否则严禁使用。
5.透析液配制完成后必须检测电导率或密度,确保在合格范围内方能使用。
不同配方的透析粉溶解后电导率或密度值稍有不同,具体值由制造商在安装检测完成后给出。
血液透析浓缩液集中供液系统技术要求
![血液透析浓缩液集中供液系统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1a7c10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6.png)
供液系统采用全循环设计,管道浓缩液循环流动,防止液体长期停滞。
32
满足100床供液管道及配套接头且接口处严密,无渗漏现象,并具有防逆流功能。.
★33
与液体长期接触的桶、管路需采用耐酸耐被、无毒性物历释放的材顽,需提供相关资质报告..
★;!
与血透连接的快插接头使用四通接头而非普通三通接头,保证使用密闭性及安全性,杜绝外界污染。(提供专
WIOeR)/必大肠杆菌不得检出:内毒素含量应不超过Q5HJM。
二操作控制系统:
6.
集成式P1.C控制系统、触摸屏人机交互界面,防误操作设计,确保安全可鸵。
7
具有操作权限设定功能,对设备的使用、参数修改与查看分级授权管理.
8
操作屏幕可显示系统工作状态与时间,工作流程图与各环节的运行状态和监测数据。
9
利技术证明)
采用正压供液方式,血透机的供液压力小于45K⅛,供液泵为•用∙备,紧急故障可•犍切换。
六清洗和消毒功能:
36
设备配液开始和结束后,能自动清洗配液系统各部件,有效防止腐蚀及细菌污染。
37
配液桶具有360°喷淋系统,可对桶内部全面清洗。
38
系统可实现一键自动次氯酸水消毒,消毒过程无需人工操作。
血液透析浓缩液集中供液系统技术要求
A
一功自暧求:
1
满足100床的血透机Λ液供液需求。
2
可任意设定1A50人份配制及满足多品牌透析机的配方要求,开放式选择品牌透析Λ粉.
3
供液压力小于45MN保证血透机吸液安全。
4
独立Kx)1.预先投粉桶,配液桶、储液桶容量各注2001.。
6
配制溶液微生物标准应符合透析液浓缩物的国家标准YYQ598—2015的要求:细菌总数应乏IoOCRI∕∏1.:真菌总数应
血液透析管理系统功能要求
![血液透析管理系统功能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c96b08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b.png)
透析中的每个重要环节都有我们医护人员的足迹,他们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地贡献着智慧和辛勤汗水,但对于患者来说工作效率仍然无法满足需求,软件流程化功能可以规范医疗行为和医疗进程,降低医疗风险。
4透析药品、耗材,杜绝差错,同时对特殊患者使用的耗材进行全程追溯管理,降低医疗风险,库存备货高效准确,有效降低成本。
5)设备管理
通过设备管理功能,降低技师的工作成本和支出,提升工作效率,数据保存完整,自动完成相关数据上报功能。
6)与医院HIS、11S信息系统对接
产品能够与医院的HIS、11S接口对接或与医院现有信息平台对接,单向拉取并自动导入患者基本信息、检验数据,减轻一线人员的劳动强度,真正体现了信息化优势,满足临床、医院的整体信息化建设需要。
血液透析管理系统功能要求
序
号
模块名称
技术要求
1
总体要求
项目整体信息化建设要求:
1)质控管理
1.能够完整的提取三级医院评审需要的各项运行数据;
2.能够支持血透室建立血液透析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内容涵盖血液透析的工作量。建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定期进行统计、分析。
3.能够支持主管部门对血透室质量与安全指标落实情况、数据库运行情况和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进行检查、分析。
5)交叉核对
核对护士再次核对处方并检查机器参数设定、连接情况及管路情况,并由核对护士操作将患者转入到下一步治疗状态,核对护士与责任护士不可以是同一个人。
6)透中记录
护士每隔一段固定时间,对患者的生命体征、透析机的机器数据和患者的通路情况进行巡视和记录。系统需实现与透析机联机,自动采集患者血压脉搏的生命体征(透析机自身带有血压模块)和透析机的机器数据。
3.2病历首页
血液透析管理系统要求规范新
![血液透析管理系统要求规范新](https://img.taocdn.com/s3/m/114f3e6b83d049649a665848.png)
血液透析技术管理规范(试行)为规范血液透析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方法》( 卫医政发〔 2009〕 18 号),并联合本省的实质状况,拟订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医生展开血液透析技术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血液透析技术是需要将病人血液引出体外,血液在透析器中与透析液进行溶质互换,达到除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剩余的水分和纠正电解质、酸碱均衡的目的。
是慢性肾衰竭病人赖以生计的肾脏代替治疗手段之一,也为急性肾衰竭患者完整或部分恢复肾功能创建了条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 医疗机构展开血液透析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 二) 二级以上医院,以及由卫生行政部门同意登记、许可从事血液透析技术的医疗机构。
( 三) 医院设有内科肾脏病学科,肾脏病区床位数10 张以上,开设肾脏病专科门诊。
( 四) 血液透析中心(或室)空间和设备的要求:血液透析室应拥有:1、污染区:患者候诊室、患者换衣室、血液净化治疗室、清洗消毒室、复用室半污染区:治疗室洁净区:工作人员换衣室、工作人员歇息室、水办理室、洁净库房、医务人员办公室2、透析治疗间: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 )中规定的Ⅲ类环境,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或椅)称为一个透析单位,透析单元间距按床间距计算不可以小于0.8 米,实质占用面积不小于 3.2 平方米。
治疗室: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对Ⅲ类环境的要求,透析中需要使用的药品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素盐水、鱼精蛋白、抗生素等应当在治疗室配制。
备用的消毒物件(缝合包、静脉切开包、无菌纱布等)应当在治疗室储藏备用;存量较多的透析器、管路、穿刺针等耗材能够在切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中规定的其余Ⅲ类环境中寄存。
3、水办理间水办理间面积应为水办理机占地面积的 1.5 倍以上;地面承重应切合设备要求;地面应进行防水办理并设置地漏。
医院血液透析室(中心)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血液透析室(中心)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5321690102de2bd96058886.png)
医院血液透析室(中心)水处理系统质量控
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水处理系统的运行与保养
1.水处理设备应具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
2.每半年应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准,此项工作由生产厂家或科室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
3.每天应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安全范围,保证透析供水。
4.水处理设备的滤砂、活性炭、树脂、反渗膜等需按照生产厂家要求或根据水质检测结果进行更换。
5.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二.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控
1.每月采集反渗水检测细菌总数,应少于200 cfu/ml,超过50 cfu/ml应提前干预;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
2.每季度采集反渗水检测内毒素,应小于2 Eu/ml,超过1 Eu./ml应提前干预;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
3.每天检测反渗水电导度,不得高于10μS/cm。
新安装的水处理系统或怀疑水处理系统有问题时要提高检测频
率。
4.反渗水的pH值应维持在5~7。
5.反渗水每年至少检测1次化学污染物浓度,判断标准参考2008年美国AAMI美国医疗仪器促进会标准。
6.每周至少测定1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浓度,钙和镁的浓度应分别低于2 mg/L和4 mg/L,游离氯浓度应低于1×10。
血液透析中心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新)
![血液透析中心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新)](https://img.taocdn.com/s3/m/e4d4c50f19e8b8f67d1cb932.png)
血液透析中心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新)血液透析中心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1前言自本院实行信息化管理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减轻了以往手工输入的不便及出错率,提升了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也保证了表格书写的合格率,由此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血液透析中心作为肾病内科的附属科室,其独特的地位及治疗方式,使得其一直未能实施信息化管理,沿用手工操作至今,出于对信息管理规范化及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性,在信息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透析中心进行信息化科学管理也提上了日程,由此针对血液透析中心展开了一系列的需求分析业务。
计算机的查询、反馈、修改、系统分析是任何一个信息系统最主要的部分,计算机的应用有助于我们随时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以助于综合分析。
由于计算机的信息储存量大,有利于资料的保存,有效地克服了手工操作带来的诸多不便,如过去大量书写、大量资料的堆积以及长时间纸张变质、灰垢、查找困难的现象,因而从根本上改变了透析资料的管理方法,使各类资料得以保存完整,可以随用随查,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透析中心的信息管理更加先进、科学、规范。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得到了总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各位医护人员的鼎力支持及大力协助,他们是:车华主任、王晗莹技师、郑丹丹护士长、吴君、彭小慧、肖红华、李仙桃、郭海燕、文建玲,在此深表感谢!鉴于血液透析中心的特殊情况,在与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长达两周的接触之后,采用了跟踪分析的方式,使得本系统的雏形得以展现,以下便是需求分析的具体内容:2系统主要功能血液透析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
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质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移动。
如果把蛋白质与尿素的混合液放于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这时透析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因分子较大,不能透过膜孔,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称为弥散。
标准化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
![标准化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0aaa32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1.png)
标准化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标准化血液透析中心的基本标准。
通过建立一致的标准,可以确保血液透析中心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和服务,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
1. 设施要求
- 血液透析中心应具备必要的设施,包括透析仪器、床位、隔离区域等。
- 设施应符合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和卫生标准。
2. 资质和培训要求
- 所有血液透析中心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培训,包括透析技术的掌握和急救知识。
- 中心应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确保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
3. 感染控制措施
- 血液透析中心应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和器械灭菌等。
- 中心应定期检测水质和透析液质量,确保无菌透析环境。
4. 安全管理
- 血液透析中心应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灭火设备的配备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 中心应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 信息管理
- 血液透析中心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病历记录、医嘱管理和药物管理等。
- 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保密和安全性。
6. 质量管理
- 血液透析中心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
- 中心应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和外部评审,确保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标准化血液透析中心的基本标准,希望通过执行这些标准,能够确保血液透析中心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和服务。
血液透析中心应根据本文档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血液净化技术管理规范
![血液净化技术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d13d90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a.png)
血液净化及介入肾脏病技术管理规范为规范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技术审核机构对医疗机构申请临床应用血液净化技术进行技术审核的依据,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血液净化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血液净化技术,指通过体外循环、借助各种净化装置清除体内代谢废物、血液中的毒素或者毒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一系列治疗方法,以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
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免疫吸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技术。
一、区域规划设置要求开展血液净化技术的医疗机构设置应根据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人口分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局。
省辖市城区每 20 万人口可设立 1 所开展血液净化技术的医疗机构,县及县级市每20~30 万人口可设立 1 所开展血液净化技术的医疗机构。
新开展血液净化技术的医疗机构,原则上与已准入开展血液净化技术医疗机构间的直线距离大于 5 公里。
二、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分区布局1、血液透析室应当包括透析治疗区、水处理区、治疗室、候诊区、接诊区、办公区、污洗间、处置间、更衣室和库房等基本功能区域。
各功能区域应当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区分,清洁区包括透析治疗区、治疗室、水处理区和库房等,污染区主要包括污洗间、处置间。
2、透析治疗区由若干透析单元组成。
每一个透析单元由一台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每一个透析单元面积不少于平方米,床(椅)间距不小于米。
3、血液透析室应当设置 10 个以上透析单元。
4、水处理区面积应为水处理机占地面积的倍以上,地面承重应符合设备要求,地面进行防水处理并设置地漏,水处理设备应避免日光直射。
5、血液透析室应设置护士站,护士站应便于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技术操作。
6、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偶尔隔离透析治疗区进行专机血液透析,治疗偶尔者治疗区、血液透析机相互不能混用。
血液透析集中供液系统设备要求
![血液透析集中供液系统设备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6d609f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e.png)
血液透析集中供液系统设备要求目前集中供液系统在中国尚未列入医疗器械管理,但鉴于集中供液系统在中国的发展比较迅速、产品缺乏监管,建议将集中供液系统纳入医疗器械管理。
一、集中供浓缩透析液系统(一)材料的相容性1.集中供液系统中的所有组件,包括溶解系统、储存系统、泵、管路、阀门、密封圈、供液系统和检测装置等所有接触浓缩液部分,不应与浓缩透析液发生相互作用,消毒时不应与消毒液相互作用。
2.铜、黄铜、铅、锌、电镀材料和铝等任何已经证明在血液透析中会产生毒素的材料禁止使用在生产设备上。
3.以上证明试验参照《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浓缩物》(YY0598-2015)附录C ,由设备厂商提供报告。
(二)溶解系统1.溶解系统的材料应抗腐蚀。
2.能够按比例准确并充分溶解干粉。
3.具有将桶内的浓缩透析液完全排空并且具备反渗水自动清洗功能,具备高、低液位报警及防止溢流、防止泵空转功能,不应使用液位观察管,以免导致藻类和真菌类生长。
4.浓缩透析液溶解后在注入储存桶之前应当经过1μm和0.22μm(或更精细)的过滤器过滤,过滤器应使用无纤维释放,且不含已知的对人体有损害的材料。
(三)储液系统1.用于碳酸氢盐浓缩液的储存罐应有锥形或碗形的底,应从底部最低点引流;刚性、非伸屈性酸性浓缩液储存容器可以是平底的,并应采用可防止浓缩液污染的方式确保液体流出。
2.碳酸氢盐储存容器应有密封盖以防止污染物的进入。
建议安装≤0.45µm 的疏水性空气过滤器进行通风,一般1~2年更换一次,如潮湿应立即更换。
3.储液桶应具备高、低液位报警及防止溢流、防止泵空转功能。
4.配有采样口。
5.B浓缩液在储液罐后建议安装孔径为0.1μm(或更精细)内毒素过滤器,过滤器应使用无纤维释放且不含已知的对人体有损害的材料,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更换滤芯,一般3~6个月更换1次。
(四)供液系统1.供液系统输送方式分压力输送和重力输送,两种方式的供液压力都应符合透析机吸液的压力要求。
3545.2-2020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管理 第2部分 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的质量控制规范
![3545.2-2020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管理 第2部分 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的质量控制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88aadb2f46527d3250ce02b.png)
ICS11.020C 50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 32/T 3545.2-2020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管理第2部分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规范Standards for 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yPart 2: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of water treatment system for hemodialysis 2020 -07-14发布2020-08-14实施DB32/T 3545.2-2020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2)5 环境要求 (2)6 人员要求 (3)7 监测和维护 (3)8 消毒要求 (5)9 其他监测 (6)DB32/T 3545.2-2020前言DB32/T 3545《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管理》目前分为以下部分:——第1部分:血液净化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第2部分: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规范;——第3部分:血液净化治疗机构医护人员培训规程;——第4部分:血液净化治疗机构质量控制管理规范。
本部分为DB32/T 3545的第2部分。
本标准按照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南京鼓楼医院、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俊伟、庄冰、方丽、叶红、孙铸兴、戴厚永、蒋春明、郑东辉。
DB32/T 3545.2-2020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管理第2部分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的基本要求;环境、人员要求;监测和维护、消毒要求以及其他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血液净化医疗机构。
1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血透室管理制度
![血透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24d6a5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c.png)
血透室管理制度血透室是医院中负责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专门部门,为了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和执行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血透室的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安全、高效的治疗服务。
1. 患者登记与资料管理血透室应建立完善的患者登记与资料管理系统。
每位患者在开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之前,应填写相应的登记表格,并提供必要的个人信息和医疗历史记录。
这些信息应被妥善保存,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更新。
同时,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要严格保密,遵循相关的隐私保护条例。
2. 患者排班与治疗过程管理为了科学安排患者的治疗时间,血透室应制定排班表,确保患者能按时接受治疗,并避免治疗时段的冲突。
同时,治疗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包括血透设备的使用、消毒与维护、血透液的配制和输注等。
相关操作规范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确保每位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设备与药品管理血透室的设备和药品管理是关键环节之一,应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
对于血透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并建立设备使用记录,便于追溯和排查设备问题。
药品的采购、储存和使用也要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感染控制管理因为血透室存在感染风险,所以感染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血透室应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对工作区域的清洁与消毒、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要求、患者透析器的正确选择和消毒等。
定期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感染问题。
在发生感染时,要进行追踪和调查,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传播。
5. 培训与质量管理血透室的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应的培训,包括透析操作技术、感染控制知识和急救处理等。
培训内容和结果应进行记录和评估,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同时,血透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对治疗结果的跟踪、治疗过程的评估、患者满意度调查等,以提高血透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导原则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23e66a558f5f61fb6366632.png)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导原则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2009年11月修订目录一、医院资质二、人员资质三、分区四、器材设备五、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六、感染控制措施七、病历档案管理八、血液透析器的复用九、其它规章制度十、继续教育十一、接受评估、考核十一、收费管理附件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附件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管理方法》“血液净化设备和血液净化器具”部分附件3.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心血管植入物和人工器官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滤过器、血液滤过器和血液浓缩器》(YY 0053-2008)附件4.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浓缩物》(YY 0598—2006)附件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有关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方法附件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有关污水和污物的处理方法附件7. 卫生部关于印发《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的通知(卫医发[2005]330号)及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1.范围2.需说明的医疗问题3.复用记录4.复用人员资格与培训5.复用设备及用水要求6.复用间环境的安全要求7.血液透析器标识8.血液透析器复用9.血液透析器使用前检测10.血液透析器使用中监测11.透析结束后处理12.质量控制附件1 血液透析器半自动复用程序附件2 血液透析器自动复用程序附件3 名词解释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病人赖以生存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也为急性肾衰竭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复肾功能创造了条件。
血液透析时需要将病人血液引出体外,血液在透析器中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目的。
为了规范血液透析治疗的管理,保证治疗的质量和病人的安全,2007年11月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制定了“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规范(草案)”。
安徽省血液透析管理规范
![安徽省血液透析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97a3b7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a.png)
安徽省血液透析管理规范(试行)为规范和加强我省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一、医院资质基本要求(一)二级(含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方可设置血液透析室;(二) 具备急慢性血液透析并发症处理、综合抢救能力及技术支持。
二、人员资质基本要求及职责血液透析室要配备足够数量、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不少于 6 个月的透析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护人员。
(一)医生1、独立建制的血液透析室至少配备 3 名执业医师,并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设置在相关科室内的血液透析室,其医师可由相关科室统一安排,至少有 1 名主治医师负责血液透析室的日常工作。
2、血液透析室医师负责制定和调整患者透析方案、处理急慢性并发症、评估患者的透析质量等,并做好相关记录。
3、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负责人由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丰富透析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执业医师担任。
二级医院血液透析室负责人由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一定血液透析工作经验的执业医师担任。
血液透析室主任职责:负责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业务学习、技术考核等;定期查房,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监督及评估患者的透析质量;依据血液透析管理规范制定并实施血液透析的管理规程;负责新技术的开展。
血液透析主治医师职责:负责处理血液透析室的日常工作,包括患者透析方案的制定、调整、急慢性并发症的处理等;定期查房,评估患者的透析质量;记录并保管好病历资料;遇有疑难问题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二)护士1、血液透析室护士的配备应当根据透析机和患者的数量以及透析环境等合理安排,每名护士负责操作及观察的患者应相对集中且数量不得超过 4 个。
2、血液透析室护士要有 2 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血液透析机及各种血液透析通路的护理、操作,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定期巡视患者及机器运作情况,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血液透析室院感标准
![血液透析室院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41a365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a.png)
血液透析室院感标准血液透析室院感标准是为了确保血液透析室的卫生与安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透析室院感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一、血液透析室的环境要求1. 温度和湿度控制:血液透析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2-26摄氏度之间,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以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
2. 通风要求:血液透析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减少污染物的积聚。
3. 光照要求:血液透析室应具备良好的自然光照或者人工照明,确保光线充足,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的舒适感。
二、血液透析室的设施要求1. 透析椅和床位:透析椅和床位应具备舒适性和可调节性,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2. 透析机和设备:透析机和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 水处理系统:血液透析室应配备高质量的水处理系统,确保透析水的纯净度和安全性。
4. 废物处理:血液透析室应设有专门的废物处理设施,包括生物医疗废物、化学品废物和一次性用品的分类和处理。
三、血液透析室的感染控制要求1. 洗手和消毒:血液透析室应设有洗手池和消毒设备,并要求医护人员在进入和离开透析室时进行洗手和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进行透析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防止血液和体液的直接接触。
3. 患者管理:血液透析室应建立完善的患者管理制度,包括患者的筛查、登记和隔离措施,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4. 清洁和消毒:血液透析室的表面、设备和器械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和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血液透析室的质量管理要求1. 培训和教育:血液透析室的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院感标准和操作规程,提高工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2. 感染监测:血液透析室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透析室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3. 文档管理:血液透析室应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制度,包括透析记录、感染监测报告和设备维护记录等,以便追溯和评估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透析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血液透析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并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医生开展血液透析技术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血液透析技术是需要将病人血液引出体外,血液在透析器中与透析液进行溶质交换,达到除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目的。
是慢性肾衰竭病人赖以生存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也为急性肾衰竭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复肾功能创造了条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二级以上医院,以及由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许可从事血液透析技术的医疗机构。
(三)医院设有内科肾脏病学科,肾脏病区床位数10张以上,开设肾脏病专科门诊。
(四)血液透析中心(或室)空间和设备的要求:血液透析室应具有:
1、污染区:患者候诊室、患者更衣室、血液净化治疗室、洗涤消毒室、复用室
半污染区:治疗室
清洁区:工作人员更衣室、工作人员休息室、水处理室、清洁库房、医务人员办公室
2、透析治疗间:
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或椅)称为一个透析单位,透析单元间距按床间距计算不能小于0.8米,实际占用面积不小于3.2平方米。
治疗室: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对Ⅲ类环境的要求,透析中需要使用的药品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素盐水、鱼精蛋白、抗生素等应当在治疗室配制。
备用的消毒物品(缝合包、静脉切开包、无菌纱布等)应当在治疗室储存备用;存量较多的透析器、管路、穿刺针等耗材可以在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其它Ⅲ类环境中存放。
3、水处理间
水处理间面积应为水处理机占地面积的1.5倍以上;地面承重应符合设备要求;地面应进行防水处理并设置地漏。
水处理间应维持合适的室温,并有良好的隔音和通风条件。
水处理设备应避免日光直射,放置处应有水槽,防止水外漏。
水处理机的自来水供给量应满足要求,入口处安装压力表,入口压力应符合设备要求。
透析机供水管路和排水系统应选用无毒材料制备,保证管路通畅不逆流,避免死区滋生细菌。
4、工作人员和病人更衣区
工作人员和病人更衣区要分开,病人更衣区的大小应根据透析室(中心)的实际病人数量决定,以不拥挤、舒适为度。
工作人员在更衣区更换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透析治疗间和治疗室。
5、接诊区
病人更换病号服和拖鞋后在接诊区称量体重、测血压和脉搏等,由医务人员确定病人本次透析的治疗方案及开具药品处方、化验单等。
6、医务人员办公室,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
7、污染区
污染区用来暂存放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品。
且分开存放,单独处理。
医疗废弃品包括使用过的透析器、管路、穿刺针、纱布、注射器、医用手套等。
(五)血透室设施设备的要求
1、透析机
透析机必须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方可投入临床使用。
透析机应当在设备规定的环境下(包括温度、湿度、电压、供水压力等)使用,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以保证机器正常运行和病人安全。
其保养方法参见设备说明书。
正在使用的透析机应当运转正常、超滤准确、监测系统
和报警系统工作正常。
血液透析室(中心)应当为每一台透析机建立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包括透析机的出厂信息(技术信息和操作信息)操作运转和维修记录等。
2、水处理设备
水处理设备必须有国家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注册证方可投入临床使用。
水处理设备应当在设备规定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电压、供水压力、供水量等)使用,以保证机器正常运行、供应充足的反渗水。
水处理设备包括前处理和反渗机。
前处理包括沙滤装置、除铁装置、吸附装置、过滤器、离子交换装置等,应根据水质量情况进行相应的配置。
反渗水供应线路上不应当有反渗水储存装置,防止二次污染。
如果由于水供应压力不足或经常中断,可以在反渗机前设立储存装置。
血液透析室(中心)应当为水处理设备建立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包括水处理设备的出厂信息(技术信息和操作信息)、消毒和冲洗记录、问题和维修记录。
3、透析用水
透析用水参照AAMI对透析用水的要求。
4、透析液
透析液必须由浓缩液加反渗水配制。
购买的浓缩透析液
和透析粉剂必须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
浓缩液可以从厂家直接购买、或由具备浓缩液制备资格的医院制剂室配制(获得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制剂许可证”以及制备透析液批准文号,所配制的浓缩透析液只限本医院内部使用)。
如果从厂家购买透析粉剂由透析中心自行配置,必须有专人负责,并且有人员进行核查,并签字登记。
透析液的溶质浓度和细菌培养每月至少测定一次(表-4为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液配方)
5、透析消耗品(透析器、透析管路、内瘘穿刺针)、消毒药剂:
血透室使用的透析消耗品(透析器、透析管路、内瘘穿刺针)和消毒药剂应具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
二、人员基本要求
血液透析室应当满足透析患者,配备足够数量、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培训基地不少于6个月的透析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护人员。
独立建制的血液透析室应当至少配备3名执业医师,并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设置在相关科室内的血液透析室,其医师可由相关科室统一安排,应当有至少1名主治医师负责血液透析室的日常工作。
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丰富透析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执业医师担任。
二级医院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一定血液透析工作经验的执业医师担任。
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护士长或护理组长,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二级医院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师担任。
三、血液透析室管理要求
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设备运行记录与检修制度等制度。
血液透析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环境安静,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
(一)清洁区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III 类环境的要求;
(二)清洁区应当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
(三)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被单,对透析间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擦拭。
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包括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者,并将在院患者转出。
血液透析室应该设立隔离治疗间或隔离区域,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透析,工作人员人员相对固定。
医务人员和患者更衣区应当分开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
医务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遵循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
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每次消毒和冲洗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定在安全范围。
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
(一)透析用水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水进入血液透析机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
(二)透析液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过200cfu /ml;
(三)透析液每三个月进行1次内毒素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四)自行配置透析液的单位应定期进行透析液溶质浓度的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五)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一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四、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血液透析技术相关操作规范和相关专业疾病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诊断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严格掌握血液透析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从事血液透析的工作人员应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的要求。
(三)血透室工作人员应做到相对稳定,工作人员上岗前及以后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定期体检(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感染指标)。
对HBV阴性的人员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进行免疫保护。
(四)实施血液透析治疗之前,应对血透患者进行HBV、HCV血清学检测和抗-HIV检测及梅毒血清学检测;透析期间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HBV、HCV血清学检测和抗-HIV检测、必要时检测肝功能(ALT/AST)。
HBV阴性的血透患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进行免疫保护。
(五)医疗机构和医师按照规定定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病例选择、严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治疗术后病人管理、病人生存质量、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
(六)其他管理要求
1.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医用物品和耗材,建立登记制度,保证来源可追溯。
避免透析病人之间共用物品。
要求使用一次性器具的,必须使用一次性器具。
2.严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政策,按照规定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