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作者:孙素芳马琦罗红艳张艳珍

【关键词】子宫切口感染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术后并发症也随之上升。其中,子宫切口感染导致溃疡形成,引起晚期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作者收集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20例(其中富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 13例、浦江县人民医院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 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感染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年龄19~40岁(平均29.5岁)。孕产次:初次妊娠12例、2次妊娠3例、>3次妊娠 5例。剖宫产指征:胎儿宫内窘迫3例,子痫前期2例,催产素引产失败5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3例,臀位2例,胎膜早破3例,疤痕妊娠2例。剖宫产术式:均采用下腹纵切口以及腹膜内子宫下段横切口。持续临床表现:20例患者6例高热、呈驰张热,其中1例术后5d出现阴道脓液流出,B超提示子宫切口处“瘘管”形成,另1例术后7d B超提示右阔韧带有一约6cm×5cm×4cm大小血肿。8例术后持续低热、体温在37.5~38℃右左,6例表现为反复出现大量阴道流血,量约800~3000ml左右。

1.2 诊断标准

术后5d进行超声检查:适度充盈膀胱后患者仰卧位,于下腹部作

纵横与侧向扫查,切口以纵向扫查为主,同时切面观察子宫、宫腔及宫旁组织。参照《实用妇产科诊断学》的诊断标准:(1)伤口愈合良好:肌层回声均匀或上段肌层厚下段肌层较薄,切口处轻度隆起,隆起处回声偏强,浆膜层、肌层连续,宫腔内无或有少量积血。(2)伤口愈合欠佳:切口处隆起明显,此处浆膜层连续或断续,肌层连续,但有小暗区(测试对缝线反应或有感染渗出),宫腔内多有积血。(3)伤口未愈合:①只有浆膜层连续,肌层连贯性差;②浆膜层及部分肌层连续;

③浆膜及肌层均连贯性差,切口处只有纤维素样回声,可见液态无声区。此3种情况宫腔内均有积血,有的合并盆腔积血。所有病例B超均提示子宫体积增大,前壁下段增厚,切口浆膜明显隆起,回声增强、模糊、杂乱,其中心部出现缺损现象并可见局部不规则低回声区或无声区。排除产褥感染、胎盘残留等引起的发热及产后出血。

1.3 治疗方法

加强抗感染治疗,联合第3代广谱抗生素加抗厌氧菌药物治疗,同时缩宫素止血,阴道流血多者予输血纠正贫血,全身支持治疗10~30d。

2 结果

18例待体温正常,阴道流血止,B超复查见子宫切口无异常回声,则停用抗生素,改用中药口服巩固治疗,并随访至产后42d,除两侧外均以保守治疗获痊愈。其中1例因反复出现阴道大量出血,保守治疗失败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中见子宫下段切口0.5cm×0.5cm大小溃疡面,病检报告示子宫切口炎症改变,溃疡形成。另1例转上级医院

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随诊成功保留子宫。

3 讨论

二维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文通过对20例剖宫产术后临床表现结合B超诊断为子宫切口感染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认为子宫切口感染是多方面的,主要分析如下。

3.1 阴道试产时间长

本组中3例因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5例因催产素引产失败,阴道试产时间>10h,因产程无进展,而改行剖宫产后发生子宫切口感染。阴道试产时间长,先露部长时间的压迫,使子宫下段拉长且变薄,组织水肿,且持续性枕后位胎头俯屈不良或位置较低,娩头困难,容易引起子宫下段裂伤[2],形成血肿,对合欠佳,引起感染。

3.2 胎膜早破时间长

本组中3例因胎膜早破时间较长,行剖宫产后发生子宫切口感染。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主要诱发因素,此外胎位异常、头盆不对称、骨盆狭窄也是胎膜早破很重要的诱因[3],若胎膜早破时间长,引产失败,产程停滞或者产程中多次肛查以及阴道检查,破坏了生殖道的自身防御机制,一些条件致病菌成为优势菌,进入子宫切口而造成感染。

3.3 疤痕子宫

本组2例为疤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由于疤痕组织增生、质脆,有时很薄,在疤痕处钝性分离子宫肌层不易把握切口方向,易向两侧撕裂,增加切口出血并不利于愈合[4],缝合时对合差,为止血缝合过紧、过密,易造成局部缺血、坏死,引起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